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改变世界能源结构之重任——朱棣文的清洁能源之梦第一期
大气物理学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探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57)资助㊂作者简介:彭友兵(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变化㊂大气物理学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探索彭友兵(西安交通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陕西西安710049)摘㊀要: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㊂本文将大气物理学知识应用于认识当下最受关注的 全球气候变暖 这一科学问题,挖掘其背后蕴含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元素,通过科学设计实现了专业知识讲解㊁实际业务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融合对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观㊁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启迪作用㊂关键词:课程思政;大气物理学;融合探索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7.0760㊀引言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㊁育人模式㊁育人机制等进行探索与创新,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课程思政理论㊂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㊂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㊁不可割裂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㊂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㊂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㊁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㊂它既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部分㊂大气没有国界,环球同此凉热㊂挖掘大气物理学课程中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内涵,能够使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理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㊂1㊀现状: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间缺乏有机融合大气物理学基础课程重点介绍大气物理学的最基本内容,涉及要素㊁概念㊁基本定律等,课程内容公式繁多,理论深奥㊂为了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以往在授课时容易重点关注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极易形成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局面,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㊂而对于课程思政,由于缺乏科学设计,尽管思政内容丰富,但对思政教育大多都是随机提及或者生搬硬套,从而出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 两张皮 问题,缺乏有机融合㊂造成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和思政难以 感同身受 ,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认识模糊,缺乏认同感和学习热情㊂2㊀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探索研究2.1㊀挖掘大气物理学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内涵,实现专业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全球气候变暖 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问题,将 全球气候变暖 的成因㊁影响及应对措施中的技术应用㊁人物事迹等融入大气物理学课程中进行嵌入式的叙述,一方面讲授大气物理学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及其发展历程,同时对利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 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问题中涉及的重要的人物㊁事件进行讲述㊂由于 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问题需要凝聚全球力量,共商共策,因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元素是一个天然的思政切入点㊂相关案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价值塑造(共同利益观㊁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其中中国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有助于加强民族自信和深化职业理想及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㊂最终使学生即掌握气辐射㊁热力及动力相关基础知识,又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大气环境科学问题的能力,还具有健全人格㊁全球视野㊁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大气物理学基础课程培养目标㊂2.2㊀构建全面覆盖㊁层次递进㊁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科学有效地设计将解决 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问题涉及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㊁时事新闻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融会贯㊃722㊃通,通过课程教学和课堂讲授,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达到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目的㊂各课程内容思政融入如下:(1)学习湿度参量及其特性时,通过介绍缓解气象灾害㊁降低损失的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相关应用,培养学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中的共同利益观,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㊂(2)学习大气辐射差时,通过讲述全球气候变暖发生机制的发现者真锅淑郎的科研故事,培育学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中全球治理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㊁追求真理㊁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㊂(3)总结热力学过程时,展示中国丰富多彩㊁行之有效地气象谚语,它们是对热力学过程形成的各种大气现象的经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先人智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民族自信㊂(4)讲解大气动力学时,介绍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 