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论坛征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中村村民市民化对社会稳定
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城中村改造正在中国很多大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村民市民化,走上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涉及拆迁改造的过程中,部分村民持反对意见。
因此,本文试图梳理村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探究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城中村市民化拆迁改造对策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沿海一些地方如深圳、广州等城市出现了城中村,随后在全国各个地方蔓延。
据统计,目前重庆主城区内环线范围内有城中村 55个,城中村总面积 701.19公顷 ,其中有证房屋面积为 100万平方米 ,违法建设 56.5万平方米 ,农村居民 8 341人 ,常驻人口 2万人以上。
【1】城中村存在着违法违规建设泛滥,环境质量低下,社会问题突出等现象,在村民市民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笔者在走访城中村时发现,并不是所有村民对城中村改造持欢迎态度,部分村民反对、抵制城中村改造,尤其是面对征地拆迁时,村民意见大,上访事件时见报端。
实现城中村的顺利改造,使城中村村民顺利过渡到市民,前提是确保社会稳定,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1.依靠“瓦片经济”,形成食利阶层,部份村民抵制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化进程之前,村民过着农耕生活,生活艰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许多村成为了城中村。
在重庆,主城区中的城中村到步行街可能只需10分钟;也可能就在大学旁。
城中村位臵优越,交通方便,流动人口众多。
例如大渡口区八桥村,到大渡口区步行街的距离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
为了赚取比种地更多的收益,许多村民在承包地上修建了大量的违章建筑、厂房等出租,收取租金,许多村民的收入高于了普通的城市居民。
但随着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村民的“瓦片经济”即将被摧毁,而由于长期依赖租金生活,许多村民并未就业,成为“四不青年”——不耕作、不学习、不经商、不做工。
一旦农转非,成为市民,村民将失去稳定的租金收入,因而,部分城中村村民对城中村村改造比较反感,希望维持现状。
2、城中村环境较差,治安事件易发。
由于租金利诱,城中村违章建筑多,开发强度大,建筑杂乱无章,星罗棋布,然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城中村道路杂乱,垃圾乱放,市政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不足,娱乐设施少,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环境较差,流动人口较多,地理位臵相对偏僻,治安事件易发,偷盗、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较偏的城中村村民夜晚不敢出门,白天家中必须有人,以防偷窃。
3.村内离婚现象严重,部分村民家庭观念淡薄,影响家庭稳定
因征地、社会风气等原因,城中村大部分村民均已离婚,无论老少,其中大部分是假离婚,而有的家庭由假离婚变为真离婚,离婚与利益挂钩,婚姻成儿戏,离婚后再婚,再婚后又离婚等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削弱了百姓心目中婚姻的神圣性,只是成了逐利的工具。
对婚姻忠诚度不高,产生了许多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稳,何谈社会之稳定;家庭的不幸福,何谈个人之幸福。
4.村民担心集体资产流失,频发上访案
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土地的征用,村社的解体。
许多村社往往存续了几十年,解体时,村社有多少集体资产,以怎样的方式分配集体资产,是城中村村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为了弄清有多少集体资产,集体资产平时是怎么使用的,有否贪污集体资产的行为,村民频发上访案,要求查清账目,但在实践中,村民的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或者虽允许查账,也只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已,村民不能真正了解账目,由此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等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分析
1.现有户籍制度所致城乡二元体系是关键原因之一
虽然一墙之隔,但墙外叫市民,墙内叫村民。
称呼的不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同,在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城市就业等方面,由于二元制的原因,城中村村民被排斥在城市市民之外,做一个城市的旁观者。
曾经,有许多村民想方设法要做一名城里人,享受城里人待遇,但如今,由于
房屋出租,征地补偿等带来的收益,许多成为城里人的村民又想回到农村,成为村民。
现行户籍制度把身处一地的人分为了两种人,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必然会造成城中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
2.食利阶层的形成影响政府对“城中村”的改造
在村中,大部分村民依靠房屋出租生活,租金是其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部分村民不愿意到城里打工,不愿意主动参加就业,许多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的青年人也呆在家里,不愿外出上班,认为在外上班幸苦,而且也不能挣太多的钱。
食利阶层的形成使村民抵制政府的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村民抵制征地,不愿意农转非,不愿意搬迁。
利益的冲突影响了城中村的改造,形成了钉子户,也有拆迁一夜暴富,这些都给城中村改造带来了难题。
3.转制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障碍
文化适应是社会变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往往落后于社会物质结构的变迁。
【2】在市民化进程中,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并没有随之建立起来 ,但旧的文化传统却在丢失。
失地农民随身份上成为城里人,但价值观却不相同,心理上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但又刻意模仿市民,缺乏必要的引导,消极的价值观、人生观随之形成。
