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经验浅析
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 (1)
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张霞1李艳1谢西梅1指导:艾儒棣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认为本病病位在肺,其本在肾,瘀毒为标,证属本虚标实。
在治疗过程中紧扣病机,分期论治,提出开肺窍、活血脉、通腠理为要,重用补气,坚持温阳,善用虫类药物的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硬皮病临床经验艾儒棣中图分类号:R249,R593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49(2010)03-0012-02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本病以女性多见,病程长,病情复杂,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
艾儒棣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经验颇丰,遣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临床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在硬皮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疗效。
本文就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略作浅析,以供同道参阅。
1病位在肺,其本在肾,瘀毒为标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0范畴,中医对此病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5内经#痹论6中已有相关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0,指出了该病的病因为外感风寒湿所致,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劳欲过度,或情志受刺激,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脏腑内伤,积虚成损。
艾教授继先贤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体虚感邪,瘀毒阻络。
病位在肺,其本在肾,瘀阻为标。
该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病先起于肺,但又损及脾和肾,早中期以肺或肺脾为主,中晚期以肺肾、脾肾为主。
然在整个病程中,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关系。
5诸病源候论#二十四#风痹侯6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
0强调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是发病的基础。
肺虚失其宣发,子盗母气,脾虚水泛,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产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30例
行 于头 与 鼻 , 鼻 窦 病 变 多 引起 头 痛 ; 居 面 部 , 故 鼻 为 血 脉流 经之 处 , 脾 统 血 , 热则 血 热 , 热 则 鼻 头 而 脾 血
肌 肤 红 赤 。脾 气 虚 弱 , 化 失 职 , 运 或脾 胃为 湿 热 郁
困 , 化失 常 , 气不 升 , 阴不降 , 运 清 浊 湿浊 内停 循经 上 炎 , 聚 窦 窍 , 治 宜益 气 健脾 、 神通 窍 。通 窍 理
者, 浊涕 不止 也 ” 鼻 为肺 之 外 窍 , , 气体 出入 之 门户 , 司呼吸 , 嗅觉 。《 枢 ・ 度 》日 : 肺 气 通 与 鼻 , 主 灵 脉 “ 肺 和则鼻 能知 香 臭 矣 。 《 枢 ・ 神》 : 肺 气 虚 ”灵 本 云 “ 则鼻 塞不 利 。 肺 开 窍 于鼻 , 为 肺 所 主 , 气 虚 弱 , ” 鼻 肺 气化 功能失 健 而受外 邪侵 袭 , 留鼻窍 , 滞 导致 鼻黏 膜 肿胀 , 鼻塞 不通 ; 鼻之 窦 窍 , 于头 面 , 阳经 直接 循 位 三
4 统 计 学 方 法
理学 研 究
亦 证 实 , 芪 能 提 高 机 体 对 病 毒 和 细 黄
菌 的免 疫力 , 节人体 免 疫功 能 , 制组织 胺 等介 质 调 抑 释放 , 到抗 过敏 作 用 ; 起 自术 益 气 健 脾 以 固其 本 , 脾 健则 无 生痰 之 源 , 气 旺则 宣 肃 有 力 , 身 津 液 畅 肺 一 通 ; 泻 、 苓 健 脾 泻 火 , 水 渗 湿 , 湿 热 从 下 而 泽 茯 利 使
收 稿 日期 :0 0— 4— 6 2 1 0 2
( 辑 颜 冬 ) 编
・临 床 研 究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脾 肾 阳虚 型 肾病 综 合 征 3 O例
艾儒棣教授临床经验举隅
也为活血之佳品:“其最喜噬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尤其适用于瘀于脉络,邪实而正不虚,可受其攻伐之人,然其用量宜小,通常2~3g,因其味腥难下,可装入胶囊,随汤药服下。
尽管肾阴虚为消渴的发病基础,但常涉及他脏,临床遣方用药应随症而变,不可拘于一格。
3 典型病例孙某,女,68岁,农民,2002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后服用“消渴丸”或“达美康”治疗。
近1个月,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四肢麻木疼痛。
查体:消瘦,舌红少津,苔少,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血糖1213mm ol/L,尿糖(7)。
证属肾阴不足,瘀血内阻。
治宜滋阴补肾,活血化瘀。
处方:生地、玄参各30g,山萸肉15g,山药、葛根各12g,丹参25g,五味子、丹皮、茯苓、泽泻、麦冬、枸杞子、女贞子、红花各10g。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10剂。
2002年9月1日再诊:患者自觉口干、多饮稍较前减轻,肢体麻木疼痛较前好转,但头晕、视物昏花改善不明显,大便略稀。
药已中的,守原法出入,原方减玄参为12g,加桑叶9g,蔓荆子9g,荔枝核9g,再服15剂。
2002年9月16日三诊:病情已经明显好转,血糖降至8mm ol/L,尿糖(-)。
处方: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12g,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各10g,丹参15g,以善其后。
按:本例虽然以肾阴不足为本,但累及于肝肺两脏。
肺阴不足则致使口干多饮,故在益肾活血的基础上加入补肺生津之品,如麦冬、玄参、葛根,盖取“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之义也。
肝阴不足则视物昏花,加入枸杞子、女贞子等补肝阴之品。
徐师在方中未用熟地而用生地,盖认为患者热尚盛,应用生地以清热滋阴,而未用滋阴养血之熟地,以防其滋腻之弊。
消渴日久,瘀血阻于经络,故四肢麻木疼痛,方中重用丹参,酌加红花,取其活血而不伤血,化瘀而不伤正之效也。
