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流行性C. 遗传性D. 免疫性答案:C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直接接触传播D. 遗传传播答案:D3.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B.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繁殖的时间C.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排毒的时间D.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完全清除的时间答案:A4.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包括: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加病原体数量答案:D5. 以下哪种疫苗是减毒活疫苗?A. 乙肝疫苗B. 麻疹疫苗C. 脊髓灰质炎疫苗D. 流感疫苗答案:C二、填空题6.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______和易感人群。

答案:传播途径7. 传染病的流行类型包括散发、______和大流行。

答案:流行8.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一般性预防措施和______。

答案:针对性预防措施9.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水平传播和______。

答案:垂直传播10. 传染病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______。

答案:保护性隔离三、简答题11. 简述传染病的预防原则。

答案:传染病的预防原则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高人群免疫力等。

12. 描述传染病的临床分期。

答案:传染病的临床分期通常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潜伏期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前驱期是症状开始出现的初期;症状明显期是病情最为严重的时期;恢复期是病情逐渐好转,身体恢复健康的阶段。

四、论述题13. 论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

传染性是指病原体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季节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季节发病率较高;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较为常见。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A. 空气传播B. 饮食传播C. 接触传播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D2.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

A. 流感B. 肺结核C. 糖尿病D. 艾滋病答案:C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包括()。

A. 隔离病患B. 接种疫苗C. 个人卫生D. 过度使用抗生素答案:D4.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血液传播B. 母婴传播C. 食物和水源传播D. 昆虫叮咬答案:C5.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神经系统D. 免疫系统答案:D二、填空题1. 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答案:病原体;人与人或人与动物2.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5. 艾滋病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行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三、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答: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产生病原体的个体或物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源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 描述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盗汗、消瘦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即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_______(A.直接损害,B.累积损害,C.间接损害,D.全部损害)性质的疾病。

答案:A.直接损害2. 以下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A. 肺炎B. 肝炎C. 疟疾D. 白血病答案:A. 肺炎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常见的包括______(A.空气传播,B.飞沫传播,C.血液传播,D.经期传播)答案:A.空气传播,B.飞沫传播,C.血液传播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以下哪项是有效的?A. 注射疫苗B. 多吃辣椒C. 经常洗手D. 睡觉前吃生蒜答案:A. 注射疫苗,C. 经常洗手5. 以下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A. 肺结核B. 淋病C. 感冒D. 疟疾答案:B. 淋病第二部分:填空题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传染病。

答案:呼吸道2. 流感主要由_______病毒引起。

答案:流感3.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我们应该__________,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答案:勤洗手4. 感染了结核病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咯血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所以要尽早进行_______诊治。

答案:发现5. 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需接受_____________,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答案:抗病毒治疗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传染病的概念及其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直接损害性质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症状。

a.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疼痛等。

b. 结核病: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咯血、乏力、体重下降等。

c. 肺炎: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3. 请解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注射疫苗、经常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在于预防疾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4.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 复习知识点(可小抄~~)

传染病 复习知识点(可小抄~~)

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2、病毒性肝炎是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道外途径传播3、肝炎2对半检查指标。

①HBsAg 阳性为感染过,②抗HBs 阳性为无感染,③HBeAg阳性为高速复制中,④抗HBe 阳性为静息期,⑤HbcAg 阳性为发作期。

①③⑤为大三阳,②③⑤为小三阳。

4、慢性肝炎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疏导,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5、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故称“小儿麻痹症”。

6、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

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有严重后遗症。

临床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

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迄今为止,病死率100%10、艾滋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1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可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氯霉素对此疗效显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12、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

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传染病期末复习

传染病期末复习

11、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的产生的有传染性,(1)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指又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性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就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和体征,甚至发生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6、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7、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把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以引起显性感染8、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度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9、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10、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核膜炎、口腔黏膜麻疹斑及皮肤斑丘疹。

11、肾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12、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的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主。

13、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病死率100%。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传染性B. 流行性C. 遗传性D. 免疫性答案:C2. 以下哪种病原体不是病毒?A. 流感病毒B. 埃博拉病毒C. 结核杆菌D. 艾滋病毒答案:C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直接接触D. 遗传传播答案:D4.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A. 结核病B. 麻疹C. 百日咳D. 痢疾答案:B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隔离病人B. 接种疫苗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病人的接触机会答案:D...(此处省略若干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2.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

答案:易感人群3.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____。

答案:保护易感人群...(此处省略若干题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当这三个环节都存在时,传染病才能流行。

