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贡的修辞才能及修辞观

合集下载

_论语_修辞探析

_论语_修辞探析

杇( 同‘ 圬’,此指涂抹、粉刷)也。于 予 与 何 例( 2)是暗喻,把君子的道德比作风,把小人的
诛?’(” 2“) 子谓仲弓,曰‘: 犁牛之子騂且角,虽 道德比作草,说明君子道德的高尚和巨大感召
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 楚狂接舆歌而过 力。例( 3)是借喻。此例借不畏严寒的松柏,喻有
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 气节的人。
集中,更鲜明突出。如:(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1)孔子以“ 三月不知肉味”盛赞《 韶》乐的美妙
比而不周。”(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例 动听。例(2)孔子以“ 荡荡”“、 无名”“、 巍巍”、
(1)把和大家亲近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的 “ 焕”盛赞尧的功德伟大。例(3)颜回以“ 高”、
文专集,是名垂千古的经典著作。在《 论语》中, 的人才。例( 3)把孔子比拟成凤凰。古人认为,凤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美学与文学命题,就是“ 文 凰在天下有道时出现,天下无道时就隐去。接舆以
质彬彬”!"。“ 文”即形式、语言、文采“; 质”即实 凤凰比拟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
质、内容“; 彬彬”即一致、和谐。“ 文”与“ 质”的 一种德行衰败、不识时务的表现。
例(1)是由三个单句构成的排比,突出了三
在萧墙之内也。”例(1)以“ 四海之内”代四海之 者的不同。例(2)是由三个复句构成的排比,强调
内的人,文笔凝练。例(2)以“ 干戈”代战争,突出 了三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警戒。例(3)则是由四个
了战争的残酷性。例(3)以“ 萧墙之内”代鲁国当 句子成分构成的排比,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诗歌的
联出版社,2001
( 通讯地址: 47600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子贡好“言”与孔子之教

子贡好“言”与孔子之教

子贡好“言”与孔子之教作者:杨宁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0期摘要:子贡是孔子的一名重要弟子,其在言语方面有着十分杰出的才能。

子贡不仅言辞犀利、好言敢言,而且有从事外交方面的志向。

孔子重视子贡好“言”的特点,根据其志向特点进行了诸多相关教导。

文章主要介绍子贡好“言”的表现及孔子对子贡的教导。

关键词:子贡;言语;孔子教导子贡,名端木赐,卫国人,孔子的“受业身通”弟子之一。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列“言语”科,可见他在言语修辞、说话方式上有独特的技巧。

子贡利口巧辞、长于辩论,而孔子确能因材施教,针对子贡的好“言”的特点进行了诸多相关教导。

一、子贡好“言”子贡能言善辩,可以体现在日常与老师的对话中。

据《论语·学而》载,子贡曾经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来表达接受孔子教导后的感受。

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欣喜地表示“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成为除子夏外唯一一个被孔子称赞为可与其言《诗》之人。

《诗经》在孔子所处的年代是外交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

《论语·季氏》篇中记载孔子曾在教子时说:“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见《诗经》在当时言语训练上的重要地位,只有学好《诗经》才能言辞规范雅致,才能在外交礼宾场合不违礼法。

孔子不仅要求弟子们熟知《诗经》中诗句的本义,而且要求弟子活学活用,能够运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外交礼宾的场合灵活使用《诗经》的诗句。

子贡对《诗经》中诗句的灵活运用,信手拈来而达已意,足以表现子贡在《诗经》上的深厚造诣,无愧孔子对其言语的夸赞。

子贡好“言”还体现在子贡的志向上。

据《韩诗外传》载,孔子于戎山之上询问子贡的志向,子贡答曰:“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兄弟。

”孔子曰:“辩士哉!”子贡的志向便是担任外交官出使国外,希望不费一兵一卒仅仅依靠自己言语的力量纵横捭阖,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二、孔子之教孔子深知有信用的语言才有力度,做人须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可立。

顺应论视角下《论语》中比喻句的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论语》中比喻句的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论语》中比喻句的翻译《论语》中的修辞句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顺应论分析理雅各和辜鸿铭两个译本中比喻句的翻译,探讨如何在顺应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底蕴。

标签:顺应论《论语》比喻句一、引言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典籍承载了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

《论语》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伦理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先秦早期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对比、借代、引用、排比等。

《论语》中的修辞手法使语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意味深长。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进行合理组织与筛选,还应考虑到文学作品所处的特定文化语境,在顺应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译入目的语。

(丁健海,2009)大部分的修辞负载着文化信息,因此,修辞手段翻译的难点在于文化差异。

在文学翻译这样具有明显跨文化交际特征的行为中,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尤其是文化取向和文化立场往往决定翻译的策略顺应倾向(孟健,2012)。

