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b1a95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e.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关注和帮助具有各种学习和发展障碍的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这篇文章将讨论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自尊心受损的问题。
因为他们与其他人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感到自卑和孤立。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学校应该设立适当的支持系统,例如由心理咨询师和教师组成的支持小组,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沟通障碍的问题。
他们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被误解和孤立。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沟通工具和技巧来帮助他们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学校可以提供手语课程,并鼓励其他同学和教师学习手语,以便与聋哑学生更好地交流。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社交困难的问题。
由于沟通的问题,他们可能很难与其他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为聋哑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友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聋哑学生交往,并提供适当的社交活动和机会,让聋哑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友能力。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学业压力的问题。
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知识,他们可能感到压力很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个性化教学。
学校应该根据聋哑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取得进步。
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如提高自尊心、改善沟通、建立社交关系和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实现全面的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聋哑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爱,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fed8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0.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觉。
对于一些听障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像其他学生一样通过听觉来感知世界,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情绪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以浅谈的方式来谈论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着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焦虑、沮丧和愤怒等。
由于他们无法像其他学生一样通过听觉来感知世界,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种焦虑可能源于他们对自己无法完全融入到周围环境和人群中的担忧。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听力障碍而感到沮丧。
这样的沮丧可能源于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因为无法像其他人一样享受音乐和其他声音带来的乐趣。
听障学生有时也会因为无法完全融入到周围环境中而感到愤怒。
这种愤怒有可能源于他们对自己的障碍感到不满和沮丧。
二、解决策略1.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种计划需要根据听障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以满足他们在情绪行为上的特殊需求。
这样的计划可以包括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焦虑、沮丧和愤怒等情绪问题。
2. 提供专门的支持和辅助除了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之外,我们还可以为听障学生提供专门的支持和辅助。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听力辅助设备,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声音和交流。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情绪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
3.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除了学校的支持之外,听障学生还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我们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我们也可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社会对听障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4. 提倡包容和尊重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倡包容和尊重。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0d45d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b.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特殊教育中的聋哑学生面临着独特的心理问题。
他们因为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往往在心理上会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聋哑学生由于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口头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和孤立。
他们不能像正常听力的学生一样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自闭和抑郁。
2. 自卑感聋哑学生在社交场合往往会受到排斥和歧视,他们会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会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导致社交能力的不足。
3. 沟通障碍由于聋哑学生无法通过口头语言与他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沟通障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沮丧和挫折感,对沟通能力产生恐惧和厌恶。
二、解决对策1.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聋哑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营造一个宽容和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接纳。
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勇气。
2. 提供专业心理辅导聋哑学生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学会积极应对困难,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增强社交能力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特殊活动,提供机会让聋哑学生与正常听力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聋哑人士来给学生做经验分享,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提供聋哑教育技术支持现在有很多先进的聋哑教育技术,例如手语教学、助听设备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聋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学校和家庭可以积极借助这些技术,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支持。
5. 提高社会对聋哑学生的关注度社会应该加大对聋哑学生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增加相关政策和资源投入,为聋哑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b31a0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f.png)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听障学生是指在听觉功能上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面临着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本文将从听障学生的特点、焦虑心理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听障学生的特点1.听障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受限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往往难以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困难。
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等方面都面临困难。
2.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多的阻碍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他们难以完全融入到普通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需要靠辅助设备和特殊教学来进行学习和生活。
3.听障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由于长期受到不利的听力影响,听障学生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和困扰,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二、听障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1.社会隔离与心理孤独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身份和存在的沟通障碍,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存在着心理上的隔离,这种孤独感和隔离感会引发听障学生的焦虑情绪。
2.学习压力和自我负担由于语言交流和学习方面的障碍,听障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上的压力和自我负担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
3.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听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和社会环境缺乏理解和支持,会增加听障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三、教育对策1.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对于有焦虑心理的听障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克服焦虑心理。
