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点位精度的评价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如何高效地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得到重视,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基于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有助于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
传统的土地调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航空等手段获取系统的、精确的数据,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的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土壤质量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卫星图像可以获得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植被的分布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除了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遥感技术还能够为土地资源的评价提供帮助。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评估,如土地的质量、可利用性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探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进一步为土地资源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在土地资源评价中,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分析土地的潜在风险和隐患,如地质灾害、土地沙化等。
通过监测土地的异常变化,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修复。
三、遥感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全面、连续的数据,避免了传统土地调查中的随机性和片面性。
其次,遥感技术在观测范围上具有广泛性,能够监测大范围的土地资源,为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此外,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还具有便捷、经济等特点。
然而,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也面临挑战。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遥感技术对于土地属性的精确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图像分辨率、光谱信息等。
此外,遥感技术也无法取代传统地面调查的角色,两者应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提取信息精度研究——以艾比湖湿地保护区为例
E vr m n l rt t no i ag ni n et o c o f  ̄i o aP ei X n
基 于 遥 感 技 术 的 土 地 利 用 / 地 覆 盖 提 取 信 息 精 度 研 究 土
— —
以艾 比湖 湿 地保 护 区为 例
4 。7 一 51 总 面积 296 2 19 k 43 4 。0 , 5 .7 7 m 。艾 比湖 湿
的评价就交付使用或入库 , 缺乏较严格认真的精度评 估 。由于数据具有相应的复杂性噪声和误差 , 数据 =( 信息 ) 噪声 +( 或误差) 而数据质量 又是数据的核心 , , 如果数据质 量 得不 到保 证 , 数据 将 变得 毫 无 意义 … 。所 以 , 据 数 的检验便是不可缺少 的一步 。数据是科学监测评价
遥感土地利用调查可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 提供本底数据 , 而对所得数据 的验证是一个十分重要 却常被忽视的问题。很多情况下 , 由遥感解译得到的
数据 , 往 只经 过简单 的野外 实地 验证 进行 一些 定性 往
1 研 究 区概 况 及数据 收集 1 1 研 究 区概况 .
区域范围是 在博尔塔拉蒙古 自治州 ( 以下简称 博州 ) 行政区域 内, 地理座标为 E8 。O ~ 35 N 23 8 。0 ,
这 几种方法对该 区 L C U C的现 状 数 据 进 行 检 验 , 果相 吻 合 。 结
关键 词 : 感技 术 ;U C; 遥 L C 艾比湖 ; 精度 中圈分类号 : 8 X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3 1 2 1 ) 3— 0 7— 4 10 2 0 ( 0 1 0 0 3 0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近年来,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时间成本较高,并且无法提供大面积和高精度的数据。
而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备受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遥感技术是利用无人机、卫星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的一种自动化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土地资源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状况、土壤质量等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广大土地面积的快速扫描和监测,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获取效率。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它可以用来确定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类型。
这些信息对于土地规划和决策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来评价土地覆盖状况。
土地覆盖是指土地表面被植被或其他物质所覆盖的情况。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覆盖的情况,包括植被覆盖、裸地覆盖、水体分布等。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适宜程度。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信息,了解土壤的整体质量和适宜程度。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综上所述,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土地资源数据,也能够为土地规划、决策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它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在当前全球迅速变化的环境背景下,土地利用的监测与评估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用于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和进行监测与评估。
本文将探讨这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优势在于其广覆盖范围和高时空分辨率。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通常受限于地面调查的范围和样本点数量,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的情况。
而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采集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土地利用情况的全局观测。
同时,卫星遥感图像的高时空分辨率也使得监测结果更加细致和准确。
其次,基于卫星遥感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图像分类、变化检测和信息提取。
图像分类是将卫星遥感图像中的不同类别进行分割与判定的过程。
通过采用不同的分类算法,如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可以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生成相应的土地利用图。
变化检测则是通过对多期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段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最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信息提取方法,如土地利用面积计算、景观指数分析等,提取出更多的土地利用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的监测与评估,可以为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卫星遥感技术也被用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监测。
通过监测农田的种植类型、时期和面积等指标,可以有效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粮食供应情况,为农业政策制定和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监测与评估,如湿地和森林覆盖的变化、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然而,基于卫星遥感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仍然需要人工干预和辅助,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
基于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土地变化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方法
