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公务员培训比较研究
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比较研究
的行 政改革 进行 比较 探讨 ,以期有 助于相 关人士 和部 门在全 球公共 行政 改革 的视 野下 ,更好 地观察 中 日
作者简介
李 丹 阳 , 北京 航 空 航 天 大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讲 师 、博 士 ( 京 , 10 9 ) 北 0 11。
一
3 — 7
院 将 其 组 成 部 『 划 分 为宏 观 调 控 部 门 、 专 业经 济 管 理 部 门 、教 育 科 技 文化 、社 会 保 障 和 资 源 管 理 部 门 及 j 旧 家 政 务 部 门 等 几 大 类 ,并 明 确 丁 各 个 部 门 的 职 责 。 应 该 说 ,这 次 机 构 改 革 是新 巾 困 建 立 以来 规 模 最
界仍 然认 为 :“ 由于历 史条 件 的制 约 和宏 观环 境 的限制 ,行 政管 理体 制 中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仍未 得到 根本 性 的解决 ” l 3 。lP”这 个论 断 ,不仅 是学术 界的共识 ,更是 我们进 一 步改革所 要面对 的严峻现 实 。 I2 ( 上世 纪 9 0年 代 中期 以来 ,随着 中国社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体 制 的建立 和不 断 完善 。原 有 的与计 划经 济
体制 相适应 的行政管 理体制 , E益 暴露 出难 以与市 场经 济相适 应 的诸 多弊端 。19 l 9 7年 9月 ,江泽 民在党
的十五大 所作 的报告 中指 出 :“ 机构 庞 大 ,人 员臃 肿 ,政 企不 分 ,官僚 主义 严 重 .直 接 阻碍 改革 的深入
和 经济 的发展 ,影 响党和群 众 的关系 。 2P) ”[( 一针 见血地 指 出 了问题 的症结 所在 。在 十五大 关 于行政 机 1I 3 构 改革精 神 的指 导下 ,我 国于 19 9 8年启 动 了新一 轮 政府 机构 改革 。在这 次 中央政 府机 构改 革 中 ,国务
中日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
中日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作者:王雨佳来源:《世纪桥》2015年第01期摘要:公务员制度作为最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关乎一国政府及其政府工作人员效率高低的根本所在。
日本是较早就建立了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其公务员制度也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以政府工作人员占全国就职人员比例较低而成为各国竞相学习的对象。
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则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仍有很多地方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借鉴。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建立发展;学习借鉴中图分类号:D6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49-03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公务员制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各国普遍的发展起来,并结合各国的不同实际情况,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作为现代政府最重要的人事管理体制,公务员制度是指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是各国为谋求更好的国家发展而对其政府工作人员做出的要求和期望。
(一)日本公务员制度日本公务员制度是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和发展,日本的公务员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日本公务员发展至今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明治维新时期近代官吏制度建立;战前官吏制度的发展;战后初期的改革以及现代公务员制的形成。
日本公务员有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分,前者指在中央政府机关或国营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他们遵循《国家公务员法》;后者指在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他们适用《地方公务员法》。
公务员又可以分为一般职和特别职两类。
特别职公务员相对应的是政务官,是指由公众选举或其他特殊方式选任的,并按照一定期限定期轮换的人。
一般职公务员主要是指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的职位,为执行各种法案而进行业务和行政工作的人。
本文主要以适用于国家公务员中一般职公务员的制度为例与中国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中日警察管理体制及事权划矣的比较与启示
( 二 )中 日两国警察, 由国家警 察厅 统 一 管理 ,
日本 1 9 4 8 年建立 的警察管理体制开支大、效 所 以 日本 将 国家 警察 、地 方警察 中警视 正 以上 的警
率低 ,地方 警察 机关林 立 、各 自为政 ,未能充分 发 挥 维持治 安 的职 能 。1 9 5 4年 7 月 1日, 日本颁 布 了 官以及所 有负责 警察教 育培训 、信息通 信 、犯 罪鉴 定 的警察 都划 为 国家公 务员 ,合计 1 万余 人 ,其工
i l l 衔改 菅理 缓辜2 0 1 5 ・ 5
比较与研究
机关 的职能转变 了 、机关精简 了 ,如 1 9 8 3年将反问
谍 和对外 情报 的职责 移交 国家安 全机关 ,将 劳动改
制由 《 警 察法 施行 令 》等 政令 决定 。都 道府 县警 察 的警衔 比率 由总理 府令决 定 。二 是 国家警察 以及地 方 警察 中警视 正以上 的警官 ,均被划 为 国家公务员 ,
均有 设置 。不 同之 处表现 为 ,国家警察厅 、地方 管
警 官 的职 务 。二 是 1 9 4 8年 3 月 7日施 行 的 《 警 察
法 》在 中央和地方设 立 了体 现 民主化管 理 的公安 委
员会 ,建立 了 国家地 方警察 和 自治体警察 并存 的警 察 管理体制 。三是将 维护公 共安 全和秩 序 的人员 分 为警察 、消防员 、入境警备官 、海上保 安官等 4类 ,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公 安机关 按照 中央 “ 转变
职能、 N J I 顷 关系、 精兵简政、 提高效率”和 “ 定职能、
定编 制 、定 人员 ” 的要 求 ,历 经 1 9 8 3 年 、1 9 8 8年 、 1 9 9 4年 、1 9 9 8年 四次机构改革 。口 叫 总体上看 ,公安
中日公务员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13 保 障水 平 . 在 日本 ,公 务员 只要在 医疗保 障部 门指定 的医疗机 构 看 病其 诊 疗 费本 人 只负 担 2 % ,医疗 保 险 负担 8 % 。在 0 0 其他 医疗 机构看 病 的医疗费按 其金 额负担 部分 费用 ,具 体 数额 是 :医疗 费在 10 日元 以下 的负 担 2 0日元 ;10 50 0 50
[ 关键 词 ]公 务 员; 医疗保 障 ;比较 [ 中图分类 号 ]C 3 9 [ 献标识 码 ]A 文 为稳定公 务员 队伍 , 证 国家公务 员 的健 康水平 和 国 保 家机关 的勤政 廉政 ,许多 国家对 公务员 提供 了优厚 的医疗 保障待 遇 。文章在 对 比我 国和 日本公 务员 医疗 保障 法律 制
目前全 国共有 1 8 1万人 参加 各 种 医疗保 险 ,其 中有 9 4 28 4 万人参 加共济 组合保 险 。
1 日本公 务 员 医疗 保 障制度
日 本公 务员 的医疗保 障形 式是社 会 医疗 保 险 ,通过 全 体社会 成 员 ,包括 所有 用人单 位和个 人都强 制性加 入 医疗
的经 费来 源 、统筹基 金等 方面 ,我 国公务 员与 其他城镇 职
为参 保人 员共 付医疗 费 ,化解 参保 人员 的疾病 风险 ;政 府 对低 收入 者 给予 参 保 缴 费补 贴 或 者 对 其提 供 免 费 医疗 服 务 。下 面从公 务员享 受范 围 、费用 来源 、待遇水 平 以及 管 理 和经 办机 构 四个 方 面 分 析 日本 实 施 公 务 员 医疗 保 障 的 情况。
属等 。
员 医疗补 助的享 受范 围 、费用来 源 、经 费 的使 用 以及 管理
关于中日两国警察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来看 , 应该有理 由说 : 日本 的警察教育 是成功 的。20 0 8年 , 中国政法院校招 录培养体制 改革试 点工作 已正 式启 动 , 公 续下一个环节, 也就意味着退 出警校 , 不能从事警察工作了。 中国警 察职业 能力培训 : 中国与 日本不 同, 公安系统的 安大学等 1 所公安 院校 参与试点 。 7 虽然此次试点仍然保持
望能 为“ 试点 ” 提供一 点参考 , 给广大 同行 进一 步的深人 能
研 究 带 来 一 点 启 示
一
通过 4 个 月的全封闭集 中培训 ,合格后才可正式上 岗。 —6 稍有不 同的只是在 培训之前 学员 已经取得 了公务员 资格 , 确定 了岗位 , 因此 虽然制度上 明确规定培训 实行“ 汰制 ” 淘 , 但并不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 。
招 录新 警 开 始 , 采 用 的 基 本 程 序 与 日本 非 常 相 近 : 有 大 所 具 专 学 历 以上 的 志愿 报 考 者 参 加 公 务 员 公 开 考试 ;合 格 后 面 试、 体检 、 能测试 : 体 合格后正式取得 国家公务员资格 ; 然后
职业能力提高及其教育培训 问题 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希
掌握 基 本警 务技 能 要领 , 初 步 具 备 从 事 警 察 职 业 的基 本 素质 与能 力 , 到 达 初任 人 民警 察资 格 标准 。
图 2中国警察职业能力培训 目标
( : 图 根据 冀 子 “ 国 森 林警 官教 育 培 训 研 究 ”圈 12改 绘 ) 注 上 中 、
等作为警察履行职务行为必备的知识技能考核 ,和通过是否 适合警察职业 、是否适合担当具体职务 岗位等的心理综合评
警 察 以 、 【 k 资 格 — - _
关于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比较研究
