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教权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曾经有八次大规模的东征,全欧洲大量的贵族、军队和平民参与其中,深刻影响了中东的政治、文化和宗教面貌,也对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一、起源与特点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特别的活动。
它起源于11世纪末,由于基督教教皇和皇帝的号召,欧洲贵族出于宗教信仰和荣誉的缘故,听从了教皇的号召,发起了对东方阿拉伯和伊斯兰教的进攻。
这次运动所使用的标志,是圣经上的“十字架”,所以称之为“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参与者大多是欧洲贵族,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扩张领地、获取财富、扩大社会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有宗教信仰的因素在内。
在东征期间,大量欧洲的人口和物质资源都流向了东方,如当时的著名耶路撒冷国王国度,由于具有宗教的合法性,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西方商人、工匠和传教士前来发展贸易和宣教。
二、原因及导火索1.宗教因素十字军东征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教的原因。
欧洲基督教教皇想通过东征的方式来征服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并传播基督教的信仰。
十字军东征充满了宗教热情,奉献了数百万基督教徒的生命,认为这是对上帝信仰的最高表达。
2.社会经济因素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十字军东征成为了一种必然。
首先欧洲各国王室在内战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如英国的百年内战,法国的三百年内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无产者和流民,他们通过东征获得了战利品而得到了解救。
同时,金钱经济的崛起导致了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需要更多的商品,在东征中获得更多的商品便也成为欧洲社会的需要。
3.政治因素当时的欧洲东西教堂不合,教皇与皇帝之间矛盾重重,城邦势力的削弱又造成了欧洲国家的分裂,因此,通过东征来获取政治上的利益、巩固王权也成为了十字军东征的一大原因。
而且也有些王国觉得自己的贵族阶层太多而需要减少,东征这样的冒险形式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4.导火索导火索一般认为是1071年拜占庭(东罗马)事实上取得失败的伊萨索斯战役。
十字军东征:历史与宗教碰撞的重要意义
十字军东征:历史与宗教碰撞的重要意义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基督教世界对中东伊斯兰世界的一次进攻,发生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
这次东征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宗教与文明碰撞,对欧洲和中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宗教上引发了世俗与宗教的冲突,也在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首先,在宗教上,十字军东征彻底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宗教格局。
在东征之前,中东地区几近统一地由伊斯兰教控制。
然而,随着十字军的入侵,基督教势力开始在该地区建立起一些十字军国家。
这使得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
此外,东征还促进了基督教世界的统一。
西欧各个国家参与东征,使得他们开始密切合作,并形成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共同体。
这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宗教统一提供了基础。
东征也增强了对教皇的忠诚,加强了教皇在基督教区域内的影响力。
此次东征也对中东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人对中东的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探索,带回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品和知识。
这些东西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文艺复兴,推动了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而在中东,东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伊斯兰文化进行了刺激,激发了一些在科学、哲学和文学领域的重要进展。
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十字军东征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东征导致了欧洲与中东之间的商业联系的增加,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这不仅使欧洲的经济繁荣起来,也对中东的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东征还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权利的转变,使得一些十字军国家出现了贵族统治和君主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结构。
总之,十字军东征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宗教与文明碰撞,对欧洲和中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上,东征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宗教格局,增加了基督教势力并加剧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
在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东征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复兴,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贸易联系的增加,以及政治权利的转变。
因此,东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不同文明和宗教时,要保持尊重与和平的态度。
十字军东征
A
16
第七次东征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 1248 法王路易九世(圣路易)在塞浦路斯登陆。 1249 路易九世占领达米埃塔。 1250 曼苏拉战役,路易九世投降,放弃达米埃塔 以换取自由。马穆鲁克骑兵篡夺埃及政权。 1250—54 路易九世重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后离 开东方。 1260—77 马穆鲁克骑兵的苏丹巴伊巴尔 1265 巴伊巴尔占领塞萨雷和阿尔苏夫。 1268 巴伊巴尔占领雅法和安提阿。
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 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 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了。
A
19
A
20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十字军东征
A
1
战争由来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 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 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 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 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 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 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 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 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 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A
7
第二次东征
1144 曾吉占领伊德萨公国。 1146 努尔丁继承曾吉王位。圣伯尔纳在韦兹来发出号召, 由法王路易七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展开第 二次东征。 1148 包围大马士革失败。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欧洲。 1149 努尔丁攻占阿帕梅,杀死雷蒙。 1153 博杜安三世占领阿什克伦。 1154 努尔丁占领大马土革。` 1155—56 雷诺洗劫塞浦路斯。 1158 博杜安三世重新占领哈里姆。努尔丁在布塔哈战败。 1159 安提阿承认曼努埃尔为君主。法兰克人与拜占庭人联 合围攻阿莱普。拜占庭与努尔丁清和。 1160 雷诺被努尔丁俘虏。 1162 博杜安三世的继承者阿莫利一世。
十字军东征——精选推荐
