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消除细菌耐药性质粒研究进展
中成药抑制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行 编码 , 少 数 由染 色体 D N A编码 而形成 。其 中染 色
始, 就选择 了天然 、 毒副作用小且使用安全的中草药 体 介 导 而 产生 的细 菌 耐药 性 主 要是 由 D N A发生 自 作为耐药抑制剂 , 针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不 同环节进 发 突 变并在 抗 菌药物 选择 条件 下进 行 。而 由质粒 介 行 了逆转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 , 中草药作为细菌抑制 导 产生 的耐 药则 是通 过 接合或 转导 作用 在不 断地 在
转 座 子 也 称 跳跃 基 因 [ 9 1 , 顾 名 思 义 它 可 以在 不 同染 色体 中跳跃 移动 , 或在 染 色体 和质 粒之 间移 动 。 转 座子 可 以将 自己复 制或 剪切 到新 的位 点从 而产 生
1 细 菌耐 药性 产 生的分 子机 制
1 . 1 生 化机 制
细菌 的耐药 性是 指 细菌 在不 利 于它生 存 的环境
蛋 白质 。 ④ 阻止 渗透 , 一些 细菌 会对 抗菌 药物 制造 渗 透 障碍 , 从 而 使抗 生素 无法 进入 细胞 内的作用靶 位 ,
条件下为 了延续生命活动而做 出的一种本能反应 , 因此只要有药物的威胁存在 ,人体就会不可避免地
2 中药 逆 转细菌 耐药 性 的研 究状况
利用 自身的外排泵将进人细胞 内的抗菌药物排 出胞
外 从 而减 低 抗菌 药 物 的 细胞 内浓 度 而 达 到耐 药 性 , 而所 谓 的外 排泵 指 的是一 种存 在 于细 菌 细胞膜 上 的
[ 作者简介 ] 田涛 , 主管检验师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0 2
中药耐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体 有直接 抑制和杀 灭作用 ,如板蓝
根 、野菊花、连翘 、藿香、蒲公英、
1 固有耐 药。在长 期进化过 程 于药物长 期作 用,细菌 改变 了外膜 金银花 、鱼腥草、 . 黄芪 、 党参、白芍、 中,为适应 不利环 境 ,经过优 胜劣 蛋 白,使 菌体外膜 通透性 下降 ,阻 大 黄 等 。
药 均 含 有 多种 营 养 成 分 和 免 疫 活性 物 质 ,能 促 进 正 常 和 免 疫 低 下 的 免
真菌等可 合成适量抗 生素以杀 灭周
边的细 菌而获得更有 利于 自己生存 研究发 现,外 排泵的活 动增强 使药 疫 器官的 发育,激 活免疫 器官的免
的环境 。周 边的这些 细菌也 为了适 物外排 增加 ,细胞 内药物浓度下降 ,
疫 功 能 ; 参 、黄 芪 、 白 术 、 淫 羊 党 藿 、枸 杞 子 均 能 增 强 机 体 的 体 液 免
疫 ,使 血 清 I G、I A、I M 水 平 提 g g g
相 关 的 抗 生 素 、有 机 溶 剂 的 灭 活 作 用 产 生 抵 抗 的 现 象 , 其 危 害 相 当严 重 , 能 直 接 导 致 药 物 失 去 作 用 ,使 临 床 抗 感染 冶 疗 失 败 ,危 及 人 畜生
这提 示我们可 以在中药 中寻 找既有 物 的活性 。 良好 耐药消除效 果又没有毒 副作用
或毒 副 作用 较低 的耐 药 抑制 剂 。
一
2 靶 位 旁 路 。指 抗 菌 药 物 虽 可 扰 细 菌代 谢,从而抑制细 菌的生长 . 以 与 靶 位 结 合 ,但 靶 位 的 生 理 作 用 已被 某些 新 生成 分代 替 。
命 健 康 。 国 外 已经 证 实 有 效 并 致 力 开 发 研 究 的 抑 制 剂 有 植物 生 物 碱 一 利 血 平 、L 3 9 9 Y3 5 7 、格 列 本 脲 、 吩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情况日益严重,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这篇文档将对近年来中药抗菌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据悉,近年来在中药抗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包括大量抗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以及对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抗菌剂研究现状:1. 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中药黄芩。
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很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体。
此外,黄芩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因此备受研究者的青睐。
2. 干姜干姜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姜黄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改善人体免疫力。
3. 黄杨黄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杨碱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代表元素。
研究发现,黄杨碱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还能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
4. 槐花槐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槐花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抵抗许多病原体的侵袭,预防和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
二、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除了以上介绍的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外,科学家们还深入研究了其抗菌机制,在机理上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1. 黄芩素抗菌机制研究表明,黄芩素主要通过调节细菌外膜多糖的生物合成和抑制氧化应激系统来实现其抗菌作用。
黄芩素能够抑制多种菌体结构、代谢、生物膜合成和抗氧化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从而实现其抑制菌体生长的目的。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消除效果又没有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较低 的耐药抑制剂 。
1 细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机 制 11 耐 药性 产 生 的遗 传 方 式 .