2.创设有利于听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对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创设有利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论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a918bd526fff705cc170ab2.png)
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相对于他们已经存在的生理上的不幸,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幸福生活的一种弥补,也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国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由于聋哑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部分,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既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一个人有了残疾,他对外界的真实体验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使残疾者对人生的认识、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一种威胁,可引起多种心理危机,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干预,将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作为聋哑学校的聋生同样也不例外。
竞争社会以及自身的生理缺陷使聋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重视研究聋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变化,矫治聋生的心理疾病,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聋生回归社会主流的适应能力,是摆在特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本文试就当前聋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聋哑学生健康心理的特征,促使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当前聋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一)一般心理障碍1、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已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学生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由于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奋发。
2、孤僻: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3、多疑: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作出推断。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97a8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2.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听障学生是指由于感知世界的听觉缺陷而困扰的学生。
由于听力的障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听障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沮丧和挫败感。
由于听力上的障碍,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无法适应正常听力的教学方式。
这种困境和挫败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情绪低落,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听障学生在社交交往中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和孤立感。
由于听力的障碍,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学生那样通过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困境可能使他们感觉被孤立和排除在主流社交圈之外,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情绪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听障学生解决情绪行为问题。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理解听障学生的困境,并对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表示赞赏和肯定。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并与他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这样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情绪困扰。
提供适合听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教育者可以通过使用图形、手势和口语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他们还可以使用辅助听力设备来帮助学生获取更清晰的听力。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减少挫败感和情绪困扰。
帮助听障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参加听障社区的活动,并与其他听障学生建立联系和友谊。
这样的社交支持可以减少听障学生的孤立感,并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情绪稳定。
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通过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提供适合听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656d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8.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其中聋哑学生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其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聋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学习成绩,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既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分析1. 自卑问题聋哑学生由于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进行口头交流,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与周围人不同,感到自卑和对未来感到困惑和迷失。
2. 孤独问题由于交流困难,聋哑学生容易感到孤独,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种孤独感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沟通障碍问题由于无法进行正常的口头交流,聋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沟通障碍,这容易导致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
1. 建立自信心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帮助聋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与正常学生一样有能力学习和生活,从而摆脱自卑情绪,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 加强心理疏导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定期开展心理疏导课程,帮助聋哑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节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3. 提供支持和关爱聋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提供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
4. 提供专业辅助工具特殊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辅助工具,如手语、文字和图片等,帮助聋哑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减少沟通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5. 积极联络家长特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聋哑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34673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9.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学生进入到了普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在情绪行为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对于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和社会中。
一、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1. 沉默与孤独: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往往在沟通交流上存在困难,容易感到沉默和孤独。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也无法用口语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不畅,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2. 情绪波动:听障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由于无法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有时会表现出愤怒、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暴躁和攻击行为。
3. 自尊心受损:由于长期受到身体障碍的影响,听障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受到挑战。
在与普通学生相处时,他们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
4. 沟通交流问题: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学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这不仅会导致他们的愤怒和挫折,也会影响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甚至导致敌对和排斥。
1. 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学校和家长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怀,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针对听障学生情绪波动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或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3. 完善特殊教育方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
4. 提供沟通技能培训: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听障学生的沟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学会使用手语、嘴语、文字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策略[论文]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64589e6bec0975f465e237.png)