的措施即全球能源行业的革命性变革:清洁能源风能㊁太阳能的发展,培养学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中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其科技兴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㊂2.3㊀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利用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前㊁课上和课后与学生加强互动,课前线上给出相关学习视频和资料,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研讨展开学习,课后进行线上论坛延展学习㊂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瓶颈,分享其学习感悟,解决其学习困惑,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重新找回学生对课程和课堂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入脑入心,了解到课堂获得知识该何去何从,从而实现将思政教育内化为精神追求㊁外化为自觉行动㊂下面将以湿度参量及其特性教学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㊂课前引导: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气象灾害事件频发如暴雨㊁干旱等,给社会民生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线上给出相关视频和新闻报道,如2021年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引起的2022年8月19日重庆森林火灾以及近年全球其他区域发生的气象灾害事件㊂使学生意识到面对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从而培养其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中的共同利益观㊂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以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引起的8月19日重庆森林火灾这些事,是全世界关注的大事,极易引起所有人的共鸣㊂切身感受郑州暴雨和重庆山火时人们团结一心㊁众志成城的精神,将激发出与之相关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坚信全球共同努力,就有解决 全球气候变暖 所带来挑战的信息㊂期间 湿度 相对湿度 云系 人工消雨 人工增雨 等概念被频频提及,让学生感受到湿度参量与实际业务的联系,这是引导学生对湿度参量产生内心真实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起点,学生对这一类的话题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兴趣点㊂这种心理使得学生对湿度参量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将其应用于业务来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拥有了心理上探求的基础,并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哪些湿度参量可以利用来分析气象灾害形成过程,以及利用了湿度参量的什么特性可以进行 人工影响天气 ,降低灾害损失等问题㊂课上教学:大气物理学基础所教授的湿度参量及其特性是 人工影响天气 的理论基础㊂首先通过问题导向法切入两者间的联系,再进行知识内容讲解和传授,最后进行公开研讨扩展学生视野㊂(1)提出问题: 有没有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降水强度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灾害损失? 该相关技术利用了哪些湿度参量及其特性才实现了对降水强度的控制?(2)知识讲解:教师按部就班讲解湿度参量定义㊁特点的各种理论知识㊂并初步说明各湿度参量的使用领域,学习与湿度参量相关的贝吉龙假说以及其在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中的应用原理㊂(3)引导研讨: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最成功的事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㊂北京奥运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采取了科学的人工消(减)雨措施,成功有效地保证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受降雨的影响㊂通过该事例对比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㊁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引起的8月19日重庆森林火灾,对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㊂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的成功展现了我国在气象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就,展现中国对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的巨大贡献和智慧,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思考为何学,如何学,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其科技兴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㊂课后延展:线上开展论坛讨论,进一步对湿度参量在其他实际大气问题中的应用理论进行扩展研究㊂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大气物理学的相关内容,剖析这些实际问题的理论原理,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和提高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㊂2.4㊀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的应用成效通过将解决 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问题涉及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㊁时事新闻融入大气物理学课程教学中,挖掘其背后蕴含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元素,结合课前引导㊁课上教学和课后延展的教学设计,完成了专业知识讲解㊁实际业务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㊃822㊃基金项目: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项目(沪教委高[2022]27号);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产学研践习计划(立信会计金融人[2023]5号)㊂作者简介:姜婉星(1991-),女,管理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战略管理㊂机融合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论文作业时,自主查阅了文献,应用大气物理学相关知识系统性分析了全球变暖科学问题,并抒发了感悟㊂其中有 全球人类组成了命运共同体,相信我们将在碳达峰㊁碳中和新方案的指引下,能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承诺的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㊂ 关于解决全球变暖这个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毋庸置疑 需要减少人类向大气的排放,这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㊂ 我们要加快能源的转型,促进的相关行业的发展㊁引领时代风向㊁给未来的世界变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树立我国面向世界的形象,同时对人类文明的延续具有指导意义㊂ 这些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悟,印证了通过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仅加强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其认识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信,培养了学生探索未知㊁追求真理㊁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㊂参考文献[1]新华网.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EB /OL ].http :// //politics /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016-12-08.[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3]侯双双,薛旭,颜伟,等. 气象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2022,10(6):1469-1474.[4]杨静芬,郝敏釵,王菲菲,等.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J ].成才,2022,11:35-36.