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乙醛

合集下载

乙醛2

乙醛2
氧化 氧化
乙醇
还原 4、醛基的检验方法: 醛基的检验方法:
乙醛
乙酸
(1)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1)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2)与新制的 与新制的Cu(OH) (2)与新制的Cu(OH)2共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生 成
1、下列试剂中,能鉴别出乙醛、乙醇、乙酸、 、下列试剂中,能鉴别出乙醛、乙醇、乙酸、
6、下列有机物中,不仅能发生消去反应,而 、下列有机物中,不仅能发生消去反应, 且催化氧化产物还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BC
CH3 A CH3-C-CH2OH - CH3 B CH3 CH3-CH-CH2OH -
CH3 C CH3-C-CH2OH - OH D
CH3 CH3-CH2-C-OH - CH3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1.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CH3—C—H + H—H O=
Ni △
CH3CH2OH
注意:C=O和C=C双键不同,通常情况下, 双键不同,通常情况下, 注意:C=O和 乙醛被还原为乙醇 乙醛不能和HX、 发生加成反应。 乙醛不能和HX、X2、H2O发生加成反应。 能与C=C加成的物质 2,HX,H2O,H2)不一 加成的物质(X 能与 加成的物质 不一 O键加成 O-H 定能与C=O键加成 定能与
2、由乙醛、苯、乙炔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 、由乙醛、 乙炔组成的混合物, 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19.6 % 的质量分数为 ,
提示:将乙醛CH CHO看成 看成C 提示:将乙醛CH3CHO看成C2H2(H2O) 通过C求出H 通过C求出H的质量分数 再求出水中O 再求出水中O的质量分数
点燃
(5)燃烧

酶的种类以及相关性质

酶的种类以及相关性质

一、氧化还原酶1、乙醇脱氢酶:系统名:乙醇:辅酶I氧化还原酶,英文名:Alcohol dehydrogenase,ADH 底物:乙醇产物:乙醛最适温度:37℃(30-40℃时酶活力较稳定,超过45℃后酶活力急剧下降)最适pH:7.0~10.0,在pH=8.0时酶活力最大Km:0.013mol/L作用:与乙醛脱氢酶构成了乙醇脱氢酶系,参与体内乙醇代谢,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

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病症:乙醇脱氢酶异常会使人更易酒精中毒2、乙醛脱氢酶:英文名: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底物:乙醛产物:乙酸最适温度:37℃左右最适pH:7.0~7.5作用:氧化乙醛为乙酸,可用于预防喝酒脸红相关病症:患有某种遗传病的人,体内无法分泌乙醇脱氢酶,酒精在肝脏处无法分解,乙醛会到达全身,喝醉即是死亡。

例如:阿什美人。

3、黄嘌呤氧化酶:英文名:xanthine oxidase底物:次黄嘌呤,黄嘌呤产物:尿酸最适温度:37℃左右最适pH:8.2Km:0.043mmol/L作用:既能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进而生成尿酸,又能直接催化黄嘌呤生成尿酸。

相关病症:最近研究发现,黄嘌呤氧化酶活动异常可诱发冠心病,而且其活动异常也会导致肝病发生。

4、葡萄糖氧化酶:英文名:glucose oxidase底物:D-葡萄糖产物:D-葡糖酸最适温度:37℃,在30℃~40℃范围内较稳定最适pH:5.6,在5~7范围内较稳定Km:0.001mol/L级别作用:催化氧化D-葡萄糖为D-葡糖酸和过氧化氢5、氨基酸氧化酶:英文名:amino-acid oxidase底物:氨基酸产物:酮酸最适温度:37℃左右最适pH:7左右Km:0.0033mol/L作用:D-氨基酸氧化酶和L-氨基酸氧化酶分别催化氧化D-氨基酸和L-氨基酸为酮酸6、过氧化氢酶:英文名:catalase底物:过氧化氢产物:氧气和水最适温度:30℃~40℃最适pH:7左右Km:0.025mol/L作用:存在于红细胞及某些组织内的过氧化体中,能催化H2O2分解为H2O 与O2,使得H2O2不至于与O2在铁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非常有害的-OH二、转移酶1、天冬氨酸转氨基酶:英文名: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底物:天冬氨酸最适温度:37℃左右最适pH:7左右作用: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AST以心脏活性最高,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

乙醇酸脱氢酶

乙醇酸脱氢酶

乙醇酸脱氢酶乙醇酸脱氢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在有机化学合成、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乙醇酸脱氢酶能催化乙醇酸脱氢反应,将乙醇酸转化为乙酸和NADH。

本文将重点介绍乙醇酸脱氢酶的结构特点、催化机理、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乙醇酸脱氢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内。

这种酶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乙醇酸脱氢酶的催化活性主要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催化基团来实现。

首先,乙醇酸脱氢酶是一种四聚体酶,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乙醇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含有钴原子,这与其催化作用密切相关。

乙醇酸脱氢酶的催化机理主要包括底物结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步骤。

在底物结合阶段,乙醇酸脱氢酶通过其活性中心与乙醇酸分子形成氢键结合,从而实现底物的识别和定位。

在氧化反应阶段,乙醇酸脱氢酶将乙醇酸的羧基氧原子氧化成羧基,同时NAD+还原成NADH。

在还原反应阶段,NADH向细胞色素c还原酶传递电子,最终将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c,实现氧化磷酸化反应。

