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修改稿)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大纲一、面向专业:学前教育二、实验学时学分:4学时(非独立开设)三、实验中心(室):儿童心理健康检测实验室四、实验目的:本课程中实验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心理学实验技能、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实验项目:幼儿守恒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测查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32学时每组人数:2-3人实验内容及方法:(一)实验程序1、数量守恒:先向儿童呈现两排一模一样的棋子,在儿童确认两排棋子的数量是一样的之后,将其中的一排棋子间的距离拉大,问被试两排的棋子数是否相同。

2、长度守恒:在儿童面前并排呈现两支同样的铅笔,在儿童确认两支铅笔长度相等后,把其中一支铅笔向右(或向左)移动一段距离,问儿童两支铅笔的长度是否相等。

3、液体守恒:向儿童呈现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把两个杯子装入相同数量的液体。

在儿童认为两个杯子装有相同数量的液体后,将一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一个较高较细的杯子里,并问儿童“这个杯子(较高的杯子)里的水与这个杯子较矮的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若儿童回答不一样多,就进一步让儿童回答哪个杯子里的水更多。

4、重量守恒:先把两个大小、形状、重量相同的泥球给儿童看,在儿童认为两个泥球一样重后,把其中一个做成薄饼状,问儿童重量是否相同?5、面积守恒:向儿童呈现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板,待儿童确认两个纸板一样大后,实验者把其中一个纸板的一角剪下来,放在另一边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问儿童现在两个纸板是否一样大。

(二)实验结果测评标准1、数量守恒:在主试将其中的一排棋子间的距离拉大后,如儿童回答两排的棋子数不相同,说明儿童还没有达到数量守恒;如果回答相同,则说明已达到数量守恒。

2、长度守恒:在主试把其中一支铅笔向右(或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如儿童回答两支铅笔的长度不相等,说明儿童还没形成长度守恒;如果回答两支铅笔长度相等,则说明长度守恒已形成。

《学前心理学》课程实训手册

《学前心理学》课程实训手册

《学前心理学》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深入探讨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目标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学会观察、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3.培养解决实际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如情绪管理、行为干预等。

4.提升与学前儿童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1.守恒概念实验实训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守恒概念的发展情况。

案例:选取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首先,向幼儿展示两个形状相同但大小略有差异的泥团,询问幼儿两者是否一样大。

接着,当着幼儿的面将其中一个泥团搓成长形,再次询问幼儿两者是否一样大。

记录幼儿的回答并分析其守恒概念的发展情况。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直观感受到学前儿童在守恒概念理解上的差异。

2.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发展观察实训目标: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案例:从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中各选取若干名幼儿,围绕“我最喜欢的一个人”这一主题进行发言,并进行录音。

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此实训,学生可深入理解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

3.移情能力测试实训目标:考察学前儿童的移情能力。

案例: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教师假装受伤(如突然假装弄伤膝盖,表现出痛苦的样子),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反应。

注意避免直接注视或呼唤幼儿,以减少额外刺激。

通过此实训,学生可了解学前儿童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进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4.特殊儿童心理干预案例分析实训目标:学习如何针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案例:分析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

该儿童在课堂上独自行动,不喜欢与人交流,但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中会突然大声读新闻或广告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手册(修订版)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手册(修订版)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手册(修订版)见;3.重点掌握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环节的过渡;4.注重教师的指导语、美术技能讲述等教育技能的训练。

实训练习三撰写幼儿手工活动案例并说课、试教实训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手工案例,并进行说课或试教;实训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内容的活动设计:课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活动的设计;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说课与试教,学生集体评析研讨,提出修改意见;3.重点掌握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环节的过渡;4.注重教师的指导语、美术技能讲述等教育技能的训练。

-25-二、教育能力领域课程的实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时间:第四学期内容:校外见习1次;校内实训1次;保育实习2周◆见习活动(珞璜新一幼儿园、珞璜汇兴幼儿园)见习内容:观摩、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1、幼儿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等环节;2、幼儿进餐、盥洗、入厕、午睡等环节;3、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体育锻炼等。

