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合集下载

中药名称的命名原则

中药名称的命名原则

中药名称的命名原则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

其命名方法,总的来说都与医疗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有以功效命名的,有以药用部位命名的,有以产地命名的,有以生长特性命名的,有以形色气味命名的,有以进口国名或译音命名的,有以避讳命名的,有以隐喻法命名的,有以人名命名的等1.因药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如益母草功善活血调经,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为妇科经产要药;防风功能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病;续断功善行血脉,续筋骨,疗折伤,主治筋伤骨折,为伤科要药;覆盆子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善治肾虚遗尿尿频、遗精滑精;决明子功善清肝明目,主治眼科疾病,为明目佳品。

以上这些中药都是以其显著的功效而命名的。

2.因药用部位而命名中药材来源广泛,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植物、动物类药材药用部位各不相同,以药用部位命名,是中药常用的命名方法之一。

植物药中麻黄根、葛根药用其根;芦根、白茅根用根茎入药,苦楝根皮、桑根白皮以根皮入药;菊花、旋覆花、款冬花、芫花等以花入药;桑叶、大青叶、苏叶等用叶片入药;紫苏梗、藿香梗、荷梗等以植物的茎入药;桑枝、桂枝等以植物的嫩枝入药;牛蒡子、紫苏子、莱菔子、枳实、榧子等以果实、种子入药。

动物药如龟甲、鳖甲、刺猬皮、水牛角、羚羊角、熊胆粉、海狗肾、全蝎等则分别是以入药部分甲壳、皮部、角、胆、外生殖器、虫体等不同组织器官来命名的。

3.因产地而命名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

因而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故自古以来医药学家就非常重视“道地药材”。

如黄连、黄柏、续断等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黄连、川黄柏、川续断;橘皮以广东新会产者为佳,故称新会皮、广陈皮;茯苓以云南产的最好,故名云苓;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质量好,又名阳春砂;地黄以河南怀庆府所产者最佳,故称怀地黄;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尤以吉林抚松产者为佳,故名吉林参;泽泻以福建产者为佳,故名建泽泻。

中药名的来历小故事

中药名的来历小故事

中药名的来历小故事
中药是中国独有的财富,其名字来源千奇百怪,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中药名的来历小故事。

一、动物进药
一些中药的名字和动物有关,这是因为过去人们对于动物的认知比较多,把动物身上的一些特性与中药治疗效果联系起来。

例如麝香,它的名字是源于麝猫的肛门腺分泌物,由于其发散温暖的香味能够使人放松身心,所以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

二、植物入药
许多中药是由植物制成的,它们的名字则与植物自身的特性相关。

比如人参,其名字源于韩国对于此草药的注解,从字面上解释便是能够“人人参与”的药品,因此就有了“人参”的名号。

三、奇怪的名称
还有很多其他的中药名字,常常会让人感到惊诧和不可思议,例如“干姜、熟地黄、天麻、百合、当归”等等。

这些名字都是来自于古代的传说或是医家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的使用和验证,最终成为了大家熟知的中药材。

四、典故典故
有些中药名则来源于著名的典故,请看木香。

相传,唐朝皇帝赐给一个贵族的女儿玉华丹,一粒让她无比快乐与充实。

后来,人们研究出这个丹方的主要药材是木香,因此就得以保留至今。

总结而言,中药名字的来源是有许多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其中不乏各种典故和神话,更有几千年不断积淀而成的经典智慧。

每一种中药机理、功效都是经过岿然不动的历史验证,以及长达千年的中华智慧慢慢演化而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中药,为其创造更好的未来。

古代对中药名

古代对中药名

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和理论根据的考证与比较分析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人对于中药名称的解释和理论根据,经过考证和比较分析后,得出了许多深入的认识和见解。

本文将对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和理论根据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名称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中药名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人在研究药物时,根据草木的形态、气味、味道以及药用功效等方面特征,为药物起了各种各样的名称。

这些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2.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名称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比如在《黄帝内经》中,中药的名称主要以其形态和功效命名;而在《本草纲目》中,中药的命名则注重对药物源植物的归属和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命名方式为后人研究和应用中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中药名词解释的主要理论根据1. 形态特征理论: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中,最常见的理论根据之一是基于草木的形态特征。

药物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的形态特征被用来进行命名。

例如,“川芎”中的“芎”指的是草本植物的花部分,表示该草药主要采用花部。

2. 功效理论: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是基于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理。

