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地区规划的GIS分析应用_杨纯顺
GIS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概况分析
0
果的实际分析过程异常复杂 , 让景观 规划在 实际应用 中的发展 十 分缓慢l5。16 , 拿大政府开 发 出了世界 上第一个 具有 实 1j 9 2年 加 - 用价值的地 理信息系统—— 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 GI) 自此 地 C S, 理信息系统 就以其庞 大 的数据处 理 功能 以及 制图 功能在很 多 领
收 稿 日期 :0 60 . 2 0 .5叭
作者简介 : 方晓玉( 9 2 , , 1 8 .)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 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 , 北京 李湛东( 9 5 , , 1 6 .)男 硕导 , 副教授 , 北京林 业大学 , 北京 1 0 8 003
图 2 G S应 用分类圈 I
士、 博士后及 硕士研究 生论 文 , 的收录 能够 反映 目前高 校学 生 它
学术上 的动态变化 。在 本次研 究 中分 别使 用 “ S 和 “ 理信 息 GI” 地
系统 ” 在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 , 共检 索到 4 0篇 学位论 文 , 中 8 从 挑选 出其在 生态方 面的应用文献 9 。 8篇
问题 , 苏格兰植物学家 和规划 师 P tc eds 1 5 ~1 3 ) 在 a i G d e(8 4 9 2 , rk
2 1 景 观格局 分析 .
此方面 的研 究主要是 以景观生态 学为理念 , 先将 研究区域按
照研究尺度及 目的进行 景观类型分类 , 如马 明国等 以金 塔绿洲 譬 规划领域率先 提出了“ 先调查后规划 ” 的规 划理念 , 国景 观之父 美 为例所做 的干旱 区绿洲 景观格局变 化研究 , 根据 研究 区为地势平 Olse m td以及 Eit l 等在 城 市与 区域绿 地 系统 和 自然保 护系 统 的 o 坦 、 优 良、 土质 连接成 片和易于开垦 等特点 , 依据 以农 业为主的分 规划上也做 了有效的尝试 , 世 纪 6 2 0 0年代 Mc a 的《 Hr g 设计 结合 类原则并兼顾景观 斑块 利用 途径 , 将研究 区域 划分 为 : 浇地 与 加 水 ∞ ∞ ∞ ∞ 自然 》 一书的 出版更是让生态规划理 念迅 速崛起。但鉴 于规划 尺 ∞ 农林复合 区、 旱地 、 ∞ 加 灌木林 、 ∞ 、 0 居 民点用地 、 林地 、加 ∞ ∞ 园地 加 城镇 水域 、 沙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评价与规划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评价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环境评价是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评价和规划研究,可以将空间分析和数据分析完美结合,为城市环境科学和规划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GIS技术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评价模型,从而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境数据采集通过现场调查、遥感技术和空气质量监测等手段,采集城市环境相关的数据,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系、交通、工业、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情况。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完整地反映城市的真实环境状况。
(二)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理、数据匹配、数据空间化和数据格式转换等步骤。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三)模型构建依据环境评价的要求,综合利用空间模型、统计模型和规划模型等方法,构建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评价模型。
通过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精细的环境评价。
(四)评价结果分析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城市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从空间布局、环境质量和环境感受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出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
二、GIS技术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规划,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建模和实时计算,为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一)环境因素分析GIS技术可以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快速高效地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环境状况、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二)场景建模分析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城市环境各种因素进行场景化建模,可以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全息化的环境建模,掌握城市发展趋势、缓解城市矛盾、调整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提供支持。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集地图绘制、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空间预测等一系列功能于一体的高级数字地图信息处理系统。
而生态环境评价,是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评估与研究,以此得出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情况。
从而,GIS技术天然地与生态环境评价相呼应。
本文就从GIS技术应用中的实际案例出发,论述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展望。
一、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价值1. 空间分析每一个地理信息都有其自身的空间属性,同时,生态环境的各种指标都是空间分布的,例如土地覆盖、植被分布、水资源的分布、污染源的分布和生物群落的分布等,而GIS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恰恰满足了这种匹配。
GIS技术可以将多个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视化,对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分析各种空间数据之间的差异,祥细的地呈现出各种自然或人为影响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因此,GIS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空间分析的优势。
2. 数据管理地球各个角落中有大量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涵盖了各种环境因素,例如水、大气、土壤、植物、动物等。
数据管理是GIS技术的另一个优势,通过GIS技术的“数据仓库”,我们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与管理,从而更好地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
GIS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
3. 模型构建对于复杂的生态环境评价,GIS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相应的模型,而这些模型通常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出来,可以模拟出一些高度困难、甚至无法观测到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例如,为评估地质地貌、水文水体、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复杂生态环境变化,可以建立以动态时间为标准的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这也预示着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现状评价,还可以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程与数据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程与数据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将地理位置与属性信息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环境保护领域,GIS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程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可以是现场调查获得的实地数据,也可以是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等采集的遥感数据。