应用型财经大学组织理论与设计(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姜婉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1600)摘㊀要:立足 三位一体 的育人目标,阐述组织理论与设计(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设计思路及具体方法,以课程中相关章节为例,呈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全程,总结成效,凝练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反思需进一步探索的难点重点㊂关键词:课程思政;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理论;中国品牌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7.077㊀㊀现今,课程思政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㊂党的 二十大 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秉持着 知识传授有深度,能力培养有高度,价值引领有温度 的教学目标及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如启发式㊁案例式㊁探究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程,激发对课程的兴趣㊂同时,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 经世济国 的责任担当意识㊁诚实守信意识㊁企业家精神等思政元素 润物无声 地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㊁批判性思维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㊂1㊀课程目标1.1㊀知识目标组织理论与设计(全英语)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管理学㊁经济学㊁决策科学等多学科跨知识领域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㊂通过学习这门系统性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组织理论与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㊁方法与模型,理解中外组织在战略㊁结构㊁内部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够着眼于从组织结构的整体视角上,探究组织管理的问题㊂1.2㊀能力目标课程一方面将通过全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及全球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㊁理解㊁合作㊁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商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㊂1.3㊀价值目标通过思政融入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㊁家国意识及国际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㊃922㊃。
美国华商能源部长清华演讲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清华演讲杨振宁夫妇旁听杨振宁夫妇坐在旁听席上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7月15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发表主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的演讲。
朱棣文与另一位华裔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14日下午5点同机抵达北京,开始他们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
京华时报讯(记者柳志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7月15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发表主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的演讲。
80分钟,朱棣文几乎一气呵成。
他的讲座和科学家的特质相像,严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清华发表演讲杨振宁夫妇坐在旁听席上父母均是清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部长、华裔,朱棣文的三重身份吸引了大批清华学子,诺奖得主杨振宁和夫人也到场旁听捧场,能容纳三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都站满了慕名前来的同学。
11点,朱棣文准时现身,尽管天气炎热,他仍然正装穿扮,白色衬衫、深色西装、深色领带。
朱棣文和清华渊源颇深,他的父母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演讲一开始,朱棣文提起了这段往事,“我的父母早年是在清华毕业的,今天我能在这里演讲,感到骄傲和自豪。
”简练地说完后,他便进入了演讲的正题。
建议中美加强合作能源危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建筑节能设计、能源作物的种植,这位科学家部长的演讲带着浓浓的科学气息。
演讲中,朱棣文的表情并不多,所展示的幻灯片大都是数据图表,科学家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特性展露无遗。
他的演讲还提到了不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新观点,例如他提到把屋顶都漆成白色,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热量,降低温室效应。
他建议中美在节能减排上加强技术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最后,朱棣文引用了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我们现在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明天就是今天。
当今形势异常紧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着这样一个悲剧,这就是太迟了。
”中文不好全程英文虽然祖籍江苏太仓,父母毕业清华,但是朱棣文的中文并不好,他在学术场合和官方场合都用英文演讲。
朱棣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先锋战士
朱棣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先锋战士方陵生/编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发现了捕捉原子的方法,赢得了诺贝尔奖。
如今,作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领军人物,他正在着手令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为此,《自然》杂志记者埃里克〃汉德(Eric Hand)撰文讲述了美国能源部长、《自然》杂志2009年度科学新闻人物朱棣文(Steven Chu)传奇的人生历程。
朱棣文宣誓就任美国能源部长致力于改变能源结构的部长在去年10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列车队来到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礼堂内,225位朱棣文以前的同事正在热切地期待着他的到来。
当身穿橙色背心的警卫人员打开车门后,朱棣文走入会场,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在随从人员的陪同下,朱棣文走上了讲台。
“很高兴重新回到这里,”朱棣文说着打开电脑,一边放映他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一边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多个话题侃侃而谈。
他指出,实际测得的全球温度上升超过了人们的预计。
作为美国能源部(USDOE)部长以及奥巴马内阁成员之一的朱棣文,是第一个在政府中位居高位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他肩负着改变世界能源经济结构的重任,并以“游说者”的角色奔走于国会议员之间,与他们交流、解释着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事实以及应对的计划。
对于一些持怀疑态度者,他更是用事实和数据力争使他们相信。
面对如今世界上最紧迫的能源问题,朱棣文回顾了在LBNL的一些经历。
LBNL的前身是辐射实验室,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曾为“曼哈顿”计划解决了浓缩铀的难题;化学家格伦·西博格(Glenn Seaborg)在那里发现了钚;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在前往新墨西哥州制造第一个核弹之前也曾在那里工作过。
以寻找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新能源开发途径是朱棣文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之一。
他打算先从美国开始,在全国召集最优秀的人才,促使USDOE支持这一风险巨大、但可能回报也十分巨大的研究。
朱棣文(双语翻译)
ENGLISH WORKTEACHER:吴斐TESK: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Steven ChuNAME:CLASS:NUMBER:SCORE:What has come into being 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all people.姓名:申勐侃班级:政法干警(2)班学号:2009281061138斯蒂芬·朱棣文是一名华裔美国科学家,他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华裔家庭里,从祖辈身上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也汲取了独立,自由的养分,将中西优秀的文化传统集于一身,为他日后取得辉煌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他应奥巴马的邀请成为能源部部长,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奔波,虽然他不是中国人,但是,作为华裔,他所取得的成就表明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认同在加强,华裔的声音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在扩大。
