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当代部分大学生生命观不健康。
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本文试图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着手,对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缺失和原因以及教育对策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对策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逐年增多,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
虽然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在对自身认识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存在的认识不全面,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得过且过,表现出茫然的心态。
第二,在对他人认识方面:部分大学生在珍爱自身生命的同时却对他人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冷淡和漠视,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生命的行为。
第三,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部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在挫折面前容易气馁,丧失斗志,觉得自己无成就感,而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
二当代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分析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就必须先剖析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缺失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深受影响的部分大学生在片面追求实际利益中迷失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择手段,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甚至威胁他人的生命。
2.科学技术的应用淡化了生命意识。
自工业革命起,人类的体力劳动越来越被机器所代替,当习惯于操作机械的时候,人类的成就感也就越发显得苍白。
长此以往,人们也就很难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处在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们,一旦受到挫折和失败,就容易对生活感到困惑与迷茫,感觉生命的无趣、无助、无意义,进而自暴自弃。
3.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更新换代速度异常惊人、种类异常丰富、画面制作异常精美,这些都吸引着大批大学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主要有哪些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主要有哪些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他们注重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就,努力成
为自己所想成为的人。
2.平衡生活与工作:当代大学生注重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追求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他们重视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互动,注重休
闲娱乐和充实自己的兴趣爱好。
3.积极乐观的态度:当代大学生普遍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挑
战和压力时有自信和勇气。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
4.注重社会责任: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责任,积极参与
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份子应该为社会
作出贡献,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5.个人自由与开放:当代大学生对个人自由和开放的追求较为重视,倡导个体的权利和自主选择。
他们主张尊重多元文化和思想,支持
包容性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6.追求幸福和快乐:当代大学生注重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他们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富足,关注自身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并力求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源泉。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
而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需要强化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生命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首先,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需要强化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珍惜我们拥有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要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和他人。
同时,大学生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等问题,共同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其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如就业、职业规划、恋爱等。
生命教育要求大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应对这些问题,避免被物质利益和虚荣心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清晰,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好的生活质量和内在满足感。
他们需要培养爱心和同理心,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
最后,生命教育也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生命。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命素质,如健康、机智、灵活、创造力、适应能力等。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具备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情感、思维、行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一、引言生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死观更是值得深思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生死观,从个人、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其形成因素和特点,并提出培养积极生死观的方法。
二、个人角度从个人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生死观受多方面影响。
首先,个人经历对生死观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可能会面临亲人离世、亲身经历疾病等情况,这些经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生死的认知和态度。
其次,个人的信仰和哲学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生死观。
不同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于生死有着不同的解读,进而影响了个人的看法。
最后,社交环境也会对大学生的生死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朋友、同学以及社会舆论的看法都可能对大学生形成一种集体心态,从而影响他们对生死的态度。
三、社会角度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的生死观受到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首先,社会对生死问题的态度和文化信仰将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大学生。
例如,传统观念中将生死视为一种必然的轮回,这种观念可能会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影响。
其次,社会的价值观和现实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生死产生负面的情绪和焦虑。
面临求职竞争、学业压力等问题,大学生可能会对生死有一种逃避或者无力面对的态度。
四、文化角度文化传统也是形成大学生生死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对生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生死往往与命运、宿命等概念相联系,人们更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和谐。
而在西方文化中,生死观可能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个体价值。
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也会对他们的生死观产生深远影响。