本文研究理雅各与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中比喻句的翻译,其原因在于两位译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文化顺应的选择与目的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本文通过语言顺应论讨论其各自的翻译特色与使用的翻译策略,对探讨译者如何更好地翻译文学典籍中的比喻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维索尔伦于1999年在他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

该理论强调: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戈玲玲,2002)。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異,译者的译文要使读者能够克服文化障碍并理解原作思想内容。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对语境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同样要遵守语言顺应论所强调的原则:语言选择与交际环境、交际现象和交际目的的一致性。

浅谈论语子贡语录

浅谈论语子贡语录

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两种阐释文本的理论,阐释下面句子。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此句选自《论语·学而》第十五章。

此章:“未若贫而乐”一句,梁皇侃《论语义疏》(新安她氏知不足斋本)作“未若贫而乐道”,比今本多一“道”字。

由于“道”字的有无直接影响到对此章、乃至对孔子人格思想的理解,所以,这一差异便引起了清代以来众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尽管大家的说法纷纭错杂,但综合而论,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古本《论语》本来就作“未若贫而乐道”,今本作“贫而乐”,乃是在传抄中脱漏了一个“道”字;二是它实际上反映了《鲁论语》和《古论语》的版本歧异—《鲁论语》作“贫而乐”,《古论语》作“贫而乐道”。

持第一种观点者以清人阮元和武亿为代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相对较多。

这是孔子与子贡的一部分对话,它的下一句是: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段话是《论语》中的精彩之笔,华彩断章。

子贡所引诗见《诗·卫风·淇奥》首章,全章作:“瞻彼淇奥,绿竹椅琦。

有匪(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侗兮,赫兮恒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援兮。

”意思是在那绿竹茂椅的淇河之湾,有一位文采斐然的少年,正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刻苦学习。

他的神情庄重,仪态威武,十分抢眼,令人难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二句,本是形容修学的辞句。

所以,当孔子讲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时候,子贡引之以为形容,并得到孔子嘉许。

《大学》引此章诗,亦云:“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其“汤之盘铭”章又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是就此诗而言:因为在淇奥,所以说“无所不”;因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以说可见古人确以二句为形容修学之诗。

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修学,无疑又是求上进的表现,所以《论语》此章“未若贫而乐”下必当有“道”字。

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

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

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刘玲娣(!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北保定071051)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7月第15卷第3期摘要:子贡对孔子思想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发挥。

他对于“仁”、“礼”的实践、探索与弘扬,对于当代人走出文化困境并重新确立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司马迁;子贡;现代阐释一、植根儒学,隆礼厉义子贡身上的时代特点,表现为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礼”与“义”,重视道德价值和自身修养。

子贡将此内植于心。

因此,深厚的儒学修养、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尊崇和完美人格的追求,构成子贡的精神内质。

他追随孔子左右,曾多次向孔子问“仁”、问“政”、问“君子”、问“士”等等,从不同层面丰富自己,以求提高自身素质。

他以“夫子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为圭臬,谦虚自律,克己扬人。

孔子曾将他与颜回作比,他谦逊地说:颜回闻一而知十,自己仅能由此及彼。

事实上,子贡之博学多才,已显名于当时,鲁大夫叔孙武叔曾云:“子贡贤于仲尼”;○1%就连贬斥子贡“未得道统”的朱熹,也承认“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

○2%所以,孔子称之为宗庙中的贵器“瑚琏”:高贵粹美,神圣庄重。

当鲁大夫季康子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不无自豪地夸赞他通达人情事理,具有理政才干。

!不仅如此,子贡对儒家伦理道德,也有独到的发明。

“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之本,被奉为教化之源,所谓“百善孝为先”。

司马迁以深情笔墨,叙写了子贡的师、朋深情。

孔子临终,向子贡倾诉:“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3的遗憾与无奈。

子贡深为老师一以贯之的伟大人格,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所感动。

孔子死后,弟子各守孝三年,相诀而去。

“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4六年荒冢守望之情,可谓空前绝后的孝举。

“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他更是功不可没。

《仲尼弟子列传》又载:子贡仕卫后,曾“结驷连骑,排黎藿入穷阎”看望隐居的原宪。

张娜论文《论语》比喻句摭谈

张娜论文《论语》比喻句摭谈

《论语》中的比喻句摭谈逍林中学语文组张娜《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著作。

它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评人议理妙趣横生、深入浅出。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论著中比喻修辞的使用。

孔子言辞的总要求是“辞达而已矣”,就是说言辞要恰当地表达情意。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有些句子需要借助更多的背景知识才可以理解。