基于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土地变化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方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基于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土地变化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方法,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这一主题,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能够提供大面积的土地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对特定地区的定期监测。
在土地变化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覆盖范围和变化情况等相关信息。
1. 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影像的获取通常采用卫星图像,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可以提取出土地利用相关的信息。
著名的遥感卫星有LANDSAT、SPOT、MODIS等,这些卫星能够提供不同分辨率和频率的影像数据,满足不同尺度和时间粒度的监测需求。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辐射矫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土地利用分类和变化检测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各类地物划分到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利用分类结果,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例如城市扩张、农田退化和植被覆盖变化等。
变化检测算法包括像元比较法、转换概率法等,能够分析出土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中的应用测绘技术是通过测量和绘制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用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
1. 高精度地理信息的获取利用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和方法,可以获取土地利用单位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信息,并进行测量和绘制。
这些数据对于土地规划、土地所有权确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土地可持续发展评估与规划测绘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进行土地可持续发展评估和规划。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定量、定性指标的计算和评估,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程度,从而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基于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土地变化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方法的应用基于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土地变化与土地利用合理化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一个关键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战略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评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各种地表信息来获取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有价值的数据。
在土地利用监测中,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关于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和分布、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信息。
通过不同时间点的遥感图像比较和分析,可以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农业用地的变化。
农业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遥感图像可以提供有关农作物类型、种植面积和变化趋势的信息。
通过对不同季节的遥感图像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农田的利用情况,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监测与评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扩张,大量的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被转变为城市用地。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追踪城市边界的扩展、建筑用地的增加以及不同区域的土地类型变化。
这些信息对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特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识别和评估森林、湿地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
这些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检测森林的砍伐、湿地的干扰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制定保护策略和监测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破坏和退化。
最后,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和专业知识。
此外,不同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因此,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其他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验证。
总之,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遥感影像是一种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图像或数据,对于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并介绍其应用的价值和方法。
一、遥感影像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遥感影像具有广覆盖、高分辨率、实时更新等特点,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土地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利用遥感影像,可以了解土地的类型、利用方式、变化情况等,并评估土地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这对于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1. 影像解译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分析土地的类型、植被覆盖、地形等信息。
常见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等技术。
比如,利用光谱特征,可以将农田、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分类,并进一步评估其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
2. 变化检测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了解土地的开发动态和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比如,可以监测农田的扩张或退化,城市的扩张和耕地的减少等情况,以衡量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3. 地貌检测通过遥感影像的地貌信息提取,可以了解土地的地形、坡度、水体分布等情况。
这对于土地利用规划、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地貌数据,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风险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4. 数据融合将遥感影像与其他环境、经济、社会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比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将土地利用数据与土壤质量、水资源分布等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以支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三、遥感影像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中的案例1. 农田利用规划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和定量评估。
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不同农田类型及其潜力分布,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介绍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介绍引言: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的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而遥感技术则因其高时空分辨率、全面性和定量性等特点,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1. 图像分类技术图像分类是遥感技术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方法、基于对象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像素的方法通过划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光谱信息来进行分类,主要适用于土地覆盖变化较为显著的情况。
