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探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我在从事了多年的这门功课教学工作以后,对这门功课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的体会: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现在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他们一是没有生产实践经验,二是缺乏机械制造、使用的感性认识,普遍感到教材内容生疏、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这些具体情况,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在中学所掌握的有关检测的基础知识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紧紧抓住基本概念的建立、对各种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及各种测量方法在原理上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在教材的组织选用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学而望而生畏,失去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对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用到的诸如尺寸公差及尺寸误差的检测,形位公差及形位误差的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等内容精讲和细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或在生产实际中很少运用的内容只略讲或从教学内容中删除。
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教与学的难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3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归纳总结基本概念和术语多,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大量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涉及的内容广,而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有些概念和术语之间差异很小,而且出现在课程的开始,这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就形成一个拦门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运用讨论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的概念;(2)公差带、配合带的意义。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查公差表;(2)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3)计算公差配合。
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1)长度测量原理;(2)角度测量原理;(3)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2)技术测量中涉及的复杂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 讨论法:分组讨论技术测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零件图纸,引导学生思考公差配合的重要性;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基本概念;3. 讲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和计算公差配合;4.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和形状位置误差测量的方法;5. 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文/赵玉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技校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课程。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具备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三者合一的认知知识,同时还需一定的操作技能,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然而针对技校生源学习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确保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首先认真地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在“备教材”上下工夫。
在此过程中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
同时在教学中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主体服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
难点的突破,主角是学生。