乙醇酸脱氢酶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工程改造乙醇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特异性,拓展其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此外,乙醇酸脱氢酶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生物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对象,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乙醇酸脱氢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其结构特点、催化机制、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乙醇酸脱氢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乙醇脱氢酶(ADH)提取液

乙醇脱氢酶(ADH)提取液

乙醇脱氢酶(ADH)提取液简介: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的系统名为乙醇:辅酶I 氧化还原酶(alcohol:NAD+oxidoreductase),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乙醇脱氢酶够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催化伯醇和醛之间的可逆反应:CH3CH2OH+NAD+→CH3CHO +NADH+H+。

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ALDH)构成了乙醇脱氢酶系,参乙醇脱氢酶与体内乙醇代谢,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

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是乙醇发酵途径的关键酶,无氧呼吸途径代谢产物的过程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线粒体结构和三羧酸循环的相关酶活性。

Leagene 乙醇脱氢酶(ADH)提取液主要用于裂解植物组织,提取样品中的乙醇脱氢酶。

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蒸馏水2、离心管或试管3、匀浆器或研钵4、低温离心机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取植物组织清洗干净,切碎。

2、配制乙醇脱氢酶提取工作液:取出乙醇脱氢酶提取液和PMSF,恢复至室温,混匀,即配即用,不易久置,否则蛋白酶抑制剂PMSF 的效率会有所下降。

3、加入预冷的乙醇脱氢酶提取工作液,冰浴情况下充分匀浆或研磨。

4、离心,留取上清液即为乙醇脱氢酶粗提液,保存,用于乙醇脱氢酶的检测或其他用途。

编号名称CS0436Storage 试剂(A):乙醇脱氢酶提取液500ml4℃避光试剂(B):PMSF1ml 4℃使用说明书1份计算:组织或植物粗酶液获得率(ml)=上清液体积(ml)/组织或植物质量×100%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应尽量新鲜,如取材后不立即使用,应存于-20-80℃。

2、待测样品中不能含有磷酸酶抑制剂,同时需避免反复冻融。

乙醛脱氢酶检测

乙醛脱氢酶检测

乙醛脱氢酶检测
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是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

已知人类的乙醛脱氢酶由三个基因所编码:ALDH1A1、ALDH2及最近发现的ALDH1B1(亦称ALDH5)。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生化的方法检测辅酶类物质,使用相应的酶类的试剂盒可以高效、精准的检测乙醛脱氢酶。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辅酶类的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生化法测定乙醛脱氢酶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参数(中英文)
3. 图片
4. 原始数据
5. 乙醛脱氢酶活性信息。

乙醇脱氢酶基因

乙醇脱氢酶基因

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是编码乙醇脱氢酶的基因,乙醇脱氢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结构乙醇脱氢酶基因属于酶基因家族,包含多个编码区域。

该基因编码的乙醇脱氢酶是一种酶蛋白,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在该基因序列中,存在着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结构区域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乙醇脱氢酶是一种催化乙醇氧化反应的酶,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同时还能将辅酶NAD+还原为辅酶NADH。

乙醇脱氢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一些病毒中。

在真核生物中,乙醇脱氢酶参与乙醇代谢以及乙醛的生成,对维持正常的酒精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些细菌和古菌中,乙醇脱氢酶参与能量代谢和乙醇的利用过程。

三、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应用乙醇脱氢酶基因在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研究,可以探索乙醇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为酒精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乙醇脱氢酶基因也可以用于生物酶工程中,通过对其基因的改造和表达,可以增加酶的产量和活性,提高酶的工业应用效果。

乙醇脱氢酶基因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具备乙醇代谢能力,从而实现对乙醇的高效利用。

乙醇脱氢酶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码的乙醇脱氢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乙醇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乙醇脱氢酶基因还具有在生物酶工程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潜力。

随着对乙醇脱氢酶基因的深入研究,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应用价值得到挖掘。

乙醛脱氢酶——精选推荐

乙醛脱氢酶——精选推荐

乙醛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缩写ALDH)(EC 1.2.1.10)(CAS [9028-91-5]),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

简介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缩写ALDH)(EC1.2.1.10)(CAS [9028-91-5]),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

CH3CHO + NAD +CoA→乙酰CoA+NADH+ H已知人类的乙醛脱氢酶由三个基因所编码:ALDH1A1、ALDH2及最近发现的ALDH1B1(亦称ALDH5)。

结构半胱氨酸-302为亲核剂,是酶活性中心所在。

胞质溶胶与线粒体两种同工酶中的Cys残基均可与标记的碘乙酰胺起反应,烷化后的酶活性受到影响。

并且附近序列Gln-Gly-Gln-Cys 在人类与马的乙醛脱氢酶中都是保守的,说明Cys-302对催化活性有重要作用。

对肝乙醛脱氢酶的定点突变显示谷氨酸-268也是催化活性所需残基。

有突变的酶的活性无法通过另加入一般碱类而恢复,表明此残基可能用于反应初活化半胱氨酸-302,而非仅参与脱酰或氢负转移步骤。

细菌中的酰化乙醛脱氢酶,与依赖金属的4-羟基-2-酮戊酸醛缩酶形成双功能的二聚体。

此复合体负责细菌中有毒芳香化合物的代谢。

两单元的结合在活性中心间产生一个疏水的通道,中间体在一边完成反应便被运送至另一端,提高了催化效率并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