质( 分别命名为 : 1 I2 I3 对大肠杆菌 的耐药 性有 不同程 I 、 、 ) T T T
度 的抑 制 , 1 I 对氟喹诺酮 、 T 卡那 霉素 、 氯霉 素的耐药性有 很
2 对 耐药茵具有 消除作 用的 中药 单 味药 金银花 、 . 1 连翘 、
板蓝根 、 黄连 、 黄柏 、 马齿苋 、 腥草 、 鱼 蒲公英 、 梅 、 乌 柴胡 、 黄
芩、 射干等清热解毒药是 目前 多用 于消除耐药 性中药。雷连
成等试 验结果表 明 : 黄连 、 桔梗 、 朴 、 厚 黄芪等 中药 中 3种 物
维普资讯
专 论 与 综 述
中药 消 除 细 菌 耐 药 性 的研 究 进 展
刘立新 1,刘芳 萍 ,李 睿 , 2 ,曲 鹏
(. 1 东北农业大 学动 物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哈尔滨 1 0 3 ;2 佳 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佳 木斯 00 . 5
临床常见 的病原菌产 生较严重 的耐药性 , 而且其耐药水平越
来越 高 , 出现 了多 重耐药菌 株 , 并 给人类 和动物 的健 康带来 极大 的危胁 。细菌耐 药性 问题 已经 成 为全球关 注的一个 热 点, 人们试 图寻找耐 药抑制 剂 , 克服 日益严重 的耐药性 问 来 题, 为此 , 国外研究 人员 已经开始研究 耐药 性抑制剂 , 如利 血 平、 氰氯 苯腙 ( C P)2 4 C C 、 ,一二硝 基酚 ( N ) , o e 等 虽然 对耐药 性均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 但它们本身的毒性也较大。因此 , 研 究低毒 、 有效 的耐药性抑制剂 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和 良好 的 前景 , 在国际上越来越受 到重 视。 中药是我 国特有 的天然 资 源, 在治疗 感染 、 逆转 ( 或抑制 ) 肿瘤细胞 耐药性 等方面显 示 了独特 的作用 , 这提示我们 可以在 中药 中寻找既有 良好 耐药
中药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19,40(3):97-100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中药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研究进展黄永志1,赵旭东1,赵战勤1,邱 妍1,王帅帅1,董发明1*,梁立钦2(1.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23;2.洛阳惠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112) 摘 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消除细菌耐药性,研究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中药消除效果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中图分类号:S853.75;S85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19)03-0097-04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持续、不当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1-2]。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被列为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五项潜在因素之一[3]。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作为对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细菌之一,其耐药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4]。
在所有耐药消除剂中,中药因具有天然、环保、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刘正明等[5]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研究,发现耐7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的菌株达94.4%,耐13种常用抗菌药物菌株为15.6%,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均达100%。
关淼等[6]通过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流行和耐药情况的调查,发现辽宁地区分离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 收稿日期:2018-04-15 基金项目: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16210700003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B230001) 作者简介:黄永志(1992-),男,河南省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兽医药研究。
中草药耐药质粒消除剂研究进展
, 。
但 由于 抗
菌 与 质 粒 消 除 的 机 理 不 同 中药 抗 菌 能 力 的 强 弱 与 其 对 细 菌
质 粒 消 除 率 的 大 小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相 关 性 尚不 清 楚
。
因此 消
,
重庆维普
,
著 减 弱 ;张 晓 红
,
… ’
报 道 耐 药性 质 粒 消 失 的 同时 菌株 黏 附 能
,
。
质粒 消除后 其 耐 药 性 不 再 回 复 除 非 外 源 耐 药 质 粒 再 次 转
入
。
因此 人 们试 图寻 找有 效 的 消 除剂 把
,
,
R
质粒从 宿 主 菌
,
力也 明显 减弱 相 应致 病力 减 弱
贾爱 卿等
” 0
含质粒 的细菌用
,
研 究 表 明质粒 消 除剂不 但逆 转 了 鼠伤 寒 沙 门
,
化 学 方法 处 理 可 使子
10 0
—
代 细 菌 中 的 质 粒 消 除 比 自发 消 除 率 增 加
,
10 0 0 0 0
倍
” ’
。
氏菌 的耐 药性 而 且 使细菌毒力 降低 体 内存 活 与扩 散 能 力 显
积 极 寻 找 利 用 中草 药 作 为 耐 药 质 粒 消 除 剂 以 逆 转 细 菌 耐 药
的意义
。
国 内外 的研 究 者 们 针 对 耐 药
R
质粒 的消 除做 了大量
一Hale Waihona Puke 性 且 这 方 面 的研 究 取 得 了
。
一
定 的进 展
中草药对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 键词 : 中草 药 ; 细茵耐药性f 消除 作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l 0 0 8 —0 l O 4 ( 2 O 1 4 ) 0 4 一O O 7 8 一O 1
近年来 , 随着 经济生 活条件 的不断 提高 , 人们 对健康 的 认识也 不断提升 , 各 种抗 生 素 广 泛 应 用 于 治 疗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频 率也 不断加快 , 临床 上耐药 菌株 随之产 生[ 1 ] , 目前 细 菌 的 耐 药性 的 产 生 已成 为 我 国普 遍 存 在 且 非 常 严 重 的 问 题 , 一 种 新 的抗生 素刚刚 应用没 多久 , 就可能 出现广 泛的耐 药现象 , 已成 为 临 床 治 疗 上 的疑 难 课 题 。 针 对 细 菌 耐 药 现 象 的 复 杂 性 和广泛性 , 急 需部分或 全部去 除其对 抗生 素 的耐药 性[ 2 】 。 中 草 药 因 以其 低 毒 性 目前 已成 为 去 除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重 要 方 法
