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氮-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储存场所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定期检查一氧化氮的储存包装容器,防止泄漏。
运输
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
安全
打开一氧化氮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有毒物质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避免直接接触一氧化氮,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一氧化氮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严禁用铁器敲击设备,以免引起火花。
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在一氧化氮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1)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2)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3)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一氧化氮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
一氧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氮化学品英文名:nitric oxide;nitrogen monoxide化学品别名:-CAS No.:10102-43-9EC No.:233-271-0分子式:N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短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对器官造成损害。
预防措施: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可设法堵塞泄漏。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氮;氧化氮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中文俗名或商品名:Synonyms:CAS No.:10102-43-9分子式:NO分子量:30.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化学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一氧化氮;氧化氮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快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性较小,当进入呼吸道深部时,形成硝酸与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过4—6小时或更长的潜伏期,便出现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此外,还可出现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
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遇到氢气爆炸性化合。
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
一氧化氮较不活泼,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强烈毒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全身防火防毒服禁止使用的灭火剂:闪点(℃):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爆燃点:爆速:最大燃爆压力(MPa):建规火险分级: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一标识中文名一氧化氮英文名ni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分子式NO相对分子质量30.01CAS号10102-43-9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化学类别非金属氧化物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体,易挥发。
主要用途制硝酸、人造丝漂白剂、丙烯及二甲醚的安定剂。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
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
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
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遇到氢气会发生爆炸性结合。
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
一氧化氮较不活泼,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强烈毒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和。
灭火剂:雾状水。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是一种用于治疗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以下是一氧化氮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吸入用一氧化氮
通用名称:一氧化氮气体
适应症:吸入用一氧化氮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症(PPHN)和成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症(ARDS)的药物。
使用方法:
1. 一氧化氮必须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必须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如专门设计的吸入治疗系统。
2. 使用前,请确认患者不对一氧化氮过敏。
3. 一氧化氮仅限吸入使用,不得用于其他途径。
4. 使用前确保气体供应系统正常工作,确保适当的剂量和流速。
5. 推荐的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而异,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注意事项:
1. 一氧化氮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必须保持充足的氧合和适当的氧气浓度。
2.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和血红蛋白饱和度。
3. 一氧化氮可能会引起中毒,如有副作用出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处理。
4.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严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一氧化氮。
5. 一氧化氮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务必告知医生所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以上仅为一氧化氮的简要说明书,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在使用一氧化氮之前,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和与医生或专业药师进行咨询。
一氧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TLV-TWA(mg/m3):
25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食 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遇到氢气爆炸性化合。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无意义。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
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MSDS NO(一氧化氮)
溶解性:水中溶解度:0.073 Vol./Vol. at 20℃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一般安定 禁配物: 可燃物、 铝粉、 硼、 chlorine monoxide、 chromium、 氟、 nitrogen trichloride、 空气、 氧气、
Page: 3 /5
ozone、phosphorous、oxidizing agents、helogens、铁粉、sodium monoxide、magnesium、 manganese、uranium a40℃。 聚合危害:无资料 分解产物:热分解为氧、氮及极少之其它氮氧化物。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不要拖、拉、滚、踢钢瓶,应使用适当钢瓶专用手推车搬运钢瓶。禁止尝试利 用瓶盖来吊升钢瓶。钢瓶于使用中必须固定。加装调压阀来安全地使用钢瓶内的气体。 使用逆止阀避免逆流进入钢瓶。严禁烟火。不可对瓶身任何地方加热。当钢瓶连接到制 程时慢慢小心地打开钢瓶阀。打开瓶阀若遇到任何困难,应停止操作并通知供货商。不 可用工具(如板手、螺丝起子等)插进瓶盖(CAP)二边开孔内打开瓶盖,因如此会损坏瓶阀 造成泄漏,应使用可调式环状链式板手(StrapWrench)来打开过紧的瓶盖。确实使用实瓶、 使用中、残瓶之卷标以分辨钢瓶使用状况。为避免空气进入钢瓶内请勿完全用尽气体, 用毕后请使用扭力板手将阀出品盖(PLUG)锁回去。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经由皮肤而吸收,而且非常具有毒性,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脱去受感 染之衣物,并立刻送医。 眼睛接触:撑开眼皮以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立刻送医。 吸 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立即请人帮忙打电话求救,若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之人员 施以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CPR),或给予氧气,立即送医并告 知医疗人员曾接触此物质。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一、产品描述吸入用一氧化氮(下称一氧化氮)是一种用于医疗用途的气体药物。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吸入用一氧化氮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以及其他肺血流失调节障碍相关疾病。
二、适应症1. 新生儿缺氧导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流动力学稳定;3. 当病情严重,而又难以机械通气或其他常规治疗时,可以考虑吸入用一氧化氮治疗。
三、禁忌症1. 已确认或怀疑存在反应性肺血管病变;2. 患有皮肤坏死性筋膜炎;3. 吸入用一氧化氮对患者存在明显的过敏反应。
四、使用方法1. 设备准备:使用吸入用一氧化氮之前,应确保吸入设备具备以下条件:配备可调节浓度以控制一氧化氮气体浓度至20-100 ppm的系统;2. 吸入方式:将一氧化氮通过合适的气体传输设备,如质子库或玻璃管道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3. 浓度控制: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和需要,调整一氧化氮浓度。
五、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前需确保吸入设备的安全性、功能完整性以及气体纯度;2. 一氧化氮在使用中应严密监测,并定时记录一氧化氮浓度;3.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调整一氧化氮浓度;4. 吸入用一氧化氮只能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5. 若出现一氧化氮控制浓度不足或过量引起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六、不良反应和风险1. 频繁或剧烈的喷嚏;2. 咳嗽和呼吸管刺激;3. 低氧血症和低氧供应差异;4. 发生肺不张或通气不足;5. 潮气量过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
