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及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
因为对德国的处理涉及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洲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此外,《凡尔赛和约》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约内容不仅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还体现了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过程中的勾结与矛盾。
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
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它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
尽管不太公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
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
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例题(2017·课标全国Ⅱ,46)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三)、苏德战场
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库尔斯 克地区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 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苏军洞 察先机,进行周密部署,集中了 超过德军的兵力并进行了反攻, 使得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 法扭转战败的局面。1944年初, 苏军北上发动突击,收复失地, 并解放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匈牙利等国,使之退出战争。
苏德战场
苏 德 战 场
二、第二战场
(一)、背景
1.1943年随着各反法西斯战场 的节节胜利和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 本转折。
2.为加快战争胜利步伐,并对 战后事务进行安排,各大盟国频繁 召开国际会议。
3. 1943年11月下旬,美、英、 中三国首脑召开开罗会议,签署 《开罗宣言》,商定美英军队将于 1944年5月从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 战场。
课堂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
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D )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 《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
是( D)
A.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惨败 B.中途岛战役日军惨败
C.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惨败 D.意大利1943年9月投降
答案提示:开罗会议:签署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于 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 列岛等归还中国,中国人民收复领 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德黑 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 队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并就 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 题交换意见。促进了战争进程,巩 固了反法西斯同盟,有利于战后世 界和平的实现。
美对日广岛投放原子弹
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
背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课件:2.2[文字可编辑]
新知预习 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191年9 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 (2)191年9 9月,协约国与奥地利签署《圣日耳曼条约》。 (3)191年9 11月,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署《纳伊条约》。 (4)192年0 6月,协约国同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 (5)192年0 8月,协约国与土耳其素丹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
1.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如英 纵了国联,使之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虽然战争削弱了 强的实力,增强了美日力量,显示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 但美日力量的增长还不足以完全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格 其是军事实力仍无法与英法竞争,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位只是产生动摇,并没有完全丧失。
预习交流1 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说明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诸条约有何相 说明了什么?
提示: 相似点:(1)肢解战败国领土,承认某些国家独立,划定(2疆) 界 从军种、数量、兵役制等方面限制战败国(军3)战备败;国支付战争 赔款。 说明: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以及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
2.凡尔赛体系受到的冲击 (1)原因: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新政府打败了英国支持的素 府军和入侵的希腊军队。 (2)表现:1923年7月,协约国集团与土耳其新政府另订《洛桑 约》,承认了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美国历史学家马·文佩里在其主编的《西方文明 史》中写道:“德国人坚决声明,在美国加入大战 时,威尔逊曾说过,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他们的政 府。德国人现在肯定认为新的德意志民主政体不应该 为它的君主政体及其军队的罪孽而受到惩罚。对德国 人来说,《凡尔赛和约》不是威尔逊所允诺的新世纪 的曙光,而是令人憎恶的事—情—卑劣的罪 恶。”“厌倦战争,为国内的革命骚动而烦躁不安, 粮食极度短缺,经济混乱,加之协约国已摆好入侵的 架势,新德意志共和国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在条约上 签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55张)
戴高乐重返巴黎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 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 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 整个法国被解放。
缺席者
德国佬俯瞰着轴心国集团缺 席者留下的空荡荡的椅子
开 罗 会 议
德黑兰会议
名称 开罗 会议
时间 1943年11月
参加国 中、美、英
主要内容
作用
发表《开罗宣言》, 宣告日本所窃中国领 土归还中国 ①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 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 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 织。 ②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 战场
利于三国协同对 日作战;中国收 复领土的权利得 到国际公认 加强了三国联 合对德作战; 加速德国走向 灭亡
易北河畔苏军和美军会师
2.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4月25日,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 会师。苏军完成了 对柏林的包围,红 军战士经浴血奋战, 于4月30日把红旗插 上了德国国会大厦 主楼的圆顶上。
3.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㈡日本法西斯的覆亡
1、背景: ①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② 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 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 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 濒于崩溃. ③中国战场反攻
德黑兰 会议
1943年11 月—12月
苏、美、英
⑵过程: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霸王行动”
1944年6月6日凌晨, 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 下,一支庞大的舰队载 着登陆部队,由700多 艘舰艇和上千架飞机掩 护,横渡英吉利海峡, 向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 诺曼底地区进发,很快 突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 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 “大西洋壁垒”。一个 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 过了100万人。动用总 兵力 280万人、13000 多架飞机、9000多艘 舰船在欧洲成功地开辟 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及答案
第1课巴黎和会[目标导航]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国家,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与会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思维点拨帝国主义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而外交是战争的延续。
所以,巴黎和会的目的就是要瓜分战利品,宰割战败国。
而由于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实力至上,所以欧美列强成了会议的主导者。
3.勾结与争夺(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归纳总结英国根据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德国被肢解或过分削弱,目的是以德国抗衡法国、制约苏俄。
但英国又要凭借其实力和战胜国的有利地位,保存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些领地,巩固既得利益,恢复和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同时,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二、《凡尔赛和约》1.签订:1919年6月28日,签署《凡尔赛和约》。
2.内容易混易错1.《凡尔赛和约》仅仅是战胜国之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及答案
第3课华盛顿会议[目标导航]一、华盛顿会议1.背景(1)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2)美、英、日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3)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也成为紧迫的问题。