五、培养积极生死观的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积极生死观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和家庭应该重视教育引导,通过课程设立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死问题的正确认知。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思辨讨论的机会,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开阔和多元。
再次,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引导大学生对生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倡导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死,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论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
论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作者:温乾利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2期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死观教育等等,名称多样,概念表述不一,但所有的概念其理念都涵盖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
笔者将借用生死观教育概念来探讨这一问题。
生死观教育的提出生死观教育的兴起是现代人反思生存的必然产物,其始于欧美地区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得以普及。
而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关于生死观教育的概念,有学者把它界定为:所谓生死观教育,即是通过生与死的连接,建立起生与死之间的内在张力,揭示死亡的本质与意义,建立生命与死亡的神圣性与生命的尊严,引导受教育者由死观生、向死而生、提高生命与死亡的品质,从而推动完美人格的形成。
生死观教育的目标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解除死亡的神秘性。
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去透析死亡,真正了解死亡的本质与意义,了解与死亡相关的哲学、文学、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坦然面对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其二,赋予生命神圣性。
通过揭示生与死的必然联系,使人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真正意识到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并有尊严地死去。
其三,培养学生关心人类命运的生命情怀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追求生命价值并不断创造生命的意义,其终极关怀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从而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至能主动地追求生命价值并不断创造生命的意义。
从生死的关系以及我国生死文化来看,要真正实现其终极关怀,目前应更多地在关注死亡的话题上对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
从追问死亡中领悟生命生与死代表着生命过程的两极。
生的意义首先就是努力地活着,而努力活着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成长的过程,是在不断地追求生命的存在价值、创造生存的意义。
标题我的生死观及对生死教育意义的认识
标题我的生死观及对生死教育意义的认识我的生死观及对生死教育意义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也许是因为生命经历、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等影响。
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观,也意识到生死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的生死观我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感恩;而死亡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会经历。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生死,理性地对待它们。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分享和享受美好,而死亡也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无需太过担忧和畏惧。
当然,对于自己或身边亲人朋友的死亡,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悲痛和失落。
但是,我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转化。
我们离别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相聚。
生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
它们构成了生命的完整和多样性。
生死教育的意义生死教育是指通过课程、活动、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命和死亡、探索人生意义、培养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忽视,增强生命意识和时间观念,提高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能力。
生死教育对个人的意义首先,生死教育有助于个人认识自我和世界。
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经历,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和脆弱性、死亡的必然和多样性,反思个人生命意义和发掘未来方向。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个体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避免将自己的生死观强加于他人。
其次,生死教育有助于个人情感成长和应对挫折。
通过课程中的情感体验、亲子沟通、心理辅导等方式,学生可以学会与人相处、表达情感、应对痛苦等生活技能。
在面对亲人朋友的死亡、失败和挫折时,也可以有更成熟和适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
生死教育对社会的意义生死教育不仅对个人有意义,也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多元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信仰、观念和习俗的人都需要被平等尊重。
生死教育可以促进这种尊重和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偏见,形成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生死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死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 培养学生面对生死时的勇气和智慧,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重点:1. 生死的本质和意义2. 面对生死时的应对策略3. 生命价值的体现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价值,关爱他人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命教育相关书籍或资料3. 小组讨论环节所需的小组分组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生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生死?你们认为生命有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1. 生死的本质和意义- 介绍生死的定义和哲学观点- 分析生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死是自然规律,要学会接受和面对2. 面对生死时的应对策略- 培养乐观的心态,珍惜当下-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3. 生命价值的体现- 分析生命价值的内涵和表现-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发现生活的意义- 鼓励学生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生死挑战?- 如何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死教育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死观、生命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和态度。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生死的感悟文章。
2. 观看一部与生死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并写下观后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质量。
3. 学生对生死观、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
大学生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 系 . 解 死亡 的意 义。 识 生命 的起 源 、 理 认 生命 的价 值 、 生命 与死亡 的 关 系、 死亡 的意 义、 正确 面 对死 亡等 问题 。 目的是 培养 学生 生存 意识 ; 白 生命 的价 值是 个人 价值 与 社会 价值 的 统一 , 明 生
命 与死 亡是 人 生 不可分 割 的 两极 。 生就 无 死 . 无 无死 便 无生 : 懂得 死 亡 的 意 义是 它在 否 定 个体
宁 波 城 市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2 1 第 3期 0 0年
路 由器 配 置 、 区网 规划 与配 置 、 态 网 页服 务 、 园 动
实 践 探讨 . 械 职 业教 育 , O 4,3 :7. 机 2 0 ()6
[ ] 庆风 . 职计算机 网络专业建设研 究与实践 . 龙 2李 高 黑 江 高 教 研 究 , 0 4,7 :6. 2 0 ( )5
【 作者 : 尧必文 等 单 位 : 西 医药 高等 专科 学校 】 江
摘 自《 国职 业技 术教 育} 0 0(0 :8 中 2 1 .1 )7 .
