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体映射研究与实现
本体研究内容概述(原创)
3 本体应用研究 (1)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Ontology 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 Search, Search,Ontology Navigation)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检索 (search)六种模型: (search)六种模型: 六种模型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Web search engines)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tools)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Web repositories)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data collections)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annotation) 领域本体检索模型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如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或者逻辑冲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 ●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本体构建
(3)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Ontology 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 Alignment、 Merging、 Alignment、Ontology Merging、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王昕摘要:近十年来,本体(ontologies)和本体工程(ontological engineering)在知识工程及其相关的应用领域获得广泛的关注。
本文作者在研究产品设计知识重用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本体的文献资料。
作者认为,本体工程在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本文扼要介绍了这一新兴学科分支的概念、方法及研究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本体,本体工程,知识共享和重用本体论(Ontology:o大写)原是哲学的分支,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
它与认识论(Epistemology)相对,认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也就是说,本体论研究客观存在,认识论研究主观认知。
而本体(ontology:o小写)的含义是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
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建模必须在知识库和两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agent行为(问题求解技能)和环境(问题存在的领域)。
而长期以来,AI的研究者较为注重前一个子系统,而领域知识的表达依赖于特定的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只需要考虑相关的领域知识。
但是,大规模的模型共享、系统集成、知识获取和重用依赖于领域的知识结构分析。
因此,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任务独立(task-independent)的知识库(本体)的价值被发现,并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在研究产品设计知识重用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本体的文献资料。
作者认为,本体工程在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本文将扼要介绍这一新兴学科分支的概念、方法及研究和应用现状。
1 本体的基本概念1.1 本体的定义近十年来,本体的研究日趋成熟。
在各种文献中,尽管与本体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的用法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事实的使用约定已经出现。
在参考文献[2]、[3]中,作者根据已有文献中相关概念和术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推荐的使用约定。
改进的关系模式本体学习映射规则研究
第 5期
2 0 1 4年 2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L 1 4 No . 5 Fe b .2 01 4
l 6 7 1 —1 8 1 5 ( 2 0 1 4 ) 0 5 — 0 0 9 7 — 0 5
S c i e nc e Te c hn o l og y a nd En g i ne e r i n g
定义 1 ( 本体的形式化定义)0=( c , A , D T ,
A , , , ) ;
其中, c为一个类( c l a s s ) 标识符的集合 , 除了用 户定义 的类标识 符外 还可包 括 o w l : T h i n g和 o w l :
N o t h i n g两个 预定 义 的类标 识符 ;
在 企业 知识 管 理 的研 究 中 , 通 常使 用 本 体 描 述
企业的知识 。本体可 以由专家手工创建 , 但是这种 方 式费 时 费力 , 并 且无 法进 行 大规模 扩 展 。因此 , 本 体学习 ( O n t o l o g y L e a r n i n g ) 方 法 逐渐 成 为 实 际 中开 发本 体 的有 效方 法 , 即从 现有数 据 源获取 领域 知识 , 以自动或半 自 动方式构造或改编本体。本体学习的 数据 源 可 以包 括 文 本 、 词典 、 数据库 、 遗 留 的知 识 库 或本 体 等 结 构 化 和 半 结 构 化 数 据 。在 这 些 数 据 源
2 0 1 3 年8 月1 2日收到 , 1 O 月 8日 修改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P HB 2 0 1 1 0 6 1 3 3 ) 资助
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并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这样的一系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有赖于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本体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支撑。
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包括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对语法规律的揭示和说明,在对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所总结、升华、概括得到的有关语法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确实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支撑。
在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中,必须重视词语或句法格式的用法的研究,而汉语本体研究就不太注重词语或句法格式的用法的研究。
例如“把”字句,汉语本体研究注重研究: “把”字句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把”的宾语有什么特点(只是名词性词语呢,还是可以用别的词性的词语? 如果是名词性词语,得是什么样的语义角色? 有定还是无定?) ? 介词结构“把⋯⋯”后面的动词性词语部分有什么特殊要求? 什么样的动词能进入“把”字句?什么样的动词不能进入“把”字句? 如果有否定词语或能愿动词得放在什么位置上? “把”字句跟“主—动—宾”句、跟“被”字句、跟受事主语句分别是什么关系? “把”字句是怎么发展来的? 等等。
汉语教学本体研究也关心这些问题,但还得甚至说更得关注“把”字句的用法———在什么情况下用“把”字句?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把”字句? “把”字句跟“主—动—宾”句、跟“被”字句、跟受事主语句在表意上有什么区别? 外国学生为什么常常用错“把”字句? 怎么教“把”字句?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把”字句的难点在哪里? 等等。
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往往将某个词语或句法格式的意义或用法放在一个平面上来加以描写,而在汉语教学本体研究中,得考虑分层次、分阶段地教给学生,而不能倾盆大雨式地一次教给学生。
拿大家熟知的“把”字句来说,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 1980: 49)归纳为五个方面:1)表示处置。
如:把信交了| 把衣服整理整理2)表示致使。
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
汉语新词语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 究
徐树娟