朱棣文不愧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华裔的表率。
Published:Sunday, Aug. 23, 2009From: TimeWebside:/time/world/article/0,8599,1916078-1,00.htmlCan Steven Chu Win the Fight Over GlobalWarming?"What the U.S. and China do over the next decade," declared Energy Secretary Steven Chu, the Nobel Prize – winning physicist who is leading President Obama's push for a clean-energy economy, "will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world."Chu had gone to Beijing's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MIT of China," to make his half-apocalyptic, half-optimistic pitch about climate change. In his nerdy professor style and referring to "Milankovitch cycles" and the "albedo effect" as well as melting glaciers and rising seas, Chu methodically explained that the science is clear, that we're boiling the planet — but also that science can save us, that we can innovate our way to sustainability. He acknowledged that the developed nations that made the mess can't tell the developing world not to develop, but he also warned that China is on track to emit more carbon in the next three decades than the U.S. has emitted in its history; that business as usual would intensify floods, droughts and heat waves in both countries; that greenhouse gases respect no borders. This earth, he concluded, is the only one we've got; it would be illogical and immoral to fry it. "Science has unambiguously shown that we're altering the destiny of our planet," he said. "Is this the legacy we want to leave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Read "The Global Warming Survival Guide.")It was a tough message to deliver to the Chinese — basically, "Do as we say, not as we did" —but it's hard to imagine a more credible messenger. It's not just that Chu is a Chinese American whose parents both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before attending the real MIT or that he's the most qualified leader ever at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 which is a bit like being the most What has come into being 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all people.likable character ever on NYC Prep. It's also that Chu is the kind of scientific savant the Chinese revere, a techno-geek who scored a Nobel for developing methods of cooling atoms to a few millionths of a degree above absolute zero, who shelved his quantum-physics career to try to save the planet but on weekends still tries to cure cancer with lasers. "In the U.S., rock stars and sports stars are the glamour people. In China, it's scholars," Chu told me during his trip to Beijing. "Here, Nobel laureates are the equivalent of Britney Spears."That's one reason Chu's message doesn't resonate all that well with Americans. They ranked global warming last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20 top priorities; in a global poll, only 44% of them wanted action to be taken on the issue, vs. 94% of Chinese. Most Republican leaders flatly reject prevailing climate science, while many Democrats from coal, oil and farm states are equally protective of the fossil-fuel status quo. This is why the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 a far-reaching Democratic bill that would cap carbon emissions — has been marketed to a confused public on the basis of issues that poll far better: gas prices, foreign oil and green jobs. It narrowly passed the House, but it's in trouble in the Senate, and the President, while supportive, is now preoccupied with health care. (Read "Getting Your Slice of the Cap-and-Trade Pie.") Anyway, Americans usually do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Energy Secretaries, who tend to be political loyalists with little energy expertise;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once appointed a dentist to the job. Since its founding during the last energy crisis, in 1977, the DOE has become a bloated backwater of th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safeguarding nuclear weapons and cleaning up nuclear waste and generally ignored between security breaches at its nuclear labs. But now there's a new energy crisis, and the appointment of a global-warming Paul Revere who's also a green-tech Albert Einstein has signaled Obama's desire to put the E back in DOE, to have a first-tier brain reinvent a second-tier agency, to keep his Inaugural Address pledge to "resto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lace." With Obama publicly committed to 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esigned to slash U.S. carbon emissions 80% by 2050, Chu will be America's first Clean-Energy Secretary —a job that's part green evangelism, part venture capitalism and part politics.He's perfect for parts one