2. 描述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答案:疫苗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或其成分,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使用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答案:有效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类?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感B. 结核病C. 糖尿病D. 霍乱答案:C3.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B. 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的时间C. 病原体排出体外的时间D. 病原体在体外存活的时间答案:A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__。

答案:易感人群2.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______。

答案:保护易感人群三、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案: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区性和免疫性。

2. 阐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治疗携带者;切断传播途径,如加强卫生管理、消毒灭菌;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学校发生一起流感疫情,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问题:作为校医,你将如何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答案:首先,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并启动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其次,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

同时,对学校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

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最后,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必要时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疫苗接种。

五、论述题1. 论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易感人群多等。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医疗资源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威胁经济发展等。

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六、计算题1. 如果某种传染病的基本传染数(R0)为2,假设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计算在第一代感染者中,平均每个感染者将传染给多少人?答案:基本传染数(R0)是指在没有任何控制措施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平均会传染给多少人。

传染病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直接接触传播D. 土壤传播答案:D2.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A. 流感B. 艾滋病C. 疟疾D. 麻疹答案:C3.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时间B. 从感染到传染期的时间C. 从感染到痊愈的时间D. 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答案:A4. 以下哪种疫苗是活疫苗?A. 乙肝疫苗B. 麻疹疫苗C. 流感疫苗D. 卡介苗答案:D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隔离患者B. 接种疫苗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患者接触答案:D6. 以下哪种疾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A. 流感B. 乙肝C. 结核D. 痢疾答案:B7. 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 病原体B. 感染者或携带者C. 被感染的动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A. 疟疾B. 流感C. 麻疹D. 乙肝答案:A9.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中,哪种是最常见的?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血液传播答案:A10.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A. 疟疾B. 结核C. 乙肝D. 流感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A. 隔离患者B. 接种疫苗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患者接触E. 教育公众答案:A, B, C, E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传染病的传播?A. 病原体的毒力B. 人群的免疫力C. 环境因素D. 社会经济状况E. 医疗资源答案:A, B, C, D, E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 隔离患者B. 接种疫苗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患者接触E. 教育公众答案:A, B, C, E4. 以下哪些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A. 流感B. 结核C. 疟疾D. 乙肝E. 麻疹答案:A, B, E5. 以下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流感B. 艾滋病C. 疟疾D. 麻疹E. 乙肝答案:A, B, D, 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从感染到传染期的时间。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重点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重点

(完整版)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重点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重点一、确定主题本次期末考试的重点将聚焦于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传染病疫情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考生不仅能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当前疫情的应对策略。

二、编写提纲1、传染病学概述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控制措施2、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主要症状预防措施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主要症状预防措施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主要症状预防措施3、近年来常见的传染病疫情COVID-19起源及传播主要症状及治疗预防措施 *埃博拉病毒病 +起源及传播 +主要症状及治疗 +预防措施 *寨卡病毒感染 +起源及传播 +主要症状及治疗 +预防措施4、结论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预防传染病的意义及措施三、撰写引言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传染病疫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应对当前疫情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四、详述主题1、传染病学概述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对传染源的隔离、传播途径的阻断和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2、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尘埃等途径传播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消化道传染病是通过饮食、饮水等途径传播的疾病,如腹泻、肝炎等。

其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

传染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考试复习资料1.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病原体(pathgen):是指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

3.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4.感染(infection):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5.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6.感染过程的表现:①病原体被清除:无症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完成。

②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少数人可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③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可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

④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若其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短于3个月称为急性携带者,长于3个月则称为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⑤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够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以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病考试复习资料

传染病考试复习资料

1、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传染病分类?甲类:鼠疫和霍乱,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等城镇要求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幼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值得注意的是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报告、控制措施。

3、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期4、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1入侵部位 2机体内定位 3排除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1直接损伤 2毒素作用 3免疫机制。

三重要的生理变化1发热 2代谢改变。

5.传染病流行的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6、病程发展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7、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 举例说明。

①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和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式易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②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进食时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

③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等。

④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鼠蚤、白蛉、硬蜱和恙螨等,叮咬时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莱姆病和恙虫病。

⑤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传染病总复习

传染病总复习

传染病总复习传染病总复习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由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清除、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清除、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而获得主动免疫。

(2)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还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点是无明显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是传染病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寄生于人体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感染、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4.传染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最常见,代谢改变(蛋白代谢,糖代谢,水电解质代谢,内分泌改变)心理变化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6.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感染后免疫。

7.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9.传染病的诊断:(1)临床资料(最重要):详尽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发病的诱因和起病的方式、热型及伴随症状、体征。

(2)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及生活习惯、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

