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合集下载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 题 。在 这 样 的 形 势 下 , 变 教 育 质 量 观 , 持 因 材 际 情 况 选 择 自己 想 要 从 事 的 研 究 方 向 ,对 学 生 分 类 转 坚 施 教 , 断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养 满 足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培 养 。 此 外 , 了 适 应 社 会 的 变 革 ,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不 培 为 培
【 中图分 类号】 6 20 G 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1 7 2 0) 1 0- 0 10 0 24 0 (08 0 / 2 0 8- 2 我 们 注 重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注 重 学 生 动 手 能
为 了 迎 接 知 识 经 济 的挑 战 , 现 “ 教 兴 国 ” 实 科 的
战 略 , 国 高 等 教 育 已从 精 英 教 育 过 渡 到 大 众 教 育 。 力 、 我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 在 不仅 要 会 吃 馒 头 , 且 要 学 而 近 年 来 高 等 教 育 迅 猛 发 展 ,缓 解 了 高 等 教 育供 需 的 会 做 馒 头 ” 的教 学 理 念 指 导 下 ,优 化 改 革 了课 程 体
状, 以现 代 教 学 理 念 为 指 导 , 立 了 两套 针 对 不 同 层 能 够 增 强 学 生 自主 学 习 能 力 的 内容 。 自 2 0 年 开始 确 04
创 通 次 学 生 的培 养 方 案 , 学生 进 行 “ 对 分层 次 ” 学 。对 一 增设 了 课 程 设 计 和 大 型 综 合 性 、 新 性 实 验 等 , 过 教
矛 盾 , 到 社 会 的普 遍 欢 迎 , 此 同 时 , 校 扩 大 招 系 , 夯 实 基 础 为 前 提 , 加 了 专 业 选 修 课 的 数 量 , 受 与 高 以 增

高等学校的考试现状及改革创新

高等学校的考试现状及改革创新

高等学校的考试现状及改革创新□尚微微【摘要】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再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推进高校考试改革能够发挥考试效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考试改革;考试模式;考试制度【作者简介】尚微微(1982.2 ),女,吉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考试是高等学校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方式,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考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明确考试的效用和存在的问题,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推进高校考试改革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一、高等学校考试的作用高等学校的考试主要具有评价、调控、促进、形成等四个作用。

高校要通过考试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出客观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

经过调控教与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激励和促进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最后形成良好的教风、考风和教学效果。

二、高等学校考试改革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趋于大众化教育和终身教育。

从教学改革的趋势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点。

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测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一成不变的考试模式,不能满足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所以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等学校考试存在的问题高校的考试既要能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又要能客观反映整个教学活动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泰山学院为例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泰山学院为例

与学术 型 、 统型本科 院校培养 的人才 并无 区别 , 传
[ 收稿 日期 ]0 0一 4—1 21 o 2 [ 作者简介 ] 田兆胜 ( 97一) 男 , 16 , 山东 肥城 人 , 山学 院办公室副教授 。 泰
18 2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第3 2卷
只是 存在着 一定 的差距 。新建地 方本科 院校 在人 才培养 上 向学术型 、 传统 型本科 院校看 齐 , 不符 既 合 国家创办 地方 本科 院校 的初 衷 , 实 上也 很 难 事
看法 。

人才的重任。但长期以来 , 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
偏 向于 “ 术 型 、 学 研究 型” 教育 , 视 研究 型 、 重 学术 型 、 论 型人才 培养 , 理 轻视 应 用型 、 技能 型 、 践型 实 人才 培养 , 致使 培 养 出 的人 才 “ 篇 一 律 、 千 千人 一
做到。
( ) 二 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务, 其在社会 中的价 值主要体 现于对 知识的集成 转 化及综合应用 上 , 建地方本科 院校培养 的人 才应 新 当具有这样鲜明的特色 。但实践 中, 受办学定位 、 经 费投 入 、 教育理念 、 观念 、 质量 培养模式 、 内容 、 教学
第 3 第 4期 2卷
21 00年 7月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F T S OU AIHAN UNI RST VE I Y
V0 . 2 N0. I3 4
J n 2 0 u. 0】
改 革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培 养 高 素 质 应 用 型 人 才
— —
以泰 山学院 为例
田 兆胜 ’赵 玉 增 ,