见习要求:1、了解并记录各环节的顺序及时间安排;2、观察并记录每一环节的卫生要求;3、观察学习保育员如何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26-4、整理并分析记录,完成见习报告。

◆实训练习(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实训内容: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1、分析幼儿园一周食谱(包括珞璜中心幼儿园、珞璜新一幼儿园、蓝天幼儿园、玉观幼儿园等);2、讨论如何为学前儿童提供合理的膳食;3、练习为学前儿童配餐。

要求:1、2、3熟悉幼儿园一周带量食谱的制定方法;掌握学前儿童对营养的特殊要求及具体做法;初步掌握为学前儿童配餐的方法和技能。

◆保育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内容:将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幼儿园),分别进入小、中、大班,集中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实践,时间为两周。

-27-要求:2、通过实习进一步确立幼儿园保教并重的理念;3、通过实践理解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4、虚心向保育老师请教,将书本知识与幼儿园实际有机结合;5、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的方法和技能;6、完成观察记录及实习小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实训指导书本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是由编写而成。

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试用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实验实训指导书。

内容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心理的各个方面,采用试验、观察、测验、个案调查等各种方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初步受到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发现、探索能力和实验操作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目录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实验 (3)幼儿年龄特点 (6)游戏 (9)一、幼儿游戏类型的观察 (9)二、幼儿在游戏中心理发展的特点 (9)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的实验 (10)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系列试验 (12)一、用匹配法、指认、命名三种方法调查幼儿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12)二、用匹配法、指认法、命名法三种方法调查小、中、大班幼儿各3名,了解其几何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13)三、儿童观察发展的实验 (14)身体知觉 (17)区别上下午 (17)说出一周内的日子及名称 (17)时间媒介 (17)分别左右 (18)摹画方形 (18)区别两种物体 (18)三角形接成长方形(4岁) (18)比较线的长短 (18)第七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9)第八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9)一、儿童的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实验 (19)二、幼儿记忆广度的实验 (22)三、儿童的意义记忆、词的记忆的发展(P158) (23)四、记忆恢复现象的实验 (24)第九章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26)一、用作品分析法了解幼儿的想象力 (26)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后实践作业填图 (27)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27)一、三、四岁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实验 (27)二、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类型和特点的实验 (28)三、沉浮试验 (28)四、守恒试验 (29)五、幼儿概括能力发展的实验 (30)其他系统试验 (32)第十一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34)一、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实验 (34)二、按要求做事 (37)三、第十一章语言课后实践作业P223 (37)第十二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37)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8)一、社会性—同伴关系测量研究 (38)智力测验 (40)幼儿智力测验量表 (40)画人智力测验 (42)托马斯.阿姆斯特荣儿童多元智力评估测试 (44)测一测: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48)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实验(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儿童手的动作和行走动作的发展,了解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教师手册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教师手册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教师手册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教师手册1. 前言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是教师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手册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创造更健康的学习环境。

2.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来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与学生的沟通等多种方法获取案例资料,并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的步骤3.1 收集案例资料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作品等多种途径来收集案例资料。

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3.2 分析案例资料在分析案例资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来解读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对于一些现象和问题,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和分类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3.3 寻找问题的原因在分析案例资料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

原因可能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教师可以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

3.4 制定解决方法和促进措施在了解问题的原因后,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促进措施。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个别辅导、情绪管理训练、家长教育等,促进措施可能包括改变教学环境、增加社交活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3.5 实施和评估教师在实施解决方法和促进措施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与学生的沟通、家长的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