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一些草药具有特定的治疗效果,因此将其命名为具体的功效。

比如“补骨脂”即为补益骨骼的草药。

3. 药用部位理论:古代中药名词解释的另一个理论根据是基于药物的药用部位。

根据植物的不同部分对人体的药用效果,将草药命名为相应的名称。

例如“柴胡”中的“胡”指的是古代对柴胡的主要采用部位。

三、对中药名称解释的考证和比较分析1. 考证: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往往是基于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考证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草木的形态、气味、味道以及药用功效等特征。

通过对草药的形态学、化学成分以及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验证和解释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考证。

2. 比较分析:对于古代对中药名称的解释,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中草药的取名方法和规律

中草药的取名方法和规律

中草药的取名方法和规律
1. 植物特征,中草药的名称通常会反映出该植物的特征,比如
外形、颜色、气味等。

例如,“白芍”中的“白”指的是植物的花色,而“芍”则表示植物的形态。

2. 产地或生长环境,有些中草药的名称会包含其产地或生长环
境的信息,这有助于人们对该草药的来源和特性有所了解。

3. 药性和功效,中草药的名称可能会直接反映其药性和功效,
比如“清热”、“解毒”、“活血”等词汇可能会出现在草药的名
称中。

4. 历史或传承,一些中草药的名称可能会受到历史、文化或传
承的影响,可能会取自于古籍、传统医书或神话传说。

5. 语言美学,中草药的名称也会考虑到语言美学,有些名称可
能会采用韵律优美或富有文学意味的词汇。

总的来说,中草药的取名方法和规律是一个综合考虑植物特征、药性功效、历史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

在取名过程中,需要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名称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中草药的特性和用途。

中草药命名

中草药命名

中草药命名
中草药命名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医药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草药的命名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功效命名法:依据药物的主要功效或用途来命名,如益母草主治妇科病,故名益母草;防风能抵御风邪,故名为防风;千年健寓意其有延长寿命的作用。

2. 形态命名法:根据药物的外观形态特征来命名,比如牛膝因其茎节似牛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因其根部有白色绒毛类似老翁的白发而命名。

3. 颜色命名法:按照药物本身的自然颜色命名,如黄连、黄芩、黄柏因其均为黄色而得名;红花、丹参因其红色鲜艳而得名。

4. 气味命名法:基于药物的独特气味命名,如五味子因其含有五种明显味道而得名;鱼腥草因具有鱼腥味而命名。

5. 产地命名法:以药材的原产地或主要产区来命名,如川贝母、川芎、川黄柏产自四川;广藿香、广陈皮产自广东;云茯苓产自云南。

6. 生长特性命名法:参考药物生长时的特有现象或生命周期特点,如半夏因其在每年五月间成熟,恰好是一年中夏季的一半而得名;夏枯草每逢夏季便会枯萎;忍冬藤冬季不凋零。

7. 药用部位命名法:根据药物入药的部分命名,如桑叶、茅根、竹沥等均明确指出是植物的某一特定部位。

8. 动物相关命名法:有的中药来源于动物,并以其形态或特性命名,如蝉蜕、鹿茸、龙骨、龟板等。

9. 数字命名法:某些中药因其生长周期、数量特征或其他与数字相关的特性被命名,如一见喜、二叶葎、五倍子、七叶一枝花等。

10. 其他命名方式还包括根据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象征意义等进行命名,如使君子、何首乌、刘寄奴等。

第二章 中药药名文化

第二章 中药药名文化

4、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



香——麝香、丁香、茴香、藿香、降香 臭——臭牡丹、臭茉莉、臭梧桐、黄花败酱草、 鱼腥草、鸡屎藤 酸——酸枣仁 甜——甘草 苦——苦参 辣——细辛 五味混合——五味子,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5、以药物性能作用而命名




防风——治诸风头痛 泽泻——泽利水湿 益母草——治妇科病 千年健——祛风延年 远志——益智安神强志 骨碎补——补碎骨 威灵仙——威言其性猛, 灵仙言其效 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 虽有王命不能 留其行”
10、“洋为中用”
历史上由于中国疆土不断扩张,交通运输系统改善 了,医学与外面的文化交流增加,中国派医师到外国如 高丽、日本、印度及越南等,中医学开始渗入其它医学 文化,扩充了中药学内容。从韩国输入了很多草药,例 如人参,从越南输入的也有肉桂等。 由于阿拉伯商人到中国经商,新品种草药例如乳香、 没药等输入了中国;来自波斯的无花果;非洲等各地的 犀牛角等药物。 制定了《海药本草》。 番泻叶、番红花、番木鳖 胡黄连、胡薄荷、胡椒、胡麻 曼陀罗


