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方言对谐音网络词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可以探讨不同社会语境下的语言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代年轻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体现在词汇的丰富性上。
不同的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来源。
网络流行语“咋地”、“撒狗粮”等词汇就是来自方言中的特殊表达方式,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走红全国。
这些方言词汇给互联网语言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丰富了网络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体现在语音和语调上。
方言的语音和语调特征会影响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发音和语调习惯,从而影响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
某些方言在发音时会增加声调的强度和变化,这种特点常常被用在网络流行语中,使得表达更加夸张和有趣。
一些方言习惯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到网络流行语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这种方言的影响使得网络流行语不再拘泥于规范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实际对话中的口语风格。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体现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上。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携带着地方的习俗、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
这些特色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得以体现,通过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词汇,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更好地传递和表达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佛系”、“吃瓜群众”等网络流行语既包含了方言中的表达方式,又形象地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谐音流行语
谐音流行语摘要:1.谐音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2.谐音流行语的发展历程3.谐音流行语的类型与示例4.谐音流行语在网络语言中的地位与影响5.谐音流行语的传承与创新正文:一、谐音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谐音流行语是指利用汉字的音韵变化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富有趣味性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现象既体现了汉字的音韵美,也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传播力。
谐音流行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韵变化:谐音流行语是基于汉字音韵的变化而产生的,通过同音或者近音的字来代替原词,形成新的词汇。
2.趣味性:谐音流行语通常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能够让人们在理解其含义的同时产生愉悦感。
3.表达力:谐音流行语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隐晦性和暗示性,能够以简洁的形式传达较为丰富的信息。
4.传播力:由于谐音流行语的趣味性和表达力,使其在网络传播中具有较高的传播效果,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播。
二、谐音流行语的发展历程谐音流行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诗词中的谐音运用。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谐音流行语在网络语言中迅速崛起,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1.古代谐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谐音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
如诗词中的“柳”谐“留”,“杏”谐“幸”等。
2.网络谐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谐音流行语逐渐在网络语言中崭露头角,如“233”代表“哈哈”,“蒟蒻”代表“垃圾”等。
三、谐音流行语的类型与示例谐音流行语的类型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谐音流行语类型及其示例:1.数字谐音:如“666”代表“溜溜溜”,“886”代表“拜拜啦”等。
2.拼音谐音:如“zhèi”代表“这”,“nèi”代表“那”等。
3.缩写谐音:如“doge”代表“狗”,“skr”代表“撕裂”等。
4.文字游戏谐音:如“蒟蒻”代表“垃圾”,“鱼丸”代表“愚蠢”等。
四、谐音流行语在网络语言中的地位与影响谐音流行语在网络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形式,使得网络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网络方言谐音词新探-精选资料
网络方言谐音词新探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与传统平面媒介语言不同的形式。
根据语义来源,郑远汉(2002)将网络语言分为:符号组形类、数字会意类、谐音替代类等。
