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热点分析-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
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
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一、试题评价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采用了全国Ⅰ卷。
这份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与往年比较,总体要求比较平稳,体现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而且在一些方面力争有所改进与创新,初步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思想。
但在一些传统问题的解决上,仍然没有明显进步。
具体分析如下:1.各模块知识赋分比例试题中各模块知识的赋分比例比较合理,各部分约占1/3左右。
具体知识的抽样主要是根据问题情景的需要来确定,坚持了问题立意的考查要求。
但试题在考试大纲要求的165个知识点中,只考查了不到30个知识点,试题的覆盖面相对偏窄。
2.选择题评价在试题考核目标上:试题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其中考查分析判断能力的有第24、25、27、33题,考查原因分析的有第35题,考查对事物意义作用认识的有第26、31题,考查对材料内涵理解的有第28、29、30、32、34题。
试题重视现实问题的分析判断,联系了中日关系、自然灾害、进出口贸易、“东糖西移”、超级稻培育等问题,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
试题改变以往长期存在的单一的从形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出现了从原理到具体事件判断的新思路,如24题运用中考中普遍使用的从知识到现实的命题方式,使知识与时事、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值得肯定。
但在各道选择题的选项设计中,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集中,学科内的综合体现不足,发散性不够,致使知识跨度缩小,影响了全卷的覆盖率和信度。
同时,第25题重点考核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似乎与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关系不大,而且难度偏大。
在试题设计形式上:试题延用去年的做法,减少“一材多用”的题型,全卷只用了一组(第29-31题),使选择题素材选用的空间拓宽,考核的内容更加广泛。
卷中出现了反向选择题,并加黑点提示,避免了学生思维惯性造成的失误。
试题设计从总体上看比较严密,但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31题题干与题肢的衔接不太流畅,35题C选项的“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中日关系的变化”争议较大。
2008年高考安徽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
2008年安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 B.45°~55° C.5°~l 5° 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高考文综试题(安徽卷)含答案
高考文综试题〔安徽卷〕含答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卷〔选择题共128分〕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何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 风险性事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融债劵②企业③国债④股票A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3.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却年工资收入是360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0元;佳丽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 44000元 26000元B.36000元 19000元C. 49000元 21000元D.44000元 11000元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 我国坚持“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2009年12月,在歌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这表明①维护国家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归家见的共同利益是归家合作的基础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见利益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为了制定一个和服中国国情和是到特点的《国家中长期就爱偶遇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回答6~7题.6、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7《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①②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流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 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时机出发11.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A 123B 234C 134 D124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又该墓葬出土的是13.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法相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愿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5. 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影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五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 促进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任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A.森林锐减B. 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º、经度为117.2179 º、高度为96m. 29~30题.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30.此后一个月内A法国进图冷饮畅销期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云南省昼短夜长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头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行量分布.完成31——32题.31.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 大气环流B 大洋环流C 水循环D 岩石圈物质循环33.〔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去.〔10分〕〔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34.〔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系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的经济体系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家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胜《科学的历程》〔1〕一句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什村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格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王,亦同此理;今尔国遣排尔〔指马格尔尼〕前来祝福,自应尊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材料二钦差大臣者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同上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3〕概括轮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37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8分〕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1.A 2.B 3.D 4.8 5 C6.A 7.C 8.D 9.B 10 D11.A 12.C 13.B 14 C 15.A16.B 17.B 18.D 19.C 20.D21.A 22.A 23.D 24.C 2 5.C26.A 27.A 28.B 29.B 30.D31.C 32.A第Ⅱ卷共6大题,共172分.33.〔28分〕〔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4、〔32分〕〔 1 〕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 5 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35.〔28分〕〔1〕实用性、继承性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3〕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36.〔28分〕〔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7、〔28 分〕〔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2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三农”工作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在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差异时,又抓住收入影响消费这个重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不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解答上述问题.38.〔28分〕〔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部分