十字军东征发生于:1096年~1291年十字军东征是西欧教俗封建主对地中海东岸穆斯林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它以“解放”圣地耶路撒冷为标榜,士兵身缀十字,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的世界战争。
这场战争先后进行8次,历时将近2个世纪,涉及欧亚非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动员兵力数十万,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大事件之一。
关于十字军东征的研究史不绝书,但作为军事史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尤其关于十字军东征的战略研究,更是不尽人意。
一般认为,十字军东征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可言,并且结果以失败告终。
这是普遍流行的,但却是一种肤浅的看法。
如果仅就耶路撒冷的得失而言,这种观点可能是正确的。
但是,评价一场战争的胜负,主要是看它是否完成或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既定的战略方针或战争目的,而不是看个别战役或个别战果的得失。
那么十字军东征的基本战略方针是什么,十字军东征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战略方针或战争目的,耶路撒冷的得而复失是否从根本上影响了既定战略方针的实现?本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研讨。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位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曾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都城,城内建有耶和华圣殿,是犹太人(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的中心,也是他们民族的象征;耶路撒冷还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受难和“升天”之地,被基督教视为“圣地”并前往朝拜;穆斯林(伊斯兰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是伊斯兰教最庄严的圣地之一。
636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廷帝国夺取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转属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治下。
但阿拉伯人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准许基督教徒信仰自由,并保障他们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尽管穆斯林和基督教徒的信仰不同,他们在长达400年的时期里基本上是和平相处的。
107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人(突厥人的一支)占领耶路撒冷,他们在宗教问题上继续执行阿拉伯人的宽容政策,准许基督教徒照旧自由信仰。
总之,在十字军东征以前,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徒一直受到公平待遇,而没有遭受过任何迫害。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欧洲基督教国家发起的大规模东征。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不断升级,而十字军东征则是基督教徒试图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重要行动。
本文将围绕十字军东征的背景、目的、组织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背景1. 伊斯兰席卷欧洲:自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诞生以来,伊斯兰帝国在欧洲地区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穆斯林成功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威胁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安全。
2. 圣地受威胁:对于基督徒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圣地落入了穆斯林手中,这使得许多信徒感到深深的不安。
二、目的1. 夺回圣地: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使其重新回归基督教的控制之下。
2. 扩大教廷影响:东征过程中,教廷希望能够通过推动十字军东征的行动来巩固自身在欧洲社会的权威地位,并扩大教廷对各个国家的影响力。
三、组织1. 教廷的宣传:教廷通过宣传,在欧洲各地推动十字军东征的理念,并激发人们对圣地夺回的热情。
2. 行军路线:由于参与十字军东征的国家众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行军路线。
阿历克斯一世曾制定了东方行省的图纸以支持各支军队的准确部署。
3. 组织架构:十字军东征的组织架构相对松散,不同国家的军队相互合作,但拥有不同的指挥结构,往往缺乏统一指挥。
四、影响1. 上层人士的变动:十字军东征对于参与其中的贵族和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行军过程中的牺牲和人员流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量贵族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了军费中,导致了财富的重大调整。
2. 文化交流:东征使欧洲人接触到了阿拉伯人的文化和学识,这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3. 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引发了西欧与东方世界的持久对抗,为后来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基督教国家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而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引言:十字军东征是指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的十字军为了夺取耶路撒冷而发动的一系列远征。
这场宗教战争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十字军东征对政治、宗教、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十字军国家的建立: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基督教国家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十字军国家,如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国家。
这些国家由十字军领导,对当地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影响:十字军东征期间,大量骑士和贵族参与,他们将自己在中东的经历带回欧洲,导致了封建制度的一系列变革。
骑士们开始强调忠诚和勇敢的品质,这对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十字军东征导致了欧洲各国王室的联合,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
同时,也加强了教会对欧洲政治的影响力,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宗教影响1. 基督教信仰的强化:十字军东征是为了夺取耶路撒冷这个对基督教来说非常重要的地方。
大量基督徒参与这场东征,增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对基督教圣地的敬畏。
这也促进了欧洲基督教的传播和弘扬。
2. 对异教徒和犹太人的迫害:十字军东征期间,非基督教徒遭受了严重的迫害和歧视,特别是犹太人。
这导致了犹太人的大规模流散和迁徙,对犹太人在中东和欧洲的地位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3. 奠定了宗教战争的先例:十字军东征充满了宗教狂热和仇恨,这为后来的宗教战争奠定了先例。
欧洲历史上的宗教冲突和战争,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期间的事件。
三、文化影响1. 文化交流与融合: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洲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十字军与当地居民接触,带回了中东的艺术、科学和哲学。
这些文化元素对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削弱,这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拜占庭的文化财富和知识也因此流失,对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主条目: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44年,穆斯林塞尔柱人攻打伊德萨伯国。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求援,开始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 - 1149年),结果失败,伊德萨伯国灭亡。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主条目: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187年,埃及此时已经更换为阿尤布王朝,其苏丹萨拉丁攻占耶路撒冷,俘虏了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 - 1192年),腓特烈一世在途中坠水而死,其部队退出战争。萨拉丁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双方互有胜负,最终达成停战协议。