七、储存和运输1. 吸入用一氧化氮要储存在压力类气瓶中,需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剧烈震动和碰撞;2. 存储环境应凉爽、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八、包装规格和有效期吸入用一氧化氮的包装规格和有效期应遵守相关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九、总结吸入用一氧化氮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气体药物。
合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氧化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一氧化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氮;氧化氮
英文名:Ni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
分子式:NO
分子量:30.01
UN编号:1660
危险货物编号:23009
RTECS号:QX5250000
CAS号:10102-43-9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气体。
熔点/℃:-163.6
溶解性:微溶于水
沸点/℃:-151
相对密度(水=1)1.27/-151℃
饱和蒸气压/kPa: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93
燃烧热(kJ·mol-1)
临界压力/mPa:6.48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
闪点/℃:
聚合危害能发生: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储运
不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易燃、可燃物等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
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摘要:1.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概述2.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用途3.使用和储存一氧化氮的注意事项4.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5.结论正文:一、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概述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是一本介绍一氧化氮的性质、用途、储存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的文档。
本文档旨在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和安全地使用一氧化氮,保证其能够在科研、工业等领域发挥最佳效果。
二、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用途1.性质:一氧化氮(化学式:N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在常温下不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具有高度的还原性。
2.用途:一氧化氮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生产等领域,如在半导体产业中用于清洗硅片,制备亚硝酸盐等。
三、使用和储存一氧化氮的注意事项1.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一氧化氮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 一氧化氮应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储存注意事项:(1) 一氧化氮应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储存于低温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2) 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3) 一氧化氮不得与氧化剂、易燃物品等混储。
四、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一氧化氮的基本特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使用和储存一氧化氮的注意事项,详述操作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安全规定。
3.一氧化氮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发生泄漏、中毒等意外情况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4.相关法规和标准,介绍与一氧化氮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法规、标准。
五、结论瑞典斯卡西亚一氧化氮说明书为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一氧化氮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性质、用途、储存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旨在确保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遵循安全规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一氧化二氮 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二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又称之为“笑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危险性:
1. 一氧化二氮为氧化剂,遇可燃物或还原剂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2. 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晕眩、肌肉痉挛、昏迷等症状,长时间吸入或接触高浓度的一氧化二氮可能导致缺氧,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3. 一氧化二氮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急救措施:
1. 如果接触到一氧化二氮,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转移到安全地方。
2. 如果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3. 如果接触到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消防措施:
1. 由于一氧化二氮的燃烧性,灭火时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
2. 如果发生泄漏,应立即疏散周围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泄漏。
储存与运输:
1. 一氧化二氮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2. 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容器和车辆,并确保容器和车辆的密封性良好。
3. 不得与其他危险品混装混运,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安全注意事项:
1. 使用一氧化二氮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2. 使用一氧化二氮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高浓度的一氧化二氮对人体造成危害。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一氧化二氮泄漏,以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一氧化二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二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二氮(NO2)是一种无色气体,常见于燃烧过程和工业排放中。
它是一种强烈的酸性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以下是一氧化二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1. 性质和危害:
-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可燃气体,遇到明火或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
-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一氧化二氮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
- 高浓度的一氧化二氮可能导致头痛、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2. 防护措施:
- 在接触一氧化二氮时,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例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服和手套。
- 使用防护设备,例如通风系统和气体泄漏监测器,确保工作区域的一氧化二氮浓度低于安全限制。
- 在进行一氧化二氮相关的操作时,确保操作人员受过专门的培训,并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危害。
- 将一氧化二氮存储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明火和高温,避免泄漏和扩散。
3. 应急处理:
- 如果发生一氧化二氮泄漏,立即撤离人员,确保安全。
- 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清除泄漏源。
- 使用通风设备将泄漏的一氧化二氮稀释到安全浓度。
- 如果泄漏无法控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排放措施。
4. 废弃物处理:
- 将一氧化二氮或有关的化学品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置。
- 不要将一氧化二氮排放到水源或土壤中,以免污染环境。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氧化二氮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概述,具体的操作和应对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规进行调整和实施。
在使用一氧化二氮或任何其他化学品之前,应仔细阅读并遵守生产商提供的详细说明书和安全操作指南。
安全教育一氧化氮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化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一氧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一氧化氮的性质及危害。
2.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1. 一氧化氮的危害机理。
2. 一氧化氮的防护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一氧化氮的相关背景,如历史、应用等。
2. 提问:一氧化氮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有什么危害?二、讲授新课1. 一氧化氮的性质(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不燃烧,不易爆炸,但与氧气接触后易氧化成二氧化氮(NO2)。
(3)一氧化氮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
2. 一氧化氮的危害(1)对人体危害:一氧化氮具有强烈的毒性,吸入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对环境危害: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3)对设备危害:一氧化氮可腐蚀金属,损害设备。
3.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1)控制排放:减少一氧化氮的排放是降低其危害的根本途径。
(2)个人防护:在接触一氧化氮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手套等防护用品。
(3)通风换气:在可能存在一氧化氮的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4)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一氧化氮中毒事故,应立即撤离现场,并及时就医。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氧化氮的危害。