本文就论语中的比喻句的使用情况作了概括,并对相应的比喻句作出解读。

1、他人运用比喻来评论孔子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9.13)子贡将老师比作一块藏在木匣子里的美玉,试探性地问老师,如果有一位识货的商人来购买它,您会卖了它吗?老师迫不及待地答道:“卖了吧,卖了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呢。

”孔子急于从政的神态跃然纸上。

汲汲奔走,寻求善贾的孔子在道家的隐士眼中则成了道德衰微的凤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凤是珍禽,又是一种神奇的动物,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以凤来喻孔子,表明在楚狂接舆的眼中孔子是难得的有才之士,而在如今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人中之凤却不隐居相反四处求仕,这不就是不讲道德了吗?虽然孔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善贾”者,但他在后世人的眼里绝不是“德衰”之人,相反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不但孔子的精神可嘉,在他的学生看来,老师的学问更是高深莫测。

颜渊这样评论老师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虽然颜回的话中没有出现喻体,读者似乎感觉到孔子的学问就像高山望不到顶,就像大海钻不到底,就像海市蜃楼让人拿捏不准。

当别人议论“子贡贤于仲尼”时,子贡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之之云,不亦宜乎?”(19.23)在子贡看来,老师的学问不是一般的人所以理解的了的,别说是“登堂入室”,就连门都找不到。

试论子贡在孔子学说传承中的作用

试论子贡在孔子学说传承中的作用

试论子贡在孔子学说传承中的作用作者:乔尹柯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07期摘;;; 要:子贡作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且集多重身份形象于一身。

不仅是儒者,善于学习,而且在外交中长于专对,同时其作为商人,经商有道。

通过分析子贡的多重形象,探究其在孔子的学说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子贡;;; 多重形象;;; 孔子学说端木赐,字子贡(子赣),孔子弟子,春秋时期卫国人,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作为孔门十哲之一,位于言语科之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利口巧辞”[1](2669),他善于言语,有良好的口才。

子贡作为孔子学生,好学尊师,且不拘泥于传统,乐于思考。

孔子曾称赞他:“赐也达。

”[2](57)十分肯定他通达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因其善于言语,且在外交活动中长于专对,所以子贡也作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活跃于春秋时期的各国间。

毫无疑问,子贡还是一位经商有道的商人,为后世商人所追捧,更为后人塑造了一个“富而仁”的典范。

子贡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且集多种才能于一身的人,但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大部分情况下他都在践行与维护孔子学说。

一、儒者子贡师学于孔子,在学习中他勤于观察、思考,乐于提出问题,且根据问题又能举一反三,有所疑惑并及时表达,在与孔子的交流中了解、传承孔子的思想。

他是孔子得意的门生,面对他人对老师的诋毁,他及时维护老师形象,尊敬老师,对弘扬孔子学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子贡作为孔子弟子,在孔子游历卫国时,他开始跟从孔子学习。

在学习中子贡善于提出问题,并且从引出的问题中举一反三。

正是子贡的多处提问,才使世人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与主张。

在《论语》中有多处子贡发问的内容,例如问“君子、政治、友、仁”等问题,由此可见子贡和孔子的交流是涉及多方面的,也展现了子贡乐于思考的品性。

孔子对于其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这些不同的回答为子贡树立了孔子学说的理念,并且这些理念不断地指引着子贡。

子贡精于学习,善于把握孔子的学说。

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最终定稿)

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最终定稿)

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贡论王安石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

回① 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

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

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

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

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

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

观其言,迹其事,仪秦轸代②,无以异也。

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

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

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

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③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

”子贡虽好辩。

讵至于此邪? 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节)注:①回:颜回,孔子的弟子。

心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四位说士。

春秋名人子贡传介绍子贡一出现其口才

春秋名人子贡传介绍子贡一出现其口才

春秋名人子贡传介绍子贡一出现其口才春秋名人子贡传介绍子贡一出现其口才子贡传《子贡传》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它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对子贡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问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剖析。

在《子贡传》这篇文章中,首先是介绍了子贡,子贡姓端木,名是单字一个赐。

文中说他嘴巴厉害,在辩论方面能力很强,并且用一个例子来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子贡图子贡传主要说的是,一个叫田常的人想要背叛齐国国君,但是,却害怕姓国、鲍、宴的三个人,所以,想要转移目标去进攻鲁国。

然而,由于鲁国对于孔子来说是特殊的存在,所以,就想派自己的弟子去说服田常放弃攻打鲁国,于是,子贡就自告奋勇的去了。

在这次劝说过程中,子贡的辩论能力就彻底的体现出来。

子贡来到田常身边,对田常说:“攻打鲁国是不利的。

因为鲁国各方面都比较弱,胜之不武。

但是,如果他进攻吴国,不仅可以削弱吴国国君的力量,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可是,由于田常已经无法撤兵,所以,他就派子贡去说服吴王。

