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答案1
1“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共20分)1、“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 美杜莎的笑声 》中提出来的。
2、在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中,“锻炼锻炼”是争先社社主任 王聚海 的一句口头禅。
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 空中小姐》,这是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4、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 、波动 》。
5、1981的甘肃的《 飞天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6、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报仇故事出自小说《、现实一种》。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 洪常青 和琼花的爱情事故。
8、 马原 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9、 汪曾祺 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10、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 余秋雨 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11、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提出:“民俗描写往往是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有的显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参考价值。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 周而复 的《上海的早晨》等。
13、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 虚伪的作品 》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产《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白洋淀诗派 ”。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1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呐喊》是( )的小说集。
A、孙犁B、鲁迅C、张爱玲D、杨沫2、( ) 建立了“女神体”。
A、郭小川B、贺敬之C、郭沫若D、刘震云3、( ) 在小说中塑造了“零余者”形象。
A、王小波B、张承志C、冰心D、郁达夫4、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代表作是()。
A、《蛇》B、《雨巷》C、《女神》D、《死水》5、《祖国啊,祖国》是诗人( )的作品。
A、江河B、舒婷C、北岛D、顾城6、《我的园地》是( )的散文集。
A、朱自清B、周作人C、丰子恺D、杨绛7、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时称()。
A、“诗怪”B、“诗圣”C、“诗鬼”D、“诗神”8、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于1961年以吴南星为笔名,开设“( )”专栏。
A、《燕山夜话》B、《三家村札记》C、《随想录》D、《书林秋草》9、海子的诗中,“( )”意象的出现频率极高。
A、天鹅B、橡树C、农夫D、麦地10、林语堂提出()主张。
A、“性灵文学”B、静穆美学C、“主观战斗精神”D、“人的文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有( )。
A、《莲的联想》B、《寂寞的人坐着看花》C、《五陵少年》D、《乡愁四韵》2、顾城的主要作品有( )。
A、《生命幻想曲》B、《惠安女子》C、《小春天的谣曲》D、《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3、闻一多提出的“三美”是指()A、“建筑美”B、“音乐美”C、“绘画美”D、“韵律美”4、杨朔的( )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A、《香山红叶》B、《荔枝蜜》C、《茶花赋》D、《雪浪花》5、学衡社的主要成员有()A、吴宓B、陈寅恪C、梅光迪D、胡先骕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王安忆的“三恋”。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915年陈独秀2、《呐喊》《彷徨》3、柔石典妻4、戴望舒《雨巷》5、19386、鲁藜珍珠7、《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韩常新8、新诗潮探索文学9、河南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1题得1分,共10分)1、D2、C3、A4、B5、D6、C7、B8、C9、A10、D三、多项选择题(每全选对1组得1分,共8分)1、ABCD2、BC3、ABC4、ACE5、ABCD6、BCE7、ABDE8、BCDE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 的主要性格特征。
其具体表现是“自欺欺人”,即在长期的屈辱生活中,不能正视自己的奴隶地位,不寻求正确的反抗,再三用精神上的虚幻胜利来掩盖失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
鲁迅先生通过批判阿Q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指抗战初期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期间,一部分进步作家在如同“孤岛”一般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开展的爱国主义文艺运动。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出版进步作品和刊物、戏剧创作和演出、活跃的散文创作三方面。
3、“人像展览式”“人像展览式”是老舍在话剧《茶馆》的中独创的一种戏剧结构形式,是老舍对话剧创作的贡献和创新。
这种戏剧结构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让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 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大背景下产生联系; 其他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
4、陆文婷陆文婷是作家谌容的代表作《人到中年》的主人公,是作家对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的贡献,作家通过她的形象发出了关注中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强烈呼声。
陆文婷是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理想主义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她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忠诚、正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平等待人的精神品格,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基本品格。
[笔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笔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分)2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18811.鲁迅原名周树人,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1921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5.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1.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
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鲁迅笔下的阿Q15.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
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
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
即〈呐喊〉、《彷隍》和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
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的杰出代表作家是——·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17.在“革命文学,,e<j论争中,——曾经很冲动地著文攻击鲁迅,鲁迅反击时则把< p="">他称为“才子+流氓”。
