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智能多媒体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课件汇总 共计791张PPT
位置关系 大小关系
∠1+∠2=180°
邻 补
∠2+∠3=180°
角
∠3+∠4=180°
∠4+∠1=180°
对顶角
对顶角
类比∠1和∠2,看∠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C
B
2
1 o3
4
A
D
如图,∠1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 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解析:找到两个角所涉及的三条线,再根据定义
判断是什么角.故选C.
4.如图所示,AB⊥BC,BC⊥CD,∠EBC=∠BCF, 设∠ABE=∠α,∠FCD=∠β,则∠α与∠β( B )
A.是同位角且相等 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相等 D.不是同位角也不相等
解析: ∠α与∠β涉及了四条直线,所以不是同位 角,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α=∠β.故选B.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0°,∠4=∠2=140°
变式1:若∠1= 32°20′,求∠2、∠3、∠4的度数。
新知探究
变式2:若∠1+∠3 = 50°,则
∠3=
,∠2=
。
b
1(
(2 4)
)3
a
变式3: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新知探究
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动动脑:为什么? ∠1与∠2互补,∠2与∠3互补 那 么 ∠ 2 + ∠ 1 = 1 8 0,° ∠ 2 + ∠ 3 = 1 8 ,0 °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图1
图2
图3
⑴ 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⑵ 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⑶ 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⑷ 研究⑴~⑶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
关系,猜测: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n(n-1) 对对顶角;
⑸ 若有2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380 对对顶角.
课堂小结
1.放 2.靠 3.移 4.画
A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专用尺
Cm
问题 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一条
(3)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外的一点A ,作l的垂线.
根据以上操
1.放 2.靠
作,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3.移
A
4.画
l 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专用尺
6.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OE⊥AB.
(1)过点O画直线MN⊥CD;
(2)若点F是(1)中所画直线MN上任意一点(O点除外),若
∠AOC=35°,求∠EOF的度数.
解:(1)如图所示. (2)①当点F在射线OM上时. 因为OE⊥AB,MN⊥CD, 所以∠EOB=∠MOD=90°, 所以∠MOE+∠EOD=90°,∠EOD+∠BOD=90°, 所以∠EOF=∠BOD=∠AOC=35°. ②当点F在射线ON上时,如图中点F′. 因为MN⊥CD, 所以∠MOC=90°=∠AOC+∠AOM, 所以∠AOM=90°-∠AOC=55°, 所以∠BON=∠AOM=55°, 所以∠EOF′=∠EOB+∠BON=90°+55°=145°, 即∠EOF的度数是35°或145°.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A
1
B
O2
D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D )
1 2
A
12
B
2 1
2 1
C
D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
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二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 为180°,因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问题:∠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D
∠1和∠3、
1.有公共顶点 2.没有公共边
∠2和∠4、 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名称 数量 关系
邻
邻补
补
角 互
角补
对
对
顶
顶角
角相
等
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 的度数.
解: ∵∠3=∠1, ∠1=40°,
b 1( (2
∴∠3=40°,
a 4) )3
∴∠4=∠2=180°-∠1=140°.
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
观察思考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直线与直线相交于一点,并形成了四个角.
讲授新课
一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活动:握紧剪刀刀柄时,随着两个刀柄之间的角逐渐 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 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 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6.1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 6.1 第2课时 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 6.1 第3课时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第1课时 实数 6.3 第2课时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第六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完整版课件
12
1
1
2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研读课文
邻
知 识 点 二
补 角 和 对 顶
角
的
性
质
1、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 2、如图, ∵∠1+∠2 = 1,80° ∠2+∠3 = 1.80° (邻补角的定义) ∴∠1=180°- ,∠2 ∠3=180°- ,∠2 (等式的性质) ∴∠1=∠3 (等量代换)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