在十一到十三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历时将近两百年,动员总人数达200多万人,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宗教、社会与经济目的为主,发动对亚洲西侧的侵略劫掠战争,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略劫了天主教兄弟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骑士想以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和财富的对象;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而获得巨大利益;而罗马教皇想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生活困苦与天灾与赋税压迫的许多农奴与流民受到教会和封建主的号召,引诱他们向东方去寻找出路与乐土。正如《欧洲的诞生》指出,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者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1236年—1241年,拔都率领蒙古军团向高加索、东欧、中欧进行第二次蒙古西征,建立金帐汗国。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主条目: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 - 1254年),进攻埃及阿尤布王朝,被埃及马木留克奴隶兵团击败,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阿尤布王朝也于1250年被马木留克王朝取代。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
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十字军东侵是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和意大利城市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他们借口反对异教徒,打着圣战的旗号,对东部地中海各国进行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侵略战争。
罗马教廷称这场战争是宗教战争,即是基督教反对穆斯林的战争。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
每个参加出征的人,包括骑士、农民、小手工业者在内,胸前和臂上都佩有“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骑士是中世纪西欧各国的职业军人,是封建贵族中的低级阶层,但在中世纪,封建贵族也笼统地被称为骑士。
骑士在各国割据战争盛行时期,十分活跃。
城市兴起后,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他们十分羡慕城市商品和东方的奢侈品,需求是日益增加,但手里的钱却越来越不够用。
由于实行长子继承制,西欧出现许多无世袭封号、无财产和土地的骑士。
他们四处游荡,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所不为。
因此,大批骑士渴望奔向东方去劫掠财物和夺取土地。
罗马教廷是发动十字军东侵的祸首。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
在会议结束时,他向人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煽动性演说。
他历数基督教徒在东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号召贪婪的领主、好战的骑士、冒险的商人和盲从的农民,拿起武器,到东方去,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
他允诺说,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过,死后直接升入天堂。
与会者群情激奋,乌尔班的演说不时为“阿们!”“阿们!”(希伯来语,意思是唯愿如此)的呼声所打断。
十字军东征
,建立以色列国家。
3
背景——宗教背景——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中东地区。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 大派别,起初罗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公元60年代中期 遭受罗马帝国的逼害,重心转移至欧洲,并在欧洲发扬光大。教会 在2、3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迫害,教主和教徒被火刑烧死。直到
313年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九世在西线失败之后,率军渡海在巴勒斯坦阿卡登陆,企图从
东线进攻,但是最终被埃及马木留克兵团击败。 结果: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
21
骑士团
十字军东征期间,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 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第一次十字军远征后,地中海东岸 在穆斯林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动荡不安。罗马教皇组织起几个 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医院骑士团、圣 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绝大部 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 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 罗马教皇给予骑士团各种特权,其中最 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僧俗统
结果:失败告终
第五次十字军也是这个时代最后一次多国发动的十字军, 后来的东征都是由法、德等国单独发动的。
18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 - 1229年)仍然以埃及阿尤 布王朝为进攻对象。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通过军事压力和 谈判,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 海的走廊。但是到1244年耶路撒冷再度被流亡的花剌子模穆 斯林占领。 在1219年底—1220年间被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轻易摧毁。
在1071年击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从此朝圣的人们沿途倍受塞尔柱 人的骚扰。迫于塞尔柱人的压力,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亚力克修 斯•康姆尼纽斯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希望他们能够给 予军事援助,打败这些异教敌人。
十字军东征的名词解释
十字军东征的名词解释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还对文化、贸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十字军东征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起源、目的、参与者和后果。
一、起源:回教的崛起与基督教的威胁十字军东征起源于11世纪末期,当时伊斯兰教仕途昌盛,回教在地中海地区扩张迅速。
同时,耶路撒冷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圣地,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威胁。
回教世界的崛起引发了欧洲基督教徒的不安和恐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军事行动才能保护自己的信仰。
二、目的:宗教信仰与政治野心的交织十字军东征的主要目的是夺回耶路撒冷并恢复基督教对该地的统治。
然而,参与者的动机却多种多样。
对于教会来说,东征是加强天主教的影响力并扩展教廷的权威。
贵族层面的参与者则追求财富和领土,希望通过东征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财产。
此外,一些冒险家和失业者也加入了十字军,寻求冒险与机会。
三、参与者:多元文化的交汇十字军东征吸引了来自各个阶层和国家的人参与。
主要的参与者来自欧洲,尤其是法国、德意志、英格兰和意大利等国家。
在这场军事行动中,不仅有贵族和骑士,还有普通农民和商人。
此外,东征中的异教徒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各种文化传统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共存局面。
四、后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十字军东征的后果深远而多样。