7、以民间传说故事而命名


牵牛子——传说是田野人服此药后病愈,牵牛 酬谢而得名。 淫羊藿——陶弘景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 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 禹余粮——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 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 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 石榴 ——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 后,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御米壳——相传为唐王李世民,因服罂粟子而 治好了自己的箭伤惊恐病,登基后亲封其为 “御米”,其壳就成了“御米壳”。
为南朝齐武帝时文学家王融所作,王融 (467—493),字元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官 至中书郎。

中药名字的由来典故

中药名字的由来典故

中药名字的由来典故
中药的名字由来典故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人参:相传远古时代,有位妇女无法怀孕,于是她每天在山中寻找人参食用。

最终,她成功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因此,人们把这种具有补气补血、健脾益胃等功效的药材命名为人参。

2. 麻黄:《神农本草经》记载,黄帝的弟弟麻将采集了一种果实,给他的朋友试吃并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于是,人们将这种果实称为麻黄。

3. 当归:据传,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居原是一位寻找药草的仙人。

他在野外看到一只受伤的鹿,给它用当归根治疗并成功治愈。

因此,人们将这种草药命名为当归。

4. 术:《山海经》中记载,神农嫁给了姜姓的女子,该姓家的田地中有草药被病虫侵害。

神农用一种草药将病虫驱走,并将这种草药命名为术。

这些典故是中药名字的一个方面,有时候中药名称的命名也是根据其形态特征、采摘、炮制加工方法等来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典故仅仅是传说或民间故事,并没有科学依据。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按药用部分命名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

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

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

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3.按药物气味命名以药物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如麝香、丁香、木香、沉香、檀香、苏合香、松香、乳香等,都是以其具有特异香气而得名的;又如具鱼腥气的鱼腥草;败酱气的败酱草等,也是以其是特异气味而得名的;而苦味的龙胆草、苦参、苦楝皮等,甜味的甘草、甜杏仁等,多味的五味子,咸味的咸苁蓉,则均以其药味作为命名的依据。

中药名字的来历

中药名字的来历

各类中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三农直通车 责任编辑:chenwenting 发布时间:2011-09-07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一)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二)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三)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四)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五)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六)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七)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八)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进行命名。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的命名方式,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首先,有一类中草药是直接以草本植物的名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以其形态特征进行命名,如川贝母、甘草、黄芩等。

川贝母是一种生长在四川地区的植物,它的叶片扁平,形似贝壳,因此得名川贝母。

而甘草的根和茎部有甜味,因此得名为甘草。

黄芩的花瓣鲜黄色,因此得名为黄芩。

这些命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人们理解与记忆。

其次,还有一类中草药是以其药性进行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根据其药性或具有的功效来命名的,如清热、滋阴、活血等。

例如,黄连以其能够清热解毒而得名。

黄连具有苦味,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并具有抗菌作用,因此被称为黄连。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一种疾病因素,黄连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种因素,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类似地,滋阴药物如麦冬、沙参等以其滋阴的功效而得名。

活血药物如川芎、川芎造慢以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命名。

此外,还有一类中草药是根据其来源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以其产地或原产地命名,例如人参、当归、红枣等。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草药,其主要产自东北地区,因此得名人参,意为生长在北方的参类植物。

当归主要产自中国中南部和西南地区,因此得名当归。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主要产自中国的北方地区。

红枣作为中药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养血补气的特性。

总的来说,中医药中草药的命名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

无论是根据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还是根据来源地,这些命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草药的性质和用途。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丰富多样,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使用中医药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宝贵遗产。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故事
中药药名通常都有独特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药药名的故事:
1.甘草:甘草是中医中常用药材之一,因其具有甜味而得名。

在古
代,人们发现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据传,甘草的名称来源于一位名叫甘郎的乡村医生。

甘郎经常采集甘草给村民治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种药材叫做“甘草”。

2.人参: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传说人
参是由一个名叫山参的小男孩发现的。

山参年幼时便失去了父母,靠采集草药为生。

有一次,他在深山老林中发现了这种独特的植物,便尝试着食用,结果发现它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人参”,以纪念山参的贡献。

