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二轮专题气候要素分析——气温
高考地理气温知识点
高考地理气温知识点气温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了解地球气候和气象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气温相关的知识点经常出现。
下面将就高考地理气温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程度,是一个物体或空气的温度。
气温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在地理学中,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现代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常用于室内测温,而电子温度计常用于室外测温。
二、气温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纬度因素: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度变小,因此气温逐渐降低。
从赤道到极地,气温呈现出由热到冷的变化趋势。
2. 海洋因素:海洋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热容量大的特性,海洋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调节气温的变化。
其次是海洋的蒸发和降水过程,海洋蒸发后的水汽在空中冷凝形成云和降水,对周围地区气温产生较大影响。
3. 地形因素:地形有坡度、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它们对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如山地气温较低,山脉和高原上的气温比平原低。
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其中,垂直环流中的对流、辐合和上升下沉运动对气温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水平环流包括经纬度环流和季风环流,它们通过传递热量和湿度,调节了气温的分布。
三、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在一天的24小时内,气温呈现明显的日较差。
通常在日出前后和黄昏时分,气温较低,而在正午时分,气温较高。
2. 气温随季节的变化:随着地球公转的进行,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气温发生季节性变化。
通常天空辐射能量的变化、地表反射和吸收能量的差异以及大气环流的变化共同导致了季节气温的变化。
对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来说,夏季相对温暖,冬季相对寒冷。
四、气温的分布特点气温在地球表面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 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趋势,即纬度带状分布的规律。
气候因素分析(1)——气温-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1.1气温的日变化:(天气稳定)在一日内有一 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个最 低值,在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1.1.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之差(大小反映气温变化程度)
(二)气温的时空变化
1.1.1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③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与谁平型)
(五)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判读
3.读弯曲变化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平原、海洋)
弯曲等温线上同纬度地点温度的比较
B′18℃
B
30℃ 低纬
A 18℃
B 20℃
a
C 20°N
18℃
A
b 25℃
20℃
【分析角度】△T日=T白天max—T夜间min;
△T日为什么大→T白天max更高、T夜间min更低
【变化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小尺度)山谷>平地>山顶;(大尺度)高原>平原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地形、地表状况) 低纬度>高纬度→低纬度太阳辐射日变化较大,(昼长一定,H越大,日变 化幅度越大,即日出日落均为0°,H越大,日较差也越大) 春秋>冬夏→昼夜长短(春秋昼夜几乎等长)夏季>冬季(太阳辐射日变化) 晴天>阴天→天气状况与大气密度(白天削弱少,夜晚保温弱) 山谷>平地>山顶→地形(与地表接触面积、大气流动性、夜间热力环流) 陆地>海洋→下垫面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 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它是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气象要素。
2. 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测量通常使用气温计来进行。
常见的气温计有普通水银气温计、最高最低温度计、蒸发式湿球温度计等。
3. 气温的变化因素:- 纬度因素: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主要原因是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 海洋因素:海洋的温度较为稳定,因为海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了海洋的温度。
- 大陆因素:大陆的温度较为剧烈,因为陆地的比热容较低,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海洋对附近地区的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 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倾斜所引起的。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光照强度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同时倾斜使得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的角度也不同。
南北半球的气温季节变化正好相反。
5. 气温的日变化:气温在一天中也会有昼夜变化。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地面开始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温逐渐升高;而当太阳下山时,地表开始散热,气温逐渐降低。
6. 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气温在夏季较高,在冬季较低。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影响所导致的。
7. 气温的气候类型:根据气温的分布特点,地理学上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在不同的气候带内,气温的年、季、日变化特点有所不同。
8. 气温的影响因素:- 地理因素:包括纬度、高度、地形和地貌等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地区的太阳辐射接收量和热量释放量,从而影响气温。
- 大气因素:包括大气组成、云量、风向等因素。
大气的组成和云量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从而影响气温。
- 水体因素: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
水体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了周围地区的气温。
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一、地球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1. 太阳辐射:地球的气温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并达到地球表面时,会被地球表面的颜色、纹理等因素吸收或反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
2.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大气层由不同的气体组成,其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等具有吸收和发射热辐射能力,能够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地球各地的日照时间和太阳的入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温度分布。
4.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分布: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高山地区由于较高的海拔会导致气温下降,而海洋则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附近陆地的气温较为温和。
5. 人类活动:人类的工业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
二、地球的气温分布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赤道地区温度较高,极地地区温度较低。
2. 季节变化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圆形,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和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使得地球各地在不同的季节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变化不同,进而影响气温分布。
3. 地形和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海洋会对附近的陆地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得气温相对稳定。
而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增加,气温会逐渐降低。
4. 气候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地球北半球温带和南半球温带的气温比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都要温和。