子贡对吴王说,他应帮助鲁国攻打齐国,这样既可以与鲁国交好,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威信,使越国害怕它。

同时,也能够降低齐国的实力,最后吴王就可以实现吴国的宏图大志。

就这样,子贡劝服了吴王。

然后,子贡又去说服越王。

他劝越王去取悦吴王,并哄骗吴王去攻打齐国,又劝说越和晋联合打败当时处于不利地位的吴国。

最后,所有的国君都听信了子贡的话,这使当时的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子贡一出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根据记载,子贡是能言善辩的,不光指的是他口舌厉害,主要是他能够在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中观察出形势来,现在就说这个故事。

子贡像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孔子特别着急,毕竟鲁国是他的故国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游说,孔子只让子贡去了。

子贡去见了想要攻打鲁国的田常,他知道田常在齐国是不得宠的,就跟他说,你即使攻下了鲁国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毕竟鲁国太小了,你在齐国的地位不仅不会因此上升,而且还会有反作用,会让那些跟齐国作对的人力量更加强大。

所以不如攻打国力比较强大的吴国,即使你们失败了,这样你们国家反对你的人就不会再有兵力,齐王就只能依靠你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艺术知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艺术知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艺术知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文言艺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他们各自在文
言艺术知识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子路
子路,又称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文言艺术方面表现
出色。

子路善于运用典故、格言和修辞手法,使他的言辞更具说服
力和艺术性。

他的作品以行文简练、意义深远而闻名,经常被后人
引用和传颂。

曾皙
曾皙是战国时代的文学家,他的文言艺术知识广博而丰富。


皙在文言诗歌和散文方面有着出众的才华,他主张以感情的真实和
文学的艺术性来表达思想和美感。

他的作品充满哲理和感人的情感,对后世文言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冉有
冉有是战国时期的才女,她在文言艺术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冉有精于写意,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瑰宝。

公西华
公西华是汉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言艺术理论家,他对文言语言、修辞和韵律有深入研究和思考。

公西华提出了许多关于文言艺术的
理论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后
人的文言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都是中国古代文言艺术
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才华和见解对文言艺术做出了
重要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对
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

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

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摘要孔子生活于春秋末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

本文选取“言语”为切入点,以《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为分析讨论之主要基础,来论述孔子对言语的态度和要求,并进而分析一些与之相关的《论语》的文学性或修辞问题;同时以其他诸子著作中的有关资料作为参照与对比,力求借此呈现春秋战国时期言语、文章以及人物之一貌。

文章分三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总括性部分,这一部分将通过举例(主要选取子贡为例)来说明孔子对动态言语(即言语作为一种行为活动)以及静态言语(即关于言语修辞)的态度,并进而分析孔子持有这种态度的原因;同时,也将把孔子对言语、言语修辞的态度与墨、孟苟、老庄诸子对言语及其修辞的态度作一简单的比较,以求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印象。

由第一章出发,第二、第三章将分别对言语活动和言语修辞进行论述。

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孔子对言语提出了相当多的原则和具体性要求,而这些原则和要求主要是从他的修身思想来立说的。

第二章将分两小节来阐述孔子的修身思想中所包含的对言语活动的一些具体性要求。

第三章则将联系文质关系这一文艺学论题来说明孔子的言语修辞观,首先分析孔子关于“文”的思想,其次通过对《论语》中孔子之言的分析来表现孔子对言语修辞的实践。

关键词:孔子;论语;言语;修辞0N CONFUCl0U S’S THOUGHT0F SPEECHRELATING TO THE RHETORICA B STRACTConfucius,who lived in the last years of Ch un—Chiu,is con sid ere d th e greatest of the an ci ent Chinese sag es,an d his thou ght is ve ry ric h.On th e basis of Confucius’S wor ds a nd deeds re corded by t he Analects,this article will s e le ct“s pe e ch”a s the poi nt of penetration,in order to discourse his attitude an d r eq ues t in th e term of sp eec h,a nd make a further analysis of som e literary o r rhetoric problems c on ce mi ng that;Meanwhile,the thou ghts of other thinkers in the sam e period will be also referred to as a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Through all of tllis.this article tries to ma nif es t o n e aspect of the s c e n e in th e period of Spring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of its spe ec h;gr ace an d char act ers.The article will be divid ed into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is problem:The first chapter will illustrate Confucius’S attitude towards speech and analyze the r e a s o n of that;and a t the s a n l e time,a comparison between Confucius and ot he r thinkers,such as Mo—tse,Mencius,Hsun Tzu,Lao Tzu and Chuang Tzu,is also provided.Starting from the first chapter,t he second and third o n e will di sco urs e speechas a l l a ctivity and a kind of rhetoric respectively.As all ac ti vi ty,Co nf uci us has put forward many principles and requests for speech,which based o n his id ea o f moral cultivation.As a ki nd of rhetoric,spee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ol d lit erar ytopic—th 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Ch apt er three willfirstly analyzeConfucius’S thought of th e wo rd Wen,and th en show his practice o n rhetor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daily words.K EY W ORD S:C onfu ciu s;t he Analects;Speech;RhetoricIl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孔子家语》对子贡形象的塑造

