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上)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4年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4.01.23•【分类】工作报告正文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4年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各位代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的主要工作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最高检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立足法律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履职,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中,奋力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
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案件142933件,办结136110件,同比分别上升56.9%和52.9%。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在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中,切实把握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检察履职特质。
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保障。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推动首都检察发展行稳致远。
——依靠党的领导破解检察发展难题。
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市委实施意见,引领和保障检察工作,努力以顽强意志打开法律监督工作发展新天地。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市委及其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18件,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检察制度效能。
——强化检察发展“思想要素”功能。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检察院党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逐章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贯通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破解16项问题,健全14项制度,把握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的“金钥匙”。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初三一模道德与法制试题及答案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九 年 级 统 一 测 试 试 卷道德与法治2022.41.本试卷共 8 页,共两部分,共 20 题,满分 70 分。
考试时间 70 分钟。
考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2021 年 10 月 17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 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标志着 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A .祝融号B .羲和号C .悟空号D .嫦娥五号2.上面的对话启示我们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②良好的沟通能解决亲子冲突③共担家庭之责,建设和谐家庭 ④家庭成员要相互体谅和关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3.对右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成功路上,需要有永不放弃的坚忍 ②努力实现梦想,过程和结果都重要 ③过程再艰难,也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④接纳自己的过去,激发自我的潜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对下列古语解读正确的是古语解读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B 学贵有疑学习中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C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说话要有根据,做事要循规蹈矩D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向往美好,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5.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同学们纷纷报名。
“我负责设计班徽”“我来写宣传稿”“我报名一千米跑步”“我可以给大家看衣服、打扫卫生”。
同学们的表现体现了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角色②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大家能相互帮助③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民主制定集体规则④从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承担对集体的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北京市司法局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以来,经常受到市民的赞扬。
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01.09•【文号】环综合〔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宣示,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加快补齐认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方面短板,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现就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为牵引,以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
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行动如何落实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行动如何落实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行动,分别是污染防治行动、生态修复行动和绿色发展行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三大行动以及如何落实。
一、污染防治行动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物的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标准,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气排放。
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力度。
水污染防治是另一个重点。
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确保达标排放。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防止污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土壤污染防治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对于受污染的土壤,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土壤修复、土壤改良等,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为了落实污染防治行动,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二、生态修复行动生态修复是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生态系统出现了退化和失衡的现象,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等。
在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方面,要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以法治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解读
以法治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解读2020年3月27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中央和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安排部署,立足服务和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河北生态环境保护实际,突出立法的完整性、统一性、创新性、实效性,对构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了制度探索创新,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河北方案,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河北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条例基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吸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最新成果,借鉴生态环境保护前沿理论,作了整体保护、一体推进的制度设计。
将《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名称修改为《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是体现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突出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保护这一价值取向。
条例第一条明确了立法目的,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应当秉持的理念、坚持的原则、实现的路径,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此后的章节条款,围绕这一主题,系统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制度、主要措施和具体规范。
凉山州2022年公需科目(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凉山州2022年公需科目(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凉山州2022年公需科目促进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红色为答案)单选题1.()时期,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0.30分)A.“十四五”B.“十三五”C.“十二五”D.“十一五”2.“十三五”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重点和主线是()。
(0.30分)A.生态保护B.质量改善C.污染减排D.风险防范3.()是关系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0.30分)A.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C.党的领导D.和谐社会4.()年XXX、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当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0.30分)A.2017B.2018C.2019D.20205.“十三五”规划纲确定的()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已提早完成。
(0.30分)A.8B.9C。
10D。
116.()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以及金属矿产消费国。
(0.30分)A.美国B.ChinaC.XXXD.澳大利亚7.我国运输结构仍以()货运为主。
(0.30分)A.铁路B.水路C.公路D.航空8.()的重点任务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
(0.30分)A.推进当代生态环境治理B.生态保护与修复C.污染治理D.绿色发展9.构建当代干净能源体系,要建立()就是“第一能源”理念。
(0.30分)A.节能B.干净C.新能源D.绿色发展10.()的重点任务是更加突出“三个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0.30分)A.推进当代生态环境治理B.生态保护与修复C.污染治理D.绿色发展11.()年要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糊口方式,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0.30分)A.2030B.2035C。
