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 1 页。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如钟罩里的闹钟。)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录音机的使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做声波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靠骨传导听音乐,);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吃东西时自己感觉声音很大);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位(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如铁与木头声音不同)

声现象的八大基本知识要点

声现象的八大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的八大基本知识要点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四个字:振动发声(注意振字的写法不要写成震动)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A: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在固液气中均能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更快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伏地听声,鱼受惊扰);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为三百四十米每秒(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E:真空不能传声。

三,人耳如何听到声音?骨传导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立体声?什么是双耳效应?A:人耳的构造,外耳:包括耳廓与外耳道(集音与共振);中耳:有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等组成(增压);最后是耳蜗,将机械振动转成神经信号。

B:咽鼓管的作用:使鼓膜内外气压相等,鼓膜不致压破,飞机起降时吞咽一下作用就在此。

C:骨传导:颅骨也可将声音传进听觉神经,用牙齿咬住一根东西可发觉骨传导,人听自己的声音觉得不象也是骨传导,骨传导还可用来增助听觉。

D:立体声:几只喇叭同时放一个声音;E:双耳效应:用两只耳朵可以辩别声音的方位,一只不行。

四,乐音的三要素有哪些?它们分别跟什么有关?远处传来胡琴声,小孩子的尖叫声,钢琴的低鸣声,分别凭什么分辩?《声现象》最难的部分。

A: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响度B:由于声音是波,所以这三要素也与波的三要素紧密相关。

其一,音调即声波的频率;其二,音色即声波的形状;其三,响度即声波的振幅。

什么是波?振动就形成波,想象一下体育比赛中的人浪就是波。

波都能传递能量。

五,什么是噪音?如何减小噪音的危害?凡是对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对人体有伤害。

减小噪音的三种方式:一,从声源处减小(消音器);二,从传播途径上减小(树木门窗);三,在接收处减小(耳罩);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吗?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举例,我们说话进行交流;静静的烛焰因说话声而颤动,音叉与乒乓球;七,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怎么回事?A:人耳能听见的声音频率在二十到二万赫兹之间,称为声频;B:小于二十赫兹的称为次声波,手摇动产生的就是次声波,在地震火山海啸等大的自然灾害中易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容易穿透障碍物,次声波对人体有伤害,如晕车晕船等,动物中能听见次声波的有大象与水母;C:大于二万赫兹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定向性好,能量集中,能回声定位,测距,清洗精密机械,B超及碎石等,动物中有蝙蝠海豚会利用超声波。

第一章声现象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

2、叫做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我们把它叫做。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这种能量叫作。

5、反映乐音的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

6、音调是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符号为。

例如:蝴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那蝴蝶振动的频率是,其意义是:8、响度是指,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它与有关。

1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其中在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1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的;噪声是指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

14、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1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2)(3)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处控制。

17、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至之间,把它叫做。

18、超声波是指的声波;次声波是指的声波。

19、超声波的特点;对应的应用:;;;;;20、等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应用22、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即人耳距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为17m。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③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④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⑤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的温度。

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

⑥利用回声和公式S=Vt可以计算声源到物体的距离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②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③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①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②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③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④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出)⑤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分贝数越大,响度越大)⑥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⑦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

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15摄氏度下速度为340m/s),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在介质中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

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二、乐音的特性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Hz;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管状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弦状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

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对于弦状乐器来说,弦越粗、长、松,音调越低;弦越细、短、紧,音调越高。

三、噪声及其控制定义: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环保角度)。

来源:生产中的及其轰鸣、各种类型车辆、生活中的鞭炮声、空调、冰箱等等。

等级:用声强级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①0 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②睡眠、休息应该控制在50 dB以下;②工作、学习应该控制在70 dB以下;④90 dB以上会对人耳听力造成损伤。

危害:①心理上;②生理上;③物理上。

控制: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途中;③在人耳处。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听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 Hz)超声波(蝙蝠、海豚能听到)定义: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等等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B超、超声清洗、超声焊接、粉碎结石。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②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源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原处振动。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声波不但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鼓声。

这是因为敲击大鼓,鼓面振动,推动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空气又推动它们周围的空气振动,这样由近及远的向外传播。

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

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 S=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vt =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340m/s×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五)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现象基础知识