在评估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调整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 心理案例分析中的教师角色在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
4.实践任务
操作步骤:
(1)选定某几位幼儿和相应的新任务(程序性知识)。
(2)了解他们已经掌握的必要前提知识(技能)。
(3)带领他们积极练习并及时指导,给予反馈。
(4)发起小组间几个幼儿的比赛,或留给他们回家向家长展示的作业,增强熟练程度,形成自动化。
(5)请完成以下表格。
选定幼儿的昵称(编号)
新任务(程序性知识)
已掌握程度
练习次数
练习后的掌握程度
项目三:学习迁移及幼儿教育指导
一、实践目标
1.在实践中理解迁移的具体含义,能将迁移的种类能与幼儿实际的学习迁移对应起来。
2.掌握影响迁移的因素,能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迁移。
二、知识基础
1.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经验的整合,是经验的一体化现象。
3.学习迁移的几种重要理论
形式训练说:人的各种心智(如记忆、思维等)和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增强。
相同要素说:两项学习任务之间之所以发生迁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元素。
概括化理论: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幼儿能概括出一般原理并运用于相应的新情境中去。
关系理论:领悟情境之间的关系式迁移发生的重要条件。
三、应用指南
(3)师幼评价。教师引导其他幼儿来评价示范幼儿的操作如何,教师作出反馈。
(4)群体练习。请所有幼儿一起来练习操作。
3.应用指南
(1)了解并保证幼儿学会必要的前提知识(技能)。
(2)积极练习和及时反馈,并且对于较困难的任务而言,间隔练习的效果更好。
(3)形成自动化,逐渐减少幼儿在执行程序性知识过程中的意识和思考。
一、陈述性知识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简介:减法反应时是由唐德斯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减数法反应时主要是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部分,然后分析加工的过程。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

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唐德斯把反应时分三类,A B C 三种反应时。

第一类反应称为A反应时,又称简单反应时,呈现的刺激,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通常用来做基数时间。

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时,又称选择反应时,呈现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B反应时是最复杂的。

第三类反应成为C反应时,又称辨别反应时,呈现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一个刺激作出固定反应,其他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根据减数法A B C反应,A是基线时间,B-C是选择时间,C-A是辨别时间。

目的: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中的计时计数器单元,反应时单元,手键一个。

步骤: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起“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光刺激。

3.准备实验。

被试坐在反应时测试单元前,双眼平视反应时观察窗口。

在各类反应的正式实验前,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学习”一侧,按照该类反应的要求练习5次,以熟悉实验情境。

练习后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测试”一侧。

按“复位”键准备下一组实验。

4.A反应。

被试距刺激呈现器1米处,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

指导语:“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注视刺激呈现窗。

当你看到红光刺激后,就迅速按反应键,要求又准又快。

不许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指导书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指导书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结合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儿童常见的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如何诊断,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咨询、矫正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儿童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症状、诊断与咨询治疗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技能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进行儿童心理评估、案例分析,以及运用各种专门的儿童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三、课程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知觉发展实验

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知觉发展实验
将图片平放在被试前方,让被试观察、回答并计时。
实验二《触知觉测量》
指导语:小朋友,老师跟你玩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把手伸出来,老师放几样东西在你手上,你依次告诉我是什么东西,好吗?
让受试者闭目静坐,在其掌心先后放入钥匙、各类笔、橡皮、小纸盒、蜡烛、小汤匙等常见物品,让被试回答并计时。
利手与非利手分别测试,触摸时间均为5秒。
《学前儿童心理学》实验一
实验名称
幼儿知觉发展实验
实验对象
1.对象:幼儿园大中班幼儿
2.取样:随机取样
实验目的
1.学习运用自然实验法对幼儿进行实验
2.通过实验了解幼儿知觉发展的情况
实验内容
实验一:《找出合适的图形》
实验二:《触知觉测量》
实验三:《听知觉测量》
实验四:《细听知觉测量》(选做)
实验方法
由于被试年龄较小,又要记录每个人答题时间和结果,所以,此实验采用小组合作、个别测量的方法。
实验三《听知觉测量》
指导语: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老师敲击的是什么东西,然后转过头,睁开眼睛,告诉老师或者用小手指出来。
将实验准备的物品给被试看,并逐个辨认。
让受试者闭目静坐,排除一切无关声源干扰,然后在其头部后方正中30厘米处,用指甲轻轻敲击金属盒(小糖盒)、木片、塑料盒、纸片、玻璃、陶瓷各5次,让被试回答并计时。
实验要求:4-5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实验5个幼儿,并记录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上交。
1.提前与主班老师沟通,安排实验地点及取样
2.实验前与被试简单沟通,尽量消除被试的不安情绪
3.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分别计时、记录、做主实验者等
4.实验结束,小组成员讨论分工,撰写实验报告
具体过程:

23级《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 实训项目指导书

23级《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 实训项目指导书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实训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实训概述 (1)一、实训要求 (1)二、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 (1)1.成绩评定方式: (1)2.考核办法: (2)三、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2)第二部分单元实训 (3)实训项目一——学前儿童学习动机及幼儿教育指导(2课时) (3)一、实训目的 (3)二、知识要点 (3)三、实训内容 (3)四、实施步骤 (3)五、注意事项 (3)六、拓展训练思考 (3)实训项目二——学前儿童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2课时) (3)一、实训目的 (3)二、知识要点 (4)三、实训内容 (4)四、实施步骤 (5)五、注意事项 (5)六、拓展训练思考 (5)第一部分实训概述一、实训要求1.素养要求:(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一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2)具备教育教学安全意识。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育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学前儿童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2.技能要求:(1)能够识别学前儿童行为反映的心理状态,根据行为作出正确的应对。

(2)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3)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不同性格特征采用正确的对待方式。

(4)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表现对其做出有效的意志培养。

二、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1.成绩评定方式:本专业技能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考生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和用时量等因素评价过程性成绩;根据提交作品的质量.呈现作品的专业性和现场表现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2.考核办法:(1)实训指导教师综合学生实训态度及其表现进行考核(40%)(2)实训报告(60%)三、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1.第八周实训项目一学前儿童学习动机及幼儿教育指导(2课时)2.第十三周实训项目二学前儿童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2课时)第二部分单元实训实训项目一——学前儿童学习动机及幼儿教育指导(2课时)一、实训目的1.在实践中掌握动机的强化理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操手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操手册

案例启示
• 教育经验:总结教育过程中的成 功经验,如家园合作、因材施教等 • 改进方向:分析教育过程中的不 足之处,如家园沟通、教育方法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解决策略
• 增加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 改进教育方法:教师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加强家庭参与:加强家园沟通,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启示
•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 整合教育资源: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 创新教育方法:教师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满足幼儿心理健康需求
0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建议
•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未来展望
• 家园合作: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 个性化教育: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问题分析
• 教育资源不足:分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如师资、教材等 • 教育方法不当:分析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不当,如过于严厉、忽视个体差异 等 • 家庭参与不足:分析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参与不足,如缺乏沟通、教育观念落后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学前心理学教学实践项目(3篇)

学前心理学教学实践项目(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前教育心理学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设计了一项学前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学生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项目内容1. 实践准备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学前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卫生、幼儿心理测量等方面。

(2)邀请幼儿园教师进行讲座,介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现状。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学前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实践实施阶段(1)观察与实践:学生分组进入幼儿园,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表现。

(2)案例分析与讨论:针对观察到的案例,运用所学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教学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如组织游戏、开展主题活动等。

(4)心理辅导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如个别谈话、心理疏导等。

3. 实践总结阶段(1)撰写实践报告:学生结合实践过程,总结自己在学前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2)进行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如PPT演示、视频剪辑等。

(3)反思与改进:学生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四、项目评价1. 学生对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4. 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辅导手册

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辅导手册

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辅导手册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辅导手册儿童心理辅导是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思维、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手册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儿童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对幼儿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幼儿期是儿童重要的成长时期,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

2.身体和感官经历,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幼儿缺乏社会经验和认知经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尚未充分发展。

4.幼儿的情感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十分独特,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感受与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心理辅导,逐步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1.情绪问题:比如焦虑、孤独、情绪低落、行为问题等。

