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修订稿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在这个落叶纷飞的秋季,我有幸拿到了一位台湾国中的理化老师唐全腾先生写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静静地品读,合上书细细冥想,我一次次地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这本书犹如缕缕阳光,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为我带来了阵阵暖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小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生,他们反应敏捷、兴趣广泛、知识储备充分,还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见解,这样的学生鞭策着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总有几个“老大难”的教学问题,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正常教学计划外的“小意外”……因此,批评教育在所难免,但是怎样去批评才能更有效呢,这在一直在之前困扰着我,直到看完唐全腾老师写的心理学知识,我才拨开云雾见光明。
(一)不忘初心,明晰批评的意图
案例
刚上班的第一年,一年级的班级,晚托课抄完回家作业,学生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回家作业或者画画等做想做的事情,前提是不能发出声音打扰到其他学生。这时候我通常在批改课堂的作业并让做错的学生订正,刚开始总是很安静的,但过不了多久,窸窸窣窣的声响就开始了,一般先提醒:“保持安静”便继续批改作业,学生老实了会儿发现老师在抓订正了,又开始悄悄说起话来,讲的激动了还忍不住笑出声,这时候我都会提高音量“恐吓”一句:“谁再讲话,站到前面来!”又消停了一阵,但总有几个小捣蛋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转来转去说个不停,于是“杀鸡儆猴”挑出一个站讲台旁边让大家知道后果,又怕抓订正顾不上其他,就让站着的那个小朋友找到另外一个讲话的同学,交换才能回座位,但细碎的讲话声总是充斥在教室中,被批评上台的同学也总是吊儿郎当。在嘶吼“不要讲话了”中,放学的铃声总能那么尴尬的响起,因此也总是不了了之了。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分享
我的阅读心得,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心理学理论和
方法。这些心理学知识将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并
且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情感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
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
课堂上表现得很被动,可能是因为他或她害怕被嘲笑或出错。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也是教师应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的认知
能力、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也有所不同。通过了解这些发展特点,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对
于幼儿园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
他们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对于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自主
学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
最后,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教师的角色来说至关重要。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并不罕见,例如焦虑、抑郁和注意力
不集中等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困扰,建立一个开放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身体活动和放松练习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习得无助”这个词不仅适用于我们如今的学生,也适用于我们如今的教师,我说的当然不是全体学生和教师,但也为数不少。
我在进行日常教学检查时,常常会看到有些班级有成批的学生从早上第一节课就开始趴桌子睡觉,其实他们未见得真的睡觉,只是觉得早上刚来上学,给上课老师点面子,别影响老师讲课而已。等到下午,那可不是这样的情景了,要是再遇到个不利害的或是讲课水平一般的老师,那教室也就成了自由市场了。虽然这些学生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就是习得无助的学生。你说这些学生从他人生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这样吗?我不信,其实这是把乌龟和兔子放在一起赛跑的结果吧?乌龟要想赢,只能等兔子偷懒,那概率是多么多么的小啊?我乌龟反正永远也跑不过你兔子,我还跑什么啊!在我看来,我们教育给学生的公平应该在人格上,而不是在知识上,但我们的家长是不干的,于是我们的教育不是从民族的长远利益着想了,而是从家长的利益着想了。结果教育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实是废品多于成品的。所以孩子的习得无助不在孩子,我只是可惜他们不学习还浪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当然学生的习得无助的原因不只这些,但无论哪种原因,都是与学生无关的,而是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师有关的。要想改变学生的习得无助,作为教师无权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但我们有能力在体制内改变自己,让我们的学生少些习得无助。
如今习得无助的教师越来越多,他们一方面是因为怎么认真教也教不好学生,一方面是对学校或是教育的失望。这些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师跟学生还是不一样的,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对人生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自控能力是较差的,让学生们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习得无助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外力,尤其是教师的力量,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习得无助的。教师则不然,教师本身的素质就应该高于普通的知识分子,因为他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所以克服自身和学生的习得无助必须靠教师的主观努力。教师们应该知道,现在学生学习差不等于将来学生就没有成就。现在学生成绩差也并不等于教师知识传授有问题。如果我们能这样看问题,我们就不能把习得无助仅局限在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上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假期中,读了《教师不得不知的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是一个台湾的普通老师,一个“半路出家”学心理学的老师写的。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很有可读性。作为一位教师,学习过很多心理学的概念,比如从众、自我实现、自我中心等等。然而当你真正面对课堂情景时,却未必能够用这些概念来判断及应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本书分别从学习、关系、决定三个角度,用心理学来解释校园中最常见的现象,总结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并结合教学场景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的角度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给我们读者很多包括个体的学习、班级的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很适合教师阅读,更是教师不可不读的好书。