2008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政治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4.由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卡酷动画卫视倾力打造的百集动画片《福娃奥运漫游记》,是全国第一部以奥运为题材的动画长篇,2007年9月播出以来,该片收视率急骤攀升。
从经济学角度看。
这说明()①《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一种公共资源,不是商品②《福娃奥运漫游记》凝聚着制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③《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商品④发展动画事业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将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回答25—26题。
25.我国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就必须()①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实现人人就业和再就业③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④兼顾效率与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A.①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26.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
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地分蛋糕而争执不下。
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选挑。
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①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靠合理的规则和制度来保障②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③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④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07年8月30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为《反垄断法》)。
回答27—28题。
27.《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出台()①有利于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②表明了反垄断主要依赖国家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③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8.为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反垄断法》规定设立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这表明()A.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B.国家职能是实施国家机构的载体C.国家机构的设置决定国家职能D.国家性质决定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2008年高考安徽卷(文综政治部分)(含答案)
2008年安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l.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
这表明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目难和损失。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l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2)含答案和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解析读图l.完成1~2题图1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km2B0.5k m2C.5kim2 D.50km2[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考查,直接运用的知识是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缩小范围B、D中选择,但此题中问到了平均坡度最大的地区,需要考虑起止点的高差,运用原理,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大。
故1题选D选项。
在图中找到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结合比例尺,估算出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最接近A选项[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等值线类型中最典型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分析、判断、计算能力,在基础知识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又有所升华,起到了高考试题选拔人才的目的。
难度适中。
[参考答案]D A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解析]第3题中的a与图中各个产业都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肯定是电厂,再在A与C中衡量,考虑到太阳能的加入是晒盐的主要因素,答案即得。
结合第4题中的选项,去关注产业链中各个箭头的示意。
图示中反映该地临海、化工发达,盐业也很突出,这一点尤其重要,还要注意到闽西并不临海。
[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相关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考生要在图示中找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必然与因果关系),试题较为简单。
[参考答案]C B C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含答案)(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zxxk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26题。
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液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人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图9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30.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8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
合肥八中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陕西省南部〕漩涡镇。
该景区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景区。
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梯田依靠黄龙、茨沟、冷水和龙王4条沟的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绝。
据考证,凤堰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距今已200多年。
在梯田建立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后来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据材料完成1-3题。
1.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能够建造梯田种植水稻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2.梯田建立初期容易出现干涸情形原因可能是〔〕A.地形坡度大,地表水流速度快B.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消耗水量大C.沙质土壤,地表水易下渗D.海拔高,光照强烈,蒸发强3.为应对稻田干涸,农户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读下列图完成4-5题。