首先,东征导致了欧洲王权和教廷之间的矛盾加剧,拉丁帝国的建立使得东方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次,东征对欧洲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贵族和企业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最后,东征触发了两个文化之间的对抗,各自信仰和价值观的冲撞导致了许多宗教和文化纷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
结语十字军东征是一场给中世纪欧洲带来巨大变革的重大军事行动。
这场军事行动的起源、目的、参与者和后果,不仅影响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还对文化、贸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十字军东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希望人类能够积极面对历史的教训,共同构建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十字军东征是一个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它始于1096年,以基督教徒对圣地的控制权为目的,持续数十年。
本文将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
一、原因1.宗教原因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圣地,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是基督教的起源。
此外,穆斯林也认为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因此,两个宗教之间的争夺不可避免。
2.地缘政治原因当十字军东征开始时,欧洲人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之间有着互相攻打和掠夺的传统。
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背离着和平。
在这个时期,十字军东征为欧洲贵族提供了一条寻找荣誉和财富的道路。
同样地,基督教的教皇也热衷于把欧洲贵族的武力导向靠近中东的地区。
3.其他因素贵族们相信十字军东征是一次赚钱的机会。
奉献兵服务的贵族可以获得对抗穆斯林的财富奖励。
财富和名望已经成为许多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目标,十字军东征为寻求财富和名望的人提供了机会。
二、后果1.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十字军东征期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包括基督教徒和穆斯林。
特别是在1099年被占领的耶路撒冷,数千名穆斯林被杀害。
这导致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恶化,使两个宗教之间的紧张局势更加明显。
2.欧洲没有获取到绝对的控制权十字军东征让欧洲统治者和贵族们确定了一个更广泛的目标,即在东部建立永久性的基督教国家。
但是,这个目标最终没有实现。
虽然十字军在攻击穆斯林方面占了一些优势,但他们无法控制大片土地。
穆斯林仍然拥有许多城市和城镇,包括耶路撒冷在内。
3.文化交流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和阿拉伯文化之间发生了交流。
基督教徒接触到伊斯兰教的宗教和政治思想。
阿拉伯人也同样了解到了欧洲的文化和生活。
这种文化交流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总结:尽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有很多,但其对整个历史的影响无可置疑。
它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为之后的历史事件铺平了道路。
史学资料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侵Crusades expeditions 1096~1291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
侵略军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历史背景11世纪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输入市场,人口迅速增长,已经分割了的封建领地收入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享受欲望。
在长子继承制下,失去领地继承权的封建主,除领受神职、享受教产收入外,大多缺少土地,成为冒险放纵、专肆劫掠战争的骑士阶层。
大、小封建主以比较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是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原因。
同时,农奴份地减削,负担加重,生活困苦。
在970~1040年间,西欧有48年饥荒;1085~1095年间,灾情更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转移心怀怨愤的农民的视线,引诱他们向东方寻求出路,是教俗封建主发动十字军东侵的又一因素。
在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中,经营东方商品的中介贸易渐占重要地位。
这些城市的商人企图排挤贸易上的劲敌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通过十字军东侵在地中海东部建立商业据点,进而攫取商业控制权。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通过克吕尼修道院改革(见克吕尼运动)和教皇选举制度的改革,权势日增;罗马教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
朝拜耶路撒冷及基督圣墓并和异教徒作斗争,是煽动西欧信徒宗教狂热、提高教会威信的重要手段。
而且,通过十字军东侵,可使天主教会势力扩张到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和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加强教皇的权力和地位。
西亚和拜占廷的局势使十字军东侵有机可乘。
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向西南扩张,侵入两河流域,1055年占领巴格达。
1071年,突厥人大败拜占廷军队于曼齐克特,夺取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
埃及法蒂玛王朝所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亦被先后侵占。
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不能保持统一政权,1092年苏丹马利克沙死后,军事贵族拥兵自立,帝国分崩离析。
在频繁的战争中,西亚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颇多破坏。
十字军东征对教廷及社会的影响
一、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教廷及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答:一、主后1096年起到1291年长达195年,罗马教皇同西欧封建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发动,共有八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失败多,胜利少。
十字军东征原因分析如下:1. 教皇的私心引发的战争,教皇企图征服伊斯兰教势力,夺回耶路撒冷。
最初发起人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他煽动、蛊惑百姓进行战争。
自古东、西方之间就有许多大小战争,但这次是教皇主动发起的,由于是打着圣战的旗号,所以称为“十字军”。
2. 由于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矛盾加深,灾荒歉收连续七年之久,经济的极度不景气。
社会民众都在困苦扰乱中挣扎,人民生活的艰辛,战乱的频繁发生,为求果腹一时的犯罪由此衍生。
所以人们都期望环境能有所改变,此时一宣布成立十字军东征,就收到一呼百应的果效。
3. 为了商业的利益。
耶路撒冷是东西的通商要道,西方社会许多商人为要扩大商机,要占领更广阔的东方市场,单靠商人的联合远远不够,所以这部分商人也大力支持十字军东征。
4.圣地受辱信徒更是无法忍受。
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手中,这对教会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对于虔诚的基督徒而言,心中的圣城为野蛮的异教徒所占领,真是难以容忍的事。
5. 罗马教皇想恢复教会的光荣。
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展,带给教会许多的重创。
伊斯兰教徒开始实行宗教歧视和迫害。
最严重、最伤害基督徒感情的是拆毁耶路撒冷的圣灵教堂。
6.西方贵族等对于扩张、占领更广阔土地的渴望。
总之,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是因教皇的煽动,提出“到东方去同异教徒作战” ,“拯救圣地耶路撒冷”的提议,符合了各方面人的利益,使响应战争之势迅速蔓延,“夺回圣城”成为许多人可怕的誓言。
二、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影响:1.给教廷相当高的地位,罗马教廷以十字军为依据,建立一套神权政治的教义,后来滥用权力反而败坏。
2.十字军带给教廷大量的财富,尤其是在土地方面更是大有所获。
为了聚财衍生出赎罪卷等异端作法。
3.教皇有权柄铲除罗马教会的异己分子,以致连君王也不得不向教皇屈服。
第四章 教权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
⒉十字军东征的概况
十字军东征前后共八次.
