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马嵬》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马嵬》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马嵬》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马嵬》

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倒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
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
者的观点。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
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学习本文对比反衬手法的
点? 要理解这些,先理解“宵柝”为军营中夜间巡逻时
用的梆子。“空闻”,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打梆声,再也 听不到长安宫殿里的专人报晓声了。
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 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 教学过程
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 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挑战性极大。第一步,
先与他们合作梳理出字词,注意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在这样的时机下,抓住关键字词“空闻”引出昔乐今安,
接下来才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 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 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 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 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 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 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学科素养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
的。特别是颔联,学会思考,有顺序的思考,按逻辑顺
序抓住关键字归纳概括就需要我们适时加以引导。而不
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学会放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2024年,对于马嵬教学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反思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冲击,迎来了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面对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下降。

在马嵬教学当中,我们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2024年马嵬教学进行总结,探讨面临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面临的问题1. 疫情冲击:在2024年,疫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学校被关闭,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只能通过在线教学或者远程教学进行学习。

这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调整,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教学。

而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2.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如以前那么高。

大量的课堂作业和考试评价让学生们沉迷于应试,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这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来越浅,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

3. 教师教学方法老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上,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这使得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都较低,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改进方向1. 积极应对疫情冲击: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首先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在线练习和互动讨论等。

其次是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线上讨论和作业批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也需要对线上教学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我们需要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入科技元素,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践性学习,或者使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通用17篇)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通用17篇)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通用17篇)马嵬教学反思总结篇1我讲李商隐《马嵬》这一课时,我以李杨的爱情做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在让他们细细品味,慢慢鉴赏。

先是李商隐和本诗的背景简介,接着我让学生齐读并反复吟咏了这首诗。

并提出最能体现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什么以及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

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叙述。

主体部分放在赏析本首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主旨的分析。

最后,指导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并举出具体实例来训练,现学现用,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我的关注。

一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就很不安静,许多同学都在说话,站着的同学生怕怕回答错了,而坐着的就一直抓着李杨的爱情,聊个不停,或者就一句话都不说,把头埋得很低。

为解决他们的这一问题,我需要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积极发言。

学生主动发言,能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勇气得以锻炼,这些为了自身发展的机会学生自己就这样轻易的舍弃掉了。

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错了?以前和学生谈心,得知以上情况都有。

课后反思得知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活动再丰富些。

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与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吗?但如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我们应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应该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整个课堂应该是轻松活跃的,不应该拘束,但是也不能没有纪律可言,要学会欲擒故纵。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篇2今天提前给孩子们上了李商隐先生的《马嵬》,为什么说提前呢?因为珠海市新教师培训需要上交老师的讲课视频,我本来上学期在新教师汇报课上已经录过视频了,可是昨晚接到“噩耗”,说上次给我录的视频没声音,要重录,于是从昨天下午第八节和整个晚自习都用来准备今天的视频录制内容。

《马嵬》教案设计

《马嵬》教案设计

《马嵬》教案设计《马嵬》教案设计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嵬》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嵬》教案设计1第一部分诗歌文本解读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首联用典,以此来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首联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颔联运用反衬手法,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

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蜜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运用对比的手法。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尾联也包含尖锐的对比。

将天下之主与平民相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咏诗文,领会李商隐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高中语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在高一10班上马嵬(其二)公开课,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四次正式的公开课,现将本次教学设计思路记录如下:马嵬(其二)李商隐教学过程:一、介绍咏史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1、疏通文意;2、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3、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5、知人论世,弄清主旨。

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正音断句,朗诵全诗。

马嵬(wéi)(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gēng)/九州,他生/未卜(bǔ)/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疏通文意。

首联:传说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颔联: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再也不能听到宫中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颈联: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停滞不前,当年七夕节时嘲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尾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老百姓那样可以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三、细读全诗,理清作者态度。