浅谈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策略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约51.9万人,聋哑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以及多种原因的影响,心理问题较之正常学生更复杂。
通过对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造成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来探究解决的办法,为促进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作出努力。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对策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体上的客观缺陷让他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健康而乐观地生活,是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由笔者和所接触的聋哑儿童的研究发现,聋哑儿童心理问题表现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1.悲观、孤僻、恐惧、不合群身体上的缺陷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如人,于是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常常将自己独立起来,不愿意和他人交往,甚至在面对一定的问题时,经常感到害怕、恐惧。
时间长了,他们就把自己限于自己狭小的活动范围之内,孤立起来,与社会群体形成一定的隔绝。
2.偏激、自私、仇视、攻击当长期的悲观和压抑无法排解时,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对事物的看法容易极端、绝对、片面。
一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要么以自卫来进行反抗,要么直接进行攻击。
由于他们和正常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依靠手语或动作来进行,当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无法一时取得一致性时,他们经常表现出急躁、焦虑等情绪,且情绪极不稳定。
3.社会适应力较差幼儿时的聋哑儿童一般都没有进入到学前教育学校得到教育,能力自然不及正常孩子;在家中,更多的是接受来自父母的照顾,自我动手能力较差;当进入特殊学校后,生理上的缺陷让他们心理形成阴影,活动范围狭窄;在社会生活中,自卑的内心让他们不愿也不敢和社会进行接触;直到长大后迈出学校,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差,和正常儿童之间差距较大。
二、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造成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来自于这三方面。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16fde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3.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听障学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他们特殊的听觉障碍,他们在情绪行为方面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听障学生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1. 沮丧和自卑情绪:由于长期的听力障碍,听障学生常常感到沮丧和自卑,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交圈,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2. 愤怒和焦躁情绪:由于语言沟通困难、交流障碍等问题,听障学生容易产生愤怒和焦躁的情绪,表现为易怒、情绪不稳定等。
3. 孤独和孤立情绪:由于他们在交流和社交方面存在障碍,听障学生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导致情绪问题的产生。
1.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可以给予听障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正面面对自己的障碍,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适当的情绪管理培训:针对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学校可以开展专门的情绪管理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爆发或消极行为。
3. 加强学校社交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包容性活动和社交场合,促进听障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孤立感,改善他们的情绪问题。
4.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不同听力障碍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减少沮丧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5.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克服情绪问题,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教育问题。
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情绪问题,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以上探讨的解决策略,可以为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430c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1.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着眼于帮助那些有各种残障或学习障碍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聋哑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往往会面临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在与外界交流和沟通上存在着困难,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独、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与外界隔绝,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流和支持,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聋哑学生常常会被视为“不同”或“有缺陷”的人,这种社会偏见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
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解决对策。
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聋哑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励,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塑造积极的心态。
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存在状态。
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我们还需要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和生活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聋哑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会环境,让聋哑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聋哑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为特殊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聋哑学生在特殊教育中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状态,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854c5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d.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听障学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面临
着固有的情绪行为问题。
本文将从情绪行为问题的表现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沮丧、焦虑、孤独、情绪不稳定等。
首先是沮丧,由于其听力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畅快地交流,常常感到被孤立和排斥,导致情绪低落。
其次是焦虑,听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听
不懂课堂上的讲解,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等,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焦虑感。
听障学生
往往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如正常人那样能够轻松融入集体生活,缺乏交流和友谊的机会。
最后是情绪不稳定,听障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容易感到疲惫和易怒,情绪波动较大。
面对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解决策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听障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困境,增强自尊和自信。
提供情感支持,建立一个能
够理解和关心他们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提供专业的辅助资源,例如学校可
以设立听力康复室、提供图书馆资源和资料等,以满足他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的需求。
还可
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助听器、手语翻译等,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推动社会包容
和融合,鼓励其他学生和老师与听障学生互动和交流,促进他们的融入感和提升心理健
康。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
们可以提高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发展出积极的
情绪行为。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33969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3.png)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步。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比如听障学生。
听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焦虑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听障学生焦虑的心理成因,并提出一些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健康地成长。
一、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1. 交流困难导致的孤立感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常常在交流上会遇到困难,无法像其他学生一样轻松地与他人交流,与之交心。
