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王安石传》原文及翻

《王安石传》原文及翻

《王安⽯传》原⽂及翻(王)安⽯,临川⼈,好读书,善属⽂。

曾巩携其所撰以⽰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求试馆职,安⽯独否。

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以激奔竞之风,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皆以祖母年⾼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判官。

安⽯议论⾼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书,其⼤要以为:“今天下之财⼒⽇以困穷,风俗⽇以衰败,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不⾄乎倾骇天下之⽿⽬,嚣天下之⼝,⽽固以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以⽣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古治世,未尝以财不⾜为患也,患在治财⽆其道⽿。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辄辞不起,⼠⼤夫谓其⽆意于世,恨不识其⾯;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翻译:王安⽯,临川(今江四抚州)⼈,喜欢读书,擅长写⽂章。

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写的⽂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章很是称赞。

提拔他到考中进⼠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

按照旧例,在地⽅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献上⾃⼰的⽂章申请在朝廷任职,只有王安⽯没有这样做。

调到鄞县作知县,⼜到舒州作通判。

⽂彦博担任丞相,因为王安⽯的恬淡⽢于作低等官职推荐他,王安⽯请求不要越级提拔⾃⼰,以免激起争相追求提拔的风⽓,欧阳修推荐他做谏官,王安⽯都以祖母年⾼为借⼝推辞了。

欧阳修因为觉得王安⽯急需朝廷俸禄,⼜向朝廷请求,任命王安⽯为群牧判官,改任度⽀判官。

王安⽯的议论⽂章⾼深奇丽,能⽤许多⽂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的志向。

于是上奏了⼀万字的奏章,其⼤意概要为:“如今天下的财⼒越来越穷困,风俗越来越衰败,根源在执政者不懂得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政策。

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效法他的出发点(本意)⽽已。

效法他的出发点,那么我的改⾰变更,就不⾄于让天下⼈⼤惊失⾊,不⾄于让天下⼈都张嘴来反对我,因为我的政策本来就是符合先王的政策。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欲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这耳目,器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苍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仛,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元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

乃受。

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欲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这耳目,器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苍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仛,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元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

乃受。

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前言《王安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生平的传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改革家,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为读者呈现《王安石传》的原文和译文,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思想,同时提高大家的中文阅读能力。

王安石传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汉州安陵(今属河南)人也。

幼有俊才。

弘农饥饿,徒步来京师,住食门人杨师厚家,听得杨家门下禅法、法理,日有悟解。

杨生觉之,谓之曰:“此后必为一世名士。

”历官司业、户部、僉贰、樞密使等官。

创议半藉儒,半有蛮夷。

先后于滑、洛、开封主持修建水利,灌溉良田,使农民得到了很大的裨益。

宋神宗疾后,太子钦矫诏起用为秘书省正。

太子薨,以此罢归。

非既归,赋诗二绝:“注老沧溟初所向,扫应回首忽迢迢。

钓竿倚枕知何乐,吾道正传唯自嗟。

”以后历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垦荒于宋江东,治滋阳秦淮,升殿院大学士,提举三权,创立“新法”,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传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来自汉州安陵(今属河南)。

他年少才高,因弘农的饥荒,徒步前来京城,寄居在杨师厚门下,听取禅法和法理,日渐领悟。

杨师厚感觉到他的才华,说:“这个人以后必定成为一代名士。

”王安石先后担任过司业、户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务。

他的政策既有借鉴儒家思想,也涉及蛮夷文化。

他先后在滑、洛、开封等地主持修建水利工程,为农民们提供灌溉良田的便利,受到了农民的普遍赞誉。

宋神宗生病后,太子钦矫诏任命他为秘书省正。

太子去世后,他就辞职了。

回家后,他写了两首诗:“注老沧溟初所向,扫应回首忽迢迢。

钓竿倚枕知何乐,吾道正传唯自嗟。

”这表示他开始悟道。

后来,他又先后担任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务,曾经在宋江东垦荒、治理滋阳和秦淮。

他晋升为殿院大学士,负责提举三权,兴办了“新法”,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宋史翻译]宋史

