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届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7讲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5f7432102de2bd9705884d.png)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名师精选历年真题练习+参考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善良的源泉来自于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
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
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和尚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
”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对于朋友的询问,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讽刺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
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
”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③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命的品质会在点滴的善念中得以升华。
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
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
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
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
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⑤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⑥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在排雷中为保护战友而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他本来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
在大火中救出 2 岁幼童,却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的杨科璋,献出年仅 27 岁的生命。
云南专版2019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1018374
![云南专版2019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1018374](https://img.taocdn.com/s3/m/0e83c9d9e53a580216fcfef2.png)
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04d696804a1b0717ed5dd32.png)
的真理;②列举名人 更概括, 名言、格言、谚语、 更深
原理、定律等。
入。
①列举典型的事例; ②列举史实;③列举 统计数据;④列举亲 身经历、感受等。
具体准 确,说服 力强。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多次 列举的孔子的名言。
《不求甚解》中列举的 “陶渊明”“列宁批评普 列汉诺夫”“诸葛亮读 书”等例子。
第三部分
句子包含本 体和喻体。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名师考点精讲
常考考点
-4-
考查知识点及分值
年份
考查 理清 理解重要 掌握重要
篇目 结构 词、句的含 句、段在文
层次 意
中的作用
提炼论 点
掌握论据、论 证方法及其作 用
理解与概括 文章内容
《阅 读是 有重 量 2016 的精 — 神 运 动》
10.第① 段中加点 词语“这 样说”具 体指代文 中的哪一 句话( 2 分)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名师考点精讲
常考考点
-10-
( 3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分类
举例 论证
特点
辨别方法 答题格式
举例
①以事实为论据
列举……事例,证明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
证明论点。 常常有 了……的道理( 或 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
②要求所举事例 “如”“比如” 观点 ),令人信服。 车、做苦工和作演讲的
12.第⑤段 画线句子 在结构上 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 分析( 4 分)
11.本文第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 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 而通读《资本论》和 《列宁全集》这两个 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 5 分)
13.作者认为怎 样才能实现 “有重量”的阅 读?请结合全 文简要回答 ( 只需答出两 点 )( 6 分)
2020云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三) 议论文阅读第17讲 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
![2020云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三) 议论文阅读第17讲 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2b8132804d2b160b4ec075.png)
(三)议论文阅读(练习)第17讲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一、(2019·赤峰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幸福源于奋斗姚鼎①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10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条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
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道理。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
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现实中,一些人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正了经、跑偏了路。
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
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
奋斗之旅往往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
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
奋斗也是如此。
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
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cd5e2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8.png)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chéng xiàn)出紫红色,像壮汉的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再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清静安闭,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wēi’é)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制下这两样东西了。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别墅()②徘徊()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chéngxiàn)é)2.在以下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7分)1),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为篱下黄花开遍。
(XXX《满江红》)②(wēi’(3),雨脚如麻未断绝。
(XXX《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XXX《山坡羊·渔关怀古》)5),不以己悲。
(XXX《岳阳楼记》)(6)固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固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研究。
就“”。
(《礼记·学记》)3.下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3分)①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
②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③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不要出门。
④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选第条,理由是:4.上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XXX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
2019届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c07aaa84868762caaed5d9.png)
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a4c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a.png)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避免竞争,而没有亲缘关系的水稻则会互相竞争,导致生长受到影响。
这篇文章介绍了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化学物质、声信号、点信号等。
植物可以通过交流来协调关系、避免竞争、提高产量等。
其中,木薯和花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是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来实现的,而菟丝子则可以作为“送信使者”传递抗虫信号。
此外,植物还可以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非常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
显出了我对这个地方的无知和幼稚。
但是,我仍然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
这里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⑦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的善良和勇气,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生活的希望。
我也明白了,支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耐心、毅力和真心。
⑧我回到城市后,虽然生活依然充满了各种挑战,但我已经不再那么容易被困难打倒,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响。
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意思是什么?②作者在支教前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③作者在支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生活问题?④作者发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⑤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元素是充满灵性和浪漫的?⑥作者从支教中学到了什么?白了为什么孩子们对我播放的纪录片不感兴趣。
