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一、(2021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以下对本诗的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指韦曲的满眼春色,使自感老去的诗人也真的应当把戏释怀,面面俱到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名词解释”,例如“偏齿Pocahontas人”,实际就是快乐Pocahontas人,正话祖爷,存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强盗尚家家。

(唐罗隐《递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天下,眼中多少可以儿坟。

(清(此当做清,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等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①(3分)c②(4分)be③(4分)要点一:筹钱向往归隐生活,抒发对韦曲春景的钟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归隐山林之情)要点二:暗含谋仕未果的繁杂心情。

二、【2021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津津乐道茅斋绝高大,江上燕子故来频。

顶戴死点污琴书内,更直奔飞虫打著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完整版)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

(完整版)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

高考试题中的杜甫诗(2001年上海高考)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尊称)为__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 诗。

(2)从诗中________ _ 和_________ 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圣律诗)(2)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005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2008年福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2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风景,还泄漏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境作了铺垫.2.“但见”的意在言外是.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 .4.杜诗的作风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倒是.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同伙.邻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涯场景?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二旅夜书怀细草轻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寰宇一沙鸥.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是,.2.写旅夜前景的诗句是,.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4.一.二联作者拔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剖析如许写的艺术后果.5.“寰宇一沙鸥”依靠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感?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寄义有什么不同?三.咏怀事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发展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点,试写出你的咀嚼赏析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如何的形象并作若何评价?3. 浏览下面有关杜甫出身与情感的材料,联合全诗内容具体剖析诗人若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出身或情感的.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斯,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代)——《杜甫年谱》流浪西南寰宇间——杜甫《咏怀事迹(其一)》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发展豪杰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如许气候宏伟的诗句,只有效在发展豪杰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调和的.接洽前三题的剖析,你是否赞成,有何意见?四.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摇动.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用原诗句答复)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后果?3.诗人把地点的夔州称“天际”,接洽全诗内容剖析该词还有什么寄义.4.全诗有几联对仗?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点6. “卧龙跃马终黄土”依靠了诗人如何的感慨?五.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兵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以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赞成他的意见并写出你的来由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3. 这首诗是若何表现诗人忧国忧平易近思惟情感的?参考答案一.1.荒僻罕见喜悦 2.很少见有同伙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4.清爽明快5.密切.融洽.和气.真挚 6.终于等来同伙来访,喜悦欢乐,朴素地设酒招待客人的生涯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烈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二.1. 细草轻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轻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微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壮浩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比较,使人加倍感到危墙独舟的微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加倍微小伶丁.5. 是本身处境流散伶丁的写照,对本身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太息,对本身性命微小孤单的悲剧之感.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情况荒僻罕见,少有人交往,着一“群”字反衬本身的孤单和没有同伙相伴的处境.格调清爽.(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寰宇中,凸起其微小可怜,借以象征本身的出身处境,抒发对性命的感慨.格调悲苦.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大的手段,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跟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绚丽的图景,凸起了三峡山势的峻峭与活泼,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2.首句侧面衬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顽强性情和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即赞赏她的美妙品德,又同情她的不幸.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本身远离京师,流散西南.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怀念.4)不赞成,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异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故国同在,并且又借她来暗示本身的遭受,,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宏伟气候来衬托她.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际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摇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2. 一“催”字形象地解释岁序逼人,吐露出时间易逝的悲凉之感.3. 天际点出地点地的偏远,有自伤流浪之意.4. 四联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仍的氛围天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风景.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心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观赏有条有理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邃深挚的情怀相融会.6.诗人写汗青豪杰人物的消失,表现了诗人极端的忧愤和感伤,豪杰不再,感慨本身更不能像他们那样转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五.1.不赞成.这一今一昔可懂得为曩昔曾据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往日的神往与幻想,今日全成了泡影.如许与后面感慨流浪天际,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壮阔大的意境.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沉没在水面上,徐徐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多么磅礴.多么大气.3.作者先写洞庭景不雅,再转到小我情状,然后与标题照顾,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苦,忧国忧平易近,为之流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

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④肯:乐意。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略带寂寞的心情。

B.颔联,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和后面的畅饮欢快形成对比。

C.尾联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相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D.本诗语言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忧国忧民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

16.本诗善于运用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请结合诗作最后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5.选B。

解析:“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理解错。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的意思,今日“君”来,才为君大开“蓬门”,更能彰显二人交情深厚,而不是因为‘蓬门’寒酸,不好意思相见。