干货艾儒棣教授常用经验方学习心得
干货艾儒棣教授常用经验方学习心得艾儒棣教授是我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
曾师从文琢之、罗禹田、张觉人、王渭川等著名中医名家,对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均有造诣,尤善中医外科,艾老在临床上用药平和,不偏不倚,善用民间中草药,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很多验之有效的经验方,我在跟随其学习过程中,收获良多。
艾老也是我跟诊学习中医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对其遣药用方印象深刻。
几年前,卢医曾总结了两篇关于老师的境遇,一篇是经验方汇总(就是本文),另外一篇是老师常用药组和药对的总结,周围朋友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于是今天趁此周末就再次简单介绍一下,以飨读者。
卢医学识有限,无力详尽阐述教授经验,如对此感兴趣,不妨专门研究艾老门人书写的经验以仔细参阅,相信定有所获。
文中观点乃自己在跟随艾老临床时的一些原创学习心得或者叫做臆想推理,或正误,或曲直,谨供参考学习而已,不当之处,见谅。
一、凉血消风散药物组成:水牛角粉20g 生地20g 丹皮10g 射干10g 龙骨20g 紫荆皮20g此方有犀角地黄汤的感觉,主治血热引起的皮肤方面的疾病,艾老常在白疕(银屑病)急性期以及再皮中常以此方加减,方中的水牛角、生地、丹皮来源于犀角地黄汤,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
方中射干,《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降火之功,皮肤科的疾病以火热居多,现代药理学研究此药对致病性的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还记得记得艾老给我们讲解银屑病的治疗中说,咽喉疼痛是银屑病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病人往往感觉咽喉不适,过不了多久就开始发病了,所以其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常加上一些利咽之品,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值得探讨。
紫荆皮,是一味活血解毒之品,我想对血热证的治疗,凉血止血是基本大法,此药应该是照顾到血热化瘀的因素吧。
《本草述》对该药有这样的描述,摘抄下来,不妨一看,“诸味之活血者多属辛温,以血得温则行也。
其解毒者多届苦寒,以毒为辛热之所结也。
艾儒棣教授中医皮科外用方精选
艾儒棣教授中医皮科外用方精选外用处方精选1软膏类(一)酒渣鼻软膏【药物组成】轻粉6.5g,苦杏仁8.5g,樟脑、大枫子仁、核桃仁、蓖麻子仁各12g,羊毛脂10g,凡士林加至100g。
【制作方法】焙干后各研细末,过100目筛后,投入熔化的羊毛脂与凡士林中,调匀成膏。
【功效】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酒渣鼻、粉刺等病症。
【用法】外用局部轻轻揉擦,每日2次。
晚上可用百部30g煎液湿敷,同时煎服仙鹤草45g,每日1剂。
以30天为1疗程。
(二)黑布膏【药物组成】五倍子100g,蜈蚣1条,蜂蜜18ml,黑醋250ml。
【制作方法】前二味研细末,放入蜂蜜与黑醋中,以上各药混合均匀,备用。
【功效】解毒消肿,软化疤痕。
【主治】烧伤疤痕等多种疤痕。
【用法】将黑布膏摊于黑布上,外敷疤痕外,3~5天更换1次,直至疤痕软化变平,症状消失,功能恢复为止。
(三)银屑病软膏【药物组成】青黛30g,轻粉10g,冰片10g,凡士林100g。
【制作方法】先将药物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后,加入凡士林中研和调匀而成。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主治】银屑病。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1~3个疗程见效。
使用本品前,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可先外搽皮损一块,每天1次,3天后无不良反应,即开始外用治疗。
局部片块状配合封包效更佳。
(四)润肌膏【药物组成】当归15g,紫草3g,麻油120ml,黄蜡15g。
【制作方法】前二味与麻油煎,药枯后滤渣,将油再熬,入黄蜡化尽,倾入碗中,待冷后备用。
【功效】润肤止痒。
【主治】皲裂症,鱼鳞病,干性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每日2~3次。
2散剂类(一)二味拔毒散【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原书记载:“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
” 又称“上二味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自止,红肿自消”。
【药物组成】雄黄、白矾两味药等份为末组成。
雄黄,辛温,有毒,解毒燥湿,杀虫止痒,去恶肉。
“艾灸温肾养生”法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艾灸温肾养生”法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作者:曹金陵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艾灸温肾养生”法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0例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艾灸温肾养生”法治疗,观察扶正祛邪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显效率23.50%。
结论“艾灸温肾养生”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病;艾灸“艾灸温肾养生”法是李莹教授在慢性肾病多年治疗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治法之一[1]。
2010年10月~2011年7月笔者应用“艾灸温肾养生”法治疗80例慢性肾病患者,观察和研究治疗过程中扶正祛邪的作用,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肾病内科符合诊断标准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2岁,平均43.46岁;体重最重的80 kg,最轻的45 kg,平均63.75 kg。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0岁,平均44.29岁;体重最重的84 kg,最轻51 kg,平均61.67 kg。
两组基础数据比较,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呼吸、脉搏、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加艾灸治疗,药物治疗采用以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方为主方加减,临床对症治疗,与对照组所用方剂相同。
艾灸治疗使用温热式艾灸治疗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祥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艾绒艾条选用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艾条及艾片。
