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滨公园生态设计

合集下载

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

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

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前言城市滨水公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

因此,它的建设模式、环境品质以及风格特征也就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段,建立功能区明确,景观特色突出,风景优美的河滨公园不仅给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有利于休闲、娱乐、健身的户外场所,还能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形象。

寻甸县河滨公园占地约23.6公顷,河道现宽约15米,局部地段宽约10米,用地西侧为现有城市主干道及建筑,用地南、北、东三面为规划新城区。

河滨公园主要分为河滨休闲区和综合公园区,两个区分别营造的是城市树丛景观和“四时有花,秋色绚彩”的景观特色。

伴随着四季交替的变化,使其呈现出美不胜收的季相景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寻甸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打造“宜居新城”的主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措施到位,使全县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并且寻甸县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将寻甸打造成为昆明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昆明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北部宜居新城“显山见水”。

在这一背景下,对寻甸滨河公园的改造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而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是在现有河滨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项目,依据《寻甸县河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改造和提升规划设计,目的就在于改善和提高现有的景观效果,为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是提高县城形象和品位,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做足准备。

同时,也是为了打造“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山水生态宜居新城”做准备。

此外,更是有利于促进寻甸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此次改造和提升方案的规划设计,将以“自然、生态、和谐、清馨、实用”为原则;以“绿茵缤纷、四时有花,秋色绚彩”为特色;以“翠色欲滴、绿草如茵、纷红骇绿、暗香疏影”为风韵;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在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意境。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一)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一)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一)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说明
背景介绍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康养潜力设计原则
1.生态保护: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
2.公众参与:设计公园参与性项目,吸引市民积极参与
3.多样性体验:提供多元的康养体验,满足不同需求
4.可持续发展:运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设计
功能规划
1.运动健身区域
–跑步道:提供专业跑步道,设置不同难度等级
–公共健身设施:设置多种器械,满足不同健身需求
2.休闲娱乐区域
–野餐区:布置草坪、桌椅,提供野餐场所
–游乐设施:设置游乐设施,供儿童游玩
–阅读亭:提供供读书休息的亭子
3.生态体验区域
–生态湿地:打造湿地环境,吸引候鸟及水生生物
–花草园:丰富植被种类,增加花草观赏价值
–观鸟平台:设置观鸟平台,方便市民观察鸟类
4.文化交流区域
–音乐广场:设立开放性音乐广场,举办音乐表演活动
–文化展览馆:提供展览空间,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游船码头:建设可乘坐游船的码头,推广滨河文化设计亮点
•高科技应用:运用智能系统,提供导览、信息推送等服务•扶老携幼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环保建设:利用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能耗设计效果预期
•增强市民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区融合和交流,增加居民的社交圈子
•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吸引游客流量
以上是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的相关说明,通过
合理规划功能和亮点,期望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休闲场所。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滨水区域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热点。

城市滨水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化设计,则是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展开探讨。

一、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特点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自然界和社会界的过渡区域,常常被赋予着特殊的生态功能。

滨水区凭借着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休闲娱乐、生态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1)景观环境优美。

滨水区交界着水和陆地,自然风光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视觉体验。

(2)生态环境丰富。

滨水区具有独特的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系统,具备着鱼类、水鸟、藻类等多种生物栖息的条件。

(3)文化历史悠久。

滨水区常常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化设计主要是为了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并通过改造,提升其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具体实现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滨水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平衡。

(2)强化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功能,包括水文环境、水质环境、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3)改善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环境,打造具有人文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区域。

(4)提升城市滨水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市民生活和休闲需求。

在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设计目标。

具体的措施如下:(1)保护湿地功能。

通过植物覆盖、潮汐调控、生境复原等手段,加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2)提高节水效益。

通过灌溉、雨水收集以及废水处理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3)完善交通配套设施。

建设步行、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城市滨水区的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滨水区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4)提升景观品质。

通过植被与景观、灯光与声音、艺术与建筑等手段,打造具有人文文化特色的景观体验,提升城市滨水区的魅力。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滨河景观设计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舒适、美丽的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凸显滨河的自然风光,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让人们在滨河之间享受自然、放松心情。

首先,滨河景观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滨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在设计中体现出自然的美和生态价值。

设计中应包括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以及景观元素的设计。

植被的选择应考虑滨河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并能提供阴凉和观赏价值的植物。

同时,景观元素的设计应考虑滨河的独特性和主题,如河流、湖泊、湿地等,将它们融入滨河景观中,使其成为滨河的一部分。

其次,滨河景观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营造。

滨河景观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因此,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