性质一种含锌酶类。

其分子由两个亚基组成,其中一个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另一个起稳定四级结构的作用。

在辅酶I存在的条件下,它催化包括乙醇在内的某些一级或二级醇、醛和酮的脱氢反应,催化正丁醛、肉桂醛、苯甲醛脱氢反应速度比乙醛大。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使之成为还原型辅酶I。

血清中乙醇脱氢酶活力是急性肝炎实质细胞损伤有诊断价值的指标。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像是科学家们在开会时的秘密代号。

其实它们就是细胞里那些勤勤恳恳的“工人”,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

丙酮酸脱羧酶就像一个个小工匠,把丙酮酸拆开,变成二氧化碳和乙酰辅酶A,简直就是“拆迁队”中的佼佼者。

这一过程就像是把一栋老房子拆掉,留下更有用的空间,让后续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你想啊,没有它,细胞就像一台坏掉的机器,没法正常运转。

再说说乙醇脱氢酶,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酒味儿。

它在体内的工作就是把酒精转化成乙醛,嘿,就是那个让你第二天早上头疼的罪魁祸首。

想象一下,晚上你在派对上喝得酩酊大醉,结果这些小家伙们在你体内拼命工作,努力把酒精变得“安全”,让你第二天不会太难受。

真是辛苦了它们。

不过呢,酒喝多了,它们也有点吃不消,反正就是一个忙中出错的局面,最终导致你不得不和床头说再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关系就像是那对青涩的情侣,一个负责拆旧,一个负责转化。

两者都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维护着细胞的“运转”。

如果你把它们想象成一对舞者,丙酮酸脱羧酶是那个活泼的舞者,总是想先一步,而乙醇脱氢酶则是那个温柔的伴侣,默默支持。

它们在细胞内的舞蹈,既复杂又和谐,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

说到代谢,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

大家都知道,吃东西后身体会变得更有能量,但背后的过程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理解的。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就是这个复杂舞蹈中的两位主角,各自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细胞的舞台上,它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让你的身体像一部精密的时钟,滴答作响,运行得有条不紊。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但你有没有想过,日常生活中其实每一口食物的消化,每一滴酒的代谢,背后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它们在你肚子里忙得不可开交,像是工厂里的流水线,处理着你的能量需求。

你吃得好,喝得畅快,结果就是这些小家伙们在背后默默承受着一切。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吃了一顿丰盛的饭后,整个人就像充了电一样,活力四射,那全靠它们的辛勤工作呢!不过,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也不是永远能保持高效的。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1. 简单介绍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聊聊两个化学世界里的小明星: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

可能你一听这些名字就觉得这是一堆高深的科学术语,哎呀,别着急,我们一起掀开它们神秘的面纱,看看它们在我们身体里是如何大显身手的!2. 丙酮酸脱羧酶:能量的幕后英雄2.1 起源故事丙酮酸脱羧酶,听名字就像是个神秘的魔法师,其实它在咱们身体里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想象一下,咱们吃下去的食物经过一番消化,最终变成了小小的丙酮酸。

可是,这丙酮酸可不能就这样瞎逛,必须得变成另一种物质才能被咱们的细胞利用。

这个“变身”过程可不是随便的事儿,丙酮酸脱羧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2.2 化学魔法说白了,丙酮酸脱羧酶的工作就是帮助丙酮酸去掉一个二氧化碳,然后再给它一个新的身份——变成乙酰辅酶A。

这个乙酰辅酶A接下来就要进入咱们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开始它的能量生产之旅。

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丙酮酸脱羧酶在幕后默默地保证着整个能量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没有它,咱们可就得体力透支了。

3. 乙醇脱氢酶:酒精的好朋友3.1 酒精的解码器接下来咱们聊聊乙醇脱氢酶,这位酒精的好朋友。

你是不是在想,“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跟喝酒有关?”没错,你猜对了!乙醇脱氢酶的工作就是把你喝下去的酒精(也就是乙醇)变成另一种物质,叫做乙醛。

乙醛这个东西呢,是酒精代谢中的中间产物,虽然它自己也有点毒,但还好它会被迅速转化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3.2 乙醇的代谢小故事举个例子,假如你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喝了一些美酒。

过了一会儿,你开始感觉有点微醺,这就是乙醇在你体内开始发酵的结果。

乙醇脱氢酶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清道夫,努力把这些酒精分解掉,避免它们在你体内堆积。

可以说,这个酶是酒精代谢的“急救队”,它辛勤的工作帮助你避免了大醉的尴尬和宿醉的痛苦。

4. 两者的配合与平衡4.1 确保身体正常运作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工人”,但它们在体内的配合却非常关键。

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1.引言1.1 概述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是两种在生物体内起重要作用的酶类。

乳酸脱氢酶主要参与乳酸的代谢过程,而乙醇脱氢酶则参与乙醇的氧化代谢过程。

这两种脱氢酶在许多生物体内都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催化乳酸代谢的酶,在细胞内将乳酸氧化为丙酮酸。

乳酸脱氢酶的存在使得乳酸这种无氧代谢产物能够转化成有氧代谢产物,为维持细胞内能量代谢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体中,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乙醇脱氢酶则是参与乙醇的代谢过程的重要酶类之一。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物质,其摄入后需要通过代谢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被身体排出。