给我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是第七种教育心理现象——习得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本章通过场景—:描述A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及这类学生对课堂、考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场景二:描述B老师对上班无奈的心情,两个场景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令人头痛的教育现状——学生无心,老师无奈。之后通过塞利格曼的“小狗逃脱实验”得到了这个“习得无助”的现象。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继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学生考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时,很多人的反应是“你看你,考这么点分,怎么这么不仔细?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一书。此书把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下面主要谈谈我感触最深的两个效应。
一、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没有捐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孩子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1
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里效应有感
又见“葵花宝典”
——《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里效应》读后感
从教20多载,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教育并不是仅靠一腔热情、埋头苦干就能干好的,它更需要广大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个体及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深入思考、研究,努力探索、实践,从而达到教育最优化。
可是,现实中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育简单化,教学机械、套路化,这不仅伤害着学生,也伤害着广大从教者,更让人对内心一直坚守的教育产生动摇,陷入迷惘。孙媛教授《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一书,扫除了我内心困惑,同时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本书遴选了广为认可的一些典型的心理效应,并列举相应的案例对其进行辅助说明,把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融入一个个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中,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把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培优补差,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可是心血的付出不一定就换来你以为的效果,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班级缺少你追我赶的氛围,纪律、作业、考试成绩,哪样都不让人省心。于是,我们就开始怨声载道,怨学生,怨家长,怨该死的教育体制,继而又变本加厉地实施题海战术,折腾学生也折腾自己。有的老师为了分数,甚至做出有违师德、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来。面对这些现象,我一度动摇,自己一直努力践行着的教育理想,难道就只是美好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这本书一扫我心头的疑惑,让我又陡增几分信心。“乔治效应”——我坚信教育的成功来自师生间有效的沟通;“南风效应”——春风化雨的关爱一定胜过铁面冷酷的批评;“霍桑效应”——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那位;“自己人效应”——俯下身子,拉近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针对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教育现象,本书不仅提出相对应的各种心理效应以应对,呈上丰富的教育案例以解读,更对每一种心里效应的实施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及操作技巧,令人一目了然。与一般此类书籍不同的是,它的语言通俗易懂,不晦涩、不自说自话,在阅读过程中,你会时不时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困惑,反思自己的工作行动,鞭挞自己的师德灵魂,令人热血澎湃,燃起心底残存的星星火苗。它让我看到很多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正以他们的满腔热诚、满腹才华为教育的大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是一本涵盖广泛心理效应的书籍,其中涉及到的心理效应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心理效应在教
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这些心理效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和教学。
书中涉及的59个心理效应中,有些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了解到这些心理效应之后,我更加明白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这对于我在教学中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情绪和
行为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也让我对如何应用
这些心理效应在课堂上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划。
综合来说,读完《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让我对心理效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我会继续尝试运用书中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辅导和帮助学生。
2023年《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假期间我阅读了〔教师不得不知的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是一个台wan 的一般老师,一个“半路出家〞学心理学的老师写的。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很有可读性。读着这本书,比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我隐约感觉到书中讲得很多的事例就在我身边,我的好多做法、好多为难就如同书中说得一样。
“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学生想认真学习,教师想尽力援助学生学习,家长永远想给孩子最好的,校长、主任也绝对期望学校的教学能够蒸蒸日上,推动教改的专家学者们更是期望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制度。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呢?直觉上,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对的,但心理学却告诉我们:人们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许多盲点。直觉有的时候需要被挑战,当孩子分数不如意时,很多人的反响是“你看你,考这么点分,怎么这么不认真?这会让孩子心情坏到极点,心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了。〞孩子在体验成功的美好之前,首先体验到了失败,因此研究说明,“成功经验〞、“失败经验〞会影响人们日后遭遇困难之后的表现。这也就涉及到其它一个概念——“基模〞。
作者在本书中的“恋爱基模〞一节中谈到一个普便的心理现象——“基模〞现象。皮亚杰说:“基模指一个人内在会自行建构一套认知系统,而且个人会使用这个系统来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因应不同的情境,基模会不断修正、改变,甚至是制造新的基模来解释一个全新的问题。〞