2045D.绿色发展12.坚持山水XXX草体系治理,构建以()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大生态体系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发表时间:2018-05-25T10:29:47.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王磊[导读] 摘要: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茂名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525000摘要: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措施近年来,空气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安全。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然而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都同时难以避免空气质量下降的事实,灰霾、酸雨、光化学烟雾污染成为大气污染的典型特征。
党的十九大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之一,通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铺就美丽中国建设的康庄大道。
深入研究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是治理环境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对这个课题进行了探讨。
1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分析1.1 大气污染防治现状首先,我国在常规大气污染物防治方面成效显著,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总量基本上得到控制[1]。
这主要源于我国对工业企业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有力控制,火电脱硫及工业烟尘、粉尘控制均取得积极成效。
城市大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该标准与欧美国家标准相比还是太过宽松[2],即便如此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仍难以达标。
其次,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单一污染阶段进入复合污染阶段。
过去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现已过渡为机动车尾气型与煤烟型污染共存的复合污染阶段。
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频率增加,PM2.5、VOC、大气重金属的排放显著增长。
1.2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第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上)主讲人:张世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及工程学院副院长大家好,今天所讲的主题是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我想从如何善治环境,然后通过环境保护来促进发展,这样的一个主题。
今天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讨论,一个解决环境问题的变化和发展,第二个是简要讨论一下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体征。
从这些社会经济体征里面,如何在提炼出一些政策的建议,和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三,经济及环境之间他的关系问题。
第四,讨论中国环境及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中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
然后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在目前这个阶段,要想践行生态文明,控制大气污染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变化及变革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从上一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的关注。
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叫Paul Crutzen。
他认为过去人类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当中,对地球所施加的各种影响,已经非常显著,并且超越了自然变化和自然演变的历程.因此他把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叫做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他称为叫做人类世。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他强调的是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干预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其他因素对自然演变的这样过程和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举几个例子,从1950年以来,全世界人口增加的总数相当于人类出现以来前400万年整个人口的增加数。
第二, 2000年,全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另外,比如说2000年全球的石油消耗量比1900年就增加了30倍左右。
2000年,全球的这种工业品的生产比20世纪初的时候增加了50倍。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他对环境、对资源、对土地、对方方面面维系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环境,都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和问题。
2021年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1.疫情期间,我国防疫工作的三大重要任务不包括()。
(3.0分)A.防止传染B.救人C.对所有病人给予生活补助D.确认病人治好2.2005年,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
2015年,中央正式将“两山理论”纳入()。
(3.0分)A.《关于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意见》B.《自然保护区暂行条例》C.《人类环境宣言》D.《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中,2050年前的"三步走〃不包括()。
(3.0分)A.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B.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飞跃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部分实现C.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4.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不包括()。
(3.0分)A.市场需求不足B.投资回报率低C.产权过度保护D.转型升级压力5.关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建设的主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提高全社会生态认知水平和生态安全能力B.加强生态安全管理,促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加强国家生态安全的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控化的能力建设D.目前不参与全球生态治理6.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降水分布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我国降水区域分布不均B.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不均C.我国降水量变化空间差异不明显D.我国降水量年际变率大,易旱易涝,旱涝交替7.()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的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
(3.0分)A.雾8.霾r第C.相D.雪8.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空气体积总量的()。
(3.0分)A.0.01% - 0.02%B.0.03% - 0.04%C.0.05% - 0.06%D.0.07% - 0.08%9.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求侧不包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6.16•【文号】•【施行日期】2018.06.1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6月16日)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不足。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环保是规划重要内容之一。
环保规划作为保障生态环境的坚实保障,对于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将介绍“十四五”环保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扩大大气污染防治覆盖面,实现地级市和以上城市PM2.5浓度年均下降6%以上。
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工业技术水平等途径降低燃煤排放。
与此同时,推进清洁能源政策,鼓励绿色出行,培育绿色消费,积极引导人们践行节能减排,共同保障美丽蓝天。
二、打赢碧水保卫战在水污染防治上,强化污染源治理,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防治重点流域水环境恶化。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完善水污染防治责任与考核制度,着力把全流程管控落到实处。
倡导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共同保护优美的水资源。
三、打赢净土保卫战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速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推进订单治理,深挖问题根源进行源头治理。
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打造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构建新型环保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推动绿色发展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双供给”机制改革以市场化为手段,通过建立绿色金融、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环保技术体系等,推进环保与绿色经济发展并重。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充分激发环保和绿色产业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倡导生产、消费、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和产业高效利用、回收利用;建立循环制造体系,实现“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制造产业;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行环保大数据平台,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生态环境规划、预警、防治、监管和服务的效果和质量,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监督,完善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检测试卷(有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每小题2分,共48分)1.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一成就的取得( )①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②为解决贫困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是我们百年大党“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④基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依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对新时代10年以来全国和各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创新发展指数总体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此专家建议加快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缩小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差距。