其中谐音替代类中方言谐音词是根据各地方音谐音而成,如:介个、帅锅、女纸、肿么办、酱紫。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面目陌生的词?为什么它们会那么流行?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大众媒体中流行的原因做个探析。
一、方言谐音词的分类汉语中的音节数量有限,同音或近音的字词都很多,这就为普通话向方言词进行谐音借音提供了先天的便利。
根据网络谐音词的谐音音节数量,把网络方言谐音词分为以下几类:1、词中有一个音节谐方言音我―偶(福建方言中“我”读“偶”)帅哥―帅锅(湖南话及四川话“哥”和“锅”同音)这个―介个(源于天津方言)女子―女纸(南方方言绝大多数不分平翘舌z/zh)怎么办―肿么办(源于不分平翘舌z/zh和前后鼻音en/eng 的方言)2、音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谐方言音语法单位分为四个级别:语素、词、短语、句子。
网络方言谐音词在谐音前后,谐体词与源体词有时会发生语法单位级别的变化。
1)语法单位级别没有变化的非常―灰强(南方不少地方f、h部分,例如福建话,混淆了 f 和h ,c和q这两个声母)什么―虾米(源于闽南语的谐音,如“讲什么”,闽南语读音“拱虾米”)可怜―口年(闽南语中“可怜”读“口年”)这些词谐音之后还是词,谐体词在交际中的词性和用法跟源体词相同,所以语法单位级别没有发生改变。
2)语法单位级别有变化不要―表这样子―绛紫/酱紫那样子―酿紫这些词在方言中因快读谐音由短语变为合音语,语法单位级别发生了变化。
它们的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成了新的词素。
这些汉语中原有的字就因为与方言词谐音,固有的语义发生了转变,以全新的语义活跃在网络交际语境。
二、网络方言谐音词的产生及流行原因网络方言谐音词很流行,我们觉得这种语言现象可以用模因论加以解释。
浅析方言对谐音网络词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谐音网络词的影响作者:朱韦巍刘冬冰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2期摘要:语言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随之诞生,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语言形态。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网络词汇来自方言,只是方言中很多音节没有相对应的字,就出现了所谓的“谐音网络词汇”。
本文着重研究谐音网络词汇中受方言影响的词汇,解释部分谐音网络词汇的由来,并试推测其可能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词汇方言词汇方言声韵调趋势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有人担心,方言是否就此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一些事物的消亡需要时间去验证,一些事物的存在时间同样可以验证。
长时间与网络接触,我们发现,方言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语言。
本文研究的是网络语言中受方言影响的网络词汇,有些已为人所知,如“母鸡”代表“不知道”之意,来自广东方言;有些还不为人知,如“油饼”代表“有病”,受到西北方言区,如宁夏等地方言的影响,“虾米”代表“什么”,从闽方言中借用而来。
通过方言语音可以推断有些网络词汇是受到某些方言的影响而演变而来的,如网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穷银”,意思为“穷人”,来自黑龙江、吉林两省农村地区的方言。
一、网络词汇与方言的关系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信息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语言符号,包括网络术语、网络流行语、网名用语和与网络有关的词语。
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是网络流行语,即网络使用者在互联网上用来交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
“汉语是一种形意合体,重形不重音,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性语种,在不同的空间结构——笔画、部首、偏旁中表达词意。
”这里强调的大体是汉字。
但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古代汉语中偶现“重音不重形”的现象。
那么,说现代网络词汇出现如此现象,也不无道理。
重的是方言的音,而非汉字的形。
如“桑心”,此处“sāng”是s组和sh组混同地区的方言音,方言使用者无法用适当的字来代替这个发音并表达“伤心”这个意思,这时出现“桑”字来替代“sāng”音组成“桑心”,“孩纸”也属于同一种情况。
毕业论文例文-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张兰兰摘要:收集言语作为新鲜事物出现在大众生活中,厥后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年夜地上敏捷开展,到现在可谓大年夜红大年夜紫了。
随同着收集科技的不时提高和开展,和电脑的单方面普及,人类曾经进入收集化时代。
网上办公、休闲聊天成为人们任务文娱信息交换的主要方法之一。
因此,收集言语愈来愈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外交对象之一,其主要性也愈发见长,关于收集言语的研究也就越发有了实践上的需求。
本文以收集谐音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归结和对比,单方面系统的归结出收集谐音现象的定义,对收集谐音现象发生的特色、类型停止了剖析,从而促令人们规范应用谐音现象。
关键词:收集言语谐音现象特色分类1、收集谐音现象的界定国际的学者对收集言语的定义各不相反,它是一种具有数种意思的不美观念,它既可以指在收集中应用的特定言语,也能够指在收集中应用的天然言语或许符号。
经过这些不美观念我们便可以对收集言语停止概括:收集言语和其他序言的言语并没有任何基本差别,这是仰赖于人们平常的交换却又自力于平常生活用语的习语。
其最主要的交换门路是收集。
本文中所说的收集言语是指随着互联网+收集的开展而开展出的一种言语,个中包罗中文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特别符号、图形等多种组合,在特定的收集序言传达中表达特别的意义。
网友们的目标在于提高在线聊天的效力,或许构成聊天的滑稽滑稽等,因此,网友们发明收集言语这一特定言语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巧的改革,收集言语在互联网序言的传达中有极快的开展,成为人们收集生活中必不成少的一局部。
