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育
知识经济时代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一个经济体中经济绿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原始型创新是创新体系的内核。
为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育。
原始型创新的流程按照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分为直觉、解释、扩散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不仅需要不同的知识提供支撑,而且拥有这些知识的人才如何被发掘和重用同样值得研究。
我国的原始型创新能力培育应该有个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个人通力合作的整体性保障机制。
关键词:原始型创新;创新型人才;创新动力支持;创新生态系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变化,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升级,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以拥有创新型知识的人力资本为依托,靠研究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的产业创新为标志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
这样的创新驱动根据是否为首创,可以分为原始型创新和模仿式创新。
一、原始型创新与知识组成洪银兴(2011)认为社会现阶段的创新由技术创新上升到科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生产活动中需要创新驱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出现的原始型创新概念,与模仿式创新是相对应的,原始型创新也是一种创新过程,不同于模仿学习形式的创新过程,原始型创新更强调破旧立新、无中生有,创新行为是可以一直持续的知识生产过程,每个创新活动是有生命周期,它可以根据创新成果的出现和消亡来确定一次创新行为的完成,从创新的源头出发,根据创新的出现、改进、完成以及推广运用的过程分别对应萌芽、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由生产和市场流通组成,整个创新活动却可以是源源不断的创新行为的循环系统。
原始型创新的源头可能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个体,独立个体可能单独形成创意,也可以组成团队共同激发灵感。
原始型创新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因为创新的结果需要经过市场检验,人类对于创新成果的认可程度直接决定了创新的成败以及下一步创新的方向,即创新是伴随着人类知识进步和需求改变的脚步逐渐发挥作用的。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人们对于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
首先,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并不稀缺,而是如何运用和创造出新的东西。
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型人才则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创新型人才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一个项目或者解决一个问题。
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结合。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而创新型人才则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将各自的专长和想法融入到团队的工作中。
再次,创新型人才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学科的分割和专业的深造,使得学生只懂得自己狭隘的专业领域,缺乏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而创新型人才则具备多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学习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创意。
最后,创新型人才具备适应变化和持续学习的心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变化和持续学习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死板和固化。
而创新型人才则具备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并主动地寻找新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提高对策
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提高对策基础研究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
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带动新兴产业群的崛起,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
而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领域做出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创新的学科。
一、原始性创新的内涵(1)事物独创性的、原始性的品质或状态;(2)独立地、以个性化的方式思考或表达的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3)强调的是科学认识论中的发现因素或者唯一性。
二、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现状(一)我国的基础研究缺乏重大原始创新成果1、存在着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思想,忽视积累过程,过于强调“产出”。
这样只能出现阶段性成果,很难在国际领先。
2、科技系统封闭、重复立项的问题长期存在。
这样容易抑制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尤其是一些小人物的创新,同时,也容易导致单纯跟踪、模仿,形不成原始性创新。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成果难以到达国际领先水平的一大“拦路虎”,将会影响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
说到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有人说中国将会在十年内拿到诺贝尔奖,也有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本土离诺贝尔奖已不是遥遥无期,而仅差一步之遥,但是诺贝尔奖特别强调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知识的原创性贡献,而由我国目前的基础研究现状来看,中国将很难达到诺贝尔奖的要求。
(二)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实力较弱国际竞争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竞争水平的公共竞争信息平台,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国际竞争力排名结果中,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在世界46个国家中排名:1997年为第20位,1998年为第25位,2021年为28位,2021年为33位…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在明显衰退。
1、科技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很多都与基础研究紧密相关,对基础研究的考察主要是看该国的基础研究是否很好地支持长期经济和技术发展。
中国如何才能形成原始型创新能力
中国如何才能形成原始型创新能力?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总书记系统提出了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明确提出我国已经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同世界科技强国相比,科技创新能力特别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现实证实这一判断:2014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6454.5亿,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4.25%。
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2014年我国受理专利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而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66.3万件。
占全部专利总量的25%。
而世界科技强国的有效发明专利一般占到70%。
显而易见,形成中国原始型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按照李克强总理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对科技体制弊病的剖析,提出形成中国原始型创新能力的改革建议:一是改变政府单纯用计划项目管理创新的惯性,明确原始型创新生生不息的源泉是社会直觉式创新,而不是政府计划项目。
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社会直觉式创新。
直觉式创新是由个人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持久的探索激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非凡的未来想象和生成超常的创意灵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甚至变革当今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直觉式创新牵引下,经过解释式创新、推理式创新、扩散式创新才能构成原始型创新的动态流程。
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尊重原始性创新流程的基础上,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与服务。
目前急需政府的放权与服务,“要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
政府有关部门确实有着不必要的干预太多,卡得太死。
事实上,世界上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管出来的”。
二是根据创新性人才在原始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设计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制度。