《现当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现当代文学专题》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1951年对电影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2、孙犁的堪称我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里的杰作。
3、女作家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4、《红旗谱》对农民问题的深刻揭示主要是通过艺术典型的形象塑造表现出来的。
5、是云南彝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民间叙事长诗,后经黄铁、公刘等人整理发表。
6、文革时期,唯心主义创作理论的核心便是和“三突出”。
7、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8、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的《上海的早晨》等。
9、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三红一创”,它们分别指、、、。
10、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_________。
11、毛泽东于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2、“小腿疼”和“吃不饱”是短篇小说中两个个性鲜明的落后妇女的典型形象。
13、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的长篇小说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14、李季的是我国第一部反映石油工人生活的叙事诗。
15、《古战场春晓》是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16、十七年时期,最有影响的三位文学理论批评家分别是、和。
17、女作家擅长以细节、侧面描绘反映生活风貌,代表作便是围绕借被子表现军民之情。
18、杨沫的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优秀长篇小说。
19、田间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叙事诗。
20、建国后,历史剧的创作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的代表作有田汉的和的《胆剑篇》等。
21、中国当代文学开端的标志是的召开。
22、的短篇小说尤其注重特定环境和矛盾焦点的设置,如《卢家秀》、《开会》、《摸鱼》等。
23、“糊涂涂”、“常有理”等是赵树理在中给落后分子起的外号。
24、新中国的第一首颂歌是的《新华颂》。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
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人生派”,而创造社则被称为“艺术派”。
4.鲁迅小说《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5.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
6.《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其中的第一条是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与“空头”的投机活动。
7.“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之口。
8.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代表作就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
9.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早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作家是1921年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沈雁冰。
10.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1.创造社在1928年后,文学主张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后期创造社”。
12.茅盾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13.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
14.鲁迅与郭沫若赴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医学。
15.《幻灭》是茅盾的第一部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心理变化,它在《小说月报》上一发表,就引起普遍注意,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6.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7.“五四”时期发表郭沫若诗歌最多的报纸是《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创作,它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和流派,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下面是一个现当代文学的试题及答案示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A. 鲁迅B. 郭沫若C. 巴金D. 老舍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A. 《子夜》B. 《家》C. 《边城》D. 《骆驼祥子》答案:A3.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是?A. 徐志摩B. 郭小川C. 艾青D. 闻一多答案:A4.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A. 张爱玲B. 钱钟书C. 鲁迅D. 沈从文答案:C5. 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 《围城》B. 《倾城之恋》C. 《家》D. 《边城》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7.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是________体裁的作品。
答案:话剧8.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________。
答案:《激流三部曲》9. 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________的诗句。
答案:徐志摩10. 余华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主人公________的一生。
答案:福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案: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内心体验和心理描写,倾向于使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打破传统叙事结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深度。
12. 阐述沈从文的文学创作风格。
答案: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以乡土题材为主,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善于通过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13. 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答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具有独立、坚强的特点,她们在传统与现代、爱情与现实之间挣扎,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困惑与追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中国自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个文学流派和形式。
通过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革,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以及它们的答案。
一、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a) 《红楼梦》b) 《呐喊》c) 《围城》d) 《阳关》答案:b) 《呐喊》2. 以下哪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a) 高行健b) 余华c) 莫言d) 阿来答案:c) 莫言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以下哪位中国作家的作品与之配对?a) 鲁迅b) 高行健c) 余华d) 莫言答案:b) 高行健二、填空题1. 鲁迅的名言“立即行动,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体现了他的________思想。
