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完整版
陕西省土壤资料
![陕西省土壤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db8fc9195f312b3169a5e2.png)
陕西土壤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号:**********姓名:***时间:2014年6月1.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2.1分类原则: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图1 陕西省土壤图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
如图1、表1: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3.土壤的基本性质3.1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陕西土种志-沼泽松白盐土
![陕西土种志-沼泽松白盐土](https://img.taocdn.com/s3/m/eb3b125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4e.png)
沼泽松白盐土归属与分布沼泽松白盐土亦称重度硫酸盐氯化物沼泽盐土,归属于盐土土类,沼泽盐土亚类,硫酸盐氯化物沼泽盐土土属。
面积26101亩,主要分布于榆林地区定边县白泥井、周台子和转井乡下湿滩地的低洼处。
地势低平,海拔高度1200-1500m,地下水埋深0.5- 1.0m;年降水量324mm, ≥10°C年活动积温2950°C。
盐碱滩地。
主要性状沼泽松白盐土发育于风积沙或湖积物。
剖面构型为Az -Cg型。
由于地下水位高,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常有季节性积水,盐化和沼泽化作用同时影响着土壤的性态。
土体中下部有潜育化现象。
土壤含盐量高,表土层一般在2%以上,属表聚型盐土,盐分组成阴离子以氯为主,硫为次,氯硫比为2-4;阳离子在表土层以钠为主,其次为钙、镁;心土层的阳离子以钙为主;镁次之。
全剖面土壤质地较粗,为砂土或砂壤土。
养分贫乏。
据5个农化样统计,0-20cm土层,有机质0.68%,全氮0.048%,碱解氨28ppm,速效磷7.6ppm,速效钾131ppm。
典型剖面定周06号剖面,采自定边县周台子乡苟池村盐湖畔。
地形平坦,海拔高度1300m,地下水埋深1.0m,属咸水。
湖积母质,盐碱滩地。
0-20cm:盐土层(Az),灰黄色(2.5Y8/3),砂土,单粒状结构,少量植物根系,地表有盐结皮,强石灰反应。
20-28cm:心土层(AC),灰黄色(2.5Y8/4),壤土,块状结构,有石灰假菌丝体,强石灰反应。
28-60cm:底土层(Cg),黄褐色(2.5Y5/3),壤土,块状结构,有灰兰色条纹,强石灰反应。
生产性能沼泽松白盐土地下水位高,季节性积水,土壤常处于湿润状态,土温低,含盐量高,不宜作为农田。
沼泽松白盐土典型剖面化验结果。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2ac5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9.png)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目录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二、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7dc464176eeaeaad1f330b6.png)
西安市土壤概况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
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
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
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
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
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
(整理)西安地区土质分析
![(整理)西安地区土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31bf73b7360b4c2f3f6435.png)
一、西安土质为黄土(沙质),属于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黄色为主要色调,含盐量较大,粉土颗粒含量较多,具有大孔性,在天然剖面上有垂直节理。
土质稳定性好,再没有遇到水的情况下,土质坚硬。
受水浸湿容易湿陷,使建筑物大幅度沉降、倾斜而影响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
这种黄土一般来说质地均匀,属大孔隙土,具有中、高压缩性,在天然含水情况下,受荷载作用即产生压缩变形,可自重或非自重湿陷。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在自重应力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先从它的形状和构成来考虑。
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其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又使水分不断蒸发。
于是土层中的水分散失。
水中所含的盐类,如碳酸钙,硫酸钙等,在土粒表面上形成一种胶结物质,它和土粒之间由分子引力形成的水膜共同构成一个胶结骨架。
胶结骨架起到了阻止土结构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压密的作用,从而使土中出现了很多肉眼可见的多孔隙结构。
这种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能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而形成不被破坏的能力,由于结构强度的存在,使得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表现出与其它土类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而且黄土由于胶结物的凝聚和结晶作用被牢固地粘结着,使其结构强度在未被破坏软化时,常表现出压缩性低、强度高等特性。
但是,当这种孔隙结构被水浸湿后。
水又溶解了里面的盐类,也就破坏了胶结骨架的结构性,使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时由于上部荷载或自重的作用,土颗粒被挤进土结构大孔中,便出现了大量湿陷现象。
由于受水浸湿这一特定条件的不确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对建筑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性,轻者使工程结构产生裂缝或下沉,重者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倾斜以致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7dc464176eeaeaad1f330b6.png)
西安市土壤概况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
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
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
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
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
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7dc464176eeaeaad1f330b6.png)
西安市土壤概况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
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
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
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
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
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
