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服务业蓄势待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服务业蓄势待发
作者:
来源:《硅谷》2013年第14期
据中国科学报,今年年初正式公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曾让业内人士期盼了很久。而这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文件的“亮点”之一便是,首次将“生物服务”列为生物产业发展的七个重点领域之一。
时隔半年之后,在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长春北湖科技园两大园区主办的“北科建集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推介会”上,业界终于有机会通过规划生物服务部分的起草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系统了解我国生物服务业的内涵、现状及发展战略。
据他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项目“生物服务软课题”目前已正式批准立项。
首次列入产业规划
事实上,生物服务业的相关业态,在我国早已存在,例如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CRO,提供委托制造服务的CMO以及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研究机构。
不过,将生物服务单独作为一大重点领域列入国家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还是首次。
李青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眼市场需求,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据李青介绍,国家将重点支持合同研发和委托制造服务产业的发展,推动拥有优势专有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单项或整合化服务。
同时,我国正积极提高公共技术专业化服务能力,努力培育生物产业延伸服务,加强生物产业专业中介服务,鼓励企业承接国内外生物产业服务外包。
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我国生物服务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服务大型企业。
为了推动生物服务业发展,国家还特别制定了“生物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建设国家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技术网络化服务体系,形成面向生物产业的信息服务能力。
据了解,该计划包括关键技术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生物产业高端中介服务企业培育、政策配套四个
方面。
厘清产业内涵
在上述推介会上,李青作为起草规划中生物服务部分的权威专家,对生物服务业的内涵做了介绍。
李青表示,作为生物产业新兴领域的生物服务有着两层涵义:一方面是依靠生物技术和其他现代科技手段,为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提供的新型服务业态;另一方面是针对生物产业自身特点,为生物产业自身的发展提供的专项技术
服务。
具体而言,生物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针对重点创新产品产业化的技术外包服务,例如,医疗领域的委托合同研究(CRO)和委托制造(CMO)。
随着全球药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制药产业链出现了明显的产业分工,国际医药行业现已呈现出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大趋势。
从疾病目标研究、药物化合物的筛选和研发、人体临床试验、药监局审核、委托生产代加工、乃至市场销售的价值链,已渐渐由研发、生产甚至销售的专业服务厂商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透过利润共享与风险共担的理念,医药产业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其次是针对生物技术自身,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各环节的公共技术服务,例如,基因组学研究、实验室设备和试剂供应的配套服务等。
以基因组学研究为例,据GenomeWeb统计,全球基因组学研究市场份额中,世界各基因组中心占42%,华大基因占24%,Illumina公司占11%,其余为其他基因组学研究公司和机构。
第三方面则是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的各种延伸服务,例如,个体化医疗、远程医疗和远程环境监测等。
市场调研机构BBC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个体化医疗的技术市场预计会从2009年的144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92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5.2%。
此外,生物服务还包括为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的专业中介服务,例如,法律、金融、技术孵化等。
现状与对策
李青认为,随着生物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业将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带动我国生物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他表示,从全球范围看,生物服务业近年增长速度极快,顶尖学科的交叉日趋明显,产业集群初见规模,人才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已成为各国最激烈竞争的领域之一。
在技术外包服务方面,我国CRO已发展多年,国内企业在国际外包市场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并造就了一批上市公司,已形成产业化。
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已具备一流的科研实力和平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同时搭建了人才高地,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但李青同时也指出,我国发展生物服务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虽然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迅速,但面临着大规模信息和数据处理等重要的技术发展瓶颈。作为新的产业,生物服务在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政策障碍。
同时,这一产业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此,李青从发展战略、保障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他认为,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营造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标准规范方面,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涉及技术标准、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行业规则和标准规范的制定。
此外,我国还应在投入、税收、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