这种交流困难容易导致他们感到孤立,缺乏自信和自尊,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2.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困难的交流和沟通,很多听障学生在学习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跟上其他正常听力的同学。
这种学习压力容易使他们感到焦虑和自卑。
3. 对未来的担忧由于听障会对学习和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听障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担忧。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无法融入社会等,这些不确定性和担忧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心理。
二、教育对策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了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比如安排专门的教室和设备给听障学生使用,提供听力辅助设备等,以确保他们在学习中不受到太大的影响。
2. 增加心理辅导和支持学校应该增加对听障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力度。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帮助他们解决交流困难导致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3. 鼓励积极的思维方式学校应该教育听障学生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也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校园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自信心。
4. 促进社会融合和职业规划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听障学生的社会融合和职业规划。
比如加强职业指导,开展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的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
5. 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给予听障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d666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9.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一些情绪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探讨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听障学生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特点。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无法像正常听力的学生那样准确感知周围的声音,并进行及时的反应。
这种感受到的差异常常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问题。
而且,由于无法准确听到他人的语言,他们的交流受限,也容易感到孤独和沮丧。
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自尊心低、自卑情绪的表现。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可能会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排斥,形成自卑情绪和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思想负面、应对困难能力差,并且容易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还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他们无法像正常听力的学生那样准确听到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互动,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常常不如意。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出现怠学、消极和懒散的行为。
针对这些情绪行为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来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困难,改善情绪行为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听障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教师要关注听障学生的情绪动态,及时发现并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为他们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给予他们爱和鼓励。
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听障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平衡情绪,缓解压力。
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应根据听障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利用视觉、触觉、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6273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2.png)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听障学生是指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面对很多情绪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解决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1. 沮丧和自卑感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和自卑。
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他人交流,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音乐和其他的声音。
这种沮丧和自卑感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情绪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1. 倾听和支持对于听障学生的沮丧和自卑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倾听和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情绪。
2. 融入和陪伴对于听障学生的孤独和孤立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融入和陪伴。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和游戏,让他们融入到群体中,与同学和老师建立友好的关系,解决他们的孤独和孤立感。
3. 教育和引导对于听障学生的愤怒和挑战性行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教育和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和沟通技巧,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解决他们的愤怒和挑战性行为。
4. 多元化教学对于听障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多元化的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视觉、触觉和其他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减少他们的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
5. 家校合作对于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
我们可以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共同解决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共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与他们的听力障碍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倾听和支持,融入和陪伴,教育和引导,多元化教学和家校合作,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be73a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而聋哑学生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类重要对象。
由于聋哑学生受到生理和环境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本文将就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沟通困难由于听力和口语双重障碍,聋哑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沟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接收信息,也无法通过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导致了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存在障碍。
这种沟通困难可能导致聋哑学生的自卑情绪,认为自己与他人无法顺畅交流,从而产生退缩、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自我认知不足聋哑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不足。
他们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有着本质的差异,从而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
三、社交问题聋哑学生在社交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沟通困难和自我认知不足,他们可能会遇到与他人交往时的不适应感,导致社交问题。
这种社交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
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学校和家庭应该为聋哑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专业心理辅导师的交流,聋哑学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特殊处境,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同时学会应对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聋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
可以设置专门的听觉辅助设备和手语教学,使得聋哑学生在学习上更加顺畅。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特殊的社交活动,帮助聋哑学生融入集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聋哑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232e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d.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指对有特殊学习困难或者残障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聋哑学生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原因和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浅谈。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障碍、自尊心低下、孤独感和挫折感等。
