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水,诗与情
山山水水总关情--李白山水诗赏析
福建 金 融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20 0 2年第 2期 《 6 总赏析
●朱箴 元
(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摘
福建福州
30 0 ) 50 7
要: 山水诗在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佧 中占有很 大比重。这些诗篇是 李白热爱大 自然 . 热爱祖 国、 怀友 、 乡、 思 抒怀
一
李 白对祖 国 山川 的 描绘 , 不 只 是 停 留 在 自 并 身热 爱情感 的抒发 , 是 与当 时 的政 局 紧密 相 连 。 而
《 蜀道难》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唐朝 自 唐太宗时 起. 为加强 中央集权 , 固 国家统 一 , 持“ 兵 巩 坚 府 制“ “ 散于府 , ,兵 将归于朝 ” 兵 “ , 居无 事 时耕 于 野” “ .若四方有事 , 则命将 以出, 事解则罢” 。但唐 玄宗 开元 十 年 ( 2 7 2年 ) 即 李 白 2 , l岁 时 , 廷 废 朝 “ 府兵制 ” 行 “ , 募兵制” 让地方势力得 以掌握军 , 队形 成 割 据 , 宝 元 年 (4 天 72年 ) 唐 王 朝 进 一 步 , “ 置十节度经略使 以备边 ” 加剧 了地方割据。严 , 重威 胁 国家统 一 。青 年时 代 的李 白 目睹这 一 事态 的发展, 对国家统一的前景深感忧虑 , 于是创作 了 千古名篇《 蜀道难》 。诗 歌一开 头, 诗人就强烈高 呼“ 噫吁喊!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 ! ” 然后引古述 今, 尔来 四万八千岁, “ 不与秦塞通人 烟。西当太 白有鸟道 , 可以横绝峨嵋巅。 上有六 …‘ 龙回 日 之高标 , 下有 冲波逆折之翅川 。黄鹤 之飞 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 盘盘 , 百步九 折 萦岩峦 。 连 峰 去 天 不 盈 尺 , 松 倒 挂倚 绝 壁 。 …‘ 枯
山水情_精品文档
山水情山水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是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情感表达。
山水情包括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喜爱和留恋,以及对山水意境的赏析和体悟。
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在中国文学、绘画和诗词中都有广泛的表现。
中国山水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水画和山水诗。
古人将山水与人生相结合,通过山水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感受。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山水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的巍峨壮丽、静谧宜人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山水情在中国文学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从古代到现代,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对山水情的独特赞美。
例如,《红楼梦》中的“假山名”和“幻境山水”、李白的“登鹳雀楼”和王安石的“悯农”等作品都展现了不同形式的山水情。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山水景色的感悟和理解,更传递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之情。
山水情在中国绘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将山水情发挥到极致。
中国山水画注重以形传意,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表达画家对山水情的理解。
山水画主要描绘山、水、云、岳、泽等自然元素,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示出画家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和追求,传递给观者深沉的山水情。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中的山水情,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山水情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领悟。
它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也使人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山水情的赏析和欣赏,我们能够从繁杂的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示,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美好。
山水情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追求。
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城市白领,都会受到山水情的感染和启发。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山水情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灵的净土,让我们能够放下繁杂的思绪和压力,安静地欣赏山水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总之,山水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是一种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情感表达。
高三抒情散文:山水韵·诗词情
高三抒情散文:山水韵·诗词情
话题作文:山水韵·诗词情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的文章,而融汇着语言精华的诗与词,一座奇山,一泓碧水。
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
曾经爱极了
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
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流过又芳香地,梦的活水心荡得暖
暖的。
曾有一度不喜诗,不喜诗的呆板与沧桑。
,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当有我拿起《唐诗三百首》时,却:我再也放它。
诗,犹如一座高山,满身蓊蓊郁郁的树木,无语静立。
上山的羊
肠小道上,能感受到无形的寂静压得你透不过气,逼着你去深思。
诗是的。
里,你能李白落寞的才情,杜甫沉郁的容颜;你能沙场
的冷酷,怨妇的悲吟;你能睹月思人的游子,折柳相送的离人----
山上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洒落的叶隙里,闪烁份诗情。
灵动的词如水,它以温默的碧蓝我多愁善感的心。
词水淙淙,教。
山和水的诗句成语
山和水的诗句成语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山和水的诗句成语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山水的诗句成语一.描写山的诗句:李白的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5岳掩赤城.天台4万8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描写水的诗句:李白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居易的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三.描写山.水的诗句:王维的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楚塞3湘接.荆门9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陆游) 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苏轼) 6. 会当凌绝顶.1览众山小.(杜甫)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 6.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庐山瀑布孟浩然李白8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3千尺.