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石油化工行业的改善计划和意见
石油化工行业的改善计划和意见一、概述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技术创新的压力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等挑战。
为了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改善计划和意见。
二、加强环境保护1.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和环境监管机制。
2. 推动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完善废弃物处理:加大对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技术创新1.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 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加强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和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优化产业结构1. 加强供给侧改革:优化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2. 加强合作共赢:推动石油化工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环节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生产成本。
3. 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促进市场需求多样化1. 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加大对石油化工产品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应用推广力度,拓展市场需求。
2. 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3. 鼓励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升级,培养消费者对环保、高品质产品的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六、政策支持1. 减税降费:依法合规享受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 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提供融资便利,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石油化工行业的整改方案和意见
石油化工行业的整改方案和意见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石油化工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并推动环境友好型石油化工行业的建设,制定整改方案和意见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探讨并提供一系列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整改措施及建议。
二、背景分析1. 问题:由于传统石油化工生产方式采用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损害环境。
2. 影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受损,人类健康风险增加。
3. 呼吁:社会对于环境友好型石油化工发展的呼吁越来越高。
三、整改方案1. 推动技术革新- 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的支持力度。
- 鼓励企业投资和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研究。
2.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环保型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朝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转变。
- 减少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物产业的依赖,推动优质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 增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及时公布相关案例,警示他人。
四、意见建议1. 内部管理措施- 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
-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在员工中广泛宣传绿色生产理念。
2. 资金支持政策-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改造。
-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环保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提供利率优惠和风险担保等服务。
3. 加强行业间合作- 建立跨领域的合作机制,推动石油化工与环保、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 共享技术、知识、经验,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五、项目实施与监管- 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和审批制度,确保新建或扩建项目符合环境要求。
- 实施定期巡查和随机抽查,对企业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核查。
- 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罚,并公布相关信息。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加快产 业 园区建设 , 二 逐步 形成 产业 集群 化 化 工园 区建 设 滞 后 , 中 小化 工 生 产 企 业 缺 大 少 发展平 台 , 约化 程度 不高 , 集 制约 了吉林 省石 油 化 工产业 的发展 。应 按 照 原 料路 线 多 元 化 , 业 产 发展 延伸 化 , 品加 工精 深化 的原则 , 产 加快 推 进化 工 园 区建设 。发展 化工 园 区要 与产 业集 群发 展相 结 合 , 展上 下游产 业关 联度 高 的集群经 济 , 发 促进
一
科技资源 , 重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加快建立
以企业 为主体 , 场为导 向 , 学研 相结 合 的技术 市 产 创新 体 系 。对 与汽 车等产 业关 联密 切 的石 化 企业 新 技术 、 新产 品研 发和技术 改 造项 目, 给予相 关专 项 资金支 持 。加 快 科技 成 果 转 化 应 用速 度 , 建立
关联 、 应 配套 集 中 、 流高 效 传输 、 境 统 筹兼 供 物 环 顾 、 环综 合利用 、 理 不 断提 升 ” 循 管 的可 持 续 发展
模式 。 ( ) 进技 术进步 和技 术创新 , 强企 业 的核 心 三 推 增 竞 争力
企业工业总产值仅 占全省石化企业工业总产值的
盾和 问题 。
发展
吉林 油 田 、 林 石化 依 靠 中 国石 油在 油 气 资 吉
源、 资金投入、 目 项 建设 、 装置更新 、 技术改造等方
面 的实力 , 得到 了较快 发展 , 在整 个行业 中发挥着
主导作 用 。应继 续 发 挥 主导 企 业 的带 动作 用 , 充 分利用 吉林 省基 础 化 工原 料 和 自然 资源 优 势 , 集 中做 大上游 石化 产 品 , 推进石 化装 置 的基 地 化 、 大 型化 、 一体 化 。积 极争 取 中直 企业 重 大 石 油 化工 项 目在吉林 省投 资 建 设 , 推 进重 大 项 目建设 同 在
浅谈影响当前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
浅谈影响当前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加快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制造大国。
石油化工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稳定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0多年来,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更大、种类更多、技术水平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关键字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一、高质量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挑战1、总量过大,无法有效发挥其规模效应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体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是其规模效应还没有达到与其总量规模相匹配的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处于世界的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下游,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分布分散、规模较小,难以在全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的炼油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主要是大宗商品,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
一方面,到2021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9.1亿吨,原油处理7.03亿吨,开工率7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4%),表现出严重的产能过剩;石油化工行业的进出口总额为8600.8亿美元,其中贸易逆差2689.9亿美元。
3、地区发展失衡亟待解决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的产能分配尚不合理,"北油南调"和"西油东送"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必然。
地方资源的配置要进一步优化。
一些地方的石油生产出现了显著的停滞不前,出现了许多低效低产油的现象。
现代煤化工的规划与设计尚无明确的指导意义,一些工程位于环境容量、水资源等外部环境条件较差的区域,有些位于集中水源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或因土壤侵蚀严重的防治区,常常造成环境污染。
4、我国企业的利润与市场竞争优势从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盈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来看,国内石油化工企业与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差距。
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一、石油化工行业的困境二、提高创新能力1.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2.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三、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1.推动低碳发展和清洁生产2.加强环境监管与管理四、安全生产挑战及解决方法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2.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航空运输燃料、汽车润滑剂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缓慢、环保压力增大以及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等因素,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本文将就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需要加大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和产品竞争力。