and two. The fate of the world, in Chu's calculation, hinges on part three.Welcome to Washington, where a Nobel Prize winner's opinion is just another opinion, where facts are malleable and sometimes irrelevant. It's tough to be Mr. Outside in a town where policy happens on the inside. Congress is blocking Chu's plan to create eight "Bell lablets" to investigate his game changers, along with his efforts to scuttle hydrogen-car research he considers futile. He's trying to make DOE's bureaucracy more nimble, but it still pushed less than 1% of its stimulus funds out the door in five months. And while Chu ends speeches with Martin Luther King Jr.'s quote about "the fierce urgency of now" — one of Obama's favorites — the clean-energy bill is on hold until health care is done. There's still a broad perception in Washington that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will require sacrifices that Americans won't tolerate.【中文译文】What has come into being 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all people.朱棣文能敌过全球变暖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领导奥巴马政府推广清洁能源经济的史蒂芬·朱棣文日前宣布:“中美之间将在下个十年做些什么那?,这将决定世界的命运。
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Miriam Fisher
【期刊名称】《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年(卷),期】2009()12
【摘要】朱棣文(Steven Chu)、美国华裔科学家,194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
州圣路易斯;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和物理学学士;1976年获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1月朱棣
文出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华裔部长和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部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在中西文化的共同浸染下长大,继承了中西文化的精髓,并为中美两国在能源和气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桥梁。
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作为部长,他做事认真。
从学术界到政界,朱棣文实现了完美的转身。
【总页数】3页(P34-36)
【关键词】美国历史;朱棣文;部长;能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诺贝尔物理学奖;华裔
科学家;中西文化
【作者】Miriam Fisher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2;K837.126.1
【相关文献】
1.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访问我国 [J],
2.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J], 左璇
3.朱棣文辞任美国能源部长 [J], 方陵生
4.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商务部长骆家辉访问国家电网公司 [J],
5.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获美国能源部部长提名后美国能源发展前景预测 [J], 方陵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清华演讲凸显专业三篇
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清华演讲凸显专业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十五日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表明:他不仅是一名政治官员,还是一位科学家,是出身于学术世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朱棣文博士的演讲,不同于其他政治家。
他的演讲,用了更多的数据、图表,让我们这些从事工科专业的人,觉得更专业,更让人信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程姓博士在听完演讲后告诉中新社记者。
朱棣文的演讲题目是——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
演讲过程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于获得能源资源的竞争和焦虑越来越多”、“我们的长期经济繁荣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以及“不利的气候变化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变化”。
朱棣文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今年是《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三十周年,并引用了邓小平在一九七九年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协定时的新闻照片。
他强调“中美双方仍在继续这一传统”,并希望中美两国的科技工朱棣文指出,中美两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二,中国是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科学已经明确表明,我们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命运”,“我们的今天正在做的事情的后果要到至少一百年之后才能被完全了解”。
不过朱棣文乐观地认为,尽管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我们依旧可以解决问题,可以修正问题”。
朱棣文最后引用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话结束了当天的演讲。
他念道:“我的朋友们,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个事实:明天就是今天……”朱棣文的父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次清华大学之行对他本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在演讲开篇就表示:“我的父母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能够来到清华演讲,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朱棣文于一九四八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省太仓。
一九九七年,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三人同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00八年十二月,他被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名为能源部长,二00九年一月二日宣誓就职。
朱棣文:白宫里的首位华裔能源部长
朱棣文:白宫里的首位华裔能源部长作者:房秋云来源:《中国市场》2009年第07期2008年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
从学术明星,成为政坛新人。
此前,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在总统大选期间曾许下诺言,答应上台后改革能源政策,正视气候暖化的问题,这与朱棣文的理念不谋而合。
《纽约时报》也认为,朱棣文在科学研究与管理领域的履历毫无瑕疵,他的亚裔背景也有助新内阁呈现多元面孔。
消息一传出,马上引起美国华人界的热烈反应。
加州参议员余胤良表示,朱棣文的任命是所有美国华人的骄傲。
他指出,依美国目前的能源困境看来,能源部和朱棣文将在新政府中扮演空前重要的角色。
身为加州政坛代表性的华裔政治家,余胤良说:“代表华裔族群的人成为内阁成员是非常重要的大事,让我们对政府更有信心,让我们相信华人所重视的问题也能受高层的重视,从人情的角度来说,有一个华人能在政府高层任职,是一件值得感到光荣和欣喜的事。
”出身学者之家祖籍江苏太仓的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他的父亲朱汝瑾,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