1.2.1 主穴:足三里、关元、气海、肺俞、脾俞、大椎、神阙、命门和肾俞穴。
配穴:伴有高血压者加涌泉、绝骨穴;伴有糖尿病者加肝俞,胆俞,胃俞和三焦俞穴;伴有脾胃不运者加中脘、胃俞穴;伴有高血脂者加手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穴。
艾儒棣教授临证特点浅析
艾儒棣教授临证特点浅析作者:钱锐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05期*基金项目: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78号);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36号);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名医专项项目(云卫人发〔2022〕8号)第一作者简介:钱锐(1974-),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病内分泌的中医防治研究。
摘要:艾儒棣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教学名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师从文琢之老。
临证50余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医技精湛,临证开阖挥洒又植根于经典,特别重视脾胃功能;遣方特点鲜明用药独到,对小剂量药物配比、藤类药、虫类药、地方药、相反相激药对等都有深入研究;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皮肤护理、心理调摄、特殊方法、饮食忌宜等等每每配合应用,临床不仅仅皮科外科疾病,很多疑难杂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艾儒棣;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5-0012-03艾儒棣教授师从文琢之老,是全国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教学名师。
艾儒棣教授临证50余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医技精湛,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皮科外科。
艾老临证开阖挥洒又植根于经典,遣方用药特点鲜明且丝丝入扣,同时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皮肤护理、心理调摄、特殊方法、饮食忌宜每每配合应用,很多疑难杂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每感精妙现试将艾儒棣教授临证特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辨识病机,精准顾护脾胃后天根本艾老工作后一直从事中医外科皮科工作,其治病“法于《正宗》,首重脾胃”。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仓禀之官,历来受到各位医家重视。
从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再到李杲的《脾胃论》专著,《外科正宗》里亦指出“得土者昌,失土者亡”等等,所以脾胃为一切疾病的根本。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总结
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主要受累器官之一,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LN)是SLE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根据肾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肾脏受累,有5%-20%的患者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LN是决定SLE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LN的正确诊治对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改善SLE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LN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LN的治疗取得了长足性进展,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对狼疮性肾炎虽没有明确的名称描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列入祖国医学“红蝴蝶斑”、“阴阳毒”、“鬼脸疮”、“温毒发斑”、“日晒疮”、“痹证”、“心悸”、“喘证”、“悬饮”、“水肿”、“虚劳”等范畴。
畦书魁主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周痹”名之,以狼疮性肾炎出现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者,称为“肾痹”。
此病名既明确指出主要的病变部位,又体现了本病属于“痹证”,可出现关节疼痛及其他器官受累的特点,比较适合用作狼疮性肾炎的中医病名。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七情内伤,阴阳失调;或肾精素亏,复感邪毒,或服食毒热之品,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邪毒久稽经络血脉所致。
【病因病机】目前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都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LN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沉积有关,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免疫系统紊乱贯穿了LN的整个发病过程。
遗传等内在的易感因素加上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包括感染或其他不明抗原的刺激等),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异常的免疫应答,使自身细胞的抗原,特别是内源性DNA抗原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的自身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者循环中的抗DNA 抗体等抗原,先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再与循环中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激活补体,引发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引起肾脏病变。
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影响
