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泊船瓜洲》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
包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春晓》。
《芙蓉楼送辛渐》描绘了作者在芙蓉楼为好友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春晓》则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 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春晓》的兴趣。
2. 朗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指导学生正确停顿、重音,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翻译讲解:教师讲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课堂练习:学生背诵《春晓》,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5. 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6. 朗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芙蓉楼送辛渐》,指导学生正确停顿、重音,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7. 翻译讲解:教师讲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8. 课堂练习: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古诗两首》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春晓友情春天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3.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描述春天的景色,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朗读指导、翻译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场景设置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三、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
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1.通过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
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
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
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
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
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教学中选取了《古诗两首》这篇课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情感教育。
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意境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情感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情境中,并带领他们感受诗人的激动和豪情。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欲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重视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让他们注意诗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更加喜欢朗读古诗了。
再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的艺术欣赏。
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学生通过欣赏古诗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的寂静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深入探讨了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通过这样的欣赏,对古诗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些生动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单一的讲解和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设计一些既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创作诗歌、演绎古诗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启发和帮助。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_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教学语文多年,尤其喜欢古诗的备课与教学研究。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古诗备课与教学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对于古诗的备课与教学,我一直以为应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要达到熟诗、熟人、熟作品的目的。
一、深刻挖掘诗的内涵,做到“熟诗”所谓熟诗,就是研读文本。
要很好地理解所学古诗的内涵,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写作艺术,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就本诗来讲,通过学习理解每句诗的诗意和内涵,还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老师教学的主要内容。
就本课来讲,一些教参和老师的教学在解释诗句时,一般是这样理解的:诗的前两句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月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后两句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除了了解这些相关资料以外,我对学习这首诗还有自己的见解,在这里借助《备课之窗》这个栏目与大家分享。
第一,关于第一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笑”字,一般解释为“笑话”。
但本人却认为这样理解有偏颇。
我曾经在绍兴小住过,也有亲戚是地道的绍兴人,与他们谈起时我知道在绍兴“笑话”是指“在意、在乎”的意思,而北方的“笑话”含有“嘲笑、耻笑”之意。
如果把“笑”理解为北方的“笑话”,就是客人嘲笑农家招待不好,如果这样的话,这位“客人”的德行就有问题了,我想这不是作者的本意。
因此第一句的理解应该是“不要在意农人……”更为确切。
第二,关于第一句中的“腊酒浑”的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按字面解释,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的答案没有错。
但如果只按“腊月的酒浑浊不清”来解释“腊酒浑”就太肤浅了。
如果让学生真正理解农人为什么拿出“浑浊不清”的“腊酒”来招待客人,就涉及绍兴酿酒的习惯和酒的知识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沛。
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学习《古诗两首》,学生识字和背诵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背诵,意义不大。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把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弄明白,并且注重朗读指导。
比如,我在指导第二首古诗《村居》时是这样指导的。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中有画”。
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比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的动态美感,感受作者沉迷于这迷人春色的愉悦心情。
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对照画面吟诵诗句,当学生吟诵不到位时,我范读,让学生体会。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可爱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翻飞,歌声悦耳动听,堤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柔软的枝条,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腰枝翩翩起舞……”同学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接下来,我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时,学生都能根据诗歌的节奏抑扬顿挫的朗读,他们仿佛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地非常有韵味。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能生硬地把意思灌输给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老师可以依据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的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记住诗文,理解诗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帮助。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