以后还有四次,第八次是 1270 年,但十字军运动已衰落. 1291 年十字军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克,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⒊十字军东征的后果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对穆斯林的还击,是欧洲实力增强的表示.它阻碍了近东各国尤其是拜占廷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西方文明的发展.
1059 年,教皇尼古拉二世在教会改革派的影响下,规定以后的教皇必须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希望选举教皇时能排除来自教会以外的影响,当时红衣主教就是罗马城各教堂的教士和附近主教区的主教.这是教权摆脱王权和世俗权力的开始.从此红衣主教选举教皇,教皇转而任命红衣主教.
1073 年,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称格利哥里七世( 1073 ~ 1085 年).他认为教会应站在尘世社会以外,对人类的全部活动进行判断和引导.社会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共同体,由忠诚笃信、纪律严明的教士负责管理.他要求已婚的教士抛开妻孥,实行教士独身制度.他宣布主教不再是封臣,主教和教士不得接受俗人锡封教职.(问题:教会清除腐败的改革为什么易于成功?)
第一次 1096 ~ 1099 年.前锋为农民十字军,约六、七万人,主力是骑士十字军.农民发财心切,急如星火,廉价卖掉一切可卖的不动产,高价购买路上所需物品,不等骑士十字军,提前数月于 1096 年春从法国出发,沿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前进.这些农民,他们以牛羊当马用,拖着双轮小车,车上堆着破碎的行李和他们的孩子们.每经过一个城市,一个堡垒,孩子们便伸出他们的小手问道,这是耶路撒冷吗?当农民十字军没有钱购买食品时,沿途便开始抢劫,饥饿、疾病、斗殴,到君士但丁堡便死伤大半.对这支光会抢劫的破烂军队,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一世赶快把他们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剩下的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全部歼灭.
浅析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及动因
浅析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及动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十字军东征不单单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战争,而是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是中世纪各种矛盾交织的产物,如:社会危机、经济因素、教会改革和宣传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十字军东征教会宗教基督教在欧洲封建神权极盛时期,从1096—1291年长达二百年的时间内,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欧封建主阶层对地中海东岸先后发动了八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略。
因每个出征者都佩带“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东征。
这场“十字架与新月”的战斗是披者宗教外衣对东方进行的野蛮侵略活动。
这次远征为何声势如此浩大,调动各个阶级,成为全欧性的事件,我们分析一下其发生的背景及动因就不难明了。
一、社会危机与矛盾11世纪时,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西欧农民所受剥削日益沉重,地租、人头税、市场税、“什一税”等,名目极为繁杂;同时,随着城市的逐步兴起,西欧各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东方的奢侈品大量流入西方市场,使封建主的物质生活享受不断提高,传统的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这一改变又使得广大农民遭受封建领主和商人的重重盘剥;而时常发生的封建主间的私战,抢劫等,又使农民首当其冲。
结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破坏,土地荒芜,粮食歉收,饥荒连年不断。
10—11世纪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世界末日”,1032年—1035年,法国许多地区持续三年饥荒,社会上出现“人相食”惨相,970—1040年中,约有48年是荒年,而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前的1087—1095年间,欧洲发生过连续7年的大饥荒。
悲惨的处境导致了西欧农民不断起义或大批逃亡。
当时的编年史,修道院的户籍簿等记载了农民大批逃亡、田地荒芜的状况;在英吉利等国,不少地区发生了农民抢劫领主、教会的事件。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的农民把寻求安慰、求得解脱的希望转向了宗教。
东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
东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东罗马帝国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迁至君士坦丁堡起,一度傲立于欧亚大陆东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逐渐陷入困境,并在间隔数个世纪后,迎来了它的终结。
在帝国的兴衰中,十字军东征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帝国的兴盛时期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代。
面对腐朽的旧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真正实现了罗马帝国的东西统一。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诞生,它成为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帝国在各个领域都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包括文化、科学和军事。
此外,帝国也成为希腊化罗马文化的中心,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并对宗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帝国的兴盛并非持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罗马帝国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其一是外部入侵和战争的威胁。
在9至11世纪,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对帝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帝国还面临着来自欧洲西部国家的压力。