教师需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便从战略上加以引导,避免教学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而把运用战术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能自如地动用各种战术去攻克一个个教学难点。
二、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选择和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科教学特点、教学手段的经济成本、操作控制等方面来考虑。
因此,应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新奇化、直观化。
1.由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要以形象、直观、实践的教学加以突破(1)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活生生的实例来讲解抽象的东西,或以形象的比喻方法进行讲解。
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教学方法浅谈
程 的 容 量 及 教 学 深 度 。 为 适 应 技 术 的 发 展 , 教 强 调 指 出 各 因 素 、 各 环 节 中 每 一 个 因 素 的 合 格
懂 、 吃 透 , 并 且 有 动 手 操 作 的 全 面 能 力 , 具 有 差 、 形 位 公 差 相 关 结 合 的 实 例 , 阐 明 选 用 哪 一
较 大 的难 度 。如 何 处 理 教 材 , 制 定 适 当 的 教 学 种 量 仪 或 量 具 进 行 检 测 , 从 而 指 出 计 量 器 具 的 体 系 ,使 之 符 合 中 等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培 养 中 等 技 不 确 定 度 的 理 论 , 同 时 引 入 表 面 粗 糙 度 对 零 件 术 工 人 教 育 的 特 点 , 反 映互 换 性 和 测 量 技 术 不 具 体 使 用 性 能 影 响 、 对 装 配 性 能 的影 响 、对 零 断 发 展 的 新 形 式 , 是 任 课 教 师 一 直 在 不 断 探 索 件 检 测 结 果 的 影 响 等 等 , 导 入 量 具 、 量 仪 的 选
堂 教 学 效 果 很 不 好 。 所 以 , 可 压 缩 或 不 讲 此 部 论 上 学 习够 用 即可 , 不 能 刻 意 的 追 求 理 论 教 学 分 内 容 , 节 省 出 课 时 , 围 绕 “公 差 与 配 合 、 形 的 系 统 性 而 强 调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同时 , 要 考 虑 位 公 差 及 表 面 粗 糙 度 的 选 用 及 检 测 和 测 量 技 术 到 在 校 学 生 的 原 用 知 识 水 平 和 不 同 的 理 解 能 量 仪 、 量 具 的 使 用 选 择 ”两 大 部 分 ,展 开 教 学 用 , 理 论 教 学 在 保 证 基 本 理 论 完 整 的 原 则 下 , 活动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价 值 和实 践意 义 , 明课 程 的职 、前 景 。 说 I
手 能力 , 出 了 自己的看 法与 建议 , 得 了很好 的教 学效 果 。 提 取
【 关键词】 高职教 育 教学改革பைடு நூலகம்
《 差 配合 与 技术 测量 》 机 械 类 专 业 的 一 门 实践 性 很 强 公 是 的专业 基础 课 , 的任务 是 使 学 生 获得 机械 零 件 的 几何 精度 及 它 其相 互 配合 的基 础知 识 和 几 何参 数 检 测 的 基本 技 术 , 机 械 专 是 业技 术 人才 必须 具备 的基础 知识 与基 本 能力 。但 对 刚刚 人校 缺 乏生 产 实践 经验 和感 性认 识 的高 职生 来 说 , 遍感 剑 难学 、 理 普 难 解 , 之新 课 改下 本课 程课 时 数进 一 步减少 。对 此 , 文从 如 下 加 本 几个 方 面提 出了 自己的观 点 和解 决措 施 :
《 差 配 合 与 技 术 测 量》 学 改 革 的探 讨 公 教
4 7 0 娄 底职 业技 术 学 院机 电 系 湖 南 娄 底 曾 曦 10 0
【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与实际, 对如何进行教 学改革 , 克服课 时数减少带来的影响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 公差
() 1 重点 内 容 的教 学 处 理 。在 备 课 时 根 据 课 程 的 教 学 f I 标 , 定 每一 堂 课 的教 学 内容 , 清主 次 , 举 出应 掌 握 的具 体 确 分 列 的知识 点 , 确 定掌 握 每 一知 识 点 应 讲 授 的具 体 内容 。根 据 内 再 容 采用恰 当的教 学 方法 , 提高 教 学 效 果 。例 如 光 滑 圆柱 公 差 与 配合 的基 本 术语 这一 节 , 关 国家标 准 建 立的基 础 , 果学 牛 是相 如 能掌 握 好 , 可增 强 学 习兴 趣 , 续 内容 学起 来 也就 容 易 , 之 则 后 反 相 反 。所 以这 是一 个 重 点 内容 , 不 是 难 点 。在 这 一课 中 我 选 但 定 的主要 知识 点 是 互 换 性 、 本 尺 寸 、 限尺 寸 、 差 、 限偏 基 极 公 极 差 、 本偏 差等 几个 重 要概 念 。在 讲授 时要 逐个 用生 动 的语 言 , 基 联 系实 际 的例子 一 一加 以说 明 , 学 生 能深 刻 理 解 它们 的含 义 使 以及 它 们之 间 的关 系 。为后 续 内容 的学 习打 好基 础 。常用 计 量 器具 的使 用 也是 一个 重 点 内容 , 是培 养 学 生 动 手 能力 和 操 作 技 能必 须 掌握 的基 本 内容 之 一 。这 一 内容 重点 放 在 游 标 卡 尺 , 外 径千 分尺 和 内径 百分 表 的使用 。教 学 时首 先要 对 照实 物讲 清 这 些量 具 的构 造 、 数 原理 、 用 方 法 以及 使 用 中 的注 意 事项 ; 读 使 其 次要通 过 实验 测量 让学 生 熟练 地掌 握正 确 的使 用方 法 。 () 2 教学 内 容的选 择 : 理论 知 识 以“ 须 ” “ 用 ” 度 , 必 、够 为 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刍议