大学生死亡教育的主要 内容
死 亡教 育 的 目的是 让 学生 了解 与死 亡相 关 的知识 , 开死 亡的 神秘 面 纱 , 揭 克服 对死 亡 的 恐
惧 ; 白死 亡是 人 生的 必经 阶段 , 明 懂得 珍 惜 生命 、 爱 生命 ; 关 意识 到人 不仅要 有 尊 严地 活 着 , 而
且 要有 尊严 地死 去 。 目前 , 国还没 有 一部 比较 权威 的相 关教 材 , 望 引起 教 育主 管部 门及 院 我 希
校 管理者 的 高度 重视 。 并组 织死 亡 文化 、 亡教 育方 面 的相 关专 家 , 死 通过 缜 密 的理 论研 究和 翔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探析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探析作者:何伟伟吴小平何细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1期摘要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生死观是一个涉及人生诸多方面的大问题。
本文根据笔者对生死观的理解,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死观的实际状况,认为当代大学生死观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体性道德教育、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事业观教育、立足生命恋爱的情爱教育、生死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幸福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生死观教育基本内容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37-02生死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对职业教育、情感教育、幸福教育等生命教育各方面的问题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在生命教育中,生死观教育最应被重视。
生死观是一个涉及人生诸多方面的大问题,理应在生命观、死亡观教育的基础,对人生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基于这种理解,并结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生死观现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的道德观教育道德是人最为重要的属性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甚至被视为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属性。
它不但体现了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定,而且由此确立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生死超越的途径。
所以,道德不仅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死观,还最为深刻地体现了人们的生死观,因而是实现某种生死观的重要途径。
当然,这种道德必然是主体性的道德。
所谓主体性的道德,就是立足和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的道德。
主体性的道德能够使人们在践行它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生死超越。
比如,中国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能够使人通过践行它成为一个仁人,从而获得一种人格,提升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生死超越。
这种道德,是有“道”之“德”,是深深植根于生命内在需要的道德,是有“根”的道德。
长期以来,我们把规范伦理学奉为圭臬,把道德仅视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
但是,如果单纯地只坚持着社会至上性原则的道德观,把它看作是外在灌输就能达到既定要求的规范,这是不够的,因为它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的内在需要。
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杨宏(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摘要本文首先对三观进行了诠释。
之后,表述了大学阶段开展“三观”教育的理据。
最后,给出了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据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0引言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物质存在,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其思想的关键内容。
作为人们关键的思想内容,“三观”对人的一切活动都起指导作用。
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统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是一脉相承的。
1三观的诠释所谓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即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着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爱情、幸福、苦乐、荣辱、生死等人生观问题的系统看法。
从这一意义上讲,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人生观反映世界观、表现世界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受人生观影响的,世界观、价值观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生的实践;人生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以世界观为理论基础或前提。
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思考人生、价值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谓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等的根本看法,具体表现在幸福观、公私观、生死观、荣辱观、爱情观等方面。
人生观是人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共3篇
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共3篇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1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然而在这个物质极大且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我们对于生死有着怎样的看法?使用生存论的视角对于大学生生死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的本质诉求,还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合理的精神支持。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生存论视角的核心思想——从人类本质出发,考察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
探究大学生生死观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其个体思想,还应该将其置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环境因素下进行分析。
对于大学生生死观来说,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其是否会因为现代化带来的生活条件而发生改变。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的保护和延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生死观是否会更加倾向于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影响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然而,我们同样也应该考虑到,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是无限制的,一些非物质因素,如人面临的选择困难、竞争压力等,也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死观。