2.召开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3.《四国条约》(1)签订:1921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到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①对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思维点拨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同巴黎和会一样,体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1.《五国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2.《五国条约》的内容: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3.《五国条约》的影响(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2)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3)《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易混易错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是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上的两大突出问题。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模块综合检测及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漫画(图中木牌上写的是“home,sweet home”)。
如果要为此图配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希特勒的美梦》B.《乐观的伦敦》C.《维希的傀儡》D.《美国的中立》答案 D解析材料中的英文意思是“家,甜蜜的家”,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政策盛行,希望通过推行“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卷入战争,保持本国的和平局面,故D项正确。
2.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
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
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A.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惯用战术阵地战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答案 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惯用战术是闪电战,与材料中描述的阵地战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可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可知阵地战具有持久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持久阵地战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交战双方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1914年9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这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A.德国危及美国利益,美国仇视德国B.美国同协约国关系密切,所以站在协约国一边C.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D.美国与德国有着同样的瓜分世界的构想和战略答案 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所以选C项。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3 第3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件PPT
栏目导航
2.日本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①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② 波茨坦 会议召开。 ③美国在广岛、 长崎 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④ 苏联 对日作战。 ⑤中国抗日军民战略反攻。 (2)时间:1945 年 9 月 2 日。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1.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
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 场的开辟。
胜利之门的。
2.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时间: 1942 年 8 月开始。 (2)概况 ①1942 年 8 月, 美军 率先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 纳尔岛,双方展开激烈争夺。 ②在制海权方面,日军损失沉重,被迫从 瓜岛 撤退。
栏目导航
[深度点拨] 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取胜的因素 ①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 ②同盟国之间军事配合密切。 ③各国人民为自由、民主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史料一 1942 年 4 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 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 有得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解读] 由史料一中“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卸 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必须实现这个计划”等分析。
栏目导航
史料二 1942 年 5 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 “我们正在为 1942 年 8 月或 9 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 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 出许诺。”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3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亚洲: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概况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表现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一万余人。
②敌后战场:中共开展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2.非洲: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1)起因:意大利为加强在东地中海的势力,企图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不久,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失败原因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采取纵容政策。
二、西班牙内战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扩大(1)德意:提供装备,直接参战。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援助。
(3)共产国际:组成“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
4.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5.性质: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3)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瓜岛战役;北非登陆和北非战事的胜利结束;意大利退出战争;库尔斯克战役;二战后期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和德国的投降;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日本投降。
2、理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和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3、运用:通过对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及其影响,剖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加强合作、取得二战胜利的过程。
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重点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加强了盟国的合作,对打败法西斯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2、第二战场的开辟是二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是盟国互相配合、合力打击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胜利阶段的重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1943~1945年)是战争的胜利阶段。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并对战后世界事务进行了初步安排。
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以及柏林战役等重大胜利的取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投降;在亚太战场,由于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苏联的出兵,再加上美国的原子弹等因素,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建议教师重点讲解二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以及反法西斯联盟彼此加强合作的表现,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应对危机的可能;同时需要解决的五个概念(瓜岛战役;北非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
另一方面华侨也将所在国的先进政治制度爱、乡经、济爱制自度己、的思家想人文。化这等就带是回中中国国人,、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中传国播文者化,、甚中至国领人导的者精的神作、用中如国率心先。中
创办近代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国州的创改立革继开昌放隆,缫中丝国厂的:发推展动建民设主跟革我们
移发
美洲族群 表现 ①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
殖民扩张与 的变化
近 代
美洲族群的 变化
殖
②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③欧洲白人人数大大增加 ④混合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民
活 动 和 人 口
英国的殖民 活动与大洋 洲人口结构 的变化
影响 ①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 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 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因 在美国,华工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
对美洲 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 开发
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华工的
跨
贡献
地 域 转
华工与美洲、 大洋洲的开
移发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1865年底到1866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 几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时达14米,但资本家仍责令工人 施工。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
2020高考历史人教新一线学案课件选修3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2.战争进程 (1)爆发:____1_9_3_9__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然后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战场。 (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_太__平__洋__战__争___的爆发,使第
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
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
