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源于鲜活的学习素材
小学数学课堂生命活力来自什么
低年级数学课堂生命活力来自什么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就应该把对教育本质的理念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自从本校开展打造高效生命课堂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堂也是生命的课堂,它是知识,智慧,人格三者的统一,是以实现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让师生在本真,自然,和谐的环境里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
整个学习过程是全面发展能力的过程,激发生命运动的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那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什么呢?一.眼睛的观察打开心灵的窗户,培养孩子们敏锐,信心,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再现课本。
1.观察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时时培养,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观察身边的,观察家里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资料,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也获得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好习惯。
让孩子们知识,智慧,人格得到统一提升。
例如:低年级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观察的,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事先用相机拍下的生活中的一些美丽画面…..出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勾起孩子们回忆的思维大门,再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教室…..小朋友,你发现咱们教室里有些什么物体?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了什么?很自然由画面的观察过渡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孩子们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思考,在自己的教室找到了每个图形的原型,我再让孩子们拿出学具模型对照观察,它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加速,都非常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特点讲出来…..这样的引导,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
非常轻松自如的,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图形的初步认识》,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物体,说出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奥妙,孩子们得到自我发现,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观察课本创新使用教材,培养创新人才,主阵地在课堂,那么只有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例题进行改造,加工,赋予它新的内涵,让静止的数学例题通过孩子们的细心观察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数学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不能没有“生命”,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应该是鲜明地体现和谐性、激励性的课堂。
数学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叶澜)课堂是“小社会”,课堂是“舞台”。
其间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有生命的涌动。
他们有观察、有体验、有讨论、有交流、有喜乐、有悲泣……生命原本如此,课堂本该如此,我们应该还数学课堂以真实,让其充满生命的无限活力。
试问,有哪位教育者喜欢如“死水”般的课堂,又有哪位圣贤能“主宰”着课堂。
一、真爱学生,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
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
(朱永新)教育是一种服务,课堂是服务的主要场所。
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观,让微笑充溢课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均能成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具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其闪光点。
教师有责任激活潜能,发现闪光点,更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教师真爱学生,还要实施民主、平等教学,学会宽容与等待。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只有建立在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才能还学生以自尊、自信,也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精神。
基于此,我们在课堂上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变,变得机敏,变得有活力。
学生张利说:“我很内向,原本安静的我,也被‘活化’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学生李敏说:“李老师,我们有时不愿下课。
每当听到铃声,我们总有遗憾……”“真爱”是数学课堂灵动之根本。
二、关注问题,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离开生活,数学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给数学课堂以鲜活的生命力-精选文档
给数学课堂以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学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自从新课程改革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讨论话题以来,关于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探讨,就一直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其实,无论是原先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还是“新课程理念”“杜郎口模式”,这些教学思想、理论、策略,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提出。
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而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因此,在当今有效教学又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际,探讨以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策略。
一、以“情境创设”调动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想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最要紧的事应当是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有效的激发,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分数更深入的探索中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二、以“问题设计”激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如果设计得巧妙,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同样是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不同的设计:案例甲:设计由教师提出问题。