能。再如 , 英语词“ l f e a m a r k e t ” 是由“ l f e a ” 和“ ma r k e t ” 两个词语 组成 的, 分别是跳蚤和市场的意思。 汉语最初是根据原来 的格 跳蚤市场” , 而现今被人们广泛运用 的已是 上 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 的习惯 , 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 式意义把它译为 “ 本文 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 中外来词汇的“ 本土化 ” 现 象的研 “ 旧货市场” 了。 很明显, 后来 的翻译 能使原词 的表义更直接, 更 明确 。 究, 揭示我们汉 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的造词与构词能力, 充分展 外来词音意兼顾一个很好 的例子就是英语“ f a n s ” 被翻译 示了我们汉民族语言在 引进、 运用、 吸收和再创造外来词的过 粉丝”, 表示“ 热心的追随者 ” 。传统 的好例 子还有“ 香波 程 中所表现的 巨大的创造力和表现 力, 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 渗 成“ 透 性 与 兼容 性 。 ( s h a m p o o ) ” 、 “ 可 口可乐 ( c o c a c o l a ) ” 等。? 音译词到意译 词的变 化过程, 从词的语音 、 结构 到意义, 很能展现 出外来词“ 本土化” 关键词: 新 词语 ; 本 土化 ; 意译 化 引 言 的轨迹 , 其本土化 的方式和过程非常清晰和明确 。 四、 外来词语音译成分语素化 外来词汇是汉语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民族语言文 化在消化吸收外来词汇时不是生硬 的直接拿来使用 ,而是按 有些外来语在经过汉化之后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犹如 照汉民族母语的发音 习惯 、 造句方式 、 表达途径等进行 改造利 语言中出嫁的新娘在新 的环境下更具发展力 、 创造力。 某些外 成为了构词语素。 如“ 因特 网” 是 用, 使它符合汉 民族语言文化 的社会使用功能 。 这就出现了汉 来词具有了很强 的构词能力 , 英语“ i n t e r n e t ” 的音译词 , 由此产 生了“ 网民” , “ 网管” , “ 网恋 ” , 语新词语 中的外来词汇 “ 本土化” 的现象。汉语新词语 中的外 来词汇 “ 本 土化 ” 的现象是 指汉 民族语 言在引进外来词汇 , 并 “ 网吧” , “ 网迷” , “ 网易” , “ 网赚” , “ 网游” 等汉语新词语 。 “ 晒” 不是对其原义进行照本宣科 , 而是在 吸纳 、 使 用过程中 , 逐渐 为英语 “ s h a r e ” 音译 词语 , 是分享 的含义 。 “ 晒” 词现在很受网民 什 么东西都想拿 出来 “ 晒” 一“ 晒” , 与大家分享 , 因此 赋予了它们某些新 的意义 ,从而逐渐造成 了多元的语汇成分 的欢迎 , 和语汇材料 的融汇、 结合 。 这种倾 向体现在汉语引入外来语 时 出现了“ 晒” 族词语。如 , “ 晒客” , “ 晒衣服” , “ 晒老公” , “ 晒孩子” , “ 晒情感” , “ 晒股票” , “ 晒工资条” , “ 晒家庭理财” 等等 。 “ 网” 从 对外来词语多方面的渗透。 二、 外 来 词汉 语构 词 模 式化 。 个本族语 , 然后呈现新 的词汇意义单音节语素, 并能与更 多 汉语是表意语言 , 英语是表音语言 , 与英语有不 同的构词 的语素相结合构成更多 的词语 ,这充分体现着外来词语和我 方式。因此 当外来词进入汉语时 , 要受汉语语音 、 语义 、 结构的 们本族语一样具有语言本身的特点和生命力。 影响。 现阶段 吸收外来词所采用 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 引进 的 五、 结 语 总之, 一个 民族在与异民族 接触 的过程 中, 需要表达本 民 结构格式也有所发展 , 有些还出现了某些新的突破。 族语言 中没有 的新事物, 新概念 , 弥补词 汇空缺时, 最简便有效 1 . 翻译成偏正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指在翻译一个在中国 文化 中空缺 的词语 时 ,为了让汉语使用者能更好 的理解源词 的办法是借用。外来词是语 言问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普遍 容纳百川 , 川流 语 的语意 , 在外来词语中植人 中华 民族的文化元素 , 会在源词 现象 。汉 民族语言犹如养育了我们 的母亲河 , 滚滚向前 。将外来词汇吸入进来 , 使 自己更具有 了强大 语 的后面附加一个表示义类 的词语 , 起修饰 限制语义的作用 。 不息 , 语言使用者可以通 过分析一个词 的形态构造 ,根据后面表示 的生命力 、 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汉语新词语 中的英语外来 类 别 意 义 的语 素 而 获得 这个 词 语 的基 本 词 义 。如 , “ 啤酒 ( b e e r ) 词、 法语外来词和俄语外来词的” 本土化 ” 现象的研究。 体现了 润物细无声 ” , 使得现代汉语新词语 中的外来 “ 信用 卡( c r e d i t c a r d ) ” , “ 多米诺骨 牌( d o mi n o e s ) ” , “呼拉 圈 汉 民族语言文化” ( h u l a — h o o p ) ” , “ 高尔夫球 n 球) ” , “ 保龄球 ( bo w l i n g +球) ” 词 出现了” 本土化 ” 的倾 向。充分展示汉语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等。 和创造力。 汉语对外来词汇的文化, 意义等方面进行 了吸收、 融 2 . 翻译成并列词语。 在引入外来词语时 , 为了押韵通常被 汇、 变异和创新 。在赋予 了新外来词 以新的面貌 、 新 的内涵的 翻译成的语素之间的关 系平等并列的,被翻译 的外来词语是 同时, 展现出了我们汉 民族 的语言文化价值 。这不仅丰富和推 由意义或词性相同、 相近 的语素构成。 如, “ 革命 ( r e v o l u t i o n ) ” , 动汉语言的发展。而且还增进了我们汉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 文化 ? ( c u l t u r e ) ” , “ 系统 ( s y s t e m ) ” , “ 社会 ( s o c i e t y ) ” , “ 民 主 交 流 。 参 考 文献 : ( d e m o c r a c y ) ” , “ 科学 ( s c i e n c e ) ” 等 三、 音 译 词语 意译 化 并 音意 兼顾 『 1 1 陆俭 明, 《 英汉词汇对比研 究》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5 汉语在早期 引进外来词语时大多是按照外来语 的发音音 l 2 1 喻云根, 《 英汉对 比语 言学》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4 译过来的 , 但音译词表意功能很差 , 有时读起来也显得怪异拗 『 3 l卜 祥 忠, “ 谈 汉语 外来词的汉化现 象” , 《 泰安 师专学 口, 如最初英语“ t e l e p h o n e ” 被音译为“ 德律风” , 让中国人很是 报 》 , 2 0 0 2 ( 0 4 ) 费解 , 后来人 们把它改译成 “ 电话 ” , 简 洁还能体 现电话 的功 ( 作者单位 : 河北联合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
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刘红阁 郑丽萍 张少方摘要 “本体论”原是哲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近年来,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知识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目前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本体的定义、发展本体的原因、本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论、本体的描述语言和国内本体的研究现状。
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字 本体论、知识工程、语义Web1引言“本体论” (Ontology,大写O)原是哲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和组成。
本体论在哲学定义上的主要特点在于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某个方面的一个特定的分类体系,这个体系不依赖任何特定的语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本体论逐渐用于知识工程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之中。
本文就目前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综合评述。
首先就本体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2节),其次给出了发展本体的原因以及本体的具体应用领域(第三节),介绍了本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论(第4节)、当前主流的本体描述语言(第5节),讨论了国内本体论研究和应用状况(第6节),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方向(第7节)。
2本体是什么?本体论(Ontology)和本体(ontology)在英文表示是不一样的,即一个用大写的“O”开头,另一个则用小写的“o”开头。
本体论这个术语诞生于17世纪,派生于希腊语的onto 和logia,是一个哲学的分支。
从哲学上来说,本体论是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所以本体论在哲学上的真正内涵是对世界上任何领域内的真实存在所做出的客观描述。
对本体论的理解,人们不存在什么疑问。
但是对本体(ontology)的理解,哲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在哲学界,本体作为表述哲学理论的术语,是指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