2. 如何预防一氧化氮的危害?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一氧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
2. 强调一氧化氮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氧化氮的其他应用。
2. 结合实际,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减少一氧化氮的排放。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一氧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使学生了解了一氧化氮的危害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氧化氮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一氧化氮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掌握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用途。
2. 一氧化氮的危害。
3.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1. 一氧化氮的危害性。
2.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安全防护用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一氧化氮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化学课上学过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一氧化氮这一新知识。
二、新课讲授1. 一氧化氮的性质a. 教师展示一氧化氮的化学式和结构,介绍其物理性质。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气味等。
c. 教师总结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2. 一氧化氮的用途a. 教师介绍一氧化氮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b. 学生讨论一氧化氮的用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一氧化氮的危害a. 教师讲解一氧化氮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中毒、窒息等。
b. 学生分析一氧化氮的危害原因及表现。
4.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a. 教师介绍一氧化氮的防护方法,如通风、佩戴防护用品等。
b. 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预防一氧化氮的危害。
三、实验演示1. 教师进行一氧化氮实验,展示其性质和危害。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总结实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氧化氮的性质、用途、危害及防护措施。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氧化氮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2. 设计一份关于一氧化氮安全防护的宣传海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一氧化氮的性质、用途、危害及防护措施。
防一氧化氮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一氧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和预防一氧化氮危害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一氧化氮的性质和危害。
2.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1. 一氧化氮的预防方法。
2.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一氧化氮的背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氧化氮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二、新课讲授1. 一氧化氮的性质(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一氧化氮在空气中遇氧气会迅速氧化成二氧化氮(NO2),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 一氧化氮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一氧化氮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对环境的危害: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一氧化氮的防护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氮危害的认识。
(2)在可能产生一氧化氮的场所,如炼油厂、化工厂等,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
(3)加强一氧化氮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标排放。
(4)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一氧化氮,如远离污染源、不吸烟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预防一氧化氮危害?”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四、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一氧化氮检测仪。
2. 学生分组进行一氧化氮检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了解一氧化氮的浓度。
3.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强调实验操作规范。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氧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
2. 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加深对一氧化氮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一氧化氮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新版一氧化二氮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二氮化学品英文名:Dinitrogen monoxide企业名称: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企业地址: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传真: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联系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0 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H280 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H336 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44 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70+P376 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设法堵塞泄漏。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P40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P410+P403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健康危害: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一氧化氮-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助燃!腐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CAS号:10102-43-9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无特殊气味;熔点/凝固点(℃):-163.6;初沸点和沸程(℃):-151.8;爆炸上限/下限[%(v/v)]:无资料;蒸气密度(空气=1):1.04;溶解性(mg/L):67。
气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短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与活泼金属反应具有爆炸性或引起着火。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腹部疼痛,咳嗽,头痛,倦睡,灼烧感,恶心,头晕,意识模糊,皮肤发青,嘴唇或指甲发青,气促,神志不清。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发红。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肤,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漱口。
不要催吐。
给予医疗护理。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或二氧化碳;大火:喷洒水、水雾或普通泡沫。
禁用: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5 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
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93
临界压力(mPa):
6.4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微溶于水。
主要用途:
制硝酸、人造丝漂白剂、丙烯及二甲醚的安定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068mg/m3/4h
人吸入LCL0(mg/m3):
刺激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0ppm。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大鼠吸入27ppm/3小时(连续)。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 防 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
pH值:
无意义
沸点(℃):
-163.6
熔点(℃):
-151.8
相对密度(水=1):
1.27(-15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
TLV-TWA(mg/m3):
25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稳定性:
稳定
禁 配 物:
易燃或可燃物、铝、卤素、氧、氢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小鼠吸入的浓度3025mg/m3,6~7min出现麻醉,并在12min死亡。把麻醉了的小鼠放回到新鲜空气中能恢复;吸入6000mg/m3,4~6.5min出现麻醉,并在6~8min死亡;吸入370mg/m3无明显中毒征象。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mAC(mg/m3):
-
PC-TWA(mg/m3):
15
PC-STEL(mg/m3):
30*
TLV-C(mg/m3):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食 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遇到氢气爆炸性化合。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无意义。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3009
UN编号:
1660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氧化剂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一氧化氮;氧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一氧化氮;氧化氮
化学品英文名:
ni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含量):
CAS No.:
一氧化氮
10102-43-9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