基于对象的方法则将像素组成对象,通过对象的形态、纹理等属性进行分类,适用于复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来实现图像分类,能够处理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变化检测方法变化检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像元级别的差异分析或者基于对象的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上的遥感影像在光谱、纹理以及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检测。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变化检测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应用。
CNN可以有效提取图像特征,实现更精准、快速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3. 土地利用评估方法土地利用评估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进行判别与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土地利用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指标法、权重法以及模型法。
指标法通过选取有效的土地利用指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所带来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权重法则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给予相应的权重,通过加权计算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结果。
而模型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结果,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来进行评估。
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价
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利用也在不断变化,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价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进行非接触式的探测、记录和解释的技术。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图像分类和反演,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农业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
在农业土地利用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面积变化的监测。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准确地测算农田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土地的利用状态进行评价。
2.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的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相应区域内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区域规划具有很大的意义。
3.土地利用类型的判别。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图像特征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判别,包括农田、草地、林地、水面等。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评价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土地利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比对,对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评价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农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通过对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评估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收益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农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定。
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遥感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价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1.遥感图像的地物解译精度需要提高。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全面的技术手段,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为主题,进行探讨。
首先,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信息。
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需要人工地面勘查,耗时耗力,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对大范围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影像获取,从而大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的空间分布、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并生成数字化的地图数据,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提供多源、多尺度的土地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多源数据,提供了不同尺度、不同频段的土地信息。
通过多尺度遥感数据的融合分析可以获取更全面、全面的土地信息。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地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还能够进行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可以评价土地的质量、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的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地形数据等,结合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通过土地评价可以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软件支持,对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要求较高。
其次,遥感技术虽然可以提供多源、多尺度的土地信息,但对于一些细节和复杂的土地情况,还需要结合实地调查和采样,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遥感技术也面临数据获取成本、数据更新周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机制。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研究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研究一、引言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准确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以其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客观等优点,成为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的重要手段。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评估中的应用原理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获取地表信息。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光谱特征、空间纹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进行识别和区分。
例如,耕地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率与森林、建设用地等有明显不同。
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影像(如 Landsat、Sentinel 等)和航空影像。
这些影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根据研究需求进行选择。
三、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的方法与流程(一)数据获取与预处理首先需要获取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并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影像中的误差和干扰,提高数据质量。
(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或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将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
这需要选取合适的分类特征,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和精度评价。