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影响1. 疾病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炎症性病变和多种器官受累,如皮肤、肾脏、心血管系统、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等。
其中,肾脏损害是SLE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
脾肾阳虚是中医学上对SLE肾脏损害的一种描述。
脾肾阳虚型SLE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畏寒怕冷,水肿,腹泻等症状。
2. 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肝肾不足,脾虚湿阻、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辨证论治,常采用以养阴阳、调和气血为基本思路,治疗SLE。
健脾滋肾方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
方剂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等,具有滋补肝肾、健脾养胃、利水渗湿等功效。
3. 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SLE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项研究观察了健脾滋肾方对36例脾肾阳虚型SLE患者的治疗作用。
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如抗核抗体水平下降、肾功能改善、疾病活动度降低等。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健脾滋肾方联合器官保护药物治疗SLE患者的肾脏损害,能够有效减轻病情和改善肾功能。
4. 使用方法典型的健脾滋肾方配方为:•熟地黄30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20g•苡仁12g此方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需要按中医医师的建议进行调配。
5. 注意事项•健脾滋肾方作为草药方剂,需要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
•患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有肝肾疾病的患者慎用该方剂。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6. 结论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SLE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健脾滋肾方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艾儒棣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艾儒棣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摘要:本文从临床病例出发,结合有关文献对艾儒棣教授运用经方在现代皮肤病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浅析,发现主要治则集中于祛风、和解、清热、滋阴及温里等几方面,现进行粗浅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经方皮肤病中医名医经验病案举隅艾儒棣,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致力于中医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医外科学负责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候选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师。
对于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心得颇丰,临床疗效显著。
《周礼·天官冢幸》中指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此后中医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种,然而任何疾病都必须从基础理论,从内而治[1]。
明代汪机指出:“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治外遗内,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皮肤病的病因复杂,其病机主要因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2]。
艾儒棣教授认为只要辩证得当,切合病因病机,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可有切实疗效。
艾儒棣教授运用经方在治疗皮肤病,主要集中于祛风、和解、清热、滋阴及温里几方面。
1.经方应用1.1祛风:风病可分为内风和外风,外风病位在肌表、经络、肌肉、筋骨、关节,而内风病位主要在肝,可有肝风上扰、热极动风、阴虚风动、血虚风动等证型。
皮肤疾病多为外风所致,而经方中太阳经方证其主方为麻黄汤与桂枝汤。
麻黄类方适用于表实证,桂枝类方适用于表虚证,二者的共同点为“祛风发汗”[3]。
荨麻疹为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症为皮肤瘙痒及风团,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
其发病由汗出受风所致,或伴有发热,或伴有便干、溲赤等阳热之证。
若皮疹色粉白,遇风遇冷加重,舌淡苔白,脉浮紧,则辩证为风寒证,可用麻黄汤峻汗。
如汗出受风所致,脉浮缓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寒冷性荨麻疹多属风寒束表,方选麻黄桂枝各半汤;如大汗不止,汗出较多,取桂枝加附子汤加以治疗。
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
责。近年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推崇 , 本次分析 中药汤剂健脾 益肾汤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对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
现 作下 述报 道 。 1 资 料及 方法
FU J i a n g T h e F i r 8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i t a l o fL u o y a n g ,
பைடு நூலகம்
【 摘要 】目的 评价 中西 医结合 方法治疗脾 肾两虚型慢性 肾小球 肾炎的 【 Ke y wo r d s 1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
徐 荣敏 ,陈国军 ,洪明飞 ,等 .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 肾阴虚 型强 直性脊柱 炎患者 临床 疗效的影响 Ⅱ 1 . 中国老年 学杂志,2 0 1 6 , 3 6
( 2 2) : 5 6 9 5 — 5 6 9 6 .