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理、格式转换、坐标统一等步骤。
2. 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采集和处理后,需要将数据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
空间数据库可以使用商业软件如ArcGIS、QGIS等进行操作。
在建设空间数据库时,需要设计数据库模型,包括图层结构、属性关系等。
数据库的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领域的需求,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3. 空间数据分析GIS最大的优势之一是空间数据分析。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GIS进行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评估等空间分析工作。
例如,可以使用GIS分析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评估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还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4.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生成GIS不仅可以进行空间数据分析,还可以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
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环境保护的成果和问题。
同时,在报告生成方面,GIS可以自动生成分析结果的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和可信度。
二、GIS在环境保护中的数据分析方法1. 空间插值分析在环境保护中,常常需要通过少量的实测数据来估算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
空间插值分析可以通过已知点的测量值,推算出未知区域的数据。
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等。
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以获得连续的环境指标分布图,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环境。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GIS 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估中的作用GIS 能够整合和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系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分布特征。
例如,利用 GIS 绘制城市的土地利用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功能区的分布情况,从而分析出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GIS 还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它可以计算各种生态环境指标,如植被覆盖率、水体面积比例、生态多样性指数等。
同时,通过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手段,能够评估不同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
比如,分析工厂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判断其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基于 GIS 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这一体系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等。
自然生态方面,可考虑植被覆盖度、森林面积、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利用 GIS 可以获取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
环境污染方面,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程度等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通过与监测站点的数据结合,GIS 能够绘制出污染的空间分布图,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的扩散范围和严重程度。
社会经济因素也不可忽视,如人口密度、能源消耗、交通流量等。
这些指标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GIS 可以将其与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进行基于 GIS 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卫星遥感影像、航空摄影、实地调查、统计年鉴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地图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评价变得愈发重要。
而GIS凭借其空间分析和数据整合的能力,成为城市环境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GIS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一、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是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GIS可以整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制作出空气质量分布图,精确展示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同时,GIS还能够分析空气质量与城市其他因素的关联性,如道路交通状况、工业布局等,为制定有效的环境改善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二、水环境评价城市水环境的评价涉及水质、水量、水体分布等多个方面。
借助GIS,可以整合水体监测数据,生成水质分布图和水体污染程度图。
同时,GIS还可以进行洪涝风险评估,通过模拟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城市内涝情况,提供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决策依据。
三、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GIS可以集成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数据,制作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地变化图。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影响,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环境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考虑的因素较多,如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
利用GIS,可以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植被覆盖指数,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此外,通过GIS还能够构建生态敏感区划分图,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
五、噪声评价城市噪声污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问题。
利用GIS可以整合噪声监测数据,制作噪声分布图和噪声等级图。
同时,GIS还可以预测不同道路、建筑布局对噪声传播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噪声控制提供有效策略。
六、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GIS可以整合各种数据,包括人口数据、经济数据、能源利用数据等,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在许多行业与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生态环境评价领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着较为形象、直观的优点。
生态环境评价与GIS等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后,能够对数据实现动态的变化。