创新性人才的作用大致分为:原始型创新启动作用,发挥独特的超常想象力,提出新的创意,推进未来的无中生有;原始型创新试错作用,凭借兴趣爱好,激情执着于反复实验试错,把原始创意变为相对清晰的创新目标;原始型创新冒险作用。
知识经济与社会创新能力的培育
知识经济与社会创新能力的培育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与社会创新能力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培育社会创新能力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大规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它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一种资源,其价值越来越大。
企业、组织和个人在面对竞争时,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科技成果。
社会创新能力既包括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了创新环境的构建和创新机制的建立。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分享知识;我们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知识资源的差距。
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创造知识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面临知识获取和创新能力的短板。
其次,知识经济带来的技术进步也给部分工人群体带来就业不稳定和转岗困难的问题。
大量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技术更新的挑战,工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需求。
要培育社会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教育系统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与实际问题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改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政府可以鼓励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要加强知识的流动和分享,促进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
此外,我们也应该鼓励企业和组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具备竞争优势并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二、理论基础1. 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指个体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想法、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创新需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
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能力,以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变革。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大学应通过创新开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
这些实践经验能够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提供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和创业基金等支持,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和创业。
4. 团队合作和交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团队项目或组织,培养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评估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评估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包括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
这样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2. 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跟踪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来评估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
通过调查就业、创业情况以及薪酬等信息,评估大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
五、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与应对1. 学校管理和支持学校需要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和支持,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培养人才以及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一、培养人才的方法1. 重视教育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全面的教育内容。
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充足的教育资源。
2. 强化科研能力科学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能力的强化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该共同努力,为科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3. 提高教育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需要更高的教育质量。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5. 面向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
人才需要具备面向全球的视野和能力。
学校应该开设国际化课程、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机会。
二、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1. 建立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的土壤。
企业、高校和政府应该共同建立创新文化,倡导创新思维,鼓励员工、学生发挥创造力。
2. 增加投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需要更多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的投资,企业应该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高校应该优化科研经费的分配。
3. 强化人才培养创新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
4. 推广创新技术新技术是创新的动力。
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5. 加强合作创新需要各方共同合作。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该加强合作,开展跨界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
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都应该为此共同努力,为人才和创新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这种经济模式被称为知识经济,与传统的资源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对社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特征使得社会创新能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资源型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但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
因此,社会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
教育被视为知识经济的基石,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反,需要建立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
另外,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鼓励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合作。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再是某个学科或行业的单方面努力,而是需要不同学科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合作,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得到整合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和转化,为社会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此外,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开放和共享的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知识被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往往被企业和个人所垄断。
但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价值在于它的共享和传播。
通过建立开放和共享的知识体系,可以使知识充分流动起来,促进创新的产生和传播。
同时,开放和共享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快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最后,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现今,随着社会尤其是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