细菌 的耐 药机 制主 要有 四种 : ① 产 生 一 种 或 多 种 水 解 酶、 钝 化酶 和修饰酶 ; ②抗 茵药物 的结合位 点 发生变异 , 如: 青 霉 紊 结 合 蛋 白位 点 、 DN A 解旋 酶位 点、 DNA 拓 扑 异 构 酶 Ⅳ位 点 的 改 变 等 , ③ 细 菌 膜 的通 透 性 下 降 , 如生物被膜形成 、 通 道 蛋 白丢 失 等 ; 细 菌 在 不 利 于 其 生 长 的 环 境 下 可 产 生 藻 酸 盐多糖 , 该 物质能够包裹细菌 , 使细菌相互 黏连形成膜状 物 ,
是 细 菌 在 自然 界 存 在 的 主 要 形 式 。 根据 C o s t e r t o n等 ( 1 9 9 9 ) 的 定义 , 所谓 B B F是 指细 菌 相互 黏 附和/ 或 黏 附 于 物 体 表 面, 并 被 细 菌 分 泌 的 基 质 所 包 裹 的 具 有 一 定 功 能 的 膜 样 结 构。 是 细 菌 抵 抗 外 界 环 境 不 良 因素 的 一 种 生 存 方 式 , 它 可 以 在 多 数 生 产 线 未 清洗 干 净 的死 角 形 成 并 造 成 污 染 物 堆 积 , 是 细 菌 的特 殊 存 在 形 式 。 生 物 被膜 的 形 成 是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产 生 耐 药 性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由 于 生 物 被 膜 的存 在 , 使 细 菌 能 够 逃 逸 抗 生 索 和外 来 毒 物 的 杀 伤 及 机 体 免 疫 系 统 的 清 除 。 其 耐 药 机制可能 为 : I在 生 物 被 膜 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细 胞 膜 表 面结 构 发 生 了改 变 , 抗 生素作用 靶位 消失 , 或作用 靶位存 在但结 构 发生改 变, 使 抗 生 素 无 法 与 其 结 合 并 产 生 杀 菌 作 用 。Ⅱ 在 生 物 被 膜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能 够 分 泌 碳 氢 化 合 物 和 抗 菌 药 物 降 解 酶, 阻 碍 了抗 菌 药 物 的 穿 人 。 Ⅲ在 生 物 被 膜 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营养 物 质 缺 乏 , 生 长率 降 低 , 长期处 以休眠状态 存在 , 有 些抗 茵 药 物 仅对 分 裂 状 态 的细 菌 有 杀 伤 作 用 , 从 而 导 致 耐 药 性 产 生。 ④ 主 动外排 系统 过度 表达 。 细菌 的外排 泵 系统 可分 5 大 类: AT P结 合 盒 转 运 体 家 族 ( AB C) 、 主 要 易 化 因 子 超 家 族
3种中药对产酶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第27卷第1期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 127No 112009年2月Journa l of Q ingha i U niversi ty(Na ture Science)Feb 120093种中药对产酶菌R 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杜银忠(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摘要:用煎煮法制备的黄芩、黄连和鱼腥草中药原液,在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质粒(R 质粒)消除试验,并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标准进行消除效果的判定。
结果表明:黄芩、黄连和鱼腥草3种中药原液对2株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质粒具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达到15127%、14158%和6125%及5156%、0100%和3147%。
关键词:中药原液;β-内酰胺酶;质粒中图分类号:Q949195;S85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96(2009)01-0078-04E li m i na t i on effects of thr ee C h i n ese her b s onR p l a s m i d of en zym e pr oduc i n g fun g iD U Y i n -zhong(College of Agricultu re and Ani m a l H usbandry,Q ingha i Un iversity,X ining 810003,China )A bstr a ct:S olution s p repared fr om ba ica lin,be rbe rine and houttuynia by decoction we re used to te st the ir eli m ination effec ts on r e sistance p las m id (R p las m id )of β-lacta m a se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sed on the m ini m um inh ibitory concentrat i on 1The crite ri on was referenced the U 1S 1N ationa l Comm itteef orStandardiza tionp r om ulgatedstanda rdsf o rjudg m ent ofe li m ina tion 1The results showed the three C hinese m ed icine,baicalin,berberine and houttuyn ia,had diffe rent eli m ination effec ts on resistance p las m id of t wo β-lac tama se golden Staphylococcus aureuse s and the e li m ina tion rate wa s 15127%,14158%,6125%,5156%,0100%and 3147%,respect ively 1Key wor ds:Chinese herb;β-lacta m a se;p las m id;e li m ina tion任何一种抗生素在临床用药时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在它刚开始投入使用时,既能杀菌,又能消除细菌的耐药质粒,表现出良好的临床防治效果,若与细菌长时间接触后,它又成为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的诱导物,使其杀菌效率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研究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综述了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消除机理,研究对开发中药消除剂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疾病的总称,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1]。