3.茯苓:茯苓是一种具有利湿、安神等功效的中药材。

传说茯苓的
名称来源于一位名叫茯苓的姑娘。

茯苓姑娘为了治疗父亲的疾病,在山上寻找草药时不幸遇难,她的尸体被埋在了一棵大松树下。

几年后,人们在树下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菌类,据说这就是茯苓。

因此,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茯苓”,以纪念这位勇敢的姑娘。

4.龙骨:龙骨是一种具有镇惊、安神等功效的中药材。

传说龙骨是
由一位名叫龙古的年轻人发现的。

龙古在深山老林中狩猎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形似龙骨的奇特石头,便带回家中研究。

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这块骨头具有神奇的药效,便将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药材命名为“龙骨”,以纪念龙古的贡献。

以上仅是几个例子,还有很多中药药名也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转载:中药别名的由来

转载:中药别名的由来

转载:中药别名的由来中药别名的由来什么是中药的别名?别名是与正名相对而言。

《常用中药别名小辞典》中认为中药的别名包括中药的“文献用名、地区用名、商品名称”,同时我们认为还应该包括处方用名。

由于中药源远流长,各时各地用药习惯、风土人情以及历代文献记载的不同,使得一味中药常常有多种名称,一药多名和多药一名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一下中药别名情况。

1. 根据产地命名这类别名的产生与其传统主产地有关,因产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药名。

大黄“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药品化义》),因此产于四川的大黄又名川军;牛膝产于四川的称川牛膝,产于河南的称怀牛膝。

怀牛膝即是“四大怀药”之一,其余3种是地黄、山药、菊花,盛产于黄河北岸的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等县(市)。

明朝,因这一地区属怀庆府管辖,故称“四大怀药”。

其他如杭白芍(杭白芍)、潼蒺藜(沙苑子)、北细辛(细辛)、云苓(茯苓)。

2 根据颜色命名此类别名中含有该药材的颜色。

如:红丹(铅丹)、黑参(玄参)、蓝矾(胆矾)、山里红果(山楂)、黑丑、白丑(牵牛子)等等。

3根据药材形状命名这类别名的产生与药物性状特异有关。

大黄因其断面花纹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故称为锦纹;丝连皮是因杜仲折断后有银白色丝状物而得名;古代以贝壳上有九孔的石决明为佳,故别名九孔螺。

此外如八角(茴香)、双勾(钩藤)、金铃子(川楝子)等等。

4根据药物功效命名这类别名反映了该药某一突出的功能主治。

益智(龙眼肉),本品益智安神效果好,多用于虚劳羸弱、健忘失眠等症;血见愁(茜草根),本品具明显的行血止血之功。

再如脱力草(仙鹤草)、接骨(续断)。

5根据药用部位命名此类别名反映了药物来源及入药部位。

大腹皮又名槟榔衣,因其来源于槟榔果实的外果皮;蝉衣(蝉蜕)来源于蝉科昆虫墨蚱羽化后的蜕壳;西瓜翠衣(西瓜皮)是西瓜的外果皮。

另外,上甲指鳖甲,下甲指龟甲。

6根据炮炙方法命名炮制可直接改变药物的功效主治,此类别名与药材加工炮炙方法有关,间接提示了药物功效。

中药的命名你知道吗

中药的命名你知道吗

中药的命名你知道吗中药治病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中药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功效,中药的名字也有很多,常见的有阿胶,人参,地黄,金钱草等等,可以说不计其数。

那么中草药名是如何由来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草药名的由来。

中药的分类命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多方面似不遵科学,而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类比象,直出感悟,结果历经几千年发展,创建出一种妙趣横生的药名文化。