病原学检查包括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核酸。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题1 .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B印呼吸C、产道2 .水痘皮疹先见于()A.头部■面部■躯干■四肢B.躯干■头部-面部-四肢C.躯干一面部■头部■四肢D.四肢-头部-面部-躯干3 .水痘是由O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A、带状疱疹病毒,B、柯萨奇病毒C、流感病毒D、麻疹病毒4 .()是治疗水痘最首选的药物A.阿昔洛韦B.肾上腺皮质激素C.糖皮质激素D.抗生素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An)B.经水传播C.经食物传播D.日常生活间接接触传播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的主要表现为()A发热、瘀点、瘀斑M;B.发热、头痛、呕吐C.发热、皮肤感觉过敏D.发热、惊厥E.发热、关节痛7 .哪种炭疽最常见?A:皮肤炭疽,B:肺炭疽C肠炭疽8 .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胃寒、发热B.呕吐C.腹泻(D.腹部疼痛E.肌肉酸痛9 .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鼠疫病例,应立即向疫情主管部门报告,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2B、4C>110 .鼠疫是由()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A、鼠疫杆菌B、大肠杆菌C、金黄葡萄球菌D、肺炎杆菌11 .治疗鼠疫的首选特效药是()。

A、青霉素B、链霉素C、四环素12 .慢性菌痢的病程理应超过的时间是()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半年El年13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C.虫媒传播D.血液E.接触传播14 .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A蚊B.苍蝇C.蚤D.白蛉1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分期A发热期(正确?B多器官功能损伤期C败血症D恢复期1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症有()A.病毒性心肌炎IB.脑炎或脑病C.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17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一项者属于确诊病例A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正确答某)B.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CPT-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婴幼儿1年内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既往感染),18、布病的临床分期有哪些()A'急性期IB、亚急性期C、慢性期D、非急性期19、布病的治疗原则()A、早期(B、联合C、足量D、足疗程用药(iE、大量20、防治黑热病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有()A.查治病人(正彳B.杀灭病犬(C.消灭白蛉D.加强个人防护。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传染科考试资料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传染科考试资料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传染科考试资料1、填空题乙肝病毒复制的实验室指标是()、()。

正确答案:HBeAg;HBV;DNA2、判断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应尽早开展疫区内易感者的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

正确答案:对3、(江南博哥)单选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肥达反应阳性多见于()。

A.伤寒B.恙虫病C.败m症D.斑疹伤寒E.流行性出血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这是3道理解、记忆题。

重点考学生对恙虫病与伤寒、败血症、斑疹伤寒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

预测错误率不高。

常见错误:①第24题选答"B",第25题选答"D",恙虫病患者变形杆菌0×k凝集试验阳性,而斑疹伤寒患者变形杆菌0×19凝集试验阳性,应复习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检查;②第26题选答"B"或"D",立克次体病患者的血液白细胞数正常、肥达反应阴性,应复习立克次体病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要点立克次体病患者的m液白细胞数正常,而伤寒患者血液白细胞数减少。

4、单选引起疟疾临床发作的是()。

A.速发型子孢子B.迟发型子孢子C.裂殖体D.配子体E.囊合子正确答案:C5、单选患者,20岁,建筑工人。

因、高热伴头痛、腰痛4天,无尿2天而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6℃,血压10/6kPa(75/45mmHg),神志清楚,颈软,结膜充血,胸前散布小出血点。

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16.2x109/L.N0.80,10.1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尿蛋白++++,血小板为7.3×109/L。

本病目前最紧急的治疗是()。

A.抗休克B.脱水C.强心D.透析E.降温正确答案:A6、填空题钩体传染源为()、()。

正确答案:猪;野鼠7、单选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哪一部位()。

A.肝脏B.肠壁C.肺部D.肠系膜下静脉和门静脉系统E.肠系膜上静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

传染病复习资料

传染病复习资料

传染病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3、猩红热:是A组ß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高热、剧烈头痛、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5、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数和代谢产物引起的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

2、隐形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之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的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或带虫者等。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三、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性四、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冲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3、人群易感性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五、传染病的特征1、病原体2、传染性3、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数)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复习资料