4.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篁岭“晒秋〞最可能的原因是〔〕A.其他季节光照被山地所阻挡B.全年雨季长,秋季连续晴天多C.秋季气温较高,蒸发强烈D.收获的农作物潮湿,晾晒便于存储5.农家传统上使用晒楼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A.美观大方,便于展览B.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晒楼C.晒楼巩固,有利于承重D.丘陵地区,平地面积较小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
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下列图〕。
但当人们深入谷底那么会发现谷壁岩石外表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题解析
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题解析第Ⅰ卷图7表示2000-2018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8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3-25题。
23.2000-2018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8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考查目标: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耕地面积和产量变化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3S的具体应用。
有效信息:耕地面积曲线、粮食产量曲线、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数字比例调用知识:农业产业结构的知识思维路径:第23题,粮食产量上升,耕地曲线呈下降趋势,A错;劳动力图中看不出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图,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科技和政策。
所以D对。
第24题,蔬菜和瓜果属于市场指向性,所以选B;第25题,遥感是获取各种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不能跟踪定位,所以选A;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26-27题。
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考查目标:不同温度带代表植被,不同海拔高度与风速的关系。
有效信息:图例调用知识:不同温度带与风速关系思维路径:据图看出,①下层是有灌木的针叶林,说明森林结构垂直性强,所以高度达到四五十米才风速较大;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林,相当于地面是温带,④下层是无灌木孤立针叶林,防风效果不是很好。
防风效果最好的是茂密的、垂直性好的。
第26题,A;第27题,华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B;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安徽202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安徽202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历史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络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表达。
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可以突出表达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假设武官任知州,那么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那么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标准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才能D.削弱州府权利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____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
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兴趣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构造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权力的合流B.试图打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认变法理论根底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可以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认或肯定。
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场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____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顿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高考题解析6-安徽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解析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23.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 初期阶段B. 中期阶段C. 后期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答案】23.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 故选B项。
24.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24.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 错,D 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 错误。
25.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25.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高考文综地理(安徽卷)WORD解析版
图 7 表示安徽省1985-2010 年就业构造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达成23-25 题。
23.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A. 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4.家产构造调整促使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表此刻A.第二、三家产就业比重均连续快速提升B.城镇就增业人口第二家产超出第三家产C.乡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疆迁徙数目增添D.劳动里主要由第一家产向第二.三家产转移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家产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能够着力发展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分析】运用柱状图和直角坐标图考察学生图表数据提取和剖析能力及城市化、工业化有关。
第 23题依据 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快速上涨第一家产就业比重降落二三家产就业比重上涨说明大批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切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快阶段的特色应选 B项。
第24题据图可判断出第一家产就业比重连续降落第二、三家产就业比重持续上涨犹以第三家产就业比重上涨显然且逐渐占居主导。
从图中没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疆迁徙。
故A,B,C 错选 D。
第25题劳动力导向型公司的发展可提升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使农业家产化发展。
应选 A。
图 8 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域表示图。
达成26-27 题26.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整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加陆地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整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使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均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根源不一样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堆积作用C.开发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经过伏尔加河运西欧【分析】此题组考察地区地理环境特色。