以中药某一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命名。

牛膝,因其茎节膨大似牛之膝。

荆芥,其茎如荆,味似芥。

凤仙叶,其叶如凤尾,花艳似天仙。

人参,其根酷似人之形。

以药物本身特殊颜色命名。

如因色黄而定名的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

因色白而定名的有白芷、白鲜皮、白芍。

其它如红花、红藤、紫草、紫荆皮亦如是。

又有以双色花而取名者,如金银花又称双花;红蓝花是红花的古名,因其花红叶深蓝而命名之。

以特殊的味道命名。

如五味子,因其五味俱全又是果实之核即种子。

酸枣肯定是因其味酸而得名。

其他如苦参、苦楝皮、甘草等亦属此类。

独特治疗作用命名。

比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之功。

阳起石,可补阳壮阳以治阳萎。

续断,主接骨,续断骨。

益母草,专治妇科诸疾。

石决明,能明目。

远志,功在益智强志。

王不留行,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可通乳汁,逐瘀闭。

大黄又名将军因其可穿肠破肚,荡涤污秽,冲墙倒壁,泻下积滞,风风火火如将军故名之。

以药物生长地理环境或产地命名。

这种命名前多冠以山、水、陵、田之类的词。

如,山楂以生长在山上者为佳,水仙以水为本,得水而生,有水则茂,沙参宜种于沙壤之地,车前子则必生长于道边、车辙之间,怀牛膝产于河南,川牛膝产于四川,藏红花产于西藏等。

以动物形态命名。

如马蹄莲、鸡血藤、鸭跖草、牛尾蕨、羊肝菜、鹅不食草、猫爪草等,均是以动物形体某一部分特点来命名的中药名。

以采用植物部位直接命名。

桑叶、芦根、菊花、苇茎、玉米须、竹叶、蒲公英等等,大枣的药名亦属此类。

中药的历史悠久,种类也有数千种,那么中药名是如何由来的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中药名的由来,相信很多的朋友都不知道吧,这下你了解了么?。

中药名字的来历

中药名字的来历

各类中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chenwenting 发布时间:2011-09-07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一)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二)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三)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四)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五)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六)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七)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八)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九)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中药命名的文化内涵

中药命名的文化内涵

中药命名的⽂化内涵中药命名的⽂化内涵2015-01-26药材盈药材盈中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认识和应⽤的增多,在《中药⼤辞典》中收载者,已有5767种。

中药品种虽繁多,来源较⼴泛,但其命名都有⼀定的来历和意义,归纳起来⼤致有以下⼏⽅⾯:1因功⽤⽽命名某些药物根据其功⽤的特点⽽命名: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泽利⽔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碎补为治疗打损伤补⾻碎之要药,因此⽽得名。

2因⽓味⽽命名某些药物有特殊的⽓味,则按⽓味特点命名,具有芒⾹⽓味者如⽊⾹、藿⾹、丁⾹、茴⾹、乳⾹、沉⾹等。

臭⽓难闻的有臭梧桐、臭牡丹、臭阿魏等。

有甜味的如⽢草、⽢松;苦味的如苦参、苦楝⼦;辣味者细⾟、辣椒;酸味者酸枣仁;咸味者咸秋⽯;淡味者淡⽵叶;五味俱备者如五味⼦。

3因颜⾊⽽命名很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颜⾊,故其颜⾊亦可作命名之源。

如红⾊的有红花、⾚芍、丹参等;黄⾊的有黄柏、黄连、黄芩、⼤黄等;青⾊的有⼤青叶、青⽪、青蒿、青黛等;⽩⾊的有⽩芷、⽩术、⽩芍、⽩薇、⽩芨等;⿊⾊的有⿊⾖、⿊丑、⿊芝⿇等;紫⾊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4因⽣长特性⽽命名夏枯草夏⾄后花叶枯萎,半夏成熟于仲夏,夏天⽆⼊夏后枯萎,忍冬之叶凌冬不凋,冬青之叶严寒尤青等都是以其⽣长特性作为命名之依据。

5因⽣长形态⽽命名如⽜膝,因其茎有节,形状膨⼤似⽜膝⽽得名。

⼈参,⼊药⽤其根,其形状如⼈形,故名。

佛⼿,其形状似⼈⼿有指,故呼佛⼿。

猪苓,其根块⿊如猪屎,故有其名。

⾦⽑狗脊,其根形似狗脊,⽑如狗⽑,故得其名。

其他如车前草、沉⾹、⽊通、公丁⾹、马兜铃、连翘、两⾯针、七叶⼀枝花、⼋⾓莲、⽊蝴蝶、⽩头翁等皆以形态⽽得名。

6因⼊药部分⽽命名植物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之别,动物也有⽪⾁⾻内脏之异,故其⼊药部分可作命名之依据,如⿇黄根、葛根药⽤其根,苏叶、桑叶、荷叶、侧柏叶均⽤其叶,苏梗、荷梗、藿梗均⽤其茎梗,莱菔⼦、⽩芥⼦、⽜蒡⼦⽤⼦⽽名,⾦银花、旋夏花、菊花、玫瑰花⽤其花⽽名之,枳实、芡实均⽤其果实;动物药中有刺猬⽪、虎⾻、熊胆、獭肝、犀⾓、羚⽺⾓等名称,均以其⼊药部分⽽命名之。