传染病复习资料

第1页
临性传播疾病》
第一单元 总论
一、传染病感染过程的 5 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免疫学检查(+)最多见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不排出病原,无传染。 二、传染病流行的 3 个基本条件 最少见 有传染 免疫不足以清除病原,将其局限,一旦免疫下降,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虫媒传播 D.母婴传播 E.自身传播 [答疑编号 500781010101] 『正确答案』E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一)有病原体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四)有感染后免疫力 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散发性发病 流行 大流行 暴发流行 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年来发病率的一般水平 当散发性发病发病率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水平时 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 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某一个短时期之内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传染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A. 流感B. 结核病C.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D. 梅毒答案:A. 流感2. 传染病的基本传染途径包括以下哪些?A. 空气传播B. 飞沫传播C. 食物污染D. 接触传播E. 虫媒传播答案:A、B、D、E3. 以下哪种传染病病原体属于病毒?A. 结核病B. 腮腺炎C. 麻疹D. 梅毒答案:B. 腮腺炎4.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B. 一种传染病在社会中持续流行的时间C. 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症状的时间段D. 传染病在人群中消失的时间答案:A.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5. 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A. 彻底洗手B. 避免接触传染源C. 打开通风D. 戴口罩答案:C. 打开通风二、判断题1. 错误的说法是: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引起的。

答案:错误2. 错误的说法是:病原体滴液污染室内物体表面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答案:正确3. 正确的说法是:传染病传播是在具有一定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什么是属于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简要描述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答:以流感为例,流感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出的飞沫携带病毒传播给他人,一般在距离1米左右就会沉降,易被呼吸道吸入,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其重要性。

答: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接种疫苗、隔离治疗、消毒防护等。

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减少患病人数,保护公众健康。

以上为传染病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传染病防治考试2024.1.18

传染病防治考试2024.1.18

传染病防治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 35 B. 39 C. 40 D.42
2、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
C.肺结核、百日咳
3、O157:H7大肠埃希菌产生的毒力因子中,对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最强的是:()
A.志贺样毒素1
B.志贺样毒素2
C.溶血素
D.eae因子
4、传染病、非传染病和一般公共卫生监测是()
A.高危人群监测
B.环境监测
C. 营养监测
D.常规监测
5、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升高特性
A.反复性
B.季节性
C.易感性
D.连续性
二、问答题
1、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
2、儿童呼吸首合病毒感染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传染病分类?甲类:鼠疫和霍乱,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等城镇要求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幼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值得注意的是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报告、控制措施。

3、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I、清除病原体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期4、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1入侵部位2机体内定位3排除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1直接损伤2毒素作用3免疫机制。

三重要的生理变化1发热2代谢改变。

5、传染病流行的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6、病程发展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7、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①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和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式易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②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进食时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

③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等。

④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鼠蚤、白蛉、硬蜱和恙螨等,叮咬时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莱姆病和恙虫病。

⑤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8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9、发疹的顺序:第一天:水痘风疹。

第二天:猩红热。

第三天:麻疹。

第五天:斑疹伤寒。

第六天:伤寒。

10、麻疹的出现顺序:先出现耳后、发际,前额、面颈,然后向胸、腹、背、四肢蔓延,同时有粘膜疹。

II、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一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

(1)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

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缓慢,仅少数发热。

此期主要症状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色加深等。

肝功能改变为升高,本期持续5—7天。

黄疸期: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多于13周内达高峰,在黄疸出现后发热很快消退。

此期症状为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击痛。

肝功能检查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呈阳性,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持续 1 —2个月。

总病程24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痛和腹胀,溏便等症状,多无发热,亦不出现黄疸。

肝常肿大伴触痛及叩击痛;少数有脾肿大。

肝功能改变主要是升高。

不少病例并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时被发现。

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

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12、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及其分类?病因诱因复杂,包括重叠感染、机体免疫状况、妊娠、前C区突变、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伤药物、合并细菌感染、伴有其他疾病等。

表现为一系列症状: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小于40%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每天上升大于或等于17.1或大于正常值的10倍。

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症。

分类:(1)急性肝衰竭(2)亚急性肝衰竭(3)慢加急性肝衰竭(4)慢性肝衰竭分期:(1)早期: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深③有出血征象《=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2)中期: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中之一者:①出现。

以上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且20%《《=30%(3 )晚期:中期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三条之一:①有难治性并发症②出现°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20%13、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病原、不同的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

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充足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要药物。

一急性肝炎: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者和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过度劳累。

二慢性肝炎:①一般治疗:A适当休息B合理饮食C心理辅导。

②药物治疗:A改善和恢复肝功能B免疫调节C抗纤维化D抗病毒治疗。

三重型肝炎:①一般和支持疗法:卧床休息,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内感染。

②促进肝细胞再生。

③并发症的防治④抗病毒的治疗。

⑤人工肝支持系统。

⑥肝移植。

⑦肝细胞及肝干细胞或干细胞移植。

四淤胆型肝炎:早期治疗同急性黄疸肝炎,黄疸不退时加用泼尼松40—60 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 2 周后如血清胆红素下降则逐步减量。

