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合集下载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课件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课件

结论: 建筑与其他艺术不同, 建筑真正的美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 它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同时又有功能的性质, 所以对其创作和欣赏都要报有特殊的态度。
建筑:ARCHITECTURE, 来源于希腊文ARCHI和TEKT,
TEKT意为“技艺”的, ARCHI是“最重要的”,占第一位的,首要的意思。 这样命名无疑体现出“技术”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四个餐厅,六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 一个图书馆, 一个供艺术
家们休息的地方和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
2679人。
WWTWS1WACL.C
中央电视台
课堂总结
建筑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礼拜的地方, 在决定某种形式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要和愿望。
6
包豪斯风格: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发挥新材料和 新结构的技术性 和美学性能, 造型整齐简洁, 构图多样灵活。
手工作坊
讲堂、餐厅、健身房等
学生宿舍
3
行政办公室及格罗比 乌斯建筑事务所
4 5
教室
特点:校舍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 — 现代建筑
· 时间概念: 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 时代特点: (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0-0420051
悉尼歌剧院
五重设计-[丹麦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和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

2、(技能)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3、(情感)感受建筑科技与艺术新结合的现代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建筑的欣赏方法以及对现代建筑中名词术语的了解,可结合具体的现代建筑加以解释。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1
对比欣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外建筑,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引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包豪斯校舍,没有繁琐的装饰和外形,以自己的独特性揭开了现代建筑的序幕。

(出示课题: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欣赏)
2【讲授】1
活动一(感受体验):欣赏现代建筑德国“包豪斯校舍”。

问题:包豪斯校舍体现了什么审美观念?(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现代建筑东西方都趋于统一,更注重建筑的功能,简化装饰,造型逐渐显得单一,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活动二(欣赏探究):欣赏现代建筑总结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教师引导:现代建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发生逐渐。

“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

“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

“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作者:魏力敏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给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中包豪斯所提倡的“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这一设计教育改革原则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变革中的意义,对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启示作用,有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包豪斯作为上世纪20—30年代德国建立的一个现代艺术教育学校,由于其锐意探索,大胆革新而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它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

,包豪斯所提示的设计之原则(1.艺术与技术相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至今依然对国内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仅从“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这一原则出发,针对当前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某些现象,谈谈自己对这一原则的认识。

“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源自包豪期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期在大工业生产的社会背景下对设计及设计教育的一种认识与主张,这一原则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提出了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并确立其为包豪斯的办学方针。

后来他的好友莫霍斯依.纳吉在“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公式上补充了一个概念即科学,形成了设计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统一”新概念。

他们倡导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单独研究使视觉教育第一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非个人的主观想象上,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艺术体系,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业。

虽然“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这个要领的提出已距今天的我们有近一个世纪之遥,但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临新的一次社会升级转型,我们重温这一原则时,发现它仍对我国目前的现代设计艺术的教育具有现实启示作用。

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本质和作用。

艺术与科技结合带来的新体验与思考-高中作文800字

艺术与科技结合带来的新体验与思考-高中作文800字

艺术与科技结合带来的新体验与思考-高中作文800字标题: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新体验与思考在当今社会,艺术和科技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

它们的结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深度思考。

首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这些新兴的艺术形态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使艺术更加生动、直观。

如通过VR技术,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到梵高的《星夜》,感受那无尽的星空和旋转的星辰,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是传统艺术无法比拟的。

其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许多科技创新都源于艺术的需求,比如高清摄影技术、3D打印技术等。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

然而,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依赖科技可能会削弱人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可能会被边缘化甚至消失。

这就需要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尊重。

总的来说,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这种变化,同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也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不仅是这个变革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期待看到更多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期待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