谐音是指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替换原本的汉字,从而发生辞趣的手段。
一切的言语都有同音近音词和谐音现象,在汉语中,这越发遍及。
汉语里,音节的数量要比汉字的数量少的多,所以,一个音节表现多个汉字的现象十分遍及,这就使得汉语有很多同音词。
中国有丰富的文明遗产,汉语有丰富的文明外延,谐音现象,在现代就曾经被遍及应用,这就是传统谐音。
人们寻求财富和防止祸胎的心情在传统谐音中有清晰的表现,例如,因为发音上“4”与“逝世”邻近,所以在数字的拔取上和表达中都尽可能防止“4”的出现。
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 ≤ i . 冀 2 0 1 4 年 第 { 1 期 ( 总 第 6 4 7 期 ) 文 教 喷 L 封
位匾 呗圆
浅 析 网 络 语 言 中 的 谐 音 现 象
侯银 梅
( 商丘 师范学 院 文学院 , 河南 商丘 4 7 6 0 0 0 )
摘 要 :网络语 言是 为 了满足 网络 交流的 需要 而发展 的一 种新 型语 言形式 , 谐音是 网络语 言 中最常见 的一种语 言表 现 形 式。本文主要 讨论 网络 语言 中的谐 音现 象 , 分 别从 网络谐 音词的 分类 、 特 点、 表 达效果和存在 的 问题 等方 面进 行 阐述 。
中谐 音 词 语 的 种 类 、 特点、 表 达 效 果 等 方 面 的 问题 。
一
“ 数字谐 音词一 般是根 据 阿拉伯 数字 的汉语 谐音 , 运 用 数 字组合 成为一 系列 简单易 记 、 输入 方便 的符 号 , 表示特 殊 含 义的字或者 词语 ” [ 4 ] 。如“ 8 8 ” 表示 “ 拜拜 ” ( 再见 ) 、 “ 7 4 5 6 ” 表 示“ 气 死 我 了” 、 “ 5 5 5 ” 表示 “ 呜呜 呜” ( 哭 泣 之声 ) 、 “ 5 2 0 1 3 1 4 ”
解调器 ( mo d e m) ” 等, 这些都属 于谐英 文词语 读音的词 。
( 二) 数 字 谐 音 词语
特点 表达 含蓄 、 委婉或 曲折 的意思 , 达 到特 殊 的语言表 达效
果, 目的是强化 表达效果 , 有效 透露信息 、 传达感 情 。通过转
换谐 音 , 新 词可 以表 达原词 不具备 的 意味 , 从 而增加语 言 的 艺术情 趣 。生 造词是指 现代汉语 中没有 、 为 了表达 需要 临时 造 出来的词 , 或被赋予 新 内涵 的词。本 文主要探讨 网络语 言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指出方言元素为流行语增添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其次分析了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丰富性影响,强调了方言在丰富网络用语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作用。
接着讨论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传播方式,以及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地域特色影响。
最后展望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未来发展,强调了保护和传承方言的重要性。
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方言、网络流行语、影响、传播、地域特色、创新贡献、保护传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通过分析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影响和传播方式,以及对地域特色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旨在揭示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结合对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创新贡献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地位。
的展开,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研究意义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各地区特有的语言系统,融汇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传统。
研究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丰富性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具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包括地域文化因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每个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因此,社会语言学可以从方言角度来研究中文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中文方言对网络流行语产生和传播的影响。
一、方言背景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影响方言是中国独特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方言作为中国的一种语言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语言现象也会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方言是中国独特的语言形式,有着自己的闹、调、音、韵。
因此,不同方言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着很不同的词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也与方言有关系。
比如,南方地区的一些词语在北方的人可能会感到陌生。
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会受到方言背景的影响,其中涉及到的词汇、文章结构等等。
语法结构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
方言也是如此,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中语法的差异十分明显。