师:大家在购买学习用具时,遇到过小数吗?(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教师进一步提示物品标签上的价格)生:我遇到过,我这支钢笔标价是3.50元。
师:那你买这支钢笔时花了多少钱?生:我花了三块五,也就是3.5元。
数学教学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探究新知,不断进取,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才能促进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做学习的主人。
几年来,我通过教学,有了点滴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教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录音播放)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生活在同一把尺子上。
可是有一天,厘米看看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派不上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不高兴)”那你们这么说?“学生情绪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凸现毫米与厘米的本质联系,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
以生为本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摘要]数学是科学,数学教学是艺术。
数学充满思维,数学课堂充满情感。
用心营造教学情境,善于捕捉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学习热情生命活力数学是科学,数学教学是艺术。
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笔者认为:一、以生为本让游戏走进课堂就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10中的任意一个数。
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
”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做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做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曲阜市息陬镇终吉小学孟凡柱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世人所瞩目,如朱经武教授主持的美国超导实验60%的研究人员为大陆中国人。
然而20世纪的100项发明,大到航天飞机,计算机,小到易拉罐、圆珠笔,没有一项属于我们。
究其因,我们的教学往往是目中无人(学生)的过程,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学方式单一。
对此我有同感。
比如, 很多教师都热衷于仍是以“说数学”为主,即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这种“说数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面窄,特别是面对大班,其危害之大显而易见,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有限,同时以个别人的正确回答代替多数学生的情况,对于学困生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表面上秩序井然,实际上缺乏一种内在的活力,学生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理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不难看出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一、要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觉活动有非常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他们的知觉活动能比较自觉、顺利的开展,从而形成相应清晰的知识结构。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们便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赋予数学生命力 让课堂活起来
赋予数学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课堂是数学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严肃的,一是一,二是二;传统的数学课堂又是枯燥的,只有单一的数字对话,抽象的概念,干巴的公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是无味的,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就成就了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堂。
然而,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怎样才能赋予数学课堂以生命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已成了新时期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认为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教师的语言魅力,让数学运用活起来。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首先应当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应当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
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能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寓教学于趣味之中。
如“约数和倍数”一课下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游戏: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离开教室;能被3整除的同学可以起立离开;能被5整除的同学可以离开;当余下的学生不耐烦时,说请能被1整除的同学离开教室。
这样既复习了本课学习的内容,又让学生开心地下课,同时对下一节课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数学背景活起来。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旺盛。
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假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源于鲜活的学习素材
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源于鲜活的学习素材作者:韩素萍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4期新程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为此,初中数学课本十分注重从实例出发引入数学问题。
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去挖掘数学学习素材。
一、关注重大的社会时事,将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初中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人。
适时合理地收集一些时事事件,用数学的眼光加于整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1.给教材中已有的数学问题赋予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平移”一课时,一教师作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创造了32枚金牌的骄人成绩。