这个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去支撑和驱动它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已成为教育和企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高中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的关键发展阶段,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
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要在教育体系中的每个环节去浸润学生,引导他们在知识学习中接触各种应用,提高他们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首先,需要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尝试提出新方法、新思维、新问题、新观点。
其次,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尝试创新,锻炼创新精神。
最后,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尝试走出教室,认识更广的世界,体验各种尝试与实践。
二、大学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和“能力培养” 的重要性与初中、高中阶段不同的是,大学是更高进阶的学习阶段,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更加关注实践性教学和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教学模式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性技能的能力。
而实践教学是为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创新行业培养人才的关键步骤。
同时,能力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必备内容。
大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要素:完善课程设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广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企业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和需求现今,像苹果、谷歌等大公司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标志性企业,而这些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彼时他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科学的学校的培养和在大学期间实践教育的修炼。
然而,企业已经意识到现有教育体系的局限性,他们更加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引导,鼓励员工从思维、创新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不断地提高自我水平。
创新能力与知识经济
创新能力与知识经济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这个时代,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个体在知识经济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能力。
那么,创新能力究竟是什么,它与知识经济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呢?首先,创新能力的本质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管理方法等等。
一方面,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拥有了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多元化的知识来源,个体或组织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更有可能找到创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还需要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在创新的过程中,个体或组织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
然而,只有勇于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突破。
其次,创新能力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与依赖关系。
知识经济依赖于创新能力的推动,而创新能力也离不开知识经济的支持。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为市场提供新的需求和机遇。
而知识经济则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知识经济的基石是知识产权,它保护了创新者的利益,并为他们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同时,知识经济也使得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为便捷和广泛,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要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并非易事。
首先,教育体制需要改革。
传统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能力,教育体制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组织的创新氛围和文化也至关重要。
组织应该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让员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动力。
此外,个体的自我驱动和终身学习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获取和创新的应用,而社会创新能力则是指社会个体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经济时代,资源和资金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获取和创新变得日益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
通过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知识,社会个体不断地开展创新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种知识经济对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人们在思维和观念上更加开放,更容易寻找到创新的机会和方法。
其次,知识经济的崛起改变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传统经济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劳动力,满足社会对基本技能的需求。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工作者和创新者的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机构为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此外,知识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为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通过内部研发和创新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开始借助外部资源,与其他组织和个人进行合作,加强创新能力。
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为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知识和资源,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创新,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种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不仅促进了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要培养社会创新能力,个体和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技术和理念层出不穷。
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与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知识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被视为企业和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一、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为核心的经济形态。
在这个经济模式下,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和高效的知识管理被视为企业和个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此,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知识经济要求个体具备开放和敏感的思维能力。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保持开放、接纳新观念和新方法,才能不断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敏感的思维能力也能帮助个体捕捉到信息变化脉络,及时调整创新方向。
其次,知识经济要求创新者具备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往往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密切合作,才能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是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必备的素质。
再次,知识经济要求个体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创新者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对于个体而言,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持在领域的竞争优势。
