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数学物理识记任务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一、代数基础在高中物理中,代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代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运算、分数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等。
整数运算主要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以及负数的运算规则。
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化简、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等。
方程与不等式是代数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
二、函数与图像函数与图像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工具。
函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在物理中,常见的函数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通过函数的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增减性、最值、零点等。
图像的绘制可以通过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等方式进行。
三、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中物理中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
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微分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也可以理解为导数的微小增量。
导数与微分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大小与方向等问题。
在物理中,常见的导数运算包括常数导数、幂函数导数、指数函数导数等。
四、积分与定积分积分与定积分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工具。
积分是函数的反导数,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定积分是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积分的区间求和。
积分与定积分可以用来求解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在物理中,常见的积分运算包括常数积分、幂函数积分、三角函数积分等。
五、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工具。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在物理中,常见的概率问题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统计可以用来分析物理实验数据、模拟数据等。
六、向量与矩阵向量与矩阵是高中物理中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
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箭头表示。
矩阵是由数值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成的矩形阵列。
向量与矩阵可以用来描述力的大小与方向、物体的位移与速度等问题。
高中物理数学知识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数学知识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和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问题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物理及数学的教辅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介绍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数学知识的兴趣。
Step 2:理论讲解
1. 教师讲解物理问题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等。
2. 教师通过例题说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Step 3:实例演练
教师选取几个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Step 4: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解决物理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Step 5:概念总结
教师总结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并强调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Step 6: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四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移动。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与测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它,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光的反射1. 光线的传播特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直线、以光速传播、具有反射、折射等特点。
2.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与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关系。
它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是常见的镜子。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知镜子中的光线与物体的关系,并利用光线追迹法确定镜面成像位置。
成像特点包括:虚实、大小、正倒等方面。
第三章:声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特点包括:响度、音调、音色等。
声音的产生与空气中的分子振动有关。
2. 声音的传播和速度声音需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原理测量距离。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与导体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导体是电流流动的媒介。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由电量和时间来描述。
2.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电路。
数学物理方程复习
习题课和总复习鉴于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对大多数同学来讲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帮助同学们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定解问题主要的求解方法,下面将这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每部分的教学基本要求。
希望同学们能够参考下面总结《一》到《四》的具体要求安排好个人的复习计划,认真看书(结合以往的作业题)和总结;也希望同学们之间能够加强讨论并积极地参加答疑。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并取得考试好成绩!《一》 特征线方法掌握两个自变量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三步,求出特征线族;在特征线上求解原问题;代入求出原问题的解。
如书上269P 例1.1;276P 第1题。
(新书107P 例6.1;118P 第1题) 《二》格林函数法1. 记住基本解0(,)p p Γ, 0(,),(,)p p x y ξη或0(,,),(,,)p p x y z ξηζ。
2. 记住并会证明格林第三公式:0()()u u p u ds udV n n ∂ΩΩ∂∂Γ=Γ--Γ∆∂∂⎰⎰⎰⎰⎰ 【 在()()v uu v v u dV uv ds n nΩ∂Ω∂∂∆-∆=-∂∂⎰⎰⎰⎰⎰ 取00\(,),(,)B p v p p εεΩ=Ω=Γ 0(,)()()()B p u uu u dV uds u ds n n n n εεΩ∂Ω∂∂Γ∂∂Γ∂⇒∆Γ-Γ∆=-Γ+-Γ∂∂∂∂⎰⎰⎰⎰⎰⎰⎰,利用 0, in ε-∆Γ=Ω和当0ε+→时000(,)(,)(),0B p B p uuds u p ds n n εε∂∂∂Γ∂→Γ→∂∂⎰⎰⎰⎰即可 】 由此可得 0()()u Gu p Gu ds G udV n n ∂ΩΩ∂∂=--∆∂∂⎰⎰⎰⎰⎰,和如下问题解的表达式 , , u f in u on ϕ-∆=Ω⎧⎨=∂Ω⎩ ⇒0()Gu p ds GfdV n ϕ∂ΩΩ∂=-+∂⎰⎰⎰⎰⎰。
在这里要注意,0p ∈Ω固定而动点为p 。