这需要通过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来实现。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并与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此外,还需要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石油化工行业。
其次,环保问题是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规制度的完善,对石化企业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动低碳发展和清洁生产。
采用先进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并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
另外,加强环境监管与管理也是关键所在。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排放行为;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评估和考核,通过奖惩机制激励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
此外,安全生产也是石油化工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它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应对安全生产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此外,还需要建立紧急救援体系,制定详细周密的预案,并进行演练与评估。
总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通过切实有效地推进创新能力、环保意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提升,可以帮助该行业克服这些困难。
石油与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石油与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分析1.环境污染石油与化工行业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和生产领域,但伴随着其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
2.安全风险石油与化工行业天然具备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而不合理管理和违规操作更加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甚至死亡。
3.资源消耗石油与化工行业是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产业,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均存在过度消耗现象。
长期以来,依赖传统能源的使用模式导致了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
4.品质安全在石油与化工产品中,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隐患。
例如,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存在生产不合格产品、伪劣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二、整改措施1.加强环保治理针对石油与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建设和改造项目中注重环保要求,推动石油与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严格控制企业排放标准,实施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全程监管和处理。
2.强化安全管理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石油与化工企业应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科学规划场址布局并合理设置防止事故扩大的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3.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为了解决资源过度消耗问题,石油与化工行业应推进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此外,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方式。
4.加强质量监管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石油与化工行业应加大对企业的质量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机制,严查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点,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5.促进行业合作与共享在整改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形成石油与化工行业各方共同参与的整体治理格局。
石油化工行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一、石油化工行业的挑战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石油化工行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环境污染挑战石油化工行业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生产过程,是排放废气、废水等大量污染物质的重要来源。
这种环境污染对于人们健康以及生态系统均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1)强化环保监管: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对不合格企业进行罚款并采取限产等手段。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预警机制,提前预防并处理突发事件。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石油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如低排放装置、高效燃烧设备等,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量。
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也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2. 能源消耗挑战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能耗较大的行业,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资源日趋稀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解决方案:(1)技术创新:研发更加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产能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
(2)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原材料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开展节约型生产技术改造,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能源流程。
(3)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节约型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科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整体能效。
3. 安全挑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等危险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预防并妥善处理安全风险是石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的任务。
解决方案:(1)加强培训与教育: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并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石油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石油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一、引言石油工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能源需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石油工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石油工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二、主体段落1. 环境污染问题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排放物的产生,这些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威胁水质安全,固体废物处理不当给土壤和地下水带来潜在危害。
建议:加强对石油企业环保措施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并对违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
同时,鼓励石油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在源头上减少或有效处理排放物,提升环保水平。
2. 能源消耗问题石油工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高耗能特点决定了其对能源的巨大需求。
过度依赖石油作为主要能源导致资源浪费和能源安全风险,同时加剧了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建议:鼓励石油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例如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另外,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3. 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石油工业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若发生事故将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建议: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加强监控和预防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发生事故时,建立及时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减少损失。
4. 全球油价波动问题石油工业是全球性产业,全球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利润和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
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导致对国际油价高度敏感,尤其在地缘政治冲突、天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更加剧烈。
建议:鼓励石油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降低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过度依赖。
石油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建议知识讲解