疑似银河落9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 3.雄鸡1唱天下白--唐.李贺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8. 1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1片日边来--唐.李白 10.飞流直下3千尺.疑是银河落9天--唐.李白 10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 10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 10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104. 会当凌绝顶.1览众山小--唐.杜甫 10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 10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宋.苏轼一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 10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宋.陆游 109. 1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 210.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宋.辛弃疾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一.天地山水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 3.雄鸡1唱天下白--唐.李贺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8. 1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1片日边来--唐.李白 10.飞流直下3千尺.疑是银河落9天--唐.李白 10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 10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 10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104. 会当凌绝顶.1览众山小--唐.杜甫 10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10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宋.苏轼一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 10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宋.陆游 109. 1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 210.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宋.辛弃疾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
《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引言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吸引了无数读者。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骚客以自然景物为素材,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相得益彰。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的探讨,带您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
主体自然景物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自然景物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表达对象之一。
在诗词中,山水、花鸟、天空等各种自然景物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慨。
这些景物常常被借用为隐喻,传达出诗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1. 山水之美与情感的交融中国山水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描绘常常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壮丽的山水景色与诗人对历史风云的思索相结合,表达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2. 花鸟之姿与情感的抒发花鸟无声,但它们能够在古代诗词中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花朵的盛开常常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鸟儿的歌唱则寓意着自由与欢乐。
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到:“抚今追昔,恰似那年抹去了尘埃的曲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春意盎然的樱花”。
这种对樱花盛开景象的描绘与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交相呼应,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天空之宇与情感的升华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描绘天空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天空的无边无际常常使人感到渺小,同时也让人们产生思考和追寻的欲望。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恍见青天如盖,卷起云层无限”,表达了对宇宙浩瀚的敬畏之情。
情感表达中的自然景物自然景物在古代诗词中不仅被用作情感表达的载体,也可以成为直接表达情感的对象。
古代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自然景物的美丽引起的情感共鸣自然景物的美丽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感动和共鸣。
古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激发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解读
• 1.常出现的景物有: •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 (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 禅房、古寺、暮钟 • 2.常出现的人物有: •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 樵夫、幽人 •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 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 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 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是和谐统一的)
•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 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 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 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 野望(唐)王 绩 •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xǐ yǐ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 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 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 首阳山,采薇而食。
•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 开景物描写的。(4分) • 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 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 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 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 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 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 总体风貌) •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 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 可)
