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有一些常考的考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进行总结。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了人们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重点理解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文化和社会认知发展:掌握文化和社会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文化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
3. 认知发展中的错误思维:了解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维,如谬误思维、转化思维等。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理论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刺激-反应、强化和惩罚等。
2. 认知学习理论: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启发式学习、发现学习和概念学习等。
3.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熟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概念,如模仿学习、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效能等。
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评价常考考点包括: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如标准、效度、信度和客观性等。
2. 评价方法:熟悉教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如考试评价、观察评价和问卷调查等。
3. 教育评价的原则: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客观、全面和科学性等。
四、个体差异与辅导个体差异与辅导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
重要考点包括:1. 智力和学业成绩:了解智力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智力测量的方法和常见智力考试。
2. 个体差异的原因:熟悉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发展特点等。
3. 辅导与干预措施:掌握辅导与干预措施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如个体辅导和小组辅导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领域。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科目。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析和学习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解释和应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原理与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原理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学法等内容。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法则探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对教育原理和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学习和发展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内容。
学习心理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活动,发展心理则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学习和发展心理的相关理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原理和教学法、学习和发展心理等重要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实践的科学理论。
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习、记忆、智力、动机、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二、发展心理学1. 简述儿童的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爱因斯坦关于婴儿期发展的研究。
2. 探讨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问题,如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青少年叛逆期的特点等。
3. 分析成年期的发展特点,如成年期的心理危机、中年危机等。
三、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2. 讨论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如感性记忆、意义记忆、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3. 探究学习策略与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
4. 分析语言发展和阅读理解,如语言习得的阶段、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等。
四、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1. 探讨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2. 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类型,如阅读困难、数学困难、语言障碍等。
五、人格心理学1. 简述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探讨人格的构成因素和特点,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3. 分析人格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控制能力等。
六、情感与心理健康1. 分析情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如情绪的种类、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
2. 探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预防,如焦虑、抑郁、进食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3. 讨论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维持心理健康,如心理疏导、心理辅导等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人格心理学以及情感与心理健康等内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 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 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大题总结
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作用4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章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性2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3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4.青春初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5.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6.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和主要特征7.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变的原因及特征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性格差异及其教育的意义五.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和给教师的启示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第三章1.学习的含义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3.联接学习理论4.顿悟学习说5.发现学习及其特征6.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1.动机的意义和功能2.学习需要的三个因素3.学习期待和影响学习期待的原因4.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容5自我实现理论的教育意义6.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7.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9.成败归因理论10.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五章1.知识的类型2.知识表征形式3.知识学习的类型4.知识学习的过程5.知识获得的环节和提高方法6.教学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7.记忆及其记忆的一般过程8.记忆的类型9.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各自的特点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1遗忘的原因12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13.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五.1.遗忘的规律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第六章1.技能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动作技能的成分3.动作技能的分类4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不同特点5.心智技能的种类6.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8.动作技能如何训练9.练习进程的一般趋势10.如何有效练习1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动作形成的阶段1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13心智技能的原型模型与形成阶段14心智技能的培养五.1.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关系第七章1.学习策略的含义2.学习策略的分类3.复述策略4.精细加工策略5.组织策略6.元认知的含义7.元认知策略8.资源管理策略9.学习时间管理10.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五.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和步骤第八章1.问题解决的种类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3.问题解决的类型4.问题解决的过程5.问题解决的策略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8.创造性的基本特征9.影响创造性培养的因素10.培养创造性需要注意的问题11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第九章1.智力落后的特征2.学习障碍的特征3.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特征4.情绪和行为障碍特征5.鉴别天才学生的指标6.IDEA‘97六项规定7.教育特殊学生的教学策略8.美国特殊教育形式9.促进特殊学生的社会整合和成长五1.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教学2.对天才学生的教学第十章1.态度的结构2.品德心理结构3.影响态度与品德的一般条件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5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五.1.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心理评估的方法4.强化训练法的形式、原则5.强化训练法的程序五.1.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2.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第十二章1.教学行为目标的确立方式2.布鲁姆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3.克拉斯沃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4.教学对象的分析5.个别化教学的特征五.1.教学设计的流程2.对教学事项的理解第十三章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2.社会助长作用及原因3.社会阻抑剂原因4.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发生的决定因素5.群体规范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6.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7.课堂纪律的功能8.课堂纪律管理的一般策略9.协调正式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五1.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2.课堂管理的功能第十四章1.教学评价的分类2.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4.有效自编测验的指标5.访谈法的含义、类型、特点及实施6.观察法的含义、分类及实施7.案卷分析法的含义、类型及实施8.效度的分类9.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10.合理评分的步骤11.标准化测验的要求五1.教学评价、测量、测验之间的关系2.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第十五章1.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2.教师胜任特征的表现3.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4.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5.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6.教师的威信影响教育成效的原因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方法8.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9.教师期望效应发挥作用的机制10.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11.教师成长的历程12.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五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异。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梳理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
一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二意义学习的条件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三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联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四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六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七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八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九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教育心理学总结(适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总结1.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在190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者桑代克建造的,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服务”。
5.教育心理学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阐明各种教育措施得学生的心理影响,揭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依存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更有效地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丰富的教材和确切的根据。
(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6.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7.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8.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9.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注意:一个★代表到目前为止考过一次1、★★★★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2、★★★★★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3)准低耗性标(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3、★★★★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教学的心理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5、★★★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有:(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分别如下:(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7、★★★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8、★★★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加涅的观点:1)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9、★★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语言行为)10、★★★★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及学习规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常常考察认知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集中程度。
教育心理学常考察注意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同年龄段人的注意力特点、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及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等方面。
2.记忆与遗忘记忆是指信息在脑内被存储和保持的过程,遗忘则是信息在一段时间后被丢失或忘记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经常考察记忆技巧、成功记忆的因素、遗忘规律以及各种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等方面。
3.思维思维是指人们用语言、符号和概念来理解、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意识活动。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思维的种类、思维的规律、思维的技巧以及影响思维的因素等方面。
二、发展心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发展的方向、因素、规律和阶段,是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发展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发展儿童是教师们最主要的教学对象,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对于进行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婴儿期发展、幼儿期发展、语言发展、运动发展、认知发展等。
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阶段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也是人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青少年发展的特点、社会化的影响、青春期心理问题、自我认同等方面。
3.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是指从成年开始到老年期的发展过程。