乙醇脱氢酶能够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并进一步生成乙酸。

这一过程是乙醇在体内代谢的第一步,也是乙醛和乙酸中间产物进一步代谢的关键步骤。

乙醇脱氢酶在人体内高度活跃,对于维持乙醇代谢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鉴于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对其功能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被调控的机制,以期更好地应用这些酶类于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的写法: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介绍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本部分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两个主题,每个主题会分为小节进行讲解。

在乳酸脱氢酶的部分,我们将探讨其定义和功能,并详细解释其作用机制和重要性。

而在乙醇脱氢酶的部分,我们将介绍它的定义和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乙醇脱氢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乙醇的分解

乙醇的分解

乙醇的分解
乙醇的分解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乙醇首先通过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然后通过乙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乙酸进一步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需要大约20到60分钟,具体时间可能会因人而异。

另外,乙醇的分解也会在肾和肺进行。

最多占总量的10%,另有90%在肝内代谢分解。

但是,如果一个人缺乏醛脱氢酶或者两种酶都没有,乙醇在经过第一步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乙醛,使得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过高,长时间饮酒便会导致脸部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脸部涨红。

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

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

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西北国防医学杂志(MedJNDFNC)2005Oct.;26(5)345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伏建峰,史清海,路西春,高华,丁艳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论着?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的新方法.方法:选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盐酸(Tris—HCL)作为缓冲体系,在碱性条件下,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转化成乙醛,同时生成还原型辅酶I(NADH).在340Bill波长处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对照标准计算乙醇的浓度.结果:ADH最适用量为753KU/L,辅酶I(NAD)最适浓度为60.0mmol/L,检测过程仅需90s,线性范围可达0~68.60mmol/L,变异系数(CV)为2.31%~3.25%,回收率为98.4%~101%,与美国DADE试剂盒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y:0.985,Y=0.987x+0.024.结论:本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无需除蛋白,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手工操作,适于临床常规运用.关键词:实验室诊断;乙醇;乙醇脱氢酶;检测;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7—8622(2005)05—0345—03 Determinationofalcoholinplasmabyalcoholdehydrogenasemethod FUJian—feng,SHIQing—hai,LUXi—chun,eta1.(UrumchiGeneralHospitalofLanzhouCommand,PLA,830000,China)Abstract:0bjective:Toestablishanewmethodforrapidmeasuringalcohol(ALC)inplasma. Methods:(hydroxymethy1)aminomethane—hydrochloride(Tris—HCL)burwasusedinthisstudy.Intheconditionofalkalescence,alcoholdehydrogenase(ADH)catalyzedtheoxidationofALCtoacetaldehyd e,withthesimultaneous productionofdeoxidized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NADH).Thevarianceofabsor bancewasdeterminedbyafilterof340nm.TheconcentrationofALCwascalculatedaccordingtothestandard.Resul ts:ThemostadaptquantityofADHwas753KU/L.andthebestconcentrationoftheNADwas60.0mmoL/L.Itco stonly90Sinthewholereaction.Therangeoflinearitywasfromzeroto68.60mmo1/L.Thecoemcientofva riationfCV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wasfrom2.31%to3.25%.Therecoveryraterangedfrom98.4%to10 1%.ComparedwithDADE(America)reagentsmethod,theregressionequationwasobtained.Conclusion: ThisADHmethodfor measuringtheconcentrationofALCinplasmaisrapidandsimplewithoutremovingprotein.I tcouldbeusedboth automaticallyandmanuallyandsuitableforclinicalapplication.Keywords:Laboratorydiagnosis;Alcohol;Alcoholdehydrogenase;Testing;Clinicalappli cation饮酒过量可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称为酒精中毒(alcoholpoisoning)或乙醇中毒(etha.nolpoisoning)….一次饮用大量酒类饮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鉴于酒精中毒的后果严重,所以迅速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对早期诊断和处理急性酒精中毒具有非常重要的f临床价值.作者报道一种新的酶终点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无需除蛋白,收稿日期:2005—06—23作者简介:伏建峰(1967一),男,副主任技师,Tel:0991—4992736, Email:****************整个检测过程仅需90S,可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手工操作,适于临床常规运用.1原理选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盐酸(s—HCL)作为缓冲体系,在碱性条件下,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转化成乙醛,同时生成还原型辅酶I(NADH).在34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对照标准计算乙醇的浓度.2材料与方法2.1试剂:ADH,辅酶I(NAD)为Sigma产品,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国产分析纯.试剂I:346西北国防医学杂志(MedJNDFNC)2005Oct.;26(5)ADH16.8mg溶于10ml重蒸水.