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_刘纪秋
小学音乐欣赏课该注意什么?
小学音乐欣赏课该注意什么?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四个字:”境“、“听”、“悟”、“动”。
“境”就是设置与乐曲情绪及表现内容木相适应的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设境的手段有多样,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录像,也可以打绿灯、挂图片,甚至可以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做文章。
恰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让学生做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
通过老师语言的引导,激发起学生欣赏乐曲的欲望,并打好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
老师的语言应用力求确切、简洁。
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不可不讲,但又不能多讲,因为音乐是不可用语言来代替的。
只有当学生不满足老师对乐曲的介绍而产生一定要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急切欲望时,欣赏教学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听”就是通过听某首乐曲,听出情,情投入。
学生初听乐曲不可能对之有深刻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是对乐曲情绪的理解。
是喜,是忧?是活泼还是沉重?是赞颂还是愤恨?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地作出判断。
老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对乐曲各部分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作简要提示。
提示可以是语言的。
也可以是面部表情与动作的。
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曲目,教师可在第一遍欣赏之后对乐曲作补充性的解说并随之让学生重听全曲或分段欣赏。
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重要。
如果学生对所听乐曲反应冷漠,甚至在听完之后有大失所望的感觉,那就势必会使欣赏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尽力帮助学生,使他们通过欣赏乐曲能进入音乐情境。
“悟”就是理解乐曲,其中包括对乐曲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对乐曲表现手段的理解。
当学生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了初步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即可以因势利导地对乐曲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有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分析的内容可包含乐曲的主题思想、乐曲的结构、乐曲的风格、乐曲的速度与力度,以及旋律、节奏、和声等要求素。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来确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面面具到,也不必刨根究底。
采用边分析边逐段细听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做便于保持学生已经产生的特定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主动地去探究乐曲的内涵。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数据收集与整理
对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进 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为进 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结果分析与解释
教学方法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是 导致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兴趣问题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显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积 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
教材内容问题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 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 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开发智力
音乐欣赏需要大脑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锻炼 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开发。
研究问题与目的
研究问题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音乐欣 赏教学的质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困 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学 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信任和兴趣。
04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要求
具备专业音乐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包括乐理、音乐史、音乐 风格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传授给学生。
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分析方法
教授学生分析音乐的方法,包括对音乐的结构、织体、曲式和调 性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想象与联想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聆听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背景知识的传授
1 2 3
作曲家介绍
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帮 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思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和建议,为今后的音乐欣赏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问题思考
利也被老师们所 殖民。这不是 我们 在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 、 呼 唤创新精神 的世 道所应 出现 的情 境。我们 的老 师必须深入地 反思 , 还 给 儿 童 思 想权 、 发 问权 、 话语权 。 要 想把儿童 的权利 还给儿童 . 教 师必须从 中心退 向边缘 。 从控 制者 的“ 前 台” 走 向引导者 的“ 后 台” . 并 不时根 据情 况需 要在前 台、 后 台、 中心 、 边缘 之间游走。只有这样 儿童才能成为 个 自主学 习者。 三、 对音 乐欣 赏过程 中“ 儿童” 的思考 儿童作 为音 乐欣赏过程 中的主体 .在教 师提供 的 多种欣 赏辅助手段 的 包装下被一些音 乐以外的 东西所吸 引 ,因为在 音 乐欣 赏活动 中游 离于音 乐之外 , 并没有触入 到音乐 中去。此 时的音 乐成为儿童活动的一种 背景而不是主体 。要 让儿童 成 为音 乐欣 赏 中的儿童 。 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 一起 , 处于 交融 的 状态, 教 师必 须采取相应 的措施 , 使 儿童 回归音 乐本 身 , 不 再 在 音 乐 的 边缘 徘 徊 首先教师要认 真选择 合适的辅助欣 赏手段 。所谓辅 助其 用意也就在帮助 , 如果帮助者倒成 了主人 , 那 自然很 难达 成我 们 所 设 定 的 目标 。 其 次 .教 师 要 让 儿 童 通 过 扮 演 角 色进 入 音 乐, 融入音 乐, 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孩子是喜欢扮 演的 。 如果 能 很 好地 利用 角色“ 替 代” 教程, 会 让孩子成 为音 乐欣 赏中的真 正主人。再次是借助想 象、 动作 的参 与 , 让儿童“ 深入 ” 音 乐. 化