[宋史翻译]宋史

[宋史翻译]宋史宋史篇(1):宋史王安石传翻译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那么《宋史.王安石传》大家学习了记录了王安石的哪些事迹呢?《宋史.王安石传》全文翻译:王安石, 字介甫, 抚州临川人.父王益, 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 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 初看好像漫不经心, 完成后, 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进士, 名列上等, 任签书淮南判官.以前的制度规定, 任职期满, 准许呈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 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 他在鄞县修筑堤堰, 浚治陂塘, 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 把官谷借贷给百姓, 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 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 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再任舒州通判.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 说他淡于名利, 请求越级提拔, 想以此来遏止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 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 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须用俸禄养家, 因此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 入京任度支判官, 当时是仁宗嘉佑三年.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 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 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上万言书, 认为:“如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难穷乏, 风俗一天比一天衰落败坏, 症结在于不知道规律, 不效法先王政令的缘故.效法先王政令, 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 我们所实行的更改变革, 既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 也不至于引起天下人的喧哗, 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天下的财富, 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的费用, 自古代以来的太平治世, 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忧患, 忧患在于治理财政没有符合它的规律.居官任职的人才既然不足, 城乡又缺少可供使用的人才, 国家的重托, 疆域的保持, 陛下能够以长久依靠天幸为常法, 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的考虑吗我希望陛下能明察朝中苟且因循的弊病,明文诏令大臣, 逐渐革除这些弊病, 以期符合当前世事的变化.我所说的, 流于颓废风俗的人是不讲的, 而议论国家大事的人又认为这是不近事理的陈词滥调.”后来王安石执政时, 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 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 他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 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 任命他同修起居注, 他推辞了好多天.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他府上交给他, 他拒不接受; 门吏随即下拜, 他却躲避到厕所里去; 门吏把委任敕命放在桌上离去, 王安石又追上去把委任敕命交还给门吏; 他上章辞谢了八九次,才接受了同修起居注的任命.于是任知制诰, 纠察在京刑狱, 从此他不再辞官了.有位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 朋友向他讨取, 他不给, 朋友仗着与少年平时关系亲昵就拿走了鹌鹑, 少年追上去把朋友杀了.开封府判决这位少年当处死刑, 王安石反驳说:“按照法律, 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少年不肯把鹌鹑送给他, 而他拿了就走, 这是盗窃的行为.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 是追捕盗贼, 虽然杀了人, 也不应当加以追究.”于是弹劾开封府审判机构将不该判刑的反而判了重刑, 犯了错误.开封府的官吏不服, 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审刑院、大理寺再审, 审刑院、大理寺一致认为开封府的判决是正确的.皇帝下诏免于追究王安石这次弹劾错误, 他应当到门前谢罪.王安石说“: 我没有罪.”不肯谢罪.御史全都上奏皇帝, 皇帝置之不问.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 王安石争辩说:“ 确实如诏令所说, 那么舍人就再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 而听任大臣为所欲为, 这虽不是大臣为了私利而侵夺舍人职权, 不过立法也不应该如此.今天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守纪, 而刚强的人则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 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 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王安石本是楚人, 在朝中并不知名,因为韩、吕二族是世家大族, 想借助韩、吕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就和韩绛、韩绛弟韩维以及吕公著深交, 这三人更加对人称道赞扬王安石, 王安石的声望才开始显著.神宗在颍王府时, 韩维任记室, 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 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 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 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 刚一即位当皇帝, 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 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 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 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 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 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 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 极其简明而不烦杂, 扼要而不迂阔, 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 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 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 我自顾微末之身, 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 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一天讲学, 大臣们都退朝了, 皇上让王安石留坐, 说:“ 我有一些事情想和你慢慢讨论.”因此说“: 唐太宗必须得到魏征, 刘备必须得到诸葛亮, 然后可以有所作为, 这二人确实不是代代都有的杰出人物.”王安石回答说:“ 陛下果真能为尧、舜, 那必然会有皋陶、后夔、后稷、 ;果真能为高宗, 那必然会有傅说.魏征、诸葛亮两人都是有识之士所不耻的, 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以天下之大, 人民之多, 百年治平相承, 学者不能说不多.