大肠杆菌病流行菌株血清型的多样性,使得难以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因此药物防治是一条有效的可选途径。
自20世纪40年代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就出现了细菌的耐药问题,并且日趋严重。
大肠杆菌流行病株存在着广泛的耐药性,使得许多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致病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是基因突变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内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DNA和染色体DNA上。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具有遗传功能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携带有耐药性基因的质粒称为耐药性质粒。
耐药质粒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中,几乎所有致病菌皆有,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介导因子,它可以通过菌株间的接合进行传递。
质粒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细菌对新的抗生素产生耐药,通过耐药质粒传递产生的耐药现象在自然界发生的细菌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肠杆菌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不但有增多趋势,而且其耐药性亦不断发生变迁,大肠杆菌的多重交叉耐药株的出现使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从而为临床上阻止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鞠洪涛等[2]用中草药提取物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并取得初步效果。
Schelz等[3]研究了10 种植物源挥发油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质粒的消除效果,发现3 种具有消除作用。
王兴旺等[4]研究了苍术提取液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消除率分别为4.5 %和1.2 %。
中草药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研究
[摘 要] 动物养殖中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 者的极大关注。 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质粒有关,质粒能够将耐药基因传递给环境中的其他 细菌,进而引起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本文就细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性与质粒关系、中草药对细 菌耐药质粒的消除效果、中草药消除耐药质粒的机理、存在的问题、中草药对耐药质粒消除的展望 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草药;耐药性;质粒消除
基金项目: 河 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C2015407033) ; 河 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C2015407033 ) ;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 SLRC2017037)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A201600504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无编号) 作者简介: 朱利霞,从事中西药防控动物疾病方面研究;王洪彬,与朱利霞为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高光平。 E-mail: ggp308@ 163.com
Study on Elimination of Bacterial Drug Resistant Plasmids by Chinese Herbs
ZHU Li-xia, WANG Hong-bin, SHI Qiu-mei, GAO Guang-ping∗
(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Hebei Key Laboratory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Guang-ping, E-mail: ggp308@ 163.com
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研究
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菌群耐药性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抗生素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效果,使得治疗感染疾病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药的抗菌作用中药作为中医药传统的瑰宝,在抗菌作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许多中药能够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例如,黄连、连翘等中药常被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
这些中药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对传统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能够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药对菌群的影响除了直接抑制细菌,中药还能够对宿主菌群产生影响,从而对抗菌耐药性发挥干预作用。
宿主菌群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细菌生态系统,它在形成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时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宿主菌群的平衡,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比例,从而降低菌群耐药性的风险。
这种整体干预的方式对减少菌群耐药性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中药作为传统草药的特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与抗菌耐药性形成互补,能够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中药对菌群的调节作用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思路,通过在维持宿主菌群平衡的基础上对抗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产生干预作用。