因此,实现GIS与生态环境评价之间的有效结合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GIS;Geodatabase;生态环境评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已经在很多行业与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生态环境评价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其环境模型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快速的处理多种问题,使GIS可以充分发挥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能力。
一、GIS的定义及应用1、GIS的定义GIS的英文全拼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者Eco-InformationSystem,可以简单定义为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还有一种说法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义为针对某种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空间信息系统,其建立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网络等,该技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相关的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查询,处理、分析、更新等。
2、GIS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GIS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换言之,如果人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空间位置之间存在着关联,那么就能够利用GIS对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当前,在很多领域中都已经明显地显现出了应用GIS的各种经济方面与社会方面的效益。
例如:矿产资源调查、环境评价与监测、专题地图制图、土地与水资源调查管理、资源开采、管网与交通模拟模型、导航系统、城市规划。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对环境实行环境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工作之一,做出环境评价之后,在环境的质量上有所掌握,对于进行下一步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否要排除污染还是加强保护都是基于环境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新兴的GIS技?g在环境评价领域中得以使用,对于环境评价工作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就GIS技术与环境评价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GIS生态环境评价;运用【引言】: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深入,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日益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由于它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各类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提供直观、精确的决策信息,在资源、农业、国防、通信、交通、金融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城市或地区利用GIS技术建立起了地质和生态方面的信息系统,如城市和区域岩溶塌陷评价、崩滑流地质灾害区域评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评价等。
在生态评价和环境保护领域,GIS也得到了一些初步应用,主要包括区域林业、农牧业、水环境等因子的现状和趋势评价,土壤、气候、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和趋势、对策研究,生物群落聚集规律、消亡趋势分析,环境污染区域评价等。
1、GIS与环境评价内涵GIS技术可定位为集数据采集、数据模拟、处理、分析检索以及表达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简言之,若人们的研究对象与地理空间之间有密切关系,就能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相关性问题。
目前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已在社会各行业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功运用到城市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资源开采、水土资源调查等方面。
生态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包含非生物自然、生物群落等多种因素。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均由自然因素组成,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有潜在、间接的影响。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潘昭宇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
本文以
梁滩河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9.0
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析和加权叠加,评价了梁滩河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
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用地布局方面的建议。
【总页数】4页(P9-11,15)
【作者】潘昭宇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5
【相关文献】
1.基于损益分析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福建长汀为例 [J], 陈绪冬;李剑;陈眉舞;宗跃光
2.基于GIS的传统山地村落选址与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J], 王炎松;吕晓航
3.基于TCMGIS-I的新疆紫草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J], 石明辉;王果平;李晓瑾;贾
新岳
4.基于ArcGIS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以《重庆市主城西部片区规划》
规划区域为例 [J], 齐静静
5.基于GIS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综合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系统服务 [J], 张浩;赵智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生态修复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衔接地理空间与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将探讨GIS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一、GIS技术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作用GIS技术以其独特的地理信息管理能力,成为城市生态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GIS可以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以下帮助:1、数据清晰化: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高清晰度的信息采集和智能数据管理,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以理解和利用的形式,方便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发现和分析。
2、空间分析:GIS技术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对地理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得出城市生态修复中的最佳解决方案。
3、决策支持:GIS技术可以提供基于科学数据的多种分析结果,帮助政策制定者、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4、方案跟踪:GIS技术还可以对城市生态修复方案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及时了解其实施情况,调整工作方向和目标。
基于以上优势,GIS技术在城市生态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具体介绍几个应用案例。
二、GIS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案例1、城市绿化更新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降噪减震、保水保土等功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已经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如土地沙化、水源缺失、滞洪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城市绿化地区的质量下降。