【 摘要】 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表现 出了多元化、 多通道化、 多媒体化等特征 , 但同时也呈现 出 很 多不足, 本文对幼儿园音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发布时间:2021-04-09T10:58:41.32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作者:周成成[导读]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分辨能力,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便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小学周成成 256600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分辨能力,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便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呢?总结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导课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对于能否将学生迅速引入音乐听赏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情境导入就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京调》一课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课开始,我身穿京剧表演服饰,现场演唱了京剧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我的表演和唱腔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入到了京腔京韵的艺术氛围中。
唱完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我追问了一系列问题:老师表演的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你们对京剧有哪些了解?什么是京剧的四大行当?老师刚才表演的是哪个行当?……我通过创设真实的现场情境,吸引学生的视听注意,并迅速引向本课教学内容,简洁明了,扎实有效,很好地实现了导课的目的,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就是导课环节的基本要求。
当然,导课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自身的特长、学生身心的特点等灵活选择,精心设计。
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二、要注重营造学生听赏音乐的氛围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必须以聆听作为基础条件。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幼儿的感受能力,注重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
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着和支持者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欣赏能力方面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幼儿,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儿的感受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生互动,产生共鸣。
对于相同的音乐,教师有自己的欣赏思路,在引导幼儿的同时切忌否定幼儿的欣赏思路,要善于倾听,不可以将欣赏活动理解的太死板。
活动中应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敢于表达的幼儿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地欣赏了、思考了,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也要多引导、提问,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并及时地对其进步表示肯定和鼓励。
但是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在理论上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地给与指正和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思维感受作品,多听、多欣赏,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欣赏空间,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善于学习、思考和积累,才能使音乐欣赏教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通过两年音乐教育得大胆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现就音乐欣赏方面得教学经验做一交流。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早在20 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赛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
音乐欣赏存在问题
音乐欣赏存在问题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培养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欣赏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享受音乐,创造音乐。
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1.反复的语言讲述不符合音乐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中的声音的非造型、非语义的性质,决定了音乐艺术的美不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述,可是,在中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按自己理解用语言来描述或解释音乐,这些解释带给学生的只是语言词汇,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这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欣赏教学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的语言给人的感受,而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教师语言讲述,累赘)2.过多的听赏使学生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特别重视音乐欣赏课中的“听”,因此大量收集音像资料,不惜花整堂课的时间用于反复的“听”音乐,使得学生不但没吸收音乐知识,反而因为过多的听赏而注意力分散,没了兴趣。
如在欣赏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时,音乐教师往往(忽视学生)首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固定,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欣赏课教学的一般程序: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介绍作品(包括体裁形式、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分析作品;反复聆听作品,并分段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演唱或演奏主题音乐。
当这一程序结束后,一节课也该结束了。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教”的形象,而学生所能做的就是“接受”。
由此看来如此单一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单调)其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比较“旧”。
尽管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能赶上现代学生对音乐流行潮流的追赶。
这一说法或许有一些牵强,但在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音乐的范畴也许只缩小到了流行音乐这一小部分内容,而上音乐欣赏课,就是接触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但这其中也需要对内容有选择性地去欣赏。
音乐欣赏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对我们进行组织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对音乐具备初步的赏析能力(二)教师要考虑到作品的可欣赏性和欣赏价值。
这是我们在选材时应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
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
三 善于分析乐曲的曲风和节奏、旋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对于多段式的变化明显的乐曲,教师要扩宽思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把乐曲进行不同的环节划分,从而使乐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摘 要: 音乐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娱乐。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心态欣赏?欣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评价一首乐曲的好坏?文章以著名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注意问题 《声无哀乐论》嵇康,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竹林七贤 之一,他所撰写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的一篇音乐美学著作。
