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1
实验12-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相关知识.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基础知识(二)实验原理:R=ρ,S=πd2 【将测得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 =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ρ,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并入两点间的部分为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3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增大.(5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象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解题技法一、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1 电流表外接法:如图甲所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R中的实际电流要大一些,所以R测真 .(2电流表内接法:如图乙所示,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R两端的实际电压要大一些,所以R测>R真.(3电流表外接和内接的选择①用外接法时,测量电阻的真实值R=,由此可看出RV比R大得越多时,RV的分流越小,测量的误差越小.因此,外接法适宜测量小电阻.②用内接法时,测量电阻的真实值R=,由此可看出RA比R小得越多时,RA的分压越小,测得的误差越小.因此,内接法适宜测量大电阻.二、判定被测电阻的大小的方法(1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已知时,当>,即R约<的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小电阻【即采用外接法】;当<,即R约>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大电阻【即采用内接法】.(2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未知时,可根据实验中两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判定.如图所示,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b两点时,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A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V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大电阻.三、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限流式和分压式】滑动变阻器在供电电路中有两种接线方式:限流式和分压式(如图.限流式可省一个耗电支路,分压式电压调节范围大,应根据需要选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是高考的热点,虽然两种电路均可调节负载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但在不同条件下,调节效果大不一样.(1负载电阻的阻值Rx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电路.(2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电路.(3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变阻器总电阻R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时,可采取限流接法.(4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接法总功耗较小.(5特殊问题中还要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来反复推敲,以更能减小误差的连接方式为好.典例剖析典例一阻值约为30 kΩ的电阻R,欲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出它的阻值.备选器材有:A.电源(E=16 V,r=2 Ω;B.电源(E=3 V,r=0.5 Ω);C.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50 kΩ);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10 kΩ);E.电流表(量程0~500 μA,内阻500 Ω);F.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250 Ω);G.滑动变阻器(阻值0~200 Ω);H.电键一只,导线若干.(1从上述器材中选出合适的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画出实验电路图.解析:(1电阻R较大,故选大电源,提高I、U的数值,电源选A,电压表选C.I=mA≈0.5 mA电流表选E,再选GH.(2要较准确测量,故用分压式接法,比较各内阻关系,选内接法.答案:(1)ACEGH(2)如下图。
实验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实验原理:①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伏安法、伏伏法、安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②用米尺测量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在拉直状态下,测三次取平均值〕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其横截面积S;〔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测三次取平均值〕④据电阻定律R=ρL/S,计算出电阻率ρ=RS/L=πd2U/4ILPS:①为防止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应使时间尽量短,电流尽量小;②此电路一般采用外接式,且应使电表示数偏转较大,以减小读数误差;③数据处理:多次测量U、I值,求出电阻之后,再对电阻取均值\\利用U-I图像求也可以;④实验前,一定要保证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依据限流式或者分压式具体分析〕二、考点研析:考点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主尺〔cm〕+副尺〔n×精度〕n:与主尺刻线对齐的第n条线;精度:〔10等分〕0.1mm、〔20等分〕0.05mm、〔50等分〕〔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固定刻度mm〔注意半格是否露出〕+可动刻度〔含估读〕考点2:全面考查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例题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R.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为1Ω〕,电流表〔Ω〕,电压〔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Xk阻〕,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假设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表〔内阻约3Ω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R是采用图2中的_____图(选填“甲”或“乙”)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 栏
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
目 链
接
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
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电键S.求出
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R、l、d的值,代人电阻率计算公式
RS l
d2U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 目
链
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 接 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 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的
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1.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
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 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栏
4l I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栏
目
链
【注意事项】
接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 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 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 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栏
2.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目链
测量金属丝电阻率教案以及教学反思1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目标:1. 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2.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知道“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接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取两种连接方式3. 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4. 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电流表两种接法地误差来源以及减小误差地方法2. 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合理选取3. 螺旋测微器以及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书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展示初中时使用过的电流表的两种接法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两种接法式完全相同的,但是实际上,这两种接法是有所区别的(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两种接法会有不同:电流表电压表都有内阻)具体分析:测测测I U =R ,此时:真测U U =,v I I I +=真测 而:测测测I U =R ,故此时R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提出问题:如何尽可能减小误差?此时误差来自电压表分流,由分流特点:待测电阻越小则电压表分流越少,可知此时实用于小电阻的阻值测量。