(三)变化检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确定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区域。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有图像差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分类后比较法等。
(四)变化分析与评估对检测出的土地利用变化区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变化的面积、速率、方向、类型转换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
四、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评估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一)优势1、大面积同步观测: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多时相数据:可以获取不同时期的影像,便于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
3、客观准确: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数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析与评价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析与评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不同目的下对土地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利用评价中,遥感数据的应用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析与评价。
一、遥感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1.1 遥感数据的基本概念遥感是指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物理量和特征的传感器,获取地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遥感数据,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
遥感数据具有广泛的遥感波段、大范围的空间覆盖和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可以提供丰富而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
常见的遥感数据包括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
1.2 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分析中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变化、土地利用强度等。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农田管理、生态保护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
二、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2.1 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在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图像畸变和几何误差。
其次,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大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对图像进行噪声去除和边缘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分类精度。
2.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用于分类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结构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根据不同波段的能量分布进行分类的重要特征。
纹理特征是指在图像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均匀性和变异性。
形状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形态等特征。
结构特征是指区域间的空间关系,如相似性和连接性等。
2.3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感测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以指导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本文将基于遥感技术,探讨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
航空遥感是指利用飞机携带传感器对一定区域进行遥感观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
卫星遥感是指利用卫星携带传感器对广大地区进行遥感观测,获取中低分辨率的数据。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获取手段。
二、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指将原始遥感图像进行无噪声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得到可用于土地资源评价的准确图像。
无噪声处理是对图像中的噪声进行滤除,使图像更加清晰。
大气校正是通过对图像中的大气影响进行校正,消除大气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几何校正是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使得图像的几何特征更加真实。
预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能更好地体现土地资源的特征。
三、土地覆盖分类土地覆盖分类是根据遥感图像的像元值进行分类,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耕地、草地、水域等。
分类可以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方法进行。
监督分类是指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训练分类器将像元划分到相应类别。
非监督分类是指直接对图像进行像素聚类,根据像素间的相似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
通过土地覆盖分类,可以获取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四、土地变化检测土地变化检测是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前后两期的遥感图像,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如新开发的工业区、农田扩大或缩减等。
土地变化检测可以帮助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导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
五、土地资源评价模型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评价通常采用多指标评价模型。
该模型基于遥感数据和其他属性数据,如土壤类型、地形、气候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间的综合计算,得到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和分析从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平台上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来进行地球观测与研究的一种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关键在于解读和分析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大范围、快速和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从而有效地检测土地利用的变化。
在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中,最常用的遥感数据是多期遥感影像。
多期遥感影像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地表情况,从而观察和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和红外遥感影像等。
每种影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是基于像元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不同时间点影像中的像元值来比较并检测土地利用变化。
常见的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有阈值分割法和子图匹配法等。
其次是基于对象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影像中的像素组合成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对象特征来检测土地利用变化。
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
最后是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一系列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
除了上述方法和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GIS可以集成和分析各种空间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理边界、地形数据等,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分析。
借助GIS,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中的应用。
1. 引言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模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