试剂II:NAD238.8mg溶于6ml重蒸水.试剂III:Tris10.70g溶于1O0ml重蒸水,检{贝0前与0.1mol/LHCL按5:1(V/V)混合.2.2标准液:分别加入100,200,300和400Ixl无水乙醇到50ml蒸馏水中,制备出的标准液浓度分别为17.15,34.30,51.45和68.60mmol/L,储存于具塞容器中备用.2.3混合血浆制备:采集40位健康体检者肘部静脉血各2ml,NaF抗凝,离心后制备混合血浆.2.4标准血浆:分别加入20,40,60,80l无水乙醇到10ml混合血浆中,混匀.制备出的标准血浆浓度分别为17.15,34.30,51.45和68.60mmol/L,以1m1分装,一20~C储存备用.2.5仪器:XL型生化分析仪(美国杜邦).2.6自动分析参数:反应类型:终点法;反应温度:37~C;波长:340nm(主)/380nm(次);样品3l,试剂I25l,试剂II130Ixl,试剂III340Ixl;反应时间:90s.3实验与结果3.1ADH用量的选择:取ADH(单位:KU/L)活性分别为:27,54,108,215,323,430,538,645,753,860,968的酶工作液分别测定高浓度(51.45retool/ L)的乙醇标准液,图1结果表明,ADH用量在753 KU/L以上最适.3.2NAD浓度选择:在pH10.5,ADH为753KU/L条件下,观察NAD浓度(mmol/L)为10,20,30,40,5O,6O,7O,8O,9O时对反应进程的影响,NAD最适浓度为60.0retool/L.3.3缓冲体系的选择:配制pH9~11的各种缓冲液:甘氨酸一NaOH,KH2PO4一K2HPO4,Na2CO3一NaHCO和Tris—Hcl等,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其对反应进程的影响,riffs—Hcl较为适宜.3.4缓冲液浓度及pH的选择:分别配制pH为:8.0,8.5,9.0,9.5,10.0,10.5,11.0的Tris—Hcl溶液,结果显示pHlO.5时较为适宜,同时确定Tris浓度为882.9mmoL/L.3.5反应动力学曲线:选择低,中,高(17.15,34.30,68.6mmol/L)三个不同浓度标准血浆,用本法在XL上观察反应进程,图2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样品60s内吸光度上升最快,70~80s曲线平缓, 90s后吸光度基本一致,因此选择90s为反应终点时间图2ADH法检测三个不同乙醇浓度标准血浆反应进程曲线3.6线性范围:取浓度为0,17.15,34.30,51.45,68.60mmol/L的标准血浆用本法测定,乙醇在0~68.60rn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3.7精密度试验:选择低,中,高(17.15,34.30,51.45mmol/L)三个不同浓度标准血浆,用本法重复测定20次,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25%,2.31%和2.40%.3.8回收试验::在已知乙醇浓度为20,0rnmol/L的标本内分别加入低,中,高三种浓度(17,15,34.30,51.45rnmol/L)的乙醇标准液,回收率分别为1O0%,101%及98.4%.3.9干扰试验:将同体积蒸馏水和同体积不同浓度的干扰物,分别加入到等体积的混合血浆中,前者为对照样品,其余为含不同浓度干扰物质的检测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定5次,取均值.检测样品与对照样品比较,偏差<±5%,说明该浓度物质对检测无显着干扰.测定结果显示,本法至少能去除30mmol/L的乙醛.此外,胆红素<500ixmol/L,血红蛋白<5g/L,甘油三脂<10.0mmol/L时,测定结果未见明显干扰.3.1O对比试验:选取40份不同乙醇含量的血浆分别用本法与美国DADE试剂盒对比测定,结果经回归分析::0.985,Y:0.987x+0.024.3.1l临床应用:健康体检且无饮酒习惯者40例,清晨空腹采血,用本法测定血浆乙醇含量,结果0西北国防医学杂志(MedJNDFNC)2005Oct.;26(5)347 mmoL/L36例,0.5~1.5mmoL/IA例;交通管理部门送检疑有酒后驾车者27例,血浆乙醇浓度在l0.8—39.0mmol/L,平均为21.4mmol/L,其中24人最终承认饮过酒;酒后反应迟钝并呕吐者8例,血浆乙醇浓度为20.5~39.7mmol/L;酒后昏迷者3例,血浆乙醇浓度分别为55.2,59.1和62.8mmol/L.4讨论ADH法检测乙醇最早由Hadjiioanno提出并沿用至今,传统方法需除蛋白,且反应时间较长(约300s),由于乙醇极易挥发,很难确保其检测的准确性.本法选择Tris—HCL作为缓冲体系,加之选用高活力的ADH,促使样品中有限的乙醇快速转化成乙醛,整个检测过程仅需90s且不用除蛋白,经方法学评价,各项指标均较为满意:线性范围可达0~68.60mmol/L,变异系数(CV)为2.31%~3.25%,回收率为98.4%~101%,与美国DADE试剂盒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ADH工作环境为碱性,甘氨酸一NaOH,KH2PO4一K2HPO4,Na2CO3一NaHCO3和Tris—Hcl 等缓冲体系均可选用.在我们的实验中,甘氨酸一NaOH,KH2PO一K2HPO缓冲体系不甚理想;Na2CO3一NaHCO3和Tris—Hcl缓冲体系较为理想, 由于Na2CO,一NaHCO,缓冲液容易结晶,不利于存储,作者选择Tris—Hcl作为缓冲体系,该缓冲体系含有两性离子,有利于发挥酶的活力.不同文献报道的ADH的最适pH值也有很大差别,范围大致为8.8~10.9L2"J,可能由试验条件及ADH的来源不同所致,作者所选用ADH来自酵母,在本试验条件下,ADH的最适pH值为l0.5.乙醛是乙醇的氧化产物,其产量增多可抑制ADH的活性,试验中当乙醛浓度达30.0mmol/L时,仍未见其对ADH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s—Hcl和乙醛结合生成一种复合物,且此反应不可逆,使乙醛迅速被移走,反应得以快速进行.酶法自动分析已经普及,血中乙醇的酶学测定法分为两种:乙醇氧化酶法和ADH法.乙醇氧化酶法的试剂组成简单,缺点是特异性差,甲醇对测定干扰很大,可出现假阳性.ADH法相对特异,受甲醇或异丙醇的干扰极小,此外ADH较乙醇氧化酶更易得到且成本较低,因此ADH法更适宜常规操作,易于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BishopML,Duben—EngelkirkJL,FodyEP.Clinical chemistry[M].FourthEdition,PhiladelphiaUSA:Lippin. cottWilliamsWilkins,2000.508—610.[2]胡建强,刘凤兰.血清乙醇脱氢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1):110—111.[3]陈金来,刘毅,郭妹,等.酶法血清乙醇测定试剂盒的初步评价及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 (4):506—508.[4]1wamotoR,KubotaH,HosokiT,eta/.Completeaminoacid sequenceandcharacterizationofthereactionmechanismofa glucosamine—inducednovelalcoholdehydrogenasefrom Agrobacteriumradiobacter(tumefaciens)[J].ArchBio. chemBiophys,2002,398(2):203—212.[5]张红霞,邓振华,谢娜,等.酒后驾车血液呼气中乙醇检测方法评价[J].刑事技术,2003,5:36—39.《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征订启事<西北国防医学杂志=》为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也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文摘杂志(JA)收录,刊出省部级以上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及获奖论文占有较高比例,多次在军内外期刊质量评比中获奖.本刊刊登军内外医务工作者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文献综述,讲座,护理,卫生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学术文章.主要栏目有:述评,论着,临床研究,高原医学,经验交流,护理,综述,讲座,卫生行政等.我们希望本刊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裨益,并热切欢迎对我刊给予扶持和指导.<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前身为<兰后卫生=》),1979年创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大16开本,80页,逢双月末出版,每期定价10.0o元.<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国内邮发代号54—101,欢迎在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全年70.0o元(含邮费).编辑部地址:兰州市小西湖西街98号;邮政编码:730050联系电话:(0931)8975420;E—mail:************。