职 业学 校机械 专 业公 差 与配 合课程 的教 学 要求 1 、性质 与任 务
一
讲 的内容 ,进 而 具体 到各个 知识点 、能 力 要求 等 ,分 清 主次 。 其 次 ,要 分清 难 点重 点 内容 、难点 非 重点 内容 、重点 非难点 内 容 ,特 殊 问题 特 殊对 待 。例 如讲光 滑圆柱 公差 与 配合 的基本 术 语 这个 重 点非难 点 内容, 但是 ,这是 相关 国家 标准 建立 的基础 , 如 果 学生 能掌握 好, 可增 强学 习兴 趣, 后 续内容 学起来 也就容 易, 反 之 则 相 反 。 因而 ,在讲 这 堂课 的 时候 我把互 换性 、基本 尺 寸 、极
二 、 公 差 与 配 合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践 ,而 是 将 理 论 与实 践相 结 合 ,在 实 践 中 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 题 。诸 如 ,删 去 了一些 重学 术的与 专业 培 养 目标 关系 不 大的 内 容 ,如 :公差原 则 、尺寸链 计 算 、圆锥 和 角度公 差 、平键 与 花 键 联接 公 差 、渐 开线 直齿 圆 柱齿轮 公差 等 。而 在光 滑 圆柱 的公 差 与 配合 、形状 和位 置公 差 、表 面粗糙 度 等基 础 理论 和 相关 国 家 标 准 的使用 等 主要 内 容方 面安排 了一 些 在学 校 条件 允许 范 围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分析与教学方法
图表 , 行极 限与 配合 的基本 计 进 算 , 确选 用 极 限 与 配合 、 状 正 形 与 位 置 公 差 、 面 粗 糙 度 ; 正 表 能 确 选 用 测 量 器 具 并 熟 悉 其 调 整 作 技 术 测 量 的 初 步 能 力 ; 熟 练 能
掌握表 ◎ 陈 旭 辉 面 粗 糙 度 的 评 定 标 准 和 测量 方法 , 备各种 典 型机 械零 具
一
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课程分析与教学
和使 用方 法 , 备对 一 般几何 体 具
、
课 程分析
件几 何量 的精 度设计 、 量 和检 测
验及 零件合 格性 判 断 的能力 。 通
过本 课程 的学 习 , 学生 进~ 步 为 学 习专业课 程 奠定基 础 , 为 日 也 后 胜 任 企 业 机 械 产 品 加 工 和 质
23
摘
要 :文 章 简 要 分 析 了
车 、 、 等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的 钳 铣
理 论 学 习 、 践 训 练 和 职 业 能 力 实 的培养 。
《 差 配合 与 技 术 测 量 》 公 课
程 的 定 位 与 课 程 教 学 目标 , 并 介 绍 在 课 程 实施 层 面 上 几 种 有 效 的教 学 方 法 。
则 规 定 多 、 识 抽 象 , 要 有 丰 知 需
富的 空间想 象能 力 , 求在 教学 要 过 程 中 将 相 关 知 识 、 术 标 准 和 技 工 艺 要 求 有 机 融 合 , 学 生 手 口 让
差 配合 ” “ 量 技 术 ” 大 部 与 测 两 分 , 机 电 类 及 其 相 近 专 业 技 术 是
所 以 , 本 课 程 是 对 学 生 在 学 习 《 械 制 图与识 图》等 专业 基础 机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测量方法来检测和控制尺寸公差。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
2. 公差配合的等级:IT、JT、MT、HT、ST。
3.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
4. 技术测量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
5.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仪、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的等级、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应用。
2. 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技术测量方法的运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公差配合的等级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讲解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
4. 第四课时:介绍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5. 第五课时: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产品中的配合实例,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等级的选用原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公差配合的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案例,让学生学会公差的标注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练习,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点,布置复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浅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
王元娥 廊坊职业技 术学院机械工程 系 0 5 0 600
的步 骤 ,学 会应 用 ,也就 达 到 了教学 目
的 。
要 | _ _
_ _
s
性 ,活跃 了学习气氛 ,把 原来消极等待教
师讲课 ,变成 了积极 主动学 习。既提高 了
从 课 程 内 容 的 更 新 教 材 的 组 织 、 教 学 方 法
的 运 用和 实 验 教 学 的展 开 等 方 面 , 简述 了如 何 才 能 搞 好 《 差 配合 与 测 量 技 术 》 课 程 教 公 学 。
6n .