测测测I U =R ,此时真测I I =,A U U U +=真测 而:测测测I U =R ,故此时R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此时误差来自于电流表分压,由分压特点:待测电阻越大则电流表分压越少,可知此时适用于大电阻的阻值测量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待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100Ω算不算大?(引导学生思考,大小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结论:x R 的平方与v A R R 相比较,如果大于则为大电阻使用内接法,如果小于则为小电阻使用外接法。
(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第二部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1. 限流式接法(一上一下式)R=0时 E E x =R=R 时xR R E I +=,且x x IR =E 故,E R R R E x x x +=此时E 的取值介于二者之间特点:1.电压不能从零开始调节,调节范围较小,但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2:能量消耗小2. 分压式接法(二下一上式)如果打在A 点:此时E =x E如果打在B 点:此时0E x =则此情况下:x E 的调节范围为0到E特点:1. 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范围较大,但是电路较为复杂2. 能量消耗较大提问:那什么时候使用分压式接法,什么时候使用限流式接法?如果限流式和分压式都可以的情况下优先使用限流式提问:那什么时候必须使用分压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加以补充得出结论:零起必分、滑小必分、烧表必分第三部分: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一、螺旋测微器(一)特色:适用于测量硬度较高或不易产生形变的物体。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徐闻一中:麦昌壮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由S lρR =,得:l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七、实验结果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八、实验结论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九、【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6.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十、误差分析1.测金属丝直径时会出现误差,通过变换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测量,然后再求平均值方法,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2.测金属丝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一定要注意到测量的是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3.电压表、电流表读数时会出现偶然误差;4.不论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电压表、电流表内阻对测量结果都会产生影响;本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的电阻不太大,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5.电流过大,通电时间过长,会使电阻丝发热导致电阻发生变化,产生误差。
实验——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例2]
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600 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压表V1,量程为0~500 mV,内阻r1=1 000 Ω; 电压表V2,量程为0~6 V,内阻r2约为10 kΩ; 电流表A,量程为0~0.6 A,内阻r3约为1 Ω; 定值电阻R0,R0=60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50 Ω;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 (1)测量中要求两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 ,并能 3 测量多组数据,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
(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x,则由已知量和测量 物理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
(补充题单6)(2018天津)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 阻值(约为10 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 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为10 kΩ) 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为100 kΩ) C.电流表(0~1 mA内阻约为30 Ω) D.电流表(0~0.6 A,内阻约为0.05 Ω) 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 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 ①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_________,电流表选用____ __________,电源选用_______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 号); ②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 ③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 待测电阻测量值会______________其真实值(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5. 伏安法测电阻是这个实验的中心内容,测量时根 据不同情况,根据所给器材对电流表的内接还是外 接做出正确选择.
六、误差分析 1. 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2.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 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 R 测<R 真,由 R=ρLS可知 ρ 测<ρ 真. 3. 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 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七、实验创新 在此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 从而使金属丝电阻测量值偏小,可以改进实验电路, 消除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而带来的实验误差.
(3)从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0.5+ 0.137=0.637(mm),从电压表可以读出电阻两端电压 为 1.20V,从电流表可以读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为 0.50 A,被测电阻的阻值为 Rx=UIxx=10..2500 Ω=2.4 Ω.
【答案】(1)ADEGH (2)b (3)0.637 2.4
(2)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表,滑动变阻器,用电 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3)便于操作原则:选择控制电路时,既要考虑供电电 压的变化范围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又要注意便于操 作.若控制电路为限流接法,则选滑动变阻器总阻值 与待测电阻相当的;若控制电路为分压接法,则选滑 动变阻器总阻值较小的(在不超过其额定电流的情况 下).
=RLS计算电阻率. 6. 整理: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注意事项
1. 金属丝的长度,应该是在连入电路之后再测 量,测量的是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并且要在拉直之
后再测量.
2. 用螺旋测微器测直径时应选三个不同的部位测三 次,再取平均值.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B.电流表(0~0.6 A,内阻0.5 Ω)
C.电流表(0~3 A,内阻0.01 Ω) D.电压表(0~3 V,内阻1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5 kΩ) F.滑动变阻器(0~100 Ω,额定电流1 A)
G.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1 A)
返 回 幻 灯片 23
(3)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金属丝的长度L可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 3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S 由金属丝的直径 d 算出,其 中d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即S=πd2/4. 总之:①若用实验中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来表示电阻 d U 率,则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4 LI 2 L d U ②用到的公式:R S R S 4 I
(2)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________mm2=____________m2.