而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土地利用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
2.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遥感图像通常通过卫星、航空器等平台获取,经过预处理后,可以得到全面、连续、定量的土地利用信息。
常见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分类等。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获得精确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3.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是指对多个时间点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像元和基于对象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基于像元的方法通过像元的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每个像元的变化情况;基于对象的方法则是将像元聚合成连通的地物对象,进一步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变化。
4. 土地利用变化评估指标土地利用变化评估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进行定量评估,通常从土地覆盖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益变化等角度进行评估。
具体指标包括土地覆盖类型的数量和面积变化、景观指数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的变化等。
5.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案例在实际应用中,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城市扩张的过程,评估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利用遥感图像还可以监测农业用地的变化情况,评估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些案例表明,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中具有巨大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与精度验证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与精度验证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变得越发重要,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全面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精度验证的方法和意义。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识别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如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城市扩张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遥感影像,通过对历史影像与当前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准确监测城市扩张的情况。
这对城市规划部门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及时掌握城市发展的动态,以便做出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3. 绿化覆盖率评估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绿化植被的分布情况和覆盖度,提供科学依据来评估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这对城市规划部门来说有助于合理规划城市绿化项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精度验证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验证遥感技术识别结果精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不同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对照遥感影像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可以评估遥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地面样本点采集地面样本点采集是验证遥感技术分类精度的常用方法。
通过在遥感影像提取的不同类别区域采集一定数量的地面样本点,并对样本点进行准确定位和分类,可以与遥感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出分类精度指标,如准确率、Kappa系数等。
3. 空间验证空间验证是验证遥感技术分类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与其他高精度数据进行比对,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现场勘测数据等,对遥感分类结果进行确认和纠正,从而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精度。
三、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意义1. 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而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与精度验证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与精度验证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现有的精度验证方法与挑战。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1. 土地利用分类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或无人机影像数据,对城市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城市中的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
这为城市土地规划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分配城市资源。
2. 城市扩张与建设规划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用地变化和建设规划。
通过对历史影像数据和当前影像数据的对比,可以揭示城市用地的变化趋势,帮助规划者预测未来城市扩张的方向和规模。
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3. 绿地评估与规划城市绿地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指数等数据,对城市绿地进行评估和规划。
利用遥感技术,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地的分布、面积和品质,为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的精度验证方法1. 地面实地调查地面实地调查是验证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实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和测量,与遥感影像进行对比以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但是成本较高且耗时较长。
2. 精度评价指标精度评价指标是对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指标包括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和Kappa系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与实地调查或样本数据进行对比,来评估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3. 算法改进与优化为了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研究人员还不断探索改进和优化分类算法的方法。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提高分类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遥感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价工具之一。
遥感技术将从卫星上观测到的数据转换为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土地资源。
今天,我们将讨论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价。
遥感技术的概述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图像不接触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卫星发送射频波到地球表面,这些波将被陆地和水体反射,并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捕获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土地使用、土地覆盖等相关信息。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进行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
地球表面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包括住宅区、商业区、乡镇、草地、农业和林地等。
这些土地类型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护这些土地资源变得十分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并评估土地利用的现状并制定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策略。