文章采用清辩的方式,由 秦客 和 东野主人 之间八个问答的辩难组成。
嵇康是以与 秦客 辩难的 东野主人 的方式,借 东野主人 之口阐述其 声无哀乐 的音乐美学思想。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嵇康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音乐美学家,他的《声无哀乐论》中很多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嵇康也是一位诡辩的奇才,他可以将不同性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让人们产生错觉,从而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点,在《声无哀乐论》中也有所体现。
刘蓝在《诸子论音乐》一书中对于此文章的评价很到位:杰出而矛盾的音乐论文。
对于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作者:刘倩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24期摘要: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在一部分的课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程的片面理解,出现了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不相符的现象,使的教学效果较差。
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建议现当代音乐欣赏教学日趋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加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也逐渐反映出来。
就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一、减少教师讲述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音响艺术。
由这两个特征就决定了听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学生要塑造艺术形象就必须在流动的音响中去听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等等。
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减少过多的按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对学生进行介绍音乐作品,应该留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
二、避免“单一”欣赏的教学方式虽然音乐欣赏是要靠聆听音乐为主的学习方式,但是有的教师上欣赏课只是一味的搜集作品,然后整堂课都是单一的欣赏音乐。
这种完全去听的教学方式也是不符合音乐教育的课堂教育原则的。
在长时间的被动的考听觉去参与音乐活动中的学生便会注意力不集中,也会让学生对失去了上音乐课的兴趣。
三、加入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方式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加入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方式。
以音域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音量的大小(强弱)、音色的明亮与浑厚、还有曲式的结构,这首曲子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等等这些音乐要素,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
比如在欣赏一些新疆地区的乐曲时,把其特定的附点节奏去掉,换成其他的节奏型,那么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趣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地域风味也就没有那么浓厚了。
通过这样一些的音乐要素鉴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某一类作品特点的印象。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杨柳成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3期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课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喜欢音乐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试图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感性经验的强化、聆听环境的优化、理性分析交流等四个方面来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聆听环境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听音乐,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都有被音乐深深打动的感性体验。
但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老师放着音响,而学生在下面埋头睡觉的场面呢?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这不仅是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专业音乐院校本科的教学中也存在这种情况。
笔者将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根据教学对象调整教学内容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首先是不喜欢听音乐欣赏课程中的规定教学曲目,因为大多数教材主要以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为主。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喜欢的音乐都是他们平时接触最多,听得最多的音乐。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而且是时下的流行歌曲,使用交响乐队演奏的古典音乐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陌生的音乐。
也就是说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想让学生们主动去喜欢这些陌生的古典音乐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首先得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规定教学曲目。
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尝试播放一些管弦乐队演奏的流行音乐来引导,取得学生们在审美上的亲切感,搭起沟通的桥梁,不要一上来就“命运”交响曲,会适得其反。
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的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作品来入门。
在听这些音乐的过程中,再渗透一些教学内容,例如介绍乐器,乐队等相关知识。
当然,这样通过熟悉的音乐来引入只是起步阶段,教材中规定的经典曲目还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毕竟这些古典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价值毋庸置疑,如果抛弃了它们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浅谈欣赏音乐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欣赏音乐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作者:尚利军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2年第01期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有组织的音响震撼人的心灵,左右人的感情。
只要具备健康的听觉和正常的思维,都可以领略到音乐的奥秘,使人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但也有许多听觉系统健康的人,却享受不了音乐的美,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缺乏理解音乐和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好比文盲,并不是眼睛看不见文字,而是缺乏对文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因此,要听懂音乐,就像对待任何事物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过程,也就是要具备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只满足于肤浅的感官欣赏,进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我认为,欣赏音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了解音乐语言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自己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十大要素。