中草药的命名和分类

中草药的命名和分类

中草药的命名和分类第三节中草药的命名和分类一、中草药的命名中草药的命名根据,概括起来约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ー)根据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等,主产四川,杭菊、浙贝等产于浙江;广陈皮、广藿香产於广东。

其他如淮山药、潞党、丰域鸡血藤等,均因主产地而得名。

某些中草药常因产地不同,品质相差甚大,如黄连以川连为优;细辛以东北所产的北细辛为佳。

根据产地命名的药材习称为“地道药材。

(二)根据功用命名:如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沉香可降气;泽泻湿利水,益母草能治妇科病。

(三)根据形色或气味命名:如山乌龟生长在岩石缝穴中,状如乌龟,故名;人参、牛膝、七叶一枝花、八角连具有形态特征的含义;自芷、黄连、青蒿、紫草、丹参、黄柏等因色泽而得名;木香、茴香,魚腥草因具特殊嗅气而得名;甘草、苦参、细辛因味而得名等。

(四)因生长特性或药用部分命名:如夏枯草在夏季枯萎;忍冬藤经冬不凋;不出林生长在林下;其他如桑寄生、冬虫夏草、致瑰花、木瓜、桂枝,丹皮、虎骨、蛤蚧等名称都与生长特性或入药部位有关。

二、中草药的分类中草药的种类繁多。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功能及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草钢目》按自然属性与特征加以分类,把药物分成水、火、石、土、草、谷、菜、果、本、服器、虫、鳞、介、禽鲁、人等16部,又将各部药物按生态、性质分为若干类,如草部分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和杂草等,还把某些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如湿草类的53种药物中,有22种属于菊科,并把9种属植物排在一起。

现今的中草药学,约有以下几种分类法;按药物性能、功效分类;按药物化学成分分类;按药用部分分类;按植物分类系统分类。

这些分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本中草药学有利于中草药鉴定的学习,按用药部分分类,各类再参照植物分类系统排列。

上一节第二节中草药学的发展简史之现代中草药科学的发展下一节第四节中草药的资源。

神农老药工讲解中药名称的由来

神农老药工讲解中药名称的由来

神农老药工讲解中药名称的由来中药名称不是随便起的,今天神农中医馆老药工杨师傅给我们说道中药名字而是有理可据的,一般是根据药物的形态、气味、颜色、功用、产地、药用部分、采收季节等诸方面的特征,单独或综合起来命名的。

以形态命名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黄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真是栩栩如生。

其他如马兜铃、连翘、两面针、八角莲、木蝴碟、七叶一枝花等也皆以形态而得名。

以气味命名有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可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仁苦、辛,都有成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量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灵丹、臭茉莉、臭梧桐则以臭味而得名。

以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也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

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青黛、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主产于四川丽得名;广藿香、广皮、一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

还有蜀椒、杭菊、浙贝、阿胶,皆因产地而得名。

以生长特点命名如半夏,农历五月问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岛;万年青因四季长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以药物功效命名的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泄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能活血壮筋、续骨疗伤:孩儿参用于补益儿童气虚等。

以药用部分命名。

植物以花人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莲子、莱菔子、菟丝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忍冬 的叶
;
经 冬不 凋
;
冬青 的
:
.
为 以 下几种
1
.
历 冬 仍青
的花开 子草春

,
桑寄 生在桑 树上 寄 生 迎 春 万 年 青 的 叶 四 季 常青等
:
荤腥 类 牛肉

.
:
如猪 肉 羊 肉

公鸡

、 、



狗肉 蒜


鲤鱼
海鱼
:



蜡等
.
风病
,

性能 功 效 而 命 名
,
如 防 风 能 防 治诸种
中 草 药 有 同名 异 药 或 同 药异名 的情 况
如 同 为 茜 草科 的水杨 梅 在 湘 西 却 叫穿鱼 串 虽 同名 为 水 杨 梅