论《孔子家语》对子贡形象的塑造

论《孔子家语》对子贡形象的塑造陆丽明【摘要】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事,除了记录在人们熟悉的《论语》一书中,《孔子家语》一书也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资料。

从《孔子家语》中,我们不难想象和察见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诸弟子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及人生际遇。

而在诸多弟子中,子贡是较为突出的一个。

子贡是一位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同时又能理解孔子思想,并且能和孔子进行交流的一个人,他能言善辨,勤思善问,能非常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思想,而且善于思考、提问,非常尊重孔子,同时也处处维护孔门弟子。

%We all know that Confucius and his students'speeches and their stories were written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but another book Confucius Jia Yu also recorded many stories about Confucius and his students.In the book Confucius Jia Yu,we are not hard to imagine and find out what kind of society background their lived,the students'speeches and behaviors,their lovely voice and happy countenance,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their meet.Zigong is the one more outstanding among the Confucius ' s students,he worth we take further study.【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善辩;善问;心直口快;尊师重教【作者】陆丽明【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2.3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2021整理)子贡的语言艺术

(2021整理)子贡的语言艺术

子贡的语言艺术1子贡喜欢扬人之善。

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2“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答复: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

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

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不矜功更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却把别人的成绩说得极高,其实在这种谦逊的情况下不会使自己变得渺小,反而会让你的形象高大起来。

4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5叔孙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

这话传到了子贡的耳朵里,子贡便对叔孙武叔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德好比是个小土丘,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说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67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说:这里有一块精美的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让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孔子就答复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

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

这是很重要的。

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

要用,但是要有选择地用。

古代人用玉比喻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华美。

这种赞美会让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的,想来孔子也是不能免俗的。

一句话就能让老夫子开心不已,这水平也许只有子贡有吧。

先把您老人家的耳朵给理顺了,心情自然就会大好,再跟您说点什么,也不会招致一顿猛烈的回击了,对话的双方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出来,而且还都能开开心心,这正是子贡所具有的高超的谈话艺术。

孔子为何把子贡比作瑚琏?

孔子为何把子贡比作瑚琏?

孔子为何把子贡比作瑚琏?子贡画像文/李淑章《论语·公冶长第五》的第4则语录如下。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这则语录,翻译起来似乎不难:子贡问孔子:“在您看来,我子贡怎么样啊?”孔子说:“你呀,像一种器物。

”子贡说:“那像什么器物呢?”孔子说:“像瑚琏。

”但是,瑚琏是个什么器物呢?孔子为什么把子贡比喻为瑚琏呢?这就恐怕不好办了。

我这篇文章不敢对古今学者的看法有所评说,因为,至今我无法找到任何足以说服自己的论据。

连自己尚且说服不了,还能说服别人!这里,我只想就这则语录,谈三点想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个想法是,对子贡这个人,我愿意向读者做一简要介绍。

因为对子贡没有一定的了解,就很难弄清孔子为什么把子贡比作瑚琏。

相反,我们多了解一些子贡的材料,对解开这则语录之谜就会多一点帮助。

首先,子贡是孔子的弟子。

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

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其次,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言语科之优异者。

口才极好,善于雄辩,办事干练通达。

而且,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数他最多。

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

子贡长于外交,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子贡善经商,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再次,子贡一生才能卓越,修养丰厚,在政治、外交及理财等方面,贡献巨大。

孔门弟子中无人可以企及。

因此,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有人认为他超过了孔子。

而子贡却视孔子如日月,自谓不能超过。

他曾经非常谦逊地说:自己的那点成绩好像矮墙里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而孔子的成就则有如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不入其门则不得见。

相传,孔子病危时,他悔恨自己不在身边。

于是,别人守墓三年后离去,而他又在墓旁独守三年,共守六年之久。

最后,司马迁所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就篇幅而言,在孔子众弟子中,写子贡言行是最长的,对子贡的评价是最高的。