利用GIS技术,能够对城市绿化地区进行全面、细致、精确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更新方案,并跟踪其实施和效果。
2、水源保护水源是城市立足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但普遍存在的水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GIS技术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和空间数据对水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预测,对水质量、水位、水流、水库等水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和定位污染源,并定期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估、水质参数实时监测,以及水源见保护等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修复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便是其中之一。
GIS 凭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地图、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GIS 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系统评估、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与决策等。
首先,GIS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GIS 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跟踪。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再通过 GIS 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如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
同时,结合 GPS 定位技术,可以对重点污染源、生态保护区等进行精确定位和监测,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GIS 有助于进行生态系统评估。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包括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环境要素等多个方面。
GIS 可以整合生态系统的各种数据,如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建立生态系统模型,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价值。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GIS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
GIS 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清查和制图,建立资源数据库,实现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合理配置。
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中,GIS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生态规划中GIS的运用探究论文
生态规划中GIS的运用探究论文生态规划中GIS的运用探究论文GIS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的强大功能可以代替人工作业进行各种数据采集、分析和模拟工作,在生态规划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GIS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3],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研究现状,可以总结出GIS在生态规划应用中的三方面功能。
通过GIS,可以使生态环境信息能在空间上进行直观的显示[4],例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道路、河流的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显示等。
此外,通过GIS 可以动态地显示生态环境空间信息的变化,如生态功能区的重新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改变均可通过改变矢量图层或与其关联的数据库来实现[5]。
研究现状述评通过整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将GIS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以GIS为主要工具的生态规划研究,另一方面是GIS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生态规划研究。
孙青丽和姚崇怀[8]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中,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为支撑,运用其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结合景观生态研究理论,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对武汉开发区绿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该研究主要运用了GIS的分析功能,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从5个方面进行单因子评价,然后将其叠加,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生态规划。
陈小华和张利权[9]在厦门市沿海岸线景观的生态规划中,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GIS技术与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厦门市沿海岸线进行了多目标的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提出厦门市沿海岸线及近岸海域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该研究主要运用了GIS的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功能,对厦门沿海岸线从6个方面进行加权叠加评价,综合得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系统地将沿海岸线分成7类功能区域,提出了每一区域的主导功能和生态保育对策。
白占勇[10]等人在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中,从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生态规划分析研究和专题图制作三方面,探讨了ArcGIS在整个规划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方法。
GIS、RS技术与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GIS、RS 技术与生态脚印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进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步成为了全球城市争辩的热点,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及主要争辩内容进展简要论述的根底上,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脚印理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城市生态规划争辩中的应用途径进展了综述。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脚印,GIS,RS,可持续进展1 引言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是指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状况下,对土地某种用途的规划。
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进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看,生态规划不应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应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类比、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构造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进展。