咸阳地区的土质状况
![咸阳地区的土质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ba763c67647d27284a73514f.png)
1244.58~58.98
120.001~0.002
120.12~0.21
127.9~13.80.660.03
893.1
342.11
20.31.09
13.71.04
0.090.13
630.05
51.94.03
00
0.160.03
112.0310.646~0.646
183~83
622.5~26.2
液限/空隙比Wl/e
湿陷系数
δs2.0
自重湿陷
系数
δzs
湿陷起始
压力
Psh
(Kpa)
压缩系a1-2数(Mpa-)a2-3
Es1-2
压缩模Es2-3
量Es3-4
(Mpa)Es4-5120.607~0.692
1284~93
1229.6~35.8
1218.2~21.2
1211.4~14.6
12负0.06~0.33
5中砂:
灰色,湿,密实,沙质纯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暗色矿物。该层未钻穿,揭露厚度最大厚度4.50m。
二、地下水
勘探期间,在勘探深度15.30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据调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
三、不良地质现象
勘察期间场地内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四、地质土物理学性质指标
据野外原位测试结果,对沙土中进行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值(N)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1.1
2,黄土状况(Q4al+pl):
褐色,湿~饱和,坚硬~可塑,土质均匀。大孔、虫孔较发育,含蜗牛壳及钙质结核,可见斑点。该层厚3.10~3.70m,层底深埋3.90~4.30m,层底标高
陕西省土壤简介
![陕西省土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2c61995f0e7cd1842536ce.png)
陕西土壤1.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2.1分类原则: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图1 陕西省土壤图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
如图1、表1: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3.土壤的基本性质3.1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1.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相对比例或粗细状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是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理版]陕西省地形地貌
![[整理版]陕西省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3f9d3c5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a.png)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5db74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8.png)
西安市土壤概况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
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
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
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
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
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陕西省土壤资料(1)
![陕西省土壤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7e7e67db28ea81c759f5780c.png)
陕西土壤研究农学2班纪森鹏 20131812977摘要【1】陕西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21个土类,50个亚类,149个土属,400多个土种。
主要土类有栗钙土、黑垆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和盐碱土等。
陕西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
从水平分异看,陕北高原为栗钙土——黑垆土地带;关中盆地为棕壤——褐土地带;陕南山地为黄棕壤——黄褐土地带。
从垂直分异看,秦岭山地、大巴山地都很明显。
秦岭北坡自下而上为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原始土壤;大巴山北坡自下而上为黄褐土——黄棕壤——棕壤。
陕西省的主要地域性土壤为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等。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长城以北的风沙区。
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的黄土区。
(土+娄)土是关中主要的农业土壤。
水稻土是陕南的主要农业土壤。
新积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潮土,主要分布在陕南和关中的凹湿地区。
沼泽土,分布在地形低凹,地下水经常出露的地区。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关中河流两岸低凹地上,以蒲城县的卤泊滩最集中,另外,在灌区由于排灌不当,易形成次生盐碱土。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土地生产力。
陕北的栗钙土、黑垆土、陕南山地的山地棕壤、山地黄褐土、灰化土、原始土壤以及各地的风沙土、盐碱土等,一般地力较差,生产水平较低,而关中盆地的油土、(土+娄)土,汉江谷地的水稻土等土壤的分布区,则是相对高产的区域。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分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在我国中部偏东靠北,东经105度29分到东经111度15分,北纬31度42分到39度35分之间,东与黄河与山西为界,西与甘肃,宁夏为邻,北靠内蒙古,南接四川,湖北。
全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最宽约430公里自南向北跨越北亚热,暖温,中温三个气候带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个水分区;并以北山,秦岭为界,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个自然区。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c8204879168884868762d63f.png)
陕西地质地貌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陕西省地形地貌
![陕西省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160f4e26c85ec3a86c2c544.png)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 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西省土壤简介
![陕西省土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15efc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1.png)
陕西省土壤简介陕西土壤1.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2.1分类原则: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图1 陕西省土壤图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 个土种。