子贡的谈话艺术

子贡的谈话艺术

子贡的谈话艺术子贡的谈话艺术文史长J簟子贡的谈话艺术昊小侠(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1)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谈话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生活中,人人都要和别人打交道,无论为公为私.要想让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心悦诚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话的技巧.虽然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说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话,可他的学生子贡却用实际行动证明:精于言且敏于行更容易让人走向成功.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的尤为贤者.他既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文人,又是富有的商人;既是活跃于当时各国政治舞台上的外交家,又是着名的政治家.也许,子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善于说话的基础上.《论语?述而》记载了冉有与子贡.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惟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夫人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以致于许多人都认为他赞成卫国国君(卫灵公及后来的卫出公),就连孔子的学生冉有也这样想.有一天,冉有悄悄地问子贡: 我们老师赞成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好.我去问问他.冉有提到的卫君是指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太子期聩之子.太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害怕被杀,便逃到了晋国.卫灵公死后,立辄为君,是卫出公.出公立十二年,他父亲期囊始终居于国外.后来晋国的赵筒子又把期聩进回,借以侵略卫国.卫国抵御晋兵,自然也拒绝了期聩的回国. 从期聩和辄是父子关系这一点看来,似乎是父子俩在争夺卫君的位置.子贡进到孔子屋里,并没有张口直来:老师,您是不是赞成卫国国君?"而是迂回到了另一个问题上:老师,您认为伯夷,叔齐是什幺样的人?"柞老师的并不知道学生此番问话的耳的. 只是实在地回答: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说:"(他们两人互相推让,都不肯做讴竹国的国君,结果都跑到首阳山,连饭都不吃),怒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们立定丁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幺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是否赞成卫君(辄与蒯聩父子俩争夺君位,和伯夷,叔齐兄弟俩的互相推让,终于都抛弃了君位相比,恰倍成一对照.因此,子贡从饲面发问,便试探出了孔子对卫出公辄的态度:孔子赞扬伯夷,叔齐, 自然就是不赞成卫出公辄了).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赞成卫君.""收有不会说的,只有不会问的."在谈话过程中,提问者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提问,是交谩的起点,是把话题引深的动因.会不会问,怎,厶问,问什幺,直接影响到谈话的效果.子贡的这一委摘式提问,自然取得了最佳的效果也许,在问话前子贡就想清楚了两点:一,要问的是自己的老师,提问时不能像与同学们在一起时鄢幺随随便便,无所顾忌,问"伯夷,叔齐何人也,又是带着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并且所问的问题又与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密切相关.二,子贡想要了解的事情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是关乎到孔子的声誉,别人对孔子的看法的太事,如果唐突地问:老师,您是不是赞成卫国国君?就像在对老师兴师问罪,作老师的只能在是" 与"不是之中选挥其一,这样的谈话当然不会?快. (论语?子张)记载了孔子去世后的两件事:当时子贡在各诸侯国之问很有声望,有个叔孙武叔的鲁国大夫在朝廷中对一班官员们说:"子贡比他教师仲尼要强些."子服景伯也是鲁国大夫,他和子贡是同学.他听了这个话后,就回来告诉子贡说叔孙武叔如何批评老师.子贡听了,表现得非常冷静,他说: "章房屋的围墙作比喻吧: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鄢幺 74:;;硝冀;嚣'兰螂学刊)20o1年第3期囊薯尝;鲁奠;:高.谁都可以探望到房屋的美好我们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找到大门走进去,就看到他那宗硅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不多.