16.解析:①颈联描绘诗人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细节。

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表现出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②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面的欢快热烈,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酒意浓,兴致高,也表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三高考试卷语文诗歌题

高三高考试卷语文诗歌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 yuán zì dé)B.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C.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D.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年学生。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任务。

D.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4. 下列对联中,符合对联格律要求的一组是:A. 春风化雨润万物,桃李芬芳满园香。

B. 雨打芭蕉心已伤,月照梅花倍思乡。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中的“作客”指的是______。

7.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8.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的“一岁一枯荣”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9.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

陆游杜甫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陆游杜甫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诗歌高考题专题训练】1、(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⑴.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附【解析】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

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

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

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杜甫

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杜甫

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杜甫专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发生战事的消息,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境。

B.颔联一个“犯”字,一个“动”字,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跃然纸上。

C.颈联“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D.尾联先来一个设问句:“济时敢爱死?”点明心境,接着以“寂寞壮心惊”收束全诗,“寂寞”二字,旨在表现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孤单寂寞之情。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本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迪到蜀州的东亭送别客人,看到早春梅花开放,怀念杜甫并写了一首诗寄给他。

本诗是杜甫就裴迪之诗的答谢之作。

B.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C.颔联写杜甫看到雪想到裴迪送客时的情形,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4.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是每个学子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期间准备好各个科目的真题很重要。

在文科生中,杜甫的诗歌是必备的考试素材之一。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杜甫的诗歌。

【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月追逐北风至,万人空巷道路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只有鸟犬声。

【题目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局面的作品。

诗中反映了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静默的对比,诗中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深感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无奈之情。

【诗歌细节解析】:1. "三月追逐北风至":这句诗揭示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以及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战乱带给百姓的困厄。

诗中的"三月"象征春光明媚,然而北风不断追逐,预示着杜甫所处时代的阴云密布,动荡即将到来。

2. "万人空巷道路寂":这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万人空巷景象,以及大家为了逃避战火而不得不离开家园,背井离乡的悲伤局面。

"空巷"表明城市空无一人,"道路寂"则暗示着整个国家的萧条和沉寂。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诗直接点出了当时国家的边境局势,"雄关"象征战略要地,"漫道真如铁"则刻画出了北方边境线的坚固和困难。

这种壮观而艰难的边境线可见一斑。

4. "而今只有鸟犬声":这句歌颂了北方边境线上善于适应环境的生物,如鸟类和狗类。

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寂寞的情感,国家繁华已消失,只有孤身一人留守的鸟犬。

【诗歌意义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北方战乱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诗中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忧愤之情。

杜甫用质朴的词语和细腻的描绘,抒发了他那颗为国家悲愤而痛哭的心。

高考题(杜甫)

高考题(杜甫)

•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 ) 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分) •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 诗坛地位,无人可比; 情趣,洒脱不凡; 诗歌风格,清新、 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 逸。
第三联赏析
•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 表面看来, 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 天树” 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 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 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 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 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 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 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 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 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 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 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 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 《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是历来 传颂的名句 。
•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 ?(4分 法?( 分) •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评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评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评析历年真题及答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高考语文诗歌评析历年真题及答案,以帮助考生对语文诗歌题目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准备。

2015年真题及答案题目:请写一篇文章,分析《月夜忆舍弟》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答案:《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闺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舍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月夜的寂静和柔美,运用夜色、月光等意象,深化了诗人的心理描写,展现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2016年真题及答案题目:请分析《春晓》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答案:《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色的崇尚和欣赏。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描绘百鸟争鸣、和煦的春风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017年真题及答案题目:请分析《静夜思》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通过对一个人夜晚思乡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月色和寂静的夜晚,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深深渗透着浓郁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2018年真题及答案题目:请写一篇文章,分析《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望远、感叹岁月流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抱负。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拟人手法,使诗人的感慨和情感更加鲜明和深刻。

2019年真题及答案题目:请分析《登山》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答案:《登山》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作品,通过描绘登山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诗中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倡导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理想,呼吁人们在人生旅程中勇攀高峰。

总结以上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诗歌题目的题材和解答思路的简要分析。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的解读能为考生们在准备高考语文诗歌题目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野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野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野望》(2016·上海卷·T13-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答案】D【解析】A项,“白雪”和“清江”都是名词,从词语结构的角度分析,都是偏正式结构。

