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河南-古诗文部分——古诗词篇目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曲34首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曲34首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曲34首
序列
篇目
名句
思想情感
1
《关雎》
诗经
2
《蒹葭》
诗经
3
《观沧海》
三国曹操
4
《饮酒》
晋陶渊明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6《次北固山下》来自唐王湾7《使至塞上》
唐王维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9
《行路难》
唐李白
10
《望岳》
唐杜甫
11
《春望》
唐杜甫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16
《观刈麦》
唐白居易
序列
篇目
名句
思想情感
17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18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19
《赤壁》
唐杜牧
20
《泊秦淮》
唐杜牧
21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22
《无题》
唐李商隐
23
《相见欢》
五代时南唐李煜
24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25
《浣溪沙》
北宋晏殊
26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27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28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29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30
《破阵子》
南宋辛弃疾
31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32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016中考语文-河南-古诗文部分——古诗词篇目

2016中考语文-河南-古诗文部分——古诗词篇目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字句赏析: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内容分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等 动物的变化,写出了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从 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诗句中的“争”“啄”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 了春天的活力;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 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 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 (描绘画面)(钱塘湖畔,初春的太阳暖洋洋的)只见几处早来的黄 莺鸣声啾啾,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哪家新到的燕子飞来飞去衔了 春泥筑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精读导析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作者北征乌桓 得胜回师途中,写出了他当时的体验和复杂的心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 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与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他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目录 录 目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末 页
精读导析
作者简介: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写作背景: 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
途中泊船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 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主题思想: 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

2007—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试题及答案

2007—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试题及答案

2007—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试题及答案(2007年河南中考)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

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2分)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一)桃花源记
唐·陶渊明
桃花源里住着翁,儿孙荡漾五湖空。

高台景物动人情,市井苦乐百年中。

吴宫阙无尽头,江山如画倾国色。

蝴蝶飞舞树荫下,晨露凝结一片春。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白居易
今夜月明人尽望,天姥连天向西头。

归鸿声里雨如烟,江枫渔火对愁眠。

山头斜照千帆过,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往事
宋·苏轼
多少楼台烟雨中,转眼间已十年灯。

花落花开自有时,一刹那恍惚似梦。

谁解离恨把酒饮,直到物外春风来。

(五)赤壁赋
唐·杜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做为中考生,我们要提前知道中考都考什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最有效的提高成绩。

编者整理了一下语文的古诗文必考篇目,希望学子做到心中有数。

河南中考古诗文必考科目:1、论语十则2、观沧海 曹 操3、次北固山下 王湾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5、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夜雨寄北 李商隐8、泊秦淮 杜牧9、浣溪沙 晏殊10、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11、陋室铭 刘禹锡(唐)12、爱莲说 (宋)周敦颐13、望岳 杜甫14、春望 杜甫15、三峡 郦道元1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7、使至塞上 王 维18、游山西村 陆游19、马说 韩愈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22、赤壁 杜牧23、过零丁洋 文天祥24、水调歌头 苏轼25、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26、小石潭记 柳宗元27、岳阳楼记 范仲淹28、醉翁亭记 欧阳修29、饮酒 陶渊明30、行路难 李白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33、已亥杂诗 龚自珍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3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36、无题 李商隐37、相见欢 李煜38、登飞来峰 王安石39、出师表 诸葛亮40、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41、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4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43、观刈麦 白居易(唐)4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鱼我所欲也 《孟子》46、曹刿论战 《左传》47、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8、关雎49、蒹葭50、雁门太守行 李贺。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0)2、观沧海曹操(15)3、次北固山下王湾(15)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5)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5)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夜雨寄北李商隐(课外诗词)8、泊秦淮杜牧(课外诗词)9、浣溪沙晏殊(课外诗词)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21)11、陋室铭刘禹锡(唐)(22)12、爱莲说(宋)周敦颐(22)13、望岳杜甫(25)14、春望杜甫(25)15、三峡郦道元(26)1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7)17、使至塞上王维(30)18、游山西村陆游(30)八年级下册19、马说韩愈(23)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4)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5)22、赤壁杜牧(25)23、过零丁洋文天祥(25)24、水调歌头苏轼(25)2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25)26、小石潭记柳宗元(26)27、岳阳楼记范仲淹(27)28、醉翁亭记欧阳修(28)29、饮酒•其五陶渊明(30)30、行路难(其一)李白(30)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30)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33、已亥杂诗龚自珍(30)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课外诗词)3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课外诗词) 36、无题李商隐(课外诗词)37、相见欢李煜(课外诗词)38、登飞来峰王安石(课外诗词)九年级上册39、出师表诸葛亮(24)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25)4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25)4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25)43、观刈麦白居易(唐)(课外诗词)九年级下册4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45、鱼我所欲也《孟子》(18)46、曹刿论战《左传》(21)4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48、关雎(24)49、蒹葭(24)50、雁门太守行李贺(课外诗词)。

(完整版)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背诵

(完整版)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背诵

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6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4.古诗文默写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解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3分)××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o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

备考·指南
【备考指导】 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 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 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 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 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 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 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C 7.A
PK中考【语文】
第二 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河南中考语文必考篇目 新