三、地球气温变化的表现和影响1. 温室效应: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大气层对可见光的透明度较高,但对红外线的透明度较低,从而使得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难以从大气层释放出去,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
2.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和冰盖的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 二轮专题 气候要素分析——气温(共19张PPT)
【典题探究】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
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
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
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
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C
D. 19时~20时
3.地形
①海拔: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高大地形:对冷空气起到屏障或堆积作用。 如果是开口直接朝向冷空气来源的山谷,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否则反之。有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山间盆地、河谷气温比同纬度 偏高
③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较高 背风坡因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尤其是冬季 迎风坡因易产生降水气温低,冬季迎风坡使冷空气堆积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 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
A
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地形。
(1)分析攀枝花 (1)关注的是 冬季 ,冬季冷空气南下影响南方的气温。 (2)同区域相比较,突出攀枝花的高温。 (3)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大。 (4)注意 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2.析图表
【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 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回答7~8题。
D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高中地理 二轮复习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共26张ppt)
2020/5/15
18
④对各种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工人的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 增加投资成本。(对建设工期影响)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建设物质)对 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度和成本。
[误区警示] 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该说法是错误的。沙漠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气温昼夜温差大。 2.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 这样理解是正确的。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气温低,而背风坡气流 下沉增温,形成焚风;如果是冷空气的迎风坡,则迎风坡一侧冷空气积聚,气温低,而背 风坡由于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偏高。
2020/5/15
2
(7)大气环流因素:如临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受盛行西风影响,气温高。 (8)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日变化: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即当地 地方时 14 时)。 (2)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①天气状况:晴天>阴天,昼晴夜晴变化最大,昼阴夜阴变化最小。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③地势: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 ④地面状况:植被丰富的地面昼夜温差小。
2020/5/15
19
3.对气温的描述用语:严寒、凉爽、高温和炎热,其中气温最高的是炎热。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是高温表示气温最高,其次是炎热,较低的是凉爽,最低的是 严寒。 4.沿海、沿湖地区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沿海、沿湖地区由于大面积水体的调节作用,冬季增温,气温偏 高,夏季降温,气温偏低,气温年较差较小。
①受西南季风影响弱 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 ④沙漠面积广阔
高三地理气温降水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温降水知识点气温和降水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我们了解地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气温和降水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温知识点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物理属性,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气温的测量通常通过温度计进行,温度计的单位包括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流和风。
1. 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较少,导致气温降低。
2. 海陆分布:陆地和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陆地吸收和释放能量的速度较快,所以气温波动幅度较大;而海洋吸收和释放能量的速度较慢,导致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3. 海洋流:海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影响着气温的分布。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西欧温暖湿润,而秘鲁海流则导致附近地区气温偏低。
4. 风:风的运动也影响着气温的分布。
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通常带来寒冷的气温,而从南方吹来的风则带有暖湿气流,使气温升高。
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情况。
这可以通过温度分布图来观察和分析。
一般而言,赤道附近气温较高,两极地区气温较低,而副热带地区由于盛行的高气压和下沉空气,气温也相对较高。
二、降水知识点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从大气层沉降到地表的过程,主要包括雨、雪、雾、露、霜等形式。
降水的计量单位是毫米(mm)。
降水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分配和植被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降水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流、地形、季节和大气稳定度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降水的因素:1. 气流:水汽的运动和传输主要借助于气流,气流的强度和方向会直接影响着降水的分布。
例如,暖湿气流的聚集会导致降水的增加,而干冷气流则会抑制降水的形成。
2. 地形:地形对降水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脉上方的气流上升,通过冷却和凝结,形成云和降水;而山脉背风面则会形成雨影区,导致降水减少。
气候要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气候要素知识点归纳总结气候要素是指构成气候现象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现象的物理因素。
认识气候要素对于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气候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气温气温是大气中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气温的测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气温受到日照、地表特性、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气温对人类的舒适度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二、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状态,并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主要有雨、雪、霜、雾等形式。
降水对于植物生长、水资源的补给和灾害预防都具有重要作用。
降水分布不均匀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气候变化和降水形式的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夏季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冬季低湿度则会增加感冒和疾病的传播。
四、风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
风的产生和流向受到地形、气压、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风对于气候的形成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风还能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的调节。