如图1、表1: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3.土壤的基本性质3.1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1.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相对比例或粗细状况。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bbe6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e.png)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个省份拥有广阔的黄土高原,连绵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形特点形成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态以及人类活动。
本报告将对陕西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二、地貌类型1、黄土高原:陕西的黄土高原是黄土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亢,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些地区仍然严峻。
2、秦岭山脉:秦岭山脉贯穿陕西,形成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山脉的山势雄伟,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陕南盆地:陕南盆地以汉中平原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秦岭和大巴山。
这里的地貌特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密布,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
4、陕北高原:陕北高原的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黄土层深厚。
这里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生态治理,情况有所改善。
三、地貌形成原因陕西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秦岭和陕北高原的隆起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表现在温度、降雨和风力的差异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分布。
外力作用包括侵蚀、风化和沉积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四、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秦岭山脉和陕南盆地的地形地貌为农业、交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陕西的地貌特征具有多样性,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脉、陕南盆地和陕北高原等。
这些地貌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
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整理】西安地区土质分析
![【2017年整理】西安地区土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8d2c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0.png)
一、西安土质为黄土(沙质),属于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黄色为主要色调,含盐量较大,粉土颗粒含量较多,具有大孔性,在天然剖面上有垂直节理。
土质稳定性好,再没有遇到水的情况下,土质坚硬。
受水浸湿容易湿陷,使建筑物大幅度沉降、倾斜而影响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
这种黄土一般来说质地均匀,属大孔隙土,具有中、高压缩性,在天然含水情况下,受荷载作用即产生压缩变形,可自重或非自重湿陷。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在自重应力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先从它的形状和构成来考虑。
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其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又使水分不断蒸发。
于是土层中的水分散失。
水中所含的盐类,如碳酸钙,硫酸钙等,在土粒表面上形成一种胶结物质,它和土粒之间由分子引力形成的水膜共同构成一个胶结骨架。
胶结骨架起到了阻止土结构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压密的作用,从而使土中出现了很多肉眼可见的多孔隙结构。
这种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能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而形成不被破坏的能力,由于结构强度的存在,使得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表现出与其它土类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而且黄土由于胶结物的凝聚和结晶作用被牢固地粘结着,使其结构强度在未被破坏软化时,常表现出压缩性低、强度高等特性。
但是,当这种孔隙结构被水浸湿后。
水又溶解了里面的盐类,也就破坏了胶结骨架的结构性,使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时由于上部荷载或自重的作用,土颗粒被挤进土结构大孔中,便出现了大量湿陷现象。
由于受水浸湿这一特定条件的不确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对建筑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性,轻者使工程结构产生裂缝或下沉,重者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倾斜以致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陕西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21个土类,50个亚类,149个土属,400多个土种。
主要土类有栗钙土、黑垆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和盐碱土等。
陕西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
从水平分异看,陕北高原为栗钙土——黑垆土地带;关中盆地为棕壤——褐土地带;陕南山地为黄棕壤——黄褐土地带。
从垂直分异看,秦岭山地、大巴山地都很明显。
秦岭北坡自下而上为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原始土壤;大巴山北坡自下而上为黄褐土——黄棕壤——棕壤。
陕西省的主要地域性土壤为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等。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长城以北的风沙区。
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的黄土区。
(土+娄)土是关中主要的农业土壤。
水稻土是陕南的主要农业土壤。
新积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潮土,主要分布在陕南和关中的凹湿地区。
沼泽土,分布在地形低凹,地下水经常出露的地区。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关中河流两岸低凹地上,以蒲城县的卤泊滩最集中,另外,在灌区由于排灌不当,易形成次生盐碱土。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土地生产力。
陕北的栗钙土、黑垆土、陕南山地的山地棕壤、山地黄褐土、灰化土、原始土壤以及各地的风沙土、盐碱土等,一般地力较差,生产水平较低,而关中盆地的油土、(土+娄)土,汉江谷地的水稻土等土壤的分布区,则是相对高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