网络流行语在创作时,往往会融入各种语法,充分表达作者的意思,就像四川方言,加上它的口音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句子,这种不同语法结构的影响,有可能影响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
3.方言与网络文化的融合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文化形态。
方言作为中国的一种語言形式,也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种文化背景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同时也会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方言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存在很大的语言差异。
这种差异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也显得格外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方言在网络传播中的翻译2.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口耳相传由于方言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方言地区群众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体现在词汇上。
不同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词汇体系,其中一些方言词汇因其独特性、形象性或生动性而成为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来源。
来自闽南方言的“霸气”、“萌萌哒”、“赞”等词汇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在网络中常用的流行语,这些方言词汇不仅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也展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体现在发音上。
方言中特有的发音特点在网络语言中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或变异。
一些方言中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同,在网络中被引入时也要根据方言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方言发音的引入不仅体现了方言文化的特色,也呈现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表现在语法和句法上。
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结构和句法规则可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些特点在网络中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创新。
来自四川方言的“么么哒”、“嘿嘿嘿”等语法结构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给网络语言增添了一定的幽默和口语化的特色。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体现在表达方式上。
方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这些表达方式在网络中被借用和调整,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网络流行语。
来自山西方言的“劳资”、“蚊子肉”等表达方式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它们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方式表达情感,使得网络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发音、语法和句法、以及表达方式上。
汉语方言的丰富多样性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网络语言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多样性。
对网络谐音词的观察与思考
一、网络汉语谐音词出现的原因(一)汉语自身的特点汉语本身的特点为谐音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的语音不断简化,字形不断发展,导致汉字里出现许多同音或者近因词,汉语中的谐音现象也成为了可能。
其次,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本身就产生了一种谐音文化。
再次,汉语中方言系统的复杂多样也为网络汉语谐音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众多的方言也使得同音和近音词更多。
(二)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资料显示,青少年和一些新兴的作家们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他们喜欢从另类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个性解读,崇尚通过创新来引人注目,追求思想解放。
然而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使年轻人压抑自己的个性,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包容性等特点恰好给网民们提供了自由的环境来自由想象和创造。
在运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网民们打破原来汉语运用的规则,创造并运用新词来代替传统词汇的表达,比如:“蟹蟹”-谢谢、“外国人”-歪果仁、“酱紫“-这样子等。
(三)输入法的偶然性网络交流中大部分网民会选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打字,而输入法的错误是导致网络汉语谐音词出现的直接原因。
网络交流的节奏较快,人们最求工作、交流的快捷简练,用最短的时间发出最简洁的消息成了人们普遍的追求。
当出现输入错误时,一方面为了省去更改的麻煩,另一方面即使出现错误对方也能理解错字的正确意思,所以一部分人选择将错就错。
比如:“油菜花”-有才华,“幽香”-邮箱等。
另外还有拼音输入俭省后出现的谐音词,典型的有:“表”-不要。
“不造”-不知道。