此外,大学生生死观发生改变的一个因素还可能是文化传承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加,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可能被引入到大学生的生死观中。
比如,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死亡被看作是万物的必然归宿以及人类生命的幸福寄托。
然而,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正在强调人类生命长于死亡,追求最大限度的生命享受。
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变化也可能对大学生的生死观产生影响。
如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大学生,更面临着种种的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生命的质量,而且也会对其生死观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深入探究这些因素,从而来研究大学生生死观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最后,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在研究大学生生死观的过程中,生存论视角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客观的视野。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在大学生活中,生死观是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议题。
大学生生死观的形成受到个人性格、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生死观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大学生生死观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生死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些大学生对生死抱有恐惧和焦虑情绪,他们害怕死亡,害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而另一些大学生则表现出对生死的淡漠和漫不经心的态度,他们对生死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 二、影响大学生生死观形成的因素1. 家庭背景:家庭是大学生生死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和言行会对大学生的生死观产生深远影响。
2. 社会环境:社会的风气和文化传统也会对大学生的生死观起到一定影响。
比如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物质欲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大学生对生死的看法。
3. 个人经历: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遭遇也会对其生死观产生影响。
## 三、培养健康的生死观1. 积极的心理疏导:大学生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保持心态平和。
2. 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大学生应该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珍惜每一天的时光,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3.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等途径,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 四、结语大学生生死观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生死,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健康的生死观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走向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关于大学生生死观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健康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挑战和变数。
生命可贵,珍惜当下,感恩每一个明天。
谈当代学生中的生死观教育
生命 观问题的研究—基 于对大 学生 生活 目标 和死亡 态度 的 调查》 一文 中的发现 :在是否问过父母 或家人有关死亡 的问 “ 题上 , 我们 可以看到 , 选择 ‘ 从来 没有 ’ 以及 ‘ 偶尔 ’ 比例 高 的 达 9 . 这说明在这些家庭中 。 75 %。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极少谈 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0 2 第 2 2 1 ) 5卷第 5期
谈当代学生中的生死观教育
肖 东 .
( 闽江学院 , 福建福州 30 0 ) 5 18
【 要】本文结合学生 日常教 育, 出对学生进行 生死观教 育的 目标 。特别强调 对学生的生死观教 育不能再 回 摘 提 避 了, 也不是 简单的传递模糊的生与死; 而应该传授 给学生生命 的价值与死亡的意义。并就生死观 的对策与建议进行
近年来我 国青 少年学生 自杀 、 杀等非正常死亡 人数的 他 逐年增加引起 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 但是很多 的关注仅仅停留 在表 面上 。但 是 , 多学 生内心存 在的生死 困惑并不 是表层 很 的一般性 的生命成长 中的烦恼 , 而是很深层次 的生命 哲学问 题 。而我们现在 的教育状况 , 无论 是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还是 社会教育 , 一定程度 和范 围上 讲 , 存在着一 个严 重 的缺 在 都 失. 那就是 我们 的教育更多关心 的是学生们 的学习成绩和其 他美 术、 乐 、 音 体育等 各种 技能 , 却经常忽视 他们内心 的困惑 与矛盾 . 别是关 于生死 的困惑 ; 特 更没有通 过科 学 正确 的生 死观对他们进行 教育 , 以使他们 能够 正视生 与死 , 活的精彩 , 活的有价值 。 . 所谓生 死观教 育 , 是通过对 生与死 的考量 , 建立起 生与 死 的内在张 力 。 揭示生命 的意 义 , 揭示死亡 的意义 , 升对生 提 命 意义 的理 解 。 提升生命 和死亡 的品质和尊严 , 从而推 动完 美人格形成 的一种教育活动 。 对 当代学生进行生死观教 育的现状 面对青 少年 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 日趋严 重的现实 . 国 我 的传统教育 方式 、 法 、 方 内容都迎来 了严 竣挑战 。因为 . 青少 年学生非正常死亡实质上折射 出他们 自身价值观 、 世界 观和 人生观 的弱化或 者丧失 。 应该说 , 这与我 国传 统教 育 中缺失 正确的、 科学 的生死观教育是密不可分 的。 ( 从 学校层面看 。 一) 学校 忽视生死观教 育 直 以来 , 国学 校( 我 不论 是小学 、 中学 还 是大学 ) 理想 化和说教方式 的传统 教育基本不关注生命教 育 , 我国传统 而 的死亡文化 的特 点 。造就 了在学校教育 中缺 乏生死观教育 。 表现为 5个 方面 : ) ( 对学生进行 正面地、 1 理性 地 、 科学 的生与 死的教育基本没 有 : 在 的朦 胧的生死观教育也 是处于一 ( 竽 2 种“ 曲” 扭 的状态 , 主要体 现为以所谓的大无畏 的革命 英雄 主 义精神对 死亡教育的“ 视”() 蔑 ; 面对社会媒体 、 3 影视 、 网络游 戏 、武侠小 说等所显示 的各种 正常或非 正常的死亡 现象 . 学 校 的教育并 没有 针对这些做 出积极 的反 应 : ) ( 对在现实身边 4 的人 中发生 自杀 、 杀人 、 死亡等事件 。 学校 的教 育很少给予正 面的应有 的解释 与引导 。() 5具有专业的生死学科知识和精神 的教师几乎 没有 。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
一、、清醒的自我生命意识
1、人要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把保持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原则;