关于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比较研究作者:邸平玲,万流兵来源:《桂海论丛》2010年第02期摘要: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后,对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活动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到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进行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行。
文章对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借鉴日本的有益经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考录制度;比较;建议中图分类号: D63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1494(2010)02-0077-04收稿日期:2009-10-22作者简介:邸平玲(1983-),女,河南濮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万流兵(1985-),男,安徽安庆人,西南政法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刑法。
近几年,报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
据统计,2006、2007、2008、2009年,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依次为36万、60万、80万、105万。
[1]面对如此日益庞大的报考规模,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公务员考录制度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且对我国顺利招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也产生了巨大阻碍。
这时,如何改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作者认为可以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根据我国的文化、历史等国情选取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较早较完善的日本为借鉴对象,通过对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比较,探索出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若干措施。
一、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沿革的比较要对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沿革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起步比较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干部的录用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主要采用组织调配、计划分配等方式。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课程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外考试制度比较》课程主要研究中外代表性国家考试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演变规律,着重探讨不同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国家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异同及其成因。
本课程是考试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了解中外代表性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理解考试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同类考试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异同与成因,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中获得开展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的启示和借鉴。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学生需预修《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和《中国考试发展史》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探明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异同的成因。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考试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导论》的学习,要了解比较研究的缘起,理解比较研究的意义,领会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切实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方法;二、课程内容(一)比较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现实需要;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纵向内容;横向比较。
(三)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三)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四)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二)领会: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三)应用:1.运用比较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设计某类考试制度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案上篇中英德法高中会考制度比较第一章传统与现实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含香港、澳门、台湾)、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考试制度、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演变发展的历程,掌握中、英、德、法四国高中会考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变化发展与各国社会发展与文化、教育的互动关系。
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第四届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审获奖名单--三等奖2006-11-21 | 访问次数:2341 | 编辑:enablesite | 【大中小】三等奖(97个)序号类别课题名称获奖者选送单位1报告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相关政策问题研究报告张祖德、张东春、仝国利、王启宁北京市人事局2书籍实施:BMCC员工培训手册邹吉福、盛伟达、钱宏峰、费学威等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3论文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管理童志远、梁嘉迅等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4报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人才市场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朱骁勇天津市中国北方人才市场5报告天津市河北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李国华天津河北区人事局6报告河北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分析及耀斌、杨金凤等河北省人事厅7书籍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朱卫国、王廷山等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8报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岗位聘用制研究李万杰、张宇等河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9书籍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郭晓君、郑颖等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报告山西人才观念创新的对策研究朱明、吴素萍等山西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1报告优化人才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张培民山西省长治市人事局12论文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人才储备制度赵世亮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13报告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宝音图、梁秀基、宫然、李玉林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14书籍公共事业管理学娄成武、郑文范东北大学15报告构筑长春人才资源开发新体系暨加快实施人才战略研究孙恒笑、钱士元、蔡延斌、付印红长春市人事局16论试析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