醣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

醣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

醣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醣酵解和糖异生是两种相互联系的糖代谢途径。

本文将讨论这两种途径的关键步骤以及它们的调控机制。

一、醣酵解醣酵解是一种把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产生少量的能量(ATP)。

醣酵解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糖解阶段、乳酸或酒精生成阶段和氧化阶段。

1. 糖解阶段:在糖解阶段,葡萄糖经磷酸化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

接下来,葡萄糖-6-磷酸被裂解成两个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再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

此外,一部分3-磷酸甘油酸经磷酸化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为1,3-二磷酸甘油,然后通过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作用生成丙酮酸和磷酸二酰甘油。

2. 乳酸或酒精生成阶段:在乳酸生成阶段,磷酸二酰甘油被丙酮酸酶的作用分解为丙酮酸和磷酸。

随后,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

在酒精生成阶段,丙酮酸首先通过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脱羧生成乙醛,然后乙醛经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被氧化为乙醇。

3. 氧化阶段:在氧化阶段,磷酸二酰甘油经磷酸化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然后通过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生成1,3-二磷酸甘油。

1,3-二磷酸甘油再经磷酸化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同时产生ATP。

最后,3-磷酸甘油经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生成丙酮酸,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乳酸或酒精生成。

二、糖异生糖异生是生物体内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它在维持血糖水平和提供能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

1. 糖异生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1)丙酮酸羧化: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被羧化为草酮酸,然后草酮酸经草酮酸基转移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酸。

这一步骤是糖异生的起始点。

(2)葡萄糖酸还原:葡萄糖酸在葡萄糖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葡萄糖-6-磷酸。

(3)磷酸差异步骤:磷酸差异步骤包括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6-磷酸葡萄糖的磷酸化,由磷酸葡萄糖磷酸化酶催化,生成1,6-二磷酸葡萄糖;第二个反应是1,6-二磷酸葡萄糖的差异,由1,6-差异酶催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

酶的系统分类

酶的系统分类

酶的系统分类
1. 氧化还原酶呀,就好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魔法师!比如说乙醇脱氢酶,它能把乙醇变成乙醛,哇,是不是很神奇呀!在我们喝酒之后它就开始努力工作啦。

2. 转移酶呢,像是个勤劳的搬运工哟!像谷氨酰胺合成酶,把氨转移到谷氨酸上,来合成谷氨酰胺呢。

它可是在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呀,你说厉害不厉害呢?
3. 水解酶可是个厉害的分解大师呀!就像是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当我们吃馒头时,它就在嘴里悄悄地工作着呢,难道你没感觉到它的神奇吗?
4. 裂解酶就像是个勇敢的破坏者呢!比如丙酮酸脱羧酶,把丙酮酸裂解成乙醛和二氧化碳,这过程多酷呀!它在很多代谢过程中都少不了呢。