水田园诗概况 ⒈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 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 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2.山水田园诗特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 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 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 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 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 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论刘禹锡山水诗中情感与诗情的融合
ywjsxxk@论刘禹锡山水诗中情感与诗情的融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付瑶山水诗贯穿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以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颇有特色,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他在山水中融入了复杂的情感,蕴含了深刻的感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刘禹锡早年生活优渥,诗作多描绘美景,风格明快。
中年遭贬谪,其间创作的诗作大多表达不满与不甘,风格沉闷悲愤。
他将豪迈刚毅和细腻婉转两种风格同时融入了诗作中,看似矛盾的两种风格完美融合,使他的诗作不仅有坚毅爽朗的豪迈,还有委婉含蓄的清新。
刘禹锡是山水诗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山水诗的创作。
一、多元的主题和风格刘禹锡一生阅历丰富,他的众多山水诗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期,因而具有不同的选材和主题,变化多样。
刘禹锡在作《华山歌》一诗时还未出仕,他胸怀抱负,满腹豪情,期望能为朝廷重用。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这句说华山本是造物主的冶炉炼就,万物的精华填充其内,突出华山的不凡与崇高的地位。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这句写出了华山的秀丽峻美,其挺拔使天地显得更为辽阔。
“灵纵露指爪,杀气见棱角”一句描绘出了华山山势之险峻、气势之磅礴,表现出诗人少年的锐意和豪迈的胸襟。
“凡木不敢生,神仙幸来托”,普通的树木不敢在这里生长,只有神仙才可以在此处生活,夸张地表现华山的不凡,强调了华山的独特品格。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备言华山不凡,使天下人心怀敬畏,以至于看到华山就精神振奋,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几句,诗人由华山联系到人,认为只有同华山一样峻美高大,有横空出世的气势才能被称为“岳”。
诗人以华山的形象自喻自勉,立志以非凡的气概、矫世的伟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峻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理想和抱负。
《九华山》是刘禹锡的经典之作。
四季山水情诗词精选大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 《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游子吟》)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山水水总关情定稿.ppt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 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1.常出现的景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 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 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 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 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 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 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 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六、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 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 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 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 (主要是范成大)。
野望(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问: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 样一种心情。
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绘声绘色、雄奇幽美、平和冲淡、
生机勃勃、明丽绚烂、恬静安谧、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
等
结合高学案《春怨》理解
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山与水,诗与情
龙源期刊网 山与水,诗与情作者:杨宗霈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夏日的阳光骄傲地炫耀,车窗外的热浪逐渐紧密,让人越发感到烦闷。
忽然转了个弯,紧跟着就听到了清脆的水流声和隐约的喧闹,空气中也多了一丝惬意的凉爽。
沿着山路缓慢向上,峡谷的风光逐渐清晰了起来。
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底部的潭水,宛若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此,輕风拂过,熠熠生辉。
随着泉水向上望去,竟回转蜿蜒,无法追其源头,只好加紧速度向景区入口驶去。
一入景区,便明白了喧闹声的出处——正值暑假最热的时节,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看到,追打着、嬉笑着在浅潭中忙得不亦乐乎。
连许多随行的家长也按捺不住,纷纷挽起裤脚,和孩子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凉爽与惬意。
随着山路向上走去,树木逐渐茂盛,阳光透过层层绿叶照到身上,竟也有了一丝舒爽的味道。
一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嬉闹声若隐若现,叮咚泉水声却越来越响,转弯后山边竟挂着一处瀑布。
虽不及庐山瀑布那如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但也有“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的情调。
一滴滴的泉水汇聚到一起,穿过绿草,穿过青石,穿过些许的阻挡,声势逐渐地浩大,在断崖边义无反顾,似银珠般落下,激起一层朦胧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如梦般的风采。
空气中也透着迷人的甜味,深吸一口气,夏日的沉闷和燥热瞬间消散,整个人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好不惬意!继续向上走去,登上了这峡谷的最高点,张开双臂拥抱这如画的风景,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度,神清气爽达到极点,心旷神怡。
一年又一年,春天的草木照样长出新的枝叶,清流中的泉水依然淙淙作响,云气仍会从昔日的山峦中喷出,景如故,而人不会如故。
即便人如故,但心情却不一定如故。