者的司建林、王宪林黑龙江省满洲里市文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委统战部17报告上海市博士后“十五”发展规划研究王绍昌、李新民等上海市人事局18报告中日公务员能力建设比较研究金莉萍上海市人事局公共行政与人力源研究所19报告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开发研究施南昌等上海市农业委员会20书籍领导人才素质及其测评郭庆松、吴从环上海市委党校21书籍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2书籍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研究郑兴山、唐元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3书籍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唐宁玉、单茂洪、李效云等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4报告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规律、动因与引进策略研究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5报告上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和开发研究叶忠海、李新民等华东师范大学26报告转型时期我国高校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山鸣峰、邵守先、杨军等上海大学27报告上海新一轮发展对中职人才的需求及其调整对策马树超、陈嵩、郭扬等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28报告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纲要韩鹏根、秦长灯等宝钢集团公司29论文政府创新与政府自觉乔耀章、芮国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0报告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策研究丁恒龙、孙文平等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31论文人本管理功能与人力资本属性马新建、时巨涛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2论文论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家杨东升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事局33书籍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戚鲁、杨华南京市地方税务局34报告加入WTO与浙江省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研究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外经贸、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人事厅35报告浙江省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思路研究许永土、王益民等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36报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李兴先、马生芳、林信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告司37报告WTO与企业人才战略研究姜雪明、胡小寒等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人事部38报告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薪酬制度的构建研究许有涛、王皖宁等安徽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39报告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对策刘汪楠江西省电力人才研究会40报告山东省科研院所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丁陵、李海舰等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41报告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刘广迎、吕永科等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人事部42报告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杜卓群、巩华仁、聂圣江、张鹏山东省泰安市人事局43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初探刘京州、李保华、孟照敏河南省人事厅44报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研究王爱英、张留禄等河南省委党校45报告河南省国家税务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丁文选、唐东升、耿新伟等河南省国家税务局人事处46报告湖北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及其对策研究课题湖北省人事厅课题组湖北省人事厅47论文论社会公众参与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方世荣湖北省行政学院48书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赵曼、陈全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9报告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与安全保障体系创新研究报告宋斌、雷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处50论文人才产权问题研究梁伟年湖北省十堰市委办公室51论文东风EVA薪酬分配体系理论与实践李绍烛、汪向东、胡永福、魏志刚东风汽车公司人事部52论文脑力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胡蓓、陈建安华中科技大学53论文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桂昭明武汉工程大学54论文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对策徐仁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55书籍中国社会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曾伟、赵频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56论文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张尚仁、王玉明广东行政学院广东省委党校57书籍领导策略与团队管理孙海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8书籍人才激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朱名宏著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59论文创新人——一种新的管理学人性假设刘志光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政法学院60论文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张茂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61书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路张育新广东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2报告完善领导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问题研究王圣俊、杜立文、王绍文、唐庆才海南省委组织部63报告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考核评价标准问题研究王圣俊、杜立文、黄筱波、文榛海南省委组织部64报告人才市场产业化的现状与对策熊义堋、赵旭东四川省宜宾市人事局65报告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王道渝、梁亚荣、曾祥平、杨富财等重庆市人事局66书籍网络时代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陈文权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67论文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李华友重庆市人事局68报告事业单位再分配兼顾公平问题的思考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人事厅69论文中国农村地方治理中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革初探杨庆东云南行政学院70报告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发培养管理体系王大鷟、江兴国等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71报告贵州省人才指数体系及相关需求开发系统研究李先忧、侯丽江、廖友农、张晓阳贵州省人事厅72论文新世纪开发西藏人才资源的对策金杰、郭东彬西藏民族学院73报告事业单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专题研究郭若为、张向东等陕西西安市人事局74论文西部开发与人才立法薛禄辰甘肃政法学院75报告事业单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研究李捍国、艾伟、海国新等宁夏人事厅76报告西宁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研究西宁市人事局、西宁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中心青海西宁市人事局77论文高新技