(四)网民主观态度表达的需求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人们主观意愿的表达也是网络谐音词出现的重要原因。
在真实的话语空间中,人们表达自己想法时会受到客观现实的束缚,然而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有充分的话语权。
因此网络中的谐音词中也包含网民的主观情感,或嘲讽,或批评,或肯定,或强调等等。
比如当人们觉得某部影视作品中女主角演技不行时,会用“女猪脚”代替女主角表达讽刺之意;由于大学教授侵犯女学生事件的曝光,人们用“叫兽”代替教授表达人们的愤慨。
论述百练:方言对网络语言影响研究
论述百练:方言对网络语言影响研究材料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通常指不同地区的人们特有的讲话习惯。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互相交流时产生的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互联网,所以方言开始慢慢地在网络上出现。
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谐音进入。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交际的需要,网民们利用谐音表义的方式创造出了大量的网络语言。
例如,“胖纸”即“胖子”的谐音词,是对胖子的幽默称呼。
在平翘舌不分的方言区,“胖zi”很容易发音成“胖zhi”,在发现用来称呼较胖的人更为亲切时,受到网民们的欢迎。
再如“集美”,本意指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或集美大学,因为网上一位视频博主带有方言口音,把“姐妹”说成“集美”,所以“集美”现在在网上通常指的是“姐妹”。
填补空位进入。
任何发达的语言都存在着空档缺位,方言作为彰显不同方言区不同文化内涵的语言,国其独特的语音、语法、语汇系统,常常承担起填补语言空位的重任。
例如在语音方面,陕西有一种特色面食,因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被当地人称为“biang biang面”,但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却没有“biang”这个音节。
随着大家对这种地方名吃的喜爱,网民们用“biang”填补了音节上的这一空位。
又如在语汇方面,“蒙圈”常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犯迷糊、搞不清楚状况的精神状态,在网络语言中填补表示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些含义的空位。
丰富词义进入。
词语多数是多义性的,且不同方言之间同样的词语只是在彼此某个义项上等同,还可能存在不同的义项,因此方言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会出现义项相融的情况,达到丰富词义的效果。
例如:“几点整啊?”“九点整。
”在普通话中这组对话我们认为时间刚好是九点钟,而在东北话中则表示两人相约,因为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一个万能动词。
“整”可以表示“吃喝”,如“整两口”:可以表示“做、弄”,如“这事儿整挺好”。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心理观念、价值观念的体现。
而在汉语方言的影响下,网络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变。
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由于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方言会对网络流行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新的网络流行语。
比如在上海市区,“卡哇伊”一词常被当成“可爱”的谐音引进到流行语中,“卡哇伊”在网络流行语中又变成了“萌萌哒”,这个词本身也是受到了上海方言的影响。
而在广东地区,粤语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更加显著。
“吃货”这个词在流行语中被翻译成了“食神”,这个词中的“食”字是受到了粤语的影响。
“赞”在网络流行语中被翻译成了“赞爆”,这种语法结构同样受到了粤语的影响。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方言不仅仅是对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影响,更是对网络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体现在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上。
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这也会反映在网络流行语中。
广东人在日常对话中喜欢用“啊”“哦”等语气词,而这些语气词也会在网络流行语中体现出来。
“你吹,啊”、“我靠,哦”这些表达方式正是受到了广东方言的影响。
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影响不仅仅是词汇上的改变,更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上的改变。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词汇和表达方式上的改变,更是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上的改变。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并从中发现汉语方言的丰富和多样性。
在互联网时代,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话题,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浅析方言式网络语言对汉语拼音读音的影响