然而经常忧虑无人可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 这是因为陛下选择人才的方法不明确, 诚意待人做得不到家, 虽然有皋陶、后夔、后稷、、傅说那样的贤人, 也会被小人遮蔽, 藏身退隐而去的.”神宗说:“哪个朝代没有小人即使是尧、舜时代, 也免不了有四凶.”王安石回答说:“只有能够辨别四凶而惩处他们, 这才所以成为尧、舜.假使让四凶任意谗害忠良, 妄为邪恶, 那么皋陶、后夔、后稷、难道也肯得过且过地拿着俸禄而虚度一生吗”登州有名妇女厌恶自己丈夫相貌丑陋, 夜里用刀砍杀丈夫, 伤重没有死.这件案子上报朝廷后, 朝中讨论一致认为这名妇女应判死刑, 独有王安石引用法律辩驳证明, 适合从谋杀伤律条, 减死刑二等论处.神宗同意王安石的意见, 并且把它定为法律.熙宁二年( 1069 ) 二月, 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 人们不能了解你, 以为你只知道经学, 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 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 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 大都是些庸人, 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神宗又问“: 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设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 改变风俗, 建立法度, 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 称为新法, 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 颁行新法于天下.青苗法, 是把籴买常平粮的本钱作为青苗钱, 散给百姓, 要他们出二分的利息, 春天散出秋天收回.均输法, 是把发运的职能改为均输, 朝廷给予钱币和米粮, 凡是上供朝廷的物品, 都必须离开价钱高的地区而在价钱便宜的地区购买,以路程近的地区代替路程远的地区, 预先报告京城仓库需要购买的物品, 以便能在价钱便宜时购买贮存.保甲法, 乡村人口编入户籍簿, 两名男丁取一人, 十家为一保, 保丁都发给弓弩, 教他们战斗阵法.免役法, 根据百姓家庭财产多少,分别令他们出钱雇人充役, 下至单丁户、女户, 本来不要服役的家庭, 也一概出钱, 叫助役钱.市易法, 允许私人向官府赊购或借贷货物钱款, 以自己的田地、住宅或金帛作为抵押, 出息十分之二, 超过期限没有交纳的, 利息之外每月另加罚金百分之二.保马法, 凡是五路义勇保甲愿意养马的, 每户养一匹, 用牧马监现有的马给他们喂养, 或是官府给买马的钱, 让他们自行购买, 每年检查一次马的肥瘦程度, 死亡或生病的要补偿.方田法, 把东、西、南、北各千步, 相当于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作为一方, 每年九月, 县令、县佐分地丈量计算, 检验土地肥瘠, 确定这些土地的成色, 分为五个等级, 按照土地的等级, 均定赋税数额.还有免行钱, 规定京城各行各业根据获利多少, 都必须交纳免行钱, 给予免除行户当差.自从这些法令推行以后,全国各地争言农田水利, 古代的陂塘和废弃的堤堰, 都必须兴建修复.又下令平民百姓可以投递密封状, 增加价钱购买坊场, 又增加茶、盐的税收数额, 又设置河北籴便司, 在临近河流的州县广积粮食, 以备粮饷运输.从此赋税聚敛越来越重, 而天下骚动不安了.御史中丞吕诲说王安石有十大过失, 神宗为此派吕诲去做地方官, 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任御史中丞.韩琦规劝神宗停止实行青苗法的奏疏送到朝廷, 神宗感到醒悟, 打算同意韩琦的意见, 王安石立即要求辞职离去.司马光为神宗起草批答诏书, 其中有“ 士大夫沸腾, 百姓骚动”的话, 王安石大怒, 上章为自己辩护, 神宗用恭敬的言语表示歉意,派吕惠卿传达旨意, 韩绛又劝神宗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谢恩, 因而对神宗说了朝廷内外大臣、从官、台谏官、朝士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 并且说:“陛下想用先王的正道战胜天下流于颓靡风俗的人,所以是与天下流俗相互较量轻重.流俗的这个秤锤重了, 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流俗; 陛下的这个秤锤重了, 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陛下.秤锤与物体较量轻重的时候, 虽然是重达千钧的物体, 增加或减少秤锤一铢一两的重量就会使准确性发生改变.今天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 以此阻止陛下所做的改革.现在正是陛下和流俗的秤锤较量轻重的时候, 流俗增加铢两的重量, 虽然极其微小, 但是天下这一秤锤, 已归属于流俗了, 这就是天下议论纷纷的缘故.”神宗认为是这样.于是王安石重新任职治事, 韩琦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相交甚厚, 司马光根据朋友之间互相督促行善的道理, 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反复劝说, 王安石很不高兴.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 司马光还没有任职时, 而王安石执政, 于是这项任命就中止执行了.虽然吕公著是王安石推荐的, 也因为请求罢除新法而被派出任颍州知州.御史刘述、刘琦、钱岂页、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 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 相继离开朝廷.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 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任命诏令, 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 都被罢免并逐出朝廷.翰林学士范镇三次上疏议论青苗法, 被罢免职务而退休.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 王安石不知道把吕惠卿离开后的空缺委任给什么人时, 得到了曾布, 很信任他, 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吕惠卿.熙宁三年( 1070 ) 十二月, 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春天, 京东路、河北路发生暴风的异常现象, 百姓十分恐慌.神宗批示中书省, 令省事安静以应付天变, 放还这两路应募的农夫, 责罚不如实反映汇报情况的监司、郡守.王安石扣住而不下达这道诏令.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 有切掉自己手指、砍断自己手腕的人, 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神宗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 这些事我固然还没有知道, 即使有这种情况, 也不足为怪.今天士大夫对于新政,尚且吵吵嚷嚷感到惊异; 何况二十万户百姓, 必然会有由于愚蠢而受到别人蛊惑煽动的人, 怎能因为这种人而不敢有所作为”神宗说“: 听取百姓的各种意见就能取得成功, 百姓的意见也不能不畏惧.”东明县百姓有人拦住宰相的马头控诉助役钱, 王安石对神宗说:“ 知县贾蕃是范仲淹的女婿, 喜好附和流俗, 导致百姓做了这种事.”又说“: 治理百姓应当知道他们的真假利弊, 不可以向他们表示无原则的姑息宽容.如果放纵他们使之妄经中书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 击鼓拦驾, 凭借人多以图侥幸, 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王安石强词夺理, 违背常理, 都像这样.皇帝起用韩维为御史中丞, 王安石怀恨韩维以往的言论, 指责韩维善于附和流俗以此否定神宗所建立的新法, 这次任用因韩维的辞谢而结束.欧阳修请求退休, 冯京要求朝廷挽留他, 王安石说“: 欧阳修依附韩琦, 推崇韩琦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这样的人, 在一郡就败坏一郡, 在朝廷就败坏朝廷, 留下他有什么用呢”于是神宗同意欧阳修退休.富弼因为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 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止奸邪小人,甚至把富弼比作为共工、鲧.灵台郎尤瑛说天气阴了很长时间, 星辰失去了正常运行, 应该黜退王安石, 朝廷立即把尤瑛刺面发配到英州.唐宋史篇(2):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王安石 传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 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