近十多年来,本体论的研究日益成熟,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哲学的范畴,和信息技术(例如:面向对象系统)、知识工程及人工智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网中的本体映射研究
( col f o pt eeC n eho g , n u U i r t,H fi 30 9 hn ) Sho o C m u r ileadT cnl y A hi nv sy ee 20 3 ,C ia eS l o ei
了不 少 的 映 射 方 法 和 映 射 技 术 , :C PD 如 U I¨ 、 GLUEl】 C MAl 等 , 2 O 3 本文在 综合 了诸 多方 法 并 加 以 】
、
网 的信 息 都 是 以人 类 能 理解 的 格 式 ( h ) 表 如 t 来 m1 示 , 机器却 不 能理 解 和处 理 这些 信 息 , 联 网的 潜 但 互
力 还远 远没有 挖掘 出来 。
为 了解决 这一 问题 ,i e r . e Tm B mes L e于 19 9 8年 。 提 出 了语 义 网 ( e a t b 的构 想 。在 语 义网 上 , S m ni We ) c 信 息是 以结构 化 的形 式 说明 , 允许人们 把领域 内的 它
trea p csi eag r h :fs o uigtes ma t i lr ,a dte o uigted srpiesmi r ,ls o u he s e t nt loi m i t mp t i e ni smi i h t r c n l c at y n h nc mp t h ec t i l i n i v a t atc mp - y
Ab t a t T e k y o no o y ma p n oc mp t i lr isb t e o e p sr c : h e f tlg p i g i t o u e s a t ewe n e n e  ̄.I i a e ,t e s lrt o ue r m o s mi i e nt sp p r h i a i i c mp td fo h mi ys
中国文体学_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_吴承学
中国文体学_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_吴承学清代纪晓岚在评论《文心雕龙·通变》篇时说:“齐梁间风气绮靡,转相神圣,文士所作,如出一手,故彦和以通变立论。
……盖当代之新声,既无非滥调,则古人之旧式,转属新声,复古而名以通变,盖以此尔。
”[1](P1077)如果撇开《通变》具体的时代背景,那么纪晓岚所说的“古人之旧式,转属新声”的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上,倒是不乏这种“通变”之例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体学之兴盛,不免让人想起“古人之旧式,转属新声”这句话来。
文体学,并不是从西方传入的新学术,本来就是中国“古人之旧式”。
“以文体为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传统与原则。
历代学人不断强调:“文章以体制为先”、[2](P294)“先体制而后工拙”、[3](P765)“论诗文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4](P459)“文辞以体制为先”、[5](P9)“文莫先于辨体”、[6](P80)“凡为古文辞者,必先识古人大体,而文辞工拙又其次焉”。
[7](P504)中国文体学成熟相当早,《文心雕龙》在文体学方面已经相当精深而有体系,此后的文体学可谓久盛不衰。
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文体学日益式微,甚至成为被人淡忘的知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新的学术意识的推动下,文体学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之一。
近年来,文体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文学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前沿学术领域和倍受关注的学术热点。
中国文体学研究的兴盛有当代文化的催化背景: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对于文体的重视与实验、西方文体学理论的译介与传播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文体意识自然有影响,而更根本的原因则是出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与自然趋势。
中国文体学: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吴承学作者简介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中国文体学研究的兴盛意味着中国文学研究内部已出现一种自觉的学术转向,即对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传统的回归和对古代文学本体的回归。
华人以及中华文化在古巴俗语中的映射研究
◆
毕人 从& 竿 又伯
在 吉 匕俗 话 钓 映 射 琦 琵
口雷春 仪
摘 要 :华人 以及 中华文化在古巴有 着深远 的影响 ,并反映在古 巴西班牙语 的俗语 中。这 些意味深长的俗语 真 实地反 映 了古巴人 民对 中国人 和中国文化 的一种观念。本文将分析 古巴西班 牙语 中一些关于华人 以及 中华文化 的典型俗语 ,以期探 索华人 以及 中华文化对古 巴西班 牙语的影响。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菲 斯 认 为 , 人 与 文 化 价 值 是 不 能 分 离 现在 ,很多古 巴人都无不 自豪地说 自己是中 国人 的后代 。 的,语言是文化 价值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 ,所 以研究语 言可 由于 许 多 华 人 与 当 地 人 通 婚 , 古 巴有 不 少 中 古 混 血 儿 。不 以帮 助 人 们 揭 示 社 会 本 质 ( 壮 麟 , 2 0 :3 7 。 无 独有 过 ,他 们 外 表 上 早 已没 有 “ 的 传 人 ” 的 模 样 。但 是 他 们 胡 02 1) 龙 偶 , 语 言 学 家 伯 恩 斯 坦 认 为 ,在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语 言 是 深 还 是 以作 为 中 国 人 后 代 为 荣 。在 历 史 上 ,古 巴人 一 直 都 认 入 影 响 文 化 传 播 和 社 会 变 化 并 且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要 素 ( 壮 为 中 国 人 是 为 人 老 实 憨 厚 、 思想 单 纯 , “ ”得 有 点 可 爱 胡 傻 麟 , 2 0 : 3 0 。 研 究 语 言 ,只 有 与 研 究 其 文 化 同步 进 的 一 群 人 ( 润 生 ,2 1 : 6 ) 。如 今 在 古 巴 , “ h n 02 3 ) 刘 01 6 c io 行 , 才 能 看 到 其 真 面 目和 深 层 涵 义 。语 言 反 映 一 个 民族 的 ( 国 人 ) ” 已 成 为 一 个 无 伤 大 雅 的 绰 号 , 用 来 称 呼 那 中 特 征 , 它 不 仅 包 含 着 该 民族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而 且 蕴 藏 些 肤 色 近 似 茶 青 色 ,特 别 是 头 发 和 眼 睛 长 得 像 亚 洲 人 的 着 该 民 族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思 维 方 式及 其 对 人 生 的 看 法 。交 际 古 巴 人 , 即 使 不 是 华 裔 , 也 被 称 为 c i o ( 国 人 ) 。 这 hn 中 的 过 程 就 是 人 们 运 用 语 言 知 识 和 社 会 文 化 知 识 传 递 信 息 的 个 绰 号 不 但 不 含 歧 视 义 , 反 而 是 一 种 亲 切 的 昵 称 , 而 被 呼
本体映射技术研究
福 建 电
பைடு நூலகம்
脑
20 0 8年第 l 0期
本体 映射技术研 究
于光杰 ,胡静娴 ,朱
【 摘
天’
(. 1同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 上海 2 1 0 2 太原理 工大学 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 0 2 084 . 30 4)
要】 :本体 映射是 为 了解决异构本体之间的互操作 , 而实现更好 的知识 共享和重用 , 从 是语义 We b发展 的关键 。 本
Fcl a ut y
Sa t 霞
Fi t a : tig r N me sr s n L s a e srn at N m : tig
R cl /IM) eal (+ =I O ea = 一 F M)(4 = IF /IM) vrU l ( + I1M) (— ) + . (
Na : t n me sr g i
文 系统 阐述 了本 体 映射 定 义 和 意 义 . 映 射 方 法进 行 了分 类 , 理 论 上 和 实验 上 分 析 对 比现 有 著 名 映射 工具 的优 缺 点 , 望 对 从 希 能 对 以后 他 人 的 研 究提 供 一 些 帮 助 。
【 关键字】 本体 本体异构 本体映射 :
的 是 Br d y和 A e并 非 简 单 的等 价 关 系 .需 要 进 行 相应 的转 ih a t g
换 。 除 了 1 l的 映 射 之 外 , 有 1 nn ln m. 图 1中 的 属 性 : 还 :、:、: 如 Fm a e L s N m it m 和 at a e与 N me 间就 是 n l的关 系 。 N a 之 : 个 本 体 映 射 的 过程 可 以步 骤 如 下 : () 化 : 1范 即把 待 映射 的本 体 用 同一 语 言 表 示 ; ( ) 似 度 的计 算 : 算 概念 之 间 的语 义 相似 度 : 2相 计 ( ) 据 概念 问 的相 似 度 , 照一 定 策 略确 定 映射 关 系 ; 3根 按 ( ) 域 专 家根 据 领 域 约 束 对 映 射 结 果 进 行 修 正 。 4领 个 完 全 自动 化 的本 体 映 射 过 程 应 该 没 有 人 工 的参 与 . 即 在 上 面 的第 ( 中 , 统 可 以通 过 机 器 学 习 或 别 的 技 术 实 现 对 结 4 ) 系 果 的 自动 修 正 和完 善 。 也 是 本 体 映射 研究 的难 点 和 焦 点 。 这 1 . 2本体映射基本方法
本体映射规则研究
语义 网的兴起使本体 的研究在世界范围 内炙手可 热, 研究者在本体构建 、 领域知识系统转化 、 能检索 、 智