答案:现实主义2. 余华的作品《活着》描绘了________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答案:文化大革命3.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现象而著名。
答案:封建三、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鲁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批判的眼光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现象。
他的作品直接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要介绍一位你喜爱的现当代中国作家及他/她的代表作品。
答案:我喜爱余华这位作家,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活着》以其深刻的揭示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农民在中国历史剧变中的生存之路。
这本小说使我深受震撼,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边界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涵盖了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对于这些试题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瑰宝和优秀作家的贡献,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详解(共5篇)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详解(共5篇)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详解《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院校__ _ 年级________ 专业_汉语言文学__ 层次专升本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郭沫若的《女神》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 ”思想和美国诗人的《草叶集》的影响。
3、鲁迅的被称为妇女问题三部曲的小说是《》《》《》。
4、《故事新编》中带有神话色彩的三篇小说是《》《》《》。
5、《野草》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手法。
6、许地山浪漫主义抒情小说的特点有、、。
7、《迟桂花》的作者是_________。
8、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从独特的“ ”的视角用小说建构起独异的“ 世界”,而老舍是从文化批判视角建筑起了“ 市民世界”。
9、中国现代田园小说创作的先行者是。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领域里堪称“双壁”的作家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乡土文学2、问题小说3、社会剖析派4、新感觉派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
2、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思想主题。
3、简析阿Q形象。
4、赵树理小说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怎样的独特民族风格?5、简述《边城》中翠翠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中国现代小说在三个发展阶段各自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2、试分析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答案一、1、狂人日记2、泛神论惠特曼3、祝福明天离婚4、补天奔月铸剑5、象征6、异国情调宗教氛围爱情线索7、郁达夫8、乡下人湘西北京9、废名(冯文炳)老舍张天翼二、1、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的小说流派,(1分)20年代文研会、语丝社的一批作家,受鲁迅影响,以童年视角返观农村生活,描写地方风俗民情,大都具有人生批判精神和浓郁的乡愁色彩,所写风俗民情,多为陈规陋习,也有废名等人描写田园风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A)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2、艾青诗歌有着独特的意象,其一是(B)。
[A] 大海[B] 土地[C] 月亮[D] 星星3、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当中以(A)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被金钱异化,自食食人的悲剧女性形象。
[A] 曹七巧[B] 白流苏[C] 姜长安[D] 薇龙4、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诗坛,(C)诗歌的玄学色彩很浓。
[A] 徐志摩[B] 戴望舒[C] 冯至[D] 废名5、在凌淑华的短篇小说《酒后》当中,妻子在家庭中处于(B)。
[A] 和丈夫不和的境况[B] 主导地位[C] 和丈夫平等的地位[D] 依附地位6、关于《围城》的主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小说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B] 小说充满讽刺,而少了些悲悯和关怀[C] 小说使人在冷静的悲剧中体味悲凉的意味[D] 小说并没有反应爱情婚姻问题,而是反映了社会问题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D)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8、杨朔的散文《雪浪花》叙述了一个名叫( A)的人解放前受帝国主义欺负的经历。
[A] 老泰山[B] 老疙瘩[C] 老石头[D] 老猴子9、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当中重要的女英雄(B)是一名医护人员。
[A] 林红[B] 白茹[C] 小常宝[D] 鞠县长10、(B)曾经谈到他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冲动是来源于悖论、老庄和禅三者在智慧层面上互相辉映的结果。
[A] 孟京辉[B] 过士行[C] 高行健[D] 魏名伦11、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安忆发表了长篇小说(B),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传人。
[A] 《乌托邦诗篇》[B] 《长恨歌》[C] 《伤心太平洋》[D] 《纪实与虚构》12、《过把瘾就死》的作者是(A)。
[A] 王朔[B] 余华[C] 王蒙[D] 刘震云13、( D)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最先为社会有限度承认的“朦胧”诗人,其诗集在1982年就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1982)。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1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1《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答案写在横线上)1、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_______________,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从此开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字母填在括号内)1、中篇小说《人到中年》的作者师()A、王蒙B、谌容C、高晓声D、黄宗英2、方鸿渐是下列哪部作品的主人公?()A、《在其香居茶馆里》B、《山峡中》C、《围城》D、《边城》三、多向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答案,将其全部选出并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错选、漏选均不给分)1、下列属于反映土改运动题材的作品又(bd )A、《荷花淀》B、《暴风骤雨》C、《泥土》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E、《小二黑结婚》2、下列作家中属于创造社成员的有()A、郁达夫B、张资平C、许地山D、郭沫若E、成仿吾四、名词解释1、"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语言上泼辣幽默,讽刺强烈.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2、"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五、简答题1、简析戴望舒诗作《雨巷》在追求意境的朦胧上有哪些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范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2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B )。
A.学习考古学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D.学习文学2.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这个比喻出自( B )。