2、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而绝非人的最终目的,生命的存在还应该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还应该以其创造性去成就生命本身的价值。
”
3、生理意义,社会意义,心灵意义
二、合理的生命价值位置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没有任何价值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没有任何单一的价值可以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价值追求的权利;
2、要学生认识到,生命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存在,其他价值必须要依据它才能实现,所以其应该和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价值具有同样甚至更高的地位。
3、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生命意识:有生命不一定有一切;但没有生命肯定没有一切;没有什么价值可以代替生命。
三、自觉的生命实践诉求
1、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灾难观、生死观观不切实际
2、部分当代大学生的观、秩序观缺乏理性
3、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浓厚,观念、奉献观念淡薄
4、部分大学生的个人意识突出,集体社会会意识不足
四、丰富的生命过程体验
我们应反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努力改善我们的心态,使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育和培养更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促进我们整个民族和社会克服与现代文应的观念和旧习,使我们的精神文明现文明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现代化同步。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原则分析
青年与社会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原则分析
马仁 峰
( 郑 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近年来 ,随 着社会 竞争的加剧特 别是大 学生 工作 的压 力的增加 ,许 多大学生心理压力越 来越 大,部分 大学生 的生命 观 出现 了较 为严重的偏差 。导致这些 大学生生命 观存在 问题 的原 因是什 么?这 些原 因出现的根源在 那里? 思想政 治教
一
、
出体现在生命个体生命的存在上 来自 “ 离开个体生命 的自为存在 , 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者和前提。 ”只有让大学生J 瞳得生命 个体存 在 ,才能论及生命 的意义和生命价值 的创 造。离开生 命个体去谈 生命观教育 ,就是一种空谈 ,没有实际意义 。
一
变化 、发展性原则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大学生生命 观时要 用发展 的 、变化 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大学生生命 观问题 的出 现是一个积 累的过程 ,生命 观的变化是一个 动态的 、量变的 过程 。每个个 体生命 的履历是不 同的 ,因此 我们 在探究大学 生生命 观的时候 不仅要考 虑他们 的现在生命 观状 况 ,也要 追 查他们过去 生命 观的情况 ,更要 预测他 们的生命 观可能的变 化 ,以便及 时发现 问题 ,及时予 以疏导 。
( 一 )遵循 思想政 治教 育的原则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 中之义 ,思想政治 教育有 自己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 、教育原则。因此 ,大学生 生命观教育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 的普遍规律实施教育活动 , 切 忌不切实际的灌输和家长式的教育方式 。在实际 的生命观教育 过程中 ,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 ,有 区别 、有选择 的选择教 育方法 ,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处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 。
岂能让生命之花轻易凋谢——当代大学生生死观与生命教育调查状况及分析
的恶果。大学生轻生与很 多因素有关 , 自身的 易感倾向 、 如 应激性 生活事件 、 社会 性支持 维度 、 个体的综合素质、 社
会 文化 、 价值观等。从 实际效果看 , 高校 心理健康知识 的教 育、 宣传 、 咨询 、 干预 等可以为大学生的成 长创造 良好的 环境 , 同时可 以增强个体的抵 抗力。高校在轻 生干预 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 关键词 : 大学生 自杀; 因分析 ; 策措施 原 对 中图分类号 : 4 G4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 02 0 — 0 7 0 17 — 3 4 2 1 )8 0 5 — 2
要 有以下几点。
的学生会 以这样 的方式对 待生命 ?作 为多年从 事学生 工 作 的人 , 我感慨 良多 也对 身边 的大学生进行 了专题 调查走访 ,主要 内容主要 包括对学 生的基本情 况如性 别、 年龄 、 年级 、 业 、 区、 专 地 是否为独 生子女 、 健康 状况 的调查 ; 学生生活学 习情 况如每周 的运动 时间 、 习 对 学 成绩、 自信程度 、 知心朋友数 目、 就业前 景 、 对就业 前景 的信 心 、 专业 兴趣 、 学 习成 绩 的期望值 的调查 ; 对 对其 所 在 的家庭情况 如家庭经济 状况 、 家庭 和睦程度 、 父亲 情 感温暖和理解 、父母文化 程度 的调查 和对社会 支持 情 况如求助 、 幻想 、 人际关系 、 网动机等方面 的调查 。 上 调查基本情况
一
1 . 社会诱 因闭 ①社会竞争 的压力剧增 。 。 伴随现代科 技 的发展和物质 文 明的进 步 ,外在 的物 质世界挤 压着 大 学生的精神空 间 , 他们越来 越看重外 在 的 目标 , 看重 他人 的获取 , 忽视 自身 的天赋 、 而 爱好 。时常感受 到生 活 中有太 多的无奈 , 成身心 的疲 惫不堪 。很多的大学 造 生受 家庭 、 会 的影响 , 社 把求 职作为 上学 的终 极 目标 , 大学 中的学 习 、 活 、 生 为人 处世 、 社会 活 动表现 出极端 “ 功利化 ” 。这样 的价值意识导 致 了大学 生成为工具 化 的个 人 , 的低 、 的近 , 正确 的竞 争 方式使 得大 学 站 看 不 生 的耐 挫力 、 抗压力 极端低下 , 加上心智 和心理 承受力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1.价值观审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审视是否与个人目标和社会责任相符。
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是建立正确生命观的基础。
2.明确个人目标:设定明确的个人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目标可以涵盖学业、职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明确目标有助于塑造积极的生命观。
3.培养积极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正面思考问题,看到问题中的机会。
4.注重人际关系: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与正能量的人交往,倾听他们的建议,同时懂得远离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人际关系。
5.寻找人生意义:深思熟虑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
思考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理清自己的人生方向。
6.培养责任心: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
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建立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他人的尊重。