一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要通过这些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不熟悉音乐语言,就如学文学不懂文字、词汇,学美术不懂色彩、线条一样,就不可能迈入艺术的殿堂。
当然,提高欣赏者的艺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要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音乐不像语言文字有词义可循,也不像绘画、雕塑那样有具体直接的视觉图像。
它是在音响的启示下,使听者借助联想而产生某种视觉形象,进而来表现事物。
如小提琴协奏《梁祝》中“草桥结拜”一场的音乐,作曲家不可能用音乐描绘一座桥,也不可能刻画两个人的结拜动作,更不可能描述他们的绵绵细语,而是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委婉动人、情意绵绵的旋律性对答,来抒发梁祝相爱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如此等等,都是听众联想或想象的结果。
因此,音乐既不以情节取胜,也不以叙述为特色,抒情勾起听众的生活联想或想象,才是音乐表现的一大特征。
所以听音乐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要做到“耳中有音,目中有画”。
三、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一种表现感情的艺术,一首作品总是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并不等于听者的感受。
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史亚萍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6期[摘要]音乐欣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是音乐老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对如何推动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解决好音乐欣赏中的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存在问题;解决策略音乐欣赏教学通过教师简明、生动的讲解引导,让学生对音乐内涵进一步的把握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鉴赏、评价音乐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但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
一、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1.对音乐欣赏课理解上的偏差它不仅影响老师和学生对音乐欣赏作用的认识,而且影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对音乐欣赏内涵的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音乐欣赏”的内涵,就不会重视音乐欣赏在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学生意识不到音乐欣赏的作用,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轻视音乐欣赏课,不能对音乐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因而,学生也就不能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其次,不能把握音乐欣赏的作用,忽视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品格的影响,因此,音乐欣赏就会成为一种没有理念指导的教学实践,就不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音乐欣赏作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生对音乐欣赏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晰上。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对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却没有充分的意识到。
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音乐欣赏”成了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累赘”。
2.音乐欣赏的教学形式单一音乐欣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音乐欣赏的内容也可以进行拓展和压缩,特别是音乐欣赏的教学思路更是因人而异。
分析歌曲演唱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分析歌曲演唱中应注意到的问题要将一首歌曲表演得完整流畅,体现出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境和情感,不仅仅需要歌者将音符和文字如实地表现出来,更需要歌者在表演过程中进行再创作,加入自己的情感和对歌曲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应用一些演唱的技巧,也要避免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
笔者就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对歌曲进行再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理解歌曲作品的内涵。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
对歌曲作品内涵的理解是演唱的基础。
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
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
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的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
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
做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恰当把握歌曲作品的风格。
歌者应该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从而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
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
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
所以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
高层次的歌唱家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诠释成声音,让听者闻之动情。
4.演唱时歌曲韵味的体现会给作品的再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发表时间:2018-10-29T10:42:51.5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刘金菊[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于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因此,教师要重视并积极开展音乐赏析教学。
基于此,本文从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利用肢体(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中学 441002)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于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因此,教师要重视并积极开展音乐赏析教学。
基于此,本文从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利用肢体语言、注重音乐情感渗透、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几方面重点探讨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课堂教学前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社会环境。