现代设计的发展必须走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

现代设计的发展必须走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
的功能良好 2 从当今看 : A 、工业技术的发展时工业设计的影响
科技的持续发展是设计灵感的基础及出发
点。设计师运用科技的手段独立创造标准化的
工艺形式,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激发艺术的个性 化特征在产品上的表现,而不总是被传统工艺 与技术所束缚。科技能够使设计成为现实,能
够使人在使用中产生美感,科技作为设计的表 达手段区别于传统艺术与观念并已经成为现代 设计的表达语言。作为支撑设计的技术,应该 通过产品的效应而成为沟通设计师,工程师以 及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成为产品的设计语言。 我们不能总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仅仅将设计语 言作为设计艺术行业内部交流的工具,既然产 品是开放的,那么制造以及读懂它的语言也应 该是开放的。 1. 从历史看: A、艺术史上历次运动 从工艺美术运动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几 代人在探索符合设计发展道路的规律途径上与
关键词: 科学 ; 艺 计; 结 创新 技术 术设 合;
一、社会的发展现状
科学与艺术常被比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 深刻性、普遍性,而设计则是二者的结合,因 而除了艺术的不断发展,设计的创新也离不开 科技的支持。进入20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 成果的影响还在,同时新的科技发明又不断涌
但经过一段时间, 证明消费者还是习惯于指针 显示,因此,设计师开始重新研究产品发展方 向, 把指针显示方式和石英数码计时技术合并 使用,使钟表既具有传统钟表的指针显示方 式,内部结构则采用石英数码技术,这种结合 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生产方式决定设计样式。材料的发展是现 代设计的重要发展依据之一。其中一个典型的 例子是塑料的发展和广泛采用。战后设计上的 一个重大的转折是塑料取代了金属材料, 成为 产品的主要材料之一,各种各样的塑料材料在 50年代以来开始逐步成为主要的产品用材。 特别是聚氢乙烯、ABS这类新材料的出现和使 用, 造成了大量新产品出现的可能。 B、数字科技— 必然 当今,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越来越 迅速,也在越来越大的层面上影响到现代设计 的发展。以媒体发展为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 发展, 促进了 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 产生了包 括数字化印刷出版媒体、数字声音媒体、数字 影像媒体、网络数字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传播媒 介形式,这种变革对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很大 的促进。媒体进入多样化时代已是不争的事 实,以文字为中心的媒体内容正在向图像、影 像和互动的方向做重大转移。数码媒体设计是 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 的一个崭新的交叉课题,是真正的艺术与科学 相结合的学科。数码媒体设计同时兼备工科和 文科两种学科性质 ,跨越了 “ 艺术学”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学科。 三、国内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与科技结 合的艺设发展之路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形态, 艺术设计在我 国起步较晚。回顾二十多年的历程,可以说是 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但也要看到无论 “ ‘ 质’ 还是 “ 量”都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除设计教育传播普及较晚; 设计者自 身文化素 养r 乏,对美的感受力较弱; 思想保守陈旧, a 作品缺乏文化底蕴, 精神内涵外,与其他学 科,尤其是科技融合得不够是十分重要的一 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 信息交流的日 益频繁,与科技的结合为我国的 艺术设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品在表现形 式、创新构思上都有了很大改观。在今天的数 字化时代,我们必须超越这个界限,以 ‘ ’ 与时 俱进”的态度对待科技与设计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 科学技术 与艺术设计互相促进、丰富、创新, 科学不断 创造新色彩、新材质、新工具、新方法,给艺 术家无尽的推动和激励。艺术家面临丰富的选 择,想象力获得更广阔的表现空间。艺术受惠 于科学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将会在现代科技 的促进下有更加巨大的进步和发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参考课件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参考课件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座 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新颖 ,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 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 谐之美。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 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25.8万 平方米,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容纳观 众座席91,000个,其中固定座席约80 ,000个。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 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 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 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国家体育场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 28日落成。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
1、形体(比例与尺度) 2、结构(节奏与韵律) 3、色彩(统一与变化) 4、环境(和谐与对比)
形体
远观建筑的整体形状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
结构
建筑的结构如同人的骨骼,支撑 人体骨架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运用梁柱、斗拱支 撑起巨大的屋顶,将墙面的承重功能 解放出来,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框架式 结构。
水立方赏析
结构类型:薄膜结构,空间钢架。 建筑亮点:外立面大规模智能LED景观系统。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 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 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 建筑史的空白。 新材料: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 力强、抗压、环保、遮光、降温的作用。 形体:四方形 色彩艳丽
在“鸟巢”的顶部装有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 ,被收集起来的雨水最终变成了可以用来绿 化、冲厕、消防甚至是冲洗跑道的回收水。
“水立方”与“鸟
巢”只有一路之隔, 一方一圆,一蓝一红, 形成了一种微妙、均 衡的关系。