语义 We b应用等方 面已经取得一 定的成果 , 使得本 体
应用前景初 步展现 。但 是 , 由于本体 构建 和应用 的 目
的不 同 , 即使相 同领域 的本 体也会存 在差 异性 。为 了
介绍 了本体和本体映射的概念 , 以及本体 映射 的过程和 方法。打破传统 的本体 映射 思路 , 灵活定义 了本 体
之 间 的 映 射 关 系 , 本 体 映射 从 宏观 和 微 观 两 个 方 面进 行 分 类 , 结 归 纳 出 了一 套 本 体 映 射 规 则 , 成 一 个 相 对 完 将 总 形
0 引 言
●
的含义 。在计算机领域 本体 的定义 较多 , 中被 学术 其
界 广泛接受 的是美 国斯坦福大学 的知识系统实验室 的 学 者 T m G ue 的定 义“ no g o rbr O tl y是概念模型的明确 o 的规范说 明” 。从定 义来看本 体属 于语 义 系统 的范 畴。本体对 于语义 网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作用 。 12 本体映射 . 本 体映射 是在 本体之 间寻 找对应
( .ntueo giut a Sitc fr t n B in cdmyo 1 Istt f r l rl c—ehI oma o , e igA ae f i A cu n i j
Ag c l r adF rsySine , e i 10 9 ; i u r ut e n oet c csB in r e j g 00 7
.
h r h t o sc a g d t e ta i o a d ft i k n ' l we O d fn e r l t n e we n o t l g e e i l a d c a sf d o t l g p i g n e d t n lmo e o n i g, l d t e e t e ai sb t e n o o i sf x b y。 n l s i e n o o y ma p n h r i h a o i h o l i
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
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
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是指运用认知语言学或者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中概念之间的隐喻关系。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称为“源”)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称为“目标”)来理解或描述某种事物或概念的方式。
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对隐喻的影响,以及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结构和隐喻式用语。
在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分析文本语料、语言习惯、语义扩展等来揭示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结构。
例如,有些研究者发现在汉语中,我们常常将时间看作是一个河流,用诸如“过去”、“未来”等词汇来描述,这是一种时间隐喻。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隐喻,如“中国人的言谈活动常被视为战斗”,这里“言谈活动”是源,战斗是目标,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强调争斗、对抗的特点。
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中国语言和文化中的特点。
它有助于揭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应用隐喻理论来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政治言辞等,进一步深化对文化文本的理解。
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概念隐喻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隐喻在中国语言和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其他概
念隐喻的形成和语用功能等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在逐渐受到重视。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对汉语词汇意义和使用规律的研究,是语言学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述评。
一、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理论框架。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研究者对汉语词汇的本质特征、意义构成、语境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点领域涵盖了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语义类别与范畴、词语语用功能、词义辨析、语义变化、词语语境等方面。
对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词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构成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基础。
对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揭示了词汇在语用交际中的作用和特点,为语境中词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汉语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研究工具对语料库进行词汇本体分析等等,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推动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和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要看到,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实证研究数据还不够充分,研究方法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未来的研究工作还需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基于本体语义的模型映射研究
Re e r h n o lM a i i s a c o M de pp ng Usng Ont l g e a is o o y S m ntc HOU i u W ANG n 2 ZHANG i Jmk i Fe g Ru
( c o l fC mp trS in ea d Teh oo y h n o g Unv ri , ia 5 0 1 Chn ) S h o o o u e e c n c n lg ,S a d n ie s y Jn n 2 0 6 , ia c t ( h n o g E e to i P o u t u e vs n a d I s e t n I si t,Jn n 2 0 1 , hn ) S a d n lcr nc rd csS p r i o n n p c i n t u e ia 5 0 4 C ia i o t
基于概念属性实现本体一对多映射算法研究
E m i k j ce e. - a : f @cc. ta l y n c
ht :w t / ww.n s e.n p/ d z. t n c
T h 8 — 5 — 60 6 5 9 94 e + 6 5 5 9 9 3 1 6 0 6
王 华 .钧 靖 黄 钧z
( . 军 航空 大 学 基 础部 , 林 长 春 1 0 2 ; 1空 吉 3 0 2 2福州 大 学 数 学与 _‘ 机 学 院 , 建 福 州 3 0 0 ) i算 _ J 福 5 0 2
摘 要 : 以 往 的本 体 映 射 技 术 的 研 究 中, 多数 的 研 究 都 集 中 于 本体 中 的 一 对 一 的 映 射 , 在 大 而很 少 有 人 从 事 概 念 问一 对 多或 者 多对 多
S in e F z o iesy F z o 5 0 2 Chn ) ce c, u h uUnv r t, u h u3 0 0 , ia i
Ab t a t n t e f r e e e r h o e o t l g p i g tcmo o y M o to s ac o c n r tso h —1 ma pn i e y fw sr c :I h o m rr s ac f h n o o y ma p n e l l g , t s fr e r h c n e t e n t e 1 p i g whl v r e e a e p o l ae e g g d i o lx ma pn ee rh Ho v rf r o o lx a p iain i i n te o g o me e o s e e 1 e p e r n a e t c mp e p i g rs ac . we e mec mp e p l t s, t s o n u h t rl c n i rt — n he o s c o y d h 1 ma p n . eeo e t i a t l a c n u t d t e rs ac O ma p n ewe n s lro t lg . n r p s d a p i g meh d T s p i g Th r f r h s r ce h s o d c e h ee r h t p ig b t e i a n o o y a d p o o e n ma pn t o . i mi
本体聚合的方法有哪些类型
本体聚合的方法有哪些类型本体聚合是知识表示和信息集成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旨在将不同来源且异构的本体(Ontology)相结合,以便获得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本体聚合的几种主要方法类型。