3.掌握利用对称法求格林函数的方法,如半空间,半平面和圆域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八班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问点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外表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外表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下图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学问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列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亮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确定;不透亮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确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转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数学物理每周学习计划
数学物理每周学习计划第一周周一至周三:数学周一:恒等式和不等式的练习。
梳理数学式以及求解复杂方程的方法,还有整数、分数、小数等各种数字的各种运算。
周二: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习。
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
周三: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级数、数列、概率、冠、大浮点数、卷积、平面映射等知识。
周四至周日:物理周四:经典力学的概念和应用。
重点讲解牛顿三运动定律,力的平衡和不平衡,以及摩擦力、弹力等的计算。
周五:运动学的学习。
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周六:动力学及动量定理。
详细学习动量定理的应用,以及动能、势能等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
周日:能量守恒和功率的学习。
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加深对能量守恒和功率的理解,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
第二周周一至周三:数学周一: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相关定理的应用。
周二: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学习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周三:平面向量的线性相关性。
深入学习平面向量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运用。
周四至周日:物理周四:静电力和电场的学习。
深入了解静电力、库伦定律和电场等相关概念,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
周五:电流和电阻的学习。
包括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周六: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
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相关公式,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
周日:光学的学习。
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知识的学习,以及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应用。
第三周周一至周三:数学周一: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如何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周二: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深入了解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
周三:概率和统计的学习。
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居差和方差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
周四至周日:物理周四:光学的综合应用。
初三物理第四周周总结
初三物理第四周周总结一、知识回顾*1、的物体具有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只有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3、电荷的多少叫做,简称,电荷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C。
4、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的粒子------电子。
原子由和()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
5、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C。
6、验电器是的仪器,其原理是。
7、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大地、、等都是导体; 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导体能导电是因为。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8、电荷的形成电流,把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则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经过流向电源。
9、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2)电路是。
10、、、、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2)()(3)短路。
11、半导体二极管的特点:。
***12、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
13、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在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小灯泡是。
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在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
14、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的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开关控制用电器,支路路开关控制的用电器。
二、典型例题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在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B、印刷厂里的纸粘在丐不容易分开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3、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
高中物理学习法(精编4篇)
高中物理学习法(精编4篇)高中物理学习法(1)观察法进行观察记忆时,必须开动脑筋,分析比较,抓住特征。
必须仔细观察、一丝不苟,做到准确无误,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马虎从事。
学生的观察记忆力一般不强,漫不经心的观察不能帮助他们准确记住应记的对象。
这方面经常表现在对一些物理常数的记忆上较为明显。
比如记忆万有引力恒量×10-11(牛顿?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1034(焦耳?秒),学生时常对这两个恒量值发生混淆、模糊,只记得"大约是六点六几……"(不能准确回答)。
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万有引力恒量?quot;"的"7"字,犹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与"7"发生联想(或用谐音来联想"力"与"7");普朗克恒量中""的"3",犹如光子能量符号"ε"(即ε=hv)反过来写。
而普朗克恒量值在中学课本里,只在光量子知识中方用到,所以,可把光子能量符号"ε"与"3"发生形象的联想。
至于记忆幂指数"10-11"与"10-34",前者为两个"1"组成,后者为两个相邻数字"3"与"4"组成。
这样,对它们的记忆就清晰多了。
图示法图示的特点是直观、容易引起联想,从中得到暗示和启发。
因此,用图示方法来帮助记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记不清三个物理量ΔE、Q、W的"正、负"符号之规定,可画一个方框示意图。
把方框当作研究系统:凡是从外界吸收能量(Q与w)进入系统时为"正"(方框上箭头从外向内示意"吸收"),凡是从系统内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与W)时为"负"(方框上箭头从内向外示意"放出");凡是内能增加(方框中箭头向上)时ΔE为"正",内能减少(方框中箭头向下)时ΔE为"负"。
物理学习周计划
物理学习周计划周一:上午:1. 复习上周所学的热力学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容。
2. 阅读相关章节,加深对热力学的理解,特别是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循环的应用。
3.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本周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和任务安排。