最后,知识经济要求个体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在传统经济时代,专业知识多是相对独立的,而知识经济则更加强调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因此,跨学科思维能力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者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跨越学科的边界,才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方案和产品。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个体和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个体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意识。
通过有系统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
此外,个体还可以主动参与到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中,拓宽自己的视野。
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
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知识经济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在其推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而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则成为了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资源和劳动力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蓬勃推进,知识资源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能力成为了获取和利用知识的关键,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开发新产品、改善生产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知识经济的出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知识经济的驱动作用还体现在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上。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
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为导向的产业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些产业往往需要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也需要企业和个人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因此,知识经济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推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知识经济的推动还激发了个人的创新潜能。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个人在工作中主要是从事简单的劳动力工作,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发展。
知识经济鼓励个人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传播,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人们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传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朝着知识密集型和技能导向型发展。
以前的技能只是机械性的动作,现在则需要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结合。
因此,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知识经济要求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跨学科的能力。
传统教育体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然而,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创新时,多学科的融合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教育体制开始调整,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此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纸上谈兵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际上,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践探索和灵感迸发来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实习实践等活动,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引导学生锻炼创新能力。
除了教育体制和实践培养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应该积极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并提供支持和机会。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创新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企业可以设立创新研发部门,建立与高校学科和实验室的合作关系,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创新比赛和活动,为年轻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调整教育体制,培养连接不同领域的跨学科人才。
同时,注重实践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关键。
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在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创新能力则是知识经济中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
本文将对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创新能力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基础。
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首先,只有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成为核心。
只有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不断推陈出新。
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为知识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
二、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1. 加强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创新能力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思维,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激励创新活动激励创新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策略之一。
通过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专利保护、科技奖励、创新基金等,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开发,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同时,在组织内部也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一词,是由联合国研究机构1990年正式提出的,指正在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
1996年,经合组织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形经济。
这个定义被大多数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它包含三层含义:1.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2.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即高新技术产业之上的;3.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特点:1.知识剧增,信息爆炸。
有人预测,25年后普通台式个人计算机将比今天的功率大100万倍。
2.产力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现代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有机合成的复杂的系统。
超过了资本和劳力的作用。
3.产品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4.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服务业、经营管理、脑力劳动型岗位增加。
5.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创新意识,而又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2.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
3.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
4.有创新的热情,但独特的创新目标不明确。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已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
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注重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5.提供的大容量课件和信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原始性创新能力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原始性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策略,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