(3)金属丝的电阻R=________Ω. 实验次数 1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R/Ω
2
3 (4)金属丝材料的电阻率ρ= =________Ω·m.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为了减少 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 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 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依次把电压表并联在 待测金属丝的两端;
答案:ADEG
螺旋测微器、开关、导线、米尺
解析: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 R L =ρ ,需要测量电阻 R,电阻丝长度 L、和横 S 截面积 S,由欧姆定律可求出 R,由米尺测量 长度 L,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后计算出面 积.即可求电阻率.
返回
例题7、 实验室中有以下实验器材: A.金属丝(L),长度为L0,直径为D B.电流表(A1),量程10 mA,内阻r1=40 Ω C.电流表(A2),量程500 μA,内阻r2=750 Ω D.电压表(V),量程10 V,内阻10 kΩ E.电阻(R1),阻值为100 Ω,起保护作用 F.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20 Ω G.电池(E),电动势1.5 V,内阻很小 H.开关(S) I.导线若干 从提供的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 高
实验专题八 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含答案)
实验专题八测定金属丝电阻率1.实验目标(1).进一步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2.实验原理(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UI).由于金属丝的电阻较小,选择电流表外接法;由于不要求电压必须从0开始调节,所以一般可以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截面积S(S=πd24).(3).由电阻定律R=ρlS,得ρ=RSl=πd2R4l=πd2U4lI,求出电阻率.3.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丝、电池、滑动变阻器.4.实验步骤(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①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②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 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③读数:a.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b.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2)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并记录.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①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②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③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 mm.(3)连电路: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5.数据处理电阻R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I值分别由公式R=UI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图象法:可建立I-U坐标系,将测量的U、I值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的斜率求出电阻R.6.实验注意事项(1)因一般金属丝电阻较小,为了减少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选择电流表外接法.(2)本实验若用限流式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状态.(3)测量l时应测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即两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在金属丝的3个不同位置上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直径d.(4)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典例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 和mm。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引言: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电阻率是其导电性能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和尺寸,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探究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3. 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金属丝样品;2. 电阻计;3. 电流源;4. 导线;5. 卷尺。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丝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保证其平直且不受外界干扰;2. 测量电阻:将电阻计的两个触电头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连,调节电流源,使电流通过金属丝,记录下所测得的电阻值;3. 测量尺寸:使用卷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电阻率: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率可以通过公式ρ = R × (A / L)计算得出,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2. 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如材料成分、温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金属丝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这与其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关。
例如,铜和铝是常见的导电材料,其电阻率较低,适用于电线和电缆等导电应用。
而铁和钨等金属的电阻率较高,适用于电热器件等应用。
此外,金属丝的电阻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丝的电阻率会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金属晶格振动增强,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碰撞增多,电阻增加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了测量电阻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的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丝的电阻率选择适合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导电要求。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电阻率是描述金属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而言,电阻率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 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 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目录
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2.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 表外接,所以 R 测<R 真,由 R=ρSl ,知 ρ 测<ρ 真.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 变化带来误差.
目录
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 量金属丝的长度,应该在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键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 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 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拓展创新 在本实验中,由于电表内电阻的影响,从而使金属导线电阻测 量值偏小,可以改进实验电路,消除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而带 来的实验误差.