设计—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设计—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设计—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技术学院张秀丽摘要:当今世界设计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沟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使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机能得以延伸。

同时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学科,由于科学的进步又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品质提升。

现代艺术设计同科学技术的结合、利用,从设计三要素角度如何在设计领域里将人体工程学与现代科技实施密切的合作,本文做了论述。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体工程学科学技术设计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行为。

设计往往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使自己能力得以扩展,将自身生理和心理机能得以延伸的系统。

一切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是为了人们更舒适、更便利,更能被社会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另外,设计同科学与艺术自觉的结合,艺术设计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等诸多文化层面,并依赖于实用功能、材料学、技术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等非艺术因素使设计的领域蔚蔚宽阔,从飞机、火箭到钢笔文具,从摩天大楼到口红化妆品的包装,无一不是设计的领属地。

现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是由人为单元组成的,社会又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统一体,就象有机分子结构关系那样,形成一个具体而活泼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构成文明与进步的因素是信息。

难怪有些人称影视视觉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信息化的社会,使人类深感一切都是快节奏,而推动快节奏的就是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的背后是巨大的商机源。

设计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针对具体的受众群体,所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产物质和精神的一个细胞。

因此,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市场,离不开欣赏的消费源。

这一点明确了,对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成就了第一认识。

(二)我们居住的建筑和用来作为移动空间的马路、铁路、广场、港湾、桥梁、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宗教建筑,都是人类生活延伸的设施。