“中外广告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中外广告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中外广告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摘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对课程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文章以“中外广告史”课程为例,提出该课程在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外广告史考核方式改革一、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考核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①“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②改革高校课程考试评价方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因此,课程考核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校积极推进考试方法及考试内容多样化改革,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核心。

(2)考核是实施质量监控的有效途径。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业务水平和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构建科学、规范且富有成效的课程考核体系,对课程考核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考核改革的功能。

(1)导向功能。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诊断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而且能够向教师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改进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最终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考核对教风、学风以及考风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思考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思考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思考【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考试改革;思考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应用型人才是能将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专门技术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载体。

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扎实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外,还应夯实其专业理论基础。

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对于多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而言,以试卷为载体的传统考核方式依然是学校的唯一选择。

考试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知识应用与技能掌握全面地进行考核,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本文从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考试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1.1 教师无工程背景,参与考试改革的热情不高高校引进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博士后,但是,多数教师仅仅完成了从高校毕业到高校就业的身份转变,没有在企业中从事生产或管理工作,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往往是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差,必然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现身说法,培养的学生动手机会少,工程意识差,实践能力弱。

教师对以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试改革热情不高。

1.2 考试的形式单一,学生真实水平难以体现尽管很多高校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检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试形式,但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少的考试形式依然是普遍现象。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来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通过考试客观、全面地反映。

一方面,考试内容覆盖面窄,无法反映出该课程的全部内容,尤其对偏重于知识和技能应用的课程,通过考试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学生考试机会少,应试风险大,备考的范围和重点等偶然因素使考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

2024版最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2024版最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保障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实训室 和教学基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 效利用。
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 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 方案。
时间节点明确
启动阶段
确定项目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调研阶段
开展企业和组织人才需求调研,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方案设计阶段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设计 工作。
评估反馈阶段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反馈 意见,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培训实施阶段
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02
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Chapter
培养目标设定
专业技能培养
针对不同领域和岗位,设定具体 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确保学员
掌握核心技能和知识。
综合素质提升
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最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目录
• 引言 • 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 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 • 人才培养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 人才培养预期成果与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Leabharlann 引言Chapter背景与目的
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革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科技飞速 发展,人才培养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 心。
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加 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作者:张秀梅侯云海廉宇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5期张秀梅侯云海廉宇峰(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该文结合本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措施,提出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对相关专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73-01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被证明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效果不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对现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当前实践教学所暴露出的问题1.1 理论基础差,知识能力欠缺因为每一项的实践教学都是在学生学完了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之后才进行的,所以作为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储备应该是够用了。

因此突出表现在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很多基本环节还经常出现问题。

1.2 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基本功不扎实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反映出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还不够,作为工科院校的学生有的对一些基本的仪器、仪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还没有全面掌握,一些实际操作的基本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实践中出现的故障及问题尚不能全面分析和独立解决。

1.3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依赖思想严重某些综合设计性实践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观念和能力,但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还仅停留在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设计的阶段,对一些实用而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则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进取心不强。

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继续教育实践为例

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继续教育实践为例
神和能 力 ,充分利 用政府 、高校 、企业 的教育教学 资 源 得 以整 合 ,培 养 出能 适应 地 方 经 济发 展 需 求 的人
源共 同培养 出更适合社会 经济发 展需要 的应 用 型创新 才 ,提 高企业 的创新 能力 ,使之在 国际和 国内竞争 中 人 才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三位一体继续教育实践 的困难
俗 f { }
探 索 与 实 践 盍 薹 葛
身的综合素 质,获得职业技能 ,并在生产: 过程 中为企业 新 的氛 围,鼓励企 业培养 创新人才 ,调动职 工接受再
( 二 )建 立 企业 参 与 的运 行 机 制
作 者简介 :傅 昌盛 , 男 。硕士 。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高等 教育 管理 。
应 用型创新 人才的培 养 ,有 助于企业职 工提高 自