1. 本体映射(Ontology Mapping)本体映射是一种常见的本体聚合方法,其通过找到来自不同本体中相关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建立本体之间的连接。
这种方法常常依赖于自动或半自动的匹配算法,包括基于语义相似度、基于规则、基于实例、基于结构等方法。
通过本体映射,可以将不同本体中相似或相关概念进行链接,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共享。
2. 本体合并(Ontology Merging)本体合并是另一种常见的本体聚合方法,其旨在将多个本体整合为一个更大、更一致的本体。
本体合并通常需要解决本体之间的冗余、一致性和矛盾等问题。
其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合并、基于导入的合并、基于实例的合并等。
通过本体合并,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一致的知识图谱,为实现知识共享和智能搜索提供支持。
3. 本体对齐(Ontology Alignment)本体对齐是一种高级的本体聚合方法,其旨在发现来自不同本体的同义词、相似概念或等价关系。
本体对齐方法涉及到语义匹配、实例对齐、属性对齐等技术,通过将不同本体中相似或等价的概念进行对齐,实现本体之间的互操作性和语义一致性。
本体对齐在实现跨领域知识整合和语义搜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本体扩展(Ontology Extension)本体扩展是指通过从外部来源获取知识,扩充本体的内容和覆盖范围。
本体扩展可以通过本体学习、本体抽取、本体对齐等方法实现。
通过将外部知识与现有本体进行整合,可以使得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备,为知识表示和推理提供更多基础。
综上所述,本体聚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其方法涉及到本体映射、本体合并、本体对齐和本体扩展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本体聚合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使得知识表示更加完备和准确,为智能系统和知识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近十年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综述
J u n .2020V o l .40N o .3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0年6月第40卷第3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基于汉语词汇特征的二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 (15J J D 740006),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 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 (17P T 02)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张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㊁词汇教学㊂近十年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综述ʻ张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总体表现出四个特征,即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性思考增多;现代词汇研究新时代印记凸显;词汇化研究和词源学研究以个案描写为主;词典学研究内外兼备㊁以外为主,呈现出中观层面以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为主,微观研究占优势的基本态势㊂[关键词] 语义; 词汇化; 词源学; 词典学[中图分类号]H 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0)03-0071-06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0.03.012一㊁引 言相比于其他语言要素,词(字)㊁词语研究是最先受到人们注意的,但以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比语法学和语音学诞生得晚㊂自20世纪50年代词汇学诞生以来,词汇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研究已全面展开,涉及构词法㊁造词法㊁同义词㊁反义词等词语类聚和基本词汇㊁熟语㊁新词语等词语类集以及词汇系统㊁词汇规范化等内容㊂但是,词汇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缺乏系统性㊁理论性不足㊁研究问题杂散等问题的困扰㊂为了摆脱以往词汇研究的樊篱,词汇研究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词汇研究理念㊁方法和手段,充实词汇研究体系㊂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三本核心期刊近十年收录的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为底本,尝试展现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本态势,以期为了解词汇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提供些许参考㊂二㊁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特征(一)词汇语义学研究的理论性取向作为词汇学和语义学的重要分支领域,词汇语义学主要研究词汇单位的意义,其范围广泛,包括词义与概念㊁语音形式㊁书写形式的关系㊁词义性质㊁词义系统㊁词义变化㊁词汇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等㊂在当今学科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词汇语义学积极从不同学科和各种理论中汲取营养,研究成果丰硕,其中最为凸显的特点是词汇语义研究理论性思考的增多㊂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性不足使17 . All Rights Reserved.其受到了很多批评,推进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建设也是词汇研究者们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㊂近年来,词汇语义研究所表现出来的理论性取向正说明了这一点㊂以下将从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词库论两方面入手进行简要说明㊂1.认知视角的词汇语义研究㊂在语言学认知转向的大背景下,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词义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㊂与基于客观主义㊁提倡语义原子分析方法的传统词汇语义学不同,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注重分析人类语言的意义系统和认知功能,强调从典型性和凸显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㊁理想化认知模式和语义框架㊁词语用法及语义变化㊁基于语境的认知语义等五个方面对语义进行研究[1]㊂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词义演变,如人体名词词义的隐喻引申[2]㊂隐喻是从我们熟悉的具体事物或其抽象属性到相对陌生的事物的映射[3-4]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者还注重到了词汇语义认知研究的应用价值,如词语释义的三项认知原则[5],即认知理据的完备性原则㊁认知因素的结构化原则和认知机制的一致性原则,为词典释义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㊂认知语言学重视从意义出发㊁注重语义的研究理念成就了其与词汇语义学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词义研究的视野㊂与传统词汇语义学重视词义结构描写的研究任务不同,认知视角的词汇语义学更重视对语义生成做出解释,为我们探寻词汇语义,尤其是词义衍生或一词多义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更具系统性和理据性的支持㊂在感叹认知语言学具有较大包容性和较强解释力的同时,如何摆脱其语义解释可能有些主观化和个性化的嫌疑,如何使认知过程更具有操作性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㊂或许与传统词汇语义研究的优秀成果相结合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㊂2.生成词库论视角的词汇语义研究㊂作为从生成语义学发展而来的生成词库理论,继承了其形式化追求,进一步挖掘出了词义描写的形式化潜力㊂在词义方面,生成词库论主张通过事件结构㊁论元结构㊁词汇类型结构和物性结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㊂其中,物性结构的提出对词汇语义学的贡献最大,尤其是对名词语义分析的贡献最大㊂物性结构将百科知识引入进名词的语义表征系统之中[6],其提出的形式角色㊁构成角色㊁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有助于深入考察名名组合的释义模式[7]㊁三音节偏正式名名复合词[8]及同义名词的辨析[9]等㊂其中,作为汉语内在语义属性的功用义对名词的范畴化㊁语义类归属㊁词义引申与词汇化㊁构词都有重要影响[10],值得深入挖掘㊂与其他理论相比,生成词库论在词汇语义研究上的运用推进了词汇形式化描写研究的进程,这也为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分析处理提供了新的视角㊂但是正如我们所知,百科知识在语言研究中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㊂生成词库论中百科知识的引入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语义限定不足的缺陷,但是这种弥补是否精确,是否牵涉到了过多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对语言系统而言是否具有足够高的语言价值,四种描写结构的引入是否具备语言学价值也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㊂生成词库论不仅重视词语意义的形式化描写,而且还注重词语在语义的动态生成问题㊂生成词库论认为纯粹类型选择㊁类型调节和类型强迫是引起语义组合及其语义变化的三种机制㊂其中,类型强迫被主要运用到复合词内部语义成分的组合与生成㊁动词与名词的组合与生成之中[11]㊂然而,目前的动态生成研究大多是基于词汇的或者是基于句子层面而展开的,忽视了其27 . All Rights Reserved.