这种整体干预的策略对于抑制菌群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中药的发展趋势虽然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尚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实验和基础科学研究。
此外,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保证中药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作用。
未来,中药还需要与现代医学结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中药治疗在临床上的规范和普及。
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菌群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成为医学界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菌群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临床治疗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资源之一,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逆转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1. 多靶点作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通常具有多种靶点,与细菌不断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多靶点作用的机制与单一抗菌药物不同,能够降低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发展。
2. 抗菌药物转运系统抑制:部分中药中的成分能够干扰菌株内的抗菌药物转运系统,从而阻断耐药基因进行的传递和表达,减少抗药基因的产生。
3. 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氧化作用,可以诱导菌株内的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破坏菌株内部的正常代谢,降低其发生耐药性的概率。
二、中药逆转菌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加强,中药逆转菌群耐药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当前相关研究的一些进展。
1. 中药激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但由于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而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研究发现,多种中药中的成分能够抑制或降低β-内酰胺酶的活性,使得抗生素能够恢复其抗菌效果。
2. 中药逆转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然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干扰磺胺类抗生素的结合位点,从而抑制耐药菌株中的透明质酸酶和磺胺酰胺酶的活性,达到逆转耐药性的效果。
3. 中药调控环丙沙星耐药性: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但由于耐药基因的高频率出现,使得环丙沙星抗菌效果下降。
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靶向调控耐药基因的表达,减少菌群对环丙沙星抗生素的耐受性。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是近年来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药的独特药理特性和抗菌活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全球医疗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药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是中药抗菌作用的基本特点。
研究发现,中药中常见的一些药物成分如黄连酮、青蒿素等,可以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杀灭细菌或阻止细菌的繁殖。
这些药物成分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的生理代谢过程,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干扰细菌的DNA合成等,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次,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还表明,中药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耐药菌的作用,如青黛、紫草等,可以通过干扰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改变耐药菌的细菌膜通透性等方式发挥抗耐药菌的作用。
此外,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还涉及到中药的药理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例如,黄连具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破坏细菌的DNA链,造成细菌死亡。
此外,黄连还可以与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起到药物相互作用的效果,增强其抗菌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其所含有的多种组分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中药中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或改善中药的抗菌活性。
例如,中药复方“连续忍冬合剂”中的忍冬与维生素C的合用能够显著提高其抗菌活性,其原因是忍冬中含有的草酸能够与维生素C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活性氧化物,进一步增强抗菌作用。
总之,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研究领域,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特性,也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有望成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药物的悠久发展,人们对于抗菌药物的依赖越来越重,同时也面临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威胁。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