第 26 题伏尔加河其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生用弱属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主要参加陆地内循环促使里海水热均衡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傲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必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其侵害、搬运、堆积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展应选C项。
文科综合安徽卷答案
参考答案1.B【解析】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一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一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题干中待售商品总额为20000亿元,除以货币流通速度4次,可计算出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为5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意味着纸币购买力下降50%;流通中的纸币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B项是正确的。
2.B【解析】审题时抓住题干中“财政补贴”等关键词,体现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的缺陷,这样可以降低农民购买上述商品的实际货币支出,可以增加农民的购买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B项正确。
题干中没有涉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①可以排除。
9.B【解析】本题以古文为载体,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题中古文含义是: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没见过,所处不同。
夏天里的虫子你和它讲冰是什么样子,讲不通,因为它没经历过,时令不同。
通过理解其含义不难看出,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干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解答古诗文题目的关键是弄清其含义。
10.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经过航天观测研究确认月球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印证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项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11.C【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认识的无限性等知识,虽然人类现在对月球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月球还蕴藏着众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示,说明了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
12.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西周通过宗法制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从而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但随着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故D项符合题意。
13.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是封建王朝实行的传统的经济政策,在该政策下,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商人不愿称老板,正说明了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安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安徽卷)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1.A 2.B 3.D 4.8 5 C6.A 7.C 8.D 9.B 10 D11.A 12.C 13.B 14 C 15.A16.B 17.B 18.D 19.C 20.D21.A 22.A 23.D 24.C 25.C26.A 27.A 28.B 29.B 30.D31.C 32.A第Ⅱ卷共6大题,共172分。
33.(28分)(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4、(32分)( 1 )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 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35.(28分)(1)实用性、继承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一、试题评价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采用了全国Ⅰ卷。
这份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与往年比较,总体要求比较平稳,体现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而且在一些方面力争有所改进与创新,初步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思想。
但在一些传统问题的解决上,仍然没有明显进步。
具体分析如下:1.各模块知识赋分比例试题中各模块知识的赋分比例比较合理,各部分约占1/3左右。
具体知识的抽样主要是根据问题情景的需要来确定,坚持了问题立意的考查要求。
但试题在考试大纲要求的165个知识点中,只考查了不到30个知识点,试题的覆盖面相对偏窄。
2.选择题评价在试题考核目标上:试题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其中考查分析判断能力的有第24、25、27、33题,考查原因分析的有第35题,考查对事物意义作用认识的有第26、31题,考查对材料内涵理解的有第28、29、30、32、34题。
试题重视现实问题的分析判断,联系了中日关系、自然灾害、进出口贸易、“东糖西移”、超级稻培育等问题,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
试题改变以往长期存在的单一的从形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出现了从原理到具体事件判断的新思路,如24题运用中考中普遍使用的从知识到现实的命题方式,使知识与时事、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值得肯定。
但在各道选择题的选项设计中,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集中,学科内的综合体现不足,发散性不够,致使知识跨度缩小,影响了全卷的覆盖率和信度。
同时,第25题重点考核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似乎与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关系不大,而且难度偏大。
在试题设计形式上:试题延用去年的做法,减少“一材多用”的题型,全卷只用了一组(第29-31题),使选择题素材选用的空间拓宽,考核的内容更加广泛。
卷中出现了反向选择题,并加黑点提示,避免了学生思维惯性造成的失误。
试题设计从总体上看比较严密,但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31题题干与题肢的衔接不太流畅,35题C选项的“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中日关系的变化”争议较大。
另外,在12道选择题中,使用了8题的组合选择,比例太大。
选择题题肢的文字量有所增加,不够简洁,学生对之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大了。
近几年高考中的“一材多用”型题目,各题都是同一知识模块内容的考查,如今年的29题至31题都是考查哲学知识,不能有效考查不同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跨模块思维的发展。
3.非选择题评价今年高考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涉及两大题5个小题,共52分。
试题围绕粮食问题和民族问题设计,紧扣近年来的时政热点,重点考核考试大纲提出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型简约,设问方向明确。
但历年来高考命题中存在的“超纲”问题、答案组织中对学生认知水平把握不准问题,在今年仍然得不到解决。
各小题分别评析如下:1)第38题:本题以当前国际粮食危机和粮价高企为背景,综合考查经济、政治和哲学知识。
试题一改前两年以图表形式设计题目的做法,而用文字直接导入问题,降低了审题难度。
题目不回避热点,文字量不大,但中心突出,贴近生活,并且大胆进行开放性试题的尝试,反映了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衔接。
第(1)小题的设计非常成功,要求从供与求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为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维护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的供求关系、农业发展道路等知识和时事中的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概括。