法国的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试图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削弱帝国。
内部政治的动荡也对帝国的统一产生了负面影响。
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等少数民族的寻求独立加剧了帝国的分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字军东征成为了帝国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十字军东征起初是为了解救耶路撒冷犹太教圣地,但它也深刻地影响了东罗马帝国的历史。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公元1096年开始,大批欧洲骑士同东正教帝国的军队联合,试图夺回耶路撒冷。
然而,在征途中,十字军军队与帝国发生了冲突,最终导致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
这一事件不仅削弱了帝国的实力,还引发了东西方基督教之间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的实力逐渐衰落。
12至13世纪期间,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领土逐渐缩小,被土耳其的塞尔柱帝国所取代。
一系列的内乱、国际战争和领土丧失逐渐削弱了帝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此外,由于政府官僚制度的腐败以及贵族阶层的膨胀,帝国的社会结构也出现了动荡。
最终,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终结。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的欧洲,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是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十字军东征是指欧洲基督教国家组织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恢复对圣地的控制,而宗教改革则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发生的一个宗教运动,主要呼吁对罗马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和动因。
在11世纪末期,伊斯兰教的势力在中东迅速扩张,这使得耶路撒冷以及其他重要基督教圣地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护基督教徒的利益,并恢复对这些圣地的控制,教皇发起了一系列十字军东征。
这些东征呈现出宗教和军事相结合的特点,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众多骑士和士兵参与。
然而,十字军东征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第一次东征成功地占领了耶路撒冷,但这种控制并未持续很久。
随后的东征经历了失败、内部纷争和重新占领圣地的轮回。
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也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欧各国在东征中汲取了众多军事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了它们的中央集权和军队组织。
此外,东征还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为欧洲带来了经济繁荣。
然而,在十字军东征的背后,宗教改革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场浩劫,旨在对罗马天主教会进行改革,并为基督教教义的回归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517年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将罗马教会的财务和教义问题公之于众,并呼吁改革。
这一行动引发了广泛的回应,人们开始质疑教会的权威和腐败。
宗教改革在欧洲迅速蔓延,并且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和教派,如路德宗、改革宗和新教。
这些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使得国家和君主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
其次,宗教改革加速了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新的商业和科学思想的兴起。
最后,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是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世界中世纪史:第五讲 十字军东征
二、十字军东征的经过
(一)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煽动 (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 (三)第二、三次十字军东征 (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五)最后几次十字军东征
返回本节
(一)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煽动
1095 年 11 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 南部的克勒茫召开宗教会议。实际上,这 是一次发动侵略战争的动员大会。 随后,教皇又前往都尔、波尔都等地 继续进行煽动。这样,轰轰烈烈的十字军 东征就被罗马教皇发动起来了。 附:教皇部分演说词
返回
早期的十字军东征
3、近东的十字军国家
在占领了近东的一些地区后,十字军头目 们开始在其所占领的地区建立侵略者的政权。 他们在巴基斯坦和叙利亚南部建立了耶路撒冷 王国,下洛林公爵哥德夫利以“圣墓保卫者” 的名义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者。 1100 年, 哥德夫利去逝,其弟鲍尔温继任为国王。 此外,还建立有安条克公国、爱德沙伯国 和特里波利伯国。地中海东岸土地尽入十字军 之手。
返回
(三)东方各国的客观形势,有利于实
现西欧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侵略计划
1 、近东地区早在 7 世纪就为阿拉伯人所征 服,巴基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尽入阿拉伯 帝国的版图。 2、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和西征使地中海东 部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 3、拜占廷帝国的困难处境成为西欧侵略者 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
返回
十字军东征和1230年前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政治形势
返回