河南中考语文必考篇目 新

河南中考语文必考古诗文篇目(新课标61篇)7~9年级(61篇)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7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7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曹刿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在中国,古诗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河南省的中考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适合河南中考学生背诵。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塞》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它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和哲学思想。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帮助河南的中考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篇目)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篇目)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篇目)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1、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水槛遣心二首(选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下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6、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8、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9、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0、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4、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汇总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7-9年级)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6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论语》42 曹刿论战(十年春)>《左传》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子》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礼记》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列子》47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48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49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陶弘景51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52 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3 陋室铭 (山不在高)>刘禹锡54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5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57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58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61 河中石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曲部分(新课标40首)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曲部分(新课标40首)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得极妙, 请加以赏析。(2分) “见”字的妙处在于诗人无心、无意之间的偶见,诗人 在采菊时,山的形象便在无意中映入眼帘,一个“见” 字,很好地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充分表现了 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 【解析】“见”字为无心之举,于无心中表现了诗人看 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 帘的状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
考情搜索 近8年未考。 1.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这两句诗应和了前文中“道逢乡里人:‘家 中有阿谁?’”的询问,老兵从征几十载,好不容易 从前线返回故里,在返途中遇到熟识的乡人,就迫不 及待地向他询问家中的亲人,又怎会料到家中竟早已 家破人亡,这景象与他的心理期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表现出因为战争而远离家乡的老兵归乡之后的悲惨命 运,其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哀痛与忧伤之情。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景物描写。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 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弃官 归隐的情怀。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就是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 中迷失自我。自然之趣和人生的真谛在此以哲 理性的语言小结,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 象空间。
【主旨: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人与自然 相契合的场景,表现出诗人渴望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 心境。】
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 有粮食可吃。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兵 的孤苦伶仃。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这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 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将 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65年回家后的见闻,表达 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 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中考课标要求必背古诗词(全)(包括课本空缺篇)

中考课标要求必背古诗词(全)(包括课本空缺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7-9年级)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6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论语》42曹刿论战(十年春)>《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子》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礼记》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列子》47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48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49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陶弘景51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52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53陋室铭(山不在高)>刘禹锡54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5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57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58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61河中石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语文古诗文《雁门太守行》知识点

中考语文古诗文《雁门太守行》知识点

中考语文古诗文《雁门太守行》知识点中考语文古诗文《雁门太守行》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点归纳:1、首联划线部分的的作用?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

(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2、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

“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7、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8、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

答: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脂”“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近八年未考查;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SJ 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 YW 版九 年级下册第25课。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原文再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目录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字句赏析: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内容分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等 动物的变化,写出了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从 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诗句中的“争”“啄”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 了春天的活力;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 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 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 (描绘画面)(钱塘湖畔,初春的太阳暖洋洋的)只见几处早来的黄 莺鸣声啾啾,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哪家新到的燕子飞来飞去衔了 春泥筑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 2015 河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分) 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 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1 分)示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 _ 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合理即可。 2分)(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 :诗句对偶工整,形象生动,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以及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入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 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 乡之情。 炼字:“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 交替的壮丽景象,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其中“生”字赋予“海日”以人 的情态,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入” 字赋予“江春”以人的情态,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同样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蕴含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不断取代 旧事物的哲理。 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诗人即景生情,自问自答中用“雁
目录 录 目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末 页
精读导析
作者简介: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写作背景: 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
途中泊船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 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主题思想: 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精读导析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 吟先生,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 823 年或 824 年)春, 作者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 湖明媚的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 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之情。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近八年未考查;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SJ版九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文再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字句赏析: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赏析:诗句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的对象,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的特点。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赏析:诗句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了 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描绘出初见大海时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 耸的辽阔、苍茫的景象。 炼字:“何”字在句中是“多么”的意思。一个“何”字,生动 传神地表现出了作者面对大海苍茫、动荡的景象时的惊奇与赞美之情。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 2013 乌鲁木齐改编)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 出 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分) 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包孕群星的图景。(意思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RJ版课后题变式)这首诗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 虚景?通过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分)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 1 分) 虚景: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星辰等。( 1分)表现了诗人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 _ 抱负远大的形象。( 1分)(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近八年古诗文阅读考查1次(2015),古 诗文默写考查2次(2009、2014);RJ版七年 级上册第 15 课, SJ 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 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原文再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 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字句赏析: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赏析:诗句对偶点题,“青山”与“绿水”互文见义,写旅途所见的 大江两岸的景色。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暗含诗人羁旅漂泊之感。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描绘画面)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 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之上。 (修辞手法)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船上所见景象。 上句“平”“阔”两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正”“悬”两字,写 出了船帆的安稳,非常富于表现力。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 炼字:“悬”指的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在这里,写出了此 时的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只有这样帆才能够“悬”。“以小景传大景 之神”,形象地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赏析: (描绘画面)(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作者站 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 千。 炼字: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 的意境,也写出了作者面对大海苍茫、动荡的景象时的惊叹和赞美之 情。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作者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 吐宇宙的大海,正是作者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要统一天下、 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炼字: “若”字在句中是“好像”的意思。两个“若”字表明大 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主观感受),体现了作者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炼字:一个 “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黄莺争着飞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了初春的独有风 貌;一个“啄”字,细腻地写出了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 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 之情。 “几处” 二字勾画出莺歌此呼彼应和作者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似问非问,使诗歌更富情韵,也彰显了作者对早春 钱塘湖盛景的喜爱之情。“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 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恰切地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 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