他动态语境中语义可能发生的变化,缺乏语用㊁语篇对语义生成影响的研究㊂由上可以看出,词汇研究者致力于提高词汇研究的理论性追求,积极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㊁生成词库论等各种理论分析某类成组或成群的词汇类聚以求阐明词汇内部语义组织的条理和规律,这类研究推进了词汇研究深度,提高了词汇研究的理论水平㊂(二)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时代印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包含词的形成㊁造词和造词法㊁构词和构词法㊁新词语研究㊁方言词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㊂近年来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成果丰硕,新时代赋予了词汇研究新特征,以下将从研究对象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对此展开分析㊂在研究对象上,近年来词汇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固定结构㊂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包括词和成语㊁惯用语㊁谚语和歇后语等固定结构㊂然而,以往关于固定结构的研究较少,基础性和重要性更强的词一直占据着词汇研究的绝大部分江山,固定结构颇受冷落㊂近年来,随着语块理论等的兴起,整体意义较为凝固的固定结构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㊂其中,关于 这样一来 等话语标记[12]㊁ 真是的 等负面评价功能语块[13]与动宾结构语块[14]的讨论较为常见㊂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特点㊂词汇研究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描写和定性分析㊂随着数据处理和文本研究新技术的提高,语料库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显著㊂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分析词语的语用特点[15]㊁韵律结构特征[16]㊁句法功能[17]的文章增多,语料库方法为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和数据基础,推动了定量分析方法在词汇研究上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词汇研究的系统性和解释力㊂当今,新事物或新行为不断涌现,需要语言系统对此做出及时反应,具体到词汇层面就是新词的创造与产生㊂这也赋予了词汇研究内容的新时代特征㊂其中,以汉语造词及造词法研究㊁构词及构词法研究㊁新词语研究为典型代表㊂例如, 现 承载了 现金 的语义,并创造出了 变现 提现 付现 等一系列词语㊂这种 将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于其中一个音节,为构造复合词提供语素或造出单音节词 被称为 并合造词法 [18]㊂并合造词是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占优势的词长特点与方块文字的文字类型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㊂有学者将此看作缩略造词法,但这与将长音节词语压缩截取成简短形式以求经济表达某一特定词语的缩略法有所不同,其截短处理的结果形成了具有能产性的语素或词㊂就构词来说,复合词构词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㊂复合词是在词法层面构造而成还是在句法层面构造而成的讨论一直都存在㊂值得一提的是,韵律对构词的影响日益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19-20]㊂在新词语方面,大多研究运用词语模理论从聚合关系角度对新词语展开分析,例如 裸X 词族[21]㊂综上可以看出,一个 新 字可以基本体现出近年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特点㊂研究对象的 新 主要表现为词汇研究的新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固定结构不受重视的局面;研究方法的 新 主要表现为新技术创造出来的语料库方法的广泛运用;研究内容的 新主要表现为造词㊁构词等重大论题的重新阐释和新词语的研究㊂(三)以个案描写性研究为主的词汇化研究和词源学研究作为词汇学中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词汇化研究与词源学研究在学术渊源㊁研究理念㊁概念术语等方面不尽相同㊂但两者都注重考察词汇的历时演变过程,而且其近年来37. All Rights Reserved.研究的基本态势表现出很多共通之处,遂将两者放于同一板块之中进行讨论㊂1.词汇化研究㊂词汇化是指 非词汇单位变为词汇单位的过程[22]㊂词汇化的源头包括短语㊁句法结构㊁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结果可能是词,也有可能是成语等习语㊂近年来关于词汇化的研究涉及范围广泛,有关于从短语到词的词汇化㊁从句法结构到词㊁从跨层结构到词,也有关于习用语的词汇化研究㊂其实,词汇化是有程度之分的㊂以三音节惯用语为例,其可分为常规词汇化惯用语㊁隐喻词汇化惯用语㊁弱语义词汇化惯用语㊁弱语法词汇化惯用语㊁完全词汇化惯用语, 在隐喻机制下,惯用语从短语到词是一个短语特性不断弱化,词的特征不断强化的过程[23]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词汇化与语法化并不是全然对立的关系,如单音节动词重叠就是语法化与词汇化共同起作用的结果㊂两个同形动词的并列重叠先经历V 2的语法化,再经历V 1V 2的词汇化并最终成词㊂但现在单音节动词重叠还尚未完成词汇化,而是处于词汇化连续统中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24]㊂2.词源学研究㊂词源学研究重视文献的梳理,以求逐一演绎推理出词汇发展的历时进程,其工作量之大,细致程度之高让人钦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此加以阐释和验证㊂近年来的关注对象集中于单个词语,集中于双音节词,缺少对单音节词的考源,与之相应的是演绎法的大规模使用㊂因此,词源学研究显得有些零碎分散㊂此外,利用方言词语材料,从汉语内部材料展开平行互证的词源学研究增多[25],一定程度上为类型学研究提供了词汇材料和文献线索㊂上述词汇化研究与词源学研究既严谨地考察了词或习语的历时发展过程,又详细地分析了其在共时层面的语法表现,注重采用将语言现象的层级分布与历时演变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自身词汇特点的理解㊂稍显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多数是个案描写性研究,其系统性㊁解释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㊂(四)内外兼备㊁以外为主的词典学研究词典学是研究词典收词㊁释义㊁编排体例及功能等问题的学科㊂词典学的研究离不开词汇学㊁语义学等学科的支撑;反之,词典学研究亦能对词汇学㊁语义学等方面的研究做出贡献㊂词典学与词汇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㊂但是,与其他词汇研究分支相比,近年来的词典学研究较为 冷门 ,成果较少,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㊂一是内向型词典研究主题发散㊂作为我国语文辞书的集大成之作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 现汉 )受到词典研究者的极大青睐,内向型语文词典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此展开的㊂虽然研究者在其研究底本的选择上表现出了极高的一致性,但其研究主题较为分散㊂有的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具体词条提出了修改建议[26],有的则是针对某一类词的释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27],有的则针对收词理据或编纂模式提出了建议[28]㊂由上可以看出,目前以‘现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词典学研究不仅关注释义这样的核心问题,还将视角发散至收词㊁编选模式等方面㊂然而,在这种发散中却也存在着一些集中,这就是字母词研究㊂‘现汉“(第6版)中字母词的收录引来部分学者的反对,受此影响,关于字母词是否应当收入词典之中的讨论猛增㊂二是外向型词典研究掀起热潮㊂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面向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型词典日益增多,与之相关的词典学研究也随着增长㊁全面展开㊂与内向型词典研究相同,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释义之上[29-30],但又强调释义应当力47 . All Rights Reserved.