试题改变了过去一贯使用的从材料到观点的试题设计思路,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事知识,培养从理论到现实的扩散性思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考试运用中的突破与创新,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2)小题要求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我国政府在粮食增产中上发挥的作用,并要求举例说明。
此题突出政治常识的运用,在命题思想与上题相近,在对政府作用的表述、相关事实的例举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答题时具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性。
特别是几乎被高考遗忘掉的举例题重新被采用,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测试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多方式地联系实际的能力。
但在本题参考答案组织中,其知识运用要求过于狭窄,只提出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方面作答。
实际上,政府在促进粮食增产上发挥的作用,与政府性质、国家机构活动原则等知识也是紧密相关的。
第(3)小题要求解读材料,提练材料中政府抓好粮食生产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突出社会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分析、信息提取、知识运用能力。
从设问与答案组织的关系上看,题目指向与答案设计都是严紧的。
但由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不熟悉,而且答案要求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致使本题的考核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2)第39题:本题以维护民族团结为主旨,延用以往的从历史素材入手设计问题的方式,富有人文性和教育性。
而且所选取的材料符合考试要求,设问之间衔接自然,做到政史地三科一气呵成,与去年的第40题的“迁都”问题一样,不失为文科综合的典型题例。
本题文字阅读量偏大,特别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的内容太多,学生阅读中占用了大量时间。
政治学科在本大题中有第(5)(6)两小题,具体评析如下:第(5)小题从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和依法治国三个角度考查学生对党和政府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的分析,重点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事物、论证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需要从多角度地、全面地考察事物,特别是要善于抓住材料提到的“载入宪法”中抽象出依法治国的内容,是政治学科考试的好形式。
但参考答案中将“符合国情”与“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放在一起给分,赋分不太明确,给评卷给分带来一定的难度。
第(6)小题指向明确,问题清晳,要求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涉及到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政治常识中民主集中制知识,考核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
总之,今年的试题再次突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强调了对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坚持问题立意的命题趋向,紧密地联系了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考试的选拔功能,注重能力考核;尝试反映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对试题设计方式进行有益的创新。
但试题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主观性试题难度偏大,不适合当前高中发展的形势;个别题目答案要求过高,超过学生学习范围;个别试题设计中存在着有争议的问题,等等。
二、考生答题分析1.试题得分情况根据安徽省评卷初步统计的结果看,第Ⅱ卷和得分情况与2007年相关不大,学生的平均得分大约为22.2分左右。
其中第38(3)题得分最低,零分率达到31%,为历史所罕见。
具体见下表: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综政治科各题得分表卷别题号总分小题均分得分率% 及格率% 标准差零分率% 小计得分Ⅰ24-35 48 / / / / / /Ⅱ38(1) 14 5.24 37.4 10 1.93 2.09 13.0340.72% 38(2) 8 4.37 54.6 52.3 1.99 5.738(3) 10 3.42 34.2 24.92.753139(5) 10 3.71 37.1 11.28 1.54 3.5 9.1745.85% 39(6) 10 5.46 54.6 61.671.824.3小计52 22.2 42.7注:1.政治科第Ⅰ卷成绩尚未统计,预计与去年得分率相当,约为70%—75%;表中第Ⅱ卷政治科成绩是根据高考评卷总卷数111378统计,最终以招办统计为准;文综第Ⅱ卷总得分约为66分。
2.2007年高考政治科第Ⅰ卷得分36.46分,得分率75.96%;第39题(政治科3小题)得分14.61分,得分率36.42%;第40题(政治科2小题)得分7.5分,得分率37.5%;第Ⅱ卷合计得分22.11分,得分率42.52%;全卷政治科得分58.57分,得分率58.57%。
2.学生答题分析第38(1)题:多数考生能够从政策措施层面上回答问题。
但考生答题中,普遍存在思路打不开,回答不全面的问题,所以合格率较低。
学生在答题时一般只会简单罗列政策措施,未能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思考粮价问题,对相关措施按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偏低。
特别是在稳定需求方面的政策措施上,由于学生对相关时事知识不熟悉而基本回答不上。
同时,还有相当多学生对什么是政策措施不明确,出现了搬原理、贴标签、喊口号的答题方式,如回答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三个代表”、依法治国等等。
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时事教学、知识教学空泛性等问题。
第38(2)题:多数考生能够抓住国家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粮食生产这一核心要点,特别是政府在粮食增产中的积极作用,学生基本能够答到,所以本题得分率和合格率都较高。
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在于,约有30%左右的学生无视题目要求的“举例说明”或不会举例,即使有举例的学生,多数也是根据题中设问的顺序,在答案的最后写出“例如……”,而不善于夹叙夹议地结合事例进行分析;有20%左右以上的学生误解题意,而去回答粮食增产的意义。
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际事例举证的引导。
此外,由于参考答案仅从国家职能角度提出要求,有部分考生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对人民负责原则入手回答问题,得分也较低。
第38(3)题:本题要求从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和群众观点三个方面概括政府抓好粮食生产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考生的答题基本达不到试题的要求。
其中,第一点“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和其他实践活动的作用”属于平时教学中不太被重视的二级知识,学生普遍未能复习掌握,所以能够回答的只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得分,导致本题的得分率和高分率在全卷中最低;第二点“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是思想政治课教材已经删除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答到,但考生普遍能从所学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三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本题的主要得分点,学生回答得比较完整。
但本题的零分率极高,达到31%,这主要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题时运用的哲学原理五花八门,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客观关系、联系的观点、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等,导致答案偏离题意。
第39(5)题: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党和政府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包括国情、优越性和依法办事几个方面。
学生一般只会回答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得分在4分上下,能够回答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学生较少,而能抓住材料中“写入宪法”回答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学生更少。
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扣紧材料表现的中心思想来考虑答题思路,而从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等角度进行回答。
本题的得分率和及格率都很低,其中的主要原因中,除了审题失误外,主要是学生把握不住制度、国情、法治等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会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