风的强度和方向也是航空、航海等行业的重要参考。
五、大气压大气压是大气对于地表施加的力度。
大气压对于气候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压不同区域的高低压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六、辐射辐射是指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热量的过程。
辐射对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重要影响,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辐射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七、云量云量是指大气中云朵遮挡太阳辐射的程度。
云量对气候现象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
八、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也是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
海洋对于地球的热量吸收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于气候现象和季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就是对气候要素的一些简要归纳总结。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
2.人为 城市热岛
下垫面状况(反射率)
人工湿地
污染物、尘埃
(三)气温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 总体由低纬
高纬递减
2.时间分布: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当地地方时14:00)—最低温(日出前后)
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北半球 温带
最高温 最低温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南半球 陆地 1月
7月
温带 海洋 2月
8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降水 ——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 态水。
高空:雨、雪、冰雹 降水: 近地面空中:雾
近地面:露、霜
(一)降水形成条件
饱和空气
凝结核 ——大气中的水汽能在其上凝结而成小水滴的悬浮微粒
云层中水滴或 新的水汽加入
水晶不断增大
空气做上升运动
降温 暖空气平移到冷表面之上
昼夜
1.自然因素: 纬度基础,海陆分异,陆看地形,海看洋流
一月
七月
25℃
陆
海
30℃
0°
30℃
25℃
陆
海
10℃ 0° 30℃
陆
海
陆
海
30℃ 0° 10℃
一陆向南,七陆向北,海陆相反
山
谷
山
谷
10℃ 0° 20℃
高高低低 (高低低高) 气温 海拔 气温 气温
暖
寒
暖
寒
10℃ 0° 20℃
洋流向凸
此外自然因素还有: 大气环流(冷、暖空气影响) 天气状况(阴、晴)
一、气温 ——大气的温度
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一)等温线:在图上,温度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高二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高二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气温和降水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气候要素。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下面将介绍高二地理课程中关于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
一、气温的形成和分布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纬度、海陆分布、高海拔等。
1. 纬度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从赤道到极地,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照射角度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导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2. 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和释放辐射热的能力上存在差异。
海洋辐射平均吸收能力较强,在夏季可以吸收大量热量,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
而陆地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夏季容易出现高温现象。
3. 高海拔的影响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这是因为海拔的升高使得大气压强和密度降低,致使气体的压强降低,分子间碰撞减少,从而降低了温度。
二、降水的形成和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沉降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的形成和分布也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1. 水汽来源水汽来自于海洋、湖泊、河流以及地表蒸发。
相对来说,位于海洋上方的地区降水量较大,而位于大陆内部的地区降水量较小。
2. 大气运动大气上升运动是导致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气上升时,水汽逐渐冷却而凝结成云和水滴,最终形成降水。
3. 地形和风向地形的高低差异会导致空气上升或下降。
山地通常有较多的降水,因为当潮湿气流经过山脉时,被迫上升,导致水汽凝结成云和降水。
此外,风向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时,容易形成降水。
4. 季风和洋流季风和洋流也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周期性的气流变化现象,季风的变化会造成季节性的降水变化。
洋流影响降水分布是因为洋流可以改变海洋表面的温度和盐度分布,从而影响水汽的蒸发和凝结。
总结:地理高二课程中,了解气温和降水知识点对于理解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重要。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和高海拔等因素影响,海洋和陆地有不同的吸热能力,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
世界气候—气温分析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5、读闭合 地势起伏 人类活动
闭合等温线内部数值:“大于大值”、“小于小 值”
【例7】以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 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消失特别。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b>c,据图答复:
南
〔1〕该图表示的是
半球的等温线图
该〔图2表〕示假的设l 图中月A处份为的陆等地温,线B分处布为状海况洋。,此
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 点四周,广 州和哈尔滨两城市中,白昼较长的是广州 ;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相比 降水较多的是 地中海沿岸 。
〔3〕假设图中A、B均为海洋,则P洋流属寒 〔寒或暖〕 流。该图所示范围假设为太平洋,则P洋流的名秘称鲁寒流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地形、洋流
7陆北、1陆南, 海洋正相反
凸高值则低, 凸低值则高
世界最低温在 最高气温消失在
地区, 。
纬度、热力性质
气候根本要素—气温
【归纳总结】 影响气温水平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不同纬度
〔2〕海陆位置 〔3〕地形起伏 〔4〕洋流性质 〔5〕人类活动
同一纬度
等温线的判读 ——“五读”“一分析”
2、读延长方向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纬度位置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位置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
山脉走向平行:——地形
3、读疏密—温差大小
读图册P121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 P167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
气候要素知识点总结高中
气候要素知识点总结高中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统计状态,是指一定区域多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天气状况的平均和统计。
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大气压力等。
这些气候要素对于了解气候模式、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气候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总结。
一、温度1. 温度变化规律温度是气候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对生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温度的变化规律受地球自转、公转、射日、地势、气候带和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相同纬度和季节下,高海拔地区的温度较低,而低海拔地区的温度较高;在相同海拔和地势条件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温度较低。
2. 温度分布特点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差异。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这是因为越靠近极地地区,太阳的辐射角度越小,地面吸收的日照能量就越少。
而在经向上,温度受海陆分布、气候带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海洋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强,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的热量传递作用使得海洋的温度比陆地稳定。
