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13分)1.(13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做完相关调查研究,撰写了调查报告。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报告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博物馆之城调查报告”九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调查目标ㅤㅤ了解新时期北京市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重新认识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ㅤㅤ调查涉及博物馆官方网站、有代表性的展览、相关新闻报道,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官方网站资源】ㅤㅤ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讲述生命世界的奥秘,构筑起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不同主题的巡回展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的胜况表现出新时期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态势。
(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依照并沿用”的意思,所以“遵循”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难懂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的意思,所以“奥秘”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组合并建立”的意思,所以“构筑”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隆重热烈的情景或场面”的意思,所以“胜况”一词中有错字。
【展览内容及形式】ㅤㅤ中国国家博物馆“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独具匠心。
各类展品以不同形式展出,空间站组合体1:4的模型“飞”在头顶,核心舱1:1的模型可步入参观。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让观众拍手称快。
ㅤㅤ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展”剧场式的沉浸空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6米长的数字沙盘将气势磅礴的中轴线历史建筑群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B.拍手称快C.身临其境D.气势磅礴【相关新闻报道】ㅤㅤ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印发文件,要求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将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
北京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北京语文中考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mdash;(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追溯(shuograve;) “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B.追溯(sugrave;) “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C.追溯(sugrave;) “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D.追溯(shuograve;) “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2分)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高D.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兆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
(2分)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4.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春望》,完成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安史之乱中,春日的长安城一片①________的景象;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事持久和②________。
整首诗表达出诗人思念亲人、③________的情感。
(2)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下列诗句中与恨别鸟惊心一样表达伤感之情的一项是()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荒凉破败', '音书难通', '忧国伤时C参考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本句写出了长安城荒凉破败的景象。
烽火连三月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写出了战争的持久,家书抵万金写出的是战争造成了消息隔绝、书信难以到达。
全诗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感伤时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据此,依次填荒凉破败音书难通忧国伤时。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诗人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散文)1.阅读散文《观秦始皇兵马俑》,回答以下各题。
观秦始皇兵马俑①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②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③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④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⑤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⑥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⑦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⑧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
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原题及答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1)北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什么地方?
(2)“北宝山的宝”指什么?
(3)北宝山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
北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距离北京市区约110公里。
公园的名字来自山上一个江南古亭,名
曰“宝”,因此,“北宝山的宝”便是指这座亭子。
公园内还有一些其他的景观,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度假的
好去处。
例如,有一片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非常适合划船和垂钓;还有一些红枫林和松柏林,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林景色;此外,还
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古迹,如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和唐代的古石
塔等等。
(1)北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怀柔区。
(2)“北宝山的宝”指山上的一个江南古亭,名曰“宝”,即江
南古宝亭。
(3)北宝山的湖泊非常适合划船和垂钓,公园内的红枫林和