课特 ,针性 组 !嵩 程点有 对地 蓑
… …
. ,
为 教学 的重 点 , 只 让学 生 一 般 了解 。如 在 对随机误差数据处理进行介绍时 ,教材是
法, 让学生弄涪其异同点和相 互联系,以 验情况, 现在每一个 展 学生面 从 前, 而增强
加深理 解 ,最终 达到对术语 的真正掌握 。 第三 ,对典型零件 公差的介绍以学生 为主 ,教 师 为辅 。讲 典 型零件 公差 规 定 时 ,教 师只需 把确 定 公差 的思 路告 诉学 生 ,让其 知道 ,任何一 个零 件的公差都是 了实验的直观性 ,能协助每 一个学生高 质 量的完成实验 ,提高 了学生对实验 的兴趣 , 收到很好 的效果 。 33 —开设实验周 为提 高学生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能 力、
面广 ,学生 往往感到 教学内容 比较零散 、 能 j - j
杂乱 。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理 出头绪 ,根 据互换性这 . 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主线来 实验是本课程的 一个 重要环节 ,也是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适应新形势下
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中,要让学生真正 了 人 才需 求 的根本 途径 。 根据 本课程 的特 解互换性的含义 ,懂得尺寸公差 、形位 公 点 ,应 该从以下几方面安排好 实验 教学 : 含儿何量公差选用和误差检7两 方面的内 : 差 、表面粗糙度等内容巾的国标规 定都是 I 贝 J l 31 . 根据教学进程 ,适时 、适度地安 容 , 与机械设计 、饥械圳造及其质量控制 为保证 零部件互换性 而作出的。在具体介 排实验教学 密切相关 ,是机械工程技术人 员和 管理人 绍每 项内容时 ,要始终 围绕互换性 这… 本 课程 的基本 实验都是紧密结合各课 员必需掌握的一门综 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 主题 ,把纷繁众多的规定用 一 条主线贯 穿 题理论教学进程的。其 目的除要 求学生获 程 。 由于 达 门 课 国标 规 定 内容 多 、 理 论 概 起来, 使知识 承接, 上下 逐步培养学 生掌…, 得几何量检测技术的 直接矢识, 口 加深对 理 念 多、直观性 差 ,学 生学 习过程 中往往感 握 本课程学 习特 点和 规律的能 力 。 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理 论联 系实际的 机械类专业的 一 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包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利用测量工具和仪器,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公差配合的分类(1)间隙配合;(2)过盈配合;(3)过渡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及其计算;(2)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6.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论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论[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一门难学的科目。
要教好这门课,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机械精度设计和检测的能力,服务于生产实际。
本文针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现代教学方法研究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本门课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标准多,记忆内容多。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1、实践与理论相脱离,对实践课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差。
公差配合这门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且实践性比较强。
而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还习惯于把实验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因而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2、教学手段单一。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学科本位,不注意整合。
内容繁、难、偏、旧,偏重书本知识。
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考核评价单一。
无论是理论教学课堂还是实践教学课堂,师生关系依然是传输和接受,没有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感到枯燥难懂,表现出厌学情绪。
3、缺乏实际应用体验。
没有模拟工作情景,无法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多数情况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而没有实际应用的历练和体验,,因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浅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方法
结法 , 要把有关术语进行 比较 , 尤其是术语 的代号 、 表达式 、 含 义及有关 图形 ,找 出它们 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并进行归 纳总 结, 帮助同学掌握记忆 的重 点 。对于理解难度 大的内容 , 可利 用多媒体课件辅 助教学 。多媒 体课 件可 以把语言讲述 明白的 内容用 图片 、 动画形象 的演示 出来 , 也可 以通过 全方 位 3 0 6 ̄
讲述与生产生活密切 相关 的实例 , 生动形象 的叙述本门课 的性
学 内容及方式等方 面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在提 高学生的兴趣 和动手操作能力方 面 , 收到 了一定 的成效 。
质 和学 习任务 , 尤其是让学生们了解到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影 响和在生产实际 中的重要 意义 。让学生感到该课程 实用性强 ,
叉 容 易 理 解 ,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对 教 好 该 课 程 至关 重 要 。 激 这 22 采 用 总结 法 讲 解 公 式 术 语 及 概 念 . 由 于学 生 素 质 及 学 习 理 解 能 力 的差 别 , 之 公 式 、 加 术语 、 概 念 等 内容 有 比 较 单 调 枯 燥 , 以教 师教 学 时 , 注 意运 用 总 所 多
2 针 对 学生特 点 及教 学 内容 , 用 多元化教 学 方法 采
近年来 , 校 连年大幅度扩招 , 高 以至 于 学 生 文 化 基 础 参 差 不 齐 , 分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较 差 , 解 能 力 较 弱 , 习不 容 部 理 学
广 , 于没有生 产实践经验且严重缺乏感性 认识 的学生来说 , 对 要理解并掌握 , 是具 有相 当难度 的。因此 , 要教好 该课 程既有
初探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