(3)待测电阻 Rx=UI11-UI22
目录
考点1 基本仪器的读数 例1 (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
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2_.1_5_0__mm. (2)①图乙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0_.0_2__A,
实验9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如图所示,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实验电路中,只要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长度l 和直径d ⎝ ⎛⎭⎪⎫S =πd 24,就可以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即ρ=SR l =πd 2R4l 。
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电池组、开关、被测金属丝、导线若干。
1.测金属丝直径d :在准备好的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按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3.测量金属丝有效长度l :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l 。
4.求金属丝的电阻R :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的位置,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多组电压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断开开关S,求出金属丝电阻R的平均值。
5.整理仪器。
6.将测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πd2R4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求R的两种方法(1)用R=UI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l、d的值,代入公式ρ=πd2R4l,计算材料的电阻率。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及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带来的偶然误差。
2.电路中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由R=ρlS,知ρ测<ρ真。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测量应该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新人教版选修3-1
五、实验步骤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反复测量三次,
并记录。
2.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金属丝长l/m
金属丝直径d/m
3.依照实验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调至最大。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
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测量次数 1 2
3
电阻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x/Ω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数据处理 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1)特别注意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 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 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也要估读) (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七、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2.电流表外接法,R测<R真导致ρ测<ρ真(系统误差)。 3.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 (系统误差)。
八、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 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 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 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 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4.滑动变阻器用限流式接法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补充作业(1)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方法点拨]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时,电压不要求从0开始,仪器合适时滑动变阻器一般用限流式接法.金属丝电阻一般较小,电流表选用外接法.1.如图1中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 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 mm.图12.某实验小组用一段金属丝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1)小组中同学已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出金属丝的直径.(2)由R=ρlS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要先测出金属丝的阻值.已知待测金属丝的阻值约为10~20 Ω,除此之外,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A.电流表A:量程为0~500 mA,内阻约为5 ΩB.电压表V1: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1 000 ΩC.电压表V2: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5 000 ΩD.滑动变阻器R1:0~5 Ω,2 AE.滑动变阻器R2:0~2 000 Ω,0.5 AF.直流恒压电源E:3.0 V,内阻不计G.开关S、导线若干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要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在上述器材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选项字母)(3)在方框中画出相应的实验电路图.3.用伏安法测电阻约为5 Ω的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如图2甲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尺的绝缘底座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时,触头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从刻度尺上读出.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量电阻丝直径所用螺旋测微器如图丙所示.图2(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________使测微螺杆F 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________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 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的字母符号)(2)根据电路原理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丁连接成实验电路.图3(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 的位置,得到几组U 、I 、L 的数据,用R =UI 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R -L 图线如图3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 和ΔR ,若电阻丝直径为d ,则电阻率ρ=____________.4.金属丝ab 由两段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拼接而成,但仅从外观上看不出拼接点的位置.为找到拼接点的位置、同时测出两种材料的电阻率,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如图4甲所示,则d =________ mm.图4(2)将欧姆表的选择开关拨至“×1”倍率挡,进行欧姆调零后测量金属丝的电阻,表盘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__ Ω.(3)将金属丝ab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米尺上,其中a端点固定在米尺的0刻度上,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99.00 cm.在金属丝上夹一个可移动的小金属夹P,用图5的电路进行测量.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保持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0.450 A不变,理想电压表U 的示数随aP间距离x的变化如下表:图5x/cm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98.00 U/V0.260.520.78 1.04 1.30 1.45 1.49 1.53 1.57 1.60图6利用描点法在图6中绘出U-x图象(图中已描出了部分数据点).并根据图象确定两种材料的拼接点与端点a的距离为________ cm.两种材料中,较大的电阻率是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1)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研究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A.热敏电阻(常温下约300 Ω)B.温度计C.电流表A1(60 mA,约10 Ω)D.电流表A2(3 A,约0.1 Ω)E.电压表V(6 V,约15 kΩ)F.滑动变阻器R1(500 Ω,0.5 A)G.滑动变阻器R2(5 Ω,2 A)H.蓄电池(9 V,0.05 Ω)I.开关一个,导线若干①要求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从零开始增大,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标号)②请你将图7甲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2)实验的主要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冷水和冰块,形成冰水混合物,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和温度计的示数,断开开关;b.在烧杯中添加少量热水,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和温度计的示数,断开开关;c.重复b的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①若某次测量中,温度计的示数为t,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U,则温度为t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②若他们得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为R=________________.图76.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 x,阻值约为2 Ω,额定电流为2 A电流表A1量程为0.6 A,内阻r1=0.5 Ω电流表A2量程为3.0 A,内阻r2约为0.1 Ω变阻器R1,电阻变化范围为0~10 Ω变阻器R2,电阻变化范围为0~1 kΩ定值电阻R3=10 Ω定值电阻R4=100 Ω电源电动势E约为9 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要求实验时测量尽可能准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多组A1、A2的读数I1、I2,然后利用I1-I2图象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R x.(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该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2)请在图8中补充完整实物连线电路.图8(3)I1-I2图象如图9所示,若图线斜率为k,则电阻R x=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图9。
2021 第8章 实验11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十一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由R=ρlS得ρ=RS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测金属电阻的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甲、乙所示。
甲乙3.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部分器材用途]电流表、电压表伏安法测电阻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由于测量直径时带来的误差更明显一些,因此用精确度更高的器材测量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5.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用R x =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 2U 4lI。
6.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
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3)连接电路,运用伏安法测定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电
阻
(4)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
RS L
和S
d2
4
计算电阻率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注意: (1)测量直径时,需要在接入电路的金属丝三个不同位 置测量,取平均值 (2)测量金属丝长度,注意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 即有效长度;并且读数要注意估读; (3)测量金属丝电阻时,注意控制电流不宜太大与通电 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电阻率变大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7-4 -5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图7-4-4中图线的 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 是________,其数值和单位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
(2)实验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因此,需要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 的位置.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 所用的器材包括:输出电压为3 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 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 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 金属丝上夹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 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图7-4-3所示).
