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揣摩体会孙权劝学人物的语言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全班配乐朗读。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即知识无止境,不断进取。
2.能够分析文中各段内容,理解文中难以理解的古汉语。
3.能够通过理解文中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即知识无止境。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文中各段内容,理解文中难以理解的古汉语。
(三)教学方法1.导入活动:老师先简要谈论一下知识无止境这个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2.课堂讲解:老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示例和图片,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讲解《孙权劝学》的核心内容。
3.课堂讨论: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自由发言,探讨自己对《孙权劝学》的思考和看法。
4.小组合作:根据《孙权劝学》的内容,老师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彼此讨论学习方法,据此形成学习笔记并互相交流。
5.个体微创新: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孙权劝学》的基础上推广一些优秀学习方法,发挥个人特长,并进行分享。
6.整合概括: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学习成果中,整合概括自己在这次教学中学到的东西。
(四)教学过程1.整体把握1)课前预习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进行阅读,思考问题和计划自己的疑问2)文本初读:指导学生粗略阅读《孙权劝学》,全面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全篇构思框架3)文本深化阅读:指导学生开始发现文章的核心思想,并通过分析文中的概念和句式,理解语言的难度2.核心实践1)听讲讲解: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前因后果、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益规划思考2)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中不好理解的古汉语,并探究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孙权劝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B、 引导学生体会吕蒙应答时的神态语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吕蒙颇为自豪自得 的神态。
(学生表情朗读吕蒙的话并试背)
C、 联系“结友”一句,概括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敬才 爱才
吕蒙:听劝 好学
课堂练 习
(难点 巩固)
1、孙权、吕蒙的对话与吕蒙、鲁肃的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答: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与鲁肃皆 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写出鲁肃为吕蒙的惊人才略折服而愿与之交友,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两 人情投意合。
析
么难
理以及人物性格
难点教 诵读法,情景导学,在读和学中揣摩人物的语气
学方法
教学环 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 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 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 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说说通过学习这一课,你觉得他们 是一个怎样的人。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指出 “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 好学 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A、 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初中语文_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传授课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字词。
2.揣摩人物对话语气,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字词。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司马光砸缸”的图片故事导入,进而介绍司马光,导出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史书的故事。
二、诵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停顿;3、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种形式的读,力争成诵。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义1、根据课文注释圈点勾画,标注重难点字词,然后互讲互听,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再有难着全组讨论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2、个人展示,随机提问部分重难点字词。
四、复述故事,认识人物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2、通过讲解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琢磨人物对话及神态,体味人物性格特点。
⑴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⑵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⑶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⑷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借此回顾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音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五、情景再现,品味人物请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进行表演。
注意人物语气、神态、动作……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六、畅谈收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收获了……提示:可从学习方法、人物形象、文章的启示等方面谈。
七、牛刀小试(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年间的史事。
(2)解释画线的词①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但当涉猎( ) ④见往事耳( )(3)翻译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三位历史人物,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向谁学习?交友我们应该向谁学习?我们长大成人了能为国家做贡献了,又该向谁学习?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传授课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同学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部分简单的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两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两篇《孙权劝学》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于是,我将“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用诵读和探究发现法展开教学,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自主质疑,读懂文意——品读语言,分析人物——诵读课文,反思领悟。
反思这一节课,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之处: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对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的了解,难字的读写,落实基础;2、“自主质疑,读懂文意”能够给足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注释,同桌互相翻译,并将不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我注意到所有学生都能认真读书、互译。
3、利用小黑板事先写出文中重点、难句,在学生质疑之后检查落实句子翻译,并教学生小结翻译方法。
不足之处:1、在“自主质疑”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原本担心会不会有学生质疑,出乎意料的是就这篇简短的文章的字词理解这一点,学生连连举手竟提出不少问题,所以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
2、在检查句子翻译的环节,由于担心学生不懂翻译,教师反复讲解,耗费时间,可以说是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
3、由于在上一个环节花去至少22分钟的时间,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环节,上得不够从容。
总担心时间不够,来不及给学生背诵。
所以在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品析人物的性格时,给学生“品”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对于孙权、吕蒙、鲁肃这几个不同人物对话的情味体会得不够深刻。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
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难点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文言字词的理解,如古代的某些特殊称呼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等;二是对文章中人物语言情味的体会及人物神态、心理的揣摩。
但相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点拨以及相关媒体的参与运用,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背课文2、翻译句子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研读与赏析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这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朗读孙权与吕蒙的对话,思考、讨论:(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4)“蒙辞以军中多务”。
揣摩吕蒙当时的心理。
明确:(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重要性。
(2)“邪”后加叹号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3)孙权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斑可见。
(4)吕蒙可能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习也照样能打仗。
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
2、两人分角色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思考、讨论:(1)“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明确:(1)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乎”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问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同学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们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1.朗读法。
依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同学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引导同学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争论法。
培育同学在课堂内外争论问题,乐观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同学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靠。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学问,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闻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斗。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斗的代表作。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1.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同学初步感知课文。
2.找同学朗读课文,留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同学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孙权劝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 Nhomakorabea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孙权劝学》里面孙权是如果劝说自己的下属进行学习的吧!