DANGDAIJIAOYANLUNCONG2016年09月初探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牛慧(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龙岩364000)《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属于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具有定义多、符号多、标准多,且涉及知识面广,与生产实际关联较大等特点,因此学习难度较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时,注重理论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于基础水平本来就差的中职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具有非常高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需要结合该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特点及任务要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机械相关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内容与机械生产具有密切的关联,是学生将来提升机械专业技术的基础。
但由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具有概念多、定义多、实用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惑,无法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很多中职学生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学习质量较差,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使中职学生全面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相关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教学。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标准中公差、配合等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并熟练运用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识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形位公差的内容、代号的含义及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检测方法及符号、代号标注方法,滚动轴承公差的特点,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尺寸传动的公差与检测等。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掌握选用公差配合的基本能力,包含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一般技术测量工作等。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1.做好课程准备,活跃课堂气氛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水平较差,但他们仍然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兴趣,教师需要从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浅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
浅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作者:岳晓红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20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定义多、概念多、符号多、标准多,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
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初中知识水平,基础还不扎实,生活经验少,并且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想学好这门课当然就有点吃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
下面是我在几年的公差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精心准备,认真上好第一节课学生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多好奇,存有许多疑问,并且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学生对新课的第一节课都很期待。
上好第一节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习信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要做到仪表干净得体,精神饱满,给学生们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和开场白,从形象和语言上来征服学生。
接着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即通过讲这门课程的性质、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
然后,可以通过讲这门课的构成,即所包括的章节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若干个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并给学生留下悬念,即带着问题学习。
比如,讲到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时,以学生熟知的手机电池为例开始讲解。
从手机的品牌、设计、生产、组装到维修等各个环节简单讲解,并不时穿插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水平。
这样一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并激发了学生对下一节的期盼。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传统的备课模式是只备教材,即熟悉一下教材,写写教案。
备课方式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把上课的效果不好归结为学生素质差,并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所以就要求在备课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
浅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
浅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机械行业的工作岗位,从设计制造工程师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文主要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动手实践Abstract: the tolerance match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mechanical industry jobs, from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to produce a line of the operators must have the tolerance matching and technical measure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optimize the tolerance match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Keywords: tolerance matching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teaching methods multimedia teaching study interest begins to practice《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公式多、内容多、涉及面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像不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那么我们就 问产生此现 象的原 因?