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是当时历史条件发展的必 然产物。它给西欧、近东及东西方之间的 关系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1、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了人类文明成 果,破坏了东方各国发达的生产力,给东 西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中世纪的西欧,大部分的主旋律都是伴随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
这场战争引起了很多史学家的大篇幅描写,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长,东征的次数更是多达八次,涉及各个阶级的人民。
“十字军东征”不仅被誉为东西方欧洲社会的交合之战,其背后更是埋藏了一个关于枪火与玫瑰的帝国兴衰故事。
谁也不能想象,一次小小的“求助”,却成了当时名声响彻欧洲大陆的,被称为第二个“罗马帝国”的强大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决定性因素。
王国兴衰跌宕的过程,堪比一部枪火与玫瑰相互对立的史诗级电影。
中世纪教廷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要想了解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帝国覆灭之间的关系,请给位读者务必先允许小编介绍一下中世纪欧洲的教廷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宗教文化,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当中,都是后起之秀。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我国的佛教,还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都是并趋而行的。
唯一不同的,在“普天之下,皆归王土”的古代中国,教权永远无法逾越皇权,成为正派的统治阶级。
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毅然成为了超越皇权之上的政治权力,世俗皇帝甚至需要得到教皇的认可,才存在“正统“的地位。
教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可谓空前绝后。
格里高利七世画像关于教权高于世俗王权的论述,在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位的时期有过代表性的例子。
1075年,教皇颁布了《教皇敕令》,宣布唯有教皇有权任命主教、制定教会相关法规,决定教区划分,并有权罢黜世俗帝王。
次年将德意志的皇帝亨利四世以出卖神职论罪,并且开除教籍。
此举引来了亨利四世对于教权的相当不满,他在同年举兵攻打意大利,企图与教皇改革派相斗争,并且利用罗马部分贵族,挟持了罗马教皇。
然而,他的种种行动,却仿佛一粒石头,根本无法在这片教皇掌握真正权力的欧洲社会掀起波澜,反而是在教皇的反击当中石沉大海。
1076年的二月,亨利四世的行动宣告失败,被教皇革除教籍,一时间,亨利四世从一个掌握大权的世俗皇帝,变成了一个众叛亲离的平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权的兴衰与十字军东征
一、教权的兴衰
⒈教权与王权之争
11 世纪中期以前,教会实际上是世俗王权、领主的世俗工具.追求灵魂拯救、精神生活的教会完全陷入世俗生活,使教会腐化现象严重:许多教士娶妻,教职公开买卖,称为“买卖圣职”,甚至连教皇职位也买卖.如此,引起教会内部的改革运动,称克吕尼运动(得名于克吕尼修道院).
1059 年,教皇尼古拉二世在教会改革派的影响下,规定以后的教皇必须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希望选举教皇时能排除来自教会以外的影响,当时红衣主教就是罗马城各教堂的教士和附近主教区的主教.这是教权摆脱王权和世俗权力的开始.从此红衣主教选举教皇,教皇转而任命红衣主教.
1073 年,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称格利哥里七世(1073 ~1085 年).他认为教会应站在尘世社会以外,对人类的全部活动进行判断和引导.社会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共同体,由忠诚笃信、纪律严明的教士负责管理.他要求已婚的教士抛开妻孥,实行教士独身制度.他宣布主教不再是封臣,主教和教士不得接受俗人锡封教职.(问题:教会清除腐败的改革为什么易于成功?)
这样,格利哥里立即面临一场战斗,要与另一个觊觎世界最高权力和神圣使命的人一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进行较量.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亨利四世.在德国,主教和修道院长拥有大量土地,在皇帝的管辖下,他们按本身的职衔作为封建贵族占有并管理土地.在这些大量的圣职职位上,安插上自己的人作为可靠的封臣,对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德国“世俗授职”乃是司空见贯的现象.现在格利哥里禁止世俗授职,亨利四世当然不干,并叫名大骂希尔德布兰.因为此前教皇职位都一直由德皇控制,他根本没把教皇放在眼里.结果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 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诺萨觐见.以后,亨利四世重整旗鼓,带兵进犯意大利进行报复,格利哥里七世于1085 年在流亡中死去.
到德皇亨利五世末期,双方态度都有所缓和.1122 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在此之前,就主教叙任权问题教皇已与英法两国达成类似协议.
从格利哥里七世开始到英诺森三世(1198 ~1216 年)教皇政体确立,主教和大主教必须服从教皇的直接统治,早已存在的教阶制这时真正处于教皇控制之下.
在此期间,德国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先后两次于1154 年和1176 年为教皇牵驴,标志教权高于王权.到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期,教权达于极盛.他迫使法王腓力·奥古斯督改变停妻再娶的行动,迫使英王约翰同意他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并使其承认教皇对英国的宗主权,英国是教皇的采邑,他还插手德国皇位之争.英诺森三世号召组织第四次十字军,结果攻占了君士但丁堡.1208 年他发动十字军残酷镇压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异端阿尔比教派.
1229 年教皇格利哥里九世下令设立“异端法庭”,烧死异端,此后,法国、西班牙、德国都设立异端法庭,教权不可一世.
⒉教权的衰落
教权的过度膨胀,显然不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进入十四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便逐渐削弱本国教会与教廷的联系.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 ~1303 年)干预法王腓力四世对本国教士征税的命令,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但今非昔比,法王召开三级会议(1302 年),并派军队逮捕教皇,又老又病的教皇,遭此侮辱,不久死去.
