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 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重点
第一章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传统: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线代:识别自我或非我——排除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固有性免疫:1.出生既有2.可稳定遗传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四个方面:1.解剖学屏障皮肤,粘膜等2.生理学屏障体温等3.吞噬细胞屏障白细胞4.炎症屏障获得性免疫: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第二章抗原(antigen,Ag):能刺激抗体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抗原特性:1.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特性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载体: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载体为完全抗原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异物性:1.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2.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隔绝的自身成分和修饰的自身成分)3.抗原所属的物种和宿主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越强理化状态:1.化学性质2.分子量的大小3.化学结构的复杂性4.物理状态5.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抗原决定簇(表位):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构想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表位分类:1.线性与构象2.功能性与隐蔽性3.T,B4.载体与半抗原抗原的结合价: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的数目T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能被T细胞的TCR识别的抗原表位1.顺序决定簇2.不在表面,在内部3.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呈递B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能被B细胞的BCR识别或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1.构象或顺序决定簇2.一般存在抗原分子表面或者转折处,呈三级结构3.可直接被BCR识别并被B细胞结合载体效应:只有当初次与再次免疫时,半抗原需要在相同载体上,才能产生半抗原抗体交叉反应:抗体与具体相同或相似表位的其他抗原之间的反应1.异种抗原不同种属2.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族不同个体3.自身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T细胞的帮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不需要T细胞介导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病毒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2.动物免疫血清3.异嗜性抗原4.同种异性抗原5.自身抗原6.肿瘤抗原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抗原7.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8.丝裂原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生物学作用:1.免疫原性上升2.改变改变抗体类型3.提高抗体滴度4.引发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第三章抗体:B细胞在有效的Ag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性结合反应的球体蛋白称Ab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者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重链:根据Ig重链抗原性的差异,将Ig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相应h链γαμδε轻链:VL,CL——结合抗原根据轻链的不同分κλ天然抗体单体结构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变化较大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及糖量都比较稳定高变区HVR:在V区内,某些区域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V区内其他区域更易变化,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
免疫学重点笔记
免疫学重点笔记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
和白血细胞等。
-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消除外来入侵的病原体,维持
机体的免疫稳态。
2. 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
- 免疫系统有两种免疫反应方式: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以立即对抗病原体。
-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经历感染或接种疫苗等方式获得的免疫能力,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
3.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 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
- 巨噬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粒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系统的疾病及治疗
- 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
- 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免疫增强治疗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自身免疫病可以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发展。
- 过敏反应可以通过避免过敏原和使用抗过敏药物来治疗。
以上是免疫学的重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提问。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免疫重点知识点一: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外界或内源性的致病因素,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的一种生理现象。
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重点知识点二: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天生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机体的内在防御系统实现。
先天免疫包括机体皮肤和黏膜作为物理屏障的防御机制,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炎症反应等细胞和机制的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三: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作用实现。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四: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主要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而Tc细胞则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免疫重点知识点五:B淋巴细胞和抗体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介导抗原的清除和消灭。
免疫重点知识点六: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与控制过程,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刺激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一种免疫无应答的状态,主要通过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实现。
免疫刺激则是机体对免疫应答的激活和增强。
免疫重点知识点七:免疫学应用与疾病免疫学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疫苗是通过免疫接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以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免疫治疗等。
免疫重点知识点八: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疾病免疫应答异常和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免疫学重点
1.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7.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8.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9.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免疫学知识点
免疫学知识点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及异己物质的防御机制和免疫应答的科学。
它涉及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与分子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免疫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由多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
其中,淋巴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聚集地。
这些器官通过产生、储存和激活免疫细胞,协调免疫应答。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T细胞和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特定的抗原。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微生物的能力。
3.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微生物、细胞表面蛋白或化学物质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结合特定的抗原并中和其活性。
4.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的防御过程。
当抗原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反应,包括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这些反应协同作用,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5.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于曾经接触过的抗原具有长期保护作用的能力。
一旦机体再次遭遇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免疫系统能够快速作出反应,阻止病原侵入并迅速清除感染。
6.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以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这包括正向和负向调节,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维持免疫平衡。
7. 免疫疾病免疫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攻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感染,如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不全综合征。
8. 免疫疫苗免疫疫苗是通过注射抗原或抗原片段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以预防感染的方法。
常见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水痘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9.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治疗方法。
免疫学重点