当我们听到国歌32次奏响、国旗32次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当你目睹国旗冉冉升起时,是否用数学的眼光思考过一个问题:亚军、季军的国旗与作为冠军的中国国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样呢?中国国旗上的每一颗五角星、每一个点是否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呢?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起那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学生在再次为祖国自豪的同时,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国旗的升起过程进行了再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从而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2.从重大时事事件中挖掘整理出数学问题例如,一教师很好地抓住一则重大时事新闻:“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顺利通过三峡大坝,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初显成效。
”挖掘整理出了“有理数乘法”一节的学习素材:同学们,三峡工程天下壮,作为一个宜昌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春色[论文]
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春色学校教育是面对鲜活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群体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活动。
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的活动。
而数学课堂学习是一个学生成长必须的训练途径。
一、数学课的激情源于教师的导引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应该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特点。
师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积极心态、健康的情感世界和丰富人文思想,使课堂成为一个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天堂,教学过程变成一曲富有独特生机活力的和鲜明目的交响乐。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课前分给每小组两份木棒,其中一份能摆成三角形,而另一份不能摆成三角形,上课时我要求每组学生用其中的一份木棒帮小兔子的家搭建一个三角形的房顶。
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小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可有的小组怎么摆弄都搭不起,搭好的组想帮忙,摆弄了一阵也无功而返,我叫每个组都换一份木棒,结果倒过来了。
为什么?问题来了,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起来,经过探究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是木棒的长短不同造成的。
于是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要完成这个任务,这三根木棒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吗?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用尺去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分①组、②组列在本子上,然后寻找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数量关系中得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有的小组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不同方面解决了问题,显现出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里,学生首先是按自己的喜好,接着是从自已的理解水平出发,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并不随意作出定性评价,而是让他们一一展示出来,再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论文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知识更多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化的法则和定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与语文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相比,数学教材存在着育人资源原始贫乏的”先天不足”。
为弥补这个”先天不足”,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彰显,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生命化课堂的应有之义呢?叶澜教授曾指出:……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
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上努力生成生活化的情境,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发展。
目前,许多一线教师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这其中也不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例子,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许多机械化、教条化的教学现象,“为生活而生活”,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流于一种形式。
如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数学的“生活味”,在课始,引入一个生活故事或进行一个生活游戏,然后话锋一转:“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果一上课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课快结束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硬地扯在一起。
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生成生活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思维中来,同时又要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数学”与“生活”是水乳交融,互相生成的综合教学体。
二、营造生命态的绿色数学课堂氛围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活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万多一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像、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灵性和生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热情、愉悦和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
学生也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你。
师生互通情感,彼此尊重,信任。
这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环境。
也是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的基石,结合自身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如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真诚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
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来影响学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时,教师说“不要紧张,慢慢说”;对学生回答问题一时想不起时,教师说“你再想想看,你很肯定可以的”;在学生解决问题列式出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分析;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教师说:“能不能让老师也发表一下意见呢”“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如果没有,老师说一种方法你们认为怎样?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想的?”“你真厉害,老师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