7.保持身心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应对压力,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8.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9.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拥有的一切。
感恩的心态有助于保持平衡、快乐的生命观。
10.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保持好奇心,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发展自己。
11.审慎决策:在重要决策面前审慎思考,考虑长远利弊,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
12.定期反思:定期对自己的生活、成就、失误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些建议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面对社会挑战,并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模板
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论文摘要]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关于其基本内容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
当前,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文章以笔者对生死观和生命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死观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生命观教育信仰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命观和死亡观的理解,将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如下: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一、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所谓生死观教育,是指以对死亡之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认识为基础,提升对生命本质及其多重性的理解,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进一步超越死亡,提升生命的品质,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它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关键与核心。
而进行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则是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有三重性甚至多重性,主要包括血缘性生理生命(肉体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
其中,生命的后两重性才是人之生命的本质,也是人文生命的内涵。
由于人的生理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我们的生理生命,同时,更要重视以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为主的人文生命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特别强调人文生命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的生命观应该是对生理生命、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认识,帮助大学生建构起科学的生命观念,努力创造人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此基础上探寻生命价值、人生依据、人生意义,才能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超越死亡的目的。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在其他的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 康课程、人生规划课程中融入生 命观教育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 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命观念。
校园文化活动
主题活动
组织关于生命观的主题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辩论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生命观的思考和探 讨。
社团活动
支持与生命观相关的社团活动,如爱心社、志愿者服务团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 价值与意义。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目标
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 解,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
度。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 保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
展。
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价值观,实现生命的价值 。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实现生命的真正意义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加强生命观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 培养其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引导其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
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等。
•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命观对于个人和社 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具有 特殊的意义。通过生命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生命观教 育还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暴力等问题,维护社 会稳定和谐。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
大学生生死观论文生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探讨生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科学观点以及个体经历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死观的形成和发展,旨在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求。
一、宗教信仰与生死观宗教信仰在塑造生死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宗教对于生死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基督教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通往一个更好的世界;佛教强调轮回转世,追求解脱;伊斯兰教相信死后会有永恒的天堂或地狱。
这些宗教信仰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生死的态度和理解,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个体和物质的生命意义。