5 8 —
2 0 1 4 年第3 期 总第2 2 0 期
缺乏 自己培养 创新人 才的积极性 。同时 企业里 的职工 势 ;另 一 方面 要 使 三方 有 效 地结 合 在 一 起 ,彼 此 协 区别于 全 E l 制 在校生 ,大部分职 工要处 理好工 作 、家 调 ,达到人才培养的 良好效果 。
庭和学 习的关 系有 不少难题 。如何帮 助职工协 调处理
关 键在于企 业创新 人才队伍 的建设 。强调能 力和素 质 高职院校 或社会 培训机构直 接培养 企业职 工成 为创新 培 养并重 ,突 出创新 和实践 的复合 型、应用 型创新人 人才 的教 育与人 才需求 旺盛的企业 存在较 大差 距。与
才 成为 必然的趋势 。企业 创新人才 主要存在 于企业 的 高职院校 、社 会培训机构 相 比 ,普通高校 拥有 更多的 领导层 、管理 层、高级技 术人 员和 高级操作 工人 层。 教育教 学资源 ,因此需 要积极 探索政校 企合作 , “ 三 探索政校 企如何通 过继续 教育培养企 业职 工的创新精 位一体 ”培养 创新人 才的模式 ,使得 各方面 的优势资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为例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为例
● 学科建设
《 经济0  ̄2 o 1 3 年第 1 期
●谢
摘 要 :教育的最终 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 的应 用型 、 创新 型人 才 , 经 济学说 史课程 的考试 方式改革也 应着眼于 从 传统 的“ 单 一考 试形式” 向现代 的“ 综合 性 多元化考 核和评价 体 系”转 变。当前 国 内高校经 济学说 史课程 考核 中存在 以下问 题: 考试 目标 不够明确 , 存在认识上 的误 区; 考核方式过 于单一 , 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 的需要 ; 考试 内容不全面 , 不利于学生学习 能 力的培养 ; 考试题 型不合理 , 不利 于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 高。 因 此, 为 了提 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 应加 强试题 库建 设, 改革过去 单一的闭卷考试 方式 , 采 用平 时开卷考试 、 课 堂讨 论、 课 程论 文、 读 书笔记 、 口试、 案例 分析 等形 式 多样的综合性的 评价考核体 系, 提 高平时成绩的 比重 , 对学生在课 程学 习的整个


后从事 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正如经济学家熊 彼 特所 说 , “ 我 们 的头脑很容 易从科 学 史的研 究 中得 到新 的灵
感 。……一个人如果从他 自己时代 的著作站后一步 , 看一看过去 思想的层峦叠嶂而不感受到他 自己视野 的扩大 ,那么这个人 的 头脑肯定是 十分迟钝 的。 ……但是撇 开灵感不谈 , 我们 每个人都 可以从 他所研究 的科学的历史 中吸取有用 的教训 ” 。 2 . 改革考试方式的必要性 。 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 学 生的探索精神 、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 这也是高等教育乃至每 门学科 教育教学改革的 目标和方 向。由于创新教学模式就是 要 寻求一种 能够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的教学模式 , 因此应结合经济学说史课程 的具体特点 ,通过对专业知识 的理 解 与概括 、 创新思维 的培养 、 实践技能 的形成三个 阶段的运行 , 逐步实现经济学专业 教学 目标 的三个提升 :通过对所学知识 的 重新思考 , 提升学生 自主探究知识 的能力 ; 通过对知识进行重新 组合 ,提升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通过对知识进行实践应 用, 提升学生的 自主创新能力。