等于___9_0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一个角是20°,则它的余角是
______,它的补角是_______.
70°
160°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 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 念和性质。
2 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 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 算。
三、研读课文
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
法
节水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 组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
5.4.1 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 质 5.4.2 平移的简单应用
第六章 实数
7.2.2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 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9.1.2不等式的性质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2.1一元一次不等式及 其解法
9.2.2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 用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 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新课引入 展示目标 研读课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 5.1.1相交线
人教版数学七下ppt课件ppt课件ppt
三角形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角度分可分为锐 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长分可分为等边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具 有不同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它们的边长和角度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 键。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包括两边相等、 两角相等和角的平分线与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等 。这些判定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满足条件 的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是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它具有一 些特殊的性质,如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 方和(勾股定理)等。这些性质在解决直角三角 形相关问题时非常关键。
平分线等基本知识。
03
第二章: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01
总结词
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02
有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
负整数。分数则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03
有理数的性质
有理数具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封闭性,即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加
、减、乘、除仍为有理数。此外,有理数还具有有序性,即任何两个有
解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 程、检验、作答。
常见题型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等 。
解题技巧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 程;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准确性。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件
• 引言 • 第一章:整式的加减 •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第三章:三角形 • 第四章:变量与函数初步 • 第五章:综合复习
目录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
02
适用年级:初一学生
03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册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包括四章内容,分别是“整式的加减”、“相交 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01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
02
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 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 解决相关问题。
03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 定方法,能够解决相关 问题。
04
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描述变量关系的方 法。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题目
解方程$3x - 5 = 4 + x$。
分析
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需先将方程变形为标准 形式,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解。
解答
原方程变形为$2x = 9$,解得$x = frac{9}{2}$。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模拟试题1
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法、加减消元法。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题目
计算$(-5) + 8 - (-3) times 2$。
分析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需遵循先乘除后 加减的原则,注意符号的处理。
经典例题解析
• 解答:$(-5) + 8 - (-3) \times 2 = 1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而在现代教学中,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优势和应用。
首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互动性。
课件通过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件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应用范围广泛。
课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件还可以用于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回顾课堂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课件应该按照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课件的设计要注重视觉效果和交互设计。
通过合适的颜色、字体和布局等设计元素,使课件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
同时,增加一些互动元素,如问题、练习和游戏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最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使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件的使用方式和时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学生则应该主动参与课件的学习和应用,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合理的制作和使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学期多媒体教学课件4.1.3角
§4.1.3《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通过身边各种具体的事物来引出角的形象,在小学里角的概念基础上给出定义。
通过具体的事物呈现角的各种变式图形,由此得到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从现实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再到角的表示这一条主线。
整堂课要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之能体会数学与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
启发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语言来刻画概念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叙述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中,鼓励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表示方法。
难点: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会表示角的各种变式图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规、量角器、三角尺、时钟、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规、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听过这句诗吗?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宝剑磨了会锋利呢?让学生观察剪刀、时钟等物品,并让他们总结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由此引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角。
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角的形象,为下面引出角的概念作好铺垫。
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也是课改的需要与必然。
二.【探究新知】1.【角的定义】(1)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2)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3)下面的四个图形是角吗?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多媒体数学课件:10.2 直方图
2.哪个小组人最多?哪个小组人最少?
3.根据上面数据做统计表.
兴趣小组 人数
小提琴 6
围棋 14
4.由上表做扇形统计图.
书法 12
绘画 18
微机 9
1.如图所示的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 根 据图形可得出骑自行车人数占初一总人数的_______%.
【解析】
90 100% 30%
【解析】(1)七年级抽查班级中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为: 50-14-10-8-6=12(人).九年级抽查班级中喜欢“乒乓球”项目 的学生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为1-20%-16%-28%-18%=18%. (2)八年级最喜欢“踢毽子”项目的人数为50-18-9-9-7=7. (3)900× 8910 =162,该校喜欢“羽毛球”项目的学生总人数
(3)看扇形统计图知,“骑车”部分的百分比是: 1-50%-20%=30%,“骑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 数为360°×30%=108°.
从下面的统计图中能不能直接获得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
到多少亿?
60
50
40
30
20
10
0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拉美
亚洲
不能.
【跟踪训练】
实验中学初一(三)班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如下图:
(人数)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小提琴 围棋
书法
绘画
微机
1.该班共有多少人参加?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 内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 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哪些 身高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比较少.为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 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七 章
请点击进入
封 面
目 录
多媒体教学课程
封 底
点击查看 更方便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 七 章 实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使用过程中 若出现关于 “宏”的安全 警示,请点击 “确定”即可 正常安全播放
封 面
目 录
第 九 章
封 底
9.1.2
不等式的性质
第 七 章
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二)
封 面
目 录
第 十 章
封 底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 七 章
10.1 10.2 10.3
统计调查
直方图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P
第 七 章
返回目录
谢谢大家观看
封 面
目 录
第 五 章
封 底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5.2 5.3 5.4
相交线
第 七 章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
封 面
目 录
第 五 章
封 底
5.1
相交线
第 七 章
5.1.1 5.1.2 5.1.3
相交线
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封 面
目 录
第 五 章
封 底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封 面
目 录
第 八 章
封 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 七 章
8.3.1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8.3.2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见题型
封 面
目 录
第 九 章
封 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 七 章
9.1
9.2 9.3
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封 面
目 录
第 九 章
算术平方根
6.1.2
平方根
封 面
目 录
第 六 章
封 底
6.3
实数
第 七 章
6.3.1
实数
6.3.2
实数的混合运算
封 面
目 录
第 七 章
封 底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 七 章
7.1 7.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封 面
目 录
第 用
第 七 章
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第 七 章
5.2.1
5.2.2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封 面
目 录
第 五 章
封 底
5.3
平行线的性质
第 七 章
5.3.1 5.3.2
平行线的性质
命题、定理、证明
封 面
目 录
第 六 章
封 底
第六章
实数
第 七 章
6.1 6.2 6.3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封 面
目 录
第 六 章
封 底
6.1
平方根
第 七 章
6.1.1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封 面
目 录
第 八 章
封 底
第八章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 七 章
8.2
8.3
*8.4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封 面
目 录
第 八 章
封 底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 七 章
8.2.1
代入法
8.2.2
加减法
封 底
9.1
不等式
第 七 章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
不等式的性质
封 面
目 录
第 九 章
封 底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 七 章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第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二)
封 面
目 录
第 九 章
封 底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七 章
9.3.1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9.3.2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