争摆脱‘现汉“等语文词典母本效应的影响,研究学习者的词语偏误以深入了解其母语与汉语的差异,真正做到从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增强释义的国别化研究㊂此外,还应当注重使用易懂的㊁实用的㊁完整的用例㊂可以看出,现有成果基本上是研究者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现已发行的学习词典而提出的批评及建议,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使用体验和实际需求[31]㊂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深入词典批评研究的基础上,应当拓展词典用户研究㊁词典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㊂三、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态势与研究展望以上我们从词汇语义学㊁现代汉语词汇㊁词汇化㊁词源学和词典学五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和分析㊂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总体上表现为四大特点,即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性思考增多;现代词汇研究新时代印记凸显;词汇化研究和词源学研究以个案描写为主;词典学研究内外兼备㊁以外为主㊂在四个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观察会发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呈现出在中观层面以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为主,微观研究占优势的基本态势㊂语言假说分为宏观㊁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㊂宏观假说 跟语言研究的基本观念相联系,是研究者建构理论体系的根基性认识 ;中观假说是 针对某个语言层面或不同语言层面相互关系而做的㊁与语言观念和/或研究方法相关联 ;微观假说是 关于具体问题㊁特定技术方面 的[32]㊂就词汇学而言,需要对上述理论做降级处理,词汇学的宏观研究与整个词汇系统相关;中观研究指对词或固定结构进行多层级㊁多角度的系统性观察分析;微观研究则是与词语类聚有关的研究㊂目前的词汇学研究成果中这三种类型都存在㊂如有关语词分合的讨论就是宏观研究;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词库论对词㊁语块理论及固定结构进行了中观层面的分析;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微观层面入手,基于词语类聚做出的观察分析㊂简而言之,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形成了中观层面以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为主,微观研究占主导的局面㊂近年来丰富的词汇学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汉语自身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只局限于汉语语言系统内部甚至是普通话范围内㊂如果多多从普方对比㊁汉外对比的角度展开描写与分析是否会更好呢?其实,有些研究已经显露出来了这样的类型学取向[33],但词汇类型学值得引起更为广泛的注意㊂词汇类型学旨在研究各种语言里如何将语义材料包装成词的特别方式,对深入挖掘隐含在繁复词汇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㊂如今词汇类型学研究已经在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㊁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广泛开展,但是汉语词汇类型学研究成果很少,有待开展㊂此外,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词汇研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接口工作也值得引起注意㊂ʌ参考文献ɔ[1]G e e r a e r t sD i r k.T h e o r i e s o fL e x i c a l S e m a n t i c s[M].O x-f o r d: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10:205-307.[2]赵倩.认知深化对人体名词词义发展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11(4).[3]王治敏.汉语名词隐喻的语义映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3).[4]朱彦.从语义类推的新类型看其认知本质㊁动因及其他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4).[5]施春宏.词义结构的认知基础及释义原则[J].中国语文, 2012(2).[6]李强.生成词库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语,2016(3).[7]魏雪,袁毓林.基于语义类和物性角色建构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J].世界汉语教学,2013(2).[8]周韧.汉语三音节名名复合词的物性结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6).57. All Rights Reserved.[9]李强,袁毓林.基于物性角色的同义名词辨析方法探讨[J ].世界汉语教学,2014(4).[10]宋作艳.功用义对名词词义与构词的影响 兼论功用义的语言价值与语言学价值[J ].中国语文,2016(1).[11]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动宾结构及其语义转喻[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6).[12]王凤兰,方清明.论话语标记 这样一来 的语用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2).[13]郭晓麟. 真是的 负面评价功能探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1).[14]李慧. V 单+N P 语块的衍生途径及其制约因素[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4).[15]李艳娇,杨尔弘.基于语料库的 和㊁与㊁同㊁跟 使用分布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3).[16]祁峰,端木三.定中式形名组合词长搭配的量化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17]崔璨,袁毓林. 胜败 类动词的及物性类型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18]张博.汉语并合造词法的特质及形成机制[J ].语文研究,2017(2).[19]孟凯.三音词语的韵律 结构 语义界面调适 兼论汉语词法的界面关系[J ].中国语文,2016(3).[20]庄会彬,刘振前.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词机制与韵律制约[J ].世界汉语教学,2011(4).[21]胡斌彬.当代 裸X 词族的语义衍生及认知模型 兼论造词机制与传播动因[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2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23]苏向丽.现代汉语惯用语的词汇化等级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24]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 谈V V 的句法性质[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25]丁邦新.论汉台语中辨认同源词与借词的方法[J ].中国语文,2017(5).[26]尹洪波.‘现代汉语词典“ 塑造 条义项商补[J ].中国语文,2008(2).[27]谭学纯,肖莉.比喻义释义模式及其认知理据 兼谈词义教学和词典编纂中的比喻义处理[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28]高翀.语义透明度与现代汉语语文词典的收词[J ].中国语文,2015(5).[29]萨仁其其格,周琳.从蒙古学生汉语词语误用现象看‘蒙汉辞典“存在的若干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8(1).[30]章宜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问题探讨 国内外二语学习词典的对比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11(1).[31]郝瑜鑫,王志军.国外汉语学习词典需求之探讨 以美国为例[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32]施春宏.语言学假说的论证和语言学批评[C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语言研究集刊第15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30.[33]贾燕子,吴福祥.