同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而城中村的村民则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漩涡之中。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处于激烈的碰撞中,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渗透,乡村文化在逐步瓦解,但新的文化尚未建立起来。
伴随而来的是村民价值观的变化,甚至部分道德、责任感的缺失。
4.村民对市民化后就业、社会保障的忧虑
城中村村民,到一定年龄的,可以领取社保,年青的,可以相对容易的找到工作,但40到50岁的村民,征地农转非后很难实现再次就业,普遍担心转制后的生活问题,都希望维持城中村现状。
村民即使农转非后成为市民,享受社保,但与城镇居民享有的社保并不一样,还存在许多差别,尤其是医疗保险,村民反映强烈,大病致贫返贫的现象频发。
5.村级财务制度相对不健全
村民担心集体资产流失,部分原因是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相对不健全造成的。
在村社,有定期财务公开制度,有年终财务公开制度,表面上看,村民拥有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权,但事实上,村级财务公开在许多地方已经异化,成为贴在墙上的一张纸而已。
村级财务公布事项往往过于简单,对集体资产的使用、流向等交代不清,村民很难真正进行监督;村民发现问题后,要求查帐的,许多村委会通常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村民查账;部分村干部存在裙带关系,村中核算员、村民代表等很难真正发挥监管作用。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对策建议
城中村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上述影响城中村和谐稳定的因数以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完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保障城中村村民利益
(1)完善城中村村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政府在制度上为村民农转非后提供了保障,如低保、社保、医保、困难户慰问、临时性社会救助等。
但村民还是存
在许多担忧,例如大病医疗保险问题。
由于现在大病治疗动则上万,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则每月需要几百到上千元的医疗费不等,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过低,不能满足村民在大病上的需要。
村民普遍希望提高大病医疗报销比例。
(2)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增强失地农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3)建立理财咨询制度。
征地后,部分村民成为拆迁富翁;部分村民虽然没有成为拆迁富翁,但也多了几万元现金。
由于知识水平、思维习惯等差异,许多村民并不知道怎么合理消费,奢侈浪费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情出轨等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缺乏对生活的长远规划,这既影响村民生活,也不利于村民顺利的走上市民化。
政府在拆迁后,应从正确理财的角度,为村民提供相关理财咨询和培训,培养村民有理财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村民市民化后生活品质下降,返贫等现象。
2、推行差异化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培训效果,帮助村民顺利就业
现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中村村民征地转非后的就业培训,但现实是,许多村民并不乐意参加培训,培训成了村里的任务,而不是村民的实惠。
村民不愿意参加就业培训,其一是培训课程不符合要求,城中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不一致,家庭环境不一致,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一致,有的可能想做厨师,有的可能想做美容师,有的想自主创业,培训需求存在差异。
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民需求,形成培训档案,最终确定差异化的培训课程。
尊重村民意见及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合
理设臵培训内容。
3.加大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级财务制度
村委会是集体经济组织,是城中村的最重要的组织,村干部的素质关系着城中村的改造、村民利益的维护,经济的发展等。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管理水平,为民服务能力,法制意识等。
通过监督,提高村干部的违法成本。
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关键在于要让村民真正能够管理、掌握村集体资产。
探寻新的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例如每月的村委会经费预算须经村民审核,每月村委会报销经费须经村民审核通过,允许村民顺畅的查阅村财务状况等。
4.通过文化支持、教育补偿提高村民素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大教育培训,引导村民适应城市文化,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教育功能与文化之中,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感化和教育。
通过农家书屋,电大培训等,提升村民知识文化水平,通过树立道德模范、典型,使村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身观、价值观。
总之,在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过程中,既要改造外在环境,也不能忽视内心环境的改造,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建议构建“城市——村民——开发商”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三赢”【3】
作为被改造者,逐步探索城中村村民与城市、开发商共享征地拆迁、城市改造的利益均衡机制。
例如,根据“城中村”周边城市功能类型进
行个性化规划设计,对城中村建筑进行规划管理,设计既保留出租屋、壮大集体经济,又兼顾开发商收益,加大公益投入,兼顾社会利益。
不减少或降低村民生活品质,村民经济收益,应当成为村民市民化的一个逻辑起点,这样,有了村民的支持,村民市民化,城中村改造就能从根本得到群众支持,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尹小水,余颖.重庆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重庆: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9卷第4期,2009年8月。
【2】周军,刘晓霞. 失地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的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理论探索,2010年第二期。
【3】王涛,黄志玉,李远坪.重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重庆:城市开发,2004年。