朗读者要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不足之处,对于古诗的朗读和理解的评价有些单调,没有更多的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还不够,有些学生非常想朗诵,因为考虑时间关系而没有给个别同学机会,在课下我会找时间加以弥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下课铃声响了,我涨红着脸走出教室,心脏在胸膛里狂欢,真害怕它会抑制不住兴奋,突破脆弱的皮囊一跃而出,眼睛在走廊里左右搜寻,想赶紧捕捉一个熟悉的影子,将一腔的激动与狂喜一撒而出。
我知道自己播种的种子发芽了,开花了,这声音是那样欢快和喜悦,这色彩是那样的鲜艳和美丽。
虽然没有老师听课,虽然课文是那样的普通和自然,虽然课前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教学设计也是那样的简单明了,可是我分明看到学生眼睛慢慢地亮了,就像深秋的枫叶激情而又美丽。
今天,我们学的是《古诗两首》:前一首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生字也比较多的《赠刘景文》,后一首是学生熟悉的《山行》。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先易后难,由熟悉到陌生,质疑──理解──想象──朗读──背诵相结合的教学处理。
这样的设计,我课前还有一点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能行吗?可是课后我却拍着脑袋狂笑:天哪,真是一批天才儿童!请看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感受:《山行》师:现在你就是大诗杜牧,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看。
(听老师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反馈:黄李科: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师随机引导点拨石径斜)。
裘星熠:我看到了整座山上都是枫叶,好像着火了一样,映得我的脸都红了!马韵:我好象听到有几只小鸟在枫林里唱歌。
蒋辰浩:我好象听到霜打在枫叶上,枫叶更红了!张垚:我坐在那里看枫叶,看得都不想回来了,这枫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漂亮。
(教师随机点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师:如果你是苏轼,好朋友就要离开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闭眼听老师朗诵想象)。
叶泽凯:我看到刘景文要走了,又冲上去,和他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停地跟他说一定要回来看我!余安安:我拿来了一壶酒,与刘景文两人喝了一碗又一碗,一边喝一边哭,不知道该说什么!骆王维:我站在小路上,看到刘景文的马车渐渐远去都要看不到了,我还在那里向他招手。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以供参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朋友间的情谊。
这首诗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寄情于景,为我们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江畔送别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齐读、引读。
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
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后两句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注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独特的个性色彩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读悟结合,品味别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要让学生从短短四句诗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无疑是有很大的困难。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
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分别的情景,走进了诗句,走入了诗人的内心,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送元二使安西》:今天在多功能教室我执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从整体上,我觉得这节课上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师生学习的氛围轻松、浓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整堂教学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
按照预设的以“情”为主线,以“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读。
”几个环节引领着学生享受经典之韵味,这堂课成功的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作者、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发生对话,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求一种知识学习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诗句猜所对应的节日,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其次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今日一节课,同学们把两首古诗轻松地学完了,我和孩子们同样享受着提前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我按着“学程导航”的教学设计,在课前支配了同学预习,让同学结合前几天的晨诵把诗歌背出了。
另外也让他们尝试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了这样的预习基础,这节课上,我放手让同学在小组里学通过与伙伴沟通、碰撞来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效果还不错。
主要环节是这样的:课始,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学习古诗的几个环节,并板书在的黑板上: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读诗文,勤积累。
接着,小组合作,沟通自学心得,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熟悉,第三,提出怀疑,大组内沟通。
最终,拓展背诵,深化熟悉(与春天有关、描写儿童的诗句)。
反思:
我们的同学不是以“零学问”状态走进课堂的。
他们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走进诗歌,也找到了和诗歌进行沟通的物质预备。
假如老师以为地霸占课堂,同学哪里还有自由度,哪里还能散发才智,成就生命的成长的呢。
作为老师,应当多考虑些为同学学习做预备的学问,一
味的授予,他们还不肯定接受得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两首古诗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理解起来似乎总有一些差距,特别是第一首古诗中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讲明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在具体运用到作业的填空题时,似乎就有些含糊,连我自己都会判断不清。
第二首诗歌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种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古诗,在时代上,离我们很远。
儿童读古诗,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除了要熟读成诵外,初步感悟其中的韵味也是必须的。
因为只有读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把心放在诗境和诗眼中去读,是本设计的特点。
一是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和诗歌的具体产生背景,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中去理解诗歌;二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游”字,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去玩味诗歌的味道。
当然,在具体实施这个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不得人为提升,抽象分析。
要在诗的韵味中去阅读,去想象,去发现。
1。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教课反省-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人教新课标这样一首交口称赞的真理诗,又是最喜爱的东坡名作,自不敢怠慢!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易,学生看看说明就能大概读懂字面的意思。
所以,教课本诗时,我把要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包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纳议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商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理解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实质,一定全面客观地掌握、沉着地剖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诱惑。
”归纳起来,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那八个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合生活实质来议论,比方对一个同学,我们应当如何看?只看到他的弊端呢,仍是只看到他的长处呢?还能够举出其余案例,告诉同学们此后应如何从不一样角度看问题。