1.“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 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 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 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3)历史原因: ①_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内部隐含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 ②英法的_绥__靖__政__策__和美国的“中立法案”纵容了法西斯侵 ③苏联与德国签订《_苏__德__互__不__侵__犯__条__约_》,客观上纵容了 径。
④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 大战的方向发展。
[问题探究3]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法西斯德国 事准备。 (2)军事思想保守,沉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要塞防 克等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认识不足。 (3)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落后,战争过程中军事指挥失当。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在人们心 的阴影,和平主义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法国自上而下忽视
提示:(1)在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 人民沉重地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 利地位。
(2)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和中立自保,在国际上没能形 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课件:2.1[文字可编辑]
新知预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至1919年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三巨头:英国首相劳·乔合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 威尔逊。
预习交流1 为什么苏俄被列强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
提示: 列强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考虑,害怕革命,十分仇视社会 俄;协约国不满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一段关于五四运动的情节,火烧赵 血书“还我青岛”等历史事件被逐一精彩呈现,很多观众被深深 动,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
当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帝国主义召开的哪次会议相关?为 次会议会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
提示: 巴黎和会。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和会却 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 人民的不满,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4.《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最终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和冲突。( × )
【解析】 和约仅仅是战胜国之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仅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思维导图
【图示解读】巴黎和会 (1)目的: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2)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3赃) 会 结果: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4》)评。价:辩证地评价《凡尔 赛和约》的作用。一方面《凡尔赛和约》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得到暂时解决,另一方面和约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3.评价 (1)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 (2)积极作用:战胜国通过该和约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列强 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3)消极影响:和约十分苛刻,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其压制 缚,它已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及答案
第 2 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要点难点认识世界捍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 1.认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和 20 世纪言》, 20 世纪六七十年月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六七十年月美国的反战运动。
(要点 )实,剖析战后代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 2.剖析战后代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由、特色和意义。
原由、特色和意义。
(难点 )一、世界捍卫和平大会1.原由:两次世界大战的大难和核武器毁坏性的损坏力,促进人们觉醒。
2.召开(1)第一届: 1949 年 4 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捍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提议。
(2)第二届: 1950 年 11 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其原则。
(3)原则:“世界上不一样的制度能够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当经过磋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依照民族自决的权益,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波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4)意义:反对侵略战争、盼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趋人心所向。
(5)1952 年 12 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思想点拨1.世界捍卫和平大会主要宣扬无条件严禁原子武器、不一样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以和平磋商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和民族自决的原则等几大方面的反战和平思想。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盛行有着历史必定性:两次世界大战的大难促进人们觉醒,反省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深刻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盛行,威迫着人类的和一生活;美苏争霸,特别是核军备比赛给人类生计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迫。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 1954 年罗素发布了题为《人类的危机》的有名演说。
2.发布: 1955 年 7 月,发布《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宣言重申了核战争将致使的严重结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督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1)领导英国的严禁核武器运动,倡议成立了“和平抗争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历史选修3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48页)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案目录课标要求 (2)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6)第一课巴黎和会 (6)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联 (7)第三课华盛顿会议 (9)第四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10)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3)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3)第二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18)第三课走向世界大战 (19)第四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1)第五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22)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4)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5)第八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7)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29)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29)第二课冷战的开始 (30)第三课美苏争霸 (34)第四课两极格局的结束 (35)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37)第一课朝鲜战争 (37)第二课越南战争 (38)第三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39)第四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40)第五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41)第六课两伊战争 (42)第七课海湾战争 (43)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44)第一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44)第二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46)第三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47)课标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课件:5.6[文字可编辑]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2.学习目标 (1)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简述两伊战争的经过,探讨两伊战争的教训及影响。 (3)探讨地区冲突的原因。
新知预习 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1.内部因素 (1)领土争端:两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 上。 (2)宗教纠纷: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与逊尼派矛盾尖锐。 (3)个人恩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个 盾。 (4)民族问题: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 动。 2.外部因素:两国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 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答案】 (1)地区霸权需要;大国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 心。