5. 异构酶像是个神奇的变形金刚呀!像磷酸丙糖异构酶能把磷酸二羟丙酮变成甘油醛 3-磷酸,这变化多让人惊叹呀!难道你不想多了解了解它?
6. 连接酶呢,是个很棒的建筑师哦!比如 DNA 连接酶,把断裂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这可是构建生命大厦的重要环节呢,是不是超厉害的?
7. 核酸酶可是专门对付核酸的小能手呀!像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特定的位置切开 DNA,好特别呀!这在基因工程中可是大显身手呢。

8. 还有激酶呀,是个活力满满的推动者哟!比如蛋白激酶,能给蛋白质加上磷酸基团,从而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呢。

它就像是给机器加油的人,让一切运转得更顺畅,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酶的系统分类真的是太丰富太奇妙啦,每一种酶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它们共同维持着生命的精彩运转呢!。

乙醇脱氢酶的作用

乙醇脱氢酶的作用

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简称ADH)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参与乙醇代谢的过程,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是人体中降解乙醇的关键酶。

乙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酒成分,也是一种有害物质。

当我们饮酒后,乙醇会进入体内,通过呼吸、尿液和汗液排出,其中最主要的代谢途径就是通过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进行氧化代谢。

乙醇脱氢酶能够催化乙醇氧化成为乙醛,生成的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为乙酸,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人体中,乙醛是一种有毒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ADH的作用就是将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醛,避免乙醇在体内过度积累。

乙醛虽然也是有害的,但其毒性远远小于乙醇,同时乙醛还可以通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代谢为乙酸,从而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

在一些人体内,ADH的活性较高,可以更快速地代谢乙醇,因此他们能够更好地承受饮酒带来的影响。

而在另一些人体内,由于ADH活性较低,乙醇代谢较慢,容易出现乙醇中毒的情况。

除了在乙醇代谢中的作用外,乙醇脱氢酶还参与了其他一些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例如,在植物中,ADH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植物的逆境适应性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乙醇脱氢酶还在一些微生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了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乙醇脱氢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参与了乙醇代谢的过程,还在其他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人类健康和生物体内代谢平衡来说,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研究,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是两种重要的酶类,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酶的功能、结构和应用。

一、丙酮酸羧化酶1. 功能丙酮酸羧化酶是一种催化酶,主要参与丙酮酸的代谢过程。

它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而参与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羧化酶在细胞内起到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作用。

2. 结构丙酮酸羧化酶属于氧化酶家族,分子量约为50 kDa。

它由多个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和β亚基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α亚基负责催化反应,β亚基则参与酶的稳定化和底物结合。

3. 应用丙酮酸羧化酶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医学方面,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以用来检测肝功能。

在生物工程领域,丙酮酸羧化酶可用于生产乙酸和乙醇等化学品。

二、丙酮酸脱羧酶1. 功能丙酮酸脱羧酶是一种脱羧酶,主要参与丙酮酸的氧化过程。

它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和辅酶A。

丙酮酸脱羧酶参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等重要代谢途径。

2. 结构丙酮酸脱羧酶属于多酶复合物,由多个亚基组成,包括E1、E2、E3和E3-binding protein等。

其中,E1亚基负责催化反应,E2亚基参与底物转移和辅酶再生,E3亚基则参与电子转移和底物氧化。

3. 应用丙酮酸脱羧酶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方面,丙酮酸脱羧酶的缺陷与某些遗传性疾病有关,如丙酮酸脱羧酶缺乏症。

在生物工程领域,丙酮酸脱羧酶可用于生产丙酮酸和丙酮等有机化合物。

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是两种重要的酶类,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丙酮酸羧化酶参与丙酮酸的代谢过程,调节能量代谢;而丙酮酸脱羧酶参与丙酮酸的氧化过程,产生能量和辅酶A。

这两种酶的结构和功能各异,但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还有助于开发相关的医学和工业应用。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解酒酶是一种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酶类。

它主要由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组成,是人体体内解酒的重要催化剂。

在人体摄入酒精后,解酒酶能够促使体内乙醇迅速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醛转化为乙酸,进而最终被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状态。

乙醇脱氢酶是解酒酶中的重要成员,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乙醇转化为乙醛。

乙醇脱氢酶是一种氧离子酶,其催化活性需要辅助金属离子的参与,例如锌离子。

乙醇脱氢酶能够稳定地催化乙醇向乙醛的转化过程,使得体内酒精能够迅速转化并被排出体外。

此外,乙醇脱氢酶在催化过程中还能释放出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乙醛脱氢酶则是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另一个重要酶类。

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乙醛转化为乙酸。

乙醛脱氢酶也是一种氧离子酶,其催化活性同样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

乙醛脱氢酶能够将体内的乙醛转化为无害的乙酸,从而减少乙醛对人体的损害。

乙醛脱氢酶在这一过程中也释放出能量,有助于人体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功能是互补的,它们共同协作完成人体对酒精的代谢和解毒工作。

当人体摄入过量的酒精时,解酒酶就会被激活,加快酒精的代谢速度,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代谢能力和解酒酶活性不同,饮酒后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解酒酶活性不足而导致酒精中毒,因此在饮酒时需要适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除了饮酒解酒外,解酒酶还在药物和食品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解酒酶可以用于制备乙酸、乙酸乙酯等化学品,也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酿造和发酵等环节。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解酒酶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

总的来说,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在人体内担负着重要的解毒作用。

它们能够帮助人体快速代谢酒精,减少对身体的损害,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解酒酶还在化工和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析厌氧呼吸的过程