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 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遂劾府司失入⑤。

府官不伏,事下 审刑、 大理⑥, 皆以府断为是。

诏放⑦安石罪, 当诣阁门谢。

安石曰: “我无罪。

” 不肯谢。

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 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

② 侪(chái)伙伴。

③昵:亲近。

④当:量刑判处。

⑤失入:罪轻而罚重。

⑥审刑、大理:审刑, 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 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 大理, 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

⑦放:宽免。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 划分良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 分) 恃与之昵辄持去 18、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

(3 分) (1)是: (2)诣: (3)谢: 19、说说“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的意思。

(2 分) 20、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杀人的原因。

(2 分) 21、结合全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3 分) 参考答案 17、恃与之昵/辄持去 18、(1)对,正确(2)到……去(3)道歉,谢罪 19、这个人不给(他斗鹑)那个人却强拿走(斗鹑),这是强盗行径。

20、少年得到一只斗鹑,他的伙伴索取不成就侍机拿走,少年就杀了他。

21、他熟悉法令,知道当时“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了解情况后果断 得出结论并弹劾府司, 说明他做事果断, 秉公办事, 不官官相护; 最后维持原判, 按理他被免到阁门谢罪可是他却不认罪,说明他坚持己见,性格倔强。

(答出其1/5中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

那同伴自恃和他 亲密,就一把拿跑了。

少年去追,把他杀了。

开封府判定该少年应被处死。

王安 石反驳说:“按照律(刑统?)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 窃罪。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解析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

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欢迎查阅!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欲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这耳目,器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苍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仛,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元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

乃受。

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宋史王安石传

宋史王安石传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王安石传《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王安石传》主要是写什么的?写了王安石的哪些事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笔书淮南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诗歌鉴赏】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

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

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遂劾府司失入。

王安石传翻译重点注释

王安石传翻译重点注释

王安石传翻译重点注释原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

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

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遂劾府司失入⑤。

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

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

安石曰:“我无罪。

”不肯谢。

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译文: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

那同伴自恃和他亲密,就一把拿跑了。

少年去追,把他杀了。

开封府判定该少年应被处死。

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刑统?)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

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

少年去追并把他杀掉,应该是追捕盗贼,即使杀死,也不应定罪。

”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

开封府的官员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院,这两处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

(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应该到阁门去答谢。

王安石说:“我无罪。

”不肯前去,御史因此弹劾他,皇帝却没有理会。

重点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

②侪(chái)伙伴。

③昵:亲近。

④当:量刑判处。

⑤失入:罪轻而罚重。

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

⑦放:宽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王安石传》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传》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也。