”对作业中出现的独特、简便的算法,用“另外加分”的形式予以鼓励,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样,课堂才会民主而自由,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我想这也是构建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的基本保证。
二、在互动生成中彰显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目前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低效活动生成的现象,教师不能在互动与生成之间求得平衡。
所以追求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已成为教学上一种追求。
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王国海有人说,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而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它以其特有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充满了理性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它缺乏语文课堂上的朗朗书声,情意浓浓,栩栩如生;也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往往注重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思想与方法,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
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充满了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学生的生命力被压抑,使教师的生命力得不到完善和发挥。
那么,我作为一线实践的老师,该怎样来重新认识数学是什么?该给学生以怎样的数学课堂呢?我认为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富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我在思考,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教学《圆的周长》,我认为把圆周率是什么,圆的周长怎样计算,给学生将清楚,然后使学生熟练圆周长的计算就可以了。
再教这课时,已经是课改以后了,在接触了许多新的理念之后,我将教学思路调整为,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去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圆周率,学会圆周长计算的方法,感受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比第一次要高涨了许多,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学校就推荐我到区里上教研课,我于是又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圆是几何图案中最美丽的。
平和、牢固而没有棱角,变幻莫测,却始终不失本原,其中蕴涵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我国的祖冲之就是这些中外数学家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我认为这节课从其深远的意义来说,应该把它定位在作为一种数学文化进行教学,才能将其价值体现到极致。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谈谈对圆的认识,我再加以语言的点拨,情感上予以感染,力求使学生能透过知识欣赏到圆的美丽,以对美的追求作为起点和制高点,为科学的探究奠定情感基础。
【高中数学】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源于鲜活的学习素材
【高中数学】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源于鲜活的学习素材新程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为此,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十分注重从实例出发引入数学问题。
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
根据第一轮实验的体会,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数学学习素材。
一、关注重大的社会时事,将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初中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人。
适时合理地收集一些时事事件,用数学的眼光加于整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1.给教材中已有的数学问题赋予现实意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平移”一课时,一教师作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创造了32枚金牌的骄人成绩。
当我们听到国歌32次奏响、国旗32次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当你目睹国旗冉冉升起时,是否用数学的眼光思考过一个问题:亚军、季军的国旗与作为冠军的中国国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样呢?中国国旗上的每一颗五角星、每一个点是否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呢?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起那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学生在再次为祖国自豪的同时,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国旗的升起过程进行了再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从而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2.从重大时事事件中挖掘整理出数学问题。
例如,一教师很好地抓住一则重大时事新闻:“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顺利通过三峡大坝,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初显成效。
”挖掘整理出了“有理数乘法”一节的学习素材:同学们,三峡工程天下壮,作为一个宜昌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有趣有益的情境至关重要,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情境要成为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启动器”。
如在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
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
”国王欣然同意。
同学们想一想,国王能实现他的诺言吗?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是情境要成为学生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由于初中已经学习过多项式乘法法则,在此基础之上学习二项式定理就相对较为容易。
我先这样提问:根据(a+b)2,(a+b)3的展开式分别为a2+b2+2ab,a3+3a2b+3ab2+b3,你能写出(a+b)n(n∈N*)的展开式吗?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积极思考,好多同学发现:展开式的变化,一是由指数变化引起的,二是由系数变化引起的;指数的规律容易得到,而系数的变化不容易发现。
而有的同学回答:可以从特殊到一般找到(a+b)n的展开中的单项式有an,an-b,an-2b2……an-rbr,再通过观察找出系数的变化。
二、关注问题探究,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既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也能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反思的习惯。