小结
人物形象的特点
孙权:由己及人、平易近人、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言辞恳切;
吕蒙:机敏精干、善于学习、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鲁肃:爱才惜才、忠国长者、忠厚坦诚
教师姓名
吕炎生
单位名称
陆川县大桥镇初级中学
填写时间
2020.08.12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孙权劝学》
难点名称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课属于古文,对此学习起来比一般的课文要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历史方面的了解比较匮乏,同时对古文的理解不够。
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自以为大有所益。”
初一语文下《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下《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初一语文下《孙权劝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力量,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孙权劝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共享。
初一语文下《孙权劝学》教学反思1《孙权劝学》是一篇难度适中、篇幅较短的文言文,比较适合讲授公开课。
在我校的“同课异构”公开课竞赛中,申老师授课时不仅串讲了字词,也观赏了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杨老师主要夯实基础,主抓字词和翻译;我选择了公开课讲授其次课时,把字词留在了第一课时。
两位老师都选择在平行班讲授此课,于是,我选择了在七四班,也是平行班,我自己的班级。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指导同学读发觉亮点。
因此,这节课,我制定的目标是: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品读,同学能读准节奏和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己思索,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得到感悟。
首先,课间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孙权劝学》的动画片,片长约5分钟。
(后来细细想来,课前课堂反差较大,是不是简单让七班级的孩子们对课堂爱好不大?)正式授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环节基本为: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把整篇课文的标点符号去掉,然后让同学们齐读,以此推断同学们断句状况。
结果,发觉个别同学读的不够整齐,于是我顺势介绍了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这个“高分锦囊”上有。
这个环节比较有新意,但是,断句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讲的不够全面。
我的其次个环节是:二读课文,对话美。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同学们可在对话旁边作批注,感受这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然后上台展现。
这个环节目的是培育同学们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
实践证明,这个环节执行得还比较到位。
我的第三个环节是:三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体会人物心理。
由于前面比较拖沓,这个环节缺乏充分的预备和酝酿,敢主动展现的同学较少。
于是,我降低难度,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同学们读其中的一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与反思 (2)
4 孙权劝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理解、积累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刻苦治学、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意义,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重视。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却推三阻四,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无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知识链接《资治通鉴》是由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纂,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卿.(qīnɡ) 岂.(qǐ) 邪.(yé) 涉.猎(shè)孰.(shú) 遂.(suì) 更.(ɡēnɡ)(2)古今异义辞孤治博士但往事及(3)一词多义当大见(4)文言虚词以(5)文言句式①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②省略句结友而别(省略主语,应为:〈与蒙〉结友而别)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1团中学孙向红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实词,语气词、称谓词)。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冰心名言导入本课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文学常识、人物简介二、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停顿正确,感受语气,流畅阅读2、学生可自由朗读3、白话试读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可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和词:如a、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以军中多务辞。
状语后置的句子。
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拭。
刮目:擦眼。
待:相看待2、文言实词的积累3、文言称谓词归纳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阿蒙:阿是词头,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大兄:长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4、语气词的品味如:(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呢”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5、有感情朗读四、精读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体现人物特点。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2、孙权、吕蒙对话与吕蒙、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一、了解背景
1、三国时期的背景
2、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背景(孙权 吕蒙)
二、把握人物语言
1、动画视频把握人物语言
2、教师对人物语言进行点拨
4.视频讲解进行内容升华
小结
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是知识却给了我们平等竞争的机会,努力学习,我们输的仅仅是起跑线,而不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我们熟的可能是整个人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好读书”,最终才能“读书好”。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语言转换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七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主要以现当代白话文思维为主,古文理解思维较弱,用古文构造的人物形象,因缺乏相关经验而理解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教师讲解来了解写作的背景
2.通过形象的动画把握人物语言
3.