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丁琳青海大学78论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研究艾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79论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宏观调控干部能力建设研究龙新南、孙霖、胡继申、范波等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80论文建立和实施机关干部“动态考核、周期聘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乐林铁道部人事司81报告建设人才高地服务“三条黄河”李新民、李向阳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人事劳动教育局82论文转变职能加强服务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梁田庚、向朝向、何宇鹏、冯勇农业部人事劳动司83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周建国、高军、卓群等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84论文建立人才服务业员工能力模型,提升人才服务品质于洋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85书籍中国公务员管理概论李如海、赵长红等中国人民大学86书籍创新与人事人才吴德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87报告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与方法研究王云访、刘艳良、王宏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88报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趋向研究余仲华、聂兴国等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89论文关于人才概念与人才标准问题丁向阳中国人事报刊社90报告经济转型时期企业教育培训研究与实践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91书籍人制管理夏国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92书籍CHRP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指定培训教材(系列)牛雄鹰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93论文“霍桑试验”及其对医院管理的启迪王明晓煤炭总医院94报告中国石化2001—2010年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张文平、王凤英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人事教育部95论文技术创新人才“价值人”假设与价值人管理汪安佑、余际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96书籍军事人才学新论沈国权、杨运学、陆春炎、樊文元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97论文论我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程达刚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队人事管理学系>>返回相关新闻∙课题研究资料索引(80)2013-01-06∙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2013-01-06∙苏海南: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不能再拖2013-01-06∙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全国两会前出台2013-01-05∙张国胜:试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必要性与措施2013-01-05∙李建华:应对公共治理新挑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2013-01-05∙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2013-01-05∙以政策“组合拳”缩小收入差距2013-01-04。
浅析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
本 文 以 日本 的公 务 员录 用制 度作 为 参考 系 ,通 过 比较 中 1 3 地 方 公务 员 录用 考试 则分 别 由各 自治 团体 的人事 委 员会 主 公 务员 录用 制度 ,借 鉴 和吸 收 1本公 务 员录 用制 度 的优 点和 经 管实施 ,地方 自治团体的人事行政机构以 《 3 地方公务员法》为 验 ,以 弥补 我 国公务 员 制度 在 录用方 面存 在 的不 足 ,促进 我 国 依 据独 立 管理 地方 人事 。 公务 员 录用制 度 的科学 化 和规 范化 。 ( ) 务员 录用 考试 的 内容 三 公 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相关内容的比较 1 、中国公 务员 录用 考试 的 内容 关 于中 日两 国公 务员 录用 制 度具 体 内容 的 比较 ,以下 将着 中 国公 务 员 录用考 试 内容 分为 笔试 和 面试 。笔试 的 主要 内 重 从 录用 的程 序 、组 织机 关 、内容 、方式 、范 围几 个方 面进行 容为 《 行政能力测试 》和 《 申论》,另外有些职位 ( 如报考公 阐述 。 安 系统 的 )需 考专 业科 目。行 政能 力测 试 主要 包 括常识 判 断 、 ( ) 务员 考试 的 录用 程 序 一 公 言语 理 解 与表 达 、判断 推 理 、数量 关 系和 资料 分析 五部 分 。 而 1 、中国公 务员 考试 录用 的程 序 申论 ,即 申述 、论证 之 意 ,是对 给 定资 料 进行 分析 ,其 考 试 内 中 国录用 公务 员 的程 序大 致包 括 以下 8 步骤 :① 制定 招 容 可 以归纳 为 阅读 资料 、概 括 主题 、提 出对 策 、进 行论 证 四个 个 录方案 ;②发布招考;③报名和资格审查 ;④采取笔试和面试 主要 的环 节 。 旨在 考查 考生 的文 字 表达及 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 的方式 进 行考 试 ;⑤招 录 机关 根据 考试 成绩 确 定考 察人 选 ,并 其次 是 面试 。 面试 的主要 内容一 般 与所 报 志愿 的职 位有 关 。 旨 对 其进 行 报考 资格 复 审 、考 察 和体 检 ;⑥招 录 机关 根据 考试 成 在考 查 考生适 应 职位 的 实 际工作 能力 和 基本 素 质 。面试 的考 官 绩、 考察 情况 和体 检结 果 , 出拟录 用人 员名单 , 予 以公示 ; 是各 级政 府招 考部 门的行 政领 导 。 提 并 . (公 示 期满 ,中央 一级 招 录机关 将 拟录 用人 员名 单 报 中央公 务 2 1本公 务 员录 用考 试 的内容 、3 . 员 主管 部 门备 案 ,地方 各级 招 录机关 将 拟 录用人 员 名单 报省 级 为有 效 防止试 题 的泄 露 ,各 部 门会制 定 出好 几 种卷 子 , 由 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⑧试用与培训 ,其 中新 人 事 院考 试 课统 一 选定 试 卷 。【笔 试 的 内容 ,根据 不 同 等级 的 3 录用 的公 务 员试 用 期为 一年 。试 用 期满 合格 的 ,予 以任 职 ,不 公 务 员考 试 内容有 所不 同 。高级类 考试 范 围 比较宽 , 包括 外语 、 符合 的取 消 录用 。【 1 ] 基础知识 、政治学 、行政学 、国际关系、国际法等等,20 06年 2 1本 公务 员考 试录 用 的程序 、3 加 上 了教 育学 和心 理 学 。 中级 类考 试 内容 包括 基 础知 识 、专业 3 1本 公务 员 考 录的程 序有 以下几 步 :考试 的通知 发放 、报 知 识 和小 论 文写 作 。初 级类 考 试 内容 比较 而 言较 为 简单 ; 面 名 和 考前 辅 导 、考试 、访 问政 府 部 门 ( 加 高级类 的考试 人员 试 的 内容 ,主 要采 取 的方 法是 集体 面 试 ( 参 一般 把考 生 分成 若 干 般 在第 一 次考试 后 即去 所报 志 愿 的机关 访 问 ,听股 长 、课长 组 ,每组 5 8 - 个人 ),所 出题 目一 般 是要 队员 相互 合 作才 可 以 等 人 介绍 本部 门的情 况 ;参加 中级 类 考试 的人 员一 般 在考 试合 完 成 ,旨在 考查 每个 人的 协调 能力及 团队精 神等 。 而且 面试 时 , 格 后再 去所 报 志愿 的政府 部 门访 问 )、录用 。口 考 官 如认识 某 考生 必 须事 先声 明 、回避 ,否则 会被 迫 究责 任 。 ( ) 务员 考试 的组织 机 关 二 公 面 试 时考 生的 出生 地 、父母 职 业 、家庭 状 况 、最尊 敬 的人 物等 1 、中国公 务员 考试 的组 织机 关 问题 也都 必 须 回避 。【 5 在 我 国 , 务员 考试 录用 机关 设在 政府 系统 内部 , 国 《 公 我 公 ( ) 务 员录 用考 试 的方式 四 公 务 员 法 》第二 十二 条 明确 规定 :中央 机关及 其 直属 机 构公 务员 1 、中 国公务 员 录用 考试 的方式 的录用 ,由 中央公 务 员主 管部 门负 责组 织 ,地 方各 级机 关公 务 根据 《 公务员法 》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 员 的 录用 ,南省级 公务 员 主管 部 门组织 ,必 要 时省 级公 务员 主 考试 采取 笔试 和面试 的方式 进行 。笔 试 主要 是对 基 本文 化 知识 管 部 门可 以授 权设 区 的市 级公 务员 主管 部 门组 织 。这样 把 录用 和专 业 知识 的考 查 ,由政 府 人事 部 门统 一举 行 ;面试 主要是 对 机关 分 为 中央和 省级 两个 层次 , 与我 国人 口众 多 、幅员辽 阔 、 语 言表达 能力 、逻辑 思维 能 力及 拟任 职位 所 需 的工作 能 力进 行 是 发展 不 平衡 的 因素 相适 应 的 ,同时某 种 程度 上发 挥 和调 动 了地 考查 ,由各用 人 单位 具体 实施 ,其 目前采 用 的 主要是 个 人 面试 方 的积极 性 与主 动 陛。 的形 式 。 2 日本 公务 员考 试 的组织 机关 、 2 日本公 务 员录用 考试 的方式 、 日本 的公 务 员 录用机 关包 括 三个 ,有 人 事 院 、外 务 省 、法 日本 公务 员 录用 考试 的方 式 比较 多 ,而且 不 统一 ,一般 采 务省 。国家公 务 员 录用考 试 由 国家人 事 院主 管实 施 ,包括 考试 取 以下 7 方式 中的 2 , ( ) 种 种 1 笔试 ; ( ) 2 经历 评定 ; ( ) 3 机关 的权 限 ,各 项考 试科 目 考 试 的综合 结 果 ,决定 录取 所需 实地 考 试 ; ( )业 务 评 定 ; ( )口试 ( 体 面 试 ); ( 及 4 5 集 6) 要 的最终 合格 人 数 。外务 省 和法 务省 受人 事 院 的委托 ,主持外 体 格 检查 ; ( ) 他完 成 职务 能力 的评 定方 法 。_ 7 其 6 l 务人 员 和法 官 的考试 录用 工作 ,同 时人事 院对 他 们 的工作 进行 ( ) 务员 职务 的 录用范 围 五 公 监督 。在 日 ,人事 院是 一个 地 位 与职能 都 比较 特殊 的中央人 本 1 、中国公 务员 职务 的录用 范 围 事行 政机 构 ,对 内 阁保持 相对 独 立性 的同时 ,又 是在 内阁管辖 我国公务员一般分为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担任非领导 之下 担 当人事 管理 的 中立 的专 门机构 。 职务 ,公务 公
