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年江西省抚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
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据5月29日《南昌晚报》报道,江西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产生,经传播到人耳。
2.(2分)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汽车上安装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3.(2分)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
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帕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填“高于”或“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4.(2分)如图甲是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分别显示出二列声波的图形。
甲、乙比较,(选填“甲”或“乙”)音调低;图乙中我们能区分两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5.(2分)真空中光速为km/s,月球距离地球约3.8×108m,从地球射向月球一束激光,则经过s后可反射到地球。
6.(2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
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2分)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选填“实像”或“虚像”).太阳光通过教室的窗户照射在地面上不会形成圆形光斑,“大孔不成像”是因为光的。
8.(2分)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9.(2分)2015年4月,设计时速为225km/h的“超级巴士”在迪拜投入运营。
当它以180km/h的速度行驶时,30min通过的路程是km;以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10.(2分)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温度计。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得0分)
11.(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为39℃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0cm
C.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为5m/s
D.播放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音乐的时间约为20min
12.(3分)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公里=0.5km),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可估算出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A.25km/h B.50 km/h C.100 km/h D.150 km/h
13.(3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4.(3分)小明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冰淇淋蛋糕。
回到家中妈妈把随赠的干冰棒(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了瓶盖,然后与蛋糕一起放入了冰箱。
没过多久,冰箱内发生了爆炸,门被震飞。
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固C.凝华D.熔化
15.(4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露珠逐渐消失
C.
电熨斗冒出白雾
D.
树枝上形成“雾凇”
16.(4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0℃
C.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
D.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第17、18小题各4分,第19、20小题各6分)17.(4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
小鑫认为: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小彤认为: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你认为谁的说法对?并说明理由。
18.(4分)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甲和
图乙分别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S﹣t和v﹣t图象。
19.(6分)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八(四)班的小鹏同学参加了校田径运动会800m项目的比赛,已知在前200m用了40s,则该同学在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该同学保持这个平均速度不变,他跑完全程共需用多长时间?20.(6分)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
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图2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一列长为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21.(8分)根据图中四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下面的空格。
(1)如图1,被测AD的长度为cm。
(2)如图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km/h。
(3)如图3是一种表(计),其示数是。
22.(8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3.(8分)如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1)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填序号)
(2)图①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
(4)图⑤实验探究的是:的关系。
24.(8分)小明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1)你认为小明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
(只要求写出一条)
(2)根据图象分析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左右。
(3)根据图象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特点是。
(4)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
25.(8分)物理老师在上《光的传播》一课中,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观察现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观察,一天中,人在太阳底下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接着,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1和2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表示太阳),请你帮小明完成作图。
【提出问题】影子长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有关。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猜想:
猜想1: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猜想2: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猜想3: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猜想(填猜想序号)②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
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图3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不变,改变,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据5月29日《南昌晚报》报道,江西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到人耳。
【解答】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音乐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2)音乐声是通过介质,即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2.(2分)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汽车上安装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
【解答】解: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汽车上安装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3.(2分)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
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帕的温度降低(填“升高”或“降低”),低于(填“高于”或“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解答】解:
根据燃烧的条件,点燃手帕上的酒精,酒精燃烧释热,使部分酒精汽化(吸收了
燃烧释放的部分热量),并且水蒸发带走部分热量;使手帕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手帕完好无损。
故答案为:汽化;降低;低于。
4.(2分)如图甲是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分别显示出二列声波的图形。
甲、乙比较,乙(选填“甲”或“乙”)音调低;图乙中我们能区分两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对比甲乙可看出,甲图中波动的快一些,故说明甲的振动频率快,故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图乙中我们能区分两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乙;音色。
5.(2分)真空中光速为3×105km/s,月球距离地球约3.8×108m,从地球射向月球一束激光,则经过 2.53s后可反射到地球。