( 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 )
戈议 公 差 配 合 与 { 测 量 的 教 学 方 法 文术
河南 焦作 ●岳 晓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很重要 的专业基础
课。 它定义多 、 概念多 、 符号多 、 标准 多, 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 而
课, 对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 , 提升学习信 心等都起着重 配合 ; 门框和门的配合 , 还有 窗上的玻璃 、 窗框及墙体 的相互 配 要作用 。首先要做到仪表 干净得体 , 精神饱满 , 给学生们来个精 合等。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 这些跟教材上讲 的真正的工业生
彩漂亮 的亮相和开场 白, 从形象和语 言上来征服学生 。 接着给学 产 中配合是不一样的 ,但 至少在学生理解孔和轴的概念上很有 生讲解这 门课 的重要性 , 即通过讲这门课程 的性质 、 在整个专业 帮助 。再 比如 , 讲到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的概念 时, 可以拿教室
教学 中的作用 、 与其他课程 的联系等 , 使学生 了解这门课的重要 里 的物体作 例子 , 帮助学 生进行理解。又如以黑板为例 , 以让 可
平面度 、 平行度 、 垂直度等概念 。这样 , 会使抽 性和学习 目的。然后 , 可以通过讲这 门 的构成 , 课 即所包括 的章 学生 了解直线度 、 节以及每个章节 的主要 内容 , 使学生 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 并把这 象 的问题直观化 , 复杂的问题 简单化 。 些 内容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 , 提出若干个为什 么 , 从而引导学 生。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 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 ,并 给学生 留下悬
用( 铜一
硫酸——锌 )电铃忽然响起 来。 , 学生猜测需要具备什么
条件才能构成这样一个能够产生电能的装置 ,因此学生希望找到
然后让他们提 出各 自的假设。这时进一步追问, 以上理论假设的科 插入稀硫酸 中, 连接导线, 发现锌片上无气泡, 而铜片上产生气泡 ,
在探 究教 学中, 作为 引导 者, 基本任务启发诱 导者 , 师最 教
二、 认真备课 。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传统的备课模式是 只备教 材 , 即熟悉 一下教材 , 写写教案 。
教学方法单一 , 把上课 的效果不好归结为学生素 对 于中职生来说 , 中知识水平 , 初 基础还不扎实 , 生活经验少 , 并 备课方式老化 , 并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 所以就要求在备课时注意教 且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 ,所 以想学好这 门课当然就有点吃力 质差 , 教学方 法的灵活性 , 教学 目的 的明确性 。也就 并具有一定 的难度 。 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 , 如何上好这 门课就是 学 内容的综合性 , 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和面对 的挑战 。下面是我在 是说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 , 还要备学生 、 备教法 。中职生对公 几年的公差 教学 中的一些体会 , 在此与大家共享 。
合 作探 究
、
激发 自主探 究欲望 。 可以创设情境
问题是探 究式教学的栽体与核心,每一项 学习活动是 围绕不 同的问题展开的。 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是探 究式教学的 出发点, 是
方说讲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原电池和门铃组成闭合 电路 需要 利
指引探 究的方向。 进一步探 究的起始。 一般而言, 根据教学 目的和 内容 , 精心考量。 比 学生不明白教师要适 当点拨 ,
一
差课上 的所有内容都是陌生的 , 不能理性地去分析和理解 。 讲解 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 际,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学生熟悉 的生活
、
精心准备 。 认真上好第一节课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如 , 在讲到孔和轴 的基 学生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多好奇 , 存有许多疑问 , 并且有探 常识联 系起来 , 究 的欲望 ,所以学生对新课 的第一节课 都很期待 。上好第一节 本概念 时, 可以把学生常用的笔作 为例子 , 笔帽 、 笔杆 、 笔芯 间的
学 生的 “ ” 探 和教 师 “ 的关 系 , 师 要做 到 既 不放 任 自流 , 不 引” 教 也
问题的答案 。 思维当然就处于高度集 中的状态。教师让学生讨论 , 主要任务 当然是通过 自己的探 究 , 发现新事物 。所 以, 处理好 要 学 洼及正确性如何通过 实验探 究?面对 实验 器材学生设计将铜锌 让 学生漫无边际去探 究, 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 目标 。
二 、 掘 自主 探 究 潜 能 。 意 利 用 开 放 课 堂 发 注
化学 离 开实验 , 不 实验要有开放性 的问题情境。 这也是教学
单 的说是教 学过程 中把教 师的启发 、学生独立学 习与合 作探 究 的关键步骤 , 拟定合理的研 究计 划 , 同时, 师把 必要 的资料准 教 为前提 , 学生生活的周 围世界为对象 , 把 给学生提供 充分 自由表 备给 学生, 让学 生 自己查 阅或 者动手去 实验 , 来提 出某些假设 。 教师的 角色是一个组织者 , 范、 规 指导学生的探 索过程 。 这 达、 究、 探 质疑 、 的机会 , 讨论 让学生通过 小组、 集体 、 个人等 多种 这 时, 尝试活动 , 把学生所学知识 用于解决 问题 的一种教 学方式。 么 那
・探 索 ・ 【 教莹学 若新 探 】
新 形 势 下 化 学 学 科 探 究 教 学 初 探
河南 中牟 ●刘 小 军
新课标要 求把 “ 变学生学习方式 的关键” 为学科探 究重 这一 系列问题探究经过后, 改 作 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 内容 , 并要 求把 学科探 究当作重要 的学习活动和 实践活动 , 什 么是探 究教学?所谓探 究式教 学, 是以学科探 究为主的教 学。简
我们应如何 实施探 究教学呢?
一
个过程 中注意培养 学生寻求合作 的团队精神。 学生要把 自己的 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经过融入探 究过程 中, 进行 总结梳 理 , 得 出 自己的结论和解释 。 三、 诱导探究的方向需要适 时点拨 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 问题是教 师让学生 自主 学习的 目的 , 四、 训练自主学 习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 更要 注重课 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