名解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MHC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呈高度多态性,其编码的产物具有抗原提呈、调控免疫应答、决定同种异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等功能。
人的MHC称HLA。
3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机体被某种抗原致敏后,对同一抗原发生再次免疫应答时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状态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4.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既表达于正常细胞也表达于肿瘤细胞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5.人工主动免疫Ai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主动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措施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7.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
8.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表达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9.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给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等制剂,使之被动获得适应性免疫应答,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疾病的措施。
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1)Ig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主要功能(2)igC的功能,A激活补体;抗体只有结合抗原后,才能暴露结合部位,激活补体系统B.结合Fc受体:a调理作用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作用的细胞毒作用c介导I型超敏反应C穿过胎盘和粘膜SigA可通过粘膜IgG是唯一课通过胎盘的。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中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3)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抗原表位(决定基):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抗体: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激活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7)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及组织和液中,也可作为B细胞膜上的抗原识别抗体。
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
9)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10)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1)细胞因子:是有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物质的统称,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12)白细胞分化抗原: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13)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称为分化群,即CD。
14)细胞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免疫学》重点
免疫重点!!!名词解释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抗原:是只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体:是B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
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选择题寄生:若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方给受益方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寄生现象。
1.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相关: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异物性、理化特性、结构与构象性质、进入机体的方式及遗传因素。
2.五种不同的抗体分别具有什么功能:IgG单体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
是血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血清半衰期最长,约23天,具有亲细胞性。
lgM:分为两种,膜结合型和血清型,血清型是五聚体,由于不能通过血管壁,故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lgA:IgA和J链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
IgD:膜结合型B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受体。
IgE: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特异性IgE含量显著增高。
3.不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免疫器官按发生的早晚和功能的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他们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他们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及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1.免疫学基本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对机体自己与非自己的大分子物质进行识别是免疫应答基础②特异性:免疫反应有高度的特异性,它能对抗原物质极细微的差异加以区别。
③免疫记忆: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部分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当再次与同种抗原接触,即可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2.免疫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抗原感染免疫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功能。
②免疫自身稳定: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
维持内环境稳定功能。
③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3.抗原: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4.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5.反应原性: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
6.构成抗原的条件: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
(P25)7.抗原决定簇: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这些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8.每个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为抗原结合价或抗原价。
9.多克隆抗体:由异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有机体浆细胞分泌的一组免疫球蛋白。
10.根据免疫原性分:①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②不完全抗原:仅仅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11.表面抗原:包围在细菌细胞壁外面的抗原称为表迷昂抗原(肺炎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为荚膜抗原;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表面抗原为包膜抗原或K抗原;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为Vi抗原。
)12.中和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是病毒失去吸附细胞能力或抑制病毒侵入,使病毒市区感染力。
13.抗体: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可变区与稳定区:①可变区:在多肽链的N端,约占轻链的1/2或重链1/4,这个区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
免疫学重点
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与非己进行识别、引起免疫应答并在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称为免疫,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3、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抗感染的免疫,防治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分子。
2、免疫自稳:表现对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不应答,即所谓免疫耐受。
消除炎症和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监督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并予以清除。
4、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5、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1、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生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细胞株可以活化,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免疫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
免疫学重点
●免疫的类型: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二次应答、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T/B细胞特异性识别阶段;T/B细胞活化、增殖阶段;免疫效应阶段)(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作用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 自身免疫性疾病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肿瘤(细胞癌变),病毒持续性感染●中枢免疫器官由胸腺和骨髓组成(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直接决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间接影响体液免疫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淋巴结:1.T/B细胞定居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在循环;4.过滤作用)(脾:合成分泌补体、干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成熟T,B淋巴细胞寄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Edward Jenner牛痘天花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抗原(Ag)通常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其活化产生免疫应答,即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上述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抗原具备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抗原性)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T/B细胞表面TCR/BCR和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共同抗原:含有的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交叉反应:将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发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异种物质>同种异型>自身成分)2.化学性质(蛋白质>糖>核酸)3.分子量4.分子结构5.分子构像6.易接近性抗原依据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辅助;TI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免疫学重点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 T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 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I II III型超敏反应。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学重点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外来抗原或异物进入机体,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自己和非己,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抗原,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通过血液循环趋向性的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够和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决定族或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胸腺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要依靠T细胞的辅助。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