2.认知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低下等。

3.性格问题:比如胆小、敏感、口吃等。

4.社交问题:比如内向、孤僻、与人交际困难等。

5.心理障碍:比如多动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该留意以下几点。

三、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心理辅导,遵循个体化原则。

2.建立信任关系。

幼儿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特别重要。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主动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3.以情感为纽带。

幼儿的情感特别敏感,心理辅导和教育都应该以情感为纽带。

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方式,尽可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对幼儿的情感进行引导和支持。

4.维护幼儿秘密。

秘密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私人空间,不泄露幼儿的秘密,保护幼儿的隐私权。

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辅导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

学前心理研究实验报告

学前心理研究实验报告

学前心理研究实验报告学前心理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幼儿的自我认同与同伴关系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实验室、一台摄像机、一台录音设备、一些玩具。

2. 实验对象:10名学前儿童,性别平衡。

3. 实验操作:a. 首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纸和一支画笔,让他们画出自己的形象。

b. 然后,让每个幼儿与另一个幼儿进行合作,制作一个共同的画作。

c. 在合作过程中,记录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并进行录像和录音。

d. 实验结束后,对每个幼儿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自己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感受。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分析幼儿的自我认同与同伴合作情况,发现以下几点:1. 幼儿在绘画自己形象时,多数选择画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穿着的衣物等与自身有关的对象,表明幼儿对自我形象的认同主要基于外部表现。

2. 在与同伴合作制作画作时,幼儿之间的互动协作能力有所提高。

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们互相帮助、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合作态度。

3. 访谈结果显示,幼儿普遍对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感到开心和满意,认为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互信。

同时,幼儿也提到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意见不合等,但一般能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幼儿在学前阶段,自我认同主要是基于外部表现的,即幼儿更注重展示自己的外在特点,比如喜欢的玩具等。

2. 与同伴合作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发展,特别是在合作中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3. 幼儿通过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这对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五、实验不足与展望本实验的样本数量较少,且仅涵盖了学前阶段的幼儿,因此结论的推广性有一定限制。

之后可以拓展样本数量,并延长实验的时间长度,以进一步研究幼儿的自我认同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此外,可以通过其他的实验设计,如让幼儿与不同年龄段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来观察不同社交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指导手册

儿童心理发展指导手册

儿童心理发展指导手册一、前言本指导手册旨在为家长、教师以及儿童保健工作者提供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儿童的心理成长。

通过本手册,读者可以获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1. 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婴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家长应该注重与婴幼儿的亲密互动,提供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2. 幼儿期(3岁至6岁)幼儿期是儿童社交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学会表达情感和控制情绪。

家长和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游戏和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学龄期(7岁至12岁)学龄期是儿童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始积极探索和学习知识。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

4. 青春期(13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和独立。

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青少年的情感变化,并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1. 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2. 发展适应性的学习能力学习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任务。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克服困难,适应学习压力。

3. 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儿童面临各种情绪和压力,他们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心态。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在幼儿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充满惊喜和探索的冒险之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探险家,试图解开这些小宝贝们内心世界的神秘密码。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观察一群小朋友玩耍。

其中有个叫萌萌的小女孩,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偶,独自在角落里默默地自言自语。

我好奇地凑近,听到她在和玩偶说着自己的小心事。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

幼儿教育心理学,那可是我们探索幼儿心灵宝藏的重要指南。

首先,我们得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

他们就像小小的海绵,不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信息。

比如说,给他们一堆形状各异的积木,他们一开始可能只是随意摆弄,但慢慢地,他们会开始尝试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这就是认知发展的小小体现。

在情感方面,幼儿的喜怒哀乐那可是写在脸上,毫不掩饰。

有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因为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车,瞬间就大哭起来,小脸涨得通红。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耐心引导,让他学会分享和等待。

幼儿的注意力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们的注意力就像一只调皮的小蝴蝶,很难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

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没有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可能没一会儿他们的心思就飞到九霄云外啦。