【解答】解: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3×108m/s=3×105km/s,
月球距离地球约从地球射向月球再反射到地球的距离:s=3.8×108m×2=7.6×108m,
由v=得,
从地球射向月球一束激光反射到地球的时间t==≈2.53s。
故答案为:3×105;2.53。
6.(2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成为气体,并从周围
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熔化为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变为雨滴落到地面,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7.(2分)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太阳光通过教室的窗户照射在地面上不会形成圆形光斑,“大孔不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太阳的倒立的实像。
(2)大孔不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与大孔形状相同的光斑。
故答案为:实像;直线传播形成的。
8.(2分)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解答】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故答案为:60;不会;60。
9.(2分)2015年4月,设计时速为225km/h的“超级巴士”在迪拜投入运营。
当它以180km/h的速度行驶时,30min通过的路程是90km;以超级巴士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解答】解:(1)由v=得,通过的路程:
s=vt=180km/h×30×h=90km;
(2)司机相对于“超级巴士”之间的位置不变,所以,以超级巴士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90;超级巴士。
10.(2分)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3℃。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解答】解:由图知: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
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故答案为:﹣3℃;酒精。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得0分)
11.(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为39℃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0cm
C.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为5m/s
D.播放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音乐的时间约为20min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课桌的高度约为吸收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此选项符合实际;
C、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为1m/s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播放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音乐的时间约为4mi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2.(3分)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公里=0.5km),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可估算出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A.25km/h B.50 km/h C.100 km/h D.150 km/h
【解答】解:船行驶的路程s=1200×0.5km=600km,船行驶的时间t=12h;
因此船行驶的速度v===50km/h。
故选:B。
13.(3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故选:D。
14.(3分)小明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冰淇淋蛋糕。
回到家中妈妈把随赠的干冰棒(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了瓶盖,然后与蛋糕一起放入了冰箱。
没过多久,冰箱内发生了爆炸,门被震飞。
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固C.凝华D.熔化
【解答】解:
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二氧化碳,同时体积膨胀。
所以装入矿泉水瓶中的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会造成瓶子膨胀,造成瓶子炸开;同时冰箱内气体体积膨胀,将冰箱门震飞。
故选:A。
15.(4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露珠逐渐消失
C.
电熨斗冒出白雾
D.
树枝上形成“雾凇”
【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珠逐渐消失属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故B错误;
C、电熨斗冒出白雾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CD。
16.(4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0℃
C.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
D.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A、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
B、该物质在0℃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则该物质的熔点为0℃,故B正确;
C、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仍然需要吸热,故C错误;
D、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5min到第15min,因此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D正确。
故选:ABD。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第17、18小题各4分,第19、20小题各6分)17.(4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
小鑫认为: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小彤认为: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你认为谁的说法对?并说明理由。
【解答】答:小彤的说法对。
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18.(4分)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甲和图乙分别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S﹣t和v﹣t图象。
【解答】解: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如下图所示:
速度一定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如下图所示:
19.(6分)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八(四)班的小鹏同学参加了校田径运动会
800m项目的比赛,已知在前200m用了40s,则该同学在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该同学保持这个平均速度不变,他跑完全程共需用多长时间?
【解答】解:前200m的平均速度:
v===5m/s。
由v=得跑完800m需要的时间:
t′===160s。
答:该同学在前200m的平均速度是5m/s;跑完800m需要160s。
20.(6分)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
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图2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一列长为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从卡车前端驶过停车线AB运动至车尾驶过前方斑马线CD,卡车行驶的距离为:s=23m+7m=30m,
卡车行驶的速度:v=54km/h=15m/s,
由公式v=得卡车行驶此段距离所需要时间:
t===2s。
答: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2s变为绿灯。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21.(8分)根据图中四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下面的空格。
(1)如图1,被测AD的长度为 4.00cm。
(2)如图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5km/h。
(3)如图3是一种温度表(计),其示数是20℃。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6.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00cm﹣2.00cm=4.00cm。
(2)图中汽车速度表的单位为km/h,指针指在“85”上,所以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5km/h。
(3)由图可知,“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说明该仪器是一种温度计;
温度计上0~5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5℃,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5℃,
指针指在“20”上,所以其示数是20℃。
故答案为:(1)4.00;(2)85;(3)温度;20℃。
22.(8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S BD=4.5cm﹣0.5cm=4cm=0.04m,t BD=0.4s,
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
v BD===0.1m/s;
S AF=12.5cm=0.125m,t AF=0.2s×5=1s,
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v AF===0.125m/s,
∴v BD<v AF;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2)小于;(3)EF;(4)C。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3.(8分)如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