知识讲解
教师姓名
何芳
单位名称
和静县第三中学
填写时间
2020.08.20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名称
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的作用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却塑造了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那就必须要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揣摩后才能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以话塑人---揣摩孙权劝学中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难点 教学方法
1. 通过引领朗读,感受人物气质特征。 2. 通过分析人物介绍资料,感受人物形象特征。 3. 通过拓展阅读,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关羽会见吕蒙的一段视频导入,感受人物语言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 点。引出吕蒙其人
知识 讲解
(难 点突破)
一、他人评价有“话”说 1、展示人物简介。 2、展示《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人物的评价。 3、梳理三人之间的关系 思考:三个人都有可圈点的过人之处,其内因是什么呢? 二、课文内容有“话”说 以表格的形式逐句分析人物语言,注意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伴随 朗读,体会人物语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文外之文有“话”说 资料助读,拓展选文,解读吕蒙推辞和论议时说的话,帮助加深人物印 象。
教师 姓名
学科 课题 名称 难点 名称
难点 分析
田苗 初中语文
从知
库尔勒市 第一中学
七年级下 册
填写时 间 教材版 本
《孙权劝学》
20200820 部编本
《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为群星闪耀,感受大人物的气质品质,这 一课为本单原最后一课,课文短小精悍,文中多为对话,是 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精神的典范之作,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气质 精神,就需要分析人物的身份立场,朗读话语,体会语气,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通过话语表达出的观点和感情,从而 显示出人物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分析对话,朗读感悟是难 点。
课堂 练习
(难 点巩固)
1、 再次朗读文中对话。 2、 梳理品读人物对话的方法。
孙权劝得有理有力。吕蒙学的有理有益。鲁肃赞得有理有据。
小结
学了本文后,对你有什么启迪呢?请把它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天才少年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 孙权劝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4孙权劝学上信中学陈道锋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
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岂.(qǐ)遂.(suì)孰.若(shú)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当涂,当道、当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三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课反省三《孙权劝学》教课反省 1《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 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阻碍少,合适学生自主学习,培育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对刚才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课目的定得比较低。
从施教过程看,有启迪之处,有不足之处。
听课老师指出本堂课的长处是:重难点打破较好;环节设置到位。
弊端是:问题设置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够明确,让学生不知所措;老师在导入、教课环节连接方面还应讲究些艺术性,小结时要有针对性地打破重难点。
经过仔细反省,我不单认识到本堂公然课的缺点,并且意识到平常的教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对学生的能力预计过低,不敢松手让他们去研究去试试,老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他们依据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抵达我的预约目标。
这关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育是极大的阻碍。
其次,新课改重申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育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材。
可我在教课中“沉”得不够,常常是充任教材讲解者的角色。
总想把教材供给的知识全都灌注给学生。
细想之下,才理解知识是无量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可以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就,学习过程作出合适而又富裕激励性的评论。
再次,对一些新的教课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华。
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其实不在于它新奇不新奇,而在于它合适不合适教材和学生。
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构造已经不很合适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所以,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沟通,认识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此后工作中不行忽略的方面。
总之,开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是大有裨益的。
我这一活动展开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创造出更为浓重的教研气氛。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 教案与教学反思
4 孙权劝学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学习。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警示后人。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 邪.(yé)岂.(qǐ)涉.猎(shè) 孰.(shú) 遂.(su 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义,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热爱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教学中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意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积累文中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弄清文义,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当堂背诵。
3.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义。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朗读体验。
让“读”贯串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个性,理清文章思路。
3.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式,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体会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认为自己是一个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人物。
(1)关于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文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李兴华单位名称宁都县固厚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5月25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第4课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名称揣摩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本文注重以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
数语,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
特点必须仔细揣摩对话语言。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氛围。
2.通过微课视频点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学生观看朗读视频,反复诵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人物形象: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勤奋好学。
二、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有自豪心情的语气。
人物形象: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三、鲁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人物形象:敬才爱才、幽默风趣,欣赏朋友的进步。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的?这对于表现吕蒙的形象有何作用?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小结本文注重以对话描写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