说到语言发展,那更是充满惊喜。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老师,我要吃‘饭饭’。

”从简单的叠词到完整的句子,这是他们成长的足迹。

再来说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有的小朋友特别积极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而有的则比较害羞,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

比如组织画画活动,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对于稍显胆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先握着他们的小手一起画,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就像每次午睡后,让他们自己整理小床铺,一开始可能会弄得乱七八糟,但只要我们耐心指导,慢慢地他们就能做得有模有样。

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

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

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苏州科技学院教育系2005年10月18日前言实验教学是心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已在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开设数量不等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课堂演示实验,部分院校还根据自己的条件,分别在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生理心理学以及运动心理等课程中开展了实验教学。

本手册主要用于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验的指导。

开设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方法,加深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开展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课程通过实施有关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进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完成心理学实验的规范程序,以及撰写规范的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流程,并掌握控制心理学实验变量和分析心理学实验结果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完成实验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基础的心理学实验,撰写规范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同时能够掌握阅读与分析心理学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心理学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实验的开设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主动地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报告写作规范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标题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作者作者应包括对实验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并以贡献的大小排列顺序。

作者所在单位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

摘要摘要是关于实验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手册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手册

学前教育与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手册班级: 学号: 姓名: 实习地点:学前教育与艺术系编印前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专业特色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多元化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幼教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幼儿教育人才。

实训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机构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幼教人才更需加强实训工作,为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加强对实训环节的规范和和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本实训指导手册。

本指导手册是将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为基本思路,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实训教学大纲与计划编制而成,以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系近几年实训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初步探讨出较成熟的实训教学环节,形成较完善的实训内容与实训要求。

具体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课程实训与集中实习。

第一部分课程实训,分为基本理论课程和教育能力领域课程。

基本理论课程包括: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能力领域课程包括:科学、社会、健康、语言、艺术。

每门课程实训内容再细分为校外见习和校内实训两部分,分别在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第二部分实训内容是集中实习,包括:保育实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

目录第一部分:课程实训 (4)一、教育能力领域课程的实训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9)《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10)二、基本理论课程的实训 (1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4)《学前教育概论》 (15)第二部分:集中实训 (16)一、保育实习 (16)二、教育实习 (22)三、顶岗实习 (29)第一部分:课程实训一、教育能力领域课程的实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见习活动活动一观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见习内容:观摩小班、中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见习要求:1、观摩并记录由幼儿园老师执教的小班、中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2、听取并记录幼儿园执教老师介绍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3、与执教老师交流、研讨如何组织、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4、整理记录,完成见习报告。

学前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修改稿)

学前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修改稿)

《学前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一)《学前心理学》课程开设实验课时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中引用的大量实验结果,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为此在幼儿认知发展中选择记忆、注意、想象,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选择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作为实验内容。

认知发展由教师根据前人实验加以修改后进行验证性实验。

亲社会行为发展实验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并实验。

实验一幼儿记忆的发展(必做)一、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简介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的划分:有明确识记目的和意图,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活动就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

幼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可以观察到。

幼儿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二、实验目的1、比较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差别。

2、感知与体验研究幼儿记忆的实验方法与过程。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1、材料:小猫、小羊、小鸡、小猴、小猪、牛奶、面包、巧克力、雪糕、果冻、鱼、虾、西红柿、黄瓜、茄子图画各1张,共15张。

2、对象:选取各个年龄段幼儿男女各10名作为实验参与者。

四、实验程序与要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用的基本材料、场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个年龄班抽取男女幼儿各10名。

2、两种识记任务的实验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同时进行。

(1)无意识记组:给幼儿出示15张图片,请幼儿给图片分类。

分类任务完成后请幼儿玩玩具3分钟,然后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2)有意识记组:给幼儿出示15张图片,要求他(她)看完以后要到另外一位老师那里去汇报,说说他看到了什么。