浅析方言式网络语言对汉语拼音读音的影响作者:曾睿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1期摘要:使用方言谐音,是目前网络流行语言的一个特点。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无意识传播的新兴的社会方言,会给生活中现代汉语拼音的读音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本文试以方言式网络语言在现代汉语中流行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方言式网络语言对汉语拼音读音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式网络语言;汉语拼音;影响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全球化迅速普及,各种聊天工具的运用,使得网络语言广为流传,方言式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变体,使得网民更为自由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导致汉语拼音出现了口语化、粗俗化、不规范化的倾向。
一、方言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既然是社会现象,便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网络语言初期是指网络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认为指后者。
”在于根元教授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定义为:“‘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来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
”而方言式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方言谐音,产生的一种表达语言的变异,方言式网络语言是现在网上交流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方言式网络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正面特点方言式网络语言简单便捷、清楚明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想象力创造的空间,例如“咩啊=什么”“介样=这样”“酱紫=这样子”“口耐=可爱”“蓝瘦香菇=难受想哭”“表=不要”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二)负面特点方言式网络特点是摒弃传统语言规则,长期的使用会使得学生现代汉语拼读能力的下降,如词语“口耐(可爱)”“好银(好人)”“霉女(美女)”“阿锅(阿哥)”等等,从表面上看是语言的创新,但是这种故意写错、歪曲字义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现代汉语的交流和使用。
二、方言式网络语言的影响基于以上方言式网络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有些是积极的可以被大众所接纳的方言,有些是起到消极作用,不被大众所接受,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随之而产生。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具有流行、短暂、广泛参与等特点。
在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其中方言是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汉语方言较多的地区,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至关重要,下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方言的语言素材对网络流行语的贡献方言与汉语普通话普遍存在的不同在语音、词汇等方面,这些不同的语言素材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流行语中,不少涉及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话题,如网络用语“滑稽”(指搞笑、搞怪)、“口胡”(意指卖弄口才)等,在方言中早已存在,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搭配,且由于方言本身具有地域性、民俗性,更容易在当地各个群体传播和流行。
二、方言背景下网络语言借用现象的产生方言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常常被借用到网络用语中来,如在四川话中,“扯闲篮子”(闲扯)这一用语就被广大网友用来形容网络聊天中的闲聊。
相似的转化现象还有属于杭州方言的“老婆饼”,凭借其独特的名称和美味的口感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并在网络流传中广为沿用。
三、方言对网络语言的地域特色影响方言的语音、词汇、习惯等方面往往能为地域文化提供独特的特色,增强地域的代表性和吸引力。
如在福建闽南方言中,“叮咚”(指表音乐)成为流行用语,在网络上经常被用来描述心情和状态,通过网络传播,福建闽南方言广受欢迎。
同时,这些方言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总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体现在语言素材的贡献、语言借用现象的产生、以及地域特色带动的影响等方面。
在网络流行语中,方言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使得这些用语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也让网络用语表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因此,了解方言对于探究网络流行语起源和发展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对于推动汉语方言和网络语言的交流融合有着重大的意义。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传播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语音方面,汉语方言的不同发音习惯会对网络流行语的发音造成影响。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中,饱含气息的发音风格,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呵呵”、“哈哈”等表达更为夸张和逗趣。
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江南方言中,柔和舒缓的发音风格,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嘿嘿”、“喂喂”等更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发音习惯产生了直接影响,也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词汇方面,汉语方言的差异也对网络流行语的词汇选择和创新产生了影响。