因此,人一生的成长就是个不断建立基模和突破基模的过程。建立基模可以让我们有一套认识与适应世界的体系,让我们产生一种安闲感;突破基模可以让我们体验制造的愉快,让我们人生得以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实验等手段,弄清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基模,近而引导他们去修正扭曲或错位的基模,建立更加完善的适应时代开展与学生身心开展规律的基模。由此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治理能力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在闲时瞎溜达,走着走着才发现好久没去书店了,有朋友向我推荐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她们的评价,使得我对此书充满好奇,因此,借寒假期间,一阅此书。
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开有专门的心理课,枯燥的理论,总使得诸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仁望而却步。不过,这却是一本不同的理论书籍,因为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发生在校园里的实例,来阐述某一心理现象,读后感《《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很多实例,在我们身边也存在,或许我们也正在为此而感到困惑......
作为教师,整日与孩子打交道,年龄的差异,使得我们难以真正接近孩子的内心,或是了解孩子。而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年龄阶段孩子们的普遍状态,使得我们心中有数,而工作当中的某些不解,在此书中有理论的对照,也成为了我们工作上的良师。
阅读此书,大有相见恨晚之势,相信,有了专业的理论帮助,我们的教学,能做的越来越好。孙雁飞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因此,我读
了一本名叫《心理学与教育》的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书由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陈美华撰写,共分九章,涵盖了心
理学的基本概念、儿童心理发展、人格心理学、情感心理学、认
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与记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和应用
心理学等方面。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从书中学到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人类的性格
特征是由遗传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感是由认知、生
理和社会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现象;记忆是由感知、编码、存
储和检索四个主要环节所构成的。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
容易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
其次,我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在成长过
程中会经历各种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
结合儿童的阶段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全面发
展。例如,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儿童的发展变化,给
予他们充分的照顾和关心;在青少年时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良
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心理学中的实践技巧,这些技巧在课
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条件反射的
原理,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他们的某种行为;还可以运用协同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之仿佛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作者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们老师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感,多少年的教学迷惑被他一语道破,让我遂生相见恨晚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作者在本书中的“恋爱基模”一节中谈到一个普便的心理现象——“基模”现象。皮亚杰说:“基模指一个人内在会自行建构一套认知系统,而且个人会使用这个系统来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因应不同的情境,基模会不断修正、改变,甚至是创造新的基模来解释一个全新的问题。”
由此我想,人一生的成长就是个不断建立基模和突破基模的过程。建立基模可以让我们有一套认识与适应世界的体系,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安全感;突破基模可以让我们体验创造的快乐,让我们人生得以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实验等手段,弄清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基模,近而引导他们去修正扭曲或错位的基模,建立更加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模。由此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范例_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范例
_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课堂中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因为这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近年来,心理学逐渐受到了世界各个领域的重视,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学工作,而《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让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朱光潜教授先生的这本书可谓是经典之作,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更是教育行业的必读之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指导学生学习。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引导,让我对心理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作者将心理学的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出来,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个层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需求和困惑,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既概括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也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同时,作者还着重讲述了教师如何做好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其中对于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启迪,这也是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引导教师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并提醒教师注意言谈及眼神交流等细节,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阅读和反思,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论。这里我想引用一句话:“教育需要智慧,而智慧的后面则是衷心、善良和爱心。”这本书提醒了我们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给予学生尊重与信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感受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报告