设计中应设置休息区、散步区、观景区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让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和使用滨河景观,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再次,滨河景观设计强调文化和历史传承。

滨河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艺术品和习俗,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此外,滨河景观设计也可以以历史事件和名人为主题,通过雕塑、纪念碑等方式展示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贡献,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滨河景观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滨河地区通常是城市的绿肺,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设计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设计中应设置垃圾回收容器和排水系统,保护滨河生态环境。

此外,设计中可以结合城市绿化计划,增加绿植的种植面积,提高滨河地区的生态价值。

总之,滨河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舒适、美丽的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将自然、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互动、休闲放松的场所。

滨河景观设计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

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

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滨河公园是城市生态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的健康生活。

本文将探讨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

一、滨河公园的概况滨河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面积约500公顷,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公园内建有多个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和运动。

二、生态景观规划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应基于生态平衡原则,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景观规划以尽量保留现有的自然植被为基础,根据公园的位置和地形条件,引进适应性强的本地植被。

在公园内设置花草区、树林、水景区等多个景观区域,形成种类丰富、结构多样的植被层次。

2. 水环境景观规划借助沿岸的自然水系,建设一系列的人工水体,如池塘、水池、人造溪流等,形成水系景观,丰富公园内的生态景观。

同时,将公园内的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等设计在水环境规划中,实现雨水的再利用,保证水的循环利用。

3.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公园的功能需求,将公园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人工景观区、休闲娱乐区、活动场地等多个区域。

在自然保护区内保留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设置生态监测点,定期监测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管理模式探讨为了保证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

1. 生态规划管理公园规划和管理应该以生态平衡、环境友好为基础,采用科学化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2. 日常维护管理滨河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景观系统,需要进行科学的日常维护管理。

主要包括草坪修剪、花草养护、树木修剪、垃圾收集处理等维护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设备,保障公园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3. 参与管理滨河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必须通过市民的参与和自治来维护公园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

可以通过建立公园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增强市民对公园环境的保护意识。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河道生态公园是将河道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利用河道资源打造多功能的城市绿地公园。

在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景观塑造、文化展示等因素,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赏游憩的绿色空间。

首先,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河道的地理特征、水生生态系统布局和生态功能,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水域水质,增强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岸线、湿地植被的疏导、梯级瀑布等手段,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同时限制人为活动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使河道成为水生生物的庇护地和栖息地。

其次,景观塑造是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选择绿化植被、人工湖泊、青石板铺装等元素,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

同时,加强景观与生态之间的融合,将河道、湖泊、绿地等景观元素相互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景观走廊,为人们提供欣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此外,文化展示也是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利用河道两岸的场地和建筑空间,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可以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雕塑等文化设施,让公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河道生态公园还可以安排一些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文化展览等,为市民提供展示才艺和增加文化娱乐的场所。

最后,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太阳能光伏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公园的管理与运营,合理规划公园的功能布局和使用方式,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和市民的满意度。

总之,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景观塑造为手段,文化展示为灵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河道打造成一片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健身、文化展示的场所,使其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方案与背景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郑州成为全球铁路、航空等枢纽城市。

从文化角度来看,郑州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五帝活动多聚集于此;从地域特征来看,郑州金水河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水河管理不够妥当与完善,成为一条臭名昭著的河流。

1996年,郑州市重视疏通金水河,斥资1.5亿元人民币,历史一年,对河底加以疏通与改良,分段种植绿色植被,打造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金水河滨河公园,造福百姓,郑州人从此拥有了碧波清流。

滨河公园的类型2.1 滨河湿地公园滨河湿地公园:充分运用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并且以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作为基础,以湿地科普宣教、功能利用、弘扬文化等作为主题,打造滨河湿地公园。

此外,注重细节规划,配备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休闲、惬意的集观光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模式。

湿地公园具有多种功用,它不仅包括保护湿地、科普教育、研究湿地等内容,同样也将休闲、娱乐等项目融入其中。

从公园性质来看,湿地公园属于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在规划过程中,以自然复兴、恢复领土作为前提与宗旨,接纳多种类型的动植物,构建全新的群落生态环境,同时以人为本,为游客提供充满生机、丰富多姿的游览场地。

滨河湿地公园一个著名的范例就是: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这一湿地公园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公园呈长条形状。

在公园建造之前,这一地域污染严重,垃圾横陈,毫无生机,土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公园建成后,很多野生生物来到公园,这里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都市田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