不同方言区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意义。
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运用方言词汇,借助地方特色来创造新的网络流行语。
“撩”一词在北京话中是指调情的意思,在网络上衍生出“撩妹”一词,代表调戏女生。
而在广东话中,“蠢萌”代表傻气可爱,在网络流行语中也被广泛使用。
这些方言词汇的运用,既满足了人们对语言创新的需求,也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在语法方面,汉语方言的语法习惯对网络流行语的句式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
不同方言区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句式的倒装、动宾谓语结构等。
这些语法特点在网络流行语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我就是饿了”这个句式在广东话中非常常见,“我就是抖腿”也是这个句式的衍生形式,这种倒装句式的运用给人一种直接、干净的表达感受,成为一种经典句式,被广泛使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汉语方言的多样性为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也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并且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汉语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
在网络传播中,汉语方言的特点和魅力往往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从而广泛传播着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四川话中的“脑子进水”、“脑洞大开”等方言词汇在网络上被频繁使用,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这些方言词汇不仅为网络语言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汉语方言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汇的传播上,还体现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
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特点在网络上也得以传播和发展。
粤语中的“唔系呢个意思”,湖南话中的“嗯哼”,都成为了网络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这些方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网络的传播,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应用,从而影响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汉语方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为网络语言增添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使网络语言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
汉语方言还通过网络传播对标准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
汉语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逐渐渗透到标准汉语中,使标准汉语更加接近于方言地区的语言表达。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受到了方言的影响。
汉语方言通过网络传播对标准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流行语成为了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和文化的表现。
在中国,汉语方言作为独特的语言现象,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格外显著。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等方面,对中国网络文化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体现在词汇的丰富和创新上。
中国拥有丰富的方言资源,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方言词汇,这些方言词汇往往可以在网络流行语中得到体现。
江浙一带的人称“我”的方言词“俺”在网络上经常被用来表达亲切的语气,成为了一种流行语言。
又如,四川话中的“脑洞大开”、“辣眼睛”等成为了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中国网络文化的独特标志。
这些方言词汇的丰富和创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网络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还体现在语言习惯上。
不同地区的方言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方式。
某些地方的方言习惯将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提高,也会在网络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使用。
又如,在某些地区,一些特殊的语言习惯也会被用来构建新的网络流行语,比如“梦呓”、“捞到”等,这些语言习惯的体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也让网络交流更加有趣和生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汉语方言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使得网络交流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汉语方言的影响也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使得中国网络文化更加丰富和生动。