这表明( )A.我国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B.缩小区域间创新差距有利于经济高速发展C.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因素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3.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就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B.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C.改革开放是制度的最大优势D.改革开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4.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共同富裕需要努力消除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②共同富裕要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民生福祉③共同富裕强调让人民群众同步共享发展成果④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我国环境保护十项重要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十项重要政策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环境保护的十项重要政策,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引导。
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1. 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是我国环保政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计划旨在全面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标准。
通过推进燃煤清洁化、汽车尾气治理、工业排放控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城市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
2.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部重要立法。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要求,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
三、水环境治理政策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实现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
2.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高我国水环境的质量。
四、生态保护政策1. 自然保护区体制建设自然保护区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涵盖了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是我国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计划旨在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
五、资源利用政策1. 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资源利用政策的重要法规。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内容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内容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内容评述一、引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本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的落实,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内容评述1.回顾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用地制度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成果。
2.展望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形成全面、系统、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大会将提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促进绿色发展,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等。
4.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与责任担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国内的重要课题,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会将强调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深化国际环境合作,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全民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写手,我深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和最新进展,力求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全面深入地呈现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要内容和未来工作任务。
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共同为构建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目标如何实现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目标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我国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目标,分别是:蓝天保卫行动、碧水保卫行动、净土保卫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蓝天保卫行动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让天空更加湛蓝。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
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其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大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检测和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此外,加强城市扬尘治理,控制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等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以及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也是蓝天保卫行动的重要内容。
碧水保卫行动的核心是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这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治理,严禁企业偷排、超标排放废水。
同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加强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对水域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另外,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碧水保卫行动的重要环节。
净土保卫行动致力于保护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的底数。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地,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土壤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严格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土壤污染的来源。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防止其对土壤造成污染。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如何落实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如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又该如何落实呢?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行动主要包括:减少污染行动、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及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行动。
减少污染行动是五大行动中的首要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的无序处理等,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
要落实减少污染行动,首先需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应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减少生活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是维护生态平衡、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需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活动。
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要采取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湿地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进行修复。
此外,还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生产领域,要推动企业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消费领域,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
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
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控制机动车尾气、加强燃煤污染治理等,使得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各地加强了水源保护、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水质明显改善。
固体废物治理成效显著。
各地加强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垃圾的总量。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各地加强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上)主讲人:张世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大家好,今天所讲的主题是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我想从如何善治环境,然后通过环境保护来促进发展,这样的一个主题。
今天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讨论,一个解决环境问题的变化和发展,第二个是简要讨论一下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体征。
从这些社会经济体征里面,如何在提炼出一些政策的建议,和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三,经济与环境之间他的关系问题。
第四,讨论中国环境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中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
然后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在目前这个阶段,要想践行生态文明,控制大气污染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变化与变革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从上一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的关注。
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叫Paul Crutzen。
他认为过去人类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当中,对地球所施加的各种影响,已经非常显著,并且超越了自然变化和自然演变的历程.因此他把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叫做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他称为叫做人类世。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他强调的是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干预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其他因素对自然演变的这样过程和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举几个例子,从1950年以来,全世界人口增加的总数相当于人类出现以来前400万年整个人口的增加数。
第二, 2000年,全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另外,比如说2000年全球的石油消耗量比1900年就增加了30倍左右。