1、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怎么看得出来?悲凉、无奈、痛苦2、对于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的遭遇你怎么看?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活该、……对身为皇帝的唐玄宗,因贪图美色、不理朝政、造成国家动乱而感到悲哀。

……3、诗人对唐玄宗之悲有何态度?讽刺批判的态度四、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1、前人对这首诗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用笔至细”:1、倒叙的叙事手法;2、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3、立意含蓄。

(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1、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2、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3、结尾通过问句深化主题。

五、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高中语文《马嵬》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马嵬》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马嵬》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度剖析,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诗歌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 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马嵬》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3. 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释其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其深层含义。

2. 解读诗中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受诗中的意象和人物形象。

2.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意象或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互动:1. 学生之间的互动: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的讨论和合作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十一、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马嵬》,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一、引言《马嵬》是人教版必修3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马嵬作为视角,描述了文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呈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突出文人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的解读以及文学形式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篇经典文学作品。

二、课文概述1. 课文简介《马嵬》是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描写马嵬那座黄土丘陵和其中嵌入的一块石碑,追溯了历史上赵王召寇世代守陈情的事迹。

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情感表达。

2. 文章结构《马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的马嵬与石碑的描写,中间的历史背景解析,以及结束部分的情感表达。

•开篇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马嵬这座丘陵和嵌在其上的石碑,引发了对历史的好奇和思考。

•中间部分:作者通过解读石碑上赵王召寇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这段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结束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文学表达形式的探讨。

3. 主要人物本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赵王召寇和其他历史人物。

通过对赵王召寇的描述和其他历史事件的提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马嵬》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的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的学习。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马嵬》 说课稿

《马嵬》 说课稿

《马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马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马嵬之变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还能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诗歌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典故。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和讽刺的艺术手法。

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中语文《马嵬》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马嵬》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马嵬》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马嵬》诗文;(2)掌握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关切;(2)培养爱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意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2. 诗中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诗词创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2. 深入解读诗文,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3. 诗词创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诗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5. 欣赏与创作:欣赏经典诗词,学习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鼓励优秀作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 参考书目:《李商隐诗集》、《唐诗三百首》等;3. 网络资源:相关诗词解读、古代文化知识等;4.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PPT,内容包括诗文、生僻字词、古代文化知识等;2. 准备相关诗词的复印件,供学生欣赏和创作;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诗意;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理解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5. 欣赏与创作: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诗词,学习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诗文的背诵和创作任务。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一、说教材《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②、朗读指导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马嵬的教学反思

马嵬的教学反思

篇一:马嵬教案《马嵬》教案大旺中学聂红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对比)。

2、能力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情深意浓的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李诗中强烈的讽刺意味。

3、情感目标:(1)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探讨李诗中的幸福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1)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2)学案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播放《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杨贵妃有倾国倾城之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正因如此,在偶然的一次惊鸿一瞥后,唐玄宗就再没有忘掉她,才有了后来的李杨乱伦之恋,才有了马嵬坡上的生死诀别。

二、整体把握1、学生诵读。

2、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徒闻未卜宵柝晓筹鸡人三、探究阅读,揣摩情感1、学生讨论问题:导学案上的练习。

2、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一)、马嵬之变:(2、3联)1. “空闻”“无复”,昔乐今苦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马嵬》优质课教案设计(高二)共3篇

《马嵬》优质课教案设计(高二)共3篇

《马嵬》优质课教案设计(高二)共3篇《马嵬》优质课教案设计(高二)1《马嵬》是一首经典古诗,被誉为唐代传世诗之一。

文化古迹马嵬坡,便是以这首诗命名。

而优质的课教案设计,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首古诗,掌握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人生哲理。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诗歌中自如地应用;2. 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而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生哲理的诠释。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Part 1 情境呈现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屏幕上显示该课程的主题——《马嵬》。

然后,一张马嵬坡的照片被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地方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Part 2 教学教法引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们在理解古代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特别要重点讲授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然后,以《马嵬》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一步明确古代诗歌表达深刻思想的方法。