作为一个支教老师,我不能要求这些艰苦生活的孩子去关注遥远的地方和陌生的人。
但我能做些什么呢?支教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为了送我离开,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
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样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
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
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
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174087f01dc281e43af0a0.png)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
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阈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走进大美聊城,登上did。
lidng hud ddng ()的光岳楼,俯瞰井然有序的古城,览波光激潮的东昌湖,感受这方土地所ydng yl ()的和谐与温暧。
【答案】雕梁画栋洋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一箪食,一豆烫”中的“箪” “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 “筹” 是指酒杯。
C.《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
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答案】B【解析】B.“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杯,“筹”指酒筹,宴会上行令或者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故选3.名著阅读。
(1)①处应填入的作品名称是《》;②处所选片段中的“这宝贝”指的是。
(2)结合小说情节说说片段③中的主人公是在什么情况下引发的感想。
【答案】(1)《朝花夕拾》人参果(草还丹)(2)保尔在烈士墓地,想起了英勇就义的战士们。
【解析】(1)①根据“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可知选段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认为是长妈妈谋死了隐鼠,于是对长妈妈心怀恨意。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2020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与训练 专题28 论据的理解和运用(无答案)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2020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与训练 专题28 论据的理解和运用(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aaf86de80d4d8d05a4f0b.png)
专题二十八论据的理解和运用,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辨析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论据的理解1.论据的类型论据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大类。
(1)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2)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
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
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的概括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此外,要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字数的限定。
论据的运用1.分析论据的作用(1)道理论据——深刻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论证……的作用。
(或引出论点的作用) 2.论据的补写补写论据须注意:(1)论据要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或张冠李戴;(2)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是人所共知的;(3)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4)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超过规定的字数。
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理解词、句含义1.看词语的指代义(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2020武汉中考语文第17题答案解析
![2020武汉中考语文第17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d52b8a376baf1ffc4fadc9.png)
典型失分原因及分析:
①给孩子一个蓝天、净水、森林、祖宗家底,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 约、美德所扶正的社会。 ②给孩子一个蓝天、净水、森林、祖宗家底 ③留给盖子一个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约、美德所扶正的社会。 (①②③照搬原文,没有概括提炼) ④一个蓝天、净水、森林、祖宗家底,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约、美 德所扶正的社会。(缺少动词,不是完整的语意)
2020武汉中考语文第17题答案解析
17
题 作者认为,“父辈”该怎么做才 目 算是“光荣的父辈”?请结合 ⑥~⑧段内容分条概括。(6分)
Contentsபைடு நூலகம்
本题的答题范围为⑥-⑧段
作者在⑤指出了“荒谬”的爱之后,具体阐 述了“光荣的父辈”应该是怎样的:
第⑥段的核心语意是超越血缘和家族对“爱” 的观念的限制,心怀“大爱”;
典型失分原因及分析:
①怀抱决心、共识和紧迫感行动起来。/我们必须奋斗,必须投身于改变。 (缺少行动的对象) ②有些任务应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完成,为天下孩子尽一项集体义务。(0分) (没能把握核心语意)
----本题答案是一个动宾短语的形式,所有 答案都必须基于一个完整的语意表达。
谢谢聆听
第一点:改变观念及观念的具体内涵。
(2分答案示例)
1、超越血缘和家族对“爱”的观念的限制
2、用“家园”替代“家庭”,用“家国”替代“家族”。
3、让“爱”在天下父母和天下孩子之间重新铺开。
“超越”“替代”“重新铺开”可表达出观念“改变”的行为,同时
也表述出“观念”的具体内涵。
第一点:改变观念及观念的具体内涵。 (1分答案示例) 1、给孩子“大爱”。(“改变”的具体内涵) 2、突破自己观念的限制。(答到“改变观念”) 3、不止爱自己的孩子(表意不清) (0分答案示例) 1.换一种大视野和大逻辑(表意不清) 2.平等看待每位孩子(理解错误)
202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abc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0.png)
2020天津中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3,6-8小题,每题2分;4-5,9-11小题,每题3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俯瞰(kàn)抉择(jué)矫揉造作(jiāo)B.钦佩(qīn)恪守(gè)心有灵犀(xī)C.诧异(chà)飘逸(yì)络绎不绝(luò)D.热忱(zhěn)潮汛(xùn)随声附和(hè)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德润人心,相沿成俗。
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
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
A.彰显滋养引领B.彰显养育引发C.显露滋养引发D.显露养育引领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
②许多家庭都有弃用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垃圾。
③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回收处置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④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臆恣国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
因此,维护英雄尊严、捍卫英雄荣誉,应成为我们不变的信念。
A. , ;”。
B. ? ;。
”C. ? , ”。
D. ,,。
”5.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阅读理解中的论点和论据分析课件
![阅读理解中的论点和论据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393b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f.png)
阅读理解中的论点和论据分析课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阅读理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还是在日常阅读各类书籍、文章时,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分析支撑观点的论据,对于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获取有效信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探讨阅读理解中的论点和论据分析,帮助大家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论点的定义与特点论点,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主张。
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贯穿于整个文本之中。
论点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一个好的论点应该清晰明确,让读者能够一下子抓住其核心要义。
例如,“读书使人进步”这个论点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作用的看法。
2、统一性:整篇文章的论点应该保持统一,不能出现多个相互矛盾或分散的观点。
3、针对性:论点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现象或话题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讨论价值。
二、论据的定义与类型论据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
它可以增强论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论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数据、统计结果等。
比如,为了证明“运动有益健康”这个论点,可以列举“_____每天坚持跑步,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很少生病”这样的具体事例,或者“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经常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不运动的人低30%”这样的数据。
2、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谚语、公理、定理等。
例如,在论述“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名言来作为道理论据。
三、如何准确找出论点要准确找出文章的论点,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关注文章的标题:很多时候,标题就能够直接体现文章的论点。
比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标题,其论点就一目了然。