A. 《孤独者》B.《在酒楼上》 C.《孔乙己》D.《伤逝》3.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C )。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4.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A )之类的作品。
A.《天狗》B.《凤凰涅槃》 C.《晨安》D.《地球,我的母亲》5.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
这些小说后结集为(A )。
A.《呐喊》B.《彷徨》 C.《热风》D.《故事新编》6.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A )。
A.《在酒楼上》B.《孤独者》 C.《肥皂》D.《伤逝》7.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B )。
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D.康白情的《草儿》8.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D )。
A.《创造日》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D.《创造季刊》9.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
这位提倡者是(D )。
A.周作人B.冯文炳 C.梁实秋D.林语堂10.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
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C )。
A.《喀尔美萝姑娘》B.《残春》 C.《牧羊哀话》D.《漂流三部曲》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 )(B )(D )。
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2.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B )(C )(D )。
A.分析 B.批判 C.继承D.转化3.《女神》的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B )(C )(D )等。
A.《凤凰涅槃》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D.《夜步十里松原》4.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B )(C )(D )。
A.《狂人日记》B.《故乡》 C.《阿Q正传》D.《明天》5.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A )(B )。
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D.康白情的《草儿》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
这是为什么?对于这一题,我们希望大家在回答时能提到这些要点:A。
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B.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
C.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D、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
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
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
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
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
”这样的回答,不算很标准,但既回答了题目所问,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我自己认为,是很好的。
当然,也有与我们的要求十分接近的。
2.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对于这一题,我们希望大家在回答时能提到这些要点:A.时代感越强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B.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 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
C.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当然,也可以主要围绕着“三步阅读法”来展开,但最好能包括A、B两项中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做到了这一点。
但也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先找书上的答案,找到了“三步阅读法”立即标上页码,到时候一抄就完事,因此,目光就完全局限于教材有关“三步阅读法”的这一段,对其他相关内容就不再去管了。
3.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题目是四个简答题中最容易的,但也有出错的,主要是对“创作基调”没有真正理解,也未注意到教材中关于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
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都没问题,大家都说得很全,但也有人惜墨如金,一省再省,不肯再举一个作品的例子来作说明。
我自己认为,在回答与作家作品有关的问题时,凡能举出具体例子的,都应尽量举例,养成习惯,不但可以增强答案的说明力,也会迫使自己在学习中多了解一些作家作品的情况。
4.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两问,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可以联系在一起来回答:第一,“五四”时期,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天才诗人,其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女神》震撼了一代青年,是他的黄金时期。
第二,三四十年代,是一个诗人政治家(或“诗人-社会活动家”),虽也有诗集《恢复》和戏剧《屈原》等作品问世,但艺术创造力大减;第三,五十年代以后,虽也有《蔡文姬》、《武则天》和一些诗作,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为观。
但还有一问,即郭沫若多变的生活道路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常常被大家忽略了,但也有同学谈到了这一点:郭沫若是一位天才型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生活道路的多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过多介入,影响了他的创作和声誉。
五、分析题(40分)因此,大家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审题”不清。
在第一个题目中,“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一语,是一个提示,并不要求论述,而真正的要求是后面的话:“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在那些作业成绩在90分以下的同学中,绝大多数都在回答时用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去讨论与“辛亥革命”无关的问题,主要的“废话”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阿Q的形象”,诸如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作为一个流浪汉,与土地并无多少联系,因而除了也有某一程度的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染着游手之徒的油滑,以及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等等。
二是“阿Q的特征”,即“精神胜利法”。
三是有关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也许,是大家的确还不太会怎么样来做“40分”这样大的分析题,还不会把自己在做论文和回答简答题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在这个“小论文”中。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反正我是不明白,大家都只选鲁迅的题而不选郭沫若的题,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小说比诗歌容易分析,还是有关《阿Q正传》的内容比《天狗》的内容更容易找到可抄的材料?我们等着下一次作业再看吧。
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2.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下面我推荐两篇作业,大家一起来研究和讨论。
其一: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