床 疗效观察
4 6 5 8 .
中国 保 健营养 ( 上 旬刊 ) ,2 0 1 3 ,2 3( 8 ) : 4 6 5 7 —
中 国继 续 医 学教 育 第9卷 第 3 鞠 1 81
红细 胞 沉 降率 、晨僵 时 间 均优 于 单药 组 ,说 明复方 玄 驹 胶囊 联 合
[ I 1 . 山 东医 药 ,2 0 1 4 ,5 4( 1 1 ) : 8 0 — 8 1 .
以强直脊柱综合征起病的糖 原贮 沙立 度 胺 治疗 强 直性 脊 柱 炎 的临 床效 果 确 切 ,可有 效 改 善红 细 胞 【 】 岳冬 日,朱雯华 ,奚剑英 ,等 . 积症 Ⅱ型一例 Ⅱ 】 . 中华神 经科杂 志,2 0 1 4 ,4 7( 3 ) : 2 0 9 — 2 1 0 .
艾儒棣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拾零
艾儒棣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拾零艾儒棣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拾零【摘要】:介绍艾儒棣治疗聚合性痤疮的经验。
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痰湿瘀结。
在辨证旌治过程中应分期治疗,急性期以清热解毒、透脓消肿为主,化痰散结为辅。
慢性期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为主,清肺解毒为辅。
对聚合性痤疮,遗留下来的瘢痕疙瘩,结合外治。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最严重的类型。
多见于青中年男性。
常位于面、胸、肩、背及后颈部,同时也可在臂部、前臂、大腿及面部发生。
皮损成多形性,有粉刺、丘疹、囊肿、‘脓疱。
数个脓肿聚合,破溃后有的形成流脓的窦道,愈后留下明显瘢痕或瘢痕疙瘩。
本病病程缠绵,病情时轻时重,治疗颇为棘手。
在中医古籍中对本病多有描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
【2 张介宾注:“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疑“豌”)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荚而攻之,大甚出之。
”西医口服抗生素、维甲酸类药,或试用内分泌疗法,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
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O年。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介绍如下。
1 探究病源,紧扣病机艾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是热毒炽盛,痰湿瘀结。
多由于肺胃热盛,熏蒸肌肤,邪毒壅结:脾失健运,蕴湿积热,痰湿互结;肾阴不足,心经火旺,久则气血凝滞,瘀滞化毒或炼液为痰,痰湿瘀结,郁于肌肤腠理所致。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而复感外界毒邪亦是诱发本病致病的条件。
故本病是热毒炽盛,痰湿瘀结,复感外界毒邪,发于皮肤而成。
2 病分二期,各有辨证艾儒棣教授认为聚合性痤疮病分二期,急性发作期,皮疹红肿时,先以清热解毒、透脓消肿为主,化痰散结为辅。
慢性期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清肺解毒为辅。
热毒炽盛证(急性期):症见面部、胸背满布红色丘疹、结节、脓疱,或有囊肿窦道,按压有波动感,自觉疼痛,破溃流脓,消退后皮肤可见瘢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
2023-11-01•引言•病例介绍•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结论与讨论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的肾损害表现,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统西医治疗LN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部分患者对激素依赖或耐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LN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是否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意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提供临床依据,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
治疗方法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
02病例介绍病例选择选取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的患者。
病例特点性别分布4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1:2。
年龄分布患者年龄分布在18-60岁之间,其中20-40岁之间患者人数最多,占66.7%。
病程分布患者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为(3.5±1.2)年。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或中药灌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过程常规给予免疫抑制剂、激素、抗凝、降压等治疗。