五肝炎后肝硬化:参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治疗。

六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但应定期检查,随访观察,可进行肝穿刺活检,以便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14、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①与抗:成人感染后最早1—2周,最迟11 —12周血中出现。

本身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抗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在急性感染后期,转阴后一段时间出现,在6—12个月内逐步上升,可持续多年但是会逐步下降。

约半数抗在转阴后数月才能检测出来,抗阳性表示对有免疫力。

②1与抗1 : 1在感染早期紧接着出现于血液中,在急性期很快转阴提示病毒清除和病情好转。

1阳性时存在和复制的标志。

如果1持续存在表明感染慢性化。

③2于抗2: 2可作为判断复制的一项指标,抗2在急性肝炎恢复早期出现,并发挥其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抗2亦可作为乙肝疫苗效果的观察指标。

④和抗:肝组织中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感染者几乎都可以检测出抗。

抗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⑤与抗:是一种可溶性蛋白,一般仅见于阳性血清,急性感染时的出现时间略晚于,在病变极其后消失,如果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

在慢性感染时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大部分情况下其存在表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

15艾滋病的特点①增殖呈逆转录性。

②高度遗传变异性。

③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内,一旦感染永远存在细胞内,终身感染。

④长期静止,突然复苏。

⑤既有嗜淋巴性又有嗜神经性。

⑥抵抗力强。

16、艾滋病的临床分期?1期急性期,2期无症状期,具有传染性,3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4期艾滋病期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精神症状,③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

1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①性接触传播。

②经血液血制品传播。

③母婴传播④其他途径:接受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等。

高危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渐上升,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着、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18、艾滋病的发病机制?①的感染与复制。

②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A:病毒对受感染细胞溶解破坏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损伤。

B: 4淋巴细胞的极化群12失衡。

③单核一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④ B细胞功能异常。

⑤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异常。

⑥异常免疫激活。

19、艾滋病的治疗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首选3。

A:选择性抑制反转录酶掺入正在延长的链中,抑制的复制。

常见药物有齐多夫定(),去羟基苷(),拉米夫定(3),司他服定(d4T),阿巴卡韦(),双汰芝(3和的复合制)B:主要作用于反转录酶某位点使其失去活性。

C:蛋白抑制剂,抑制蛋白酶,阻断复制和成熟过程中必须的蛋白质合成。

D:治疗时机E疗效判断。

二:免疫治疗:采用一2与抗病毒药物同时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三治疗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其他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鸟分枝杆菌感染卡波西肉瘤。

四对症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疗法,部分病人可以辅以心理治疗。

五预防性治疗20、肥达试验及分析时注意点肥达试验: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

,鞭毛抗原(H),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5种,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

(多数患者在病程第二周起出现阳性,第三周阳性率大约50%第四第五周可上升至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几个月。

)注意点:1、“C”抗体的效价在1: 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 : 160以上, 才有诊断价值;2、必须多次重复检查,一般每周检查1次,如凝聚效价在递增,则其诊断意义更大;3、接受伤寒、副伤寒菌苗语法接种后,仅有“H” 抗体效价增高,而“ O'抗体效价不高;发病早期“ O'抗体效价增高,而“ H抗体效价不高。

4、“O”抗体效价增高,只能推断为伤寒类疾病,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4种的鞭毛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 H抗体也各异,故诊断时需依鞭毛体凝聚效应而定;5、少数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原因可能为感染轻,特异性抗体形成减少;或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或同时接受皮质激素治疗者,患者过于衰弱,免疫反应低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不能形成特异性抗体等;6、部分疾病如血吸虫、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反应;7、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21、伤寒的发病机制?人体摄入伤寒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摄入细菌的数量、致病性和宿主的防御能力。

当胃酸的值<2时伤寒杆菌很快就会被消灭,未被消灭的伤寒杆菌将到达回肠下段,穿过粘膜上皮屏障,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的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形成初发病灶,进一步侵犯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菌血症,此时处于潜伏期。

伤寒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繁殖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二次菌血症。

22、伤寒的分期?1、初期2、极期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无欲状;相对缓脉;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腹部隐痛、便秘;肝脾大3、缓解期4、恢复23、伤寒的并发症?①肠出血:出现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率215%。

表现:体温下降、头晕、口渴、恶心和烦躁等,体检时患者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和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

②肠穿孔:发生率14% 常发生在病程的第2—3周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段,临床表现:右下腹突然疼痛,伴恶心呕吐和一系列休克症状,随后 1 —2小内症状缓解出现腹膜炎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