2.2 主题滨河公园主题河滨公园的建造宗旨是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在建造过程中,将创新思想融入公园建设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惬意的现代旅游场所。

作为专业从事主题类型的河滨公园设计、规划与策划的设计者,根据资料收集规划设计滨河公园可遵循以下要素:准确的主题公园设计的选择、恰当的主题选择、独特的主题滨河公园创意与公园文化内涵、灵活的营销策略、深度的公园产品开发,只有这样主题滨河公园设计才能独具一格。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1. 引言城市滨河公园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进行生态康养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基于生态康养体验,设计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城市滨河公园。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滨河公园打造成为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绿色生态空间。

2. 设计原则2.1 生态原则•保护和恢复原有生态系统,保留并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引入当地特色植物,提高植物多样性。

•设立湿地区域,增加水体净化功能。

2.2 康养原则•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活动项目,如瑜伽、太极、静心冥想等。

•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注重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

•设立休息区域和设施,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休息场所。

2.3 城市融合原则•将滨河公园与周边城市景观和建筑相融合,形成连贯的城市空间。

•设计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公园入口和接驳通道。

•利用公园作为城市活动中心,吸引人们聚集和交流。

3. 规划布局3.1 滨江步道在滨河公园沿岸规划一条宽敞平坦的步道,供人们散步、跑步、骑行等活动。

步道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生态氛围。

设置休息点和观景台,供游客欣赏河景。

3.2 花园区域在滨江公园内规划花园区域,栽种各类花卉植物,打造绚丽多彩的花海。

设计凉亭、亲水平台等设施,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在花园区域设置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家庭出游需求。

3.3 湿地生态区利用公园内部水体资源,规划湿地生态区。

通过建设湿地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湿地生态区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设置观鸟平台和观鸟路径,提供观赏和学习的场所。

3.4 休闲娱乐区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如露天剧场、运动场、游乐设施等。

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同时,在休闲娱乐区域提供餐饮和商业服务设施,方便游客就餐和购物。

4. 设施配套4.1 休息区域在公园内设置多个休息区域,提供长椅、遮阳棚等设施。

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4.2 健身设施在滨江步道沿线设置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身体。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与实践分析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与实践分析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与实践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2:57:10.18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4期作者:楚依[导读] 滨河公园是以景观为依托的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性环境。

滨河景观组成要素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30摘要:城市滨河公园是城市特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空间。

但快速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结构遭到破裂,引发城市河流廊道退化、生态水系统失衡和地域特色文化缺失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文献梳理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优滨河公园景观改造实例,探讨滨河公园景观改造策略和设计方法,营造个性鲜明主题园区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滨河公园;生态安全视角;改造思路;策略1滨河公园景观组成要素及国内外研究实践1.1滨水公园景观组成要素滨河公园是以景观为依托的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性环境。

滨河景观组成要素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由水体、气候、地形地貌、生物等组成。

水体为城市滨河公园景观增添活力与灵气。

水陆两种元素形成丰富地形地貌类型,能营造安全又充满趣味的水边游憩景观,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利用水域营造的区域小气候能提升滨河公园空气湿润和清新度,起到愉悦人们心情和舒缓压力作用。

滨河水生与陆生多元化的生态系统给动植物提供了良好栖息地,丰富的生物种类,形成完整的生态圈,使公园的自然景观更为突出。

在进行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与滨河公园基地自然环境现状为基础,充分保留和灵活利用原有自然因素,营造适宜的自然景观。

人工景观要素主要由建筑及构筑物、景观小品、护岸以及游步道等组成。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滨河公园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其改造设计需要与公园周边建筑风格协调,以确保整体和谐性。

有特色的景观小品在滨河景观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凸显滨河景观的内涵,极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滨水公园护岸具有通道、廊道、过滤和障碍等功能,通过仿照自然河岸设计的新型生态护岸,除了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外,还能有效调节河岸与水体的相互交换。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滨水环境中进行的景观设计,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首先,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是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种植湿地植被、修复滨水植被、增加水生植物等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设置滨水边缘带、湿地保育区等特殊区域,保护和孵化珍稀物种。

其次,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园林灌溉、景观喷泉等。

此外,可以建设人工湖泊、水景等水体,调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文平衡。

另外,设计人性化的滨水景观活动空间。

滨水区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景观活动空间。

可以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户外运动场等设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此外,可以设计船坞、游艇码头等设施,鼓励开展水上运动。

此外,注重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可以利用自然地形、植被、水体等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另一方面,要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要注重景观设施和植被的养护,保证景观的长期可持续性。