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o 4 5 o 一 9 8 8 9 ( 2 0 1 3 ) 1 1 C 一
0 09 7-0 3
样 式和运行方式 。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 学 院从 2 0 0 4年开始 , 先后 5次对 广西 , 主 要 是对南宁 、 北海 、 钦州 、 防城港等广 西北 部 湾经 济 区地 域的企 事业单 位 和私人 企 业 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 , 了解在 中国一 东
的语言和知识 性课 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求干什 么” ,从 而成为有广 泛适 用性 的应 用型人才 。因此 , 广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精心构建 了“ 理论教学一案 例教学一 模 拟实验一专业实 习实训 ” 四位耦 合互动 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即将理 论教学 、 案 例教学 、 模拟 实验 、 专业实 习相结合 , 培养 创 新型 、 应用 型人 才。理论教学 方面主要 突 出学生理论素养 的培养 , 通过加 强基础 理论、 基本 概念 的讲授 , 体现厚 基础 的要 求 ,为 提升实践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奠定 基 础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讨 论 , 理 论联 系 实际 , 在 问题分 析 中深 化理论 , 提升 创
力 和综合 素质状 况 以及 对学 校教学 和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改革意 见。在 调研 的基础
来, 广 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基 于经 济 管理 类专业实践性 强的特点 , 树立全 面素 质观 , 面向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经济 管 理类 人才 的需求 , 以“ 宽 口径 、 厚 基础 、 高 素质 、 强 能力 ” 为 总体 指 导思 想 , 拓 宽基 础, 培 养人 才 的主动适 应性 , 体 现创新 教 育、 素质教 育和 终身教 育理 念 ; 融教 师和 学 生能力 素养 、专业 知识 素养 培养 为一 体, 相互 协 调 、 综合 提高 ; 突出 “ 课 程结构 显重 点 , 课 程设 置多维 度” 的课 程体 系定 位, 注 重知 识 内容 的基础 性 、 系统 性 与先 进性 以及创新 实践运用能力 的提升 , 从理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学生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

而当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却发现自己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不是结束所有的一切,它只是开始。

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们将会难以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其次,高校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只靠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学会的。

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多元化课程、参与社会实践和自由探究来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更看重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

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通过实习、模拟营销或者商业运营等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工作实际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重要。

三、拓展国际视野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社会。

因此,拓展国际视野和接触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理论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交换学生和课程等方式来获取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全球化竞争力。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高校必须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材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和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途径,突破传统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形成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标签: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引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环节,理想的实践环节是设计更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技能要求的机会。

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对创新人才有各种不同定义。

有说:创新型人才是极少数能以其博专兼具的知识和经验、超强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和自由发展的个性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持续而巨大贡献的人才。

有说: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国际上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有四个要素,即智力、强烈的好奇心、反思能力和激情。

并认为智力只要中等以上,但是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反思能力、有激情,这三样缺一不可。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说明了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人才。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

”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自然成为学校,包括中小学、职业院校和各种大学的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是指在传统人才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改革
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促进人才的更
好发展和利用。

具体来说,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科学性。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评价机制
应该贯彻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以真实反映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借助科技手段,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
型和应用型人才。

2.突出公正性。

公正是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标准,应该遵循平等、公正、竞争的原则,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公开透明的
公平竞争环境,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人尽其才。

3.强调目标导向。

人才评价机制应该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人才引进、
人才使用和人才流动等环节,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价
目标和标准,确保人才评价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相适应。

4.创新评价方式。

在了解人才能力和潜力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多种评
价方式,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岗位技能考核、现场模拟操作、项目实战演
练等,实现全方位、个性化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之,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完
善和创新评价机制,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应用型高校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背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的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以及国家战略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业界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而如今,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二、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设置滞后: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学科设置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就业瓶颈,无法满足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一些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缺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的计划和手段。

4.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缺乏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能力,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三、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学科建设、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

1.学科建设的调整: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优化学科结构,引入新兴学科和前沿科技,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

高 等 职 业 教 育要 全 l面 贯 彻
服 务为宗 旨

道路


党 的教 育 方 针 以 走 产 学 结 合 发展 为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培 养千 百 万 高