二、文化传统对生死观的影响文化传统也是大学生生死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民族和国度对生死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后世报答和孝道,故对于死亡尤为重视;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常导致对死亡的不敏感。
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受到这些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符合自身文化背景的生死观。
三、科学观点对生死观的冲击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对生死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
现代医学的进步延长了人的寿命,并有望解决一些传统上不可治愈的疾病。
同时,科学解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也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超自然观念构成了挑战。
大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生死观,通过肯定生活的科学性和可观测性,来赋予生命以更深刻的意义。
四、个体经历对生死观的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这些经历常常对生死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亲友的去世、自身的疾病或者悲剧事件,都会让大学生对生命的脆弱性和宝贵性有更直观的认知。
这些个体经历激发着他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生死观。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死观的形成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科学观点以及个体经历密切相关。
在大学生活的探索和成长中,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死观,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无常。
正确理解生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每一刻,追求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教育综合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关于其基本内容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当前,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以笔者对生死观和生命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死观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生命观教育信仰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根据自身对生命观和死亡观的理解,将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如下: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一、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所谓生死观教育,是指以对死亡之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认识为基础,提升对生命本质及其多重性的理解,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进一步超越死亡,提升生命的品质,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它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关键与核心。而进行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则是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点。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有三重性甚至多重性,主要包括血缘性生理生命(肉体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其中,生命的后两重性才是人之生命的本质,也是人文生命的内涵。由于人的生理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我们的生理生命,同时,更要重视以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为主的人文生命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特别强调人文生命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生命观应该是对生理生命、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认识,帮助大学生建构起科学的生命观念,努力创造人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此基础上探寻生命价值、人生依据、人生意义,才能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超越死亡的目的。二、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所谓信仰教育,是指通过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教育灌输.使人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的教育行为。信仰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重点。众所周知,无论哲学、宗教或其他科学中的人生观之信仰,无不是围绕着死亡问题展开的。信仰建构起人的意义世界和超越世界,是大学生反思生死问题和一切人生行为的终极指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当是死亡教育。信仰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信仰缺失表现在人的内心没有敬畏、神圣的东西。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人没有恐惧,也没有追求,就是没有信仰的表现。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时代的影响,出现信仰缺失的问题。其次,信仰缺失表现在对死亡的拒斥上。信仰是通过对死亡的理解来确立的,生命的超越性和意义世界只有借助对死亡的理解才能获得。别尔嘉耶夫说:“如果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因为,意义与终点相关。”中国儒家文化对“不朽”的追求,佛教企图对死后世界的超脱,西方文化对“上帝”的敬畏,都是以力图通过对死亡的理解来确立自己的信仰,找到人生行为的根据。最后,信仰缺失表现在文化传统的失落上。文化传统是信仰之根。一个人只有置身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理解自己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终极意义和通向超越世界的道路。在中国文化中,无论儒、释、道哪一派文化,都旨在为建构人的信仰和意义的世界提供某种价值追求的参考。例如,追求精神“逍遥游”的道家文化;主张出世的同时也要在现世中积极修行的禅宗文化,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三不朽”的儒家文化等。对中国人而言,脱离了这些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信仰的失落。当然,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不能只看他是否信仰什么主义或者什么思想,而是看其生命有没有终极关怀和终极诉求,表现在为人处世和精神生活中是否有所敬畏,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因此,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时代导向,帮助人们了解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生死智慧,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并使其成为其内心真诚体认和敬畏的行为准则。三、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事业与职业是不同的。