了解成人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对于教师开展成人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成人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工作与职业生涯、婚姻与家庭生活、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等。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社会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形式。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一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二意义学习的条件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三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联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四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六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七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八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九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202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4年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内容老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内容老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一1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利托尔,心理起有孟禄。
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
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属杜威,儿童中心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构造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构造布鲁纳。
身心开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教学目的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开展维果斯,人格开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老师反思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
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
阿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尔。
教学机器创造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开展的自然特点夸美纽斯---《大教学楼》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开展原那么。
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
裴斯泰洛奇---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那么全面地、和谐地开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者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好的,富有个性的人-教育的自然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心理过程与现象的学科。
作为一名富有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涉及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备考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
二、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理论- 居斯塔夫·维格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结构的逐渐发展与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2. 认知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三、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正向强化与负向强化- 奖励与惩罚的效果- 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2. 认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组织与加工- 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 教师的角色与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主体性与建构性- 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 社会文化背景对建构主义学习的影响 - 教师的角色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2. 测量与测验- 测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信度与效度的概念与评价- 测验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常见的测验方法与应用五、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个体差异的来源与类型- 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智力差异、情绪差异、兴趣差异的特点与影响 - 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启示与应用2.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常见的特殊教育需求类型与特点-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与资源支持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角色与职业发展- 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2. 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设计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与需求- 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七、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涵盖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他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都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
他强调了社会交往和合作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近程发展区”和“远程发展区”的概念。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实现的。
重要的学习原则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原则来激励学生学习。
2. 应用行为分析学习理论:应用行为分析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延伸。
它强调了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的重视,提出了辅助增强、自我控制和社会认知等概念。
三、智力与学习障碍1. 阿尔弗雷德·彭德认知发展理论:彭德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智力的多元概念,认为智力包括了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人际和自我认知等不同的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智力的多元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评价方式。
2.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某些学科或技能方面存在障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写作障碍和计算障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措施。
四、动机与情绪管理1.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为的力量。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来促进学习。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有效应对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焦虑和挫折等情绪,并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一、新课程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1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帮助。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育心理学,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的总结,希望能为考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认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关系的学科,它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在考试中,考生应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考生应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例如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等。
在考试中,考生可能会遇到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案例,需要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三、学习过程与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学习理论则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
考生应了解主要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并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问题。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考生应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在考试中能根据给定的案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和改进措施。
五、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工具,考生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在课堂上的应用方法。
例如,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教学设计的题目,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科目,需要考生对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方法有所了解。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真题的总结和分析,考生能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备考教育心理学科目,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在190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者桑代克建造的,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服务”。
5.教育心理学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阐明各种教育措施得学生的心理影响,揭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依存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更有效地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丰富的教材和确切的根据。
(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6.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7.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8.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9.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
而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多增加一个教学媒体。
10.当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11.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12.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
13.教学风格由哪几个阶段形成?1)模仿阶段2)探索阶段3)创造性阶段4)独特风格阶段第二章1.什么是观察?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2.什么是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4.什么教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5.记忆与感知觉的区别——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离开了当前的客观事物,感知觉就不复存在,而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总是指向过去,是在感知后出现的,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6.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理解每一个的含义)。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5秒—2分钟)和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为2分钟以上)。
7.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8.思维的定义:是指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9.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10.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11.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
12.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13.什么教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想象的种类:1)无意识想象2)有意识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5.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第三章1.什么叫情感?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情感的特点——有非常明显的两极性.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渐稳定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4.中学生早恋的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
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5.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性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第四章1.什么叫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1.个性的定义: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点: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
3.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时间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总体来讲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5.由于初中生个性的两个特点导致: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6.初中阶段的反抗心理时期的反抗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7.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外显的反抗行为:1)独立意识受到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接受。
8.初中生内隐地反抗行为的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
9.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1)强烈、狂暴性欲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10.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表现为: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11.初中生消极心境的主要表现:1)烦恼突然增多2)孤独3)压抑。
12.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
1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的表现: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德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强烈地关系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14.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第二是认知水平,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成熟的形式逻辑及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高中的自我概念的影响;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15.自我意识的定义:是指人的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16.自我意识包括的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17.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的分类: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看书上97页表5-1)18.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的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独特性。
19.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20.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
21.价值观的定义: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容尺度。
22.价值观的构成的三个基本成分: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
(理解每一个)23.价值观的特点: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
24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呈现四个基本特点: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力、效率关系。
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25.怎样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2)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26.创造力的定义: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7.创造力的特点: 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28.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1)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2)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3)“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4)“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29.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1)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3)创造合适的环境4)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5)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6)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开展“第二渠道”教学9)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10)考试模式综合化11)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