引言原始性创新是指基于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原始性创新来应对挑战。
然而,很多企业在原始性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策略。
策略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是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敢于创新,提供创新思维的培训和指导,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对于有创新成果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策略二:加强外部合作和开放创新加强外部合作和开放创新是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获得灵感和创新点。
策略三:建立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立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是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组建跨部门的创新团队,将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进行创新活动。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创新平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策略四: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管理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管理是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基础。
企业应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体系,将各类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分享,以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
结论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加强外部合作和开放创新,建立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以及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原始性创新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关键的能力之一。
它可以驱动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的产生,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这个快速演变的时代,要不断提高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并因此,本文将阐述几种方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首先,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读书是很重要的。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启发,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专业领域的书本上更加重要。
经过反复探究,学习者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加速创新创新进程。
不要以为号称能够采取独立思考的人都可以获得有效的创新,而是需要将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博弈,通过各方面的思考,最终确定最具优势的方案。
其次,要鼓励尝试新的挑战。
很多时候,难以达成创新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走出舒适区,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跳出通常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途径,才能激发我们未曾了解的创新灵感。
当我们敢于面对新的可能性,并尽其所能实现时,我们的视野也会随之扩大,激励我们不断进化和突破。
另外还要不断尝试多方面的思维模式。
虽然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许多创新的基础,但也不应该仅局限于这些模式中。
更好的思维方式可能只需要延伸我们已有的思维具有更多的深度或变化。
比如,要尝试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使用类比的方式,举例来说,很多创新者就是通过比如,专业领域之外的类比或者跨领域的借鉴,来获得新颖的想法。
成功的创新者通常拥有更多的机遇,他们善于在这种机遇中,利用新方式、新模式,打造新的创新。
总之,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关键的能力之一,必须具备先进的思维、创意和判断能力。
只有不断拓展新的思路,挑战自我,寻找新方式,才能够带来有效的创新发展。
通过加强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将大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出更多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此外,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注重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深入了解问题,并且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未来的创新方向。
因此,进行项目开发、参加实地考察、和专家交流等,都是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7
知识经济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设创新环境、优化教师队伍等基本途径,加强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知识经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50-02作为知识传播、生产和转化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面对挑战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认真探讨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大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其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创新知识经济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2)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燃料”;(3)由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引起一系列的变化:高新技术成为产业支柱;高新技术业和服务行业的投资比重增大,教育经济的比重将不断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经济一经形成,就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
知识经济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创新是根本。
2.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
(1)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2)缺乏创新的毅力。
有些大学生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3)缺乏创新的兴趣。
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4)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9期知IP经洳寸代中国噺能力的培育•阮琼英朱智敏摘要:在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一个经济体中经济绿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原始型创新是创新 体系的内核。
为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育。
原始型创新的流程按 照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分为直觉、解释、扩散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不仅需要不同的知识提供支撑,而且拥有这些知识的人才 如何被发掘和重用同样值得研究。
我国的原始型创新能力培育应该有个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 体、个人通力合作的整体性保障机制。
关键词:原始型创新;创新型人才;创新动力支持;创新生态系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变化,中国经济呈 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升级,逐渐从要素驱动、投 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调整,是以拥有创新型知识的人力资本为依托,靠研究自 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的产业创新为标志的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
这样的创新驱动根据是否为首创,可 以分为原始型创新和模仿式创新。
一、原始型创新与知识组成洪银兴(2011)认为社会现阶段的创新由技术创新上 升到科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生产活动中需要创 新驱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出现的原始型创新 概念,与模仿式创新是相对应的,原始型创新也是一种创 新过程,不同于模仿学习形式的创新过程,原始型创新更 强调破旧立新、无中生有,创新行为是可以一直持续的知 识生产过程,每个创新活动是有生命周期,它可以根据创 新成果的出现和消亡来确定一次创新行为的完成,从创新 的源头出发,根据创新的出现、改进、完成以及推广运用的 过程分别对应萌芽、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由生产和市 场流通组成,整个创新活动却可以是源源不断的创新行为 的循环系统。
原始型创新的源头可能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的每一个个体,独立个体可能单独形成创意,也可以组成 团队共同激发灵感。
原始型创新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因为创新的结果需要 经过市场检验,人类对于创新成果的认可程度直接决定了 创新的成败以及下一步创新的方向,即创新是伴随着人类 知识进步和需求改变的脚步逐渐发挥作用的。