1308 ~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1377 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与罗马教皇并立,双教皇近四十年(1378 ~1417 年).这期间于1409 年比萨开会,宣布废黜双教皇另选一个,结果那两个不退又加上一个.直到1414 年才又选一新教皇,让三个旧教皇同时退位,拖到1417 年新教皇才上台.教权大分裂,表明教权的衰落.
二、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 ~1270 年.前后共八次.
⒈十字军东征的原由
简单说,是虔诚、好战、贪婪三种动力.
①宗教原因基督教的朝圣习惯(基督的坟墓在耶路撒冷),四世纪已经形成.中世纪基督徒深信人都有罪,赎罪的方法,一是苦行赎罪,一是朝圣赎罪.十一世纪克吕尼运动引起宗教复兴,使朝圣成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活动.
教皇提高教权权威的欲望,想借故把基督徒团结在教皇周围;1054 年东西教会大分裂,教廷耿耿于怀,想恢复基督教的统一.
1095 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芒宗教会议上号召从异教徒手中夺取圣地,并大力渲染穆斯林的残暴罪行,从而在西欧形成了普遍的、群众性的宗教狂热.教会激发出的这种宗教狂热,导致了十字军运动的开始.没有宗教狂热,就不会有大的群众性运动(如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宗教狂热并不能决定运动的方向,决定运动方向的是
②经济原因城市的兴起,商业贸易的发展,不断地把西欧封建主卷入商品经济中去,刺激其物质享受的欲望,能发一笔横财该多好?外出远征掠夺是一条路.且当时英法实行长子继承制,造成许多无所事事的封建骑士,成为社会上的无组织力量,使社会不安定.另一方面,日耳曼贵族好战,经常互相攻伐,对外远征即是疏导这些过剩精力的最好方法.
广大农民在封建压迫和商品经济刺激下,也想摆脱封建束缚,幻想发财,只要有人指出发财道路,便可一往直前.
这时,意大利的几个城市共和国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也想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廷手中夺取东地中海的贸易市场和港口,控制东西方贸易.
这样,西欧各阶层,上自教皇,下至农民,这种种的利益和欲望,成为十字军运动能长达近二百年之久的基础.
③直接原因十一世纪下半期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接着又占领小亚细亚.十一世纪末塞尔柱帝国瓦解.拜占廷科穆宁王朝的皇帝阿历克塞,认为收复失地时机成熟,但自己力量不足,于是在1095 年向教皇求援,逐给十字军东征以口实.
⒉十字军东征的概况
十字军东征前后共八次.
第一次1096 ~1099 年.前锋为农民十字军,约六、七万人,主力是骑士十字军.农民发财心切,急如星火,廉价卖掉一切可卖的不动产,高价购买路上所需物品,不等骑士十字军,提前数月于1096 年春从法国出发,沿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前进.这些农民,他们以牛羊当马用,拖着双轮小车,车上堆着破碎的行李和他们的孩子们.每经过一个城市,一个堡垒,孩子们便伸出他们的小手问道,这是耶路撒冷吗?当农民十字军没有钱购买食品时,沿途便开始抢劫,饥饿、疾病、斗殴,到君士但丁堡便死伤大半.对这支光会抢劫的破烂军队,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一世赶快把他们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剩下的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全部歼灭.
主力骑士十字军1096 年秋才出发,领导人是西西里的诺曼骑士.1097 年占领小亚的尼西亚城,1099 年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爱德萨伯国,特利波里伯国,控制了地中海东岸.
第二次1147 ~1149 年.第三次1189 ~1192 年.主要是对付阿拉伯人的反攻,但都失败.
第四次1202 ~1204 年.宗教狂热可以激起十字军运动的开始,但并不能决定十字军运动的发展方向.第四次十字军本来是渡海攻打埃及,但在威尼斯人操纵下,十字军被困在海岛上,借口拜占廷皇位之争,结果竟攻打拜占廷.1204 年4 月13 日君士但丁堡被攻陷,拜占廷帝国灭亡,十字军建拉丁帝国.威尼斯人控制东地中海贸易.1261 年小亚的希腊人国家尼西亚的皇帝靠威尼斯人的对头热那亚人帮助,重占君士但丁堡,才恢复拜占廷帝国.
以后还有四次,第八次是1270 年,但十字军运动已衰落.1291 年十字军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克,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⒊十字军东征的后果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对穆斯林的还击,是欧洲实力增强的表示.它阻碍了近东各国尤其是拜占廷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西方文明的发展.
政治上,骑士和封建主不断到东方去,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统一和王权的加强.
十字军运动从兴起到失败,正反映了教权从上升到下降的历史过程.
经济上,东征使意大利各城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欧洲的贸易中介地位,控制了东西方贸易,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改变了西欧封建主自然经济的生活方式,使其货币需求扩大,推动了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文化上,东征是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流,使西欧人大开眼界.东方文明传入并影响欧洲,西欧人开始讲文明了,讲卫生了,知道经常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