中外公务员制度5000
中外公务员制度摘要:从公务员制度规范出发,选取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作为参照,通过与中国公务员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和公务员制度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取长补短,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和外国;公务员制度;公共人事管理一、中外公务员的概念界定(一)各国公务员的定义各国关于公务员的概念界定有数十种之多,在称呼上也各有不同。
如英国的公务员被称为文官或者文职服务员,德国的公务员被称为联邦官员,法国的公务员就被称为公务员,而日本则在二战后才改名为公务员,波兰称公务员为国家的工作人员,我国的公务员是1993年从行政机关干部中分离出来的。
(二)中外公务员概念比较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除了工勤人员以外其它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
在我国公务员和美国公务员划分范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美国有联邦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分,这和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类似,但是,美国各州和郡的公务员管理办法有差别,这和我国是不同的,而而且我国认为工勤人员从事的为服务行业,不划为公务员的范畴,但是美国的公务员包括保健人员,清洁工,水电工等工勤人员,这和我国有宁民大的差别。
我国公务员划分范围和法国公务员划分范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法国把中小学教师也划为公务员的范围,但是在我国教师一般为事业单位的编制,适用的是劳动合同法,而且和美国一样,法国把在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也确定为公务员,在我国公立医院的医生也是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制。
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国有企业如铁路、电力、邮电、煤气部门以及法兰西银行的职工都属于公务员的范畴,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务员去世配偶和遗孤也被认为是公务员。
在和德国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德国对于公务员的界定范围非常的广泛,认为只要在联邦、州、乡受国家监督的团体、研究所以及基金会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属于公务员,包括士兵,教师,法官,火车司机等,这和中国只是把在政府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被成为公务员截然不同。
公务员录用制度论文:浅析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
录用制度论文:浅析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摘要] 随着我国报考公务员人数的逐年攀升,公务员录用制度中暴露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公务员以其在国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最低,效率最高而著称,其严格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也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
因此了解和研究其录用制度,对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录用制度内容启示本文以日本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作为参考系,通过比较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借鉴和吸收日本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优点和经验,以弥补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录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相关内容的比较关于中日两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具体内容的比较,以下将着重从录用的程序、组织机关、内容、方式、范围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务员考试的录用程序1、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中国录用公务员的程序大致包括以下8个步骤:①制定招录方案;②发布招考;③报名和资格审查;④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⑤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⑥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⑦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⑧试用与培训,其中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符合的取消录用。
[1]2、日本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日本公务员考录的程序有以下几步:考试的通知发放、报名和考前辅导、考试、访问政府部门(参加高级类的考试人员一般在第一次考试后即去所报志愿的机关访问,听股长、课长等人介绍本部门的情况;参加中级类考试的人员一般在考试合格后再去所报志愿的政府部门访问)、录用。
[2] (二)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机关1、中国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机关在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设在政府系统内部,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共3篇
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共3篇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1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公务员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对整个国家政务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公务员的选拔与管理成为了每个国家政治生态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日两国的公务员制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考核的基础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都是以公务员行为表现为基础。
在评价公务员的表现时,中国政府更注重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分别从学历、职称以及服务绩效等方面入手,对公务员的表现进行评价。
而日本政府更加关注公务员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在公务员间的政策推进以及新方案实施的阶段不重视具体的工作事项。
二、考核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中国政府采取多项考核制度,其中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学历、职称以及服务绩效。
而日本政府则强调公务员的思考方式和沟通协调能力,更注重公务员的自我评价以及进行同事间的互评。
三、考核结果的管理方式在考核结果的管理上,中日两国政府有所不同。
中国政府采取奖惩分明的政策,对表现好的公务员得到嘉奖和晋升,表现差的公务员受到批评和惩罚。
而日本政府则采用绩效目标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鼓励公务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考核制度的完备性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在完备性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政府采取一个比较完备、全面的考核制度来保证公务员的表现。
其中对公务员的考核频率、考核标准有明确的规定。
而日本政府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相较于中国的制度,还不够完备,尤其在考核频率以及考核标准的规范程度上稍显不足。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在考核基础、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备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国政府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来保证公务员的表现和能力,以推动国家的长足发展综合来看,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公务员能力建设比较研究