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为主要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学备受观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成为当前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对此,本文以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精神、新课标理念为引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各项教学方案的生成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确保所生成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赏析教学活动当中,达到凸显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例如,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采山》歌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想象在雨中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的情境,进而将歌词逐步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在想象与感受当中体会采山的快乐。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问题一、从中确定自己的选材内容。
要从内容、情绪、情感等不同的方面和孩子的现有的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作品。
二、制定目标欣赏活动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制定时候也要从情感、态度能力、和认知等不同的方面入手,是孩子们能够挑一挑够得着。
三、准备材料根据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可以配合以图片、乐器、故事等为辅助的教学材料,要注意,材料是为了教学服务,切莫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用性。
四、活动过程1、欣赏要有主题性欣赏活动要有主题贯穿于活动中,但又不能因主题而过于死板,束缚孩子的思想,要围绕主题进行灵活的引导,从而激发孩子的欣赏兴趣和创造能力2、欣赏要有层次性我认为好的欣赏活动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赋予大目标的情况下,每一次的欣赏都要要符合大目标的小目标,这样便于孩子们有目的、有层次的去欣赏。
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在到对比、在到亲身体验,最后提升到情绪情感方面。
从而达到真正的感情升华。
3、欣赏要具有重复性音乐欣赏要重复进行,便于孩子更深刻的去体验和感受作品,切记重复不单单是单一的去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每一次的欣赏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即要用不同的形式去欣赏,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使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作品。
4、欣赏要进行不断的巩固5、讲究欣赏的方法可以采用谈话、故事讲述、教具、肢体动作、动画片等新式配合欣赏的内容进行,采用倾听、肢体感受、打击乐配合,以及到后面的创编活动都可以应用,注意要避免单一的使用一种方法,或者是面面俱到全部使用,避免注重形式。
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欣赏和感悟,真正的达到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能力和视角。
以上是我对在欣赏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老师们能给予一些更好的建议。
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问题和建议
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问题和建议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问题和建议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即将毕业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写论文是件很困难的事。
不仅要求多,字数也多,通常论文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写论文,你遇到困难了吗?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问题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一、采用直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
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
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
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
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
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
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
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
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
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想象的翅膀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
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音乐会注意事项
音乐会注意事项第一篇:音乐会注意事项音乐会注意事项当您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时,请您注意:一、至少提前10分钟提前到达音乐厅,使您可以从容不迫的找座位,不会因为迟到而打扰其他听众的欣赏,影响演员的表演情绪。
二、在入场口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以避免欣赏音乐时您的手机铃响引起众人侧目的尴尬。
三、迟到观众当音乐开始后不要进入音乐厅,应在场外耐心等待,在曲目之间入场。
音乐会进行时退场不仅打扰其他听众而且是不礼貌的。
如果您准备提前退场,应当在一曲结束之后。
四、音乐会开始后要保持安静,严禁吸烟、吃零食、嗑瓜子或嚼口香糖。
不要让您手中的节目单、纸包装或塑料袋等物品发出声响。
五、当演奏正在进行时如果您的喉咙不适,可以试试吞咽口水或将秽物吐在纸巾上。
打哈欠和打喷嚏时,都应捂住嘴巴,降低声响。
六、在音乐会演出中,请不要走动或与旁人交谈。
即便只是轻声交谈也会在沉静的氛围中如波涛般传遍整个大厅。
相信和您一样,所有的观众都希望当陶醉在美妙音乐里时,周围是安静的,只有乐声相伴左右。
七、鼓掌是对音乐演出表示赞赏的一种方式,通常会在表演开始前和音乐结束后进行。
在同一首作品的乐章之间无需鼓掌,不合时的鼓掌不但会打断音乐的连贯性,也会影响演出者的情绪。
如您暂时不知道一首音乐作品何时结束,可参考其他乐友的表现。
八、未经许可不得拍照、摄像,台下的闪光灯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影响听乐效果。
九、带子女的家长,请教育自己孩子要学做举止文明的听众。
让我们从细节做起,营造一个高雅、安静、文明的赏乐环境!第二篇:聆听音乐会注意事项聆听音乐会注意事项:一、曲目的选择:1、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喜欢听的曲目。
2、重点考虑一些国际上知名音乐团体、著名音乐艺人的访华演出。
二、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你对即将听到的演出曲目不太熟悉,那么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搜集、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最好能找来一个录音先试听试听,这样现场聆听是就不会感到太突然、太茫然了。
至于相关资料的来源,途径有很多,图书馆、互联网,当然还有喜欢音乐的朋友。
音乐高效鉴赏课堂应注意四个避免
音乐高效鉴赏课堂应注意四个避免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
但是,如何正确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的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这些新问题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
面对这些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学科综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避免盲目延伸。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
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
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地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
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的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有门道,避免看热闹。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
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培养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了解音乐的历史、流派、风格,掌握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基本要素,并且要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美学品位。