例析厌氧呼吸的过程

例析厌氧呼吸的过程试题研究:平时⽐较关注需氧呼吸,忽略厌氧呼吸,温州模拟试题中出现厌氧呼吸的过程,有必要总结整理。

学科指导意见中,概述厌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反应过程,认同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性。

其中,⼄醇发酵中,丙酮酸脱羧还原成⼄醇的化学⽅程式不作要求。

试题:酵母菌在⽆氧环境中进⾏厌氧呼吸。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成B.1分⼦葡萄糖中能量与2分⼦丙酮酸中能量相等C.丙酮酸转变成⼄醛需NADH提供氢D.⼄醛转变成⼄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分析: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成,A正确;1分⼦葡萄糖分解为2分⼦丙酮酸中时,有能量释放,所以1分⼦葡萄糖所含有的能量少于2分⼦丙酮酸,B错误;丙酮酸转变成⼄醛不需要NADH提供氢,C错误;⼄醛转变成⼄醇不需要ATP提供磷酸基团,D错误。

厌氧呼吸的第⼀阶段:在细胞溶胶中,与需氧呼吸的第⼀阶段完全相同。

即⼀分⼦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NADH和少量能量。

分为在酵解的⼰糖阶段和丙糖阶段,如图所⽰:厌氧呼吸的第⼆阶段:在细胞溶胶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能量。

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丙酮酸的还原代谢使得NADH重新氧化为NAD+。

在酵母的酒精发酵过程中,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下丙酮酸氧化脱羧⽣成⼄醛,然后⼄醛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醇,同时使NADH氧化⽣成NAD+。

⽽在肌⾁缺氧下的酵解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同时也伴随着NADH重新氧化为NA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许多微生物(如双歧杆菌)的异型乳酸发酵即采取此方 式。
产 能 代 谢
葡萄糖的分解及产能代谢
发酵(fermentation)
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 生产方式;
狭义的“发酵”是指在无外源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微生物 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 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 物的过程。
HMP途径的总反应
6 葡萄糖-6-磷酸+12NADP++6H2O 5 葡萄糖-6-磷酸+12NADPH+12H++6CO2+Pi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 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 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 基酸合成、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
2乙醇
C6H12O6
2C2H5OH+2CO2 +2ATP
乙醇
NAD+
NADH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醛
ATP ATP
ATP ATP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裂解 途径。
1952年在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中发 现,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 菌中分布较广)。 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 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 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未发现存在于其 它生物中。
底物脱氢的途径4:PK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 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 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PHK)途径
葡萄糖 ATP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NADH+H+
5 -P-核酮糖
异构化作用
5 -P-木酮糖
NADH+H+
磷酸戊糖酮解酶
3 -P-甘油醛
NAD+ NADH+H+
2ADP+Pi 2ATP
丙酮酸
-2H
CO2
乳酸
乙酰磷酸
Pi
CoA
乙酰CoA
-2H
乙醛
-2H
乙醇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分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EMP 途径的一半;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 所能利用利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 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 等。
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 胞代谢活动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
底物脱氢的途径3: ED途径
异构酶、合成酶
分 解 代 谢
淀粉的水解
天然纤维素 酶 I 短链纤维 酶 II
葡萄糖 纤维二糖
纤维寡糖
纤维二糖
β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纤维素的水解
底物脱氢的途径1: EMP途径
NAD+ NADH
ATP ATP
ATP ATP
EMP途径特点:葡萄Leabharlann 分子经转化成1,6—二磷酸果糖后,在
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 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 被进一步氧化生成2分子丙酮酸。
ED途径的特点
葡萄糖经ED途径总的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 丙酮酸,1分子ATP。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 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接, 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 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氧时进行 乙醇发酵.
在发酵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因此,只释 放出一小部分的能量。发酵过程的氧化是与有机物的还原 偶联在一起的。被还原的有机物来自于初始发酵的分解代 谢,即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受体。
酒精发酵
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
参与微生物:酵母菌
丙酮酸
G EMP 2丙酮酸 脱羧酶 2乙醛
底物脱氢的途径2:HMP途径
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途径而 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 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CO2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分别产 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碳架重 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内容提要
微生物代谢的类型和酶 分解代谢及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代谢与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代谢类型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酶的类型 胞外酶和胞内酶 诱导酶和组成酶 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
1分子葡萄糖可降解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并
消耗2分子ATP。2分子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生成2 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2和4分子ATP。
想想1分子葡萄糖经过EMP净生成几分子ATP?
EMP途径作用:
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H2形式的还原力 连接TCA、HMP、ED等途径的桥梁 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 通过逆向反应进行多糖合成 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的发酵生产密切相关
②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
同EMP
2葡萄糖 2葡萄糖-6-磷酸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解酮酶
逆HMP途径
4-磷酸-赤藓糖
2木酮糖-5-磷酸
磷酸戊糖解酮酶
乙酰磷酸
乙酸激酶
2甘油醛 -3-磷酸
2乙酰磷酸
2乳酸
2乙酸
乙酸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的特点
①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加反应;
②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参与下,2分子葡萄糖分解 为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在脱氢 酶的参与下转变为乳酸;乙酰磷酸生成乙酸的反应则与 ADP生成ATP的反应相偶联; ③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5分子的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