石油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建议知识讲解简介石油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石油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现状1. 供需紧张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石油储量有限,供需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环境污染石油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3. 能源安全问题石油行业的发展不稳定和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各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问题1. 能源替代性不足目前,石油仍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相对不足,无法有效缓解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2. 技术进步缓慢石油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没有形成颠覆性的创新和突破,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和转型。
3. 资源配置不均衡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少数国家和地区拥有大部分石油资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和地缘政治问题。
发展对策建议1. 多元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缓解供需紧张问题。
2. 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型加强石油行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环保水平。
3. 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全球石油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
4. 提升石油行业管理水平加强石油行业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政策措施,强化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结论石油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面临着供需紧张、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
通过多元能源的发展应用、技术创新和转型、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以及石油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行业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石油行业的问题与解决建议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石油行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环境影响、资源枯竭和安全风险等。
本文将探讨石油行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环境影响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排放和污水排放,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日渐严峻。
解决方案:1.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和低排放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气和污水排放。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石油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并对违反规定进行处罚。
3.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二、资源枯竭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资源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枯竭问题。
传统油田逐渐耗尽,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数量较少,并且成本较高。
解决方案:1. 开发非常规能源:加大对非常规能源如页岩气、油砂及海洋油气等的开发力度,以填补传统石油产量减少带来的差距。
2. 提高能效: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来降低单位产品所需能源消耗,从而延长资源使用寿命。
3.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全球能源资源,以保持稳定供应。
三、安全风险石油行业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包括事故爆炸、油船倾覆和恐怖主义袭击等。
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解决方案:1.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石油工人应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事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完善安全设施:企业应加强对于设备的维护检查,并及时更新升级安全设备。
3.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各国和石油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信息,以提高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石油行业面临的环境影响、资源枯竭和安全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
石油行业存在的难题与改善建议
石油行业存在的难题与改善建议一、石油行业的难题1. 能源转型压力: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石油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转型压力。
传统石油资源储量有限,开采成本较高,同时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价格波动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影响,导致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这种价格不稳定性给石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掌握较少供应主权的进口国家来说,其经济可能受到严重冲击。
3. 生产与环保之间的平衡难题:在追求更高产量和盈利能力的同时,石油公司必须兼顾环境保护问题。
然而,传统石油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垂直钻井、水力压裂等技术所导致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二、改善建议1. 加强能源多元化发展:石油行业应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还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
2. 推进产业升级与创新:石油行业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来提高勘探、开采和加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在勘探阶段使用超声波或卫星遥感等高精度检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油田位置与储量。
此外,在提炼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和装备,减少废气、废水等的排放。
3. 建立稳定供应机制:为了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进口国家可通过建立战略储备机制来稳定石油市场。
此外,加强与石油资源出口国的合作,签订长期稳定供应合同,以降低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同时,发展本土油气资源和培育本土石油公司,提高自给能力。
4. 强化环境管理和减排措施:为了解决生产与环保之间的平衡难题,石油行业需要加大对环境管理和减排技术的投入。
完善法规制度,并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清洁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并积极开展环境修复工作。
化工行业的整改方案和建议
化工行业的整改方案和建议一、背景介绍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凸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化工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整改方案和提出建议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 环境污染: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安全风险:化工行业涉及到许多危险品和高温高压操作,不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 能源消耗:许多传统化工生产过程能源利用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
4. 技术落后: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化工行业存在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的问题。
三、整改方案和建议1. 提高环保意识(1)加强环保培训: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参加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化工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严格执法。
(3)发展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加强安全管理(1)制定安全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培训与演练: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设备更新与监测:及时更新老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降低事故风险,并进行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
3. 节能减排(1)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化工产品结构,逐步淘汰和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
鼓励推广新型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
(2)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鼓励化工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3)提升工艺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4. 加强创新与技术引进(1)鼓励科研项目:完善科研基金评价机制,增加对化工行业科研项目的投入。
(2)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体系,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参与到化工行业的发展中来。
石油石化行业的困难和改进方案
石油石化行业的困难和改进方案一、介绍石油石化行业的困难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化学品生产领域,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全球石油储量日益减少,特别是传统易开采的资源逐渐枯竭,导致提取成本上升。
其次,环境压力加大,政府对排放限制和碳排放标准的引导也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复杂性。
此外,石油石化行业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碳排放问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所带来的竞争都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巨大挑战。
二、改进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1. 投资技术创新:通过投资技术创新和升级现有设施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利用率。