“民本思想”的设计理念,保护环境,利用环境,追求可持续性发展是每一位设计者首先要在可移动的设计空间领域应该思考最多的现实问题。

现代设计需要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现代设计需要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引言 : 面貌——工业化 生产 , 装配式施工 。因此 , 一座 的时候 , 术家与科学 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 , 艺 艺 设计是人类把 自己的意 志施 加在 自然 界之 新设计 、 工艺 、 新 新材料 的水 晶宫展 现在 人们面 术与科学 竟然达 到密 不可分的程度 。艺术需要
上, 用以创造人类文 明的一种活动 。设计 需要科 前 。 晶官对世界近现代建筑史 , 水 乃至工业设计 借助科学 技术创造更新 、 更奇 、 更异 的艺术效果 学技术的支持 , 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 。 所 史 ,影 响极 大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 工业 化产 满足消 费者对多样化 产品的需求 。科学也 同样 以,设计的重要课题 是一个 将形式与功能结合 品 , 表现了工业化 生产的定型化 。 晶宫成 了现 离不开艺 术 , 水 它需要 调动一切艺术手段 。 明和 证
代设计 的代表 作 ,以至于我们今天还常 常以它 推销 自己的新技术 ,借 助艺术来增 加新技术的 为案例 , 谈现代 主义 、 功能 主义 、 结构 主义等 等 高附加值。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 提供 的发生与发展 。然而 , 水晶宫也 的确是艺术与科 了更广 阔的天地 ,艺术 与科 学开始在这个广阔 学技术融合产生 的不朽艺术设计作品。 的新天地里 , 上演更加引人人胜 的一幕。平面设 11 94年德国科隆博览会 出现 的”玻璃亭 ” 计 、 。 工业设计 、 建筑设计 , 一切现代艺术设计 , 又 这是一座 用五光十色的玻璃嵌板搭建而成 的拱 争先恐后 地在这场新 的” 艺术+ 科学” 的运动中 , 来。 美术辞典对设计的解释是这样的 ” 根据一定 型建筑 , 由布鲁诺 ・ 是 陶特 ( R N A T 设计 充当着开路先锋 。 B U OT U ) 的 目的和要求所形成 的构思 和意图 ,运用符号 的。陶特用 了七彩颜色和怪异形状 , 创造出了一 2 世纪是 一个发 明与创造 的黄金时代 , 0 对 形象地表现为可视 的内容 , 为造型活动 的重 座极其富 于想象 力的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满 人类社会带来 最大影响 的莫 过于科 学技术。科 作 要阶段 的造型计划可称 为设计 。 ”因为设计 既要 足 了布鲁诺 ・ 陶特奇 思异想 , 他的设计也就 被后 学技术的发展不 仅冲击 了政治 、 经济、 文化和人 满足 人们 的生理 需求 又要 满 足人 们 的心 理需 来 的人们 常常谈 起 ,而且把这个设计作为西方 们的 E常生活 , l 而且开始改 变人们 的意识 形态、 求, 所以有人把设计定义为科学 的艺术 , 也有人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 思维方式 。新 技术革命 为人类 文明史谱写了辉 定 义为艺术的科学。我们暂且把设 计看成是美 到了 17 97年 ,法国蓬皮杜文 化中心建成 , 煌 的篇章 , 正在为更 富有创造性 的艺术设 计 也 的” 物化” 。当美的” 物化 ” 达到一定质量时 , 才能 这 是艺术与科学技术 结合的更高阶段 。也许预 提供更大的可能。所不同的是 , 科学技术仍然强 形成一 种较高形态的生产力 。它受 到时代性和 示 着现代艺术走 向新 生 ,也许预示着科学技术 烈 地提醒人们 ,要特别 了解和掌握它 的使用 功 创造性 的制约。社会发展到多元化的今 天, 我们 在 创造 艺术 。蓬皮杜 文化中心是一座 由钢管 和 能 ; 艺术则一再 暗示 人们 , 它仍然包含着人类 的 没 有必要下 结论说设 计到底是 艺术还 是科 学 。 玻璃管构成 的庞然大物 , 引人注 目。蓬皮杜 特定 思想 和情感 。 特别 它是艺术和科学的多角度的融合。 文 化中心 不仅 内部 设计 、 装修 、 备 、 品等新 设 展 在进入 2 世纪 的今天 ,设计 ” 1 ” 的概念 已经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 现象 ,它的变化反 映着 颖 、 独特 、 具有 现代化水平 , 的外 部结构 也同 越来越 多的为人们所认 同和接受 。