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动身,分析其进展演化规律,在此根底上确定人类如何进展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进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进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进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从而到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城市生态规划最根本的理论是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进展理论、生态适宜度理论。
随着生态学理论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争辩和应用的进展,一些的理论和方法将应用于指导今后城市生态规划的实践,比方生态脚印理论。
2生态脚印理论概述2.1生态脚印及其几个相关概念生态脚印理论是20 世纪90 年月,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 提诞生态脚印(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并由Wackernagel 对其理论和方法加以完善。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消耗、土地利用等问题日益突显,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如何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优势和前景。
GIS技术的优势GIS技术是当今先进的IT技术之一,可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分析,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了深度和广度。
GIS技术将地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整合,以形成一幅可视化地图,可以方便和直观地展示城市空间信息和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分析、评价和管理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优势。
GIS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通过对城市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通过获取城市生态环境的数据(如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植被覆盖等)并将其整合进GIS系统,可以形成一幅尽可能真实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图。
其次,针对特定的城市环境问题,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模拟,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为分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通过分析城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面的合作。
GIS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快速清晰地把握城市生态环境各方面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好的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对不同的城市区域进行生态环境隐患评估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可以根据GIS的技术支援下,统筹规划全市各类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语GIS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中为准确勘测、全面分析、系统管理城市环境提供了有效手段。
GIS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技术;生态城市1引言在我国生态城市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充分的设计动机,但是缺乏有效可实施的生态城市分析表述方法和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
GIS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相互结合,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有机结合。
通过GIS与生态空间技术相结合,在进行生态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提升了空间分析能力,城市设计师的生态城市成效分析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2GIS基本原理概述2.1GIS概述GIS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是针对地理环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分析,将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地理位置相应情况与对应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走势相结合。
通过广泛的搜集信息与资料,将各个地理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匹配,并且将地理要素与社会现实地质因素融合到一起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深层次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城市设计因素。
在数据要素的整合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获取、整理、储存等,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运用到工程建设领域各个方面[1]。
GIS主要的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
2.2GIS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相关的基础要素以及数据可以通过GIS进行有序的收集及管理。
通过GIS数据库来提取并且进行城市规划,GIS制图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便捷的可视化工具体系,可以通过GIS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空间整理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GIS技术在初级的资料收集方面可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方案制定等应用;在后期的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GIS技术进行成果的编制管理,并且对城市规划过程进行整体监督[2]。
3GIS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价值GIS技术将计算机的图形以及计算机的属性数据库融合到一个体系当中,将计算机的图形结构模式与计算机可容纳的数据库两者融为一体,将数据库里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可以分析出较为直观明显的计算机图形,对于生态城市设计有较大帮助。
GIS技术通过两方面的融合实现了整个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过程,通过GIS强大的技术空间分析能力以及三维模拟功能的能力,为设计师提供了高效的分析工具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决策的工具[3]。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成筠;徐泮林;郑丙辉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4(035)005
【摘要】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为人类认识宏观环境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开展大尺度的区域生态区划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度量的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根据GIS开发设计中原型法的思想,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和GIS 控件MapObjects开发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等.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成筠;徐泮林;郑丙辉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9;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4
【相关文献】
1.基于RS和GIS的山东省17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J], 曹惠明;宗雪梅;孟祥亮;田贵全
2.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J], 程朋根;童成卓;聂运菊;陈晓勇;丁昱