以 就 业 为导 向

g 质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

j
删㈣㈣ ㈣黼嬲燃燃燃㈣ ㈣粼

业毒 旧 给合 作
{
4 . 应阚型准 新人 才i 实践 1 就 业I 校




选取 创新教材


优化课程结


首先 教 材是 影 响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因 素 是 教 师 进 行教学 活 动 实 现 教 学 目标 的 依 据 是 学 生 获 取 能 力的 基 础 对 于 高 等职 业 教 材 的 选择 与编 写 要突 出 介绍技 术 发 展 方 向 和 发 展 态势 使 学 生 树 立 创 新 的 自信 心 及 时 补 充 最 新 的科 学知 识 介 绍 相 关 前 沿 科 学 情 况 为 学生 蓄 积 创 新 的 能 量 教 材 中要把 课程 基 本 要 求 与教 学 目 标 明 确提 出来 鼓 励 学 生 通 过 课 内 外 多 种 途 径 完 成 教 学 目标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其 次 课程是 人 才 培 养的 载体 课 程 设 置 的 科学 性 课 程 资源 的 数量 与 质量 将 直 接 影 响应 用 型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效 果 学 校 要 构 建课程 创 新 长 效 机制 健 全 教 师 创 新教 学 内 容 学 生 创 新 学 习 全 程 服 务 课 程 和 全 程 服 务学 生 学 习 的 课 程 创 新 工 作 机 制 形 成 课程 创 新氛 围 增 强 学 校 创 新 活 力 实 现 课 程 创 新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并 创建 新 课程 体 系 增 强 学 生 的 适 应 性 要 积 极 拓 展 课 程 资 源 增加 课 程 数 量 采 取 些 激 励 措 施 引 导 教师 积 极 大 胆 开 发 建 设面 向 学 术 前 沿 和 创新 实践 的 各类 实 验 性 研 究 性 课 程 要 增加 课程 的 多样性 除 了理 论 型 课 程 外 还 要 广泛 开 设操 作 型 实践 型 和 自学 型 等 多 种 类 型 的 课程 要 体 现 共性 要 求 与 个 性 发 展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增加 制 定 个性 化 教 学 学 习 计划 增 加 选修 课程 比 重 最后 教学计划要 突 出 创 新 教 育 培 养学 生 具 有 不 断 追 求 知 识 独 立 思 考 实 事 求 是 勇 于 创 新 的 科 学 精神是 高职专 业 培 养 目标 的 项 重 要 内容 按 照 知 识 素 质 能 力 并重 构建新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要 求 学 生 达 到 四 个学 会 即学 会做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日趋明确。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考试、论文作业等方式主要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

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如实验报告、设计作品、项目实施方案等。

通过这些实践性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还需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

为了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开设小组讨论、个人专题报告、课堂演讲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成长。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好的成绩。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还需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开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应用型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探析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也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高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滞后于时代的要求,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应用型高校缺乏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平台,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应用型高校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位知识传授者,而是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在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践路径。

一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包括改革课程设置,引入最新的科技和技术,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跨专业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

通过实习实训、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作者:殷剑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年第02期[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

但是,学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等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

因此,必须明确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趋势,通过改革招生体制、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立体化教材建设、实施“双导师制”等途径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满足民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因此,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应用型人才内涵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I)划分标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分为三大类: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

应用型人才属于知识应用型人才大类,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能力,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专门性人才。

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侧重培养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

与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侧重培养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贴近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应用型人才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社会需要的职业性人才,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才,有别于学术型人才,不是为研究生教育做准备;二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应用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对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知识的应用,立足市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呈现出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四是职业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属性,专业性是应用型人才内在属性,基础性是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属性。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含义1.一核:核心素养2.四层:学科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3.四翼: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三、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应用1.教育教学改革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教师队伍建设四、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优点和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3.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五、结论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将从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含义、应用及其优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含义】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是指教育评价中要坚持的核心素养、四个层次的素养要求和四个翅膀的能力要求。

具体包括:1.一核: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共同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

2.四层:学科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

学科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社会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公民道德等;人文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科技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科技意识、科学方法等。

3.四翼: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团队协作。

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的应用】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1.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科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的评价,以及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摘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也应着眼于从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向现代的“综合性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转变。