例如,引入先进钻探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来提高勘探作业效率,减少损失。
2. 全面优化生产过程: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全面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能源消耗,以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3. 加强废弃物利用: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率。
石油石化行业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尾气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能够减少环境负担。
三、改进方案:推动清洁能源转型1. 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引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来代替传统石油石化能源。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问题,也有助于降低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 推广新技术设备:采用节能设备和新技术来提高石油石化行业的效率。
例如,改善发电效率、减少流体泄漏、推广低碳技术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这样可以促进石油石化行业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四、改进方案:注重企业社会责任1.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员工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节能减排。
2. 推动循环经济:将企业运营理念转向循环经济,在各个环节都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
3. 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积极与政府、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化工行业需要解决的困难与整改措施
化工行业需要解决的困难与整改措施一、引言化工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工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化工行业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生产过程排放物处理困难1. 问题描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有害气体、废水等排放物产生。
由于这些排放物带来严重污染和健康风险,在现实中无法忽视。
2. 解决方案首先,加强对污染源头治理。
采取新技术手段如绿色催化剂来替代传统劣质催化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生成;利用高效节能设备处理废水并进行资源回收;同时开展研究并使用低毒、无毒溶剂等环保材料。
三、安全事故频发形势亟待改善1. 问题描述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化工行业发生了许多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2. 解决方案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危险品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管理。
完善仓库设施并建立完善的物资清单及日常盘点制度;其次,推广和应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事故预警能力,并配备专业消防队伍以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最后,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水平。
四、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 问题描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在保证化工产品供需平衡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解决方案采取循环经济模式:回收和再利用废物。
倡导绿色化学原料选择,并进行材料共享、产品共享等方式。
促进化学品生命周期评估与环境风险评估相结合以确定更低影响性质资源选择。
五、创新科技尚需推广使用1. 问题描述在化工领域,创新科技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很多企业还使用传统技术方法进行生产和管理。
2. 解决方案加大科研投入与应用力度。
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并将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科技进步在化工行业的广泛应用。
六、人才培养亟待改善1. 问题描述现代化工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且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石化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对策
石化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对策一、石化行业存在的问题石化行业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环境和安全层面的。
首先,石化行业在经济上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石化企业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过大、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低下。
其次,石化行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石化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再次,石化行业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石化企业通常需要处理和储存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如果管理不善或出现事故,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和泄漏等严重安全事故,对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石化行业的整改对策针对石化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
一级段落标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石化企业应采取科技创新、生产工艺优化等措施。
例如,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善原材料利用效率;引入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加强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等。
二级段落标题: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为了降低石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严格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排放情况。
其次,石化企业应投资并实施先进的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确保排放物的处理达到标准。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透明度,促使其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一级段落标题:加强安全管理与防范为了确保石化企业的安全,应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并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石化企业需要加强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关键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石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对策
石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对策一、石油行业面临的问题1. 油源枯竭和需求下降: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而替代能源如可再生能源等逐渐受到关注,石油需求下降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同时,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使用过程不可持续。
3. 安全事故频发:由于石油开采和运输涉及复杂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要求高,一些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都发生了多起重大事故,这些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石油行业的整改对策1. 转型升级:在面对新能源崛起和石油资源枯竭的情况下,石油行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积极转型迎接新时代。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高油田勘探开采效率、推进能源消耗结构调整是促进整个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 环保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对于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管控。
通过投资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环保设施和工艺装备,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产生。
同时,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石油资源。
3. 安全管理:加强对于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提升,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并依法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行为。
此外,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技能提升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部分。
一级标题:转型措施在面对能源转型浪潮之际,传统石油行业需要寻找新寿命。
首先,石油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勘探开采效率。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油田勘探成功率和开采效益。
其次,加强对于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在能源转型中寻找新的商机。
对于公众关注的环保问题,石油行业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和水电等,减少对于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性。
同时,在对外投资项目中也要考虑遵守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