3.基于GIS和R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J], 黄蓓佳;王少平;杨海真
4.基于ArcGIS Engine的空气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J], 冯娟;翟伟芳;卢秀丽
5.基于RS和GIS的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 [J], 徐鹏炜;赵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生态地区规划的GIS分析应用_杨纯顺
2期
杨纯顺 等 :城市生态地区规划的 GIS分析应用
2 3 9
k
Rj =⊿ D∑ rj
=
j=1
k=⊿Smin D
⊿ D:单位栅格的边长
rj为单位栅格的属性值
Smin是空间任意一点 i与最近的源之间的距离 k是空间任意一点 i到最近的源所经过的栅格
空间分析 , 我 们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翻译 , 使其 参与到计算机的具体运算过程中去 , 从而得出计 算结果 。对该数学模型的翻译过程解释如下 :
① 源 :耗费的零值点 , 具体的空间对象 , 可 以通过点 、 线 、 面的形式来表达 ;
② 距离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空间两点间的距 离 , 而是空间任意一点到空间最近的源 (点 、 线 、 面 )在空间介质中耗费距离的累积 ;
间介质均匀分布 , 所以 i到最近源所经过的栅格数
k由 Smin除以⊿ D得到 ) 整个模型的计算过程总结为 :空间任意一点 i
到各源距离的最小值 Smin的确定由 距离耗费 函数 (CostDistance)来确定 (函数具体在 这里不再展开
讨论 ), 单位栅格的属性值 rj则根据空间介质的特
征进行人为定义 , 通过空间叠合运算 , 将 计算数
数
Rj为空间任意一点 i到 最近的源的耗 费的积 累 , 即阻力值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 栅格数据的精度 (⊿ D的
取值 )直接关系到了模型的计算精度 , 空间任意点
i到源的最小阻力值 Rj, 就是由到达最近源所经过 的各个栅格的属性值和单位栅格的 边长的乘积再
求和而得 。 (因为单位栅格⊿ D为常量 , 故认为空
1 引言
基于GIS的中国各地区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security Patterns in China
Based on GIS
作者: 张江书 查良松 汪顺刚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页码: 193-195页
主题词: 生态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聚类分析
摘要:生态安全是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是区域或国家其它安全的载体和基础。
采用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纵(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P-R—S模式,构建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项目23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定量估计了中国3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利用AreView GIS3.2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出12个生态安全模式,表明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多元化。
基于GIS空间数据的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基于GIS空间数据的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研究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研究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不断被改变和破坏,而城市生态修复规划正是为了恢复自然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GIS空间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GIS空间数据在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中的应用GIS空间数据技术是指将地理空间区域与地图信息结合,通过模型分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显示等方式,将空间数据展示出来。
在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中,GIS空间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环境,并从中选出最适合生态修复的区域。
GIS空间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环境。
通过收集和整理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和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数据,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城市资源数据库,将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确定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
GIS空间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在城市规划中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区域。
城市人口和聚落在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生态环境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选定合适的生态修复区域非常重要。
GIS技术可以将城市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有利于生态修复的区域,从而制定出高效的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二、GIS空间数据在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中的案例分析南宁市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化过程,面对的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南宁市开始探索基于GIS空间数据技术的城市生态修复规划。
南宁市采用了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确定了适合生态修复的区域,并利用生态补偿和土地利用等政策鼓励市民和企业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除了南宁市,多个城市都开始了基于GIS空间数据技术的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工作。
例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修复规划,使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GIS空间数据技术在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中的局限性尽管GIS空间数据技术在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Rj为空间任意一点 i到 最近的源的耗 费的积 累 , 即阻力值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 栅格数据的精度 (⊿ D的
取值 )直接关系到了模型的计算精度 , 空间任意点
i到源的最小阻力值 Rj, 就是由到达最近源所经过 的各个栅格的属性值和单位栅格的 边长的乘积再
求和而得 。 (因为单位栅格⊿ D为常量 , 故认为空
SP)假设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 , 它们由 一些关键性的局部 、 点和位置等关系所构成 , 通 过对生态过程潜在表面的空间分析 , 可以判别和 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 从而实现 对生态过程的 有效控制[ 5] 。 在一个明显的异质性景观中 , SP可 以凭经验判别 , 而当经验无法判别的时候 , 就需 要通过对生态过程的动态和趋势模拟来实现 。 本 次研究中 , 笔者通过 GIS平台实现了对地 区生态 过程的模拟 , 构建了地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
(2)根据阻力面判别安全格局 阻力面是反映物种运动的 时空连续体 , 类似 地形表面 。 这一阻力表面在源处下陷 (Dip), 在最 不容易达到的地区阻力面呈峰 (Peak)突起 , 而两 陷之间有低阻力的谷线相连 , 两峰 之间有高阻力 的脊线 (Course)相连 。 每个谷线和脊线上都各有一 鞍 (Ridge), 它们是谷线或脊线上的极值 (最大或 最小 )。 根 据阻力面 进行空间 分析可 以判别战 略 点 、 廊道和辐射道 。 ① 战略点是以相邻源为中心的等阻力线的相 切点 , 对控制生态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② 廊道 , 即源间联结 , 实际上是阻力面上相
值返回到单位栅格的属性中 , 最后 以栅格图像的
形式输出计算结果 。