松柏林景色美丽,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古迹可以参观,如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和唐代的古石塔等等。
2014-2023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名著阅读
2014-2023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名著阅读一、名著阅读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
从《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
(要求:写出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的特征或精神品质,100字左右)2.(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从你阅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为他写一则简介。
要求写出人物的主要经历、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你对他的评价。
(100字左右)3.(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
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
(100字左右)4.(2019·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
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
(100字左右)5.(2018·北京·中考真题)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
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2023届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议论文(立论文)
2023届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议论文(立论文)现代文阅读(立论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张峪铭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的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它在梦中渐渐恢复“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
③人也需要休息,还需要宁静。
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宁静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
④宁静能开阔人的胸襟。
苏东坡踌躇满志,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
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
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
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胸襟也随之逐渐开阔起来,于是就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
⑤宁静能拓展人的思维。
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说,创作需要激情,更需要静心思考。
是宁静拓展了他的思维,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
他用宏大瑰丽的想象,令读者对头顶的星空产生无限的敬畏。
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
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
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
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
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最后,心灵反遭紧缩包围。
到头来,生存的土壤日益变浅,“地力”渐渐消失,上面只能长些浅根杂草了。
⑦宁静能让人摆脱欲望的烦恼,求取内心的安宁。
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心就无法宁静。
在名和利上,不要过分追求“拥有”,腾出物欲空间,让宁静驻在心中,你就能修炼得内心强大,修炼得百毒不侵。
⑧宁静使人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大智者莫不是气定神闲,如得道之高僧,在慌乱的小沙弥面前,依然镇静自若。
北京中考语文二模记叙文阅读
北京中考语文二模记叙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第1-5题。
(18分)灯光①灯箱里的那盏小灯已经亮了很久,昏黄的灯光在玻璃灯罩里摇曳。
与高楼大厦外闪烁的霓虹灯相比,它显得有些黯淡,甚至有些落伍,但它一直亮着,给夜行的人一束微光。
②在灯下读久了,抬起头,间或会有一束飘忽的灯光从对面的楼上射过来,让人眼前一亮。
那光亮不大,却很温馨。
我就喜欢看那一束束从高楼上射下来的灯光,就像天上点点繁星。
③一盏盏灯亮了,一个个窗口里透出柔和的灯光。
灯光下,家人围坐一起,亲情融融;或是一家三口在跳舞做操,其乐无穷;或是批改作业,辅导孩子;或是在喝茶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便有千千万万种生活的模样。
④我忽然想起远在乡下的爷爷家。
那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夜幕降临的时候,村里几乎所有的灯都亮了。
在遥远的山冈上空看去,就像天上的星星撒落在银河里。
而我家的小木屋便是那银河里的一颗星。
小木屋的窗户里透出橘黄色的灯光,和爷爷抽旱烟的“吧嗒”声一起在宁静的夜空里回响……⑤不知不觉中,夜已深了。
我合上书本,关掉台灯。
刹那间,整个屋子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我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推开窗户。
微风拂面而来,远处传来蛙鸣声和虫鸣声。
楼下的路灯已经熄灭,而远处的高楼依然灯火辉煌。
不时有车灯扫过路面,留下一串流光。
夜空中的星星似乎比刚才更亮了些。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夏天的夜晚总是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
那时候,爷爷常常抱着我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
那些闪烁的星星像是眨着眼睛在听爷爷讲故事。
那时候的我总是对天空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⑥我抬头看天,那些星星似乎比先前更亮了些。
或许是因为我站在高楼上离星星更近了些的缘故吧!此刻的我忽然想起一句话:如果生活让你背井离乡,那么请不要忧伤,因为抬头看看星空,你会发现满天繁星依旧为你亮着。
⑦是啊,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抬起了头,就会看到满天繁星依旧为你亮着。
而那些星星就像那些久远年代的灯光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1. 下列词语中,错字的一组是()
A. 宁静
B. 扇子
C. 浪费
D. 邻近
解析:选B。
正确的词语是"扇子",其他三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
2. 小明说:“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请问这句话中的“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小明的()
A. 自信
B. 抱怨
C. 迷糊
D. 夸奖
解析:选D。
根据句子的语境可以推断,小明在夸奖自己的妈妈。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共4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过去,人们常常使用木炭来取暖和做饭。
但现在科技发展了,我们除了煤气、电、太阳能等方式取暖外,还发明了电饭煲等一系列厨房电器。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的限制,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家庭使用“三石灶”来做饭。
问题:为什么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家庭使用“三石灶”来做饭?