图片全部看完后让幼儿越过一间房间到另一位老师那里,说出他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五、实验指导语与记录表1、指导语(1)无意识记组: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玩一个“放在哪里?”的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一)《学前心理学》课程开设实验课时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中引用的大量实验结果,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为此在幼儿认知发展中选择记忆、注意、想象,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选择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作为实验内容。

认知发展由教师根据前人实验加以修改后进行验证性实验。

亲社会行为发展实验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并实验。

实验一幼儿记忆的发展(必做)一、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简介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的划分:有明确识记目的和意图,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活动就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

幼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可以观察到。

幼儿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二、实验目的1、比较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差别。

2、感知与体验研究幼儿记忆的实验方法与过程。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1、材料:小猫、小羊、小鸡、小猴、小猪、牛奶、面包、巧克力、雪糕、果冻、鱼、虾、西红柿、黄瓜、茄子图画各1张,共15张。

2、对象:选取各个年龄段幼儿男女各10名作为实验参与者。

四、实验程序与要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用的基本材料、场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个年龄班抽取男女幼儿各10名。

2、两种识记任务的实验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同时进行。

(1)无意识记组:给幼儿出示15张图片,请幼儿给图片分类。

分类任务完成后请幼儿玩玩具3分钟,然后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2)有意识记组:给幼儿出示15张图片,要求他(她)看完以后要到另外一位老师那里去汇报,说说他看到了什么。

图片全部看完后让幼儿越过一间房间到另一位老师那里,说出他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五、实验指导语与记录表1、指导语(1)无意识记组: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玩一个“放在哪里?”的游戏。

看这里有很多图片,老师把这个小猫放在方盒里,面包放在圆盒里,小鱼放在三角盒里。

现在请你把剩下的图片分到这三个盒子里。

(3)有意识记组:小朋友,你看,老师这里有些图片,我给你看的时候请说出它的名字,而且要记住它,全部看完了请你到隔壁房间里XXX老师那里,给她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记住得越多,XXX老师会越高兴。

明白了吗?好,请看。

2、记录表实验组别所在幼儿园姓名性别班级备注:当幼儿说出图片名称时就在相应的栏内打√,然后数出记忆数量填写在合计栏内。

六、实验结果统计描述统计:计算小中大各年龄段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推断统计:计算各个年龄段以及总体的性别、年龄差异和任务间的差异七、讨论与分析1、三个年龄段幼儿无意识记、有意识记的差异各是怎样的,怎样解释?2、同一年龄段幼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差别是怎样的,为什么?3、各个年龄段幼儿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有无性别差异?为什么?实验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选做)一、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简介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区别: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无意注意,而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3岁前儿童基本上都是无意注意,3岁以后,在教育和生活的要求下,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般认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个发展过程。

3、4岁时,还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有计划地提出他们能够完成的任务和要求,帮助他们组织注意。

5、6岁时,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二、实验目的1、比较小中大班幼儿有意注意的差别。

2、了解评价幼儿有意注意的“校对改错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1、实验对象:在小中大班随机抽取男女幼儿各10名进行实验。

2、实验材料:改错练习纸和正确答案纸。

纸上每行印有31个符号,共15行,有465个符号。

这两种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

答案纸上的排列与改错纸上的排列不同,每隔1~4个符号,出现一次不同。

错误出现的间隔长短也是随机的。

四、实验程序与要求1、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记录纸,读答案纸上符号的速度是2秒一个符号,实验者练习朗读速度达到要求。

2、实验程序及要求:实验者与记录者两人一组,与幼儿简短熟悉后先教会幼儿校对改错的方法。

然后发给幼儿一张改错纸,说出指导语后实验者按要求朗读答案纸上的符号,要求幼儿根据朗读校对改错纸上的符号,并将不一致(错误)符号划去。

五、实验指导语与记录1、指导语:小朋友,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让老师看看你是不是很能干。