土地覆盖类型的监测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土地上各种类型的覆盖,如植被、水、荒地等。
通过分析图像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可以将图像分类为不同的土地类型,如山地、农耕地、城市和森林等。
监测和分析土地覆盖类型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变化原因。
同时,通过监测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土地保护和管理策略。
土地可用性评估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确定土地的可用性。
由于土地的使用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土地变得无法利用,不可使用。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土地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特性,进而评估土地可用性。
通过对土地可用性的评估,我们可以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制定更好的策略。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估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如今的人类社会,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紧张。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可持续地利用土地的策略,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情况。
如何利用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如何利用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在当代社会,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则是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遥感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利用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相关方法。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有效地获取大范围、高时效的土地利用信息。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图,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测绘技术通过采集地面的实际数据,可以建立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
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边界、面积、形状等进行准确测量,同时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相关的地形地貌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结合,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多源数据融合。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精确描述和定量评估,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GIS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
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和时空变化分析,可以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估,还可以实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分析。
GIS技术的应用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更全面、准确和科学的手段。
在利用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解译和测绘数据处理等环节。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价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其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
因此,正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基础。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关系。
土地利用变化通常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
以城市化进程为例,当城市扩张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时,这样就会对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小、绿化覆盖率下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格局发生变化等。
而生态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
例如,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和有效土地面积,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2.1 数据获取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以及相关的地理信息。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精准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和分类。
遥感影像在其反映的地物空间分布、空间位置、数量等方面都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2.2 数据分析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包括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空间分布等方面。
通过遥感影像的比对分析,可以快速实现对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对比和分析,精确地确定变化区域和变化情况。
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生态环境信息,及环境参数的数据,真实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基础和支撑。
2.3 建立模型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模型,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模型基于大量的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具有模型定量、计算直观、分析内容全面等优点。
例如,计算水质、土地覆盖类型、地表温度等生态环境参数,进而评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可为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4期2007年8月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 l.6 N o.4Aug. 2007文章编号:1671-7147(2007)04-0428-05收稿日期:2006-02-21; 修订日期:2006-06-1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4C33089).作者简介:罗鹏(1981-),男,浙江台州人,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王珂(1964-),男,浙江桐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Ema il:kwang@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点位精度的评价罗鹏1,2薛涛3, 夏翟帆2, 王珂*1(1.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2.台州市环保局路桥分局浙江台州318050;3.宁波测绘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研究室,浙江宁波315041)摘 要:对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及原土地详查成果进行了点位误差分析,同时以浙江省绍兴市杨汛桥镇、湖州市南浔镇为例,利用SPOT5数据进行了1B 10000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对更新成果和原土地利用详查的点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SPOT5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的点位精度为:X 方向中误差5.2m,Y 方向中误差3.8m ,点位平面中误差6.5m;而原详查数据精度基本为:X 方向中误差11.6m,Y 方向中误差11.5m,点位平面中误差16.4m.