下午:1. 完成相关作业和练习题,巩固热力学知识。
2. 参加物理学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热力学相关问题,拓展思维和认识。
周二:上午:1. 学习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的性质。
2. 通过电磁学实验,观察和测量电场的变化规律,加深对电磁学的理解。
3. 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研究不同电路参数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下午:1. 进行电磁学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制作电路模型,模拟不同电路的工作原理,深化对电磁学的认识。
周三:上午:1. 开始学习光学的知识,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包括反射、折射和色散等。
2. 研究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下午:1. 制作简单的光学实验装置,观察和测量光的传播规律,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2. 阅读相关的光学文献,提高对光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周四:上午:1. 复习本周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2. 总结本周的学习收获,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和重点。
3. 准备本周的物理学习周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下午:1. 参加物理学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2. 研究物理实验设计,提出并讨论下周的实验计划和方案。
周五:上午:1. 开始学习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的性质。
2. 阅读相关章节,理解原子和核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下午:1. 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测量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加深对核物理的理解。
2. 参加物理学小组讨论,学习和探讨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相关的问题和研究成果。
总结:通过本周的学习,我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和核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
物理数学复习计划
物理数学复习计划
为了更好地复习物理数学,我制定了下面的复习计划。
首先,我会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复习,例如每天晚上8点到
10点。
在复习期间,我会找一段安静的时间,远离任何干扰,以便集中注意力。
在复习中,我会先梳理整个知识框架,确保我了解每个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会逐个主题进行深入学习,重点关注重要概念和公式。
我打算使用笔记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公式,以便日后温习。
为了巩固知识,我还计划使用习题集进行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会及时查阅教材和资料,确保理解正确。
此外,我还打算利用网上的资源,如视频教程和在线课程来补充复习材料。
通过借鉴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我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数学的知识点。
最后,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我会定期进行模拟考试。
这将帮助我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一步调整复习计划和重点。
总体而言,我准备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有计划地进行物理数学的复习。
我相信通过坚持和努力,我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物理和数学作为其中重要的科目,难度较大,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下面将从物理和数学两个方面依次进行介绍。
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1.2 动量和冲量1.3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1.4 机械能守恒定律1.5 机械振动2. 热学2.1 热传导、热辐射与热对流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热力学第二定律3. 电磁学3.1 电荷、电场、电势3.2 电流、电阻、电压3.3 磁场、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定律4. 声学4.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4.2 声音的衰减和共振5. 光学5.1 光线的传播和光的反射5.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5.3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函数与方程1.1 一元二次函数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3 三角函数1.4 线性方程组1.5 二次方程与不等式2. 极限与导数2.1 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2.2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2.3 函数的连续性3. 微分与积分3.1 微分的定义与性质3.2 积分的定义与计算3.3 曲线的参数方程4. 三角与向量4.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基本关系4.2 向量的基本运算与坐标表示5. 概率与统计5.1 随机事件与概率5.2 排列与组合5.3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四、总结与展望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众多,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练习,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最后,祝同学们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梦想!。
七年级数学组第四周教案4
七年级数学组第四周教案本周知识点:1、会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点,能说出平面内的点所对应的有序数对。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掌握点的坐标的意义,了解坐标平面内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或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5、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6、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7、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本周重点:1、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掌握点的坐标的意义,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或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3、描出点的位置和建立坐标系解相关问题。
4、建立直角坐标系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对应关系。
本周难点:1、对“有序”的理解。
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3、适当地建立坐标系解决相关问题。
4、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7.1.1有序实数对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到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点,能说出平面内的点所对应的有序数对。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有序”的理解。
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到电影院看电影,老师只告诉你的位置在第七排,你能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吗?如果老师告诉你在第八列你能一下找到位置吗?要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至少需要几个数?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地图上你怎样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这些都说的是用两个数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呢?二、探究新知:有序数对1、下面是根据教室平面图写的通知:请以下座位的同学:(1,5)、(2,4)、(4,2)、(3,3)、(5,6),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