最后,要注重公众参与和教育引导。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责任,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组织公众参与的活动、开展生态教育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滨水环境保护,增强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设计人性化的滨水活动空间、与环境融合、可持续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和教育引导等策略。

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是指在滨水区域设计中,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融为一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美化的双重目的。

在设计生态滨水景观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貌、植被群落和动物群落等自然要素,结合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要素,打造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多重价值的滨水景观。

首先,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在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滨水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和破坏。

通过植被的保护、水体的净化、鱼类的繁衍等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滨水景观,使其具有生态、防洪、水质净化等功能。

可以通过植物的引种、湿地的建设、河道的整治等手段,提升滨水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再者,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要注重景观的美化和人文的融合。

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体现滨水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其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

可以通过景观雕塑、文化符号、绿化景观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滨水景观,吸引游客和居民的目光,提升滨水区域的形象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需要兼顾生态、景观、文化、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美化。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多重价值的滨水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环境。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来积极的影响。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以华阳城市滨河公园水景设计为例摘要: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物质。

它早已进入了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而且它也成为园林设计中主要的景观元素。

无论是静水、动水、还是喷泉都发挥了独特的景观作用和生态作用。

华阳城市滨河公园是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游憩和观赏的开放式城市公共绿地。

由于现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针对当地的现状对本案水体进行了生态的设计。

充分考虑河流的基础条件、城市的特征,从城市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中发掘,通过林荫步道、水生植物以及景观小品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从而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河景观特色。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滨河公园;水污染;水净化;生态设计提纲:1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和应用1.1水的功效1)自然环境效应2)生态效应3)空间景观效应1.2水景的分类1)自然型2)人工型1 .3水景的设计原则1)协调统一2)形式恰当1.4园林水态的类别1)喷涌2) 垂落3)流变4)静态2当地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当地滨河地带景观的现状2.1华阳区水体污染的原因2.2华阳区滨河地带景观的现状3 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3.1巴尔的摩内港3.2温哥华城南部滨水区3.3苏州金鸡湖3.4成都活水公园4 项目在水景上的处理手法4.1自然驳岸4.2水与植物的关系4.3水净化过程处理5 结语华阳城市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美,充分发挥水在园林生态设计中的作用。

如何利用水景来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等问题上都需要我们去思考与探讨。

1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和应用1.1水的功效1)自然环境效应净化大气;调节空气湿度;调节气温;造景;养殖水产品2)生态效应减少空气中尘埃;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3)空间景观效应空间的扩展;空间的引导;空间的层次1.2水景的分类1)自然型利用地势仿照自然景观而建成。

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分析

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分析

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分析摘要: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滨水园林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滨水园林的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设计是人们意识中绿化量,对自然环境整体的平衡。

在设计滨水空间时,要确定滨水园林景观规划的具体范围,根据滨水园林的生态环境现状,考虑人们对环境和舒适度的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

关键词: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引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密度越来越高。

因此,在设计滨水园林景观时,涵养水源和净化水体,不能破坏水源湿地。

滨水园林景观分为水生系统和陆地系统,设计师要过渡水陆之间的交接,发挥生态服务。

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生态设计是最大限度使自然系统自我更新。

在规划滨水园林景观时,相关人员应最大限度地确保水系空间的功能特性,传承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关于滨水园林景观的主要设计原则(一)生态优先原则近年来,中国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滨水园林地区的生态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危险。

如果水滨园林因自然或人工原因而被扰乱,造成生态脆弱。

滨水园林由于物质循环的不完善、区域的独特性,城市滨水园林有着与其他单一地区无法比拟的环境。

但是,由于滨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滨水生态设计很复杂,可以依赖人工补充来维持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

在滨水园林风景设计中,要避免设计中单一风格,否则一旦人类活动发生变化,将严重影响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

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加大,使得城市人越来越少机会接近自然。

在设计滨水园林景观时,相关设计师需要增加生态设计,释放精神压力。

在滨水园林景观进行生态优先原则,可以缩短当地居民与自然的距离,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规划滨水园林景观时,为了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

设计师必须考虑区域固有的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进行滨水空间开发,保护区域自身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周边湿地和环境形成循环系统,同时确保提供相关场所。

在设计城市湿地时,必须进行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滨江公园设计理念

生态滨江公园设计理念

生态滨江公园设计理念生态滨江公园设计理念生态滨江公园是一个以保护环境、提供休闲娱乐为主要目标的城市公园。

其设计理念旨在创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空间,将自然元素和人工设计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场所。