1943年留美,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博士。
母亲李静贞,194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
在朱棣文的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
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说:“我不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自己想学的就下功夫学。
”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
1970年,朱棣文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8年,他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任研究员。
1987年,朱棣文当上了斯坦福大学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7年他以原子和粒子“激光冷却及捕捉”独步全球的科技成就,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担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主任至今。
朱棣文
能源”的方法,希望能利用地球引力的作用 来开采、利用能源。朱棣文说,近几年来他 一直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他还特别谈 到因为气候变暖,中国沿海的海平面一直 在上升,是值得关注的。而中美两国二氧化 碳的排放量已占到了全球的 42%,也是需 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新任的能源部长, 他在今后的任期内将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量而努力。朱棣文说,希望能通过全球合作 来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还包 括很多其他环境问题也需要各个国家的共 同合作来解决。其中包括修建节能经济的 建筑、开发利用核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朱棣文说,中国最宝贵的资产是人,中 国人勤奋而善良,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 多优秀的传统。对中国而言,未来的发展走 向是很重要的事。“我认为目前很多方面 的发展都在往正确、好的方向走。对科学来 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年轻科学
朱棣文在天津大学做演讲
家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获诺贝尔 奖的是很好的科学家,没获奖的可能是更 好的科学家。不应为获奖而学科学,要对科 学做贡献。”
本版责编王明哲 美编李春红
演讲一开始,朱棣文没有马上进入正 题,而是先展示了几张家族老照片。“这是 我的外祖父,这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然 后,有了我……”随着幻灯片的不停切换,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胖娃娃”,朱棣文笑 着说,“这就是我。”“我的外祖父早年任北 洋大学工学院院长,今天我能在这里演讲, 感到骄傲和自豪。”泛黄的相片,平和的语 气,和蔼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台上这位美 国华裔部长和台下天津师生的距离。A02版 百年古街源自盛景重现热点Focus
!""#$%$!&'%$!% 第 (# 期总第 ))& 期 逢周二出版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危机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危机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在接受有关媒体专访时强调:“人类生存处境已经非常恶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一切力量减缓继续恶化的趋势。
”
朱棣文从物理研究转向分子生物,近年组织研究团队,积极投入环境与能源议题研究,朱棣文呼吁民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关爱地球,珍惜资源,自觉改变“浪费的生活方式”,而科学家要加快脚步,寻求跨领域合作,尽速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并找出新能源。
他在台湾中研院的演说中,特别举电影“铁达尼号”为例,说明深刻认识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性。
他说,铁达尼号船长在将撞上冰山之前,已经收到大量资讯,但还是来不及扭转局势。
朱棣文表示,全球暖化造成海水上升,水位只要升高一公尺,会造成许多人口的死亡;一旦上升到三公尺,死亡人数更将攀升到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另外还有沙漠扩张与粮食短缺等环境困境。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还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环境危机,或是没感觉,甚至是不相信,还有的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不愿意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做起。
朱棣文认为,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去积极应对生态和环境问题,人类社会仍有希望。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尊敬的Faust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朋友,以及最重要的各位毕业生同学,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同你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妙的日子。
我不太肯定,自己够得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人这样的殊荣。
去年登上这个讲台的是,英国亿万身家的小说家J.K. Rowling女士,她最早是一个古典文学的学生。
前年站在这里的是比尔•盖茨先生,他是一个超级富翁、一个慈善家和电脑天才。
今年很遗憾,你们的演讲人是我,虽然我不是很有钱,但是至少我是一个书呆子。
我很感激哈佛大学给我荣誉学位,这对我很重要,也许比你们会想到的还要重要。
要知道,在学术上,我是我们家的异类。
我的哥哥在麻省理工学院得到医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得到哲学博士;我的弟弟在哈佛大学得到一个法律学位。
我本人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我想我的妈妈会高兴。
但是,我错了。
消息公布的那天早上,我给她打电话,她听了只说:“这是好消息,不过我想知道,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看我?”如今在我们兄弟当中,我最终也拿到了哈佛学位,我想这一次,她会感到满意。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还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
我要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首先,为了产生影响力,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传递同样的信息。
在科学中,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做出这个发现的人也许更重要。
其次,一个借鉴他人的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
哈佛大学毕业生、诗人爱默生曾经写下:“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是从古人那里偷来的。
”画家毕加索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那么为什么毕业典礼的演说者,就不适用同样的标准呢?我还要指出一点,向哈佛毕业生发表演说,对我来说是有讽刺意味的,因为如果当年我斗胆向哈佛大学递交入学申请,一定会被拒绝。
我的妻子Jean当过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主任,她向我保证,如果当年我申请斯坦福大学,她会拒绝我。
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
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本文来源《财经》杂志 2011-10-08美国将使能源供应多元化,以降低对石油,以及对海外进口的依赖度;同时,寄望于清洁能源在未来创造更多职位清洁能源是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其解决失业问题的药方。
依照法案设想,美国政府将在十年内通过刺激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
然而,法案实施两年多以来,美国经济仍然深陷无就业复苏的泥沼,就业增长的主要部门也并非来自清洁能源领域。
面对质疑,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于9月23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在很多经济部门创造了就业机会,在未来的每一年里还将创造更多职位,因为这一领域的技术为全世界所需。