3 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图 2 现状景 观斑块分布图 Fig.2 Thepresentdistributionoflandscapeblocks
(2)赋予属性值 :依据景观生态研究中对各现 状景观斑块的生态阻力值进行的规定 , 将现状栅 格图像进行重分类 , 即定义单位栅格的属性值, 得到如图所示栅格数据 :
将上述各种存在的和潜在的景观结构组 分叠 加组合 , 就形成某一安全水平上的生 物保护安全 格局 , 不同的安全水平要求有各自相 应得安全格 局 。但每一层次的安全格局都是根据 生态过程的 动态和趋势的某些门槛值来确定的 , 而这些门槛 值可以通过分析阻力面的空间特性来求得 。
2.3 MRC模型的 GIS分析实现 依据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理论 , 结合 GIS
研究 , 它包括 景观异质性的生物 、 地理和社 会的 因素 , 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 类科学的交 叉学科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 1998)。 其综合了空 间 (景观 )的水平关联和生态的垂直关联两种观点 , 以景观格局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生 态学过程的 相互关系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 。
景观 生 态 安 全 格 局 (Securitypatterns, 简 称
第 10卷 第 2期 2008年 4月
地球 信 息科 学
GEO-INFORMATIONSCIENCE
Vol.10, No.2 Apr., 2008
城市生态地区规划的 GIS分析应用
杨纯顺 1, 2 , 沈 洁 2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南京 210029; 2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 南京 210029)
∑ MRC =fmin (Dij*Ri)
该模型主要考虑了源 、 距离和 景观基质特征 三因素 。其中 , f是一个未知正函数 , 反映空间任 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的距 离和景观基面 特征的正相关关系 ;Dij是物种从源 j到空间某一点 所穿越的某景观的基面 i的空间距离 ;Ri是景观 I 对某物种运动的阻力 ;(Dij*Ri)是物种从源到空 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性衡量指标 。 根 据这一模型 , 可以获得地区的阻力面 , 从 而反映 物种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及趋势 。
间介质均匀分布 , 所以 i到最近源所经过的栅格数
k由 Smin除以⊿ D得到 ) 整个模型的计算过程总结为 :空间任意一点 i
到各源距离的最小值 Smin的确定由 距离耗费 函数 (CostDistance)来确定 (函数具体在 这里不再展开
讨论 ), 单位栅格的属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j则根据空间介质的特
征进行人为定义 , 通过空间叠合运算 , 将 计算数
2.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和建立 (1)源的确定与阻力面的建立 在景观生态学中, 保护对象是物种和种群,
因为它们能够反映生境的多样性 , 所以可以确定 它们的栖息地为 “源 ”。
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 竞争性 控制和覆盖过程 , 而这种控制和覆 盖必须通过克 服阻力来实现 , 所以阻力面反映了 物种空间运动 的趋势 。有许 多模型可以用于建立阻力面 , 最常 用的是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简称 MRC), 基本公式 为:
图 5 生态阻力面 耗费值分析计算成果图 Fig.5 Thecalculationresultfrom theanalysisaboutthe
consumptionfrom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
空间分析 , 我 们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翻译 , 使其 参与到计算机的具体运算过程中去 , 从而得出计 算结果 。对该数学模型的翻译过程解释如下 :
① 源 :耗费的零值点 , 具体的空间对象 , 可 以通过点 、 线 、 面的形式来表达 ;
② 距离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空间两点间的距 离 , 而是空间任意一点到空间最近的源 (点 、 线 、 面 )在空间介质中耗费距离的累积 ;
图 4 生态源分布图 Fig.4 Thedistributionofecologicalorigins
24 0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2008年
(4)阻力面分析 :利用 ArcGIS空间分 析工具 中的距离耗费函数 (CostDistance), 同时叠合现状 景观斑块对生态阻力值模型进行计算 。 得到生态 阻力面分析成果如图 5。
③ 景观特征 :即空间介质 , 通过定义固定的 单位空间数据属性来表征空间的差异 ;
通过对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MRC)的分析 , 认 为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特征 , 能够作为 MRC的计 算媒介 , 参与 叠合运算 , 将得到的计算值返 回给 单位栅格的属性值 , 再通过得到的栅 格图像来模 拟阻力面的分布 。
农田和山林绿地为主 , 北部分布有 部分城市建设 用地 。 根据南 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 沧波门 是南京 东部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 , 在城市 生态格局中占 据重要地位 , 成为重要的城市生态地区 [ 9] 。 因此 , 在分区规划中决定通过 GIS建立地 区景观生态安 全格局和开展规划结构分析 。
(3)源的选取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 沧波门地 区所在廊道由青龙山 -黄龙山和紫金 山等山体构 成 , 所以本次研究选取了面积大于 30hm2 的林地 作为源 。
将确定的生态源以线状要素叠合在现状 景观 斑块栅格图像上 , 表示如图 4:
3.2 阻力面建立过程 (1)现状景观斑块栅格化 :栅格精度定为 3 ×
3像元 , (即每平 方公里 范围内 研究 的单 位地 块 面积为 3m×3m, 计算结果 依据单位 栅格的大 小 将误差控 制在 1‰以内 )。 得到 如图 所示 栅格 图 像:
当今 GIS新技术通过城 市地理等学科被 引入 城市规划 , 作 为空间分析的技术平台 , 逐步 形成 了其在具体规划应用中的一种新途径 。
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 GIS分析与 实现
本次研究拟以空间系统模型对生 态过程的动 态趋势模拟来实现地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 辅助运用于城市规划 。
2.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理 景观生态学是对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 化的
摘要 :GIS(地理信息系统 )是当前在城 市规 划领 域广泛 运用 的新技 术手 段 。 本研 究根 据景观 生态 格局分 析原 理 , 构建数据模型 , 并通过 GIS平台对模型中的变量参数 进行空间还 原 , 以栅格图 表的形式对 数据模型 进行具 体解释 , 实现了空间分析数据的图形化关 联 , 使其 突破了纯数学意义层面的定 量研究 , 所 得的分 析图表 作为生 态分析研究的数据支撑 , 辅助决 策于城市生态地区规划中关于规划结构 、 开发 强度等 规划内 容的确 定 。 研究进 一步拓展了 GIS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 丰富了规划的定 量化研究 。 关键词 :GIS;空 间分析 ;景观生态 ;城市生态性地区规划
图 3 重分类后的现状 栅格数据 (栅格精度为 3 ×3) Fig.3 Thegriddataatpresentafterre-classification
(thedigitalprecision:3* 3)
斑块类型 城市建设用地 居民点 农田 水塘 河流 、水库 林地
阻力值
10
8
53
1
1
3.1 基地研究背景分析 沧波门地区位于南京主城 东部 , 现状 用地以
最初 , 人们通过统 计分析方法来总结 和描述
地理空间内 的点 、 线 、 面的分 布 , 从而建立 三者 在空间内的关系模型 , 有些模型还考 虑了空间信 息的关联性问题 , 成为了现代空间数 据分析模型 的雏形 。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 对象的空间 位置 、 空间分布 、 空间形 态 、 空间 形成 、 空 间演 变等信息[ 4] 。
1 引言
地理信息 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简称 GIS)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空间信息 , 本文 笔者将 GIS引入 城市规划实践 , 根据景观 生态学 相关理论 , 通过 GIS技术对城市空间信息 进行了 分析为规划结构的确定提供依据 。 从而拓展了 GIS 在城市规划与其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 。
收稿日期 :2008 01 26;修回日期 : 2008 03 06. 作者简介 :杨纯顺 (1981 -), 男 ,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 工程师 , 南京大学地 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