一、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抑制作用1.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需要探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相对于单一的抗菌药物,中药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药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此外,中药配方的多样性也使其在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更具优势。
2. 中药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耐药菌生长的作用,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通路、破坏细菌细胞膜等方式,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
其中,一些中药甚至能够抑制细菌上的耐药基因的表达,减弱细菌的耐药性。
3. 中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药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可以协同抗菌药物发挥更强的抗菌作用,并减少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该联合应用策略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二、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应用1. 中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株,对于常规抗菌药物产生了较强的抵抗力。
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可以抑制该菌株的生长,包括某些黄连碱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 中药对肺结核抗药菌的应用研究肺结核抗药菌是指对抗结核菌常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的菌株。
中药在肺结核抗药菌感染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包括青蒿素类化合物、秦艽碱等。
中药的应用能够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三、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中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中药的复杂性使得其应用在临床和科研中面临一些挑战。
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研究
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菌群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菌感染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药在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药在治疗菌感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多为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合成药物相比,中药具有成分复杂、多效性和多靶点的特点,能够综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此外,中药还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更适合长期使用,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
其次,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黄连素是中药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黄连素可以通过抑制菌体内β-内酰胺酶的产生,降低菌体的耐药性。
另外,黄芩素是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素可以通过调节菌体内的信号传导途径,降低菌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干预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此外,中药的干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来揭示。
同时,中药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研究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抗菌效果,减少抗生素的用量,从而减缓菌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因此,中药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最后,中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研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菌群的耐药性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可以为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干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中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中药在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此外,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及国际合作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许多细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原本可以轻松治愈的感染病变得难以治愈。
然而,中药作为传统草药治疗的一种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一、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1. 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研究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对细菌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例如,一些中药通过调节细菌的生长环境,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此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干扰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抑制其产生耐药性的基因表达。