关键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详查;SPOT 5;误差分析中图分类号:TP 79文献标识码:AData Error Analysis for Remote Sensing O Based Land Use Change SurveyingLU O Peng 1, XU E T ao 3, XIA Zhai O fan 2, WAN G Ke*1(1.Instiute of A g ricult ur al R emo te Sensing and Info 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Zhejiang U niversity,H ang zho u 310029,China;2.L uqiao envir onment Pr otect Bur eau,T aizhou 318050,China; 3.N ingbo Design R esear ch Inst itute of Surver ying and M apping ,N ing bo 315041,China)Abstract:Data er ror of land use chang e surveying based on SPOT5remote sensed image w as co mpared w ith that of detailed land surv ey in theor y.T wo cases studies w ere taken in Nanx untow n of H uzhou city and Yangx unqiao to w n of Shaox ing city in Zhejiang pro vince.T he erro rs o f the tw o kinds o f data obtained fr om the different investigatio n m ethods at 1B 10000scale w er e co mpared and analyzed w ith antitheses.T h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show ed that:M X =5.2m,M Y =3.8m,M X Y =6.5m w ere the data err ors for the SPOT5rem ote sensing imag e O based land use change surveying.M X =11.6m,M Y =11.5m,M X Y =16.4m w ere the data er rors for detailed land survey.Key words:land use change surv ey ing;detailed land survey;SPOT 5;err or analysis1984~1996年间1B 10000土地详查以外业调绘、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为核心.这些步骤大部分采用手工操作,只有部分环节使用了转绘仪、求积仪、计算器或微机等设备,不具备连续性、自动化的特点,而且这些仪器的使用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1],因此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土地详查作业方式具有调查过程烦琐、调查周期长、耗费人力多等缺点.与之相比,基于SPOT5遥感数据的1B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则简便易行,时效性、经济性优势明显,但是其几何精度和变更精度能否满足要求尚没有定论.为了明确基于SPOT5遥感数据的1B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点位精度,作者选取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绍兴市杨汛桥镇为例,从理论与实例上对基于SPOT5的土地利用更新成果及上一轮土地利用调查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1基于SPOT5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理论误差分析基于SPOT5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其成果的几何误差主要是由工作底图即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误差以及人工目视解译、数据编辑过程中产生的地物点位平面位置误差这几部分所组成的.1.1误差分解一般情况下,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引入的误差主要包括:地形图变形误差、地形图数字化误差、遥感影像几何纠正误差以及人工目视解译数字化、编辑误差等.但对于实验而言,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测地面控制点(GCP)进行,而不是在地形图上选点纠正,因此, GPS定位误差、遥感影像几何纠正误差、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数字化过程引起的误差是实验作业方式中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具体阐述为:设GPS定位误差为R GPS,由于本研究是以厘米~亚米级精度的差分GPS进行GCP 定位,因此,在1B10000比例尺图上就有R GPS= 0.001~0.1mm;设GCP在遥感图像上判读误差为K GCP,SPOT5影像全色波段原始空间分辨率为2.5 m,试验将影像像元大小重采样成1m,通过选择能够显著识别的GCP,图像判读过程可以把误差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即K GCP=0~0.1mm;设遥感影像几何纠正点位平面中误差为M XY,根据实测研究,可以将SPOT5的几何纠正误差M X Y确定为以下范围:①平原(湖州南浔镇为例):M XY=?0.28m m; max(M XY)=?0.55m m;②丘陵(绍兴杨汛桥为例):M XY=?0.37m m;max(M X Y)=?1.22m m.设目视解译数字化过程引起的误差为M V,其又可分解为3个部分,即屏幕数字化精度M S、数字化跟踪点位误差M T和图形编辑标准差M C.利用误差传播定律[2]进行屏幕数字化和编辑的标准差评价,得到其标准差M V.M V=?M S2+M T2+M C2通常认为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屏幕数字化,可以把屏幕数字化精度M S控制在0.1m m的范围内,即M S=?0.1mm;在ERDAS遥感影像处理系统中,对于地物点位的确定可以精确到1/8个像元[3],因此,M T为所用遥感影像分辨率0.125倍的误差,由于实验将SPOT5影像重采样设为1m像元大小,所以M T=?0.0125mm;而在GIS软件系统中,通常M C不会超过0.1m m.这样就有:M V= ?0.142mm.1.2理论误差将1.1中整个更新调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各个因素R GPS,K GCP,M XY,M V进行累加,通过误差传播,得到最终理论点位容许标准差M d:平原(湖州南浔镇为例),M d=?0.31m m,max(M d)= ?0.60mm,即实际点位容许标准差3.1m,最大误差6m;丘陵(绍兴杨汛桥为例):M d=?0.40mm; max(M d)=?1.24mm,即实际点位容许标准差4m,最大误差12.4m.2原土地详查的理论误差分析由于原土地详查方式操作环节多,各个环节皆可引入误差,而且有些环节产生的误差是很难量化的,因此,按照传统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以及常规航测误差分析,对原详查的成果误差分解阐述如下.2.1误差分解理论上原土地详查成果的误差主要可分为:像片(摄影处理)不规则变形、外业调绘、清绘、航片转绘以及用以进行转绘控制的控制点源误差5个部分[4].而其中转绘误差的主要来源是转绘点的高程误差、数字化作业产生的综合采点误差以及解算外方位元素的误差[5].经过大量实验测算,1B10000《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给出了不同地形点位转绘容许误差.该误差是原土地详查方式至航片转绘这一环节的累加误差,即上述5部分误差的前4项.《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给出了不同地形类别具体转绘点位容许误差:平地7.5m,丘陵10m.用以进行转绘控制的控制点源一般采用1B10000地形图,地形图自身的点位标准差按航测规范规定为地面5m.429第4期罗鹏等: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点位精度的评价2.2理论精度根据转绘点位容许误差,并按误差传播定律累加转绘底图自身的点位标准差,即可得原详查方式1B10000土地利用最终成果图的理论点位容许标准差[6],即平原(7.52+52)1/2=9m,丘陵(102+ 52)1/2=11.2m.3误差分析真值获取以实验区域融合影像为工作底图,均匀选取相当数量的明显地物点,进行野外实测.分别获取实验区内(绍兴市和南浔镇)的3个四级等外点位置及其精确的北京54坐标,这3个点用以进行研究区内所有测点的WGS84和北京54坐标变换.持水平定位精度达亚米级的Trim ble XRS差分GPS,直接利用已有等外点控制,进行预选点野外实测,得到实测数据,同时进行坐标转换.在对实测点坐标转换前,首先对各个实验区内的3个四级等外点位及纠偏精度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是任取其中2个点对剩余1个点进行纠偏处理,然后与实测坐标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实验偏差均小于1m,范围在0.23~0.96m,可充分满足此次实验要求.除去一些由于信标信号不稳定造成的定位精度明显较差的点,以及实地变化较大,影像上无法准确定位的点外,南浔及杨汛桥实验区最后确定可用的野外实测GCP分别为116个和170个.这些点用于SPOT5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并作为误差分析的比较真值.4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实例误差分析利用实验区域几何纠正后的SPOT5影像,勾绘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矢量数据,并与野外实测GPS 数据叠加,分析该作业方式的实例点位精度.4.1南浔实验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将解译后的矢量数据与野外GPS实测数据叠加,然后进行同名点位确定,得到南浔实验区矢量数据与实测GPS数据叠加图(见图1).最后,采用X方向误差、Y方向误差、X方向中误差、Y 方向中误差,点位平面中误差等指标衡量点的空间匹配精度,部分数据见表1.注:圆点为实测点,三角点为矢量数据同名点图1南浔实验区矢量数据与实测GPS点数据叠加Fig.1Overlay of vector data and GPS data of Nanxun表1南浔镇矢量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误差表Tab.1Error compare of vector data and GPS surveying data of Nanxun单位:m 实测ID矢量数据X矢量数据Y实测X实测Y X误差Y误差10140532257.193415619.5040532255.433415617.95 1.76 1.55 10240533720.233416052.5040533717.603416048.95 2.63 3.55 10340532965.043418098.0040532963.293418096.45 1.75 1.55 10540535070.113417678.5040535073.573417676.49 3.46 2.01 24440534314.143407864.2540534311.093407859.14 3.05 5.11,,G1040541229.163413810.7540541225.393413808.77 3.77 1.98M X=3.01M Y=3.08M X Y=4.30所确定的59个同名点皆属于明显地物点,无粗差.点位X中误差为3.01m,点位Y中误差为3.08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4.30m.4.2杨汛桥实验区浙江省绍兴市杨汛桥镇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高北低,盆地内涵、平原集中,地貌较为复杂,地形比较丰富.