浅谈化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化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化工行业的不断壮大,化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随着行业的发展,化工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针对化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化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环保问题作为重化工业之一,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这些污染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现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化工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保持正常生产。
针对环保问题,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引进现代化的环保设备,对废气、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将废物降到最低程度,甚至达到零排放。
2.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确保环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促使员工将环保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履行。
二、安全生产问题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化工企业应针对安全生产问题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
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正确处理危险品和设备。
3.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技术创新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化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技术设备有可能已经落后,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缺乏技术创新就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石油化工行业的痛点和改进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的痛点和改进方案一、引言石油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促进该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痛点一:环境污染1. 问题描述由于传统的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成为该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
尤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变暖造成了巨大影响。
2. 改进方案(a) 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 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废物和排放。
(c)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监督,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确保生产过程无污染。
三、痛点二:资源消耗1. 问题描述石油和天然气等有限资源是石油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供应量日益减少,资源消耗比增长速度更快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此外,石油化工行业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2. 改进方案(a) 节约能源:引导企业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b) 加强废物利用:鼓励企业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开发新的回收利用技术。
(c) 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降低原料损耗,减少废弃物产生。
四、痛点三:安全隐患1. 问题描述由于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复杂的物质制造和处理过程,安全风险较高。
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并且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损失。
2. 改进方案(a) 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注重职业安全培训。
(b)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危机管理能力。
(c) 强化监管与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痛点四:市场竞争压力1. 问题描述石油化工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均在争夺市场份额,导致价格战和盲目扩张现象普遍存在。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煤化工和 以二氧化碳、 油页岩为原料的化工产业 , 向原料的多元化 、 产品加工的精深化 、 产业 的延伸
地。吉林省省长洪虎表示 , 吉林省要走有 自己特色 的发展道路, 根据本省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 , 举全 省之力 , 建设石油化工 、 医药等高新技术 5 大产业
化发展 , 实施桔杆综合利用工程 , 并积极 推进与英 荷壳牌公 司在油页岩开发上的合作。此外 , 依托吉
poic erlu ce ia n ut h udao tu drec ido hl neso l eI a ue rvn ept e m h m clid s yso l d p n e ah kn f a e g h ud t t sI. o r c l oh r
Ke r s p Ⅱ 岫 c e clid sr ,i ut a l ae ywo d : e de h mia ut n y n s il d bss,Ji rvn e d r o inpo ic l
c e cln ut t sc n i ia n ut .t eo  ̄ clc nr uin d e o ae m y sbtue hs a d lb rtd te hmia d s yi i e od bg pl rid r I cn i r s s l s y s a o tb t o sn th v a u s tt.T i e ea oa h i o i e
能力达到 7 万 吨以上 , 5 工业增加 值预期达 到 20 0
老工业基地这个战略格局调整 中的石化产业 , 在吉 林省五大支柱产业 中位居第 二。作为吉林省 的第 二大支柱产业 , 其经济贡献无可替代 。因此 , 大力 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战略 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吉林省化工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及研究
吉林省化工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及研究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利用科学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了吉林省化工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全国及本省其他支柱型产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吉林省化工产业的经济竞争力,并据此提出提升吉林省化工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化工产业;经济竞争力;产业融合一、引言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吉林省由于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化工产业发展早,起点高。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求化工产业必须加快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更高需求。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形成了对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对化工产业发展的带动更是不言而喻。
面对蓬勃的市场机遇,吉林省化工产业表现了怎样的经济业绩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吉林省化工产业经济竞争力测度(一)经济效益测度衡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工业总产值及产业的盈利能力,即利润总额。
通过吉林省2008-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发现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这五类化工企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约占行业整体的56%,是吉林省化工产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医药制造业,而其他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占比则都非常低。
从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低于该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医药制造业的增长较快。
另一方面,我们主要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三个指标来衡量产业的生产效率。
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与石油加工、炼焦行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与之相反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却非常低,这说明是有加工、炼焦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一) 发挥主导企业带动优势,促进地方企业加快发展。
吉林油田、吉林石化依靠中国石油在油气资源、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装置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应继续发挥主导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吉林省基础化工原料和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做大上游石化产品,推进石化装置的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
积极争取中直企业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在吉林省投资建设,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为下游产品提供原料保证,提高地方中小企业承接中直企业石化上游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内容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二)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化。
化工园区建设滞后,大中小化工生产企业缺少发展平台,集约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
应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
发展化工园区要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发展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经济,促进地方企业发展。
要做好园区规划,强化公用服务。
对化工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贷款,担保公司应按优惠费率优先给予担保,银行应优先给予贷款。