声现象基础知识

声现象基础知识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

当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

2、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在空气中向四周传播。

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_______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一般来说,气体中的声速__________,__________中较快,__________中最快;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是表示声音的________,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越高则音调就越高,_________越低则音调就越低。

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这个物理量叫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___。

3、正常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体的____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__________;距离发声体_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__,响度越小。

5、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三、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对于次声波的利用,可以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四章声现象4。

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早、晚)0。

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声现象知识全解

声现象知识全解

知识全解知识结构1.⎧⎪⎪⎪⎪⎪⎨⎪⎪⎪⎪⎪⎩一、声音的产生生源2.性质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 2.介质的种类三、真空不能传声四、声波五、声速内容解析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由于振动而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振动发声例子:鼓:(鼓膜振动)锣:(锣面振动)二胡、小提琴:(弦振动)蝉:(发音膜的振动)蜻蛙:(气囊的振动)蟋蟀:(翅膀摩擦振动)空气振动发声例子:笛、箫、铜号:(空气柱振动)液体振动发声例子哗哗流水声:(水振动)扔石头入水中产生“咚”的一声:(水振动)唱盘记录声音原理解释: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递,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它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它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重点难点详解1.重点(1)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靠介质来传播2.难点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要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因为真空没有介质。

月球表面,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不能再真空传播。

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5.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

随着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活动。

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喇叭前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7.如果是两个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8.人讲话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拉二胡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的振动。

9.声音的产生条件——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0.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介质的种类;温度11.回声是由声音的反射形成的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两者间隔要超过0.1s12.声速的计算问题:要注意回声。

声音的传播是否单程还是来回双程。

利用声音来测海的深度,这就是来回双程。

13.钓鱼时,脚步声会把鱼吓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钓鱼时,讲话声会把鱼吓走,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14.《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余音未绝》,说明钟仍然在振动。

15.听诊器主要是通过橡皮管中的空气传播的16.固体的传声效果好细金属线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17.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18.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19.单个音叉发声,乒乓球接触音叉,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乒乓球的作用是,反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移法)。

20.人耳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1.用真空泵抽钟罩内的空气,空气不可能被全部抽尽,我们仍以“真空”来研究(理想实验法)。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现象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来自声现象知识归纳陈世上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 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 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 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 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利用回声可 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 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 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谢谢,再见!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 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 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 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 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 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 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 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 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 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x108m/s 。

7.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①空气传导;②骨传导。

12.人耳听到声音两种途径: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13.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的器官(人耳)。

1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注意:不要认为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15.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6.决定音调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7.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Hz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 Hz。

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Hz叫超声波。

(波形紧密的频率高)18.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19.决定响度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高,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0.增大响度的办法: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21.音色概念:声音的品质。

22.决定音色因素:发声体本身注意:不要认为音调高,响度一定大。

23.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70dB;为了保证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 dB。

25.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

注意:不要认为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不要认为0 dB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振动。

26.利用声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

27. 利用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牙。

简答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音被山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为何不宜高声喊叫?答: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撑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大叫引起空气振动,传到雪堆或岩石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入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大呼小叫。

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3)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用两手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方?为什么?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方,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而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击掌时,声源到两个耳朵的距离相同,两只耳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生双耳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即骨传导来进行创作的。

6、假如你是一名舞台音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音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立体声。

7、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答:骨头能够传导声音,而且传声效果很好。

8、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子,也都能够依着音乐的拍子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的骨骼传导到耳膜使其振动产生听觉的缘故。

9、将开水倒入一个空暖水瓶中,暖水瓶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声音有什么变化规律?答:向暖水瓶内灌水时,引起水面上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随着水面升高,上方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

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小,响度变小。

10、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答:因为冬天天气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而夏天天气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答: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辨别的。

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300次/秒),音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440次/秒),频率大,音调高。

1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答:能引起人们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它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13、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也是噪声,因此音乐声可成为噪声。

14、无声手枪为什么会“无声”?答:因为无声手枪把声音在声源处减弱了,这是噪声减弱的第一途径。

15、墙壁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音将被减弱,这就是利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

16、文明卫生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木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人们放松神经,享受自然。

17、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止鸣笛18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

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19、一部科幻片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于声速)20、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却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21.为何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要响亮?答:在屋子里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2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什么?答: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