2. 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治疗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些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同时对多种细菌产生杀菌作用,从而减少了使用多种抗生素的需求,避免了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中药中的天然活性物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干扰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提高抗菌作用的有效性。
3. 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研究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些中药能够影响细菌的耐药表型,从而使得原本对抗生素呈现耐药的细菌重新对抗生素敏感。
这对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多药耐药性细菌感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1. 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应用中药于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和改进中药提取纯化的技术。
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了中药的活性成分含量和纯度。
这为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中药配伍研究的推进中药的药效往往是多种草药相互配伍的结果,因此中药配伍研究成为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中药组方的研究,可以寻找到更为有效和低毒的中药组合,提高中药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治疗效果。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质粒的研究进展
Resistance,2016(4):60-64. [4] 马驰.不同中药对 3 种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
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院 褚玉红 渊1993.1-冤袁 女袁 山东省枣庄市人袁 助理兽医师袁 研究方向院 临床兽医遥
中药复方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率高于单味中药遥 有研究 表明袁 黄连解毒汤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率显著高于黄 连曰 泻心汤和双黄连汤对沙门氏菌耐药质粒的消除率显著高于 黄芩尧 黄连和大黄曰 泻心汤尧 黄连解毒汤和双黄连汤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耐药质粒的消除率显著高于黄芩尧 大黄尧 黄连和连 翘 [4]遥 表明不同的单味中药可通过合理配伍提高中药对耐药质
交流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质粒的研究进展
褚玉红
渊山东省枣庄市畜牧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277000冤
摘要院 本文从细菌耐药的整体现状尧 细菌耐药质粒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和中药消除细菌耐药质粒的特点 3 个方面进行综述袁 旨在为细菌耐药质粒消除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遥 关键词院 中药曰 细菌曰 耐药性曰 耐药质粒
随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袁 抗生素被广泛应 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袁 导致细菌耐药性 的产生袁 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遥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 现袁 细菌耐药质粒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袁 且细菌 耐药质粒不仅能通过分裂的方式将耐药性传给子代袁 还能通过 转化尧 转导尧 结合的方式在菌株间水平传播袁 导致细菌耐药率 不断升高遥 1 细菌耐药性的整体现状
近年来袁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检出率呈 现不断升高趋势袁 如肠球菌尧 金黄色葡萄球菌尧 肺炎克雷伯 菌尧 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种细菌对不同抗生素均具有 较高的耐药率 [1]遥 叶满玉等 [2] 报道了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 头孢噻吩尧 头孢他啶尧 头孢泊肟尧 头孢噻呋尧 头孢噻肟尧 氨曲 南尧 头孢曲松尧 头孢西丁尧 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 为 83.5% 尧 63.4% 尧 61.2% 尧 57.4% 尧 20.6% 尧 12.8% 尧 3.0% 尧 3.0%尧 2.1%尧 0%遥 Alcaine 等 [3] 对阿尔己尼亚地区禽源大肠杆 菌耐药性进行调查袁 研究发现袁 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尧 氯霉素尧 环丙沙星尧 四环素尧 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86%尧 77%尧 93%尧 95%尧 70%袁 且菌株多药耐药现象普遍存在遥 2 耐药质粒与耐药性的关系
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引言抗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传统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应用备受重视。
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物活性成分和治疗作用,在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药的抗菌活性1.1中药的药物成分中药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对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菌膜结构,导致细菌死亡;生物碱可以抑制细菌的DNA合成,阻止其生长;萜类化合物可以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阻断其正常功能。