鼓励新建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要加强安全环保,完善物流传输,形成“企业相互关联、供应配套集中、物流高效传输、环境统筹兼顾、循环综合利用、管理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 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理顺科技管理体制,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与汽车等产业关联密切的石化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技术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进一步建立引进人才、吸纳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的能量,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实行人格化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形象。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和谐、法治、诚信、创新、低碳、环保、人文关怀等将更深刻地融入主流价值观。
为此,应重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管理,使炼油化工实现社会效益、公司利润与顾客利益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化工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示范引导作用,开发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新技术等,实现废液和固体废物的“零排放”。
企业内部应采用先进工艺和清洁生产,加强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水循环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提升公众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同和信任,将石油化工行业低碳、环保、高效、创新的崭新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新型煤化工行业概述、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态势,接着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区域市场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新型煤化工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新型煤化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第一章新型煤化工行业概述1第一节煤化工产业基础概述 1一、传统煤化工1二、新型煤化工1第二节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具有合理性 2一、缓解能源储量结构矛盾 2二、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 6三、新型煤化工发展得到支持6第二章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7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7一、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回顾7二、中国成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地区10三、我国煤化工的主要子产业链12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19一、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主要特征19二、新型煤化工的核心技术21三、煤炭开发生产与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关系22四、发展新型煤化工应注重的关键问题23五、中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有很大的空间24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综述25一、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的影响因素25二、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的流程及原则25三、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总图布置需注意的问题27四、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节约用地的措施29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30一、煤化工深度产业链仍处于初期阶段30二、发展煤化工中的CO2排放问题36三、煤化工产业发展受环境资源约束43四、企业发展煤化工存在的误区49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52一、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对策52二、中国煤化工产业要实现规范发展53三、煤化工产业要转变增长方式55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67五、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须谨慎78第三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区域市场透析80第一节山西80一、山西省煤化工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80二、山西省煤化工产业招商锁定长三角地区82三、山西省提高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82四、山西晋城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83五、山西促进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建议83六、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分析90第二节河南94一、河南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94二、河南煤化工产业成为循环经济链重要一环95三、河南7大煤化工企业战略重组为两大集团96四、河南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措施97第三节安徽101一、安徽制定千亿煤化工产业规划101二、煤化工成为淮北经济发展的新星102三、淮南化工集团需突破气化的难题107四、安徽阜阳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108第四节贵州110一、贵州省内煤化工项目进展情况110二、贵州六盘水市确定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六大基地111三、贵州省桐梓县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112四、贵州欲打开煤化工产业发展通道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113第五节新疆115一、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崛起115二、新疆加快打造四大煤化工基地的速度117三、新疆加速推进中国特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117四、新疆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前景广阔119第六节内蒙古120一、内蒙古将重点发展煤化工项目120二、内蒙古获得批准建国家天然气煤化工质检中心120三、内蒙古规划将建设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121四、蒙东特大型煤化工基地即将崛起122第七节其他省份124一、黑龙江大力推进新型煤化工项目124二、煤化工将是山东省煤炭和化工产业发展新亮点125三、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概况125四、青海煤化工产业规模发展迅猛126五、四川宜宾市欲建西南大型煤化工基地127第四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细分领域透析——煤制烯烃128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运行概况128一、中国煤制烯烃发展背景1281、符合我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特点1282、能够替代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293、有利于调整煤炭企业产品结构1294、有利于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状况129二、中国煤制烯烃可行性研究1301、面临问题1302、突破131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现状综述131一、我国煤制烯烃发展时机成熟131二、中国煤制烯烃行业发展现状132三、国内最大煤制烯烃装置在宁夏吊装138四、我国煤制烯烃行业发展势头良好139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在建项目发展分析142一、大唐国际启动煤基烯烃项目142二、陶氏化学参与国内煤制烯烃项目142三、神华煤制稀烃项目143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艺研究144一、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144二、煤化气技术144三、合成气净化技术144四、甲醇合成技术145五、甲醇制烯烃技术145六、煤制烯烃技术路线的经济竞争力146第五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细分领域探析——煤制天然气147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147一、能源形势要求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147二、煤制天然气可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148三、煤制天然气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的战略途径149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概况149一、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势头良好149二、煤制天然气上演千亿投资大战150三、煤制合成天然气工艺技术选择151四、煤制天然气可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152五、煤制天然气成为天然气补充气源152六、天然气涨价凸显煤制天然气成本优势153七、煤制天然气生产替代石油产品有效途径154第三节2011-2012年煤制天然气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55一、中国天然气消费迅速增长,供应缺口增大155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例仍低,发展空间大155三、中国加大天然气进口力度155四、煤制天然气有益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56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新建项目进展分析156一、庆华集团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新疆开工156二、伊犁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开工157三、中海油300亿元投资山西煤制天然气项目158四、大唐集团阜新煤制天然气通过环评158五、神华鄂尔多斯煤制天然气项目158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59一、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59二、煤制天然气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159三、发展我国煤制天然气的对策措施160四、实现多联产可提高煤制天然气效益161五、解决煤制天然气运输分销问题的思路162第六章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分析163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动态分析163一、首届煤制乙二醇技术经济研讨聚焦163二、河南煤化乙二醇、高能碳纤维项目合作签字仪式举行163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取