那么,武叔他老人家的话,不也是自然的吗," 在这段话中,子贡主要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问题(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比喻,可以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人和人的才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怎么能互相比较呢? 这就需要人开动脑筋.展开想像有了想像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了比喻,贡的语言便显得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另外,于贡说话时也很注意遣词造句上面这段话中,他先是用"及肩之墙"与"数仞之墙"来对比说明自己和老师的差距;同时,叉注意到了自己和老师的不同身份,说别人通过他的最肩之埔可以窥到"家室.而别人无法通过教仞之墙见到老师的"宗庙".宗庙是敬祖宗的地方. 个是"家室",一个是"宗庙,进两个喻体.一个随便一个恭敬,两相对照,子贡对老师的崇敬拥戴之情不言而喻子贡既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叉表示了对叔孙武叔的理解,宽容,并且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美文史长廊德卫是这个叔孙武叔,不知是出于对L子的误会, 还是因为斌妒,他叉在毁谤仲尼.子贡听说后.严肃地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的确崇高伟大),但还是可以慢慢爬到简直像太阳月亮一顶L去的;至于仲尼的伟大崇高,样.是不可能超越的.人家纵是要冉绝于太阳月亮, 邵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示他不自量力罢了."叉一改听到叔孙武叔说孔子的坏话,子贡不像上改那样平静了虽然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看不到他耶肃的面孔,但透过他严厉的语气,我们可以想像出他不平静的心情.对比,比喻手法的运用.使仲尼的伟大,崇高让』,了然二胸:仲尼像太阳月亮一样伟大.照临一切,把光辉洒向每一个人,即使有人想盖间房子挡住他,但房间中仍会有光亮,也就是说, 圣人的思想终究还是会慢慢影响到他,他想自绝于光明,是他的事.这丝毫无损于太阳的光辉.可以看出.子贡在任何场台,和任何人谈话,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不论在孔子的生前身后,他对孔子的尊祟爱戴是始终如一的.[责任编辑:贺永泉](上接第47)所述,我认为.刑事责任与刑罚之间.占L根本上讲,实际就是一种原因与结果,日的与手段的逻辑关系,二者互为条件,叉彼此独立.三,刑事责任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我国jIII法学界关于刑事责任问题,主要形成了以下两种不同认识.第一种认为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逻辑结构,乃是整十刑法内容的缩影"第二种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 "犯罪——刑事责任才为刑法的完整体系.(《刑事张文等着,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上两种责任要义》,观点虽有分岐,但都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犯罪一一刑罚"体系的简单格局,都明确提出刑事责任的概念,强调了刑事责任的独立法律地位.通过前文对刑事责任机能及刑事责任与犯罪, 刑罚之间关系的分析,应该说,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都是构成刑法的基本内容,三者之间既紧密联系, 卫各自具有独立的刑法意义.刑事责任既不包吉在犯罪概念之中,更不能包含在刑罚概念之中,反过来,犯罪和刑罚本身也不能脱离刑事责任的支持而孤立存在.刑事责任是将犯罪与刑罚连接起来的唯 '桥梁和纽带.适用刑罚要以行为人实施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为前提,负刑事责任叉以犯罪为前提条件正是刑事责任的中间连接作用,才使犯罪和刑罚两十截然不同的环节从概念到具体完成有了最恰当的过渡途径,使刑法体系有了完整的内容,合理的结构刑事责任的这种中间传输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将犯罪和刑罚从根丰上有教地结合在一起,它同时还在量上进行着传导,最终使犯罪行为人罚当其罪, 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决定了刑事责任的大小.刑事责任的大小也决定了最后刑罚的轻重. [责任编辑:贺采泉]75。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 的rபைடு நூலகம்h 色t o r i k  ̄有着异 曲同工之处 ,都是指 运用语言 这一 主要 的人 类符 号并根 据一定 的交 际 目的来进行
单 向 、双 向或多 向交流 。对语 言交 际功能 、语言 这