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沟通,让一个学生饰演苏轼,其余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何要写这首诗,也能够相互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经过这样的学习,进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领会诗中的情和理,培育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觉能力;二是开辟学生视线,让他们感觉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并且懂得了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总的说来,这节课,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我以为有:1、用一个主问题(大问题)引领全首诗的教课。
这样的方法,相同合用于古诗的教课,四年级学生能够适应这类方法,防止了逐词逐句讲解的传统古诗教课模式。
2、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融于“他有一个什么遗憾”“莫非他没仔细地赏析吗”和“他为何没有遗憾呢”等问题中,较易地理解“入其内,出其外”,能懂得要全面剖析事物的道理。
但整体而言,本课的教课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不可以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
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课,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增强。
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学生难于在生活中发现例子,并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剖析。
3、讲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局部──所见和所感。
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局部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局部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同学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需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
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好吗?这两首诗意思浅显,同学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同学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让同学理解“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二句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让同学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同学兴趣非常浓厚。
这二首古诗中出现的“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二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意义深远,假如能让同学学以致用,那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学了以后,不少同学已经能灵活运用。
学完《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诗后,我让同学理解了“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几句诗的意思后,再让同学想想现在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诗句,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这些意思出一些练习给同学做,对于这样的练习,同学很事情兴趣,纷纷表示今后,自身的文章中也要用上这些诗句。
学习古诗,在领略诗句精炼的字词,领会深远优美的意境,我觉得学以致用,也非常重要。
让同学学完古诗后,能在自身的文章中用上诗句,协助表达,我觉得也非常重要。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为古诗教学,主要任务为朗读、识字和背诵。
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上单元新学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法与换偏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是宋代苏轼所写的一首记游诗,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理,旨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复习背诵导入——揭题解题——知作者——吟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拓展———背古诗。
虽然教学过程应该说比较清晰了,但我个人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为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背诵会很困难,没想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熟练的朗读古诗,甚至能流利地背诵全诗。
看到学生们这么高昂的学习情绪,我也更有信心了。
首先学习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想让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然后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我先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
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让学生们模拟表演试试看,自己坐在教室里,是否能看到整个教室的面貌,这样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当然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也就明白了世人所写的意思。
这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作者在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时的景象,生动的画面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深刻。
但是也存在些不足:
1教学古诗重在诵读和积累。
要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如小组读、自由读、比赛读、全班读等方法,读出诗句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从而增强语感,以读促悟,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情感,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
2课上我的语言激情不够,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有些死板。
相反,如果我的语言能激情四射,收放自如的话,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会跟随你语言的抑扬顿挫,绽放学习的热情,主动地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3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理趣诗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的作者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
作者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描写了山西村村民纯
朴的民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尤其是最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在《游山西村》中,“游”字贯穿全诗,我的教学也围绕“游”字展开。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了古诗之后,谈一谈自己对题目的认识。
之后马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到山西村游玩,游得高兴还是不高兴呢?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玩得很高兴;另一种认为玩得不高兴。
我没有来得及早下结论,而是要求孩子们自己再次阅读古诗,通过对诗中的词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游得高兴不高兴。
于是课堂就在学生的思索辩论中轻松地进行着。
教学结束之后,我思索着,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慨良多:
1、“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这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
当学生的认识没有统一,或是没有达到教师认为的高度或深度时,教师不必端出正确的答案,更不必马上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
教师此刻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答案搁置一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的阅读,使他们自己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情绪。
此时,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楚。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学习的情境。
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教师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意境。
3、当学生有了新的见解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当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当一个好的听众,适时给予学生引导,给予学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