得世界领先164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市场运行状况分析165一、煤制乙二醇现货市场整体平稳165二、主要生产企业产量分布165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消费情况分析167四、煤制乙二醇现货处于上涨通道167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分析167一、华东煤制乙二醇市场气氛略有回升167二、华南煤制乙二醇市场气氛平淡168三、煤制乙二醇华北市场气氛相对平静168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拟建、扩建情况168一、丹化科技再度定增融资8亿煤制乙二醇扩产急行军168二、吉林80亿元建全球最大煤制乙二醇基地169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市场技术环境分析169一、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169二、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170三、碳酸乙烯酯法173四、乙二醇反应精馏技术176五、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应用途径177第七章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行业发展形势分析179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概况179一、煤制油的发展历史179二、中国的煤制油产业大有可为185三、煤制油对中国煤炭公司的意义187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89一、煤制油产业初具轮廓189二、煤制油发展中的争议191三、煤制油产业化在争议声中提速192第三节2011-2012年煤制油产业技术发展现状193一、煤变油技术发展概况193二、中国煤制油技术再添新路线195三、中国首台煤制油气化炉面世196四、中国煤制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96五、神华煤制油将首用碳捕集技术197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198 一、实物量分析198二、货币化的经济性估算2001、煤制油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2002、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2013、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的经济性比较203三、2011-2012年研究开发投入和基础建设投入203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能与进出口分析205一、中国煤制油产能情况205二、中国煤制油采用技术206三、中国煤制油建设规划207第六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化分析208一、中国煤制油产业前景纷争208二、煤制油产业化仍需慎重209三、煤制油商业化与战略储备210第七节2011-2012年煤制油行业发展动态212一、煤制油盈利能力212二、中海油进军煤制油213三、南非能源巨头瞄准中国“煤制油”市场214四、伊泰煤制油争取年内平稳运行215第八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16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竞争现状分析216一、煤化工区域竞争分析216二、煤化工市场集中度分析216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间的竞争226一、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在燃料领域的竞争226二、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在化工原料领域的竞争227三、新煤化工产业向石油化工挑战228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228第九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代表企业运营财务状况透析232第一节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32一、企业概况232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3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3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3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36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37第二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238一、企业概况238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39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40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41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4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43第三节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43一、企业概况243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4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4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47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48第四节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48一、企业概况248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9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0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0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1第五节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251一、企业概况25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5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4第六节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4一、企业概况25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5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6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7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8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8第七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9一、企业概况259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60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1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62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64第八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64一、企业概况26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65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7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6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9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69第九节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270一、企业概况270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7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74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75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76第十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76一、企业概况276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77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8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0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1第十一节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281一、企业概况28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8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4第十二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284一、企业概况28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85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6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7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7第十章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88第一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预测分析288一、煤化工联产是今后产业进步的方向288二、中国煤化工产品需求潜力巨大288三、新型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289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主要地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290一、山西煤化工投资前景向好290二、淮北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煤化工基地297三、云南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预测297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盈利预测分析298第十一章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战略部署299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概况299一、中国新型煤化工投资环境分析299二、中国新型煤化工投资与在建项目分析301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机会分析303一、煤化工投资吸引力分析303二、煤化工投资潜力分析305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风险分析306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306二、环保风险分析307三、政策风险分析308第四节研究中心专家观点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