首先是因为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口头交流,导致他们在社交交往中往往会感到困难和尴尬,甚至有时会被忽视和孤立。
由于他们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缺失,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和自尊心低下,觉得自己与正常人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他们在沟通上的障碍,很容易产生孤独感,长期以来,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聋哑学生往往需要经历更多的困难和磨练,因此有时会产生挫折感和情绪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统观念的固化、社会歧视、教育资源的匮乏、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存在,很多人将聋哑学生视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无法适应社会和学习,因此长期以来往往会对他们产生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社会歧视的存在,聋哑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往往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给他们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聋哑学生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心理辅导,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帮助,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加剧。
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是导致聋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庭往往缺乏对聋哑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心理疏导、教育资源的提供、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
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学校和社会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为聋哑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如视觉教学、手语教学等,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75676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5.png)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聋哑学生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常常面临心理问题。
由于沟通障碍和听力障碍,聋哑学生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聋哑学生常常感到孤独。
由于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他们很难融入同学群体和社会环境。
聋哑学生可能在交流中遇到障碍,导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为了解决孤独问题,教师和家长应积极与聋哑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与此引导其他学生理解聋哑学生的特殊情况,鼓励他们与聋哑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聋哑学生常常感到焦虑。
由于他们的听力和口头交流困难,他们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时感到压力和不安。
教师和家长应帮助聋哑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社交支持,帮助聋哑学生逐渐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自卑是聋哑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障碍而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帮助聋哑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提供合适的角色模型和榜样,帮助聋哑学生看到聋哑人才和成功人士的典范,激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聋哑学生还可能面临沟通障碍和交流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为聋哑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如手语课程、助听器等,以帮助他们提高交流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学习手语和口型发音,以便更好地与聋哑学生沟通。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帮助聋哑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
可以通过图示、实物和视频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锻炼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力,真正融入学校和社会。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5ef0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4.png)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作者:徐样女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07期特殊教育学校培育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在这群特殊的学生里面,有一部分学生和正常孩子看着无异,有着明亮的眼睛、明媚的笑脸,但是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耳不能听、口不能言,我们把他们称为聋哑学生。
人们对于聋哑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尤其关注,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一定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本文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一)存在的心理问题聋哑学生一般比较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很难融入正常人的圈子里,因为自身的障碍,他们无法与大部分人正常交流,感觉不到与正常人相处的快乐,从而会产生被遗忘、被忽略的无助感。
同时,因为聋哑学生自身存在缺陷,他们会有自卑感,很少会主动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感,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
另外,聋哑学生由于听觉存在障碍,一般会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对人察言观色。
如果看到阴晴不定的脸,他们会解读成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聋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首先,聋哑学生因为不会说话,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精神苦闷却无从发泄。
因其缺乏判断力,如发觉有人在说笑,便会猜疑是在讥笑自己,常有暴躁的行为。
其次,在家庭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有残缺,只要给予温饱便罢,不指望孩子成才,送到学校也不管不问,对孩子缺乏关爱,导致聋哑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最后,在社会方面,社会中有些人对聋哑学生的疏远和冷漠会让聋哑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同时社会上的很多不良行为如染发、抽烟、赌博、偷盗等也在严重影响着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一)用心观察教师要时常关注聋哑学生,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是会表现在脸上、体现在行动上的,当教师发现聋哑学生有异于平常的表现时,要主动关心他们,向他们周围的人打听情况后,再与他们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相对于他们已经存在的生理上的不幸,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幸福生活的一种弥补,也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国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由于聋哑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部分,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既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一个人有了残疾,他对外界的真实体验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使残疾者对人生的认识、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一种威胁,可引起多种心理危机,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干预,将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作为聋哑学校的聋生同样也不例外。
竞争社会以及自身的生理缺陷使聋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重视研究聋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变化,矫治聋生的心理疾病,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聋生回归社会主流的适应能力,是摆在特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本文试就当前聋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聋哑学生健康心理的特征,促使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当前聋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一)一般心理障碍1、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已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学生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由于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奋发。
2、孤僻: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3、多疑: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作出推断。
当周围事物出现时,不管与自己有无联系都会表现出疑虑、反感等情绪,并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充分流露。
4、依赖:一些聋哑儿童在家庭受到过多的照顾,养成依赖的习性,其中聋童依赖性最强,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
5、虚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对人无礼貌,好表现自己。
6、过度激动: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极易激动,举止冲动,待人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
(二)行为偏差1、偷窃:这在听觉障碍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维质量带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听不到和不理解社会舆论对此行为的评价。