(2)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区霸权主义;领土争端;大国干 (3)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区的动荡不安,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 而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主要是由伊拉克想在是英国殖民者“分
领土 该地区建立霸权引起而治之”政策造成
2.影响 (1)战争造成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两国经济最主要的经济支 油工业均遭到极大破坏。 (2)战争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出现了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伊朗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 新的紧张因素。 (3)战争使有些中东国家开始谋求引入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 伤性武器,导致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4)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文明。伊拉克军 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 阿拉伯世界面对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 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 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目标导航]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战况①1943年7月,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2)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归纳总结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到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思维点拨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率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开罗会议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①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②内容: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概念阐释第二战场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国作战。
2.军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1)过程①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打响。
②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
(2)影响: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1.雅尔塔会议(1)召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2)内容: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欧洲战事结束(1)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
(2)东线的苏军也发动强大攻势,兵临德国首都柏林城下。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
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
(3)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易混易错1.雅尔塔会议涉及中国的内容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护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2.雅尔塔会议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1.背景(1)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2)波茨坦会议①召开: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的波茨坦。
②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3)中美苏的最后一击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③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
2.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思维点拨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不仅表现在战场上、军事上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也表现在各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表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合作。
2.欧亚各国人民方式多样的抵抗斗争,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力量,配合了反法西斯主要盟国的军事行动,成为欧亚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史料一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史料解读](1)体现了罗斯福力主开辟第二战场,以利于战争形势的发展。
[问题思考](1)从史料一来看,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主张?答案罗斯福主张1942年开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苏联和美英军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减少牺牲和损失。
史料二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是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
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史料解读](2)体现了丘吉尔包藏私心,拒绝开辟第二战场,让苏德相互削弱。
[问题思考](2)从史料二来看,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持什么态度?他持这种态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态度:丘吉尔和英国政府拖延甚至拒绝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
目的:让苏德军队互相削弱,德军的削弱可以减少英国的牺牲,苏军的削弱可以减少以后苏联同英国的对抗。
史料三1942年8月,斯大林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经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3)有利条件是指当时德国军队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而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
[问题思考](3)从史料三来看,斯大林为什么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所说的“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原因:斯大林认为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减少苏联的压力,同时东西夹击可以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
有利条件:当时德国军队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而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及作用(1)原因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②力图限制苏联影响。
③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2)作用:①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住了德国法西斯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②它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史料一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的演讲[史料解读](1)说明不同制度意识形态可以合作。
[问题思考](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史料一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答案寓意:合作。
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史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景纪实》[史料解读](2)说明从法律上肯定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从而奠定中美英合作的政治基础。
[问题思考](2)史料二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史料二的积极意义。
答案三国:中、美、英。
意义:三国一致合作抗日。
史料三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正式签署,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远东红军出兵日军控制下的中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国、中国也加紧了反击日军的步伐,到了15日,日本天皇就发表了《终战诏书》。
[史料解读](3)说明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对日作战问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问题思考](3)谈谈你对史料三的看法。
答案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政治合作与军事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
该战役()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答案 D解析解读图片可知,图中的岛屿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日军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此后美军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D正确。
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A错误。
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B错误。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错误。
2.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 B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3.仔细阅读下图所示历史漫画。
该漫画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A.阿拉曼战役的结束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C.北非德意军队投降D.美军转入对日反攻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出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
阿拉曼战役结束时,北非战事还未结束,墨索里尼政权还存在,故A错误;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时,墨索里尼政权已经倒台,故B 错误;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为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和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提供条件,故C正确;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转入对日反攻,与欧洲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无直接关系,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