职业的目的是谋生,是为了获得报酬而工作,因此无须全身心的情感投入;而事业则不同,它往往是一个寄托人情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相当热忱的投人并付出全部的情感。事业与职业虽然有较大区别,但若处理得当,也是可以实现统一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要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方面,很多年轻人积极支教、支边的热情,令人感动;但另一方面,很多工作无人问津,更有很多大学生常常“跳槽”,以至于多年以后还是居无定所,有的甚至干脆待业依靠父母生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有的人认为只有符合自己兴趣或者是满足自己要求的工作才值得去做,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可事实上,他们恰恰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工作更换中虚度了人生。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活着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生存而奋斗为他人而活着;第二种是实现自我价值;第三种是造福社会。经常更换工作既没有达到生存满足之必需,更谈不上实现自我价值。几年前,美国着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上100名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61名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或者说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因为责任感的支撑而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责任感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只有当大学生意识到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延伸的途径,我必须对它负责,才能够做到为此无悔地付出。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事业,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会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愿望。这说明,因为死亡的必然性,才使得人们千方百计地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点什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对事业或学业的追求,而不仅仅停留在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的层次上,而这正是人们实现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效手段。四、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爱是幸福的重要要素之一,爱与宽容的教育、幸福教育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意识主要包括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而情感主要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都渴望爱与被爱,尤其对爱情更为敏感。针对大学生这种特殊的现实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其主要的内容应涉及如何处理好和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异性等之间的人际关系,怎样表达爱和怎样尊重爱等。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珍惜友情的可贵,尊重爱情的谨慎与崇高,但在现实中游戏人生、认为越无情越酷的人也不在少数。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把恋爱分为两种:立足生活的恋爱和立足生命的恋爱。前者追求生活的感受与当下的快乐,所以会“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后者则是追求一种灵魂(这里的灵魂指的是精神式的追求,而不是鬼神式的灵魂)的融入,并以找到生死与共的人生伴侣为目的,所以会认真对待。大学生应该从生活感觉之“性”提升为生命安顿之“情”;有了生命安顿之“情”再去享受生活感觉之“性”,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健康的爱情生活。0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生死观教育的延伸。人只有在对生命进行全方位认识,对死亡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情感的可贵。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让他们理解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贵,并上升到社会性人际生命的高度来对待;更要让他们意识到被爱是幸福的,付出爱更是幸福的;意识到除知和意之外的情感获得是人之幸福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更是人之生命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人人都渴望成功,可一生中却常常遭遇失败。甚至可以说,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反倒是非常态的。我们的一生中要面对学业的失败、事业的失败、情感的失败等挫折,当代大学生则更是如此。因为,在大学阶段,人生的各种事务还未定型,学生的人生观和处世方法还有待提高,加上在应试教育阶段中形成的依赖心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若是碰上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且是必需的。要教育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基础上,善待生命、享受生命,培育一颗饱含热情、充满生机的心灵;理解成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同样失败与挫折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回避,只能积极去应对;假想自己站在人生终点和死亡面前,激励自己积极从容应对人生的磨难;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得之淡然,失之垣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当然,并不是说应该过“苦行憎”一般的人生,否则又将走向对生命理解的另一个极端。我们既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正确理解死亡,更要享受生命。我们无理由排斥物质的享受、工作的轻松舒适、无压力等愉悦之事,更不是要主动去寻找失败与挫折。生死观教育要做到的是使大学生充分准确地理解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一方面,成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固然能使人喜悦,但同时应注意到它容易减少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因此,人生应该继续往前看;另一方面,挫折固然使人悲伤,但要立足生命以宽容的态度正确面对,化痛苦为动力,为未来实现生命价值做好铺垫。例如,罗曼罗兰在情场受挫后写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居里夫人感情失败后重新振作,获得了物理硕士与数学硕士两个学位;歌德失恋后转而写成《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些事迹都是对生命负责、实现生命三重性价值的集中体现。综上所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应结合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所面临的人生事务的实际,从生命观教育、信仰教育、事业观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多个方面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