这里,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工具来辅助,例如美化人体器官做比喻等,让学生们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

Part 3 深刻剖析在学生明确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后,让学生们自主探索《马嵬》中隐藏的人生哲理。

如何让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哲理深刻刻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难点。

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来引导,例如:“对于《马嵬》,你们觉得其中蕴含了哪些哲理?”,“古代诗歌与现代人生有何异同?”,“古代诗歌如何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等等问题。

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从而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体验人生哲理。

Part 4 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在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思考后,适时开展一些小组活动。

《马嵬》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嵬》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二、探究发问1、检查自学(1)作者及背景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四川,至马嵬,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诵读诗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就诗歌的理解提出问题。

检查深度自学三、讨论释疑1、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有何用意?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从咏史诗角度出发思考,《马嵬(其二)》有什么写作特点?小组内定向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由组长记录并推举一人总结发言。

条分缕析,有理有据。

开展深度讨论结合注释13可知,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诗歌主要描述对象及事件,对回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发问,作了铺垫。

问题摄入点难度不大。

四、品读悟道师生共同明确。

问题一:用典手法。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玄宗的爱情之悲。

问题二:对比反衬手法。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和“鸡人报晓筹”的宫内生活相对比,昔乐今苦,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希望已幻灭,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

问题三:(1)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2)从表现手法上看,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马嵬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事业,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过去的学期里,我担任马嵬教学班级的班主任和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亮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我通过提问、讲述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仪展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些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有一些亮点和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有时候我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导致课堂内容的难易度不够适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不足,没有给予个别化的辅导和关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帮助和引导。

此外,我在课上有时候过于依赖教材和讲义,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个体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

其次,我会拓宽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我还计划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学环境的变化。

四、教学成果和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和改进,我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长和提高。

我发现,只有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才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够发达,而这一切都与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

因此,我将以____字为篇幅,对2024年马嵬教学进行反思总结。

首先,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注重的太多是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我习惯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考试,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和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决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参与来掌握知识。

其次,我认为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发展。

在过去,教育体制常常将学生分门别类地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的发掘。

在将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兴趣发展。

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三,我认为教育体制的评价方法过于注重学科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学生的升学压力很大,他们只关心成绩和录取分数,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科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我将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项目实践和科技竞赛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第四,我认为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被强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学习和竞争,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我将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和辅导。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教育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2023年作为马嵬教学的一年,我们回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首先,我们要关注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天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资源。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发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要与行业需求对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这些都需要人才的支撑。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我们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2023年,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另外,教育要与家庭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最后,教育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

在2023年,我们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我们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如考察学生的项目作品、口头表达、实践活动等,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总结:2024年马嵬教学经验与教育方法的改进
2024年马嵬教学经验与教育方法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拓宽课程内容,促进互动和合作,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意识到了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更多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努力促进互动和合作。

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忽视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024年马嵬教学注重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等科技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软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和参与讨论。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使用科技工具进行课堂展示和作业提交,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马嵬教学反思总结主要包括拓宽课程内容、促进互动和合作,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这些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马嵬教学反思(一)
我讲李商隐《马嵬》这一课时,正巧赶上教育局领导到校推门听课。

我很荣幸的中标了。

面对那几个教育专家,尽管头天晚上备课备到十二点才休息,但内心还是充满了忐忑、激动,情不自禁的紧张感突然袭击,我有点慌乱。

上课铃声响起前,我深吸几口气,稳定一下激动的情绪。

排做到李进与和月光依然在喧闹,等我要求做好上课准备时二人才安静下来。

调整理顺了思绪,开始上课。

我满怀激情的做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学生们也许是看到教师后排坐的有听课的老师,每个人坐姿都很端正,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饱满,比以前上课的听课状态好的多。

先是李商隐和本诗的背景简介,接着我让学生齐读并反复吟咏了这首诗。

并提出最能体现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什么以及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