2000年,全球的这种工业品的生产比20世纪初的时候增加了50倍。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他对环境、对资源、对土地、对方方面面维系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环境,都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和问题。
当然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经济体,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面,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都在9甚至以上。
比如说有很多的省份,甚至年均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字,正是这样的一种快速的发展,使得全球普遍面临着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妨简单的回述一下,一是大家都知道的,解决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的问题。
臭氧层是保护我们人类免受紫外线干扰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功能,这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另外是酸雨污染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包括生物多样性的锐减问题。
还有一个最近这几年引起大家更多关注的气侯变化和大气污染的问题。
气侯变化从2005年左右,在中国引起了不仅仅是决策者,也包括媒体、也包括公众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普遍的关注。
人们担忧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对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会带来极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气侯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都有一个共源的问题,都是与我们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2012年, WWF发表了一个全球生命力的报告,用一些非常明晰和简洁的数字来阐述了,当今世界我们全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环境挑战。
比如说生物多样性在1970年到2008年的时候就下降了28%,假如我们现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利用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维系现在这样一种生产和生存方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认为,我们要需要有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系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这些简单的数字告诉大家什么呢?就是说人类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时候。
因为不改变的话,自然界是无法满足现在的样种发展和生存模式的。
应对这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其实在世界范围里面应该来说此前是有两次很重要的与环境相关的一些战略性的转折。
有学者会把他概括为两次环境革命。
一次环境革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那候是因为有一本书叫做《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引发了全球对过度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环境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讨论。
在第一次环境革命的时候,很多人会关注,既然人类的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影响,我们是不是应该限制经济增长,在这样的一种思辨和讨论过程当中。
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限制经济增长来保护环境,可能在短期之内是有可能解决的,一个聪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寻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这样的讨论,就引发了全球历史上的第二次环境革命,这种环境革命主要是发生在1980年之后的一段的时间。
1987年,发表了另外的一本书,叫做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本书里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和选择。
通过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来增加我们的收入,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维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基础。
我们说也许从本世纪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个环境革命的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是的话这一次新的变革浪潮,他是以低碳化和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的一个绿色经济的一个格局的产生。
从第三次环境革命,有别于前两次,前两次很明显的是强调针对环境一些末端治理的措施,当然可持续发展他更强调我们的源头治理。
但是第三次环境革命,引发点是因为人们对气侯变化的关注、核心的要义,是如何改变人们利用和使用资源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能源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第三次环境革命,不仅仅是技术变化和各国的环境增长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意味着全球新的国际竞争格局、贸易格局和外交格局重新的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大家都知道2008—2009年全球发生了一次重要的金融危机,联合国为了应对这种全球性的金融和财务危机,推出了绿色新政的改革。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种概念呢?他认为人们投资在环保等领域这样相关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收益,包括就业方面的这种社会效益是远高于传统的制造业。
正是因为这样,他提出了要通过在全球范围里面,推动绿色经济行动。
把绿色经济作为全球全世界的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重要经济心态,依次来减少气侯变化的负面影响,然后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推动解决全球的就业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些重要的理念、观念、政策文件和协议当中,很重要的是我们在现实社会能够观察到,全球在推动绿色经济,应对气侯变化和污染的努力,他所带来的实质性、结构性的调整。
比如说全国的绿色技术研发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比如说绿色制造业成为传统制造业中的一个义军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食品在整个农产品的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观察的到的全球性的一些变化。
当然对中国来讲百姓们对环境、气侯、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主要还是因2011年在微博以及其他媒体上对于PM2.5曾经是个很专业的学术名词的讨论所引发的。
每个人都是过程的一个经历者,自从PM2.5进入到公众视野之后,在中国这种各个层面上对大气问题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中国政府而言,我们说中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始于80年代,真正强调从社会层面上、从产业结构上调整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最早在政府文件的出现,早在1995年就有了,到十八大的时候,十八大明确的提出要践行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政府目标、政府战略性的目标和决策选择。
在十八大当中,大家都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强调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类福祉、关乎民主未来的长远大计。
特别提出要通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种空间格局。
然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然后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实行生态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去改进我国整体的生态状况来遏制日趋严重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等这些污染的问题。
十八大等于再一次更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应对环境与污染问题方面的一个政治承诺和一个路径的选择。
政治承诺就是未来中国绝对不会以牺牲环境来维系经济的发展,以牺牲人类所发生存的自然基础,来维系我们的这个经济的这种增长。
所以这是一种政治承诺,同时战略路径上也进一步明确的提出低碳、绿色、循环、这样的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有目标、有路径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
比如说包括各类的制度建设,各种相关的环境政策和区域规划、区域生态规划,以及环境赔偿制度等等,这种以利益冲突协调机制相关的一系列政策。
十八大生态文明的这样一些政治意愿,在2014年的两会期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重视,大家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看到,环境保护成为2014年两会期间一个重要议题。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民众和代表对大气污染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的代表都在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的提案和议案。
比如说中国环境报就做了一个统计,截止到3月9号,人大代表的建议当中,环境保护相关的建议占了总的建议总量的27%,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重视。
特别重要的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的总理明确的向全国民众承诺,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止,坚持向污染宣战。
李克强总理特别的强调,我们要向对待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所以从这样问题来看,在两会期间对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有了更详细和深入的讨论。
我把两会期间对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防治对策提炼和总结一下,以供大家供一个参考和思考。
一是用重点治理污染、攻坚雾霾,对雾霾进行重点供防。
量化2014年的任务,所以第一个就是要用重拳来治污,然后核心是要针对雾霾的问题。
同时2014年的所有与环保相关的工作,要不断的量化。
比如说一个强调继续强调继续深入落实和实施大气的这个国十条,去年中国环保部门公布的这个大气国十条。
比如说提出要淘汰燃煤小锅炉,然后推进燃煤电厂的脱硫脱销除尘,然后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等等。
所有的这些这个是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下面,都有一些量化的指标。
所以这是两会期间的这个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防止对策当中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要强调能源结构的优化强调污染治理从治标向治本去转化。
我们知道过去我们说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等待,要等待我们的经济增长脱硫脱销等等末端的治理措施。
2014年的这次两会期间,着力强调要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来降低环境污染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从本上来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根本性的一个战略的转变。
因为几乎所有的大气污染问题,都与我们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以我们的这种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比如煤石油等等是有关的,强调能源结构的优化,这就意味着中国将在几个方面进行较大的努力。
一是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主要为了要解决中国的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的优化问题。
二是有鉴于中国在短期之内,还无法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进行更大的转型,那就意味着清洁煤的技术和清洁煤等一系列政策和对策,都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