同南浔实验区,将解译出的矢量数据与野外GPS实测数据进行叠加,确认同名点,然后,采用相同指标衡量点的空间匹配精度.部分数据见表2.430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卷表2杨汛桥镇矢量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误差表Tab.2Error compare of vector data and GPS surveying data of Yangxunqiao单位:m 实测ID矢量数据X矢量数据Y实测X实测Y X误差Y误差1040528578.143334742.8240528580.273334738.65 2.14 4.16 10740532147.573333077.2240532154.343333067.27 6.779.96 10940532512.453333785.1640532520.273333781.077.82 4.09 6540534195.003332397.7540534224.713332371.7829.7125.97 178********.003337614.7540536246.293337612.3033.71 2.45,,740529540.003334114.7540529541.813334127.26 1.8112.51剔除粗差后M X=7.38M Y=4.53M X Y=8.66所确定的45个同名点中,除黑体显示的7号点为不明显点(高程100m)外,其他皆属于平原区域的明显地物点.点位X中误差为9.89m,点位Y中误差为5.92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11.53m.粗差设定为3倍的中误差,X,Y方向粗差分别为:29.68 m、17.76m.65#、178#点的点位X误差分别为29.71m、33.71m,为粗差点,因此将其剔除.剔除粗差后点位X中误差为7.38m,点位Y中误差为4.53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8.66m.两个实验区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平原区域,基于SPOT5卫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数据的平均实例点位精度:点位X中误差为5.2m,点位Y中误差为3.8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6.5m. 5原土地详查成果数据的实例误差分析实验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1992年12月绘制的1B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扫描栅格图以及绍兴市杨汛桥镇1989年绘制的1B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扫描栅格图(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作为原土地详查数据源.5.1南浔实验区将野外GPS实测点数据与配准后的原详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见图2),经过对比,确定47个同名点,部分数据如见表3.注:圆点为实测点,五角形点为原详查数据同名点图2南浔实验区原详查数据与实测GPS点数据叠加Fig.2overlay of detailed land survey data and GPS data of Nanxun表3南浔镇原详查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误差表Tab.3Error compare of detailed land survey data and GPS surveying data of Nanxun单位:m 实测ID原详查X原详查Y实测X实测Y X误差Y误差10240533725.343416038.9440533717.603416048.957.7410.02 10540535093.823417681.4440535073.573417676.4920.25 4.95 11440539951.203418966.8840539935.923418964.6315.28 2.25117O140540784.523418625.1740540778.203418641.88 6.3216.71 240531363.983416340.2740531357.893416331.99 6.098.28,,G840541081.833413746.5040541077.583413745.11 4.25 1.39M X=11.71M Y=9.89M X Y=15.33所确定的47个点皆属于明显地物点,无粗差.点位X中误差为11.71m,点位Y中误差为9.89 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15.33m.5.2杨汛桥实验区将野外GPS实测点数据与配准后的原详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经过对比,确定29个同名点,431第4期罗鹏等: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点位精度的评价部分数据见表4.表4杨汛桥镇原详查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误差表Tab.4Error compare of detailed land survey data and GPS surveying data of Yangxunqiao单位:m 实测ID原详查X原详查Y实测X实测Y X误差Y误差1040528590.593334739.0340528580.273334738.6510.320.3810040532673.513332860.0640532661.763332861.9011.75 1.84106340537390.293330411.5340537429.483330399.7739.1911.7611740531960.233333434.9640531966.433333430.86 6.21 4.1014540533217.683335395.2840533263.823335415.1146.1419.83,,8840533602.733332047.4040533589.333332050.5413.40 3.14剔除粗差后M X=11.49M Y=13.11M X Y=17.43所确定的29个同名点皆属于明显地物点.点位X中误差为14.26m,点位Y中误差为13.40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19.57m.粗差设定为3倍的中误差,X,Y方向粗差分别为:42.78,40.21m.145#点的点位X误差为46.14m,为粗差点,因此将其剔除.剔除粗差后的点位X中误差为11.49m,点位Y中误差为13.11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17.43m.因此,通过对杨汛桥和南浔实验区的原详查数据的精度分析,取平均值,可以得到平原区域的原详查数据精度基本为:点位X中误差为11.6m,点位Y中误差为11.5m,点位平面中误差为16.4m. 6结语点位误差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平原区域,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1B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的点位几何精度能够满足1B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要求.由于图斑破碎度不一,加上不同地类之间可能存在模糊边界,特别是某些细小图斑目视解译勾绘的面积精度难以满足要求,故文中没有进行讨论.而对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而言,面积精度能否达到精度要求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线精度和面精度的研究.与航测方式相比,SPOT5影像具有易于获取,价格低廉,数据更新快速等特点;同时,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式也具有简便易行,环节简化,全数字化作业等优势.因此,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1B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颉耀文,徐建华.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J].国土资源遥感,2002,52(2):4O9.XIE Yao O wen,XU Jian O hua.Inno vatio ns in metho ds fo land use det ailed sur vey based on3S techniques[J].Remot e Sensing fo r L and&Reso urces,2002,52(2):4O9(in Chinese).[2]武汉测绘学院《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100O101.[3]朱光良.G IS数据库几何精度评价及验证方法初探[J].测绘工程,2000,9(2):45O50.ZHU G uang O liang.A preliminar y study o f the geo met ric accuracy evaluatio n and test methods fo r G IS database[J].Eng ineer ing o f Sur vey ing and M apping,2000,9(2):45O50(in Chinese).[4]浙江省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爱朝.单航片数字转绘在土地详查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精度评定[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3,16(3):63O68.WA N G A i O chao.T he applicatio n of mathemat ical transfor mation of sing le pho to in the land resources r esear ch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accur acy[J].Journal o f Hefei U niv ersit y of T echnolog y,1993,16(3):63O68(in Chinese).[6]朱光良.基于遥感数据的G IS数据库几何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00(9):5O7.ZHU G uang O liang.G eo metric accuracy analysis of R S dat a O based G IS dat abase[J].Bulletin o f Survey ing and M apping, 2000(9):5O7(in Chinese).(责任编辑:邢宝妹)432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