纵观设计 的 它 时代 的物 质生 产和科 学技术水平 ,也体现 一定 样独到 、 别致 、 颇具现代化风韵 。如果 说卢浮官 发展历史 , 我们不难 看出 , 设计与艺术经历 了最 的社会意识形态 的状况 , 与社会的政治经 济 、 代表着 法兰西 的古代文 明 , 并 蓬皮 杜文化中心便 初 的一体 化 , 逐渐形成各 自不同的专业领域 , 直 文化 、 等方面有密切的关 系。人类生产和创 是 巴黎现代化的象征。 艺术 至发展 为当今设计 与科 技和艺术之间建立 的新 造活动 中, 实用与美 观相结 合 , 赋予物 品物 质与 然而 , 天工业时代 已经过 去 了, 今 但是 , 艺 融合 , 计过程 中 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 设 精神双重作用 , 这是人类设 计活动 的一个 基本 术与科学 的紧密结合并没有 到此停止。信 息技 在 , 以我们不能孤立地 强调功能主义 , 所 强调科 特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 , 计与艺 术革命及其 成就使人们 的工作 、学 习及生 活的 技在设计 中的作用 ,而 忽略艺术对 产品本身的 设 术开始分离走 向互有 区别的两个独立体 系。按 方式和观念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 以计算 机、 网络 影响 ,同时也不能过分 为表 现艺术 而忽略其功 照马克思 主义 历史唯物论的说法 ,艺术和科学 为特征 的信 息化社会 改变 了我们 的生 活方式 , 能性 , 艺术与科技必须完美地结合 。 作为社会诸 多学科 的分支都受到社会大环境 的 也改变 了设计 师的工作方式 ,设计 的形式 和内 参 考 文 献 制约 , 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 涵都在发生变 化。如果说在工业时代设计 师的 【 朱铭 , 1 】 荆雷著. 设计 史【】 M. 济南: 东美术 出版 山 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 方面 , 一 设计是创 才能受 到了技 术的束缚 和限制 ,信息 时代 的技 社. 家丛 书. 设计 造 性的 , 似于艺 术的活 动 , 类 另一 方面 , 它又是 术 发展则可 以为设计 师的想象力如虎添翼 。与 f1 雷. 2荆 设计概论f . M1 河北美术出版社. 理性 的, 类似于条理性科学 的活动 。正因为这种 此同时 ,设计师 的设 计过程也是技术参与 的过 【] 3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 史f . 纪出版社. M】 新世 特质 , 使设 计受市场和技术 的制 约 , 经历了设计 程 , 十年前 , 支铅笔和一张绘 图桌就是进行 设 【】 受 之 . 界 工 业 设 计 史略 【 上 海 : 海 人 民 一 4王 世 M] 上 流派 的更 迭 , 设计文化的变迁 , 发生着翻天覆地 计 所需的全部工具 , 今天 , 苹果电脑 、 扫描仪 、 打 美术 出版 社 . 的变化 。 印机取代 了绘 图桌 ,复杂的绘 图软件也代 替了 【】 芳. 5吴静 世界现代设计 史略【 . 海: M] 上 上海科 学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设计的创新 铅 笔。 电脑虚拟 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 中的 技 术 文 献 出版 社 . 从古 到今 , 随着 人类 社会的不断发展 , 创造 应 用 , 使设 计中艺术与技术的隔膜一 即设计作 f 孙 美兰. 6 ] 艺术概谢 M .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新技术 , 利用新技术 ,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 。 品的物化过程 的隔膜得 以消失 ,也使传统 的设 『] 7李政道. 科学与 艺术. 1 世纪中叶 , 9 工业革命 最早 的英国 , 迅速地 计 程序发生 了根 本的变化 ,即有可能实现真 正 【1 8 装饰[ . 2 0 年 第 1 J 杂志 0 1 ] 期. 成 为 ” 全 球 车 间 ”( WOR S P F H 意义上的 ” K HO O T E 并行设计 “使设计作 品能综 合艺术 、 , WO L ) R D ,于是 ,为了扩大世界 贸易 ,就 有 了 结 构 、 工艺 、 技术 、 材料 、 ��

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和发展趋势

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和发展趋势

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和发展趋势艺术和科技是两个看似相反的领域,但随着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性,这种结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的发展趋势艺术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 交互性和现场体验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多是静态的,如油画、雕塑等。

而在艺术科技中,随着互动技术的发展,艺术品也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并提供更加丰富的现场体验。

2. 个性化和定制化艺术科技的一大特点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这种技术可以让观众通过自己的选择和互动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3. 多媒体和综合性在艺术科技中,多种媒介、媒体和技术通常会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品。

4. 数字化和虚拟化艺术科技中的很多艺术品都是基于数字技术,并且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呈现,从而赋予观众更多的感官体验。

艺术科技的应用领域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科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艺术科技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数字技术,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2. 音乐音乐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数字录音技术,音乐家们可以在录音室里进行音乐创作,而同时数码化也让音乐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剧场和表演剧场和表演领域也是艺术科技应用领域中的重要部分。

现代剧场和表演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剧场和表演的现场感。

艺术科技的未来发展艺术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1. 智能化未来的艺术科技将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化艺术品将可以基于观众的行为、情感和反应来调整和改变自身的表现。

2. 融合和彼此影响未来,艺术和科技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互相影响。

科技的进步将不断地给艺术提供新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而艺术的不断探索也会不断地推动科技的发展。

结语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融合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建筑方案设计标题大全

建筑方案设计标题大全

建筑方案设计标题大全建筑方案设计标题大全1. "城市生活空间的创新设计"2.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方案"3. "未来科技与建筑的融合"4.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融——建筑设计方案"5. "人性化设计——建筑方案创新"6. "舒适与美观并存——建筑设计概念"7. "灵感源自自然——生态建筑设计方案"8. "提升城市形象——建筑方案改造计划"9. "社区空间的创意设计"10. "打造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心"11. "智慧建筑方案的探索与实践"12. "无障碍设计——建筑方案的人本关怀"13. "创新设计——建筑方案带来的新体验"14. "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城市更新建筑方案"15.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生态建筑方案"16.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17. "动态城市空间的发展愿景"18. "建筑方案的文化表达与多样性"19. "创意设计——为城市注入新活力"20. "科技与绿色生态——建筑方案的探索"21. "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创造宜居环境"22. "改善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案"23. "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建筑的影响"24. "未来建筑技术的应用与实践"25. "独特建筑风格的设计方案"26. "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意设计"27. "建筑材料与可持续性的平衡"28. "社区居民参与的建筑方案设计"29. "城市交通与建筑的协调发展"30. "艺术与科技的碰撞——建筑创新方案"31. "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32. "建筑方案的人性化设计与体验"33. "探索未来城市空间的建筑方案"34.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建筑方案"35. "与自然共生——生态友好建筑方案"36. "建筑方案与城市可持续性的关联"37. "历史与现代建筑的对话与交融"38. "设计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建筑方案"39. "趋势与前沿——建筑方案的探索"40. "社区公共设施的现代化建筑方案"41.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建筑的融合创新"42. "城市更新与建筑方案的社会影响"43. "现代化与人文关怀的建筑方案"44. "探索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5. "光与影的韵律——建筑方案的创意"46.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发展"47. "提升建筑品质与空间体验的设计方案"48. "面向未来的智能建筑方案创新"49.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的建筑方案"50. "建筑设计与人类福祉的关联性"51. "创意灵感与概念设计的建筑方案"52. "城市景观与建筑物的相互补充"53. "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方案"54.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55. "建筑艺术与功能性设计的结合"56. "音乐与建筑的共鸣——创造动感空间"57. "城市生态系统与建筑方案的协调发展"58. "可持续性发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59. "建筑方案与城市形象的再造"60. "探索未来城市生活的建筑创新方案"61. "创新设计与社会责任的结合"62. "社会文化与建筑形象的呈现"63. "建筑材料与身心健康的关联"64. "创造独特景观与空间魅力的建筑方案"6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与美学设计"66. "建筑方案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发展"67. "现代技术与古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68. "宗教与建筑的和谐共生"69. "城市更新与社区活力的建筑方案"70. "创意设计与建筑方案的人本关怀"71. "阳光与绿色的城市——建筑方案设计"72. "与自然和谐共舞——生态建筑方案"73. "城市功能空间的整体规划与设计"74. "文化独特性与建筑方案创新"75. "可持续建筑材料与绿色生态设计"76. "舒适与节能的建筑方案"77. "城市交通与建筑设计的无缝连接"78. "设计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建筑方案"79. "灵感源泉——建筑方案的文化表达"80. "自然与人类居住空间的融合——生态建筑"81. "城市绿化与建筑景观的协同发展"82. "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联"83. "形式与功能兼具——建筑设计方案"84. "城市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共享"85. "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86. "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的建筑方案"87. "共享经济与建筑设计的创新"88. "创造宜居环境与城市形象的建筑方案"89. "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90.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建筑方案设计"91. "城市公共设施的未来发展方向"92. "生态友好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93. "建筑设计与社会需求的匹配"94. "创新与多样性——城市建筑方案"95. "改善居住环境与社区社会关系的建筑方案"96. "尊重历史与传承文化的建筑方案"97. "动态城市景观与建筑的协调发展"98. "体验式设计与建筑方案的创新"99. "城市发展与建筑设计的协同推动"100. "建筑方案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上是100个建筑方案设计标题,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从创新、可持续发展到社会责任与城市形象,希望能为您提供灵感与参考。