故见同一明月,王维会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会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又会在不同心境下写出不同的文章,如苏轼会斗志昂扬写道“休将白发唱黄鸡”,也会伤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与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与情感表达在古代诗词中,山水意境和情感表达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山水意境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达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目的。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山水常常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反映他们的思想、感受和情绪。
本文将着重探讨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如何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首先,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山水被诗人视为一个寄托情感的场所,它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次陂山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其次,在古代诗词中,山水意境还常常成为表达情感的隐喻。
通过对山水的比喻和象征,诗人能够更深入地传达情感,使得诗词更加抽象和深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诗人通过对夜色和天空中牵牛织女星的描写,借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此外,古代诗人还善于利用山水描写来烘托情感,营造出特定的情景氛围。
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描绘,选用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情感与山水进行有机的结合,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的描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示了瀑布的壮美景色,更寓意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与洗涤。
最后,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和情感表达还常常与个人命运和意志力相联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对自然景物寄予希望、抱负和情感,通过对山水的表达,诗人们借此寄托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命运的抗拒。
例如,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舲悲未已,挥泪对湖神。
”这里诗人表达了个人的忧愁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坚定意志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与情感表达紧密相关,它们相互依托、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古代诗词的一大特色。
山水诗思想感情的总结
山水诗思想感情的总结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诗体,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展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和赞美,诗人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高远境界的心情,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
山水诗思想感情的总结如下:首先,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在诗歌中,诗人倾心描绘山水的美丽和壮丽,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应怜天下有情人,更须是眼里人”,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山水的赞美,诗人将自然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进而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其次,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高远境界的渴望。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诗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再次,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情感的途径。
在山水诗中,诗人往往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反映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情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短暂的思考。
山水诗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途径,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可以借助山水之美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山水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之情。
在描绘山水的同时,诗人也常常借助山水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通过对冰封江雪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山水诗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折射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关注。
总之,山水诗思想感情丰富多样,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又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同时,山水诗也成为诗人抒发情感、思考人生和关注社会的途径。
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诗歌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唐代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而在唐代诗歌中,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尤为显著,成为了唐代诗歌独特的艺术特色。
山水意象的出现唐代诗人常常通过山水意象来描绘自然景色,这些描绘不仅仅是对着墨工艺上的追求,更体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山作为大自然景观之一,在孤峰耸立、奇峡幽深、湖泊荡漾等方面具有丰富多样的元素可以启发诗人灵感。
而水则包含着流动、润泽和变幻等特性,能够给人带来温润雅致之感。
因此,山与水成为了唐代诗歌中常用且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人文情怀的体现唐代诗人将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创作出一系列深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赞美山水和城市的美景,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通过借景抒怀,以山水意象寄托对生活、爱情和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共生关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代表性诗作分析下面列举了几首代表性的唐代诗歌,展示了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典型案例:1.杜牧《秋夕》: 诗中通过描述秋天田园风光中夜晚灯火辉煌、月色皎洁的景象,抒发对家庭团聚、幸福温馨生活的渴望。