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公务员能力建设比较研究金莉萍上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
新的世纪,新的阶段,给开放的上海提出许多新的使命,而“公务员能力建设”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因为,WTO的21个协议都与政府有关,尤其与政府的立法、决策与行为有关。
这意味着,在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种种挑战中,政府行为首当其冲,而提高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公务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
因此,对于处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上海,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为目标,把提高人才中的重中之重公务员能力素质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上海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全面推进人才建设的伟大工程。
一、立题的意义与动因㈠立题意义公务员,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主体,肩负着政府和人民的重托,行使着国家行政权利,依法进行着科学的行政管理。
公务员能力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政府办事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大小,更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
尤其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移,上海能否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能否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所在。
因此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快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
1、加快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是上海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使人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
入世后,上海公务员工作直接站到国际竞争平台上。
据我们研究,加入WTO以后,上海的公务员人才队伍起码有三大冲击:一是素质不适应冲击。
加入WTO,要求各类公务员人才必须要有战略思维与世界眼光,必须懂得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必须具备跨文化的操作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个性。
但在这些方面,目前正是上海公务员人才所缺的。
二是技能不适应的冲击。
加入WTO,对公务员人才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公务员对现代化知识的掌握,将不再局限于一般的管理方面,还必须熟悉和掌握一些专业化知识,包括金融、证券、保险、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必需掌握熟练运用外语与计算机的能力。
公务员制度论文
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人事分类是人事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人事管理离不开科学的人事分类,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分类也就没有管理。
纵观世界各国的人事分类制度,就其分类方法而言,主要是两种:一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即品位分类,其分类的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如资历、学历)和身份(如官职地位的高低、所得薪俸的多少)。
英国是实行品位分类的典型国家。
1971年,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文件决定,以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为基础,将其职务划分为10大类,每个职类又分为2至10个职级。
公务员的职级是根据其所任职务及资历和学历确定的。
二是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即职位分类,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中就采用了“职位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将政府机构的工作职位按业务性质、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纵向划分为职门、职组、职系,横向划分为职级、职等,并对各种职位制定“职位说明书”,表明各职位的名称、编号、工作性质和内容、职责与权利范围、同相关职位的关系、任职者应具备的资格、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升迁途径、培训方式等。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
在工商企业界的影响下,美国政府积极采用当时在美国广泛流行的“分类”、“工作分析”等新概念、新方法,用来进行文官制度的改革。
1896年,美国联邦政府文官事务委员会明确提出了以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作为制订工作标准的职位分类原则,并于1903年建议政府机构正式推行职位分类制。
1918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公务员的工资急需调整。
美国国会建立“薪给分类调整委员会”。
1920年,这个委员会向国会提出职位分类理论与可行性的调查报告。
这个报告促进了1923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位分类法》,标志着人事行政管理正式建立职位分类制的开端。
此后,职位分类逐渐被发达国家借鉴和施行,加拿大、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职位分类制度。
中英、中法、中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异同ppt课件
不同方面—
7、职能划分
中国:国家统包统管、政事不分,泛化了国家的事业职能范围 法国:公务法人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通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同时,公法人只能从事法定的一项或几项相关的公务,法令法 规对其目标、任务和职责权限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英国:公法人明确地分为四类:1、工商企业公法人2、行政 事务公法人3、实施管制的公法人4、 咨询及和解性质公法人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
卫生方面
尽管美日等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非营 利组织,但也有营利性的医疗机构
不同方面—
6、地位
中国:国家为各事业单位制定了发展规划,并为各项事业单位 下达指令行计划,事业单位丧失自主决策权成为完成上级所下 达的事业计划的一种工具,成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 法国:公务法人虽都隶属行政机关,但并不包括在一般的行政 层级组织中,不受政府组织调整,在原则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英国:公法人类似法国的公务法人,属于非行政机关性质的行 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日本:具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
⑥公共事业的地位 ⑦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划分
⑧公共事业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⑨公共事业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 ⑩公共事业中教师的定性
谢谢欣赏
不同方面—
10、教师的定性
英法日: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 中国:教师不是真正的公务员, 只有义务阶段的教师才享有公务 员待遇
比较归纳
相同 不同
政府都为公共事业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①公共事业供给和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③公共事业单位管理方式 ④公共事业法律地位和法律保护 ⑤公共事业经费来源
②法国中央政府各部编制既有中国所谓的“行政编”,
也有中国所谓的“事业编”
中英:①英国公法人的分类中的第二类,即行政事务公法人
中外公务员制度特征对比