你看,你的纸上有圆圈和三角,我的纸上也有,但我的和你的不是一模一样的。

我读的时候请你注意盯住你的纸上的符号,把我读到的和你的纸上不一样的那个符号用这支笔划掉,看看你划掉的对不对,明白了吗?好,请注意,我开始读了。

2、记录:把幼儿划过的改错纸,校对一遍,数出正确的个数记录下来。

记录纸格式如下所在幼儿园:性别:出生年月日:正确数:六、实验结果统计1、描述统计:计算小中大各年龄段的平均数与标准差2、推断统计:计算各个年龄段以及总体的性别、年龄差异七、讨论与分析1、幼儿各个年龄段的有意注意有差异吗?如何解释这个结果?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有意注意有差别吗?为什么?实验三幼儿想象的发展(选做)一、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特点简介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二、实验目的1、比较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有意想象的差别。

2、感知与体验研究幼儿有意想象的实验方法与过程。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1、材料:每个实验对象一张画有椭圆形的画画纸和一套油画棒。

2、对象:各个年龄段随机选取一个班级幼儿作为实验对象。

四、实验程序与要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评价标准以及记录纸。

2、确定实验对象并进行预实验。

3、时间限定在30分钟,实验中不得给予提示与引导。

五、实验指导语与记录表1、指导语:小朋友,你看,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但我还没有画完,只画了一个椭圆,请你帮助老师把它画完,你愿意画成什么就画什么。

要画得有意思,最好是一个故事。

明白了吗?好,想好了就开始画吧。

2、记录表所在幼儿园性别出生年月日3、评价标准0型:儿童不能接受利用所给的成分画出自己想象的形象这个任务,不把所给的部分画成完整的图画,而在旁边自己另外画些什么。

I型:儿童能在卡片上画出图画,但画出的某种物体的形象(如娃娃)是粗线条的,没有细节的轮廓。

II型:同样也画一个物体,但已有各种细节。

III型:儿童所画的物体已包含某种想象的情节。

(不只是女孩,而且是做操的女孩。

)IV型:儿童根据想象的情节,画几个客体。

(例如一个女孩带着小狗散步,等等。

)V型:按照不同性质的新方式运用所给的图形。

如果说在I——IV型中,所给图形被儿童画作图画的主要部分(画成头等),那么在这种类型中,它仅仅作为儿童想象形象的一个次要部分(例如椭圆已经不是娃娃的头,而成了小狗的眼睛而已,等等。

)在这种类型中,儿童运用所给成分组合想象形象时,表现出相当大的自由。

给上述水平依次赋值为0、1、2、3、4、5分。

六、实验结果统计描述统计:计算小中大各年龄段的平均分与标准差推断统计:计算各个年龄段以及总体的性别、年龄差异七、讨论与分析1、三个年龄段幼儿有意想象的差异是怎样的,怎样解释?2、同一年龄段幼儿不同性别的幼儿有意想象的差别是怎样的,为什么?实验四 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必做)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简介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或倾向。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

儿童最早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是共鸣性同情,它发生在1岁以前。

18~24个月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而且分享与助人、合作、安慰等迅速分化和发展。

幼儿期各种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合作行为最为常见。

二、实验目的1、比较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差别。

2、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实验研究的简单设计。

三、对象与工具1、对象:在幼儿园小中大班随机抽取男女幼儿各5名,共30名。

2、实验设计:横断发展研究设计。

3、自变量与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某种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行为情境为控制变量;四、实验设计要求1、定义变量:给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

2、情境设计:要求设计单一情境,各个年龄组儿童呈现相同情境。

实验情境可以是假设情境,也可以是真实情境。

3、确定因变量计分标准,并进行预实验以获得较高的计分一致性。

4、实验参与者(被试)选择设计:要求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实验参与者。

5、实验操作过程设计,要求明确操作流程以及每个过程的要求。

五、实验结果统计描述统计:计算各年龄段某亲社会行为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绘制某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折线图。

推断统计:采用差异检验的方法推断某亲社会性行为的年龄差异。

六、讨论与分析1、某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的发展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2、某亲社会性存在性别间的差别吗,为什么?3、与他人研究是否一致?为什么?七、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