发展清洁能源,也是奥巴马政府降低对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依赖的重要手段。
但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重回高位,给美国经济复苏带去了巨大压力,美国能源部在今年6月一度动用战略储备以平抑油价。
近日,高盛公司从经济情势判断,美国很有可能大规模重启国内石油开采,再度成为第一大产油国。
对此,朱棣文没有正面回应。
但他既承认了近海油气开发是美国整体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又强调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提高能效对减少进口石油依赖的作用。
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财经》:在2009年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清洁能源被称为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短期政策与美国持久繁荣相结合的“粘合剂”。
但两年来,清洁能源战略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似乎都弱于预期。
不少人由此产生质疑。
你如何评价清洁能源战略两年来的表现?朱棣文:我不认为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或在提高能效方面的投资,对就业没有帮助。
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月就任的时候,美国经济如同自由落体般下滑,我们每个月都要损失大量的职位。
但借助《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我们止住了失业率攀升的速度,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缓慢的、并不明显的劳动力需求增长。
谁来逆势拯救新能源?
谁来逆势拯救新能源?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2年第5期第三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在伦敦召开,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等23个国家的部长级官员与会,他们探讨了多个与清洁能源有关的主题。
2014年,第五届会议将在韩国召开。
2013年,第四届会议将在印度召开。
2012年4月,第三届在伦敦召开。
2011年4月,第二届会议在迪拜召开,因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核电成为会议重要议题。
2010年7月,第一届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达成了11项倡议,并承诺将加强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回放会议由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戴维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共同主持。
其中戴维在开幕致辞中说,他认为本次会议的核心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世界能不能在当前不好的经济形势下仍然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资,第二是人们能不能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设立更具雄心的长期目标。
朱棣文则强调,应该让市场上有更多使用清洁能源的产品。
尽管如此,据报道称,各方谈论最多的依然是石油价格和供应安全——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伊朗核问题的前景:一旦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伊朗必将试图扰乱途经波斯湾的货物运输,石油价格可能因此飙升。
反应【英国】:有报道称,英国准备在峰会期间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而其中的重头戏便是各国部长参观赛内特海上风力发电场、蒂尔伯里生物质能电厂、谢菲尔德核电中心以及伦敦奥运场馆等低碳项目。
【美国】:就在峰会期间,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并宣布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2.6%-4.7%的进口关税。
美国商务部还可能会在5月份宣布第二轮税率。
或卸任谢钦俄罗斯副总理谢钦此前一直主管能源,参与了与中国方面有关油气合作的众多谈判。
俄媒称,因与梅德韦杰夫不和,并引用一政府官员的话称:“他们无法容忍彼此”。
在梅氏任总统的四年任期内,谢钦的地位或多或少地受到削弱,但普京本月暗示,谢钦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高三总复习现代文阅读1训练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二语文自主练习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思念乡村春节〔冰客〕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假设还不过瘾那么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
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者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
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
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
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
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得意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
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把戏,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者母亲在外工作略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然放一些冲天炮或者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略了。
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
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氢经济:清洁能源之梦
氢经济:清洁能源之梦
无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从油到水 1854年美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曾在数千年的人类史
中闪烁着零星火光的黑色液体,终于点燃了如火如荼的石油工业。
仅仅一百年之后,由石油和煤支撑起的现代文明社会,已经清楚地察觉文明之下的危机:地球历经千万看乃至上亿年历史累积而成的宝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7
【相关文献】
1.努力实现脱贫之梦小康之梦幸福之梦 [J], 沙文明
2.梦通大道r——试论《庄子》之梦与《聊斋志异》之梦 [J], 梁锦丽
3.肩负改变世界能源结构之重任——朱棣文的清洁能源之梦 [J], 方陵生
4.国之梦,我之梦 [J], 本刊编辑部
5.文本之梦的美学特征——略论自然之梦衍化为文本之梦的内部原因 [J], 邹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保】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九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1
【关键字】环保(十九)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苍老的楚长城展示出了朴素简约的艺术美,这种风格也________出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的民族性格和朴素的力量之美。
②当公司规模处于按照原有的业务模式难以扩大也难以缩小的阶段时,领导者会因准备不足而处于进退维谷的________。
③昨天,八喜俱乐部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对“群殴事件”很重视,绝不会________自己的队员,一定会作出相应处罚。
A.反应境界庇护B.反映境地袒护C.反映境地庇护D.反应境界袒护解析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反映: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体现。
境界:指事物达到或表现的程度,一般带有褒义。
境地:所遭遇到的情况。
中性词。
庇护:给予保护。
袒护:出于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或庇护某一方。
答案 B2.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解析A项,用“衣冠”来代指文武百官。
“冕旒”,古代帝王及卿大夫的礼冠,用来代指皇帝。
B项,“绿”,用颜色来代指树叶。
D项,“烽烟”代指战争。
只有C项没有使用借代。