中外公务员制度特征对比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所谓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就是指对政府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以及分类管理等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1]下面我将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公务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从历史文化传统、制度立法、考评制度、培训机制、福利待遇等多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来深入了解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一任用制度比较各国的任用制度主要有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其中考任制又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任用制度,任用制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在这一点上西方各国的共同做法是:主要按考核成绩,并参照应试人的资历、学历、品德等各种因素录用人才。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凡进必考”的录用机制,为确保政府效能的高速运转和政府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外选拔公务员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说明这是一种科学化、法制化,且行之有效的选人之道。
作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考录的法治化是现代政府人事管理的重要支柱,对于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晋升制度比较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副职官员由主管行政的官员直接任免,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专制。
我国强调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的任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样在制度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
在职务升降方面,中外都强调任人唯贤、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平等竞争,但也有不同点:一是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党委负责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二是我国没有把降职作为一种惩罚的种类,而西方则把降职作为一种重要的惩罚。
(三考核制度比较西方文官制度遵循功绩制和能力制,其中英国更强调能力制,考核的内容由考勤和考绩两部分组成,重视对人的能力、工作热情、潜力的测评;美国则强调功绩制,强调公务员工作的实际成绩和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日益暴露出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改革后的考绩制度的重点从成绩测量转到工作行为的考评上;法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有14项之多,重点考核服务精神、守时值勤、积极性等;日本的考核制度则更为细致,考核的种类、方法、内容、等次均有严格的规定。
中日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
与 国际合 作 , 借鉴 国外公 共 行政 的公务 员 培 训 的有
益经 验 , 如 聘 请 外 籍 客 座 教 授 , 友 好 国家 首 脑 例 为 和 国际著名 人 士提 供 讲 坛 、 予名 誉 学 术 称 号 , 授 有 计 划地 选 派 学 员 到 国 ( ) 进 行 短 期 考 察 和 培 境 外
收 稿 日期 :0 1 5—2 2 1 —0 5
一
l 一 9
XU A0 EB
21 0 1年 8月
山 东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RN HAN ONG A AD MY F GOV R OU AL OF S D C E O E NAN E C
Au . 01 g2 1 NO. e . 4 S r No. l 13
第 4期 ( 第 13期 ) 总 1
行适 当的 进 修 , 并对 职员 的培 训 、 修 负有 监 督 责 进
知 识转化 为能 力 。此 外 , 国还 积 极 开展 对 外 交 流 我
任 ; 必要 时 , 在 有权 命令 职 员停 止 日常工 作 , 心致 专
志地 到 省 厅 以外 的研 究 机 关 、 校 或 其 它 机 关 进 学
需要 , 增强培训 内容 实践性 , 充分发 挥 高等 院校培 训公务 员的 作用 。 并把公 务 员的培训 与其待遇 和晋升 密切
联 系起 来 。
关键词 : 务 员; 公 公务 员培 训 ; 比较 中图分类号 :6 3 I 3—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i0 8—35 (0 1 0 0 1 0 10 14 2 1 )4— 0 9— 3
是 与 职员 现 任 官 职 或 预计 今 后 所 任 官 职 的 职 务 和
责 任有 密 切 关 系 的 知识 和 技 能 。 日本 培训 政 策 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公务员培训比较研究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学生。
然后到了近代,日本却以飞速发展之姿态,走在中国的前面。
到了现代,日本的很多优秀的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把中日两国的公务员培训情况作了对比,以期找出对我们国家公务员培训建设的一点借鉴。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培训一、两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1.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制度化发展标志性历程主要体现在:标志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无疑使公务员培训再也不是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而将被顺理成章地纳入法制轨道。
公务员培训有序化、系列化、法制化逐步形成培训制度体系于1996年施行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以及《2001年一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1年- 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纲要》、《2002一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公务员法》则最终将公务员培训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2008年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给我们解读了公务员培训的政策法规。
此外,还有《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等政策文件,公务员培训的法律化表明自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推行以来,公务员培训制度取得了历史性飞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务员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提高;培训形式向多样化、科学化发展;培训机构初步形成网络;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
不难看出,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总结和继承了以往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国外相关经验,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
2.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日本公务员培训的法律依据是战后初期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这两部法律后来都进行了多轮修订[2] 。
1979年,日本政府根据公务员法颁布了《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本法的”目的在于……共同开发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高,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法律并对培训的种类、方式和内容等作了规定。
1981年6月25日,日本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础制定了《人事院规则》,它成为人事院执行研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并于1994年最后修改。
1997年最新修订后的《国家公务员法》第3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人事院根据法律的规定,负责改善公务员报酬、工作条件,提供行政管理建议,确保职阶制、考试及任免、报酬、研修、晋升、惩戒、申诉及其他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公正性,负责做好公务员利益的保护工作”。
日本《地方公务员法》也对公务员培训加以立法保障,其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为使职员发挥及增进工作绩效,应赋予其接受研修之机会”。
二、两国公务员培训的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1.中国公务员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等。
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
任职培训是按照新任职务的要求,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领导科学、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及所任职务相关业务知识等,重点提高其胜任领导工作的能力。
专门业务培训是根据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
专门业务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机关根据需要确定。