词汇类型学视角的汉语 吃 喝 类动词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17(3).AR e v i e wo fR e s e a r c ho n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O n t o l o g yi n t h eP a s tD e c a d e Z h a n g Ya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eE d u c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L a n g u a g e a n dC u l t u r e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100083)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l e x i c a l o n t o l o g y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i n g e n e r a l s h o wf o u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a t i s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o f l e x i c a l s e m a n t i c s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i m p r i n t o f t h e n e we r a i s p r o m i n e n t ,l e x i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e t y m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a r em a i n l y b a s e do nc a s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 ,l e x i c o g r a ph i c r e s e a r c hf o c u so n e x t e r n a l r e s e a r c h .T h e s t u d i e s s h o w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t h a tm e s o -s t u d i e se m p h a s i z ea b s o r b i n g f o r e i gn l i n gu i s t i c t h e o r i e s ,a n dm i c r o -s t u d i e s d o m i n a t e .K e y wo r d s :v o c a b u l a r y ; s e m a n t i c s ; l e x i c a l i z a t i o n ; e t y m o l o g y ; l e x i c o g r a p h y67 . All Rights Reserved.。
汉语现代论的研究技术,研究方法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汉语现代论的研究技术,研究方法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技术:一、明确新词语的界限及它的定义范围尽管对新词语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深入发展研究的阶段,但是新词语的界限范围至今学界仍然存在分歧,如:出现在词汇系统中存活多长时间的词语可以算作新词语,流行语能不能归入到新词语的范围中等。
对此,学界众说纷纭,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李建国先生认为:“所谓新词新语,就是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交际的词语。
”符淮青明确指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
形式是旧的,有了新义,新义和旧义有明显的联系,这样的词不是新词。
”葛本仪认为:“所谓新词就是指刚产生的词,或者是产生后使用的时间还不长久的词。
新词应当是虽产生不久但已被社会公认和使用的词,那些新产生的未被社会公认的生造词,不能算作新词。
”综合起来,从对新词语的性质、特点上来看,笔者认为,对于“新词语”的界定应根据社会发展速度、词汇系统发展速度以及社会文化角度综合考虑,还要在研究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所谓“新词语”中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应该从时间上、空间上、使用原则上确定其界限,可以概括为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进入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言系统中,在形、音、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并且表意明确,得到人民普遍认可使用的词语。
具体表现为:形式、意义、时间上的“新”,对于形式旧、意义新的词语,要看新词义和旧词义之间有无联系,毫无联系的可以看作新词,否则不宜看作新词,而只能视作原词新派生的意义。
二、流行语与新词语现代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它是旨在从某个时段内使用人口、使用范围、使用频率方面来判定的,既有地域方言的特点,也有社会方言的特点,与新词语的定义方面有很大的交集。
鉴于此,判定流行语是否与新词语有交集,首先,要判断该流行语流行的范围,如果是全民性的,又至少在形、音、义某一方面有新的变化,便可称作新词语,如果只是某一小的地域范围内使用,而不是广为人知,表现出极大的任意性,那么它的存在并不说明它必然会成为语言的合法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实现 中文 本 体 间 以及 中文 与其 他 本 体 的 映射 是 实 现知 识 共 享 重 用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文从 元 素层 的 角度 对 中 文本 体 映射 进 行 了研 究 , 出利 用 知 网 , 合 多种 技 术 计 算 词 汇 相 似 度 , 用 词 汇 的 相似 度 提 结 利
a o e a i . H owe e nd c op r ton v r, t r r a e map ng r s ar he nt o p e e e n i s he e a e r r pi e e c son o olgy r s nt d i Chne e,m os f t m e to he ar f us o nt o n Eng ih. S hi a r o i rng t lm e e el fChies ol y m a oc n o olgy i ls o t sp pe ,c nsde i hee e ntlv o n eont og m ih ma e s ft e smi rt e we n c n e t n O g tma p n e we n o t lg e .W e as e e— lo i h wh c k su eo h i l i b t e o c p i s t e p ig b t e n o o is a y o lo d v l o e p ig s s e n me OM C( e n e e On o o y M a c i g f r C i e e . E p d a ma p n y t m a d EL Elme tL v l t lg t h n o h n s ) LOMC s s Ho u e wNe s ta
( . p .o o ue ce c ,B in iest fP ssa d Teeo 1 De t fC mp trS in e ej gUnv ri o o t n lc mmu iain ej g 1 0 7 i y nc t ,B in 0 8 6,Chn o i i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2 0 ) 40 2 —7 0 30 7 (0 7 0 —0 70
中 文 本 体 映 射 研 究 与 实 现
李 佳 祝 铭 , 辰 杨 正 球 , 刘 ,
( _北 京 邮 电大 学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京 10 7 ; 1 北 0 8 6 2 .中南 民族 大 学 计 算 机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0 4
维普资讯
第 2 1卷 第 4 期 20 0 7年 7月
中文 信息 学报
J OU RNAL 0F CH I NES I E NFORM ATI ON PROCES I S NG
V ol 21. NO. 4 _
J . 07 u1,2 0
Re e r h a d I p e e t to n Chi e eO n o o y M a pi g s a c n m lm n a i n o n s t lg p n
L i ,Z I a J HU i g ,L U h n ,YANG h n - i M n  ̄ I C e Z e g qu
2 .De t ofCo putr Sce c p. m e in e,So h Ce r ni r iy f to al is,W uha ut ntalU ve st or Na i n i e t n, Hub i43 07 e 0 4,Chia) n
Ab ta t sr c :On o o y h t r g n i s t e p o lm r a O r s l e i mp e n a i n o e n i we t lg e e o e et i h r b e te t t e o v n i lme t t f s ma t b,a d o t l g y o c n n oo y ma p n so e o h o u i n .Ch n s e o r e sa mp ra tp r o f r t n n t r s n h mp e n p ig i n ft e s l t s o i e e r s u c s i n i o tn a t fi o ma i e wo k ,a d t e i lme — n o t t n o n o o y ma p n e we n C i e e a d o h rl n u g sp a sa mp ra tr l n o t l g h rn a i fo t lg p ig b t e h n s n t e a g a e l y n i o tn o e i n o o y s a ig,r u e o e s
计 算概 念 匹 配 的 可 信 度 , 现 元 素 层 本 体 映 射 的 算 法 , 根 据 此 算 法 实 现 了 E 0MC( l n ee Onoo y 实 并 L Ee tL vl tlg me
M ac igf rChn s ) 统 。 thn o iee 系
关 键 词 :计 算 机 应 用 ; 文信 息处 理 ; 文 本体 映射 ;知 网 ; 汇 相 似 度 ;语 义 网 中 中 词 中 图分 类 号 :T 3 l P 9 文 献 标识 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