创新是人类 知识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知识贯穿于创新的每一 个阶段,不同的知识在创新流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知识 推动创新,创新同样在丰富人类的知识储备。
其中,原始型 创新对人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更高要求,需要具有 专门的、独特的知识来支撑。
沿用方竹兰(2012)对知识的分类,人类拥有的知识可 以分为超常型默示知识、常规型默示知识、超常型明示知 识、常规型明示知识等四类,其中超常型默示知识处于原 -82 -始型创新源头的支撑地位。
这四种知识有自己的特点,根 据知识为大众知晓和掌握的程度不同来区分为默示和明 示知识,根据知识是否前所未有分为超常型和常规型知 识,确切的说,每个人都拥有这四类知识,只不过知识分布 比例会有区别,所以才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知识拥有者。
这 些知识的拥有者不能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来明确区分,因 为首先这些知识的界限都没有严格的区分,这些知识之间 是相互关联的。
因为知识是一种无法量化的资本,在人类 习惯性的将不确定转化为能够掌控的确定性的思维定式 中,默示知识到明示知识的转化更多伴随着解释和逻辑演 绎的过程。
通过默示知识逐渐被拥有者和发掘者认识和提 炼,转化为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的观点或结论,经过 与旁观者的争辩和在实践中不断试错,逐渐形成符合实际 现象以及能够被部分人类接受的明示知识,即在知识市场 中能够成功销售,就可以产生影响力,从而完成自身的使 命。
所以,总体来说,知识始终贯穿于原始型创新的整个 过程,超常型默示知识在创新的源头中发挥作用的比例更 大些,因为此阶段中的明示知识只是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 者即创新型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体系中基础部分,是巨人的 肩膀。
在解释和交流中,默示知识逐渐变成明示知识,原始 型创新这一环节结束,明示知识进入下一个原始型创新的 知识资源储备库,这样的循环是人类群体知识逐渐丰富和 更新的过程,也是新产品和服务出现的过程。
二、中国创新能力提升需要模仿式创新到原始型创 新转变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速度从2011年 第一季度开始逐渐走低,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能 耗、高污染、高成本的企业在新的环保标准下不得不进行 转型。
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中,如何寻 找新的增长点,使得经济增长能够绿色、健康、可持续,保 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 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成为■2017年第9期■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新动力。
原始型创新是高效、绿色的 创新模式,对于创新型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创新活动是一 种生产过程,参与其中的主体小范围包括创新团队和每一 个参与个人,大范围来看,原始型创新应是国家创新驱动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国家创新驱动中原始型创新的地位。
中国提出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由来已久,并且近些年来技术和生产 工艺上的模仿式创新层出不穷,但原始型创新却极度匮 乏。
原始型创新和模仿式创新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原始型 创新具有完全自主性、颠覆性和创造性,而模仿式创新是 在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功能添加、新技术改 良等,是建立在已有发明或产品之上的,虽然模仿式创新 也是生产上的极大进步,但由于其缺乏独立性,生产的大 多是同质产品,进步的空间有限,所以不能对原有技术形 成有利的竞争优势。
原始型创新则强调从无到有,是另辟 蹊径不依托于已经成型的技术或者工艺,是从0到1的过 程,这给创新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享有原 创者首先占领市场的福利。
原始型创新比模仿式创新更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原始 型创新从一开始的雏形到最后的成功推广中产生的利益 都是属于原创者的,后继模仿式创新追随者必须支付给原 创者以转让费用才能进行改进式创新。
即原始型创新的拥 有者站在产业链的最高端,原始型创新是革命性的,模仿 式创新是改良性的。
长久来看,原始型创新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2. 原始型创新过程中的难点。
我国现阶段的创新活 动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小、微型企 业的创新活动大都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进行研究 改进的过程,就连国内引以自豪的高铁、航天、电子通信龙 头企业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口。
国家提倡自主原始创 新的政策主张虽然也提出了十多年,但苦于国内存在各种 原始型创新的难处,使得一直没办法由模仿式创新为主向 原始型创新为主转变。
主要的难点有以下几个:(1)国内原始型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原始型创新的成本过高、周期长、不确定性,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资金和人 才队伍愿意进行原始型创新,大型的国企由于管理和经营 的保守性以及垄断或者寡头竞争的无压力,没有进行原始 型创新的动力和欲望。
这样一来,原始型创新只能由财力 雄厚又有发展欲望的大型民营企业或者私企来承担,但由 于对比模仿式创新其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得原 始型创新不是盈利项目的首选,只是技术开发部门众多创 新活动的一部分。
并且现在企业创新环境发生了巨大变 化,面临着创新成功率低、风险大的困境,中小企业只会趋 利避害选择引进成熟的生产线,而没有创新的动力和资 本。
(2)国内原始型创新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原始型创新 的发展需要一个支持系统作为后盾,才能够健康、有序的 进行,这个支持系统包括人才、资金、政策等。
由于原始型 创新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随机性的,风险性大、周期长短不确定,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内原始型创新活动集中于 重大的科学发现、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原理性主导技术 等,但很多年来很少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发明专利不多、 世界级科技带头人匮乏、没有顶尖科技奖励人才。
2017 年科技工作会议上报告我国2016年R&D 经费支出预计15 440亿元,占GDP 的2.1%,已经基本接近发达国家,但 是基础性研究支出只占总经费的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20%。
并且,我国对于原始型创新的政策支持不 具有连续性。
创新参与主体的个人、科研单位、企业在科研 成果到生产阶段的转化由于利润分成不清、专业性不足等 原因,常造成创新活动止步于科研成果报告书,并没有转 化成现实生产力。
三、中国原始型创新能力培育的建议由于我国现在处于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转轨阶 段,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培育刻不容缓,特别是原始型创 新能力的培育更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对原始型创新能 力的培育,为实现中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 目标贡献力量,中国原始型创新能力培育需要从以下几点 做起:1.建设中国原始型创新的生态系统。
中国原始型创新 能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府部门、企业、个 人的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良好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 形成合理的创新生态系统。
王钦、赵剑波(2013)对于企业 创新环境的变化做出了判断,认为企业创新已经迈入“创新生态系统”时代,这与全国原始型创新生态系统是有共同点的,中原始型创新能力的培育也必须要完善生态系统 的组成,并建立可循环、持续的动力系统。
原始型创新生态 系统要求从社会经济总体的角度进行全局性统一管理,是 一个高屋建瓴的规划性工作与细枝末节的行业、企业生产 活动的综合,这是一个寻求平衡的培育过程。
中国原始型 创新能力的培育由于涉及到国计民生,是国家现阶段重点 思考的战略目标。
(1)需要有一个全局目标,即培育原始型创新能力是全国性的共同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政 策性支持体系,包括科技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投资、 会计核算、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这些都是政策上的支持体系,是一项创新活动首先要遵守的规则性文 件。
随着信息沟通的阻力越来越小,我国的原始型创新活 动不仅仅受到国内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影响,国际上任何的 新进步都足以对我们形成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国内与国际 上先进国家进行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在促进我国的原始型 创新,所以在全局性指导思想的内容中必然包括如何与国 际接轨。
(2)围绕原始型创新活动的流程前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配备的资源等细节性问题进行规划,这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活动、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金融机构对创新型项目的资金投资活动、对创新活动后续的保障性支持等细节性的管理。
这是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结合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确保政策能够落地。
这包括产学研结合的协同-83-■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9期机构,以及各种创新资源统一整合的空间集聚地,由教育 机构、金融机构、社会自治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 所、企业、个人共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