解析:由于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家庭无法使用现代化的厨房电器,只能使用简单的“三石灶”来做饭。
第三部分:作文题(共20分)
请根据以下提示,用不少于80字的时间,写一篇作文。
提示:你在游览北京长城时,遇到了一个外国游客迷路了,请你描述你如何帮助他,并发表你的感受。
解析:在作文中,可以描述你如何向外国游客提供帮助,如询问他的需求、给予指引,并提及你的感受,展示你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以上是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18分)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岳阳楼记》。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划线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 摹(mó)“巨”字的笔顺是:D. 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叠②世外桃源B. ①迭②洞天胜境C. ①迭②世外桃源D. ①叠②洞天胜境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小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
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甲)分号(乙)冒号B. (甲)分号(乙)破折号C. (甲)逗号(乙)冒号D. (甲)逗号(乙)破折号(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013-2022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3-2022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
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
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
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
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
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
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
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
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
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
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
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
手记一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
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
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
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
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
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
如今,作....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
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
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B.雨后春笋C.波澜壮阔D.车水马龙手记三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
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中考语文试题通常包括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作者通过描写“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通过描写“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挑战的信息。
3. 文章中“他”最终实现了什么愿望?答案:文章中“他”最终实现了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愿望。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言文略)4. 请解释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为个人得失而感到悲伤,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我、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5. 文中提到的“君子”具有哪些品质?答案:文中提到的“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
6.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答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不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三、作文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请以记叙文的形式,描述你的梦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
2. 描述你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挑战。
3. 文章应有真情实感,语言流畅,不少于600字。
答案:(作文略)参考答案在这篇作文中,考生应详细描述自己的梦想,包括梦想的起源、梦想的具体内容以及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同时,考生需要叙述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包括学习、实践、克服困难等方面。
此外,考生还应表达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意事项1. 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审题,确保答案与题目要求相符。
2. 作文部分应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跑题或内容空洞的情况。
北京中考语文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课内阅读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奉命.于危难之间为民请命.B.以.顺为正者以.中有足乐者俭以.养德C.与.民由之似与.游者相乐与.众不同D.不得志.处处志.之志.存高远2.下面是对孟子何谓“大丈夫”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甲】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体现。
【乙】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
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
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
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
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
归顺,当不失官。
”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
先皇震悼褒䘏,感动华夷。
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取材于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
①[妇翁]指妻之父。
人教版北京全部地区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全部地区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的夜晚_______________(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或者说是由一大帮zhé伏在秋末中的虫鸣所带来的静默。
身置这样的境界,可算是一次找寻原始诗意的旅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看到远古诗人在诗意中清晰,在林中踱步,摇着芭蕉扇放缓焦zào的心情。
此刻,宁静,已成为一首窥视生活的诗章!(1)给文中画线字注音。
踱步()窥视()(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é()伏焦zào()(3)根据意思可填入横线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uó', 'kuī(2)蛰', '躁(3)万籁俱寂'【解答】(1)踱步的踱应读作duó;窥视的窥应读作kuī。
(2)zhé伏应写作蛰伏;焦zào应写作焦躁。
(3)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所指的成语为万籁俱寂。
2.默写题第2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蒹葭萋萋,________(《诗经·蒹葭》)(3)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4)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6)《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中的老老少少各得其乐,一派和谐。
【答案】'(1)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2)白露未晞(3)东山的庭子西山的谷(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6)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回答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这节诗的开头两句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树梢树枝树根根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两句诗都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承上启下。
追溯当年的相送,描写今日的相迎,引出下文对当年延安生活的回忆。
树梢树枝树根根一句以树起兴,比喻诗人与延安的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以羊羔起兴,诗人将自己对延安的情感比作母子之情。
一是抒发了诗人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延安就像母亲一样养育了诗人;二是抒发了诗人离开延安后的对延安的思念就像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一样。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句子的作用。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是过渡句,既追溯当年的相送,描写今日的相迎,又引出下文对当年延安生活的回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作用。