首先,生态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基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持的。

我们将基于附近的自然环境,保持原有的地貌和植被,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同时,我们将设置人工湿地和水体植被,以帮助净化水质并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公园中将建设一些教育性的展示设施,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生态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亲水环境。

我们将公园与沿岸的江河水体相连接,将滨江区域打造成一个可供游客钓鱼、划船和游泳的区域。

同时,我们还将规划一些供人休憩和娱乐的空间,如游泳池、日光浴场和沙滩。

所有的设施都将与水体融为一体,以增加公园的景观价值。

第三,生态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供休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我们将设置一些用于户外运动的场地,如篮球场、乒乓球台和足球场等。

此外,公园中将修建一些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一个散步和骑车的场所。

我们还将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野餐区、露天剧场和儿童游乐区,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最后,生态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供一个社交聚集的场所。

我们将规划一些开放的空间,如草坪和露天广场,为居民提供一个集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公园中还将设置一些社区设施,如图书馆和咖啡厅,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综上所述,生态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聚焦于生态保护、创造亲水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和促进社交聚集。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我们致力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场所。

我们相信这样的设计理念能够让公园成为一个受人们喜爱的场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滨水环境中,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结合景观的多元功能,创造出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滨水景观空间。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合理布局、绿化植被、水体处理和生态功能提升等手段,使滨水景观具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景观的美感和人文功能的便利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建立河流生态廊道:河流是滨水景观的核心要素,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建立一个生态廊道,可以有效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恢复河岸带的自然植被,保护和修复河流的自然水质,修复河道,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营造自然景观等。

2. 考虑生态湿地的设计: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要素,具有自然净化、水文调节、保护岸线等功能。

通过在滨水景观中设置生态湿地,可以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同时也能增加景观的观赏价值。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当的湿地类型,设置湿地植被,合理设计湿地的面积和深度,注重湿地的水质管理等。

3. 强化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能力:滨水景观往往处于水体环境中,存在着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等问题。

通过采用合适的土壤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生态护岸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的植被类型,合理布局植被,加强土壤保持的管理,同时也要注重水体的处理,如建立湿地、设置过滤设备等。

4. 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生态滨水景观设计要兼顾滨水的生态功能和人文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空间。

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设计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设置步道、广场等设施,营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增加观赏性等。

5. 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设计师应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设计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考虑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等。

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滨河地带是一座城市中活力较高的地区。

我国社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的同时,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重点针对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问题;对策1 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问题1.1 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滨河公园对于城市的发展极为关键,属于一个城市中最为重要的生态地段。

城市滨河公园景观的改造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航运、岸线流蚀与治理、动植物保护、城市安全等。

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我国在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水利工程。

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水利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自然河流越来越渠道化,越来越非连续化。

然而这样的水利工程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2 空间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将重点放在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上,例如抗洪防汛功能,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滨河空间的利用,并没有考虑与城市的衔接,并没有考虑是否会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

所以城市滨河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点和科学性,但是仍然不是很受大众欢迎。

1.3 城市文化问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专属于这个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

城市滨河地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多的历史古迹和古建筑需要保护,所以在对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时候,也需要保留住城市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再利用。

但是近几年来,城市的改造力度非常大。

在经过大拆大建后,人们发现属于这个城市的独有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景观已经消失。

各大城市的景观虽然也有一定的审美特点,但是总是显得较为空洞。

1.4 水体问题目前很多城市滨河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都将重点放在防洪、灌溉、水运等功利价值方面,很少考虑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