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汤剂,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
同时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浅谈从脾论治皮肤病的体会--艾儒棣37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浅谈从脾论治皮肤病的体会--艾儒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艾儒棣教授治疗气阴两虚证狼疮性肾炎经验
艾儒棣教授治疗气阴两虚证狼疮性肾炎经验
王欢;李继科;漆剑;艾儒棣(指导)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7(25)1
【摘要】艾儒棣教授临床辨治狼疮性肾炎,认为病机乃肾阴虚为本,瘀毒为标;强调缓解期对气阴两虚证的治疗,蛋白尿的处理,重视预后调摄。
【总页数】2页(P2-3)
【关键词】艾儒棣;气阴两虚证;狼疮性肾炎
【作者】王欢;李继科;漆剑;艾儒棣(指导)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2
【相关文献】
1.艾儒棣教授运用泽泻与菟丝子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经验 [J], 杨莉
2.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经验举隅 [J], 余倩颖
3.基于玄府理论浅析艾儒棣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J], 王凯; 郝平生; 欧阳雪晴; 何中秋
4.艾儒棣教授运用如意金黄散与赋形剂治疗酒渣鼻经验 [J], 蒋友琼
5.艾儒棣教授运用"开鬼门"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J], 周林;陈娟;朱霞俊;艾儒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机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机探讨
尤雯丽;杨新方;邱勤;赵萌;陈明岭;艾儒棣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是中西医研究
的重点疾病。
中医对本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联合西药能较好的控制病情、保护内脏。
但目前中医对本病病机理论尚不完善,辨证分型众多,难以解释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近期效果明显但易复发。
艾儒棣教授精研红斑狼疮,结合50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根源是真阴不足导致君火不明、相火妄动,卫气不藏,郁而化火,积热成毒。
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总页数】2页(P7-7,9)
【作者】尤雯丽;杨新方;邱勤;赵萌;陈明岭;艾儒棣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四川省建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机认识的思考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4.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病机探析
5.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阶段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吴博文;田雪秋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6(003)002
【摘要】@@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温肾固摄、健脾利水,兼有活血行气之功效的临床经验方温肾汤对30例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06)
【作者】吴博文;田雪秋
【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130021;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1300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补肾调肝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J], 詹继红;胡茂蓉;谢恂
2.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30例 [J], 姚建斌
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观察 [J], 谷宝华
4.温阳利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张铎
5.复肾散外用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彭红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科研 工作 4 o余 年 , 具 有 丰 富 的临 床 经验 。笔 者 有