我拿到书,习惯大体一翻,一看说的仍是学校中发生的事情。静下心,先看看这本书之不值得一看,那就要先看一下这本书的推荐序。看了推荐序,着实让我有点失望,本书作者是一位化学老师,而且只专门学习了一个月的心理学,竟然就出书了,这既让我感到不以为然,但是当我耐下性子,继续翻阅作者自己的序言时,我对作者及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这位作者帮我们选择出了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且运用实例来解释。很多学生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众多学生的行为表现其实根源于心理。如果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就会更从容,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其中有几种心理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给予了我一定的启示。
一从众
个体在实质或想象上,感受到团体的压力,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表现出符合团体价值观的意见或行为。
一般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求正确。人们通常比较相信团体所提供的讯息是最佳讯息,为了追求正确,那就听大家的话吧!第二是遵循团体规范。人们不希望自己被视为特异分子,害怕因此而被疏离,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站在多数人的那一边,相对就会安全许多。
教育要从多数人着手,然后让这多数人自然发挥他的影响力,让少数人不自觉地想要跟随。
二破窗效应。
书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读后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都说“阅读是成长的阶梯”,可我却是个懒于阅读的人,不过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现有的知识面的狭窄,知识量的不足,所以我必须阅读。
学校在暑假布置了40岁以下的每位教师必须阅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的作业。我就借阅了《教师不得不知的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是一个台湾的普通老师,一个“半路出家”学心理学的老师写的。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很有可读性。读着这本书,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我隐约感觉到书中讲得很多的事例就在我身边,我的好多做法、好多尴尬就如同书中说得一样,可我却又无从改变我的现状。我读着这本书,一会儿忽然开朗,一会儿又一头雾水,总感觉好累,这是一种痛苦地阅读。这种痛苦又让我不忍放弃,牵着我一路读下去;这种阅读又是一种快乐的阅读,这种快乐更让我不愿放弃,伴我一路前进。
“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学生想认真学习,教师想尽力帮助学生学习,家长永远想给孩子最好的,校长、主任也绝对希望学校的教学能够蒸蒸日上,推动教改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制度。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呢?直觉上,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对的,但心理学却告诉我们:人们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许多盲点。看了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机会挑战你自己的直觉。
作为一位教师,必然学习过很多心理学的概念,比如从众、自我实现、自我中心等等。也许毕业多年后你仍然能背出这些概念,然而当你真正面对课堂情景时,你能够用这些概念来判断及应对学生的情况吗?恐怕任何一位教师,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教育的一大缺憾吧。
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本书分别从学习、关系、决定三个角度,用心理学来解释校园中最常见的现象,总结了23种教
育心理现象。并结合教学场景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的角度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给我们读者很多包括个体的学习、班级的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很适合教师阅读,更是教师不可不读的好书。
给我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是第七种教育心理现象——习得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本章通过场景—:描述A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及这类学生对课堂、考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场景二:描述B老师对上班无奈的心情,两个场景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令人头痛的教育现状——学生无心,老师无奈。之后通过塞利格曼的“小狗逃脱实验”得到了这个“习得无助”的现象。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继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学生考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时,很多人的反应是“你看你,考这么点分,怎么这么不仔细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更有甚者狠狠地瞪着孩子“你笨死了,气死我了”,这会让孩子心情坏到极点,心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了。”孩子在体验成功的美好之前,首先体验到了失败,研究表明,“成功经验”、“失败经验”会影响人们日后遭遇困难之后的表现。
自己虽然已有17年的教学经历,但是有时候,有些孩子的分数真的令人惨不忍睹,也真的是很生气。说实话,10分,20分又如何现在差不代表未来会差。就算未来的考试还是差,也仍然不代表这个学生不会有成就。真正令我不忍心的是看到有的学生呆呆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浪费时间。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不在乎学习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通过阅读,我终于把脑子里那个空洞的心理学概念“习得无助”和这种现象画上了等号。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习得无助”现象,其实老师也会“习得无助”,有时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有时面对乱哄哄的课堂纪律……我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个学生实在是无可救药了,随他去吧;这个班级我已经费尽心思了,可就是不见效果,算了,我已经尽力,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但我是老师,作为老师我要有坚定的信念,了解了这
种心理现象后,我要主动地克服,面对暂时的困难要积极地应对,树立信心。作为教师,绝对不能走进自己的精神误区,要相信有些感觉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了,结果总是会很明朗的,一定会与孩子们一起度过最无奈最煎熬的日子。
作为一名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师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现象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破窗效应最为成功的例子,应该是纽约市交通警察局局长布拉顿治理交通的过程。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