一中2020高中物理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1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0学年高中物理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1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直线a与四分之一圆弧b分别表示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当B的速度变为0时,A恰好追上B,则当A、B速度相同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B.m/s2C.2m/s2D.πm/s22.高铁列车行驶时受到的总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某一列高铁列车以18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约占总阻力的50 %,牵引力的功率约为2000 kW。
假设摩擦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与列车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该列车以360 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约为A.4000 kW B.8000 kWC.10000 kW D.16000 kW3.如图所示,两物块A、B套在水平粗糙的CD杆上,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能绕过CD中点的轴OO'转动,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杆CD对物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物块A到OO'轴的距离为物块B到OO'轴距离的两倍,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从绳子处于自然长度到两物块A、B即将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B.B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C.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4.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就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c”。
数学物理方程 4-5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李明奇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数理方程第二次作业习题4.11. 求下列波动方程Cauchy 问题的解:(2)⎩⎨⎧=====xu uu a u t tt xxtt 02,5。
解:代入达朗贝尔公式,可得:521)55(21),(+=++=⎰+-xt d at x u at x atx ξξ。
6.求下列强迫振动的Cauchy 问题的解:(1):⎩⎨⎧==+===2002,5x u u e u a u t t t xxx tt解:令)(),(),(x w t x v t x u +=,代入原方程,得:xxx xx ttew a v a v++=22。
取2)(a e x w x-=,得:⎪⎩⎪⎨⎧=+====222,5xv ae vv a v t tx t xxtt 。
由Alembert d '公式,得:531)(2121)5()5(21),(3222222++++=+⎥⎦⎤⎢⎣⎡+++=+-+-+-⎰t a tx eead aaea e t x v atx atx atx atx atx at x ξξ所以原问题的解为531)(2121)5()5(21),(32222222++-++=+⎥⎦⎤⎢⎣⎡+++=+-+-+-⎰t a ae tx eead aaea e t x u x atx atx atx atx atx at x ξξ7.求解下列定解问题:⎩⎨⎧==>+∞<<-∞=-++==)(),(0,,020022x u x u t x u a u u u t t t xx t tt ψϕεε。
解:令)0(),,(),(>=-ββt x v et x u t,代入原方程得:)2()(2222=+-+-+-v v v a v t xx tt βεβεβε取εβ=,可得:⎩⎨⎧+==>+∞<<-∞=-==)()(),(0,,0002x x v x v t x v a v t t t xx tt εϕψϕ由达朗贝尔公式得:[][]⎰+-++-++=atx atx d aat x at x t x v ξξεϕξψϕϕ)()(21)()(21),( 所以,原定解问题的解为:[][]⎰+-++-++=atx atx ttd aeat x at x et x u ξξεϕξψϕϕββ)()(21)()(21),(习题4.21. 求解半无界弦定解问题:⎪⎩⎪⎨⎧===>+∞<<====0cos ,sin 0,0,0002x t t t xx tt u x u x ut x u a u 。
高三物理一周复习方案第四周
第四周物理复习方案高三物理组 2011、9抛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考纲展示: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2、抛体运动3、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向心加速度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5、离心现象高考展望: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力学的主题,研究力学最基础知识和核心规律已在教材的前三章作了初步的阐述,因此,力学体系的知识框架、分析方法已具雏形。
《曲线运动》与前三章构成了派生和包容的关系。
《曲线运动》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研究不同运动形式的扩展和延伸,将进一步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知结构中已具备了同化这章新知识、新概念的支撑点。
本章以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种物理模型,研究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如何描述曲线运动,学会运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对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是普遍适用的;另外,在研究不同形式运动时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 实质:运动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质就是对描述运动的上述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
(2) 定则:由于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均为矢量,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位移是一个纯空间量,速度与加速度则反映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在实施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只是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将描述运动的上述物理量中所反映的空间部分进行合成与分解。
而对上述物理量中所包含的时间因素却无法合成与分解,这是分运动和合运动具备“同时性”特征的基础。
(3)运动分解和力分解在效果上是本质不同的分解,虽然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个分运动性质和特点,如何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引导学生将每个分运动的初始速度合成,加速度合成,最终依据初始的合速度和合加速度方向判定3.平抛物体,其位置和速度如何随时间变化、轨迹如何形成?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关系,在平抛运动分析时,可用假设法归纳平抛运动规律:假设物体刚抛出的瞬间不受重力的作用,物体将会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物体没有V0,则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初中物理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习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基本运算-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 百分数:在计算百分比、折扣等问题时经常使用。
- 比例:物理中的很多概念,如速度、密度等,都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表示。
# 2. 代数- 未知数与方程:在物理问题中,经常需要设定未知数x,并建立方程来求解。
-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中,需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例如在电路分析中。