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判断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比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被养育与养育的关系。
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诗人情感。
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具体诗句进行解析。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看出作者的感激之情,延安就像母亲一样养育了诗人;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达了诗人离开延安后的对延安的思念就像孩子对母亲一样的思念之情。
第2题.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绘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以下诗文,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1)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比喻,早稻初生;蒲叶披风,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西湖的美。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汪汪一碧。
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一片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水中,晶莹透亮。
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毛毯上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
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这风景如画西湖。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早稻初生,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春光的秀丽清新。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通读全诗,揣摩诗歌思想感情,展开描述,以湖字作结,描绘湖上的春景图,山松似翠,稻如碧毯,赞美了西湖美景。
第2题.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绘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答案】5.(1)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解答】略略第3题.读下面几个同学的议论,然后回答问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
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了不少。
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整出了个考王。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用亭亭和瑟瑟分别描绘了________和________,请说说这组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题目为赠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却不着一字,如何理解诗人这样的安排。
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 '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为了表现松树由外而内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借谷中风及恶劣的天气来衬托松树,让寒风瑟瑟吹起,在严寒大风中坚劲不移的松树的高贵品格,不言自明。
本题考查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作答时要抓住本诗中松的象征意义。
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
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
一
当县委崔书记接到龙潭水库要决口的电话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
他迅速叫醒司机老陈,立即驱车赶往龙潭水库。
车还未停稳,崔书记就跳了下来。
透过几盏马灯忽明忽暗的光,他看到坝堤上已经站
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洪水的咆哮声中夹杂着人们慌乱的呼喊声。
龙潭公社王书记像见到救
星一样快步迎了上来:“崔书记,你可来了,洪水快要超过警戒水位啦!”崔书记一边高
声让村民们安静下来,一边果断地叫村民赶快用麻袋装上土来加高坝堤。
紧接着,一麻袋
一麻袋的土被运了上来,崔书记和村民们一起把坝堤一层一层地垒高。
肆虐的洪水只好在
层层垒高的坝堤下旋转着,无奈地吼叫着。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患有高血压疾病,站在坝堤上的崔书记忽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向滔
滔的洪水。
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汹涌的狂涛已将他呑没……
不久,在坝堤下建起了一座坟墓,墓碑上写着:
崔中华同志之墓
龙潭公社各界群众建
1954年秋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1998年夏,一场比1954年更大的洪水又袭击了龙潭
水库。
龙潭人民在抗洪抢险的同时,内心不停地念叨着这位曾经与他们患难与共的崔书记。
此时,县委孙书记坐着奥迪轿车,带着县里的一群新闻记者和秘书来了。
村民们远远
地看着,低声地说着些什么。
孙书记猫腰下车,记者们蜂拥着,镁光灯闪烁着。
不知是哪
位记者突然来了“新闻灵感”,提议让孙书记拿着锨,站在堤边,来一张“特写”。
孙书
记同意了。
孙书记站在堤边,记者们拥挤着过去准备抢拍镜头。
孙书记刚要做一个紧张劳动的造型,突然,不知被谁碰了一下,孙书记一个趔趄跌到了坝堤下。
“不好啦,孙书记掉到水
库里了!”秘书小陈急忙大声呼喊起来。
然而,就在这呼喊声中,无情的漩涡将孙书记快速呑了进去,只留下瞬间可见的一只手,紧接着就完全消失了。
于是不久,在崔书记的墓旁又多了一座坟墓。
墓碑正文写着:
孙家富同志之墓
S县人民政府建
1998年秋
1.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时期担任同一职务并先后在同一环境里产生不同
影响的两个人物形象展开对比,使荣辱、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倾向。
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个对比点加以评析。
2.文章构思奇特,手法巧妙,褒贬爱憎之情显而易见。
它热情赞扬的是:____.无情
鞭挞的是:____.
3.文章揭示的主题使人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
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结合上文,品析这句诗中“活”与“死”的含义。
答案:
1.略。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一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而不计个人得失的领导干部装腔作势,只为自己考虑的
领导干部
3.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空有躯壳,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而一心为人民、甘愿为人民牺牲的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二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
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
像一面
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
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
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
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
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
塘知道,
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
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
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
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
下雨的时候,
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
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
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
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
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
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
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
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
如
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
枯草上的积雪融化。
冰凉而洁净的
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
春天到了,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
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
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
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 文中两处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3.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不超过20字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100字左右,10分
答案:
1.C
2.1要点:“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由惠及自然而造福人类。
2要点:方塘是田野的“心”,塘底里的最后一脉水便是她的“心血”,为人类她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3.要点: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4.理解要点:宽容,奉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