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学说史课程考核中存在以下问题:考试目标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的需要;考试内容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考试题型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加强试题库建设,改革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平时开卷考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读书笔记、口试、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对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关键词:经济学说史考核方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42-02一、经济学说史课程改革考试方式的重要性1.经济学说史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经济学说史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是关于经济学理论、方法产生和演进历史的一门学科,展示了西方经济学几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历史上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以及这些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通过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通过对经济思想历史演进的了解,学生可以认识经济思想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经济理论是如何通过继承、批判与发展而构建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大厦,从而可以加深对现代经济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经济学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洞察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我们的头脑很容易从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新的灵感。

……一个人如果从他自己时代的著作站后一步,看一看过去思想的层峦叠嶂而不感受到他自己视野的扩大,那么这个人的头脑肯定是十分迟钝的。

……但是撇开灵感不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所研究的科学的历史中吸取有用的教训”。

2.改革考试方式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乃至每一门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由于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寻求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应结合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具体特点,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概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技能的形成三个阶段的运行,逐步实现经济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三个提升: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思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而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课程的相关理论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因此,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也应着眼于从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向现代的“综合性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转变,提高学生的经济学修养,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学说史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1.考试目标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国内高校的经济学说史课程考试目标不够明确,对考试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大多数教师对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考试地位以及考试制度不够明确,认为考试就是给学生学习课程后评定一个分数,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考前给学生划重点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授课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考试的实际意义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更难以通过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对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认为考试就是死记硬背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考试取得了分数,拿到了学分,最终是为了顺利毕业。

学生作为考试主体未能认清考试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对考试内容也缺乏正确理解,考试的最终目的和效能难以发挥。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的需要。

目前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考核,往往采用任课教师出试卷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的目标和方法过于单一,不仅内容枯燥呆板,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学过的理论知识,因而无法真实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期末的考试成绩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无法真实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更无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

3.考试内容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和教科书,考试内容比较重视知识记忆,忽视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前教师经常还会给学生划范围和重点,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助长了学生考前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也不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很好地掌握命题原则,导致试题的覆盖面过窄,不能全面反映课程的学习内容,失去了考试的实际意义。

4.考试题型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高校的经济学说史课程考试往往是以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传统的考试题型为主。

这种考试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客观性试题居多,而综合分析思考、创新应用的主观性试题较少,学生只要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就能取得很高的分数,而对他们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却不能很好地进行考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外,试卷答案也往往采用标准化的形式,依据教材和讲授内容的要点进行评分,使得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非常狭小,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

三、构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考核体系1.加强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建设是加强考试改革,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的有力举措,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因此,应高度重视试题库建设这项工作,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命题教师必须是本学科的教育专家或专业人员,熟悉本学科当前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对本学科教学法与教学理论,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掌握一定的考试理论和方法。

第二,命题教师应明确考试目标,制定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包括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考试的内容和范围,考试的方法和形式(包括题型、题目数量、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比例、答卷方式等),样题范例等。

第三,研究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比例,试题中的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应合理、恰当。

第四,编制试题试卷要注意其内容是否准确、严密,表达形式是否新颖,试题的各部分知识点布局是否合理,难易度控制是否适中。

第五,试题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验收。

2.构建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改革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而采用平时开卷考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读书笔记、口试、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的评价考核体系。

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经济学流派及其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内容,可以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对综合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口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读书笔记等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

⑴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授课教师不应满足于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来评定分数,然后由全班同学给每次参加讨论的小组和学生评定分数,小组内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打分,最终计算出每个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综合成绩。

通过这种分工合作与小组、班级讨论的考核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与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口试。

口试是考查学生对经济学说史课程所学内容的综合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及应变能力。

经济学说史课程口试的题目设计可以灵活多样,包括快速答题、限时答题和问题讨论式等多种方式。

快速答题,让学生在3秒内必须开始有效话语回答,这样的问题一般是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限时答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通常这样的问题带有一些综合性和逻辑性;问题讨论式答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口试成绩,不仅应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还应考核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⑶读书笔记和课程论文。

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有计划地要求学生根据经济学说史课程列出的必读书目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在学期结束时教师指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通过读书笔记和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为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经济学说史课程考试成绩应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例如平时成绩占50%甚至7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或30%。

通过以上的做法,可以对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真正建立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本文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1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斯坦利·l.布鲁,兰迪·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北京 100048)(责编:贾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