1.3中药的多靶效应与单一抗生素相比,中药具有多靶效应的特点,能够同时作用于细菌的多个生长环节,提高抗菌疗效。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抵抗。
二、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2.1中药抗菌疗效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了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某些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常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此外,一些中药提取物也被证实对耐药菌株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2中药在复杂感染中的应用中药在治疗复杂感染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比如,对于肺炎链球菌等耐药菌株所引起的感染,一些中药可以发挥显著的杀菌作用,有效控制感染的发展。
此外,中药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抗生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2.3中药在耐药菌株治疗中的应用当前,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中药作为一种具有多靶效应的药物,可以有效克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提取物可以恢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微生 物 的耐药性 已成 为 国内外 广 泛关 注 的
一
粒, R质 粒上 携 带着 耐药基 因 , 赋 予 了细菌 对某 些抗
个 话题 , 而且 新 药 的 研 发速 度 远 远 低 于 耐药 性 的
生素 的耐药 性[ 3 ] 。R质粒 能 以接合 、 转化、 转 导 等方 式在 菌株 之问 以较 高 的频 率 转移 , 由耐 药 菌株 转 移
酶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显 示 泛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对 碳 青霉 烯 类 的 耐 药 性 随 质 粒 的 消 除 而 丢 失 ; 李 基 棕
现象 、 接合 转 移 等 往 往 均 由质粒 控 制 ] 。细 菌 质粒
种类 繁多 , 包括 F因子 ( f e r t i l i t y f a c t o r ) 、 R 因子 ( r e —
被发 现 , 如 氯丙 嗪 、 甲氧异 丁 嗪 、 异丙 嗪 、 吩 噻 嗪及 其 他一 些 吖啶类 似物 等 。近 年来有 研 究表 明中草 药对 耐药 质粒 消 除具 有 积极 作 用 , 因此 本 文 从 质粒 与 细
菌 耐药性 的关 系 、 中草 药对 细 菌 耐 药 质 粒 的 消 除效 果及 机理 等方 面进行 综述 。
1 质 粒 与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关 系
质粒 是细 菌 内除染色体 外具 有 独立 复 制能 力 的
率( 5 . 5 9 / 6 ) ; 李德 喜等 测定 了 3 1 株 大肠 埃希菌 对 6
种喹诺 酮类 药 物 的敏 感 性 , 并 检 测 了 细 菌 内质 粒 介 导 的喹诺酮 类耐 药 基 因 ( P MQR) , 结果显示 P MQR 的 出现加速 了喹诺 酮 类 耐 药 基 因 的快 速 传 播 ; 周 芳
物, 这引起 了公 共卫 生学家 的重 视 , 也 引发 了研 究者 对耐 药质 粒消 除剂 的研究 热情 。早 在 2 O世 纪 6 O年
代研 究者 们就 证 明 吖 啶橙 、 溴 化 乙锭 和 十 二烷 基 磺 酸钠 ( S D S ) 等在 体外 具 有很 强 的质粒 消 除作 用 。随
快速 传播 。 目前多 项研 究表 明质粒 与细 菌 耐药 性 之 间存 在 重要 关系 。赵倩 等 通 过 比较 发 现 大 肠埃 希 菌 a a c ( 6 ) 一 I b质 粒 阳性 株较 阴性 株相 比, 其 对氨 苄西林一 舒
粒介 导 由一 种 病 原 微 生 物 转 移 到 另 一 种 病 原 微 生
小 型共价 闭 合 环 状 双 链 D NA 分 子 , 是 细 菌 生 存 所 非必 需 的遗 传 因子 , 广 泛 存 在 于 细菌 细胞 内口 ] 。细
菌 的某些 表型 特征 , 如抗性 、 代谢 能 力 、 致病 性 、 共生
美等 [ 8 ] 对泛 耐药鲍 曼不 动杆 菌质 粒介 导 的碳 青 霉烯
s i s t a n c e f a c t o r ) 、 Co l因 子 ( c o l i c o n o g e n i c f a c t o r ) 、 Ti
到敏 感菌株 ; 在 细胞 分裂 时 , R质粒 也 同时 进行 复制
产 生速度 , 一种 新 药 经 过 高成 本 和 长 周 期 的 漫 长研 发及 全 面的 临床 评估 后 , 往 往 在 应 用 于 临 床后 不久
就 出现耐 药菌 。而且 研究 已证 实耐 药性 能 够通 过质
而使 子代 细菌 也带 有 耐 药 质 粒 , 从 而使 耐 药质 粒 消 除 作 用 的 物质 相继
巴坦 、 哌拉 西 林一 他 唑 巴坦 、 头孢唑啉、 头孢克洛、 头 孢 呋辛 、 阿米卡 星 、 环丙沙星、 诺 氟 沙 星 和左 氧氟 沙 星等 的耐 药 率 均 要 高 于后 者 , 且差 异显著 ; 汪 雅 萍
动物 医学进展 , 2 0 1 3 , 3 4 ( 1 2 ) : 1 6 0 — 1 6 4
Pr o gr e s s i n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e
中草 药 消 除 细菌 耐药 性 质 粒 研 究 进 展
杨 帆 , 杨 玉 荣。 , 赵振 升 , 孔 涛 , 王 国永
( 1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动 物科 技 学 院 , 河南洛 阳 4 7 1 0 0 3 ; 2 .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 , 河南驻马店 4 6 3 0 0 0 )
摘 要 : 常见病 原微 生物 对抗微 生物 药物 的耐 药性 正逐 渐增 加 , 已引起 国 内外 学者的广 泛 关注 。 目前研
究者一 致认 为抗微 生物 药物 的滥 用及 随之 产 生的选择 性压 力是 许 多耐 药菌 出现 的最 主要 原 因。而从基 因基
础 考虑 , 耐 药性的产 生 则主要 与质粒 有 关 , 质粒 作为 染 色体 外 的 D NA 序 列 能够将 耐 药基 因传递 给 环境 中的 其 他 细菌 , 从 而 引起 多重耐 药茵的 出现 。细 菌耐 药质 粒 自发 消失的 几率很低 , 但 一 些 中草 药能够使 该 几率增
加 。论 文就 中草 药的耐 药质 粒消 除作 用及 其机 理进行 综述 。 关键 词 : 细 菌; 耐 药性 ; 质粒; 消除 ; 中草 药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3 . I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3 ) 1 2 - 0 1 6 0 — 0 5
等[ 6 则对 1 0 0株 志贺 菌进 行 了耐 药 性 检测 , 并 利 用 P C R检 测 了 q n r质 粒 , 结果显 示 1 0 0株 志 贺 菌 的 q n r 质粒 检 出率为 9 , 而 q n r 质 粒 阳性 菌 株 对 氧氟 沙星 的耐药 率 ( 1 1 . 1 ) 要 明显高 于 阴性 菌株 的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