少好学,志向高远。

及长,博览群书,尤善经学,深得儒家之真传。

元丰二年,以父荫入仕,授秘书省正字。

后累迁监察御史,历知谏院、起居舍人、知制诰,以直言敢谏,闻名于朝。

安石性刚直,不事权贵,常以民为念。

每见朝政之弊,必极言其害,不避权势,故人多畏之。

神宗皇帝即位,闻其名,召为翰林学士。

安石以直言敢谏,上疏言事,劝帝以仁政为本,息兵养民,改革政治,以求国家之强。

安石为政,首推变法。

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广开言路,招揽人才。

乃上《新法》十篇,以行变法。

其法有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裁兵法等。

青苗法者,令民纳谷于官,官以谷贷民,岁终归官,以收利息。

免役法者,废役法,令民输钱于官,官以钱雇役。

方田均税法者,丈量田亩,均定税额,使民无贫富之分。

市易法者,设市易务,以平抑物价。

均输法者,令官府以时价收买民间货物,以备军用。

裁兵法者,裁减冗兵,节省军费。

然新法之行,亦非无弊。

有识之士,如司马光、苏轼等,皆上疏反对。

安石不听,坚持己见,以致朝野纷争,党派林立。

神宗皇帝虽力主新法,然亦渐觉其弊,遂罢免安石相位。

安石罢相后,退居江宁,潜心著述。

所著《字说》、《续诗话》等书,皆传世之作。

晚年,复被起用,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然安石已心力交瘁,不久病逝。

王安石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改革,虽屡遭挫折,然其精神不死。

后世论者,或誉其功,或毁其过,然皆不能掩其才识之高。

盖王安石者,一代英杰,亦一代悲剧也。

翻译如下: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自幼好学,志向远大。

成年后,广泛阅读群书,尤其擅长经学,深得儒家真传。

元丰二年,因父亲关系入仕,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此后,多次升迁,历任监察御史,担任过谏院、起居舍人、知制诰等职务,因直言敢谏,在朝廷中闻名。

安石性格刚直,不迎合权贵,常以民众为念。

每当见到朝政弊端,必竭力指出其害处,不惧权势,因此人们都敬畏他。

神宗皇帝即位后,听闻他的名声,召他为翰林学士。

宋史 王安石中传重点字词

宋史 王安石中传重点字词

宋史王安石中传重点字词
《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

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遂劾府司失入⑤。

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

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

安石曰:“我无罪。

”不肯谢。

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
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

②侪(chái)伙伴。

③昵:亲近。

④当:量刑判处。

⑤失入:罪轻而罚重。

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

⑦放:宽免。

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是:(2)诣:(3)谢:
(1)对,正确(2)到……去(3)道歉,谢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济:维护 患:毛病 意:精神 固:本来 因:依靠
•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 • 1、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 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 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 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 译:陛下难道能够以长久 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 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 依靠上天赐予的宠幸为常 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的考虑吗? 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 也。”后安石当国,其所 • 2、监:明察 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 3、祖:根据
1、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 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 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 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 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 争的风气。
2、就:参加
•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 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 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 万言书,以为:“今天下 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 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 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 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 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 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 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 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 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 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 治财无其道尔。
• 11.给文中加虚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 B.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 C.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 D.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 /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 罢:被罢免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起堤堰,决陂塘 决:疏浚 • B. 后安石当国 当:掌管 • C. 众不能诎 诎:通“屈”,使屈服 • D. 人言不足恤 恤:体恤
• 殒身不恤xù:恤,顾虑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 • A. • 贷谷与民,出息以偿 •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B. •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 • 苏子与客泛游于赤壁之下 • C. • 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D. •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 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 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 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 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 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 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 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 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 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yín县,起堤堰, 决陂bēi塘,为水陆之利; 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 bǐ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 7、把上文中画线的 • (1)朋友曾巩把他的 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章带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 (10分)
• (1)友生曾巩携以示 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4分)
• (2)乞不次进用, • (2)请求越级提拔 以激奔竞之风。(4 (王安石),以此 分) 来遏制为名利而奔 走竞争的风气。
• 安石性强忮zhì,遇事 无可否,自信所见, 执意不回。至议变法, 而在廷交执不可,安 石傅经义,出己意, 辩论辄数百言,众不 能诎qū。甚者谓“天 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 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 复相,岁余罢,终神 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 傅:陈述 • 诎:通“屈”,驳不倒 • 儇xuān:轻薄 • 洎jì:等到
•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 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4 分)
• (3)陛下难道能够以长久 依靠上天赐予的宠幸为常 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 的考虑吗?
1、属文:写文章 2、延誉:传播美名 3、贷谷与民,出息以偿, 俾bǐ新陈相易:把谷借 贷给百姓,(百姓)秋 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 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 粮。
•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 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 风。寻招馆职,不就。修 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 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 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