美术鉴赏《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美术鉴赏《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4.最后,介绍现代建筑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评价现代建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代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出现代建筑案例的美学价值和科技含量。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及其与科技的关系。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现代建筑是如何体现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不同风格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有哪些?”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现代建筑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案例以问题导向法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及其与科技的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协作
本案例重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现代建筑的艺术与科技价值。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现代建筑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美学价值。
2.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澄清疑惑。
3.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激发他们对未来建筑艺术的向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现代建筑案例,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撰写一篇鉴赏短文。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现代建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传统工艺的发展,一种新的趋势出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这种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与文化,还具有现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在不同的领域,这种结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首先,这种结合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手工制造和现代机器制造相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所具有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中国的景德镇,由于传统的陶瓷工艺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使得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产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然而,景德镇并没有放弃传统工艺,而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陶瓷生产方式——数字化铸造。

这种方式利用了现代科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打印技术,加速了生产效率,提高了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中,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绘画工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现代数码技术为画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材料,使得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同时也能更加精细地制作画作。

传统的手工绘画和现代数码技术的结合,使得中国的传统绘画工艺得以继续发展,而且走向国际。

最后,在建筑领域中,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传统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手工制造,这一制造方式不仅费力费时,而且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结合,现代建造业已经能够使用各类高科技的材料和设备,实现建筑高效、节能、环保、美观等现代化特点,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了工程的稳定性。

总之,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工艺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且能够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它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并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

我们期待更多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

雕塑与科技的结合

雕塑与科技的结合

雕塑与科技的结合:艺术的崭新篇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雕塑艺术也找到了新的可能——与科技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将探讨雕塑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挑战与未来前景,以此展示艺术与科技如何共舞,创造出一个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世界。

一、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传统的雕塑以手工雕刻和打磨为主,表现形式也较为单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数字化技术、3D打印、增强现实等新工具和新技术,让雕塑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这些科技不仅为雕塑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材料,也拓宽了雕塑的表现形式和空间。

1.数字化雕塑:数字雕塑软件使艺术家能够轻松创建复杂的几何形状,并实时查看其形态。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算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虚拟雕塑。

2.3D打印:3D打印技术使雕塑家能够将他们的设计转化为实物。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定制化、个性化的作品。

3.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相结合,为雕塑赋予新的意义。

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特殊眼镜,与虚拟元素互动,体验独特的艺术氛围。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科技为雕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选择合适的科技工具?如何确保作品的精度和质量?这些都是雕塑家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与此同时,科技也为雕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它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他们的作品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次,科技也推动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创新成果,雕塑家们可以创造出更具前瞻性和实验性的作品。

三、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雕塑与科技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虚拟雕塑、全息雕塑和生物雕塑等创新作品。