汉语方言并非只是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者,它同时也受到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产生了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关系。
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和普及,也会对汉语方言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会逐渐融入到方言中,产生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关系也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使得汉语方言和网络流行语共同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理语言符号 , 包括 网络术语 、 网络流行语 、 网名 用语和 与网
络 有关的词语 。狭 义 的网络语言 就是 网络 流行语 。 即网络使 用 者在互联网上用来交 际的约定俗成 的习惯用语 。
而广泛 流传 。而大多数 网络使用 者为 中青年人 . 具有 开放性 和兼容性 , 不受传 统语 法规范束缚 , 容 易接受新 兴 网络语 言 .
音 为“ 偶” 。“ 喜欢 ” 在粤语 方言 中读 ‘ ' x i f a n ” , 后来 网络使 用者
正在 以各种方 式影 响着我们 的生活 , 影 响着 我们 的语言 。本
文研 究的 是网络 语言 中受方 言影 响 的网络 词汇 。 , 有 些 已为 人所 知 , 如“ 母鸡 ” 代表 “ 不知 道” 之意, 来 自广东方 言 ; 有些 还 不 为人知 , 如“ 油饼 ” 代 表“ 有 病” , 受到西 北方言 区 , 如宁夏 等
j
- 语言文学研究 薯 蔓 善 蓦 薯 蠹 ≯ 誊 薯 一 蠹 ≯ 善 霉 曩 蠢 蕊 蓦 参 誊 曩 誊 曩 囊 囊 臻 誊 蔫 爱 蓦 誊 嚣 掌 萎 譬 誊 。 曩 誊 蔓
毫 蠢” 麓 塞网 络 词 的 影 响
词 汇 。如 :
来替代“ s a n g ” 音组成“ 桑心 ” , “ 孩纸” 也属于 同一种情况。 方言音 的使用使得 网络用语多了一份亲和俏皮 的感觉。 这类 词 汇 被 称 为 网 络谐 音 词 , 关 于 网 络谐 音 词 . 已有 诸 多 学者 对此 进行 了研究 并 提 出 了看法 。其 中 , 不 乏少 数 的学 者将 谐 音 词 的出现 归咎 于 计 算 机 输 入 法 中 出现 在 第
音或音近 的汉字 。同时 , 同方言地 区的人在 网络交 流中 , 发现 用相近 的汉 字代替方 言音进行交 流 的方 式更加 亲切新颖 . 从
地方 言的影 响 , “ 虾米 ” 代表 “ 什么 ” , 从 闽方言 中借 用而来 。 通
过方 言语 音可 以推 断有些 网络词 汇是 受到 某些 方言 的影 响
“ 汉语是一种 形意合体 , 重形不重音 , 本 质上是一种空 间性 语种 , 在不同的空问结构——_ 笔画 、 部首 、 偏旁中表达词意。” 这 里强调 的大体是汉字 。但也 有个别学者提 出古代汉 语中偶现 “ 重音不重形” 的现象。那么 , 说现代 网络词汇 出现如此现象 , 也
不无道 理。重的是方言 的音 , 而非汉字 的形。如“ 桑 心” , 此处
而 演变而来 的 , 如 网络 中使 用频率 较高 的“ 穷银 ” , 意思为 “ 穷 人” , 来 自黑龙 江 、 吉林 两省农 村地 区的方言 。
一
、
网络 词 汇 与 方 言 的 关 系
网络 语言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 的网络语 言是指 信息 时代 出现 的, 与网络和 电子技术有 关 的进 行信息 交流和 信息
借 用“ 稀饭 ” 代替 这个发音 。在江淮方言 中 , 如扬州 , 方 言中出
现连读现象 , 如“ 不 要” 连读 为“ b i a o ” , 后 者借用 汉语普通话 中 的“ 表” 作 为最接 近这个音 的字 。 “ 表开玩笑 ” 表达 了“ 不要开玩 笑” 的意思 , 同时语 气轻快温和 , 少一 点命令 , 更易被人接受 。 此类现象 的出现 , 我们可归咎于很 多方 言音在字 典词典 中没有所对 应的字 , 为 了表 达这个声音 效果 而借 用 了其 他 同
“
即使 是非 同一方 言 区的人也很 容易 被这 种带 方言 音 的网络 词汇所 吸引, 促进 很多“ 方言词 汇” 在 网络 中的广泛运用 。
二、 受方言 影响的 网络词汇分 类 方言对 网络词 的影 响大致分 为四类 : 从 方言 词 中直接借 用 的网络词汇 , 受方言声韵母的影响 的网络词 汇 . 受方言声 调 的影 响 的 网络词 汇 , 受 方言 合音 词 影响 的 网络词 汇 。
朱 韦巍 刘冬 冰
( 南 京林业 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
摘 要 : 语 言和社会是 紧密相连 的 。 随着计算机普 及化 , 网络进 入千 家万 户, 网络语 言作 为一 个新兴 事物也 随之 诞 生 , 并 影响 着整个社会 的语 言形 态。 但 仔细观 察就会 发现 , 大 多数 网络词 汇来 自方言 , 只是方 言 中很 多音 节没有相 对应 的字 , 就 出现 了所谓 的“ 谐 音 网络 词汇” 。本文 着重研 究谐 音 网络 词汇 中受方 言影响 的词 汇 , 解释部 分谐 音 网络 词汇 的 由来 , 并试推 测 其可
( 一) 从 方言词 汇直接借 用
s a n g ” 是s 组和s h t .  ̄ 混 同地区的方言音 , 方言使用者无法用适 当
的字来代替这个发音并表 达“ 伤心” 这个 意思 。 这时出现“ 桑” 字
方 言词 汇 的直接 借 用 , 即普 通话 中不但 没 有能 够 与之 音 节 相 对 应 的字 词 , 而且 没 有 能 够 恰 好 表 达 相 同意 义 的
能进 一步发展 的趋 势。 关键 词 :网络 词汇 方言词 汇 方 言声韵调 趋势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 , 有人担心 , 方言是否就此走 向衰落 甚至 消亡 。一些事物 的消亡需 要时 间去验证 , 一些 事物 的存 在 时间 同样 可 以验证 。长 时间 与 网络接触 , 我们 发现 , 方 言
语 言 与 网络语 言生 造词 现 象差 异 作 比较 。 认 为 网络谐 音 词
的 出现 是 由 于 网友 的误 读 , “ 偶” 与“ 我” 是声母误读 。 “ 稀”
与“ 喜” 为 声调 误读 , “ 表” 与“ 不要 ” 为生 造合 音 字 。 倘 若 从方 言 的角 度来 看 , 网络 词 汇 的“ 误读” 并 不是 偶 然, “ 偶鹧 腐 ” 来 自台湾 方言 口语, 在 闽南 方言 中 的“ 我” 也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