3. 温度影响因素温度受地形、海洋、大气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对温度分布产生影响,山地和高原地区的温度明显低于平原地区。
海洋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风带、季风气候和海陆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大气运动也是温度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形成使得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温度分布出现显著的差异。
二、降水1. 降水形成机制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的形成主要有对流降水、层状降水和局地性降水三种。
对流降水是通过对流云的形成,向上运动并冷却的水汽凝结成云滴最终降到地面的降水。
层状降水主要是由于暖湿气流被冷空气推起并形成云层,再经过冷暖气流的对撞形成雨水。
局地性降水主要是在地形起伏、海陆温差和气压差等因素的影响下,在一定地区形成局部性降水。
气候要素之气温
2、等温线弯曲
(1)、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假如等温线向低温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 (凸低为高)→ 夏季大陆
灵活利用: 等温线数值判断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14
10
南半球
(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原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学以致用: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示较吻合旳季节是( A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原因是:白天云层厚,大气反射太阳辐射强,气 温较晴朗天气低,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气 温较晴朗天气高
③ 海陆原因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旳气温日较差不小于 海洋性气候;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别 ④ 地形地势
山顶旳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如:泰山海拔较高,气 温低,大气云雾多,气温日较差不不小于济南。 高原山地地域,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例: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日较差 大 ,原因:
2、影响原因 (1)影响气温日较差旳原因 ① 纬度原因: 纬度越高气温日较差越 小 ,原因是:一天中太 阳高度旳变化是随纬度旳增高而减小旳。一般热带 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 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② 天气原因: 昼晴夜晴变化最大、昼阴夜阴变化最小,
10℃ 12℃ 14℃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气温及其影响PPT课件
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气温年较差小,因为地处热带,正 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气 温日较差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 薄,白天,大气消弱作用弱,增温 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少,保温作用 差,降温快。
D湖泊(图2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21b所示。D湖 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 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21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 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 并说明理由.(6分)
夏季.夏季气候温和,出行方便; 夏季沿途动植物较多,人们食物 来源丰富.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 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 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 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
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快,气温高,冬季受干冷大陆气团控制,降温快,气温低
夏季沿途动植物较多,人们食物来源丰富.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夏季沿途动植物较多,人们食物来源丰富. 低温,冻害,夜间(2分);
古代农耕修建的沟渠、水塘与高台 盆地地形不利于热量散失
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交错,排水通畅有利于雨季防洪;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七微专题6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讲义新人教版(new)
微专题6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2.时间变化(1)气温日变化:一天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要比大陆向后推迟一个月。
3.空间变化:对流层中,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
6℃.全球气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一月份同一纬度陆地温度比海洋低,七月份相反.暖流经过的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水温高,寒流相反。
4。
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对流运动,阻碍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低,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但逆温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利于高空飞行。
(2017·河南中原名校教学质检)读“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单位:℃)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青海省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B。
纬度C。
太阳辐射D。
洋流2。
下列关于青海省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青海省东南部是年均温最高的地区B。
年均温低不利于青海省的农业生产C.青海省年平均气温由四周向中心递减D.青海省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答案1。
A 2.B解析第1题,受纬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平均气温应是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图中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特点知,纬度和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青海省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主要因素;青海省地处内陆,不受洋流因素影响。
因为青海省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南部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北部为祁连山地,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影响青海省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2题,青海省年均温较低,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西部气温高于东部,年均温大致由四周向中部递减;青海省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2017·广东湛江文综模拟一)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3~5题。
高二地理知识点气温带判断
高二地理知识点气温带判断气温带判断是高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气温带的判断,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温带的判断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气温带的概念气温带是指地球表面同纬度上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地带。
按照纬度划分,共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温带。
二、气温带的判断方法1. 利用纬度:根据纬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地区所处的气温带。
例如,北纬66.5°以北的地区属于寒带,23.5°以南的地区属于热带,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地区则属于温带。
2. 利用气候特征:根据气候特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气温带的位置。
例如,寒带地区气温低且变化幅度大,常年积雪覆盖;温带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热带地区气温高,年降雨量大。
三、气温带相关知识点1. 寒带寒带位于地球的两极附近,纬度较高。
寒带气温极低,冰雪覆盖大部分地表,寒冷干燥。
北半球的寒带有北极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南半球的寒带有南极洲。
2. 温带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纬度在中等范围内。