幸伺医, 受益 匪浅 , 现将其 治疗狼 疮性 肾病 脾 肾阳虚证 临床经 验作一 简要 总结 。
狼疮 性 肾病是 系统 性 红 斑 狼疮 最 常 见 、 最 严 重 的
讨
论 狼 疮 性 肾 病 随 疾 病 发 展 分 为热 毒 炽 盛
发肌表 则关节 肿痛 、 面部 及 四肢红 斑 ; 内攻 脏 腑 , 轻 则
面身肿 , 夜尿频多, 重则胸水 、 腹水 , 下 肢 水 肿 皮 亮 欲
破, 举 步维 艰 ; 肾阳虚 衰失 于温煦 , 则 畏寒 肢 冷 , 面色咣 白, 腰 膝酸 软冷痛 ; 二便 失 司 , 秽 浊毒物 泄下 受 阻 , 外犯
利 水为 治法 , 方 选金 匮 肾气丸合真 武 汤加 减 , 能有效 保护 患者脏 器功 能 , 延 长生命 , 提 高其 生
存质 量 。
主 题 词 狼 疮 肾 炎/ 中 医 药 疗 法 温补 肾 阳 中 医师 @ 艾 儒 棣
【 中 图 分 类 号 】 R5 9 3 . 2 4 2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0 0 0 — 7 3 6 9 ( 2 0 ] 3 ) 0 1 — 0 0 5 6 — 0 2
咳嗽 、 心悸, 重则 高 热 、 腰痛 、 水肿 、 尿 血 。狼疮 性 肾病 系本 虚标实 , 虚 实夹 杂 的复 杂 性 、 难 治性 疾 病 , 辨 证 分 为多种 证 型 , 以脾 肾阳虚证最 为常 见 , 本 文仅讨 论脾 肾 阳虚证 的诊 治经 验 , 供 同道参 考 。 脾 肾阳虚证 多见 于 狼 疮性 肾病 的 慢性 期 , 患 者 面 色恍 白, 身肿肢 冷 , 食少 便 溏 , 夜 尿频 多 , 舌质淡胖, 脉 濡细 。根 据病机 , 以温 补 肾 阳 , 健 脾 利 水 为治 法 , 方 选
云: “ 肾者水 脏 , 主 津 液” [ 3 ] 。肾 阳亏 虚 则 封 藏无 力 , 摄
提 高其 生存 质量 。艾儒棣 教授 通过 多年 临床观 察与研 究, 运 用温 肾健脾 法治疗 狼疮 性 肾病 脾 肾阳虚证 , 取 得
满 意 疗 效 。 艾 教 授 认 为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主 要 病 因 是 患
尿、 血尿 、 肌肤发 斑 ; 若 脾 阳亏虚 , 失 于运化 , 土不 制水 ,
并 发症 之一 , 主要 临床表 现为 肾炎或 肾病综 合症 , 肾炎
时尿 内出现红 细胞 、 蛋 白和 管 型 ; 肾病 综 合 症 时 , 全 身 水肿, 大量蛋 白尿 , 低 蛋 白血症 , 早期 肾功 能正常 , 后期 可 出现 尿毒症 和 高血 压 。 中医 文献 无 本 病 名记 载 , 根 据 其症 状 与“ 阴 阳毒” 、 “ 水肿” 、 “ 虚 劳” 等病 名对应 。狼
5 6
・
陕西 中医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1 期
名 老 中 医经 验 ・
艾 儒 棣 教 授 治 疗 狼 疮 性 肾 病 脾 肾 阳虚 证 经 验 浅 析
肖 敏 方 明 艾儒棣 △ 成都 中医药大 学临床 医学 院( 成都 6 1 0 0 7 5 ) 摘 要 介 绍 艾 儒 棣 教 授 治 疗 狼 疮 性 肾病 脾 肾 阳 虚 证 的 经 验 : 谨 守病机 , 辨证 论治 , 以温补 肾 阳, 健 脾
艾 儒棣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从 事 中医外 科 临床 、 教
淮牛膝、 续 断各 3 0 g , 易 外感 者加 生 黄 芪 3 0 g , 防 风 1 0 g , 尿 蛋 白> 2 . 5 g / 2 4 h加 梓 实 1 5 g , 金樱子 、 莲 须 各 3 0 g , 尿素氮、 肌酐升 高者加 六月雪 、 鸭 跖草、 蓰 草 各
疮性‘ 肾病 治 疗 的核 心 是 保 护 脏 器 功 能 , 延 长患者 生命 ,
证、 肾阴亏损 证 、 气 阴两 虚证 、 脾。 肾阳虚证 , 而 脾 肾阳虚
证多见 于 疾 病 的 中晚 期 。《 素 问 ・生 气 通 天 论 》 中以
“ 阳气者 若天 与 日, 失 其所 则 折 寿 而不 彰 , 故 天运 当 以 1 3光 明” l 1 , 强 调 了 阳气对 人体 有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 肾为 先 天 之 本 , 调 节 人 体 一 身之 阴 阳平 衡 , 封 藏 精, 主水 纳气 , 司二 便 。《 素问 ・ 上 古天 真论 》 云: “ 肾者 主水 , 受五脏 六腑 之精 而 藏 之 ” [ , 《 素 问 ・逆 调 论 》 亦
纳失 司 , 精 微物质 下 泄 而成 蛋 白漏 下 , 损 耗 五脏 精 气 ,
精越 漏则 肾越虚 , 病越重; 肾 阳 虚衰 而 气 化 不 足 , 则 头
者先 天禀赋 不足 , 肝 肾亏虚 , 或七情 过极 , 劳 累过度 , 误 诊 误治 , 导致 阴 阳失 调 、 气血失和, 邪 毒 化 火 妄行 。外
扰神 , 可见 面部 红斑 、 四肢发 斑疼 痛 、 神 昏智 减 , 淤积体
内, 蕴久成 毒 , 侵 犯 五脏六腑 , 致脏 腑 阴 阳失 衡 , 可见 心
悸 咳嗽 、 呕吐腹 泻 。 脾 为后 天 之本 , 气 血 生化 之 源 , 主 运化 水 谷 精微 ,
升 清统血 , 为气 机 升 降 之枢 。若 脾 气 虚 弱 , 脾 阳不 足 ,
升 清乏力 , 统摄无 权 , 也 可 导 致 精 微 物 质 下 泄 而 成 蛋 白
金 匮。 肾气 丸合 真 武 汤 加减 。药 物组 成 : 上桂粉 2 g ( 冲
服) , 制 附片 1 5 g ( 先 煎半 小时 ) , 山药 、 茯苓 各 3 0 g , 山茱
萸 1 0 g , 泽泻、 白晒 参 、 白芍 、 白术 各 1 5 g , 牡丹皮 1 2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