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叙述。

主体部分放在赏析本首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主旨的分析。

最后,指导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并举出具体实例来训练,现学现用,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我的关注。

一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就很安静,许多同学都保持沉默,生怕一发言就会丢掉人格似的。

我本知道他们也有拘束感,怕回
答错了还不如不回答。

为解决他们的思想包袱,我先前也没少强调让他们放松大胆的发言,言者精神可佳,并时常进行鼓励和表扬那些发言积极的同学。

可是,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在上课时看到学生踊跃发言的精彩表现,尤其是在有听课专家的情况下。

我心知这是急不得的,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启发、点拨学生沿着我引导的思路顺藤摸瓜,终于,我的激发使得几个学生陆续举起手来了。

看到有学生主动发言,我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

学生主动发言,能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勇气得以锻炼,这些为了自身发展的机会学生自己就这样轻易的舍弃掉了。

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错了?以前和学生谈心,得知以上情况都有。

课后我找听课的专家交流并请他们提出批评和指正。

张老师说,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活动再丰富些。

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与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吗?
但如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高中语文马嵬教学反思(二)
今天提前给孩子们上了李商隐先生的《马嵬》,为什么说提前呢?因为珠海市新教师培训需要上交老师的讲课视
频,我本来上学期在新教师汇报课上已经录过视频了,可是昨晚接到“噩耗”,说上次给我录的视频没声音,要重录,于是从昨天下午第八节和整个晚自习都用来准备今天的视频录制内容。

当然,首先是选讲课内容,纵观还没有讲到的课文,只有《李商隐诗二首》中的诗歌可以一节课讲完一节,但是《锦瑟》主旨历来都有争论,况且意境很难捉摸,用来做录制可能在课堂上会出现问题,于是只剩下《马嵬》了。

《马嵬》其实还是挺适合的,因为“马嵬之变”这个故事讲得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而且学生应该比较熟悉、比较好奇此段故事,所以,我想《马嵬》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此诗的主题比较明确,但也可以作其他方面的探索。

基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懂这首诗,我选择课它。

经过参看《唐诗鉴赏词典》中霍松林老先生(他可是我们陕西师范大学宝贝级的教授了,在全国古典文学这一块可以说名声在外了)对《马嵬》一诗的鉴赏及其他名家对这首诗的鉴赏,我设计了对本诗歌的讲解思路,制作了自认为还是比较精美的课件,于是就准备登台了。

课程开始的时候,气氛比较闷一些,远没有平时课堂的活跃,主要出现背诵此诗的时候,过了有近30多秒没人敢试一试,最后终于有学生能够背诵全诗了,气氛应该是在这里开始好转的吧?随着课程的进展,诗歌的故事内容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们也越踊
跃了。

当说到玄宗诗歌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其中不乏学生大喊“玄宗是个大色狼”,我一听无语了,虽然玄宗因为贵妃而误国,可是玄宗后半生最爱的或者说唯一爱的也只有贵妃吧,只有花心的人才能称之为色狼吧?玄宗可不花心,反而很痴情。

课文中还有很多模仿情节,这些情节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上课看到学生表情激动才临时想出来得,比如,假如诗人和玄宗见面了,用指责的语气模仿一下诗人对唐玄宗的说的话,另外,想想一下假如当时玄宗没有赐死贵妃的话,结局又会怎么样呢?用这些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歌的内涵。

课堂进行的还算如人意,可是存在的问题不少:
1、板书没有设计好,在汇报课上课前也是板书经过师傅的指导,才改好的,这次板书过少原因在于,平时讲课板书的内容少,多半在课件上,自己没有再往黑板上写了,以后要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板书了,这还是在于平时注重细节。

2、上课讲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思考时间不多,上课时讲到了兴头,就一不小心自己代劳了,这在以后要注意,我不是在演讲,而是给学生讲解课文,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些许收获。

至于优点嘛,“课堂灵活一些了”,这是师傅的评价!师傅一语中的,语文嘛,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