这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有关音乐的书籍、参加相关课程等方式来实现。
2.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等。
此外,在音乐会、演唱会、电影等场合中聆听音乐,可以帮助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和他人交流讨论,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音乐欣赏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刘纪秋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
【摘要】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表现出了多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对幼儿园音乐欣赏
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教师”、“儿童”等进行了思考,以其能对实际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问题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各大幼儿园在音乐欣赏课的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呈现多样化的教学特征。
他们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授课形式,缺少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过程,使音乐欣赏课变得单一化出现很多不足。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音乐进行分析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主要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以录音、录像等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手段,这样可以通过动画、图片、影视等软件来吸引小朋友增加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得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欣赏。
然而,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只关注于画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音乐似乎倒成了一个背景,大有喧宾夺主之感。
我在幼儿园观看了“野蜂飞舞”和“赛马”活动的全过程,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兴奋,视觉和运动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
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他们的兴奋、激动、手舞足蹈不是来自于音乐本身的体验和感悟,而是由音乐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手段所引起的。
1.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应当关注的话题。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审美教育是基础,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何时进入主体,何时退向边缘,都存在着某些问题。
2.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情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音乐本身,是否能对音乐进行描述和动作展现,而孩子们在音乐中是否获得情绪的宣泄、是否体验到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迷留恋,这些都是教师相对忽略的部分。
注重审美的音乐欣赏过程至少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要求:首先是生理动作优美而不僵硬。
匈牙利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对音乐的反应必须有大肌肉的反应,没有此,是不完善的,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肌肉的运动、肌肉的涨落来领悟音乐的轻快缓急、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音乐或是轻柔浪漫的,或是铿锵激昂的,或是悲伤沉重的,但音乐绝对不是僵硬的,动作只有和音乐相融相合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其次是语言优美而不平白。
音乐是诗性化的,而只有配以诗性化的语言才能使音乐得到升华。
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似乎过于迫求理性,孩子被迫用“客观”的语言描述主观的感受,用僵硬的理性代替鲜活、灵动的感性体验。
再次是想像丰富而不贫乏,成
人要“以儿童为师”。
当然,以儿童为师,不是要抹杀儿童的不成熟性。
最后是情感丰富细腻而不无动于衷。
审美的体验常常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当孩子们融入音乐,进入音乐,成为音乐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她所能领悟到的音乐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自然生成。
而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流于表面和形式,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的,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
二、教学中要有具体的活动方法
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重视活动方法,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过多。
这说明教师在幼儿面前成了教学的主体,然而教师在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的时候,是否也用了“符号暴力”消蚀了儿童的自我表达权?在教师频频发问、频频抛出思考线索的情况下,儿童主宰自己头脑、住在自己思想的权利也被老师们所殖民。
这不是我们在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呼唤创新精神的世道所应出现的情境。
我们的老师必须深入地反思,还给儿童思想权、发问权、话语权。
要想把儿童的权利还给儿童,教师必须从中心退向边缘,从控制者的“前台”走向引导者的“后台”,并不时根据情况需要在前台、后台、中心、边缘之间游走。
只有这样儿童才能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
三、根据儿童的天性进行分析
音乐欣赏活动中儿童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在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手段下要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儿童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首先教师要认真选择合适的辅助欣赏手段。
所谓辅助其用意也就在帮助,如果帮助者倒成了主人,那自然很难达成我们所设定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让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进入音乐,融入音乐,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孩子是喜欢扮演的,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角色“替代”教程,会让孩子成为音乐欣赏中的真正主人。
再次是借助想象、动作的参与,让儿童“深入”音乐,化入化出。
四、根据老师与幼儿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往的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服从关系,在现代的教学形式中无法起到幼儿自主的创新能力,无法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更不能使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辅,增加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课堂活起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由此说来,我们用从传统的师幼关系“控制一服从型”向“相互建构型”发展。
教师和儿童在活动中应该是相互建构、共生互长的。
儿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升日益精细化、丰富化、多维化,教师则通过对儿童反馈的敏锐的觉知和借鉴达到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师幼双方都能达到一个质的生成、
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