(3)根据 E=I(R0+RA)+IR,其中 R0 为电阻箱的电阻值,R 为电阻丝 接入电路的阻值.由公式变形得:1I=R0+E RA+RE.所以图线截距为R0+E RA, 纵轴截距与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电阻箱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
22版: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创新设计)
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由R=ρlS得ρ=RS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图1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l、d值,代入公式R=ρlS和S=πd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数据处理(1)在求R 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用R x=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l=πd2U4lI。
2.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3.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刻度: 2.5
45 0 1 2 4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2.5 + 0.460 = 2.960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30 固定刻度: 1 25 0 1 20
可动刻度: 25.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可动刻度
L= 1.5 + 0.250 = 1.750 mm
L= 0.5 + 0.006 = 0.506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不太清楚。
5
0 固定刻度: 0
0 45
可动刻度: 49.6 说明没有超过半 刻度线
L= 0 + 0.496 = 0.496 mm
7、请你读出下列测量结果:
1.604
15 10 0 1 5
答案:L= 1.5 + 0.104 = 1.604 mm
3、螺旋测微器使用注意事项:
a.转动保护旋钮K′不可太快,否则由于惯性 会使接触压力过大使被测物变形,造成测量 误差,更不可直接转动大旋钮去使测杆夹住 被测物,这样往往压力过大使测杆上的精密 螺纹变形,损伤量具。 b.被测物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把测杆固定而 将被测物强行卡入或拉出,那会划伤测杆和 测砧的经过精密研磨的端面。 c.轻拿轻放,防止掉落摔坏。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否。
40
35
固定刻度: 2 0 1 2 30
可动刻度: 34.4
读数L= 固定刻度 + 可动刻度
L= 2 + 0.344 = 2.344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不太清楚。
5 0
固定刻度: 0
0
45
可动刻度: 0.6 说明已经超过半 刻度线
7、请你读出下列测量结果:
1.004
5 0 0 45
答案:L= 1 + 0.004 = 1.004 mm
7、请你读出下列测量结果:
0.905
45 40 0 35
答案:L= 0.5 + 0.405 = 0.905 mm
五、注意事项:
•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 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 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 线拉直。 •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 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 3.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 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 R、l、d 的值代入电阻率 S πd2U 计算式 ρ=R l = . 4lI
七、误差分析:
• 测电阻率 • [例1] 在“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 属导线的电阻Rx约为5W,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 A.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15kW) • B. 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为75kW) • C. 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2W) • D. 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为1W) • E. 变阻器R1(0~100W,0.6A) • F. 变阻器R2(0~2000W,0.1A) • G. 电池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0.3W) •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 __________________。 A、D、E、G、
d.用毕放回盒中,存放中测杆P和Biblioteka 砧A不 要接触,长期不用,要涂油防锈。
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可动刻度:50等分主尺 上的0.5毫米,每等分 为0.01毫米
0 固定刻度: 45 0 1 2 40
测量读数=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位)
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0
可动刻度: 46.0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电阻定律
1、内容: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它 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表达式:
3、电阻率ρ: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 一般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 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电阻率减小到零, 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三、电路设计:
四、实验步骤:
1.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 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其平均值l. 2.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 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 的横截面积S= πd2
4
3.电路连接: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4.U、I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 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 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 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断开开关S,求出金属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拆除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
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 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 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 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化。
六、数据处理:
1.在求 R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U (1)用 R=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 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
A P T
H
K
K’
G
A、固定小砧 P、可动小砧
F
F 、U型框架
T、固定旋钮 G、固定尺 H、可动尺 K、旋钮(又称微分筒)
K′微调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课本上的螺旋测微器是外径千分尺,如图所示,a使用前 应先检查零点,方法是缓缓转动保护旋钮K′,使测杆(要动小 砧P)和测砧(固定小砧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 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 (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b左手持曲柄(U型框架), 右手转动大旋钮K使测杆P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 测物,转动保护旋钮K′到夹住被测物,棘轮发出声音为止,c拨 固定旋钮使测杆固定后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