,
关 节而 得 名 ; 白发 而 得 名 ;
;
在 长 沙 叫沙 金 子
;
,
,
乌 头 因 其 块 根 颇 象乌鸦 的 头

;
,
这是 同药 异名
,
有 的药 有 的属

;
苏木

木通等 二 如 金不

常 山 及 北细 辛等
,
因 使 用 价值 或 相 关作 用 而 命名
、 、
多 由产地 而 命 名
蛇含 石

蛇床子
醉鱼
.
因 形态 而 命 名 不 同而 命 名

:
以原 植 物 或 生 药 的 形态



如 牛膝 因其 茎 节 膨 大 如 牛 的膝
白 头 翁 因其 茎 叶有 白毛 如老 人
,
还有 如苦 参之 苦菜 甘草
细 辛之 辛
*
以 及 酸枣仁
:
统 称为

。 。

发物
,

,
也就是 人 们 常

五 味子等
都 因其 味 而 得名
;

说的


发物
其实

发 物
的种类很

因 生 长特 性而命 名 花开 叶 枯 萎 叶
,
如 夏枯 草
,
夏至后

,
范 围 也 很 广泛
:
祖 国 医学 将
、 、
发物


、 。
应先 弄清 所用 中药 的
以 免名
:
中 草药 多为 原 料 生 药 有 些 药 因色 得 名
、 。



种等 分 类 特 征
, 。
药混 淆
,
,
如白
造 成 差错 ( 金 杰辉
北 京:

白薇


青筒


青黛

青皮


丹参 赤芍
.


生活
医药
,
健 康 第 1版

红花
紫草
大黄
赫石
黄连 等
人 氏卫 生 出 版 社
沿用外 国译名
罗得
, 、
如 词黎 勒
,
荃陀罗


庵 摩 勒等

但 也有冠 以 番
胡 字 样
除 少 数 不 明 原 意者 外
,

,
如 番木 鳖
胡 椒等
.
其 用意在 表 明这些 中草药少 数用其 全 根

绝 大 多数 都 有 它 一 定的 来 历 和 意 义 以 下 方面
,
大致有
药 当 初 升 非 国产
1988
)
因气 味 而 命 名 香气 和 滋 味
. ,
:
不 少 中草药具 有 特 殊 的
、 、 、 、 、
因而 有 些 中草 药便 依其气 味 的
特点 而 命 名 如 木香 丁 香 沉香 植 香 蕾香 集 香等 皆 因 味香扑 鼻而 得名 苦
, 。 , 、 、 、
什 么 是 发 物
祖 国 医 学将 凡 是 对症病 有 诱发和加 重作 用 的食物
择 时 服 药 实在 不 应忽 视 ( 中 药科 技 报
,

用 人 名命名 的 月 6

:
一部 分 中草药 以发现 者
.
2959年 7
)
或最 初使 用 者 的姓 名作为药 名 杜仲

如刘 寄奴
.

徐 长卿

使 君子
:
。`

何 首 乌等
、 、
中草药 的 名 字 是 怎 样 来 的
中 览 药的 命 名
,
人 参 因其 根象 人 形 而 得名 ;
,
钩藤 有 弯 曲的双 鼠尾 草

但 却 不 是 一 种药
,

其 他 如龙 眼

马齿 见


马兜铃
,
于 茜 草科 药

,
有 的 属 于 普 薇科
,
这 是 同名 异
、 ,
等都 因 步 象 形 而 命名
因 颜色 而 命 名 具有 各 种天 然颜色

故 我们在 用 药 时
,

7 药 部位 而 命名 因.
:
:
以 药 材 产地 而 命 名
如党 参 以 上 党所产
、 、

多数仅 用 其花
, 、 、


:




果实 或种
,
者佳 而 地 名
广陈皮
, 、
;
川椒
;


川 芍 J , }贝
Jl l连 等 因都
子 入药 金银 花
因 而 有 些药 以入药部位 而命名
如 冬 陈
产 于 四 川 而得 名
,
2
刺激 性食 物类
;
.
如 辣椒

韭菜 葱


益 母草 能治妇 科某 些疾病
决明子 功
酒类 等
3
翻明 目
续断 可 续 筋骨等
.
素食 类
:
有 蘑茹
竹笋

豆芽

产 于 广 东或 由此 进 口 的 有 广 木香 等

菊花

槐花 葛根
紫苏 叶 车前子

淡竹 叶


广郁 金

;
阿胶 因用 山 东

桑叶 皮 换


批把叶
;
;

羊劳 子
:
,
东 阿 县 的 阿 井 水 将 黑驴 皮熬成 胶 而 得 名 外 尚有 巴豆 蜀椒

此 亦
地骨 皮
百两金 巧 良 毒等

牡丹 皮 牵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