我们应科学组织,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促进其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给数学课堂赋予生命
鲜活的数学课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时数学也有着强大的教化功能,有着较浓的“善”的品质,比如数学探索过程中的执著与坚韧,比如数学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严谨,比如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乃至耐心、责任感、诚实品质、民主精神等。
我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把这种“善”的品质融入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善”产生一种心向往之的需要,数学课堂才真正是富有生命力的,学生所收获的知识才是更有价值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赋予了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但更多的是困惑与思考。
我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收获,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发展观,与学生一起发现身边的数学,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是与课改同成长的,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都需要获得新的发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变革和成长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让我和我的学生们看到了许多又真又活的多彩的数学课堂。
一、《我和小树一起长》,色彩鲜艳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成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求知欲望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动力。
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
如在教学《我和小树一起长》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信息用色彩鲜艳的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有用的信息,进而自主探索提出完整的问题,再合作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利用学生掌握 的各学科 知识 , 丰 富数学课 堂学 习素材 例如 , 利 用学生已掌握的速度公式 S = V t , 密度公式 G=p v , 欧姆定律 U= I R等物 理知识 , 作为学生学习正 比例 函数 的素材 , 让学生感 受数 学 的高度抽象 性和广泛适用性 ; 又如 , 学生通 过信息 技术课 的学 习掌握 了一 定的微 机 操作知识。一教师在学习“ 简单 的平移作 图” 一节时便 作了如下 的设 计 : 同学们 , 你们学习微机后一定会 操作 了 , 有 哪个 同学能在 我们 的多媒体
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初 显成效 。 ” 挖掘整理 出 了“ 有理 数乘法 ” 一节 的学 习
素材 : 同学们 , 三峡工程天下壮 , 作 为一个 宜昌人 , 我们 为此而感 到 自豪。 三峡工程除了我们所熟 知的发 电功 能外 , 对于长江防洪也 有着难 于替代 的巨大作用。据 资料介绍到 2 0 0 9年 , 三峡工程全 部建成后 , 长江最 险地
又一重要策略。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 , 初中数学课 本十分注重从 实例 出发引 入数学
问题。然而 , 如何 根据学 生所处 的实 际环境 , 充 分挖 掘可 以利用 的课程
1 . 发掘学 生具备 的文 学艺术 资源, 创设 数 学课 堂的意境
例如 , 让
学生呤诵苏轼的《 题 西林壁 》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 同。不识 庐 山真面 目, 只缘身在此 山中。 ” 在 如诗般 的意境 中引入 “ 从 不同 的方 向
看” 的教学 , 便 是书中已经给出的学 习素材 ; “ 一 只青 蛙一只嘴 , 两 只眼睛 四条腿——”, 在优美 的旋律 中 , “ 字母 能够表示什 么? ” 的教学开始 了 ; 选 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电视 、 电影 片段 , 创造 动人 的学习意 境也 是一种有 效 的方法 。
资源 , 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 习素材 , 不 是~本 教材 或一套 教参所 能完 全解决的 , 它需要每一个 数学教 师在教 学实践 中进行 大胆地 创新 , 去挖
初中学生已经有 了一定 的生 活 阅历 , 积 累 了相 当的生 活 经验 。但
是, 他们极少或不 可能经 常用数 学的பைடு நூலகம் 想去分 析生 活中 的现象 , 如 果教 师注意收集这方 面的信息 , 将其恰 当地 引进课 堂 , 将会 极大 地提高 学生
段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 在不需再 投入 的前提下 , 可由 1 O年一遇 提 高到 1 0 0 年一遇 。今年 9月 8日, 长江迎 来 9 8年 以后 的最大 一次洪 峰 , 三 峡
投影上展示几个带有阴影 的立体 艺术字 ?于是 , 学生跃 跃欲试 , 很快 有 同学上前打出了几个漂亮的大字。这时教师说 : 我们今天不是 研究如何 打 出这样的字 , 而 是要 用数 学 的眼光 研究 这样 的字是 怎样 形 成 的?这
的平移” 一课时 , 一教师作 了如下 的设计 : 同学们 , 在 剐剐结束 的雅 典奥 运会上 , 我 国运动健儿创造 了 3 2枚 金牌 的骄 人成 绩。当我 们听到 国歌
3 2次奏响 、 国旗 3 2次升起 的时候 , 我们感到作为一个 中国人 的骄 傲和 自
豪。同学们 , 当你 目睹国旗冉冉 升起 时, 是否用 数学 的眼光 思考过 一个 问题 : 亚军 、 季军的国旗与作为冠军的中国 国旗上 升的高度是否 一样 呢?
中国国旗上的每 一颗 五角 星、 每一 个点 是否 上升 了相 同的 高度 呢?此
3 . 利用数学知识的前后联 系作为课堂 学习素材
数学来 源于实践 ,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本身所 显示 出的数 学的严谨性 和完备性 , 也能给人 予“ 冷 而严 肃 的美 ” 的 享受 。如 , 数 系 的扩 充过 程、 点 与 实数
( 对) 的对应关系 、 逻辑知识等 。 三、 关注学生的经 验积累。 将 学生熟悉 的生活常识 引入课堂
掘数学学习素材。
一
、
关注重大的社会时事 。 将学生关心 的热点事件 引入课堂
初 中学生 已步入 少年 时期 , 他 们对 社会热 点 的关 注程 度不 亚 于成 人。适时合理地收集一些时事事 件 , 用 数学 的眼光加 于整理 , 作 为学生 数学学习的素材 , 既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也 能让学 生学 会用数 学思
中学. i 罘 船辅 2 O l 4 年 8
数 学 课 堂 的 生 命 力源 于鲜 活 的 学 习素材
@ 韩素萍
新程标要求 ,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 当是 现实的 、 有意义 的、 富有挑
战性的 ,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 实验 、 猜测 、 验证、 推理 知识背景 , 注重各个学科知识 之间 的融会贯 通 , 是 挖掘数 学学 习素材 的
时, 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讨论开 了, 且 已有学 生能用 平移 的思想解 释字 的
时,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国旗升 起那一 激动人 心 的瞬间 , 学 生在再 次为
祖国 自豪的同时 , 运用数学的方法 对国旗的升起过程 进行 了再分 析。在 此基础上 , 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 抽象成 为一个 矩形 , 让 学生 沿不 同的方
构成了。接着教师展示了立体字“ A ” 形成过 程的课 件 , 要求 学生经过讨
论用平移的思想找到其画法。学生情 绪异常 高涨 , 经过分组交 流很快解
决 了问题。
向进行平移操作 , 从 而经 过分 析 、 归纳 和 讨论 得 出 了图形 平 移 的一 般
规律。 2 . 从重大 时事事件 中挖掘整理 出数学 问题 例如 , 一教 师很好地 抓 住一则重大时事新闻 : “ 9 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顺利通 过三峡 大坝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