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
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外源性抗原:指不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而是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以外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指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的抗原。
佐剂:预先或同时与抗原注入人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和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高变区,它们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
调理作用:抗体、补休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表达FcR的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识别Ab的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多克隆抗体:多个不同克隆B细胞针对多种抗原表位所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免疫粘附作用:是指细菌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并于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结合后,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的现象,大分子聚合物容易被吞噬细胞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概论p1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2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两大类.--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生物在长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低第一道防线。
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其识别免疫原虽然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MP)的结构.特点:先天获得,出生后即具备,无特异性,作用范围广,无记忆性,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三个阶段:○1识别阶段○2活化增殖阶段○3效应阶段。
特点:后天获得,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扩大性,限制性,多样性。
类型:○1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PRR包括: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SR)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即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供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清除、杀伤病原体。
○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3杀伤靶细胞.○4加工、提呈抗原。
○5免疫调节NK细胞: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
NK 为大颗粒淋巴细胞,胞浆中含许多嗜天青颗粒,这些颗粒内含有溶解细胞的穿孔素(perforin)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颗粒酶(granymes)等。
NK表面主要有CD2(即E受体),CD16(低亲和力IgGFc受体,FcγRⅢ)以及CD56等。
NK表面也有IL-2受体和干扰素受体,IL-2和IFN-γ能活化NK细胞和增强其细胞毒活性。
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体:○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2Fas/FasL 途径,○3TNF-α与TNFR-I作用途径树突状细胞CD: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很长的树状突起,胞浆内无溶酶体及吞噬体,故无吞噬能力,可通过胞饮摄取抗原,或利用树突捕捉和滞留抗原异物。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点: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再循环的重要环节------枢纽。
4)过滤作用:淋巴液在淋巴窦中缓慢移动,有利于窦内M 吞噬、清除细菌、毒素或癌细胞等抗原性异物,从而发挥过滤作用。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可不断地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包括记忆细胞,通过再循环,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4、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的概念: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有两种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和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定义: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抗原表位的类型:1-T细胞决定簇:为一段线性排列的氨基酸序列,即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epitope)又称为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 ,需经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加工处理,并与其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识别。
--能够与MHC并被TCR识别的肽段-- 与蛋白质分子构象无关-- 与肽段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位置无关-- 主要决定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2-B细胞决定簇: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BCR)结合,无需加工变性,也无须与MHC分子结合。
即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又称为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
T细胞和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2分子量大小与结构的复杂性○3分子构象(conformation)○4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5物理状态2-宿主方面的因素:○1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宿主的遗传背景○3年龄、性别与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3-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1抗原剂量○2进入○3机体的途径次数○4与佐剂合用。
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4-其他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
绝大多数Ag属此类。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或依赖程度较低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少数Ag属此类。
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试比较TD-Ag和TI-Ag 的特点。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引起免疫病理的物质基础,异嗜性抗原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马血清抗毒素有其两重性。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
主要包括血型(ABO/Rh)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人类为HLA)。
自身抗原autoantigen: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①隐蔽的自身Ag。
②修饰的自身Ag。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 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8+T细胞的TCR识别。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 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被CD4+T细胞的TCR识别。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及毒性物质,- 异种动物血清,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 血型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肿瘤抗原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2%-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mitogens。
T细胞超抗原:热休克蛋白B细胞超抗原:SPA HIV gp120佐剂adjuvant: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当其与Ag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能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丝裂原(mitogen):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固有性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先天性免疫,即防御性天然屏障。
特点:先天获得,出生后即具备,无特异性,作用范围广,无记忆性,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e Response )。
特点:后天获得,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扩大性,限制性,多样性。
抗体(antibody,Ab):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称为1968年和1972年,WHO先后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拟的球蛋白统。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多肽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糖蛋白。
Ig都是对称性的高分子。
2H 链,2L链,二硫键,J链,分泌片。
分区:V(可变)区(Variable region),C(恒定)区(constant region),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或互补决定簇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 ;独特型决定簇(idiotypic determinants)铰链区(hinge region):①Ig分子变构有利于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特异性抗原互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