温带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
北半球的温带有欧洲、北美洲、亚洲的中纬度地区,南半球的温带有澳大利亚、南美洲的中纬度地区。
3. 热带热带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
热带气候炎热湿润,年降雨量较大,气温较高且变化较小。
北半球的热带有中美洲、北非、印度尼西亚等地,南半球的热带有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非洲的刚果流域等地。
四、气温带判断实例1. 通过纬度判断:某地纬度为38°,根据纬度判断属于温带。
2. 通过气候特征判断:某地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根据气候特征判断属于温带。
综上所述,气温带的判断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纬度和气候特征。
纬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地区所处的气温带,而气候特征则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气温带的位置。
理解气温带的判断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对于高二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气温 课件(26张PPT)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C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 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 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气温垂直变化
二、气温特征的描述 ①冬夏(或全年)气温(高和低) ②气温日较差 ③气温年较差,若 问某地区的特点还需描述空间分布。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 差大,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 拔高(接近3000米)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
气温
纬度 海陆 地形
太阳辐射 下垫面
花岗岩风化壳在广东可厚达30~40米,浙江一般在5~6米,而青海高 原常不足1米。
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由北而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依次为: 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和砖红壤。
4.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适宜的温度,会导致生物大量繁 衍和生存;气温越低,生物生长越慢,但生长周期长,有 机质积累多品质高。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8.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C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镜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镜
3.对土壤: 一般来说,每增加10℃温度,反应速率可成倍增加。 因此,气温会影响土壤类型及厚薄程度
四、气温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1.对大气状况: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升高,盛行上升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其他
①洋流:(同纬度不同地区比较)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②植被:(一般用于小范围比较)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白天气温略 低,晚上气温略高 ③水文:(一般用于小范围内比较)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 比热容大,白天气温略低,夜晚气温略高 ④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营林与毁林、兴 修水库等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 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回答7~8题。
D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方法技巧] 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 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 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 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典题探究】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
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
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
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
C 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位置
2.大气
①锋面活动:冷(暖)锋过镜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②天气状况:(同一地区的相邻时段比较)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 夜晚多云气温较晴天高
(2017·新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 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 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气温的影响因素 1.位置
①纬度位置:一般而言,纬度与气温成反相关(低纬度地区接 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 低。)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比较)夏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 气温较低;冬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高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 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 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题技巧] 1.审题干 (1)关注的是 冬季 ,冬季冷空气南下影响南方的气温。 (2)同区域相比较,突出攀枝花的高温。 (3)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大。 (4)注意 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
2.析图表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地形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 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 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 中心(热岛效应)。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
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C
D. 19时~20时
3.地形
①海拔: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高大地形:对冷空气起到屏障或堆积作用。 如果是开口直接朝向冷空气来源的山谷,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否则反之。有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山间盆地、河谷气温比同纬度 偏高
③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较高 背风坡因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尤其是冬季 迎风坡因易产生降水气温低,冬季迎风坡使冷空气堆积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 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
A
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人教版高中地理二轮专 题气候要素分析——气
温
2020/8/25
高考研析 高频考点
考题统计(课标卷)
备考建议
气候
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气候要
素”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
2017全国乙卷,37(1)题,6分 2016课标Ⅱ,36(3),6分; 2015课标Ⅱ,10题,4分; (1)气温影响因素
2014课标Ⅰ,4题,4分; 2013课标Ⅱ,10~11题,8分 (2)注重对等温线及气候资料图的
下列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
D 判断,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 B.黄河谷地,地形 C.秦岭山地,大气环流 D.祁连山地,地形
解析
有关乙地成为我国夏季高温中心的说法,
错误的是( ) B
A.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B.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 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D.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
分析和判读。
【典题探究】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
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
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