在职培训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训。
在职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根据需要确定。
从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来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约束程度较低,曾出现了”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包办,高度集中统一”的方式,使公务员培训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暴露出许多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
同时市场经济成分,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公务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部分省市及发达地区对于传统的”一次培训,终身享用”的观念日渐淡薄,不断更新知识的再教育、继续教育直至终身教育已逐渐成为公务员心中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
公务员培训的日趋制度化也逐渐使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开始由被动式培训向主动式培训转变。
2.日本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与理念日本的公务员培训课程设计非常丰富,2005年,日本人事院以及各省府开设的进修总课程数已达13,375门,进修学员达337,029人,其中授课时间超过20小时的课程达4119门,进修学员达99,524人。
根据前述的日本公务员培训种类及日本人事院白皮书,日本公务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干部行政官研讨会这类研修主要针对各府省部局长级、审议官级和首席课长级职员开展,培训内容一般根据时事热点设定,并不固定。
(2)行政研修行政研修是日本公务员培训的主要方式,课程主要以公务员现状思考、公共政策现状思考、学习领导力和管理提升等三大主题为核心来设计,参加此类进修的职员除日本政府各府省的职员外,还有来自民营企业、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外国政府的相关人员,研修形式包括集训进修、反复研讨、交换意见等。
(3)女性职员研修课程设计以提高女性职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包括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女性自强等。
还以”保持高涨热情、发挥能力继续工作”为主题,开展以休产假的女性职员为对象的”中央官厅女性职员公开研讨会”。
(4)实务经验者进修这类研修主要针对从民间和企业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而开展,一般为期两天,课程内容包括国民服务意识、惩戒制度、公务员伦理讲座和案例研究,同时会安排与老一辈的有实际行政经验的公务员作交流讨论。
三、两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保障1.中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国家行政学院是我国最具权威且管理现代化的公务员培训院校,以中短期在职培训为主,隶属于国务院,主要培训副厅、局、司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和培养高层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
除国家行政学院外,中国政府还相继建立了省级地方行政学院,其中地方行政学院的师资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培养。
另外,党校在我国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不少科研院所,尤其是从事人事、人才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经过批准,也可以承担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任务。
但由于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事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管理干部学院之间的培训范畴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日本公务员培训机构在培训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日本全国公务员培训领导机构为日本人事院。
作为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人事管理的中立组织,人事院受内阁管辖,负责公务员的招聘考试、薪酬、休假、研修服务、惩戒申诉、伦理保持等工作。
在培训方面,人事院主导国家公务员培训,负责制定培训的总体规划并指导各相关府省培训工作的实施。
日本人事院由3名人事官组成,其中1人担任总裁,人事官经国会同意、内阁任命、天皇批准后担任。
人事院下设事务总局,其下再设人才局、公务员研修所、8个地方事务局及冲绳事务所等机构。
其中人才局主管国家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职位管理、人才发展等事务,下设培训协调处和培训指导处负责对各府省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全面指导。
各地方事务局或事务所负责当地公务员的进修培训。
公务员研修所则是为各府省职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关,是国家行政培训机构的核心,它成立于1959年,承担着全日本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凡是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高级公务员队伍序列的公务员,或者能力突出、有志于进入行政管理核心层面的公务员,都需参加该研修所的培训后方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每年有大约2,000人在公务员研修所接受进修[3]。
四、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的启示培训工作是对公务员的长期投资,是对在职公务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培养公务员履行职务所需的特定智能,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和完善自身的潜能,使工作人员开拓自我,超越自身,与此同时,还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开支,提高生产收入,并适应行政改革的知识需要,这是培训的作用所在。
公务员培训的需求是高度多样化的,包括知识、能力等大类,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多种构成要素,如决断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
使事情更复杂化的是,知识和能力不是抽象的,不仅需要与受训者的职责领域结合起来(比如,县长和处长、商务部处长和交通部处长,职责领域存在巨大差别),而且要与他们的职位结合起来(比如同样是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厅长和处长所要求的就有所不同)。
要切实提高受训练者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显然十分重要,否则,不仅意味着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因为供需脱节而影响培训对公务员的吸引力。
在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专业学位教育,如公共行政(mpa)、公共政策(mpp)、公共卫生(mph)等。
由于学员来源的多样性,这类培训的针对性还是有限的,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说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通才培养模式”。
对履职需要的专门技能,主要靠其他方式进行培训。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公务员培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没有公务员培训的立法保障,即没有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法来对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培训提供指导的参考。
此外,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培训理念上没有真正把公务员培训重视起来或者放到一定高度上。
最后,公务员培训出现了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针对我们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是否变成出国旅游等实际问题,还有待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1] 杨桄.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吴园.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以及对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启示[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3]佐藤达夫.国家公务员制度[m].日本:学阳书房,1997[4] 陈福今. 《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5] 谭功荣.《公务员制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李和中. 《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 周敏凯. 《比较公务员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