# 3. 几何- 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对于理解物体的物理属性非常重要。
- 三角形的性质:在光学和力学中,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于计算和分析。
- 圆的性质:圆的周长、面积以及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在物理中也有应用。
# 4. 函数- 函数的概念: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用函数来描述。
- 线性函数:物理中很多关系是线性的,如胡克定律描述的弹性关系。
- 二次函数:抛体运动等物理问题中,经常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求解。
# 5. 统计与概率- 平均值: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需要计算物理量的平均值。
- 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往往带有误差,需要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处理。
- 概率:在随机事件中,概率论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 6. 单位与换算- 国际单位制:物理学中使用的标准单位系统,如米、千克、秒等。
- 单位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对于物理量的计算和比较至关重要。
# 7. 图表- 坐标系:使用坐标系可以直观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图形的绘制与解读: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通过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
# 8. 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和正切:在解决涉及角度的物理问题时,三角函数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 三角恒等式:在处理复杂的三角关系时,恒等式可以帮助简化计算。
八年级物理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数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和数学是我们学生不可避免的两个学科,物理和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在八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物理和数学的知识点。
在此,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八年级物理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知识点1. 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运动的描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距离和位移:距离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位移是指物体运动结束后,从开始点到结束点的直线距离。
-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 运动图像表示:可以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变量来描述不同类型的运动。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物体的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在为零力的情况下会保持运动状态,第二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加速度,第三定律说明每个物体的作用力会有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 重力:物体在地球表面或其他天体表面上受到的大小为重力,可以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重力大小。
- 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 常见力学题目:题目可以涉及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如速度、重量、摩擦系数等。
3.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的科学,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 热力学规律:包括冷凝水滴成的形成、沸腾等规律。
- 热量计算:热力学中热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可以通过热传递方式计算热量。
二、数学知识点1. 代数代数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八年级中,我们学过以下知识:- 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通过代数式表达出来的方程。
- 解方程:通过代数方法求出方程中的未知变量。
- 因式分解:把一个代数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代数式的乘积。
- 算式简化:通过整理代数式,以简化计算,减少错误的发生。
初二数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二学习是学生们基础知识扎实的重要阶段,数学和物理作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二数学物理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整数运算:在初二数学中,整数运算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主要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整数运算时要善于利用正负数的性质,掌握好正负数之间的运算规律。
2. 分数与小数:初二阶段,同学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
包括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分数的加减乘除和小数的四则运算等。
这是基础也是扩展的一部分,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
3.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初二学年,同学们开始接触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需要严格遵守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4. 线性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需要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式,然后通过适当的运算找出方程的解,从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掌握方程的拓展运用,例如含有两个或多个未知数的方程,并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 平行线与等角:平行线与等角是初二阶段的几何内容。
同学们需要熟悉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与其他几何形状的关系。
同时,学习等角的性质和判断方法,解决与等角相关的问题。
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与力:初二物理学习的基础之一是运动与力的知识。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同时,同学们还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2. 能量与功率:初二物理学习中涉及到能量与功率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明确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同时,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习功率的转换和应用。
3. 电学基础知识:初二物理还包括电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周数学物理识记任务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表达式:20(0)ax bx c a ++=≠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叫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叫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都是方程在一般形式下定义的,所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方法,适用于能化为)((2)0x a b b +=≥ 的一元二次方程。
(2)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x+a )(x+b )=0的形式,(x+a )=0或(x+b )=0 (3)配方法,即把一元二次方程配成)((2)0x a b b +=≥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4)公式法,其中求根公式是x = (b 2-4ac ≥0) 5、根的判别式: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有没有的实数根。