2.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中以观赏壮丽长江大桥为契机,讲述了作者亲眼目睹壮丽景色后的深情留恋,同时表达了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自豪。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通过描绘芳草平野上行人离别的情境,以山水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别和时光变迁之感。
结论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在唐代诗歌中,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怀相互交融,创造出了许多永恒的艺术作品,并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像与文人情怀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像与文人情怀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山水意象一直被视为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景,更折射出了文人士人的情怀与境界。
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春花秋月,诗人们借助这些山水意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的关系。
一、山水意象的自然之美在古诗词中,山水意象往往将大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人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奇峰怪石、绿树长廊、流泉飞瀑等景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以山与水景为蓝本,通过描绘长城俯瞰黄河奔腾入海的景象,凸显了山水的壮丽和自然的宏伟。
二、山水意象的文人情怀山水景观往往引发诗人们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使他们表达了种种情怀。
徐渭的《雨后登古原》中写道:“平岗杨柳青青广,白骨重霜未肯消。
封矿愁离子夜哭,月明人倚大荒望。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年代废墟、残骸和悲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故土和民不聊生的忧伤和愤怒。
山水意象成为诗人们表达社会现实和心灵境界的载体。
三、山水意象的精神追求山水意象寄寓了诗人们对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通过人们登高眺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远视野和人生境界的愿望。
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诗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通过描述赤壁山水中的铁血丹心与豪情壮志,诗人表达了一腔热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
四、山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山水意象作为艺术表现,诗人们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描摹得栩栩如生,并使之和诗人的情感相结合。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秋夕的夜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融为一体,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淡然。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表达和文人思辨的载体。
诗词意境解析古诗中的山水与心境
诗词意境解析古诗中的山水与心境古代中国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其中山水与心境是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古诗中山水与心境的意境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和表达人情。
古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崇拜,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山水可以给人以宏大和壮美之感,也可以给人以宁静和柔美之感,不同的山水意境代表着不同的心境与情感。
首先,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境常常与人的心境相映成趣。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句,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同时也揭示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境。
读者在阅读这样的古诗时,往往可以感受到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其次,古诗中山水与心境的联系也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永恒,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爱情的期望。
在这样的诗词中,山水被用来象征着某种情感,进而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再次,古代诗词中山水与心境的意境解析,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和自然的看法。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之句,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抒发了对自然和平安的向往。
这样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也促使人们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古代诗词中山水与心境的意境解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的机会。
通过欣赏和解读古人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启迪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琐事,忽略了对大自然和内心深处的关注。
因此,读古诗、悟诗中的山水意境,也是一种放松身心、提升心境的方式。
虽然古代诗词已经历了千年,但其中所蕴含的山水与心境的意境却仍然具有普世的价值。
不论是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还是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中的山水与心境,我们都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像与文人情怀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像与文人情怀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像与文人情怀,是中国文化中独特而深远的一部分。
山水意象是中国文人创作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文人对人生、社会、命运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抒发。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艺术画卷。
古代文人常以山水为题材,通过描绘山水的变幻、壮美和寂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他们的笔下,山川河流、峰峦古树、湖泊溪流等自然景观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绪。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这种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山水意象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与文人的情感和命运相联系。
文人常以山水为背景,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得失荣辱。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凉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种通过山水意象表达情感的方式,使诗词作品更富有情感的厚重感。