基于生态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生态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探讨
3.2 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系统 为了突出本滨水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规划通过合理的 植物配置、竖向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方法,来建立一种人与自然 共存的良好关系。根据现状条件建立集生态、观赏及市民活动 功能于一体的,河道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4 研究方法 4.1 合理布置主题分区 场地中合理的功能分区布置是决定景观能否满足功能需
求的前提和基础。通常,在对场地进行功能分区时,应注重自 然生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达到人与景观活 动场地和谐相处的目的。本项目以“追忆”、“重塑”、“创 新”、“回归”为线索,自北往南将河道分为四段,分别是欢 乐田园段、民族影苑段、黄金水岸段和翡翠绿洲段。
欢乐田园段,重点突出“织锦般的田野”、“成片的果 林”,保留现有的部分苗木基地,改造部分农田作为花海,给 游人提供田园拾取、垂钓野炊、农耕体验等。
(下转第12页)
10 建筑与装饰2019年6月下
建筑与装饰2019年 6月下 内页.indd 10
2019/7/3 星期三 上午 8:30:41
建筑设计与装饰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备基础节点。屋面完成建筑面300mm以下的裙楼屋面的基础部 位被称为低设备基础节点,为避免积水影响这类部位的防水性 能,设计在低设备基础节点处投入了高度关注,并采用了防水 附加层设计,低设备基础周边的250mm范围属于设计范围。防 水附加层采用聚氨酯防水附加层,采用密封胶填充其与钢立柱 之间的空隙。考虑到部分低设备基础节点未安装设备,因此设 计师在防水附加层设计的同时针对性进行了防水层、分隔缝、 保温层设计。②高设备基础节点。屋面完成建筑面300mm以上 的裙楼屋面基础部位被称为高设备基础节点,为保证这类节点 的防水性能,设计师保证了该部位防水设计最少至300mm高的 建筑完成面位置,并针对性开展密封处理。③浮动地台节点。 研究对象高层建筑裙楼5层浮动地台的防水设计存在较高难度, 在围绕浮动地台节点开展的具体防水设计中,设计采用泡沫玻 璃保温板垫于条形基础之间底部,厚度为130mm,同时采用发 泡混凝土填实条形基础间隙,并最终采用砂浆、砖块进行抹平 与封堵处理,表面处理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式,厚度为50mm。 ④管道根部节点。考虑到高层建筑裙楼屋面的管道设计错综复 杂,为保证管道根部节点防水性能,设计师围绕该部位防水处 理进行深化设计,以此明确增设防水附加层、合理设置分隔 缝与排水坡度的设计。具体设计主要采用30mm宽的分隔缝、 50mm×50mm×50mm的隔振胶垫、镀锌铁托盘、双向配筋、 100mm厚的C30厚混凝土板、50mm厚混凝土面层[3]。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保护、修复和提升河道生态系统为核心,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和公园功能要求,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增强城市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

首先,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河道水质和流域环境,建立生态廊道并优化岸线结构,提高景观价值,保留和增加植物种类,促进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

设计中应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土地开采、水土流失和污染。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河道沉积物和湿地,建设人工湿地以增加水势的缓冲能力,建造反渗透池以净化雨水和污水,并利用植物吸附污染物。

其次,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修复生态系统。

通过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并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提高废弃和污染土地的质量,重建河岸和河道的生态过程,建立湖泊和湿地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并增加河道的可持续性和承载能力。

设计中应注重保护河道景观的完整性和原生植被的恢复,重建湿地和沼泽区,增加鱼类和水生植物栖息地,并设置复合土工材料以防止水边的侵蚀和波浪冲击。

最后,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升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设计公园的功能和布局,尽量减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干扰。

设计中应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供市民休闲和锻炼,同时减少汽车和机动车对河道的污染和破坏。

建造连接公园和周边绿地的绿色走廊,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网络,并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场所。

设计中还应设置教育和展览设施,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保护、修复和提升河道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增强城市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并提升生态功能,实现了公园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为城市带来更加美丽和宜居的环境。

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

滨河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

都市滨河公园旳生态景观规划及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视实效”旳规划理念,把发挥生态环境功能与发明滨河公园文化气氛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友好旳生态环境。

积极探索滨河公园旳管理模式,通过法制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旳新模式,加强绿地管理,保护绿化成果,充足发挥滨河公园旳绿化功能。

关键词:生态景观;规划;模式二十一世纪是回归自然旳世纪,伴随都市规模不停旳发展与扩大,现代化交通与居住设施旳普及,必然会导致都市生态环境旳破坏。

空气污染、水域污染及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闷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等“五岛效应”接踵而至,居民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搞好都市绿化,对于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进都市经济社会旳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旳作用。

滨河公园作为都市绿化建设旳一部分,在设计、规划上充足运用原有旳自然生态环境,把发挥生态环境功能与发明滨河公园文化气氛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握中原地区旳历史文化脉络,发明出独一无二旳中原都市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种环境优美旳学习、工作、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旳场所。

并在管理上,加大环境整改力度,充足发挥滨河公园绿化对于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美化都市景观、提供休闲等各方面旳功能。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视实效”旳规划设计理念在滨河公园旳建设、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树立了都市绿化旳新理念,即坚持生态功能优先旳原则,坚持生物物种多样性旳原则,坚持突出乡土文化特色旳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坚持不懈、逐渐完善旳方针;切实做到了规划先行,充足运用河岸、湖岸、坡地、土丘等自然环境,努力营造出都市中最重要旳自然景观,发明出市民最合适旳休息活动场所。