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也将为雕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内容: 功能主义派:德国的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密斯· 范· 德· 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
法国的 勒· 柯布西耶——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
有机建筑派:美国的 赖特——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代建筑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建筑形式服从于功能的需求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者。
古根汉姆美术馆
体形特殊,几何手法抽象,上大下 小的螺旋形。 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 道边上边看。 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 呆板的楼层重叠, 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但这些与博物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
思考与评价: 1、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发现一些艺术与 科技相结合的现代建筑吗?试选一例你感 兴趣的现代建筑,进行观赏、描述、分析 与判断,让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思考与探究
1 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2 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3 留意观察欣赏身边各类建筑物,画些建筑速写。
特点:校舍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1 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 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 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3 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4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 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
现代主义建筑巨匠
• 现代建筑派产生背景、条件:
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是新建筑运动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但到20世纪20年代,战争遗 留下来的创伤暴露了社会和建筑中的早已存在的矛盾。于是一批思想敏锐,对社会事物敏感并具有一定经 验的年轻建筑师,面对千疮百孔的历史现实,决心把建筑变革作为己任,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 革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形成了后来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 的现代建筑派。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 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 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 设计的。1929年动工,到1931年 完成。
欣 赏
【1998年重新维修后的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 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 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 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 气势恢宏。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 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 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 史大事 。
现代建筑的概念——P119
• •
时间概念: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时代特点:(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包豪斯教学特点: 1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 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 4 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包豪斯风格: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发挥新材料和 新结构的技术性 和美学性能, 造型整齐简洁, 构图多样灵活。
1 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 2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3 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4 重视建筑功能,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组织和布局。 按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 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包豪斯校舍中。
第九课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 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 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和结 审 将 的 美 相 艺 存合 美 产 时 结 互 术 在将 境 生 代 合 融 与 的士 界 新 创 , 合 科 诗我 ; 的 造 将 。 学 意们 艺 艺 出 在 艺 必 境进 术 术 新 新 术 须 域入 与 形 的 的 与 相 。新 科 态 文 人 科 互 的学和化类学渗 生完新类文的透 存美的型明完, ,
【1933年的纪念堂】
悉尼歌剧院
五重设计-[丹麦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而与印度泰姬陵和埃及金字塔齐名。歌剧院这 个名字与它魁伟的结构相比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悉尼歌剧院里大约有一 千个房间,包括四个主要听众席。歌剧院由一个接待厅,五个排练室, 四个餐厅,六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一个图书馆,一个供艺术 家们休息的地方和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 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 2679人。
赖特(1869~1959)——有机建筑派
•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 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 术品。”
•有机建筑特点:
1 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 的统一,常以母体构图贯穿全局。 2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 3 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 4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主张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流水别墅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现 代 绘画是以色彩、线条、形状等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 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的具体的表现社会图影。 绘画一方面偏重于客观再现, 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表现, 二者构成了画作的个性化。 绘画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表现内容极为丰富。 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 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雕塑的种类、体裁、样式繁多, 偏重展示人的本质的普遍性、概括性和理想性等。 雕塑往往只能间接的、曲折的表现构成关系中的 人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等。 主题、意念、情感、形象……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 建筑具有物质功能性, 即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 实用性指建筑的建筑的首要目的 是为了“用”,而不是“看”。 建筑艺术具有双重性——物质性与精神性。 规范、技术、稳定、实用、功能、美观……
课堂总结 建筑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礼拜的地方, 在决定某种形式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要和愿望。 2 建筑“艺术表达”——质地、外表、象征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3 建筑的地域性——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等作品不受场合限制,它们大都可以 通过表演和流动展出或复制在大多数地方可以为人们所认知。 但建筑物因其所处的环境不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流水别墅:
1 充分结合地形,跨于小瀑布之上,别出心裁,巧妙的利用了自然。 2 三层,混凝土结构体系,利用悬挑,空间丰富。 3 建筑外形横竖交错,构图完美,颜色、材料对比,光影变化丰富,生动活泼。 4 结合自然,体形疏松、开放,同自然交融。 5 由内向外,内部空间具有流动性。 设计理念:崇尚自然,技术服务于艺术,表现材料的真实性,内部空间连续律动、有机· 。
绘 画


建 筑
结论:
建筑与其他艺术不同,
建筑真正的美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 它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同时又有功能的性质, 所以对其创作和欣赏都要报有特殊的态度。
建筑:ARCHITECTURE,来源于希腊文ARCHI和TEKT, TEKT意为“技艺”的,ARCHI是“最重要的”,占第一位的,首要的意思。 这样命名无疑体现出“技术”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