6、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根12,x x 则有1212,b c x x x x a a+=-=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要点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2.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设(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验(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答(写出答案,切忌答非所问)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主要类型1.数字问题(1)一个多位数,都可用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其数位上的单位的积的和来表示.如: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为a ,十位上数为b ,百位上数为c ,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2)几个连续整数中,相邻两个整数相差1.三个连续整数,设中间数为x ,则另两数分别为x-1,x+1.(3)几个连续偶数(或奇数)中,相邻两个偶数(或奇数)相差2.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设中间一个数为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2.平均变化率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降低)率问题时,要理清原来数、后来数、增长率或降低率,以及增长或降低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应在原数的基础上增长或降低两次.(1)增长率问题:平均增长率公式为(1)na xb +=(a 原来量,x 平均增长率,n 增长次数,b 增长后的量.)(2)降低率问题:平均降低率公式为(1)n a x b -=(a 原来量,x 平均降低率,n 降低次数,b 降低后的量.)3.利息问题(1)概念: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 本息和:本金和利息的和叫本息和. 期数:存入银行的时间叫期数.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利率.(2)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利息税=利息×税率 本金×(1+利率×期数)=本息和 本金×[1+利率×期数×(1-税率)]=本息和(收利息税时)4.利润(销售)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成本) 总利润=每件的利润×总件数5.形积问题 此类问题属于几何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关系并列出方程.6.行程问题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2)二是电路是闭合的(或电路是通路);注:(1)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2)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3)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但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并不一定就有电流通过。
(4)电路断开处的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二)电压的符号和单位 (1)电压的符号是“U ”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 ), 简称伏(V )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3)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mV常见电压值:(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1.5V 。
(2)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 。
(3)人体安全电压值不高于36V 。
(4)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符号:3,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 ,分度值“0.1 V ”;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 ,分度值“0.5 指针位置相同,示数是5倍关系15”“3”“+”,表示两个量程共用一个“+”接线柱,“15”和“3”则表示两个负接线柱4.使用规则:(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2)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池的正极;负极线柱靠近电池的负极),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5)电压表的读数等于指针偏转的格数乘以分度值;注意:(1)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2)使用电压表前要先看清电压表的量程,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读数时,要看清量程,认清各量程的分度值。
(3)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电压之和,(4)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各节电池的电压相等;5.如何读数:(1) 一看量程:根据电压表接线柱的连接情况,确定电压用的量程。
(2) 二看分度值:选用0~3 V量程时,对应分度值为0.1V ,按表盘的下排刻度读取数据;选用0~15 V量程时,对应分度值为0.5Ⅴ,按表盘的上排刻度读取数据.(3) 三看指针的偏转情况:①测量时应等指针稳定后读数,读数时应确认指针偏转过的小格数.②一般情况下指针离哪条刻度线近,就按哪条刻度线读数.(4)计算:电压表的示数=对应量程的分度值×指针偏转过的小格数.6、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4)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用公式表示为:U=U1+U2.(5)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2 )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4)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的电压相等, 用代数式表示为U=U1=U2.(5)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
(三)应注意的问题:(1)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
(3)连接电路时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先串后并,即从电源正极(或负极)依电路图将元件逐个连接起来,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使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人,从“―”接线柱流出,(4)接通电路前必须选用电压表的大量程试触(手持开关,眼看电压表指针)。
若发现指针反偏, 则应调整“+”“—”接线柱; 若偏转角度过小, 则改用小量程;若指针超过最大量程, 则要换更大量程的电压表.(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应断开开关, 切断电源, 整理好仪器。
⑥为了验证探究结论的普遍性,可进行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为了取多组数据,从而分析归纳,得出一个普遍规律。
本实验多改变几次电源电压和换用不同的小灯泡(四)、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三、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R(二)单位1.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 常用单位:千欧(k )、兆欧(M ) 单位换算: 1 k =103 1 M =106 1 M =103 k =1062、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白炽灯丝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电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电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电子元件符号:电阻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四)影响因素:(1)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电阻率(即材料)越大电阻越大。
2. 温度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大多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探究某一因素对现象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
“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