答案 C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中,“襁褓”指不满周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花甲”指六十岁。
B.文人为诗文集命名有多种方式,如《稼轩长短句》以号命名,《杜工部集》以官职命名,《饮冰室合集》以书斋名命名。
C.生活中使用“敬语”能让谈吐文雅。
如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勿送用“留步”。
D.“谦辞”是日常交际中表示谦虚的言辞。
如“蓬荜生辉”“抛砖引玉”“鼎力相助”“洗耳恭听”等都属于谦辞。
解析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
答案 D4.“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从美国看清洁能源的未来
从美国看清洁能源的未来
朱棣文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2016(0)4
【摘要】经济学家Kuznets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污染,通常是开始有一段时间环境越来越糟糕,然后到一定程度开始减轻.美国是这样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这个规律在世界很多地方一次次重演.为什么一定要情况很坏了才会好转?为什么大家都要犯同样的错误呢?我希望这不是一个定律,但是目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清洁能源.
【总页数】1页(P2-2)
【作者】朱棣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谁是英国的未来敌人?:从美国的《四年防务审查》看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动向
2.从美国空军转型飞行计划看美国未来天战准备
3.农业从娃娃抓起——从美国未来农民组织看美国经验
4.面向现实的艺术学院: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七年发展战略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
5.骆家辉:中国清洁能源未来或赶超美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学教材全解)2014届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检测题 华东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7小题,54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19世纪初D.20世纪下半叶2.(2013·海南中考)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电力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信息技术革命3.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作为新能源登上历史舞台的是()A.蒸汽 C.核能二次工业革命后,旧的工厂体制被更新。
那么,日渐成为工厂企业主导形式的是()A.大机器生产B.工厂制C.股份制公司D.流水线生产5.(2013·山东菏泽中考)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A.“钢铁时代”“电气时代”B.“蒸汽时代”“火车时代”C.“蒸汽时代”“棉花时代”D.“电气时代”“网络时代”6.(2013·兰州中考)1931年,为悼念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的逝世,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这位发明家是()A.瓦特B.爱迪生C.本茨D.斯蒂芬森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一些历史名人名言进行分类。
其中,“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应对应下列哪幅图片()A.爱迪生C.牛顿D.福特8.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汽车的动力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动机B.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电动机C.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内燃机D.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发电机9.(2012·成都中考)交通工具的发明和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的发明者分别是()A.瓦特、莱特兄弟B.斯蒂芬森、卡尔·本茨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茨D.斯蒂芬森、莱特兄弟1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o 0 9年 度 科 学 新 人 物 的 原 因
至 今 .宋 悚 文 所 做 的 一 切 已 开 始 对世 界 产 生影 响 以 他 位 居 政 府 高 层 的 优 势 .努 力 让 人 仃 】 明 白 ,美 国政 府 必 须 作 } { { 减 少 温 事 气 体 排 放 的 承 诺 这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探 救 地 球 , 同时 也是 为 了 保 持 美国对 q ] 国 、印 度 和 欧 洲 新 兴 绿 色 终济 的 竞 争 力 未 棣 文 所 的 能 部 已 开 始 着手进行 高r x 【 险 清 洁 能 源 技 术 的
过 气 候 问 题 法 案 时 可 能 产 牛 的 影 响 .斤 最 终 令 同 会 同 意 签 署 国 际 气 候 问题 条约 一
[资 料 来 源 : N at u r e]
用 景 、但 短 期 难 以 产 生 利 润 而
无 法 吸 引 企 业 界 感 兴 趣 的 技 术 由I 『世 界各 国很 难 通 过 简 单 的 调
得 获 诺 贝 尔 奖 , 他 不 仪 是 一 个 非 凡 的 实 验 者 ,而 且 喝于 面 对 实 验
室 墨 的 种 种 挑 战
集 中 力 量 解 决 能 源 问题
如果说 , 5年 前 朱 棣 文 领 衔 在 劳 伦 斯 伯 克 利 国 家 实 验 室 开 展 的
清 沽 能 源 研 究 对 其 是 一 个 重 大 挑 战; 那么 , 2 0 0 9 年 1月 2 口 宣 誓 就
[ 责任编辑 : 则 鸣]
一 墨 壁 兰
化 的 科 学 知 识 . 以 硬忽 略 某 个 问 题 可 能 带 来 的 后 果 等 他 所 做 的 这 一 切 , 为 的 是能 够 获 得 更 广 泛 地 支 持 ,得 以 使 气 候 变 化 法 案 能 顺 利 通 过 . 从 而 给 美 圉 带 来 一 个 清 洁 能 源 的未 求 尽 管 认 为 一 位 科 学 家 可 以 改 变 美 政 界 气 候 问 题 立 法 上 所
发 明 激 光 技 术 捕 获 和 研 究 原 子 而
存 任 期 的 笫 一 年 ,朱 棣 文 可
谓 阻 力 蕈 重 ; 而 其 他 一 些 进 入 政 府 重 要 部 门 的 科 学 家 , 也 有 如此
的境 遇 ÷问 题 是 . 通 常 他 们 都 是 优
秀的科学 家 ,. 在 实 验 事 可 以 如 鱼 得 水 .在 政 治 舞 台 上 并 不 一 定 应 付裕 如 . .关 键 在 于 , 科学家在参 与 决 策过程 中是 否与政} i f , 家 和 决 策 者 建 立 共 识 , 以及 寻求 解 决 分 歧
的办 法
控 予 段 束 解 决 全 球 性 的 气 候 变 暖 问 题 . 这 就 需 要 科 学 家 和 工 技
术 人 员 开 发 出 低 成 本 、 更 清 洁 有
书 实 L, 科 学 家 呵以 帮 助 政 治 家 以 更 为 科 学 的 厅 式 去 思 芎 问 题 ,推 动 和 影 响 他 仃】 去 了 解 科 学
研 究 的 实 际 结 果 朱 棣 文 经 常 与
效 的 新 能 源 生 产 技 术 . 以 使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的 承 诺真 正 得 以实 现 。 而 要 解 决 世 界 面 临 的 这 一 最 夫 的 问 题 , 就 需 要 我 们 这 代 巾 的 最 优 秀 人 才 女 解 决 在 倡 导清
专
稿
《 自然》 杂志2 0 0 9年 度 科 学 新 闻 人 物
肩负改变世界鹾源结构之重任
朱棣 文的清洁能源之梦
方 陵 生 /编 译
著 名 物 理 学 家 诺 贝 尔 奖 获 得者 、 美 国 能 源 部 部 长朱 棣 文 , 去 年 被 《自然 》 杂 志 评 为 其 年 度 科 学 新 闻人 物 朱 棣 文 ( S t e v e n C h u) 以
志 在 改 变 未 来 能 源 结 构
为 公 众 暇 务 是 科 学 家 以 贯
之的传统 . 自然 》 选 择 朱 橡 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为 2 o o 9 年 度 科 学 新 闻 人 物 的 同 时 , 也 是 对 世 界 上 一 大 批 致 旬 于 解决这 一重 大问题 的科学家 仃 】 所 表达的敬意 、
任 美 国能 源 邦 长再 .他 更是 承 担 r改 变 世 界 能 源 结 构 的 蕈 任 这 _ 也 是 《f L } 然 》 选 择 来 棣 文 作 为
国 会 议 员 仃J 交 流 ,特 } j l J 是 那 些 对 全球 变 暖 问 题 不 以 为 然 者 , 诈小
厌 其烦地 向他 仃 J 宣 传 影 响 气 候 变
研 究 : 致 力 于 开 发 一 些 可 能 有 应
洁 能 源 研 究 方 面 ,未 棣 艾 身 体 力 , 彳, 并在美 国各州进 干 亍 大 力宣传 。
目前 , 他 已 经 招 募 r一 些 顶 尖 科 学 家 . 鼓 励 他 们 离 开 自 己 曾经 选 择 的 领 域 ——一 正 如 他 所 做 的 那 样— — 集 中 力量 解 决 能 源 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