B项,“诸弟”“一身”都是名词,“诸”“一”都是表述数目的词语。

C项,“供多病”和“答圣朝”都是动宾短语,“供”和“答”是动词,“多病”“圣朝”都是偏正式结构短语。

以上选项均符合对仗特征。

D项,“时极目”与“日萧条”无论是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不对应,不符合对仗要求。

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解析】A项,“西山”“南浦”都是野外的景象,但这是诗人在还未出城时想象的景象。

B项,“海内”“天涯”写“诸弟”与诗人天各一方,这两个词不是“望”见的景物描写。

C项,“迟暮”指诗人暮年,“涓埃”指诗人认为自己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

这两个词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无力报国的郁闷之情,与“望”无关。

D项,“出郊”点明是人到郊外去,“极目”写诗人远眺,切合题目“野望”的内容。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4分)答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翻滚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三、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艰难苦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无奈。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四、小题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4分)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五、小题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分)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落木、长江、悲秋、病痛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这首诗以登高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杜甫诗歌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杜甫诗歌训练

诗歌专题训练---杜甫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因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郊杜甫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从碧鸡坊出发,返回西郊草堂,平白如话。

B.颔联中“官柳细”“野梅香”从视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西郊漫步的愉悦之意。

C.颈联互文见义,描写诗人平日里整理、检视书籍和药囊,生活显得清幽而闲适。

D.这首诗流露出了轻松喜悦的情趣,与杜甫其他诗的沉郁、忧愤的风格迥然相异。

4.王安石曾评价“无人觉来往”中“‘觉’字大好”,请你对此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杜甫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释】①表丈:即表伯叔。

②力疾:扶病强起。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人的表丈李都督写了《早春》诗给诗人,诗人便写下本诗来酬答;首联“来诗”二字亦可证明。

B.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紧承上联,诗人因读来诗,愁绪也因此更增,感伤自己年华老去,不免心生悲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之:杜甫的《狂夫》——即事感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之:杜甫的《狂夫》——即事感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之:杜甫的《狂夫》——即事感怀狂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小题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表明了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

B. 颔联用叠词、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

C. 颈联描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厚禄”“恒饥”放在句首,更为强调处境的艰难。

D. 尾联中“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说法。

诗人“自笑狂夫老更狂”,一个“老”字点出了诗人的年迈体衰、行将就木,故自称“欲填沟壑”。

【小题2】1. 杜甫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两部作品简要分析二人的“狂”有何不同。

[知识点]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答案]【小题1】 D【小题2】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

虽然生活艰辛,却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老更狂”,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欣赏“翠篆”“红蕖”,可谓“疏放”之极。

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

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认为“钟鼓馔玉”的富贵生活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诗情至此,流露出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
一.《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情作了铺垫。

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

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
是, .
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
是。

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

二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
是,。

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
是,。

3.直抒胸臆的诗句
是,。

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
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
写以下三组身世或感情的。

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
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该诗创作这一时期)
——《杜甫年谱》
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
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
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
四.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
“”
“”。

看到了“”、“”想到了
“”
“”(用原诗句回答)
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效果?
3.诗人把所在的夔州称“天涯”,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该词还有什么含义。

4.全诗有几联对仗?
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6. “卧龙跃马终黄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
认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写出你的理由
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

3.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
一.1.偏僻喜悦 2.很少见有朋友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4.清新明快5.亲密、融洽、和睦、真诚 6.终于等来朋友来访,喜悦欢快,朴实地设酒款待客人的生活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闹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二.1.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

二联:星、平野、月、大江。

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

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5. 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环境偏僻,少有人来往,着一“群”字反衬自己的孤单和没有朋友相伴的处境.格调清新.
(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渺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叹。

格调悲苦.
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

2.首句侧面烘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坚强性格和对故土的怀念。

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

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自己远离京师,飘泊西南。

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思念。

4)不同意,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而且又借她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岁序逼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凄凉之感。

3. 天涯点出所在地的偏远,有自伤漂泊之意。

4. 四联
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繁的气氛自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景色。

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相融合。

6.诗人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极度的忧愤和感伤,英雄不再,感叹自己更不能像他们那样改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

五.1.不同意。

这一今一昔可理解为过去曾听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昔日的向往与理想,今日全成了泡影。

这样与后面感叹漂泊天涯,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

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浑阔大的意境。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

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缓缓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何等磅礴、何等大气。

3.作者先写洞庭景观,再转到个人景况,然后与题目照应,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难,忧国忧民,为之流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