1.1领会园林旳文化属性、文化内涵,坚持文化建园旳方针都市园林绿化是人类渴望自然环境、亲和自然旳生物属性旳文化体现,这种文化现象是围绕着自然环境来展开旳。

因此,园林绿化作为环境建设旳重要构成部分,发扬“文化建园”精神要抓住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河滨公园生态设计
—以南充清泉坝地块公园设计为例生态文明提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是达到的文明程度。

21世纪是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世纪,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国家生态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也突显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

生态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背景,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渴望,使人们生活更加接近自然,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

作为人们生活其中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基质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非生物环境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及其生活场所,是除了生物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无机物质等。

尊重自然界的循环,涵养水土,维护基地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的责任。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雨水径流量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将雨水净化,径流降低,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这将导致城市建设的一大包袱。

由于城区雨水的快速排出,增加了接纳水体的洪涝灾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

一方面城市雨水径流的快速排出,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严重不足。

如在用地规
划和地面覆盖物上考虑雨水渗透,使用可渗水的材料做环境基质,为生物群落生存创造条件,并在其表面增加生态植被系统,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增加雨水停留时间,充分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作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设计,我们强调有植被的成熟土壤和低地的保护。

这些自然系统能使雨水渗透到土壤中来维持流域的正常状态,河道两按稳定的植被系统能过滤流入的雨水,防止渠道被侵蚀,同时创造有利于水生态系统的生存环境。

尽可能减少铺装地面,保留天然熟土,保留现有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使用可渗透的工程材料,是保持和恢复自然循环的最有力工具。

南充市清泉坝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自然条件,嘉陵江水环绕而过,沿江滩涂众多且面积宽,加上下游江心洲、江边山坡,以及南充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为建设开放型城市公园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以防洪大堤修建为依托,结合大堤护坡、水边滩涂绿化对整个大堤沿线、下游江心洲、江边山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增加整个工程投入不大,把整个沿江地段打造成为河滨(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游览、休憩、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南充市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示范性样板工程,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基地。

尊重自然,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地理优势和南充的历史文化沉淀,我们将此区域分为三大块,即河滨生态文化走廊带(湿地)建设,
下游江心洲生态鸟岛打造,江边山坡观赏型绿地整治。

河滨生态文化走廊带(湿地)建设
以防洪大堤应急通道为导向,两侧护坡、堤顶绿化,水边滩涂湿地生境植物群落打造为主,江边滩涂亲水景观设施修建为辅,结合堤顶生态健身道建设、堤边防护栏杆以及照明灯具安装,构建一条满足不同阶层需求和多功能使用的生态人文景观大道。

防洪大堤护坡采用生态格网(将经过特殊处理的钢丝作为原料,由机械编制而成网片,柱状成笼,里面填充石料,用于各种堤边、坡的防护工程),在表面培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

建成后具有抗水流冲刷,坚固耐用,更易于植物生长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此种护坡底层可不设砼垫层,直接敷设在大堤护坡结构层表面,可以在上面种植植物(乔木、灌木、地被等),而不影响结构性能,能有效降低雨水径流,使雨水在短时间内下渗,补充地下水源;植物根、茎、叶能吸附雨水中有害物质,对雨水径流起过滤作用,减少雨水对河岸线的侵蚀和下游水体的污染,达到生态系统平衡作用。

堤顶上部护坡绿化选择耐湿落叶和常绿乔木孤植或群植,在整个江边护坡上形成无序点状布局,构成上层开放空间。

选择耐湿高灌木和矮灌木以散植或群植方式,在整个江边护坡上形成块状、线状布局,构成中间层半封闭、半开敞空间。

选择耐湿草本、藤本植物在整个江边护坡上形成片状、面状布局(以不露表土为宜),形成下层封闭空间。

通过植物高低错落,形成多层次空间,为昆虫、小型爬行类动物、水禽等提供生存基质背景,庇护场所和行为通道,以此维持生态系统
自平衡,达道可持续发展目的。

植物品种选择以本土品种为主,体现品种多样性原则,不同品种间成无序交叉状布局种植。

尽量多选择开花和结果品种,以达吸引昆虫和鸟类目的。

接近马道护坡选择耐湿、根系发达低矮灌木成点状或片状布局均可,其余部分用草类、藤本植物覆盖种植。

堤顶应急通道两侧绿化以栽植常绿树为主,落叶树为辅,以行道树式不规则间距种植。

局部不同地方选择常绿小乔木、高灌木,低矮灌木以及地被植物,以不同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结构类型空间,配合各种不同景观设施布置(如雕塑、景观墙、休闲座椅等),满足不同人群使用需求。