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的交融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风景的变幻和自然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这种通过山水意象来表达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方式,使诗词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是中国文化中独特而深远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文人对人生、社会、命运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抒发。
通过山水意象,文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和人生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激情与山水古诗
激情与山水古诗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读书》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1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8、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聂夷中《咏田家》
1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山水景色寄真情——论杜牧的山水诗
纲 《 洲 诗 话 》 )薛 雪 也 说 : “ 牧 之 晚 唐 翘 楚 , 名 作 颇 钓 。在 这 一 幅 画 中 ,不 管 是 山、 是 水 、 是 岩 、 是 竹 , 也 不 石 杜
映 。从谢灵运 、谢眺 ,到王维、孟浩然 ,无一不是 因为政 可 以清 楚 地 看 到 杜 牧 的那 种 飘 逸 豪 俊 、 刚正 耿 直 的个 性 , 治 上 的 失 意 而 逃 避 现 实 、 寄情 山水 的 ,表 现 出一 种 与 世无 以及他对生活、对大 自然的热 爱。
争 的态度 。
“ ” ,似 乎 写 的 是 声 响 ,然 而 那 单 调 孤 零 的 蝉 呜 声 , 噪
勃 生机 ,表现 出作 者对 生活 的热 爱 。即使是 在历 代文人
在 秋 桂 飘 香 、 青 苔 满 阶 、 暮 霭 层 层 、 夕 阳 西 下 的 环 境 笔 下 都 显 得 萧 瑟 凄 凉 的 秋 天 , 在 杜 牧 的 眼 里 也 是 值 得 赞 山行 》 : 中 ,越 发衬 托 出周遭 的寂 静 。特别 是 “ 谁知竹 西路 ,歌 美 的 。我 们 看 他 那 首 脍 炙 人 口的 《 吹是扬 州 ”一句 中 ,扬州 在唐 代是 相 当繁华 的大都 市 , 宫 观 重 叠 、 弦 管 哜 嘈 , 诗 人 以 一 个 “ 知 ”轻 轻 带 过 , 谁 这 样 以 极 为 热 闹 的 扬 州 来 作 为 禅 智 寺 的 反 衬 , 就 愈 加 显 远 上 寒 山石 径 斜 ,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二 月花 这 首 诗 ,气 韵 清 秀 , 格 调 高 峻 。 诗 的 一 开 始 , 作 者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和名句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和名句共9页(第3页)《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山高水长的古诗词
山高水长的古诗词一、引言山高水长是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常用手法之一,古代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运用这一描写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山水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中山高水长的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这一主题在文学中的深远意义和美学价值。
二、山高水长的意象2.1 山高山的高度给人一种崇高和壮丽之感,古人常以“云中峰峦”、“玉带连天”等词语来描绘山的高大。
这种高度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视为境界的提升和精神的超越,代表着人们对理想和追求的向往。
2.2 水长水的延绵给人一种广阔和悠远之感,古人常以“江河无尽”、“波澜壮阔”等词语来描绘水的长远。
这种延绵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积淀,代表着人们对生命和生存的思考和反思。
三、山高水长的意义3.1 孤独与坚毅山高水长的景象往往给人以孤独的感觉,同时也迫使人们展现出坚毅和决心。
在山高水长的环境中,人们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2 情感与审美山高水长的景象往往给人以深刻的情感震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激荡,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对美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能力。
3.3 心灵与启示山高水长的意象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和启示。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尘嚣,沉思自己的人生和境遇,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和洞察,同时也能够得出一些深刻的生活智慧和哲理。
四、山高水长的古诗词欣赏4.1 登高作山高水长,登高作为古人赞美山水的常见主题,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登高作古诗:登高望远烈士塔,对月共思故国家。
闻鼓久停兵器在,见帆频整远舟沙。
俄闻豺狼哀怒吼,疑是姬凤哀鸣呀。
天涯何处是家园,山楼寂寞洞庭花。
4.2 水长诗水长诗是古代诗人表达对江河水流之美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水流的描写展现了水的长远和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原创文学
山与水,诗与情
杨宗霈 河南安阳正一中学
夏日的阳光骄傲地炫耀,车窗外的热浪逐渐紧密,让人越发感到烦闷。
忽然转了个弯,紧跟着就听到了清脆的水流声和隐约的喧闹,空气中也多了一丝惬意的凉爽。
沿着山路缓慢向上,峡谷的风光逐渐清晰了起来。
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底部的潭水,宛若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此,轻风拂过,熠熠生辉。
随着泉水向上望去,竟回转蜿蜒,无法追其源头,只好加紧速度向景区入口驶去。
一入景区,便明白了喧闹声的出处——正值暑假最热的时节,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看到,追打着、嬉笑着在浅潭中忙得不亦乐乎。
连许多随行的家长也按捺不住,纷纷挽起裤脚,和孩子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凉爽与惬意。
随着山路向上走去,树木逐渐茂盛,阳光透过层层绿叶照到身上,竟也有了一丝舒爽的味道。
一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嬉闹声若隐若现,叮咚泉水声却越来越响,转弯后山边竟挂着一处瀑布。
虽不及庐山瀑布那如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但也有“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的情调。
一滴滴的泉水汇聚到一起,穿过绿草,穿过青石,穿过些许的阻挡,声势逐渐地浩大,
在断崖边义无反顾,似银珠般落下,激起一层朦胧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如梦般的风采。
空气中也透着迷人的甜味,深吸一口气,夏日的沉闷和燥热瞬间消散,整个人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好不惬意!
继续向上走去,登上了这峡谷的最高点,张开双臂拥抱这如画的风景,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度,神清气爽达到极点,心旷神怡。
一年又一年,春天的草木照样长出新的枝叶,清流中的泉水依然淙淙作响,云气仍会从昔日的山峦中喷出,景如故,而人不会如故。
即便人如故,但心情却不一定如故。
故见同一明月,王维会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会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又会在不同心境下写出不同的文章,如苏轼会斗志昂扬写道“休将白发唱黄鸡”,也会伤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与水,诗与情,自古就是“纠缠不清”的关系,人生
几十年一晃而过,把握住当下才是极致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