想 的发展形态 和发展历程 ,都不无裨 益 。
1 子 贡 的修 辞 才 能
子 贡 的 口才 在 《 论 语 》和 史 书 上都 有 诸 多 记 载 ,主要体现 在 以下 三个 方面 。 其 一 ,探知信 息 。询 问孔 子对卫 君 的态度 以及 询 问孑 L 子 出仕 的态 度便 是典型 的例子 。 《 论语 ・ 述 而 》和 《 史记 ・ 伯夷 列传 》记 载 ,孔 子周 游列 国 , 因为受 到猜忌 ,各 国都排 斥孔子 ,只有卫 国卫灵 公 君 臣对 孔子礼 遇有 加 ,时人对 此颇 有微词 ,甚 至连
第 2 5 卷
第 5 期






Vo 1 . 2 5 NO . 5
Ma y 20l 5
2 0 1 5年 5月
J OUR NAL OF C HANGCHUN U NI VER S I T Y
论子贡的修辞才能及修辞观
陈承 雄
( 泉州师范学院 外 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符 号系 统对外 界所产 生 的作 用 、语 言 的应用技 巧
的研究等针对语言内部机制及其功能的研究都可以 纳入 修辞 学 的研 究范 畴 ,而 与此相 关 的观 念 、认 识 都可以称之为修辞观。修辞观和修辞理论不同之处 在于其系统性 ,或者说修 辞理论是 系统 的修辞 观 。
子 贡 ,复姓 端 木 ,单 名 赐 ,字子 贡 ,又字 子 赣 ,是 孔子 的高足 ,名Y O  ̄ L I ' I 十哲 七 十二贤 。他是
孔子门人都觉得孔子是赞成卫君的。蒯聩 因与南子 交恶 ,派人 刺杀 南子未 遂逃 亡宋 国 。卫灵 公亡 后 , 卫 国立蒯聩 之子 蒯辄 为王 ,即卫 出公 。蒯聩 在晋 国 赵 简子 出兵帮 助下要 回到 卫 国当 国君 ,遭 到蒯辄 的 抵 挡 。冉有想 知道孔 子对此 事 的态度 ,但 又不敢 贸 然 去 问 ,只好 托子 贡去询 问 。子 贡进 去之后 ,没 有 直接 问孑 L 子对 蒯聩 、蒯辄 父子争 位 的态度 ,而是 问 孔子 :“ 伯 夷 、叔 齐 何 人也 ?” 孔子 回答 : “ 古 之 贤人也 !”伯夷和叔齐互相谦让 ,和蒯聩 、蒯辄正 好形成 对 比。子 贡从孔 子 的 回答就 推断 出孔子 对于 卫国父子争位的态度。子贡为了再次确认 自己的判 断 ,追 问道 :“ 怨乎? ”孔 子说 : “ 求仁而得 仁 ,又 何怨 ? ”子贡从 孔子 的 回答 确认 自己的推测是 正确 的 ,知道 孔子反 对 为利弃 义 的行 为 ,只不过 碍于 自 己的身份 不便 直说 。子贡 回来后 就对冉 有说 : “ 先 生是不赞成 卫君 的。”
《 论语 ・ 子罕 》记载的另一件事情也体现 了子 贡善于通过巧妙的提问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孔子仕 途不顺 ,受到各 国的排挤 , 有隐居的意思 。孔 门弟 子看 出这 点并有 所担忧 ,但 又不 确定孔 子 的意 图 , 只好 托子 贡去试 探孑 L 子 。子 贡进 门 向孔子 行礼 请安 之后 ,便 问孔子 :“ 有美 玉于斯 ,韫 匮而藏诸 ?求善 贾而 沽诸 ?”孑 L 子听 到这个 问题 ,心里清 楚子 贡真 正想 问的是 什么 ,于是 回答道 :“ 沽 之哉 ,沽之 哉 ! 我待贾者也。”① 孑 L 子不便直接把 自己的真实想法 告诉弟子们 ,而子贡这一妙 问既让弟子们 知道 了 孔子 对 于 出仕 的 看 法 ,也 解 除 了 孔子 的顾 虑 。
摘 要 : 子贡是 孔子弟子 中言语科 的高材生, 其言辞 才华在 经史典籍 中多 有记 载。 子贡不仅 在 口才 上 颇有才华, 对修 辞也 有一
番 独到的见解 。 其身份 和履 历促 成其修 辞 观 , 其修 辞观 反 过 来对其 造成 了 影响 。 子贡 的修 辞 才能 对他 所在 的时代 产生了 重 大 的影 响, 而其修 辞观影响 了 儒家文化的形成和传 承 。 理 解子贡 的修 辞思 想 , 对于理解 《 论 语》 的编撰 思 想以及儒 家修 辞思想 的
殖列传 》) 。遗憾的是 ,对于以善言著称 的子贡 的 修 辞思想 的研究 却极少 有人 涉足 。子 贡是孑 L 子 学生 中最优秀 、最能 言善辩 、最 洞 明世 事 、成 就也 最大
的一个 ,但是学 界一 般关 注其儒商 身份 以及孔 门师 生关 系 ,张燕 ( 2 0 1 1 )、吴小侠 ( 2 0 0 1 )、刘 鹏程 ( 2 0 0 7)虽著 文专 门论述 了子贡 的修辞 才能 ,但对 子 贡 的修 辞研 究也仅 局限 于 口才这 一外 在 的表现层
发 展形 态和发 展 历程都 不无裨益 。
关键词 : 子贡; 西方修辞 学; 修 辞观 ; 修 辞 才能
中图 分 类 号 : H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9 0 7( 2 0 1 5 ) 0 5 — 0 0 4 6 — 0 4
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修辞的传统 ,如 《 周易》 有 “ 修 辞立 其诚 ”之说 ¨ 】 。古 义 中 的 “ 修 辞 ”和希

名 成功 的商 人 、纵横 家 和谋 略家 ,也 是 孔 子学
说得 力 的推崇 者 。子 贡 “ 善 为说 辞 ” ,司马迁 赞 赏子贡 “ 利 口巧辞 ” ,连孔 子 都认 为 “ 赐 之辩 贤
于丘也 ” 。子 贡是 孔 子最 优秀 的学 生 之一 ,也 是
《 论 语 》的 主要 编 撰 人 , 司马迁 评 价 子 贡 “ 夫 使 孔 子名布 扬于天 下者 ,子 贡先后之 也 ”( 《 史记・ 货
基 金项 目 :泉州师范 学院人 文社科基金 项 目 ( 2 0 1 3 S K 0 9)
作 者简介 :陈承雄 ( 1 9 8 0 一),男 ,福 建泉 州人 ,讲 师 ,硕 士 ,主要从 事西方 修辞学 与 比较修 辞学研 究 。
第 5期
陈承雄 :论子 贡的修辞 才能及 修辞观
4 7
① 引白《 孟子 ・ 公孙丑上》。 ② 引自《 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③ 引自《 绎史 ・ 卷九十五之三 》 。
面, 很少人提及他的修辞思想。理解子贡的修辞思 想 ,对于 理解 《 论 语 》的编撰 思想 以及儒 家修 辞思
收稿 日期 :2 0 1 4 一 l 1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