此部分植物配置以观赏性强的园艺品种穿插本土原生种进行。

堤顶应急通道铺装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多孔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青紫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接形成孔隙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重量轻等特点),色调以绿色或灰色为主。

整个景观大道人文景观分段表现不同题材内容(如历史事件集中一段表现,地域风土人情集中一段表现,本地知名人士诗词歌赋集中一段表现)或整个景观大道只表现单一题材内容,如本地自然风光,人民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

根据所表现题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使用材料的质地,具体表现形式以石材雕刻图案地面镶嵌铺贴为主,其它如雕塑,景观墙表面铺贴等点缀即可。

色彩以使用材料的自然色为佳,与整个公园强调主题“生态、自然、原生”协调一致。

为满足市民夜晚游览需求,结合堤边防护栏杆柱设置照明灯具,将灯具安装在栏杆柱上面,既节约空间,又节约造价。

防护栏杆采用混凝土预制,样式做仿生设计(如仿竹节、树杆等),色彩以本色体现。

灯具材质选择铁制,样式具有现代气息,线条简洁、大方,色彩选用黑色,体现厚重感,与地面石材镶嵌铺贴相符应。

沿江边滩涂线路长、面积宽,加上江水汛期影响,为建设生态观赏型湿地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植物种植以打造湿地生境植物群落为主要目标。

选择本土生命力强、根系发达,抗水流冲刷地被、草本、藤类等植物,进行覆盖式种植,以土不外露为标准;局部成点状、块状种植根系发达、耐水湿低矮灌木。

品种选择体现多样性原则,开花、结果、多年生、一二年生品种交叉是种植,前期进行人工精心养护,待成活逐渐纳入粗放管理。

在此基础上选择地势较高,人流相对集中位置修建亲水景观设施,通过沿江边护坡修建通道方式导入人流(在无汛期时),沿通道边修建防护栏杆。

如人们进行表演的露天场地,人们亲水、观水、听水的水榭、平台、栈道,以及野炊场地等,以满足人们放纵身心、回归自然心理效应。

此部分进行封闭式设计,以方便汛期关闭,严格限制人流量,重点考虑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因素。

江心洲生态鸟岛打造
江边现已有野鸭、白鹭活动,说明自然生境已具备可能。

江心洲生态鸟岛打造主要从为鸟类提供食源和提供生活栖息地两方面入手。

江心洲四周临水界面经多年演变已经稳定,不需再做抗冲刷防护处理,保持现在自然状态。

将岛上房屋全部拆除并恢复土层结构,与庄稼地
一起进行植被恢复。

岛上部分林地植被经过多年自然生长净化,已经趋于稳定,只需对生长过密,侵占性强的物种进行梳理。

在岛上空旷地带种植本土耐湿落叶乔木(中、小苗)作为先锋树种,间种少量常绿树种。

下层种植各类灌木和地被植物达到覆盖标准。

植物选择以开花和结果品种为主,吸引昆虫,为鸟类提供食源,通过高低层次植物空间为鸟类和爬行动物提供庇护性场所和生活空间。

种植前期进行养护,待后期成活后任其自然生长,只定期对生长快、侵占性强的种类进行清理,以期达到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原生林态标准,为岛上各类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栖息场所和生存繁衍的环境。

下游江边山坡观赏性绿地整治
在保留原有自然植被基础上进行少量介入,顺应原有山势地形,就势布置游览通道。

地势高差通过梯步台阶和道路坡度相结合方式消除,增加游览兴趣。

路面铺装以透水性材料使用为主,色彩以红色调为主,灰色调为辅。

在通道转弯处和视觉节点地方开辟平台,进行小景点设计,布置景观亭、游廊、置石题刻、以及景观墙等,并设置座椅。

注意在每个景点处要留出观看江景的视线通道。

对原有影响视觉效果植被进行梳理或者清除,在入口位置、每个景观节点周边种植观赏性强的乔木、灌木、地被等多个品种植物进行立体观感较强的生态植物群落式设计,营造出不同结构的空间氛围,诱导游人产生压抑、放松、惊悸等不同心理感受。

让游人从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心理感受等不同层面体会游览兴致,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留恋往返的情感意愿。

其他部位植物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高大乔
木点缀,增加下层灌木和地被植物品种、数量,对露土部分进行覆盖式种植,总之以体现接近原生、自然的林态特征,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精神诉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