2、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常常在开头提出论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者在结尾总结归纳论点,以强化读者的印象。
2020北京语文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20北京语文中考试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0924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3.png)
1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2分) (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
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
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 )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ɡ。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
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2分) 答: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
阅读文段,完成(1)(2)题。
(共4分) 第一单元 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
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
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
【人教版】2020届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7讲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
![【人教版】2020届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7讲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8b3d09f5335a8103d22016.png)
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考命题研究中考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二十论据的理解和运用试题
![中考命题研究中考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二十论据的理解和运用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2e02b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0.png)
专题二十论据的理解和运用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辨析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络;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论据的理解1.论据的类型论据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大类。
(1)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一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详细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2)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阐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
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虽然引用名人名言可以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的概括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此外,要符合题目要求,比方字数的限定。
论据的运用1.分析论据的作用(1)道理论据——深化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论证……的作用。
(或者引出论点的作用) 2.论据的补写补写论据须注意:(1)论据要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或者张冠李戴;(2)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是人所一共知的;(3)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4)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超过规定的字数。
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理解词、句含义1.看词语的指代义(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据的理解和运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据的理解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94534c02768e9951e738dd.png)
第2讲论据的理解和运用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辨析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例】(十八中模拟)从挫败中学习①我们的人生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更重要的是有挫折、有失败。
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②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
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我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
作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我们无疑是优秀的。
但现在我们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自己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我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
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
学会坚守,就是在失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
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③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
挫败会让人迷茫。
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曾经很多人是“梦想家”,后来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
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
实际上,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
搜狐CEO 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
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论据的辨析和概括 第1课时
![论据的辨析和概括 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4e39415783e0912a3162a3e.png)
论据的辨析和概括第1课时初三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重点:1.学会辨析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2.学习概括事实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回顾1、中考议论文阅读相关考点:把握论据(辨别论据类型、概括论据要点、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2、复习论据分辨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要求真实,典型,有代表性,能有力证明论点。
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要有一定权威性,能充分服务于论点。
(二)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从语言标志和表达方式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区别:理论论据:某某说或某书上说,常用引号标出,多是名言警句或人物的语言.2、注意: ①事实论据有些是具体事例,有些是概括事例,要注意辨认。
②并非出现引语就属于道理论据,有的人物语言是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事实论据。
如:《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即名言有时包括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就不算道理论据。
3、练习:划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分析其作用(1)(2)(3)小结分析论据的作用:更充分、有说服力、全面(三)论据的选择1、例:《谈骨气》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据:①文天祥拒绝降元。
②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3闻一多宁死不屈2、例《说勤》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出成果。
论据:马克思辛勤劳动40年,写出《资本论》;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大量资料写出《浮士德》;……陈景润翻阅大量资料,通宵达旦看书学习,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勤出智慧。
论据:古希腊德摩斯梯尼为克服口吃弱点,每天练习朗诵,50年如一日,终于成为演说家。
宋代陈正之,勤学苦练,博览群书,成为博学之士。
小结:选择事实论据要注意扣题、真实、典型、新颖3、下面用以证明“勤奋是成功的基础”的事实论据,不恰当的一项是( C )4、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的事实论据,你觉得它合适吗?5、为下面的观点搭配论据:(四)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1、练习(1)概括:被老师称为“智力低下”的爱迪生努力地刻苦钻研,成了著名发明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考点二)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举例论证。
论证了“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这一分论点。
2.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①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考点一)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
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
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示例】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二、(2018·齐齐哈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
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照应;第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3.(考点二)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4.(考点一)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