2、打架及其他侵犯性行为。
(三)青春期心理障碍1、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
2、关注异性的变化,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出现“单相思”,学习无心,或恋爱不成而苦闷,自暴自弃。
残疾儿童以上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因素。
1、自身因素:由于感觉器官功能缺陷或操作,产生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不足、心理障碍。
2、家庭因素:对于聋哑儿童的降临,家长心理准备不足,怨恨、烦恼,对聋哑儿童的教育不知所措,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塑造培养意识。
3、社会因素:对聋哑人的歧视,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由于聋哑人的教育滞后于普通教育,也影响了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社会上成年聋哑人中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儿童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
4、学校因素:学校确立的教育目标没有从聋哑儿童实际出发,把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加重了聋哑儿童学习负担,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将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不能根据聋哑儿童的生理心理特殊彩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也将影响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性格和作用对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健康水平会在聋哑学生身上打下烙印。
校风不良对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更直接的影响。
比吃比穿、打闹、不讲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这些总是如严重存在,就会腐蚀和污染聋哑儿童的心灵。
以上各种原因,并不是单一地发生作用,聋哑儿童障碍的形成往往是主客观因素相互结合,协同作用所致。
一、聋哑儿童健康心理的特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我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应具以下的一些特点:1、自知——自我意识观念明确。
自我意识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的知觉印象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2、自尊——善与人友好相处。
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爱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3、自强——有理想,有生活目标。
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远大理想,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并发奋努力,把自己锻炼为社会有用的人。
4、自觉——努力学习。
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秀业绩,并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5、自制——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心理健康的聋哑儿童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三、加强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环境建设1、加强聋哑儿童教育环境建设。
聋哑儿童的心理状态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外,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在家庭,在儿童集体和在学校中的生活方式,即广义的教育。
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设是促使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何加强学校教育环境建设?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美的心灵,这对聋哑儿童人格的完美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对整个校园的布局都应精心设计安排,使之富有教育性。
例如:布置语言环境,设置音响环境,开设生理补偿的特殊课程,张贴激励聋哑儿童自强奋发名言……这些都能激励聋哑儿童参与管理,学会自治的能力。
在绿化、美化、洁化校园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的锻炼,尝试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聋哑儿童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情感。
其次要重视心理环境建设。
心理环境主要指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聋哑儿童的关系、聋哑儿童之间的关系、校风、班风等。
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
作为教师应根据聋哑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实施分类教学,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智力的聋哑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同时教师要关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聋哑儿童生理补偿功能,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情感,学得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促使聋哑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聋童的语言建立和发展要依赖教师,聋童的文字读写要依赖教师,他们的思维质量都有赖于教师,教师时时处于聋哑儿童的观察、注意之中,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有坚定的信心:二有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三能尊重、期待和信任每一个聋哑孩子;四有高度的耐心和深沉的爱心。
另外还必须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聋哑儿童走出孤独世界,真正地与普通儿童共享蓝天。
已经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作为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他们创设与社会交往的环境,如组织聋哑儿童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以参与书舞蹈、声乐、体育等各种竞赛,使聋哑儿童在交往中在参与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聋哑儿童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2、加强有关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法制建设。
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法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权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果各级政府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使聋哑人能和普通人一样享受升学、就业、同工同酬等权利,那么大多数聋哑人都会成为身心健康,适应力强的现代人。
论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内容摘要通过与聋哑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存在很多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偏激、焦虑、自私、社会适应性差,等等。
本文试图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和问题调整策略的探讨,找到解决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以实现较理想的聋哑学生教育。
关键词聋生心理问题成因解决策略本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时间很短,但在与聋哑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聋哑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比如:孤僻、自卑、多疑、偏激、自私、仇视、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容易焦虑、容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差,等等。
我以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认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同聋哑学生有着正常的语言和心理交流,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较理想的聋哑学生教育的实现。
本文主要从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问题的成因和问题的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同仁。
一、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1、自卑、孤僻、不合群。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带来心理上的不健全,他们表现得非常悲观、孤僻、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愿意与正常人交往、交流,甚至感到害怕、恐惧,只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或者只愿意生活在聋哑人的很小的圈子里,非常不自信,久而久之产生不合群现象,表现出心理紧张不安,不敢与他人沟通,对社会认知的恐惧和陌生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
2、偏激、自私、仇视。
相对正常人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多数反应为品行障碍,看问题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对正常人世界存在着抵触、防御,甚至仇视,表现出较强的攻击心理、破坏心理和报复心理。
3、误解、焦虑、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
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他们往往对正常人甚至对老师、他们的父母、亲属对他们的关爱、帮助、要求,产生相当的误解,不予理睬,给予曲解,表现出极度的反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中,又往往表现出情绪极端不稳定,非常焦虑,非常容易发脾气。
4、缺乏感恩之心。
面对聋哑学生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全社会给予了相当的同情、关注和帮助,希望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能够共享阳光,能够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面对社会给予的无私帮助,很多聋哑学生有一种泰然受之的心理,觉得他们是残疾人,健全人给予他们同情、关注和帮助,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他们只知享用,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感恩的心理,不会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人人应该有爱心地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